成本费用报表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2725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4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本费用报表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成本费用报表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成本费用报表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成本费用报表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成本费用报表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成本费用报表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成本费用报表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成本费用报表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成本费用报表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成本费用报表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成本费用报表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成本费用报表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成本费用报表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成本费用报表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成本费用报表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成本费用报表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成本费用报表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成本费用报表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成本费用报表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成本费用报表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本费用报表分析.docx

《成本费用报表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本费用报表分析.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成本费用报表分析.docx

成本费用报表分析

第三章成本、费用报表分析

本章提要

成本费用水平的高低与企业的收益性和获利能力的大小有着内在联系,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加摄成本管理。

本章以降低成本费用水平为主线,以成本费用报表为主要信息来源,阐述了成本费用报表的意义、种类;成本费用报表分析的重点内容;成本费用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成本费用报表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节费用和产品成本的概念

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流出,包括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

企业发生的各项费用中,凡是在一定时期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或支出的耗费,称为生产费用;凡是为某生产经营期间而发生或支出的,为了维持一定生产经营能力的费用为期间费用。

一、制造成本的分类

典型的制造企业购买原材料并通过生产将这些原材料转化成完工产品。

这一从原材料到完工产品的转化产生于对工人和机器的使用。

依照公认会计原则,一件产品的成本包括:

(1)原材料成本;

(2)直接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工成本;(3)其他生产成本(即间接生产成本或产品制造费用)的合理分摊。

总之,原材料、人工、产品制造费用构成了一件产品的完全生产成本。

对于具体的某个成本项目应该归为产品成本还是期间成本,各公司的观点存在分歧。

一些公司将辅助生产过程如:

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业工程,设备维护和产品成本该算等过程中发生的成本作为产品制造费用,从而归为产品成本。

而另一些公司则把其中一些或全部的辅助职能过程中发生的成本当作期间成本。

制造业公司将发生的某些成本划归为期间成本还是产品成本。

对其报告的净收益有很大影响。

期间成本是成本所发生期间内的费用。

而产品成本一开始就要增加到主体的资产总额中,直到产品售出时,产品成本才会对收益产生影响,而这可能要比成本发生的会计期间晚。

与销售相关的存货越多,从产品成本发生到对收益产生影响的时间间隔越长。

商业公司的全部成本,除商品存货的取得成本外,都是期间成本。

因此,发生在给定期间内的所有人工成本和其他经营成本都影响期间收益。

而在制造业公司里,人工成本和其他与制造过程相联系的成本,开始时都只影响存货价值,只有在包含这些成本的货物被销售时,制造成本才会影响期间收益。

1.直接材料——生产中使用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它们的成本被直接追溯到了所生产的产品上。

2.直接人工——徒手或使用机器进行生产,其努力被直接追溯到他们所生产的产品中的工人的工资和其他工资性费用。

3.制造费用——一个总括性类别。

它包括除了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以外的所有制造成本。

例如工厂设备、管理人员工资、设备修理和机器折旧等。

注意到制造成本并不立即记为当期费用这一点十分重要。

相反,它们是生产存货的成本,并且在存货被售出以前都保留在资产负债表上。

因此,制造成本经常被称为产品成本(或存货成本)。

二、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

“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这两个术语对于说明制造成本和经营费用的区别是很有帮助的。

在制造环境下,产品成本是那些为制造存货所发生的费用。

这样,在相关产品被售出前,产品成本代表着存货。

由此,它们被作为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加以报告。

当产品最终售出时,产品成本从资产负债表中转移到利润表中。

在利润表中,产品成本被作为主营业务成本从收入中扣除。

(制造成本是生产存货的成本,它是一项资产。

因此,这些支出被称为成本而不是费用。

未耗用完的成本是资产;已耗用完的成本是费用。

同一段时间相联系,而不是和存货的生产相联系的经营费用被称为期间费用。

期间费用被直接记入费用帐户。

这样处理是假定当费用发生时,其收益已在同期完全确认。

期间费用包括所有的销售费用、总务及管理费用、利息费用和所得税费用等。

总之,在期间费用被分类为公司毛利的减项,在利润表中同主营业务成本分别列示。

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在财务报表中的流转如图3-1所示。

资产负债表

采购成本或流动资产:

(制造成本)发生时存货

货品销售时

利润表

收入

期间费用销货成本

(经营费用和毛利

所得税)发生时费用

净收益

图3-1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在财务报表中的流转

成本费用报表是以企业产品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核算的账簿为依据,定期编制,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产品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水平及构成情况的数字形式的书面报告。

成本和费用是企业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企业再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组织、衔接是否平衡,财产物资是否充分利用,各项管理是否到位,都会在企业的成本费用水平中体现出来。

因此,成本费用报表的分析是会计报表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有些企业成本管理基础工作比较薄弱,各项费用计划不完整,定额老化,甚至人为估计成本,导致利润虚假。

为此,经营管理者在阅读和分析成本费用报表时,应当紧密结合企业成本费用管理的现状,重点注意以下方面:

1.了解企业成本费用计划的执行情况;分析成本费用的计划或定额是否符合现实核算的要求。

2.分析成本费用计划完成或未完成的原因,找出主要影响因素,总结成本费用管理中取得的成绩,进一步强化成本费用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3.分析有关指标,寻求进一步降低成本费用的有效途径和措施,合理地确定责任成本中心和控制指标,挖掘潜力,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4.分析成本费用的发展趋势,为进行生产经营决策、制定成本费用计划、确定目标利润提供依据。

5.了解企业在成本费用管理中存在哪些问题,是否有进行虚假的成本费用核算,计算虚假利润的违法行为存在。

应该强调的是,成本费用报表不是对外报送或公布的报表,它是企业的内部报表,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者服务。

因此,成本费用报表的种类、格式、报表项目和编制方法,都由企业自定,财政部没有统一规定。

本书以工业企业为例,对成本费用报表进行说明,成本类报表一般包括产品生产成本表、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费用类报表一般包括制造费用明细表、管理费用明细表、财务费用明细表、营业费用明细表。

第二节成本报表分析

一、产品生产成本表分析

产品生产成本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总成本的报表。

该表应按月定期编制,是企业经营管理者每月必须阅读和分析的报表。

设置这张报表的目的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的成本情况,这里的全部产品包括可比产品和不可比产品两部分。

可比产品是指企业上一年度正式生产过,具有上年成本资料的产品;不可比产品是指企业上一年度没有正式生产过,没有上年成本资料的产品。

(一)产品生产成本表的一般格式

产品生产成本表的一般格式见表3-l。

表3-1产品生产成本表

编制单位:

200×年12月单位: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实际产量

单位成本

本月总成本

本年累计总成本

本年

按上

年实

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

按本年计划单位成本计算

按上

年实

际平

均单

位成

本计

按本

年计

划单

位成

本计

⑺=

⑴*⑶

⑻=

⑴*⑷

⑼=

⑴*⑸

⑽=

⑵*⑶

⑾=

⑵*⑷

⑿=

⑵*⑹

可比产品合计

64000

62200

62360

793000

770800

773340

其中:

120

1500

300

2905

297

298

36000

35400

35640

45000

442500

447000

80

980

350

335

334

333

28000

26800

26720

343000

328000

326340

不可比产品合计

30700

31340

35425

357900

其中:

220

2600

110

112

111

24200

24640

286000

288600

100

1050

65

67

66

6500

6700

68250

69300

全部商品产品

64000

92900

93700

793000

1125050

1131240

(二)产品生产成本表的分析内容与方法

产品生产成本表分析的重点是可比产品,在企业年初制定的成本计划中,对可比产品都规定其成本降低任务,因此,产品生产成本表的分析首先应分析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的完成情况。

分析的方法是首先计算出可比产品成本的本期实际降低额和降低率,然后与计划降低额和计划降低率进行比较。

1.计算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降低率。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

可比产品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本年累计总成本

本年累计实际总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

可比产品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本年累计总成本

×100%

代入表3-1中的数字,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为:

793000-773340=19660(元)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为:

19660

×100%

793000

=2.5%

2.计算实际与计划的差异(本年计划降低40000元;本年计划降低率4%)。

计划成本

降低额

=∑[

计划产量

×(

上年实际单位成本

本年计划单位成本

)]

计划成本降低率

计划成本成本降低额

∑(计划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

×100%

降低额的差异=实际降低额—计划降低额

降低率的差异=实际降低率—计划降低率

代入表3-1中的数字,降低额的差异为:

19660—40000=-20340

降低率的差异为:

2.5%-4%=-1.5%

3.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时,主要分析三个因素,即产品单位成本变动、产品品种结构变动和产品产量变动。

这三个因素对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有不同的影响,其中,产品单位成本变动、产品品种结构变动既影响降低额,又影响降低率;产品产量变动只影响降低额,不影响降低率(这是因为,可比产品成本的实际降低额和降低率都是根据实际产量计算的,计算成本降低率时,分子和分母都使用相同的产量)。

因此,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变动的因素有三个,即产品单位成本变动、产品品种结构变动和产品产量变动;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变动的因素有两个,即产品单位成本变动和产品品种结构变动。

在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时,应分别从这些因素入手进行分析。

(1)产品单位成本变动的影响。

1)对降低额的影响。

770800-773340=-2540(元)

上式的计算说明,由于单位成本升高,使可比产品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上升了2540元,也就是说,在未完成降低额计划的20340元中,因为产品单位成本变动的占了2540元。

2)对降低率的影响。

上式的计算说明,由于单位成本升高,使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差0.32%未完成降低任务。

(2)产品品种结构变动的影响。

1)对降低率的影响。

1.5%-0.32%=1.18%

上式之所以这样计算的原因是,产品产量的变动只影响降低额,不影响降低率,因此,影响降低率的因素只有产品单位成本变动和产品品种结构变动两个。

降低率未完成计划的总差异是l.5%,其中产品单位成本变动占了0.32%,剩余的1.18%就是产品品种结构变动的影响了。

2)对降低额的影响。

793000×1.18%=9357(元)

上式的计算说明,由于产品品种结构发生变动,使可比产品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上升了9357元,也就是说,在未完成降低额计划的20340元中,因为产品品种结构变动的占了9357元。

(3)产品产量变动的影响。

20340-2540-9357=8443(元)

产品产量变动只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不影响降低率,上式的计算结果说明,由于产品产量发生变动,使可比产品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上升了8443元。

也就是说,在未完成降低额计划的20340元中,因为产品产量变动的占了8443元。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该企业本年度可比产品成本没有完成降低任务,单位成本变动、产品品种结构变动、产品产量变动都产生了影响,但其中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是产品品种结构变动。

应进一步分析变动的原因是市场变化的需要、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还是在生产计划制定上、均衡生产上存在问题,以进一步强化管理。

上述分析还可以采用另外的计算方法,列示如下,以供参考:

(1)产品产量变动的影响。

产量变动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

=[∑(

实际产量

计划产量

)×

上年实际单位成本

计划成本降低率

(2)产品品种结构变动的影响。

品种结构变动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

=∑(

实际

产量

×

上年实际单位成本

)-∑(

实际

产量

×

计划单位成本

)-∑(

实际

产量

×

上年实际单位成本

)×

计划成本降低率

品种结构变动对成本降低率的影响

品种结构变动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

∑(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

×100%

(3)产品单位成本变动的影响。

产品单位成本变动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

=∑[

实际产量

×(

计划单位成本

实际单位成本

)]

产品单位成本变动对成本降低率的影响

产品单位成本变动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

∑(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

×100%

除上述分析外,在对产品生产成本表进行分析时,还要注意分析企业对可比产品、不可比产品的分类是否准确,有无在可比产品与不可比产品之间故意升高或降低不可比产品成本,借以人为调整可比产品成本的弄虚作假现象。

例:

根据下表3-2产品生产成本表,计算填表3-3、3-4;并进行产品成本分析。

表3-2产品生产成本表

编制单位:

200×年12月单位: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产量

单位成本

计划成本

本年总成本

计划

实际

上年

实际

本年

计划

本年

实际

按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算

按本年计划单位成本计算

按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算

按本年计划单位成本计算

本年实际成本

可比产品合计

28000

24540

29000

25100

25640

其中:

100

80

100

95

93

10000

9500

8000

7600

7440

300

350

60

50

52

18000

15000

21000

17500

18200

不可比产品合计

其中:

20

18

80

85

1600

1440

1530

全部商品产品

28000

26140

29000

2654

27170

表3-3可比产品成本降低情况综合分析表

产品名称

计划

实际

实际比计划

降低额

降低率

降低额

降低率

降低额

降低率

500

5%

560

7%

60

2%

3000

16.67%

2800

13.33%

-200

-3.34%

合计

3500

12.5%

3360

11.59%

-140

-0.91%

在表3-3中,实际比计划降低额=实际降低额-计划降低额

实际比计划降低率=实际降低率-计划降低率

根据可比产品成本综合分析表可以得到下列结论:

(1)甲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比计划降低额大,即超额完成计划降低任务60元,多降低2个百分点,因此甲产品完成降低任务。

(2)乙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没有达到计划降低额的要求,比计划降低额少完成200元成本,使实际降低率比计划降低率少3.34%,因此乙产品没有完成降低任务。

(3)企业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比计划降低额少140元,降低率少0.61%。

可比产品由于乙产品没有完成任务,所以企业没有完成计划降低任务。

表3-4三因素影响成本计划降低情况表

影响计划降低额

影响计划降低率

产品产量变动

产品品种变动

产品单位成本变动

合计

+125(有利)

+275(有利)

-540(不利)

-140(不利)

——

+0.95%

-1.86%

-0.91%

根据以上分折结果,结合前面的分析,可进行如下评价:

(1)企业没有完成成本降低任务,成本实际降低额比计划降低额少了140元,实际降低率比计划降低率低0.91%。

进一步分析可分别得到产品产量、品种结构、产品单位成本的影响。

(2)产品产量变动,减少了企业没有完成成本降低任务的数量,使企业超过计划降低任务125元。

细分析其中原因可发现,虽然甲产品产量没有达到计划要求,但是乙产品产量达到了计划要求,并使产量超过了计划50件。

因此;虽然企业完成了成本降低的任务,但是要注意甲产品并没有达到计划要求,所以,必须对甲产品的市场营销工作加强管理,以便制定合理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产量。

(3)产品品种结构的变动,同样也减少了企业没有完成成本降低任务的数量,使企业超过计划降低任务275元。

结合表3-2,我们可以发现,甲产品降低任务为5%,而乙产品降低任务为16.67%,该企业多生产了降低任务高的乙产品,而少生产了降低任务低的甲产品,因此,出现了调整产品结构有利于完成成本降低任务的情况。

(4)产品单位成本上升,是造成企业没能完成成本降低任务的主要因素,它使得企业超过计划降低任务540元。

其中甲产品完成了成本降低任务,使实际单位成本要低于计划单位成本2元。

但乙产品实际单位成本(52元)比计划单位成本(50元)要多。

因此,下一步还应重点研究乙产品单位成本升高的原因。

这个例子说明,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评价,不能只从某项分析结果来看,而要综合多种因素来考虑。

二、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分析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是反映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各种主要产品单位成本情况的报表。

该表按主要产品分别编制。

每种主要产品编制一张。

设置这张报表的目的是要进一步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各种主要产品的成本构成情况。

通常情况下,对企业产品成本影响较大的是企业生产的主要产品(产量大,产值高,生产稳定),要进一步分析企业产品成本升降的原因,必须对企业的主要产品成本构成情况进行分析,即按成本项目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成本升降的主要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控制和管理。

(一)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的一般格式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的一般格式见表3-5。

表3-5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

产品名称:

×××产品销售单价:

××元

产品规格:

×××本月实际产量:

××件

计量单位:

件本年累计实际产量:

××件

成本项目

历史先进水平

上年实际平均

本年计划

本月实际

本年累计实际平均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生产成本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主要材料(用量)

2.

60

28

25

113

81

38

45

164

80

36

46

162

4.8千克

82

35.5

46.8

164.3

4.5千克

82

35

47

164

4.1千克

(二)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的分析内容与方法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中列示了企业产品成本的历史先进水平、上年实际平均、本年计划和本期实际等资料,在对各项成本项目进行分析时,可以视分析的目的,选择其中某项为基数,将本期实际与基数进行对比,分析的重点是各个项目本期实际与对比基数的差异,差异分为量差和价差两个方面。

这样分析的目的,是要找出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

现以表3-2中本年实际与本年计划的对比为例来说明分析内容与方法。

另补充资料如下:

直接材料本年计划单价16.67元,本年累计实际平均单价20元;单位产品生产工时本年计划16小时,本年累计实际平均14小时;小时工资率本年计划2.25元,本年累计实际平均2.5元;制造费用小时费用率本年计划2.875元,本年累计实际平均3.357元。

1.计算差异。

(1)直接材料差异。

本期实际与本期计划的差异额:

82-80=2元(超支2元)

量差分析——消耗量变化的影响:

(4.1-4.8)×16.67=-11.67元

价差分析——单价变化的影响:

4.1×(20-16.67)=13.65元

(2)直接人工差异。

本期实际与本期计划的差异额:

33-36=-1元(节约1元)

量差分析——工时变化的影响:

(14-16)×2.25=-4.5元

价差分析——小时工资率变化的影响:

14×(2.3-2.25)=3.5元

(3)制造费用差异。

本期实际与本期计划的差异额:

47-46=1元(超支1元)

量差分析——工时变化的影响:

(14-16)×2.875=-5.75元

价差分析——小时费用率变化的影响:

14×(3.357-2.875)=6.75元

2.对差异进行分析。

计算后,从两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各因素的责任人是谁。

(1)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

1)直接材料。

上述计算可以看出,单位产品的直接材料费用超支2元,其原因是:

由于实际消耗量降低,单位成本中的直接材料费实际比计划节约11.67元;而由于直接材料的单价升高,单位成本中的直接材料费实际比计划超支13.65元,二者综合作用的结果,单位产品中的直接材料费用超支2元。

很明显,直接材料费用的超支,是由于单价升高导致的,直接材料的单价是影响成本的一个主要因素。

2)直接人工。

上述计算可以看出,单位产品的直接人工费用节约1元,其原因是:

由于单位产品生产工时降低,单位成本中的直接人工费实际比计划节约4.5元;而由于小时工资率升高,单位成本中的直接人工费实际比计划超支3.5元,二者综合作用的结果,单位产品中的直接人工费用节约1元。

人工费用虽然节约了1元,但是,可以很明显地看到,直接人工费用中,由于生产工时降低带来的节约,几乎被小时工资率的升高抵消了。

应将小时工资率的控制作为重点。

3)制造费用。

上述计算可以看出,单位产品的制造费用超支1元,其原因是:

由于单位产品生产工时降低,单位成本中的制造费用实际比计划节约5.75元;而由于小时费用率升高,单位成本中的制造费用实际比计划超支6.75元,二者综合作用的结果,单位产品中的制造费用超支1元。

很明显,制造费用的超支,是由于小时费用率升高导致的,小时费用率是影响成本的一个主要因素。

(2)各因素的责任人。

1)直接材料。

上面的分析说明,直接材料的控制重点是单价,材料的单价就是材料的采购成本。

采购成本控制的责任人不是生产车间,而是采购部门。

因此,应将管理的重点放在采购部门,应对材料的采购成本进行分析。

首先,分析采购成本的确定是否正确,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允许计入材料采购成本的费用是:

材料买价;运杂费(包括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等,不包括按规定根据运输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