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防暑应急救援预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2901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8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温防暑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温防暑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温防暑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温防暑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温防暑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高温防暑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高温防暑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高温防暑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高温防暑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高温防暑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高温防暑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高温防暑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高温防暑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高温防暑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高温防暑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高温防暑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高温防暑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高温防暑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高温防暑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高温防暑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温防暑应急救援预案.docx

《高温防暑应急救援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温防暑应急救援预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温防暑应急救援预案.docx

高温防暑应急救援预案

一、工程概况1

㈠、工程简介1

㈡、地质情况1

㈢、气象水文1

二、事故类型和危险程度分析2

㈠、事故定义和类型2

㈡、事故危险程度分析2

三、应急处置基本原则2

四、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2

㈠、应急组织体系2

㈡、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及职责3

㈢、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及职责3

五、预防与预警4

㈠、预防4

㈡、预警5

㈢、信息报告与通知程序5

六、应急响应6

㈠、响应分级6

㈡、响应程序6

七、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7

㈠、通信与信息保障7

㈡、应急队伍保障7

㈢、应急物资装备保障7

㈣、经费保障7

㈤、交通运输保障7

㈥、医疗保障7

㈦、后勤保障7

八、事故应急处置措施8

九、奖惩8

十、附件9

附件1:

工程X围内相关单位负责人、联络人、联系方式10

附件2:

项目应急组织体系联系网络11

附件3:

受伤人员现场急救措施11

 

高温防暑专项应急预案

一、工程概况

㈠、工程简介

三江港区是XX新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XX综合改革示X区的重要对外开放门户,位于XX市西北部,西临葛店与XX市洪山区相接,东、北两侧濒临长江。

规划X围东、北临江,西至规划鄂咸高速,南至XX开发区,总体用地面积约207.32平方公里。

本项目为三江港新区“十横六纵”交通网络结构中的两条城市新建道路,即临江大道、疏港三路。

项目线路总长13.483公里,设计时速60km/h。

临江大道:

长7.125公里,红线宽度40m,双向六车道,为城市主干道。

西起黄鄂高速公路三江港互通G316XX侧扩建段终点,向东沿G316布设,与三六大道交叉后在骆李村金家独屋湾折向南,往南依次与规划的经纬一路、纬六路、纬七东路、疏港二路、经纬三路、高新大道(在建)交叉、止于临江乡西侧,与疏港三路交叉。

疏港三路:

长6.36公里、红线宽度40m,双向四车道,为城市主干道。

位于三江港新区中部位置,西起汉鄂高速华浦互通连接线与华浦路交叉路口(临江乡X汤村)。

往东依次与武黄城际铁路、规划道路(疏港五路、经十二路、疏港六路、经二十路、经十三路、疏港七路、经十八路、三六大道、经纬二路)、X楚大道(在建)、武九铁路交叉、止于临江大道(临江乡粑铺村)。

㈡、地质情况及气象水文

1.地形地貌

本项目位于长江中游南岸,从区域地貌角度看,场地地貌单元跨越剥蚀堆积平原和长江冲积一级阶地。

拟建道路沿线现状主要为村庄、农田、鱼塘、港汊、湖泊,地势有一定起伏,地面高程在12.92~29.47m之间变化,最大高差17m。

2.气象

项目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的气候特征。

冬夏温差大,年平均气温为17℃,极端最高气温40.7℃(1961年7月23日),极端最低温度零下12.4℃(1969年1月31日)。

历年最低气温为12、1、2月,并有霜冻和降雪发生。

年平均降水量为1353mm,北部华容区约为1250mm左右,南部梁子湖区约为1400mm左右,年降水量最多的年份是1983年的2006.7mm,最少的年份是1968年的784.3mm。

年际变化大,降水量的地域分布特点是:

西北部略多于东南部,中部和西南部介于两者之间,年平均蒸发量为1457mm,潮湿系数接近于1。

秋、冬两季主导风向是偏北风,春夏两季主导风向是偏东风。

3.水文

(1)地表水。

区内地表水系极为发达,均属长江水系。

区域位置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内南部地区,北临长江,境内河渠交错,湖泊、塘渊较多。

区内自然水系和人工水渠都极为发育,为当地农业灌溉和排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其主要水系为余湖港水系。

根据调查资料,区内河流湖泊地表水受季节性降水影响较明显,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一般大河年涨落差水位相差约4m左右。

由于区内河流的纵坡坡降很小,因而,雨季时也易形成雨涝。

(2)地下水。

地下水主要分为上层滞水、基岩裂隙水二种类型。

上层滞水:

赋存于浅表层填土层中,主要来源由大气降水的下渗,及渠、塘水入渗补给,排泄形式主要为表层毛细水蒸发或向低洼处渗流;水位随季节变化明显。

水位埋深一般在地表下1.30~1.50m。

一般而言水量不大,但也不容忽视。

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于下伏基岩裂隙中,水量较小,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向下游低洼处或深度裂隙排泄。

㈢、区域地质构造

本项目位于梁子湖凹陷地带,梁子湖凹陷是晚三叠世以来在印支拗褶带上形成的继承性凹陷,呈北东~北东东向弧形延伸,主要分布在XX市西部。

自晚侏罗世以来,凹陷盆地向断陷盆地转化,盆地的发育受北北东向断裂控制,沉积了较厚层的第四系地层;其构造形迹大多数被第四系所覆盖。

本区域现代构造运动呈现间歇性缓慢升降运动的同时在大广山周边地域伴有浅层的岩浆岩侵入特征,造成部分地域出现隆起或隐伏隆起,在一些接触带地域出现大面积的成矿现象。

但就总体区域地质来讲,区内的主要断裂第四纪时期的活动都比较微弱;还属于一个相对较稳定的地带。

二、事故类型和危险程度分析

㈠、事故定义和类型

定义:

高温中暑事故是由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中暑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以高温气象条件为直接诱因,并直接导致社会公众身体健康明显受损,甚至危及社会公众生命安全的公共卫生安全事故。

㈡、事故危险程度分析

依据气象条件、高温中暑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其发展趋势,将高温中暑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四级。

发生高温中暑事件,达不到Ⅳ级标准的,原则上不列入突发公共事件X畴。

1特别重大高温中暑事件(Ⅰ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a.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300人以上(含300人),或有10例以上(含10例)死亡病例发生;

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

2重大高温中暑事件(Ⅱ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a.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150人至299人,或有4至9例死亡病例发生;

b.省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

3较大高温中暑事件(Ⅲ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a.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100人至149人,或有1至3例死亡病例发生;

b.地市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

1.4.4一般高温中暑事件(Ⅳ级),指符合下列情形的:

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30人至99人。

三、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坚持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紧急处置,快速反应,分级负责,协调一致的原则。

建立项目部、施工队应急救援体系,做到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关爱生命高于一切,确保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安全事故,能够迅速、快捷、有效的启动应急系统。

四、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㈠、应急组织体系

项目应急组织体系由项目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及7个应急救援工作小组组成。

结构框图如下(机构详细人员构成及联系方式见附件):

 

㈡、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及职责

1、项目经理陈国斌是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第一负责人,担任组长,负责紧急情况处理的指挥工作。

副组长由孙忠民、代俊丰、王杰业、李平担任,负责紧急情况处理的具体实施和组织工作,组长不在或授权时,副组长按序行使组长的权力。

2、组长(副组长)职责

⑴及时向总承包、监理组、业主应急领导小组、公司以及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等报告事故及处理情况,必要时请求援助,并接受其领导,落实指令。

⑵审定并签发本项目应急预案。

⑶下达预警和预警解除令。

⑷下达本项目应急预案启动和终止指令。

⑸负责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指挥工作,统一协调应急资源。

⑹检查督促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做好抢险救援、信息上报、善后处理以及恢复生活、生产秩序的工作。

⑺负责对外联络,向新闻媒体发布相关信息。

⑻负责检查监督应急准备工作情况,组织开展应急培训教育及应急预案的演练、操练和讲解活动。

审批并落实项目应急准备及救援资金。

㈢、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及职责

1通讯联络组。

组长:

王孝红组员:

王伟龙韩程宇史红胜

负责做好联系社会、总承包、公司各应急救援机构人员及当地医院的沟通联系工作。

2抢险救援组。

组长:

周少贤组员:

X超魏友安卢言杰

负责现场伤员的搜救、损失设备的安全转移及事故后对被污染区域的洗消工作,及时控制危险源。

⑶警戒维护组。

组长:

李伟组员:

左雨杨军X洋

负责隔离事故现场、保护事故现场事故,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危险区域,协助人员抢救和疏散,防止有人借机偷盗和破坏财物。

⑷后勤保障组。

组长:

马超群组员:

X来虎X伦虎李泉成

负责事故后采购有关后勤保障物资(包括饮用水、食品、衣物等)并运至事故现场。

⑸医疗救护组。

组长:

陶磊组员:

X峰邓培培余洋

负责抢救和临时处置事故现场伤员,负责护送重伤员到相应医院救治。

有权禁止人员进入情况不明的现场,防止人员伤亡事故扩大。

⑹善后处理组。

组长:

王一凡组员:

贺九平陈林管广彬

负责根据人员伤亡或失踪情况,负责联络和接待其家属,处理有关赔偿、抚恤等事宜。

⑺事故调查组。

组长:

X锐组员:

倪明华曾轶X海峰

负责参与配合和上级有关单位的事故调查工作。

五、预防与预警

㈠、预防

1、建立高温中暑事件预测、预警机制。

各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开展高温中暑事件的预测分析,结合高温气象条件、高温中暑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其发展趋势,确定预警发布的级别,经报本级人民政府同意后发布。

2、省级(含省级)以下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发布预警,必须报送上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同时,及时分析汇总下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预警,并报送上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2.1一级预警(红色预警)

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Ⅰ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极易发生中暑”,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

2.2二级预警(橙色预警)

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Ⅱ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易发生中暑”以上,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

2.3三级预警(黄色预警)

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Ⅲ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较易发生中暑”以上,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

2.4四级预警(蓝色预警)

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Ⅳ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可能发生中暑”以上,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

㈡、预警

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作业人员进行预警培训。

发现不符合施工规X和各项安全技术规程、安全操作规程等险情后,立即通知现场负责人或专职安全员。

现场负责人或专职安全员应迅速采取措施,撤离人员、确定可能波及X围并设置警戒,同时报告项目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项目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应进行现场指挥和协调,并根据现场情况向上级主管安全工作的领导、安全监管部门和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汇报和求得援助。

如在非工作状态发现险情,发现者应迅速直接向项目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报告。

从外部获取的有关自然灾害、周边险情后,获取人应立即向项目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报告,确认信息属实后,及时通过等快速手段告知全体作业人员,并组织相应的预警行动。

㈢、信息报告与通知程序

项目应急救援24小时值班人员:

X超,:

11111。

在接到事故救援后,询问事故地点、事故类型、事故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向安全副经理和事故救援小组汇报,并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进行救援。

发生重伤、死亡事故后应在1小时内按程序上报,要将事故地点、事故类型、事故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向总承包、驻地办、总监办、项目办进行报告,并在事故救援结束后,将事故详情进行及时详细汇报。

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应同时按国务院第493号令《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和中华人民XX国安全生产法有关条例的具体规定处理上报当地劳动部门、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工会组织,报告内容包括发生事故单位、时间、地点、伤亡人员情况,初步分析事故原因等。

六、应急响应

㈠、响应分级

超出本级应急救援能力时,要及时上报,进行扩大应急。

凡上一级应急救援响应启动的同时,下一级应急救援响应也要启动。

灾害分级

危害程度

影响X围

控制能力

响应级别

一般事故

对安全生产造成影响

施工地点

能够控制

项目

重大事故

造成工作面、现场停产或人身伤亡

施工地点

基本能够控制

项目、公司

特大事故

造成工作面、现场停产或重大人身伤亡

施工地点

难以控制

项目、公司、当地政府

㈡、响应程序

1、施工现场一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事故发现人员,应立即向现场负责人或专职安全员报告或拨打项目24小时值班,现场负责人、专职安全员或值班人员应立即向项目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报告事故简要信息并拨打120急救和拨打119向公安消防部门报警。

2、项目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根据本预案适用X围进行判定,如符合则按规定启动应急预案,并立即通知各副组长及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组长,通知各施工队组织救援力量到达事故现场。

同时向总承包、监理组应急领导小组、公司以及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报告。

(附件2:

项目应急组织体系联系网络)

3、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组长应立即通知本小组各成员,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携带相关应急物资按要求到达指定地点,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按各自职责分工及相关应急处置措施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附件3:

受伤人员现场急救措施)

4、项目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副组长应到达现场指挥,协助、协调、指导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及各方救援力量做好抢险救援、警戒维护、后勤保障、医疗救护等工作,并及时向总承包、监理组应急领导小组、公司以及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汇报事故应急救援最新动态,并向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传达其相关指令,统一协调应急资源。

七、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㈠、通信与信息保障

项目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及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成员必须保证应急救援所需的通信设备、工具正常,并24小时畅通。

各应急救援机构人员以及当地医院、救援机构、有关政府部门的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见附件1。

㈡、应急队伍保障

本项目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由项目主要领导组成,指挥中心办公室为项目安质部,下设7个应急救援工作小组由项目主要管理人员和现场人员组成,各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

㈢、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项目安质部应按照本应急预案配备相关应急物资,明确贮存地点,并定期检查,保持状态完好。

主要应急物资包括:

1、救护人员的装备:

安全帽、防护靴、防护手套、安全带、安全绳、救生衣,防毒、防尘面具,雨衣、雨鞋等;

2、机械及小型机具:

挖掘机、装载机、潜水泵、发电机、交通车辆等;

3、通讯器材:

固定(传真机)一个,移动,对讲机若干;

4、其它物资:

救生网、担架、手电筒、编织袋、工字钢、探照灯、喊话喇叭等。

㈣、经费保障

建立专项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制度,初步计划投入20万元用于应急物资装备保障、人员培训保障和应急预案演练保障,该费用由财务部实施统一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㈤、交通运输保障

由于本项目潜在突发生产安全事故主要可能发生在施工现场,因此施工便道的畅通关系到应急救援的顺利开展。

项目安质部负责定期对施工便道状况进行检查,对影响道路正常运输的应积极向项目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领导反馈,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处理,确保道路正常、畅通。

一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应派人对主要运输道路进行疏导,确保应急救援及时、有效展开。

㈥、医疗保障

由于本项目所处XX市华容区,当地医疗卫生条件有限,因此安质部在与当地医疗机构进行日常联系、沟通的同时,还应和XX市相关医疗机构保持联系,确保伤者能得到有效救治,医疗救护组应清楚了解各医院地址及最便捷路线、联系等。

㈦、后勤保障

施工现场一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勤保障组应核查现场应急救援人数,派人联系采购有关后勤保障物资(包括饮用水、食品、衣物等)并运至事故现场,为现场应急救援人员提供完善的后勤保障。

八、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1、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的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合作联动,向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地人民政府提出事件的防控建议,指导、督促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地的卫生、气象部门积极开展相关应急工作。

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地的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根据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级别,分别采取以下响应措施:

2.1一级预警响应措施

a.积极主动地开展高温中暑病例监测、报告,及早发现病例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收治;

b.主动接受上级气象部门对事件发生地或可能发生地的天气预报、预测技术和产品的加强指导,及时发布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和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

c.强化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组织开展防暑动员;

d.依据《中华人民XX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XX国劳动法》、《中华人民XX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会同劳动保障、安全生产、工会等有关部门单位,联合开展防暑降温工作专项监督检查。

2.2二级预警响应措施

a.进一步加强对高温中暑病例监测、报告,并对夏季露天作业工地等重点场所开展主动监测,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收治;

b.组织加密气象观测,主动加强与上级气象业务单位的天气会商,及时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

c.进一步加大宣传防暑降温知识的力度,强化全体社会公众防控高温中暑的意识;

d.依据《中华人民XX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XX国劳动法》、《中华人民XX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积极会同劳动保障、安全生产等部门,对高温环境作业人群的用人单位,开展联合防暑降温工作专项监督检查。

2.3三级预警响应措施

a.加强对高温中暑病例的监测、报告,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收治;

b.加强气象监测分析,主动加强与上级气象业务单位的天气会商,及时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

c.开展多种形式的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强化社会公众或有关单位做好老年、儿童、病人等特殊人群的高温中暑防控工作的意识;

d.根据有关部门、单位的要求,对高温环境作业人群开展防暑降温咨询,并指导用人单位向高温环境作业人群提供预防性给药。

2.4四级预警响应措施

a.开展高温中暑病例的监测、报告,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收治;

b.加强气象监测,主动加强与上级气象业务单位的天气会商,及时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

c.开展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增强高温环境下作业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

九、奖惩

1、一旦发生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项目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决定启动应急救援预案以后,各应急救援人员应迅速到位履行职责,不得借故延误。

2、项目各部门及各施工队要树立全局观念,抢险救援过程中,项目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可调用本项目所有人员、设备、物资等,项目各部门及各施工队必须无条件服从,提供一切便利条件,任何人员都不得拒绝,否则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3、在应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表现之一的,将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⑴出色完成应急处置任务,成绩显著的。

⑵使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免受损失或者减少损失的。

⑶对应急救援工作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

⑷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4、在应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视情节和危害后果,给予处罚、处分,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⑴不按照规定履行应急准备义务的。

⑵不按照规定报告事故真实情况的。

⑶拒不执行项目综合、专项应急预案,不服从命令和指挥,或者在应急响应时临阵脱逃的。

⑷有其他危害应急工作行为的。

十、附件

附件1:

工程X围内相关单位负责人、联络人、联系方式

附件2:

项目应急组织体系联系网络

附件3:

受伤人员现场急救措施

附件1:

工程X围内相关单位负责人、联络人、联系方式

工程X围内相关单位联系人、联络人、联系方式

序号

单位名称

联络人

联系方式

1

2

3

4

5

6

7

 

附件2:

项目应急组织体系联系网络

项目应急组织体系联系网络

 

 

附件3:

受伤人员现场急救措施

受伤人员现场急救措施

当伤害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拨通120急救,报告出事地点、受伤人员及伤情,同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对伤员进行现场急救。

对伤员的现场抢救包括:

对心跳呼吸停止者,现场施行心肺复苏;对出血多的伤口应加压包扎;对骨折的伤员,应就地取材固定骨折的肢体,防止骨折的再损伤。

具体急救措施如下。

一、伤员窒息急救措施

1、开放气道——将患者放置适当体位

正确的抢救体位是仰卧位。

患者头、颈、躯干平直无扭曲,双手放于躯干两侧。

如患者摔倒时面部向下,应在呼救同时小心转动患者,使患者全身各部成一个整体转动。

尤其要注意保护颈部。

可以一手托住颈部,另一手扶着肩部,使患者平稳地转至仰卧位。

躯在平整而坚实的地面或床板上。

注意点:

抢救者跪于患者肩颈侧,将患者手臂举过头,拉直双腿,注意保护颈部。

解开患者上衣,暴露胸部。

2、畅通呼吸道——仰头举颏法

一手置于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近下颏或下颌角处,抬起下颏,使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垂直于地面。

在畅通呼吸道之后,可以明确判断呼吸是否存在。

注意点:

手指不要压迫患者颈前部、颏下软组织以防压迫气道。

不要使颈部过度伸展。

疑有颈椎损伤者,不能使头部后仰,以免进一步加重颈椎损伤。

3、正压通气——口对口人工呼吸

在保持呼吸道畅通和患者口部X开的位置下进行。

用按于前额一手的拇指与食指,捏闭患者的鼻孔(捏紧翼下端)。

抢救开始后首先缓慢吹气两口,以扩X萎缩的肺脏,并检验开放气道的效果。

抢救者深吸一口气后,X开口贴紧患者的嘴(要把患者的口部完全包住)。

用力向患者口内吹气(吹气要求快而深),直至患者胸部上抬。

一次吹气完毕后,应立即与患者口部脱离,轻轻抬起头部,眼视患者胸部,吸入新鲜空气,以便作下一次人工呼吸。

同时放松捏鼻的手,以便患者从鼻孔呼气,此时患者胸部向下塌陷,有气流从口鼻排出。

每次吹入气量约为800~1200ml。

注意点:

在做口对口呼吸前,应先查明口腔中有无血液、呕吐物或其他分泌物,若有这些液体,应先尽量清除。

口对口呼吸时可先垫上一层薄的织物或专用而罩。

每次吹气量不要过大,大于1200ml可造成胃大量充气。

吹气时暂停按压胸部。

儿童吹气量需视年龄不同而异,以胸廓上抬为准。

每按压胸部15次后,吹气两口,即15:

2。

有脉博无呼吸者,每5秒吹气一口(10-12次/min)。

4、正压通气——口对鼻人工呼吸

在某些患者口对鼻人工呼吸较口对口人工呼吸更为有效。

口对鼻人工呼吸主要用于不能经患者的口进行通气者。

一手按于前额,使患者头部后仰。

另一手提起患者的下颌,并使口部闭住。

作一深吸气,抢救者用上下唇包住患者鼻部,并吹气。

停止吹气,让患者被动呼气。

因有时患者在被动呼气时鼻腔闭塞,有时需间歇地放开患者的口部,或用拇指将患者的上下唇分开,以便于患者被动呼气。

5、人工循环——闭式按压术

如伤员心脏停止跳动,应进行体外人工心脏挤压,以恢复其心跳,恢复血液循环。

患者应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

按压胸骨中下1/3交界处。

快速测定按压部位:

1)首先以食指、中指沿患者肋弓中间滑移。

2)在两侧肋弓支点处寻找胸骨下切迹。

以切迹作为定位标志,不要以剑突下定位。

3)然后将食指及中指横放在胸骨下切迹上方,食指上方的胸骨正中即为按压区;以另一手的掌根部紧贴食指上方,放在按压区。

4)再将定位之手取下,将掌根重叠放于另一手背上,使手指脱离胸壁,可采用两手手指交叉抬起法。

抢救者双臂应绷直,双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按压利用髋关节为支点,以肩、臂部力量向下按压。

1)按压应平稳,有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