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自贡市普高届第四次诊断性考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3117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自贡市普高届第四次诊断性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四川省自贡市普高届第四次诊断性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四川省自贡市普高届第四次诊断性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四川省自贡市普高届第四次诊断性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四川省自贡市普高届第四次诊断性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四川省自贡市普高届第四次诊断性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四川省自贡市普高届第四次诊断性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四川省自贡市普高届第四次诊断性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四川省自贡市普高届第四次诊断性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四川省自贡市普高届第四次诊断性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四川省自贡市普高届第四次诊断性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四川省自贡市普高届第四次诊断性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四川省自贡市普高届第四次诊断性考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四川省自贡市普高届第四次诊断性考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四川省自贡市普高届第四次诊断性考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四川省自贡市普高届第四次诊断性考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四川省自贡市普高届第四次诊断性考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四川省自贡市普高届第四次诊断性考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四川省自贡市普高届第四次诊断性考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四川省自贡市普高届第四次诊断性考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自贡市普高届第四次诊断性考试.docx

《四川省自贡市普高届第四次诊断性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自贡市普高届第四次诊断性考试.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自贡市普高届第四次诊断性考试.docx

四川省自贡市普高届第四次诊断性考试

四川省自贡市普高2011届第四次诊断性考试

四川省自贡市普高2011届第四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试卷

一、(12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卡片/咯血

弄鬼/舞文弄墨

从心所欲/流水淙淙

B、择席/选择

谎言/恍如隔世

抑扬顿挫/言之凿凿

C、娉婷/聘请

刍议/胡诌瞎编

畜养牲口/人畜两旺

D、敦厚/蹲下

辍学/绰有余裕

没齿难忘/没精打采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狭獈

扯后腿

趋之若鹜

踽踽独行

B、摈弃

撑竿跳

嘉言懿行

椎心泣血

C、横粱

捩点

冥玩不灵

因噎废食

D、滞销

佼佼者

觥筹交错

继往不咎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政府和公众齐心协力的大环境下,正该破除那些蛊惑人心、扰乱视听的房价危言,惟其如此,严打炒房,保障民生才能有一个清明的舆论环境。

B、今年以来,恶心环境污染事件频发,如血铅中毒、大连海域原油泄露、松花江化学桶事件、福建紫金矿业重金属污染。

C、媒体称,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施行《关于对配偶子女均已依据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加强管理的暂行规定》,是对裸官念起了紧箍咒。

D、以色列的足球水平发展近几年来有突飞猛进之势,特别是主场表现出来的强硬,令欧洲足球强国的球迷们无不侧目而视。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到2020年,四川将基本形成以生态工业园区为载体的环境友好型工业发展体系,省级以上生态工业园区的物耗、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强度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B、决议认为,将外层空间作为全人类的疆域,为和平目的促进和扩大对外层空间的探索和利用,并不断努力使由此获得的好处惠及所有国家,符合人类的共同利益。

C、2011中国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正如火如荼开展,而灾后新貌精品旅游线路则当仁不让地成为了今年四川旅游市场上最抢眼的五一旅游目的地。

D、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由于网络游戏行业引发了传统游戏的震荡与游戏产业的变革,为人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文化娱乐生活方式。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宋代文明的历史地位

宋代在中国古代教育、科技和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

陈寅恪先生认为: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但也有人认为,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期。

唐代文明最重要的代表是唐诗,是古代诗歌发展的颠峰。

但宋代文明胜过唐代文明的却有教育、经学、科技、史学、宋词和散文六项。

当然,以上的比较并不完全,人们还可以在如传奇小说与话本、音乐、舞蹈、建筑、绘画、雕塑、书法等较次要的方面有所轩轾,但只怕无碍于上述的总体评论。

宋代文明在当时世界上占据领先地位。

宋代以后,文化方面不是没有新的进展,例如,人们常常称道的元曲、明清小说等。

但总的说来,中华文明已愈来愈趋于落伍了。

宋代的太学和各地的州县学、书院蓬勃兴起。

其中,书院对后世的影响尤大。

宋神宗时,在太学实行三舍法的升级制度,这是中国以至世界教育史上的首创,实为现代教育分级制的先河。

北宋对前代的教育分科有所发展,在太学之外,先后建立武学、律学、医学、算学、书学、画学等,尽管对其他学科重视不够,但无疑是高等教育实行分科的萌芽。

由于印刷术的发展,如《百家姓》、《千字文》一类识字课本的流行,宋朝的教育较前朝有了很大普及。

宋代是中国古代经学发展的最重要时期,完成了由汉学向宋学的变,即由章句之学变为义理之学。

宋学形成于北宋中期。

学者们不仅对儒经的注疏,甚至对儒经也提出大胆的怀疑。

从方法论上说,汉学属于微观类型,而宋学则属于宏观类型。

在我国古代学术史上,宋学确实开创了学术探索的新局面,并表现了它独特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宋学强大的生命力和突出的特点还表现在,把学术探索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力图在社会改革上表现经世致用之学。

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黄金时期。

闻名于世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三项主要是在宋代得到应用和发展的。

沈括是宋代主要的科技代表人物,有笔记小说《梦溪笔谈》和医书《良方》传世。

苏颂和韩公廉制造了水运仪象台和浑天仪,成为世界上第一台天文钟和假天仪。

其他如农学、农业技术、建筑学等都有显著成就。

中国古代的科学主要有数学和医学两门,这与宋代学校设有医学和算学是相应的。

宋代数学有其成就,但对近代数学说不上有何影响。

与古代数学不同,中华传统医学至今仍然造福于中华民族,并且对人类健康作出愈来愈大的贡献。

中国史学莫胜于宋。

宋代是中国古代史学的鼎盛期,各种官修史书卷帙庞大,一些史学新体裁先后创立,史学领域扩大到了金石学,宋人开创的金石学为近代考古学的嚆矢。

凡此种种,加之长篇巨制之多,史学家成就之大,都足以凌驾汉唐,睥睨明清。

词可谓是宋朝的流行歌曲。

尽管按固定的曲谱填词,可以追溯更早,但确立为音乐文学,主要是始于词这种文学体裁。

宋朝许多文士参加词的写作,特别是出现了所谓豪放派的词人。

从文学角度看,豪放派开拓了词的创作新境,辛弃疾等又从事爱国词的写作;从音乐角度看,词的发展开创了一种重要的音乐模式,特别是对戏剧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元杂剧到近代京剧和地方戏,其基本模式,就是按固定的曲谱填词,堪称词的滥觞。

人们往往把词称为宋词,当然是标志着宋代是词这种文学体裁的最高水平。

北宋开始的新的古文运动,到北宋中期取得了全胜,名家辈出,其散文至今传诵不衰。

后人称唐宋八大家,北宋即占据六人。

当时的所谓古文与骈体文比较,可以更自由、充分地表达思想和描绘、论析事物。

总的说来,宋代的散文成就超过了唐代。

5.

下列对宋代文明的历史地位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代文明主要表现在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它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

B、宋代文明在世界上占据着领先地位,之前的时代有所不及,之后的时代又逐渐趋于落伍。

C、中国史学莫胜于宋。

宋代是中国古代史学的鼎盛期,其最大成就莫过于开创了金石学。

D、从词的创作到古文运动,名家辈出,作品至今传诵不衰,宋代文学的成就超过了唐代。

6.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代的书院教育蓬勃兴起,开创了现代教育分级制的先河,它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

B、宋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把学术探索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力图成为经世致用之学。

C、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黄金时期,指南针、印刷术、火药均在宋朝得到了应用和发展。

D、宋代学校与中国古代科学相应,设有医学和算学,其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各有不同。

7.

下列推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代文明胜过唐代文明的比较并不完全,所以宋代文明的历史地位还难以确定。

B、由于《百家姓》、《千字文》一类识字课本的流行,宋朝的教育较前朝有了很大普及。

C、经学在宋代完成了汉学向宋学的变,因为学者致力于儒经的注疏,对儒经提出大胆怀疑。

D、宋代词的创作奠定了词确立为音乐文学的基础,它对戏剧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

葺茅竹而居之,日淡荼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在于胸中。

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

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

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

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

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

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

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

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

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

如其为人,实有感焉。

渊明临终,疏告俨等:

‘吾少而穷苦,每以家贫,东西游走。

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

’渊明此语,盖实录也。

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平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夫!

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

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

后之君子,其必在以处之矣。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

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

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

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

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丁丑十二月海康城南东斋引。

(苏辙《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8.

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其诗质而实绮。

质:

质朴。

B、黾勉辞世。

黾勉:

努力。

C、字托于渊明。

托:

寄托。

D、其出处进退。

出处:

出身。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

秦亦不以城予赵

B、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

于乱石间则其一二扣之

C、如其为人,实有感焉

于是余有叹焉

D、乃欲以桑榆之末景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10.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谪居儋耳,生活清苦,他不再写歌功颂德的文章,而独爱写诗,其诗日见精妙。

B、苏轼写了100多首诗追和陶渊明诗,认为李、杜都不及陶渊明,苏辙认同他的看法。

C、苏轼喜欢陶渊明,还在于其为人,陶渊明与世俗向忤的经历引起了苏轼的情感共鸣。

D、苏辙在这篇应苏轼要求所写的序中,对苏轼追和陶诗的心迹委婉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四、(23分)

1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平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2)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

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

12.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溪居

裴度

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

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溪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簪组:

古代官吏的冠饰。

榜(png)进船。

此句意为天黑船归,船触溪石而有声。

(1)红尘飘不到、来往不逢人两句诗均描写溪居生活环境,其相同之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两首诗表达的情感同中有异,其不同点是什么?

13.

按要求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5分)

(1)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同是饮酒,李白《将进酒》中五花马,千金裘,

尽显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狂放性格,同时流露出深沉的悲愁;杜甫《客至》中,

的细节描写,则表现酒宴达到高潮时的欢快气氛,富有生活情趣。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词人登临北固亭,慨叹眼前景象,又担忧当前时局的词句

是:

古代文人在游历山水中,往往能获得人生的启示。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悟出了之学必须采取的态度:

;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则获得了

,可乎?

的启示,点名全篇主旨。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桐花声里燕子飞

郑小琼

院子里有数棵梧桐树、榆树、槐树,以及几株苦楝树,春天来了一段时间了,那些榆、槐、楝早已舒展开已绷了一个冬天的愁容,只有临近水井那几株梧桐树还没有一点儿绿意。

春风又吹过了几天,那些树早已盛装了,这时梧桐树才像一个姗姗来迟的女子一样,慢慢从闺房里探出头来。

楝花已洒满了整个院子,淡嫩淡嫩地铺着,你拿起扫帚开始清扫它们,等你清扫干净的时候,在不经意的抬头间,你发现井苔边那几株桐树已露出了花骨儿了。

又下了一场春雨,几个暖暖的艳阳天,那些桐花便一簇簇一束束的开了,再不是那个姗姗来迟娇羞如同林妹妹的样子,而开得如同王熙凤一样泼辣。

院子其它的花早已谢了,你从井边担水进屋的时候,有几片落在那清涟的水上。

你那年才十三岁,还不能完全担起那一担水,摇摇晃晃的,那些细小的花儿跟随着水桶晃动,有几朵溅落了出来。

你恍然想起读过诗句来,莫道春花已饴尽,点滴桐花春不老。

村子里人忙着到庄稼地里去了,给隔冬的小麦锄草,或是准备牵牛耕田,浸种下泥,没有一个人有空闲去注意井边那几株桐树开花了。

它们站在井台边,默不作声,寂寞地开着,老去,落下。

幸好去年相识的几只燕子飞回来了,它们落在那桐树上喃喃说个不停,出了一趟远门,见了一些世面,燕子们有很多路上有趣的事儿同这位老友说。

你从祖父那厚厚的书箱里掏出几本线装书来,然后便学着祖父的样子摇头晃脑读了起来夹道春花不胜锦,不见桐花笑春风、不俗媚眼发暗香,点滴便知桐花否春风不忘遗落痕,催得桐花半醒来……读着读着,春风又来了,那些淡蓝色,状如喇叭的花朵儿落了下来,落在那些竖排版的纸上,清香悠远。

燕子们衔着草籽儿从落花中穿过,进了屋,停在那根桐木横梁,它们的笑声象桐花那样在春风中飘着。

离开故乡有好几年了,不见桐花有好些日子了,前夜偶翻那些线装书,读晏殊词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没有想到又与梧桐相逢了。

今夜正是缺月挂梧桐,漏断人初静的时分。

院子里的那几株梧桐又浮了上来。

六岁那年,一个小,我的腿让开水烫伤,疼痛难忍。

惊动正在梧桐树下洗衣的母亲,她飞快地跑了过来,顺手从树枝上捋了一把桐花,放在手中揉搓,从那嫩嫩的花瓣儿搓出一些汁来,母亲把它敷在我伤口上,那尖酸的疼痛渐渐淡了下去。

在故乡,无论谁家,只要生了个女儿,便总会在屋前屋后栽种数棵梧桐,以求女儿成凤凰时,将有梧桐栖,或者女儿们长大以后,用梧桐木做嫁妆。

母亲说,我家的井边的那几棵便是生我之时种的,它们在家里院落里开开落落有二十多年了。

一直没有引来凤凰栖,却引数只燕子在上面筑巢安家。

母亲一直说,燕子是奔波命,年来年去,南来北往的奔波着,我何尝不是一只奔波的燕子?

但是人在异乡,却没有梧桐可栖。

前些时候收到母亲的来信,说我的年龄不小了,家里的那几株梧桐树也有那么大了,是不是该砍了做嫁妆了。

我没有回答母亲,只是在中问她梧桐树上的燕子们可好。

昨夜又是一场春雨,想来在昨夜风雨中,故乡井边那几棵梧桐树又有多少桐花让风雨捋落下来,它们该顺着那涓涓细雨汇成的流水,入河,入江,入海,消融在世界的尽头。

那在风雨中的燕子是否安好?

(选自《青年文摘》2009年第14期,有删改)

14.

第一段主要写梧桐树、梧桐花,又写了榆树、槐树、楝树和楝花,这样写有何用意?

(4分)

15.

第三段中引用大量关于桐花的诗句,其作用是什么?

(6分)

16.

请赏析文章最后一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6分)

17.

文中的梧桐树和燕子分别喻指什么?

结合全文,说说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分)

六、(15分)

18.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0字。

(4分)

日奔福岛地震、海啸虽然已经过去,可是残垣断壁仍在,核辐射的威胁仍在。

这次地震不仅给日本造成了空前的灾难,而且将给全球带来极大的影响,据专业人士估计,这次地震、海啸将给世界经济造成近4760亿美元的损失。

有专家评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一国灾难世界化的影响也将增大。

19.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是文学作品的阅读再创作的道理。

仿照下面的例子,另选一句诗进行再创作。

要求:

句式自定,人物自选,语言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5分)

示例:

诗句: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再创作:

春花终于等来了秋月,只为听李煜讲那过去的故事。

20.

近来,电视台儿童选秀节目日益多样化,大有替代有些没落的成人选秀节目承担起提高收视率重任的趋势。

在有些人看来,儿童选秀节目是收视率,是利润;在某些家长看来,儿童参加这样的节目是一种锻炼、是一种机会、是自己梦想的延伸;但在一些关心儿童成长的人士眼里,却是对儿童的伤害。

请谈谈你对儿童选秀节目的看法。

要求:

观点鲜明,有理有据。

字数在100字以内。

(6分)

七、(60分)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帕格尼尼有一次为一位公主演奏,这次演奏对他具有改变人生命运的意义,但是命运似乎有意为难他,很快两根琴弦就断了。

他干脆拉断一根,在命运为他剩下的一根琴弦上演奏完了全部乐章,并赢得了满堂喝彩。

他就是后来誉满全球的音乐之王。

要求:

请根据以上材料,选取一个恰当的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12分,每小题3分)

1.A(A依次读为:

k,nng,g;B依次读为:

zhi/z,hung,cu/zo;C依次读为:

png/pn,ch/zhu,x/ch;D依次读为:

dn,chu,m/mi)

2.B(A獈→隘;C粱→梁,玩→顽;D继→既)

3.C(A惟其,表示因果关系,跟正因为相近;此处应用惟有。

B指液体漏出,应用泄漏;泄露,指不应该让人知道的事情让人知道了。

D侧目而视,指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与语境不符)

4.B(A物耗、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强度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不合逻辑;C主宾搭配不当,旅游线路……成为……旅游目的地不搭配;D缺主语,可以删去由于)

二、(9分,每小题3分)

5.A(B在世界上错,应为在当时的世界上,偷换概念;C最大成就莫过于开创了金石学错,文中无此信息;D宋代文学的成就超过了唐代错,以偏概全)

6.A(书院教育……开创了现代教育分级制的先河错,偷换概念,开创了现代教育分级制的先河的是太学实行的三舍法的升级制度。

7.D(A结论无据;B强加因果;C强加因果。

三、(9分,每小题3分)

8.D(出处指出入朝廷。

9.B(其,均为指示代词,前者译为那些;后者表示其中的。

A以,均为介词,译为把;

C焉,均为句末语气助词;D乃,均为副词,译为才。

10.A(他不再写歌功颂德的文章错)

附:

文言文参考译文

东坡先生被贬谪到儋耳,他把家安置在罗浮山下,只和幼子苏过挑着东西渡过海峡,用茅草、竹子修建房屋居住。

每天吃的是番薯和芋头,心中没有住华美的屋子、吃精美食物的念头。

子瞻平生没有什么特殊的爱好,只是把史地著作当作园囿来游览,把文章当作音乐来欣赏,到这时也都停下来了。

唯独喜欢写诗,他的诗精深华妙,没有老年人那种衰弱疲惫的气象。

这时,我也被贬谪到海康,子瞻来信对我说:

自古以来,有诗人写模拟古人的作品,却没有人追和古人。

追和古人,是从我东坡开始的。

我对诗人,没有非常喜爱的,唯独喜爱陶渊明的诗。

陶渊明写的诗不多,但他的诗看上去朴质而实际上华美得很,看上去很瘦而实际上很丰满,从曹植、刘祯、鲍照、谢灵运、李白、杜甫众位诗人以来,都赶不上他。

我前后追和渊明的诗共一百几十首,至于那些得意之作,自认为不会愧对渊明。

现在我要把它们编成集子并抄录下来,为的是把它们留给后世的君子,你为我把这些记录下来。

然而我对于渊明,哪里只是喜爱他的诗呢?

对于他的为人,我也确实深有感触啊。

渊明临死前,写信给陶俨等人说:

‘我年轻时生活穷苦,常常因为家里贫穷东奔西跑。

我性子刚烈,才智笨拙,和外物多有抵触,自己估量照我的性子干下去,一定会给你们留下俗世的祸患。

于是努力辞去世事,使你们很小就过着挨饿受冻的生活。

’渊明这些话,说的是实际情况。

我现在真的有了他这种毛病,却没有早早知道,一生做官,因为触犯世俗而引来灾祸,这就是我深深佩服陶渊明,想在晚年学习他一点点的原因。

唉!

陶渊明不肯为了五斗米而穿戴整齐去拜见乡里小人,子瞻做官三十多年,被狱吏折辱困住,最后还是不能改悔,以致陷于大难之中,才想要在晚年从渊明身上求得寄托,哪里有人肯相信呢?

虽然这样,子瞻做官,出入朝廷、官职升降的原因,还是可以考查出来的。

后世的君子,一定会做出自己的判断。

孔子说:

只阐述而不创作,相信而且喜好古代的东西,我私下把自己比做老彭。

孟子说:

曾子、子思有相同的思想方法。

一点点事迹,不足以评论一个人啊。

我年少时没有老师,子瞻成年后学业有成,先父让我拜他为师。

子瞻曾经称赞我的诗有古人的风骨,自认为赶不上我。

然而自从他被贬谪到黄州住在东坡之后,他的学问日益精进,如同河水奔流般充沛盛大。

他的诗和李太白、杜子美比起来,是要超过他们的,于是就和陶渊明相比。

我虽然跟随他奔驰不已,也总是落在他的后面。

他追和陶渊明的诗,我跟着唱和的,也有一二首。

写于丁丑十二月海康城南东斋。

四、(23分)

11.(10分)

(1)(5分)(我)一生做官,因为触犯世俗而引来灾祸,这就是我深深佩服陶渊明,想在晚年学习他一点点的原因。

(译出大意,1分。

出仕、以犯世患、所以、师范译正确一处,1分)

(2)(5分)子瞻成年后学业有成,先父让我拜他为师。

子瞻曾经称赞我的诗有古人的风骨,自认为赶不上我。

(译出大意,1分。

既冠、师焉、称、不若译正确一处,1分)

12.(8分)

(1)(4分)两句都有人迹罕至的意思(1分),写出溪居环境的偏远、僻静(2分),表现出诗人远离尘俗的心境(1分)。

(2)(4分)裴诗表达的是亲近自然(1分)的喜悦、悠然自得之情(1分),柳诗表达的是被贬后远离官场(1分)的轻松、聊以自慰之情(1分)。

(或:

裴诗表达的是退居山野远离官场亲近自然的自娱自乐之情,是由衷喜爱和闲适;柳诗表达的是谪居山野脱离官场纵情山水的自愚自乐之情,有怡情山水之幸,又心有不甘)

主观性试题,意思正确即可给分。

13.(5分)

(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2)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一空,1分。

有错字、别字、漏字,该空均不得分。

五、(22分)

14.(4分)用衬托(对比)手法,(2分)突出梧桐虽然后绿,桐花虽然迟开,却不乏生气,春意盎然(2分)。

15.(6分)作用:

(1)写出与桐花相伴的童年生活情趣。

(2)表达对桐花的喜爱之情。

(3)丰富文章内容,增添文章的文学色彩。

(一点,2分)

16.(6分)用比拟、象征手法,(1分)写桐花在风雨中随着流水走完了生命的旅程,寄寓了对时光流逝、青春短暂的感伤之情。

(2分)照应题目,形象地表现主题。

(1分)语言清丽雅致;长短句结合,富于节奏感。

(2分)

17.(6分)梧桐树喻指家(1分),燕子喻指游子(1分)。

寄寓了身在异乡的漂泊之感(2分)和对家园、亲情的浓浓思念之情(2分)。

主观性试题,意思正确即可给分。

六、(15分)

18.(4分)日本福岛地震、海啸给全球带来巨大损失。

19.(5分)答案示例:

诗句:

杨柳岸晓风残月。

再创作:

河岸的杨柳不让晓风吹走残月,为的是让柳永寄托离别的愁绪。

修辞,2分;语言生动、准确,2分;没有语病,1分。

20.(6分)答案示例:

儿童选秀节目确有泛滥的趋势,一些人把它作为提高收视率、谋求利润的工具。

这种做法不宜提倡。

娱乐是儿童的天性,大量的训练、演出会挤占儿童休息、娱乐的时间,成人式的引导、灌输也会牺牲儿童纯真的天性。

观点鲜明,2分;有理有据,2分;语言简洁、连贯,无语病,2分。

七、(60分)

21.作文(60分)

根据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

审题提示:

抓住关键词命运和主旨句中命运为他剩下的一根琴弦的比喻义立意。

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

(20~16分)

二等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