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力与运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3237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5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部分 力与运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第1部分 力与运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1部分 力与运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1部分 力与运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1部分 力与运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第1部分 力与运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第1部分 力与运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第1部分 力与运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第1部分 力与运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第1部分 力与运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第1部分 力与运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第1部分 力与运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第1部分 力与运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第1部分 力与运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第1部分 力与运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第1部分 力与运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第1部分 力与运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第1部分 力与运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第1部分 力与运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第1部分 力与运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部分 力与运动.docx

《第1部分 力与运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部分 力与运动.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1部分 力与运动.docx

第1部分力与运动

第一部分力与运动

(1)

教学目标:

1、掌握质点和参考系的基本知识;

2、能够理解区分路程和位移的差别。

教学重点:

能够理解质点,参考系,路程和位移的知识。

教学难点:

理解路程和位移的区别。

一、自主学习:

(一)质点、参考系:

(A级)

1、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有_______的点.

2、一个物体能看作质点的条件是:

物体的、对研究没有影响;并且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

(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2)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做质点()

(3)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地球可看成质点()

3、参考系是为了确定物体的和描述而被选作参考的物体。

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的结果往往是。

(1)地上的人说公路上的汽车开的真快是以__________为参考系,而汽车司机说汽车不动是以__________为参考系。

(2)研究机械运动可以不要参考系()

(3)选用不同的参考系,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结论是相同的()

(二)位移和路程:

(A级)

1、路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量;

2、位移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是_____量。

3、只有质点做___________运动时,路程和位移的大小相等

(1)路程即位移的大小()

(2)路程大于或等于位移的大小()

(3)一质点绕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了一圈,则其位移大小为,路程是。

若质点运动了

周,则其位移大小为,路程是。

运动过程中最大位移是。

二、例题分析:

()1.下列物体或人,可以看作质点的是

①研究跳水冠军伏明霞在跳水比赛中的空中姿态

②研究奥运冠军王军霞在万米长跑中

③研究一列火车通过某路口所用的时间

④研究我国科学考察船去南极途中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诗句“满眼波光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

A船和山B山和船C地面和山D河岸和流水

()3.质点在半径为R的圆周上从A处沿顺时针运动到B处,则它通过的路程、位移大小分别是

A.

B.

RC.

R、

RD.

R、

三、学后练习:

()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下面对质点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可以看作质点B.只有质量很小的物体才可以看作质点

C.研究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时,可将月球看作质点

D.因为地球的质量、体积很大,所以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将地球看作质点

()2.在研究下列物体运动时,哪些可以把物体当作质点处理

A.绕地球运动的月球B.火车在平直的路面上通过桥梁

C.讨论轮胎上某一点的运动情况时的轮胎D.地球的自转

()3.关于参考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参考系必须是静止不动的物体B.参考系必须是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C.参考系必须是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D.描述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可以任意选择

()4.将近1000年前,宋代诗人陈与义乘着小船在风和日丽的春日出游时写下诗句“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请问诗句中的“云与我俱东”所对应的参考系是

A.两岸B.船C.云D.诗人

()5.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甲车内的人看见窗外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的人看见甲车没有运动,如果以大地为参考系,上述事实说明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没动B.乙车向西运动,甲车没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西运动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都向西运动

()6.关于位移和路程,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位移的大小与路程相等,只是位移有方向B.位移比路程小

C.位移用来描述直线运动,路程用来描述曲线运动

D.位移取决于物体始末位置间的距离和方向

()7.所示,一物体沿三条不同的路径由A到B,关于它们的位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样大B.沿Ⅰ较大C.沿Ⅱ较大D.沿Ⅲ较大

第一部分力与运动

(2)

教学目标:

1、理解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定义与差别;

2、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教学重点:

能够理解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知识。

教学难点:

理解速度是矢量。

一、自主学习:

(一)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A级)

1、速度的公式为___________。

该公式求出的速度常指_________。

速度是____量。

2、平均速度是指一段_______或______的速度,瞬时速度的指某一______或______的速度

(1)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4m/s是指______________

(2)汽车经过站牌时的速度是72km/h是指______________

(3)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一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二)匀速直线运动:

(A级)

1、匀速直线运动是指_________不变的运动,包括其大小和_________不变。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力一定为____,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在x-t和v-t图像中画出匀速直线运动。

 

二、例题分析:

()1.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路程长的物体速度大B、通过相同位移,所用时间少的速度大

C、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物体速度大D、方向保持不变的运动是匀速运动

()2.下列速度中,是瞬时速度的是

A、汽车第5秒初的速度60km/hB、汽车从上海到北京的速度是40km/h

C、子弹出枪口的速度800m/sD、汽车速度计上显示80km/h

()3.如图是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物体甲、乙的位移图象。

由图象可知是

A、甲比乙先出发;

B、甲和乙从同一地方出发;

C、甲的运动速率大于乙的运动速率;

D、甲的出发点在乙前面S0处。

三、学后练习:

()1.对速度的定义式,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v与运动的位移x成正比,与运动时间t成反比

B.速度v的大小与运动的路程s和时间t有关

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

D.速度定义式只能用于计算匀速运动的速度

()2.关于位移、路程、速度、速率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只要物体作直线运动,位移大小与路程一样;

(B)只有在物体作直线运动时,其平均速度大小等于瞬时速率;

(C)只有在物体作单向运动时,其平均速度大小等于瞬时速率;

(D)只有在物体作匀速运动时,其平均速度大小等于瞬时速率

()3.所示,一物体沿三条不同的路径由A到B,所花时间是一样的,关于它们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样大B.沿Ⅰ较大

C.沿Ⅱ较大D.沿Ⅲ较大

()4.如图所示,表示甲、乙两运动物体相对同一原点的位移—时间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和乙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甲和乙运动的出发点相距x0

C.乙运动的速率小于甲运动的速率

D.乙比甲早出发t1时间

()5.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的v-t图象。

对于甲、乙两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甲向所选定的正方向运动,质点乙与甲的运动方向相反

B.质点甲、乙的速度相同

C.在相同的时间内,质点甲、乙的位移相同

D.不管质点甲、乙是否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一定越来越大

6.一学生在百米赛跑中,测得他在50m处得瞬时速度为6m/s,在16s末到达终点时得瞬时速度为7.5m/s,则他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第一部分力与运动(3)

教学目标:

1、理解加速度的定义,单位及矢量性;

2、掌握打点计时器的实验注意点用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加速度的含义,学会处理纸带结果。

教学难点:

加速度与速度的区别与联系。

一、自主学习:

(一)加速度:

(A级)

1、加速度a=_____________,加速度的单位__________。

2、加速度是描述物体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即速度变化(增大或减小)得_______(“快”还是“大”)的物体,加速度较大;

3、加速度是_____量,当物体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_____时物体的速度变_____;当物体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_____时物体的速度变_____;

(1)加速度很大的物体,速度可以很小()

(2)加速度减小时,速度也必然随着减小()

(3)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必为零()

(4)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则物体的加速度也越大()

(5)物体的速度变化率越大,则物体的加速度就越大()

(二)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A级)

1、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_____电源,工作电压在_____以下。

电火花计时器使用_____电源,工作电压_____。

当电源的频率是50Hz时,它们都是每隔__________打一个点。

使用打点计时器应注意先____________________后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例题分析: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加速度为零,其速度一定为零

B.物体的加速度减小,其速度一定减小

C.物体的加速度越小,其速度变化越小

D.物体的加速度越大,其速度变化越快

()2.关于速度、速度改变量、加速度,正确的说法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B.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可以为零

C.某时刻物体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不可能很大

D.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变大

三、学后练习:

()1.根据给出速度和加速度的正负,对下列运动性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A、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B、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

C、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D、V0<0,a<0,物体做减速运动

()2.关于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速度越大,则加速度也越大B.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则加速度越大

C.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越大D.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速度的方向

()3.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速度为零的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B.物体的加速度减小,其速度必随之减小

C.物体的加速度越小,其速度变化越小

D.物体的加速度越大,其速度变化越快

4.用接在50Hz交流低压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某次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五个打印点取作一个计数点,分别标明0,1,2,3,……,量得2、3之间的距离

mm,3、4两点间的距离

mm,则2、3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s,小车在2、3之间的平均速度为m/s,小车在位置3的瞬时速度为m/s.加速度是。

5.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

小车拖着纸带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记数点,相邻的记数点的时间间隔是0.10s,标出的数据单位是cm,则打点计时器在打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是_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是_______m/s2.

 

第一部分力与运动(4)

教学目标:

1、掌握匀变速度直线运动的四个规律;

2、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记忆四个基本公式。

教学难点:

能够画出运动简图分析运动问题。

一、自主学习: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B级)

匀变速度直线运动是______________。

速度时间关系:

______________

位移时间关系:

______________

速度位移公式:

______________

平均速度公式:

______________

解题步骤:

二、例题分析:

()1.某做直线运动的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x=4t+2t2,x与t的单位分别是m和s,则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分别是

A.4m/s2m/s2B.0m/s4m/s2

C.4m/s4m/s2D.4m/s0

2.一子弹击中木板的速度是600m/s,历时0.02s穿出木板,穿出木板时的速度300m/s,求子弹穿过木板时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某汽车以12m/s的速度匀速行驶,遇紧急情况急刹车,加速度的大小是6m/s2,则汽车在刹车后1s内的路程是___________,3s内的路程是___________。

三、学后练习:

1.一个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是2m/s,加速度是2m/s2,求:

(1)该物体第4秒末的速度

(2)物体4s内的位移。

2.一个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是2m/s,第1s内的位移是4m,,求:

(1)该物体前4s内位移

(2)该物体第4s内的位移。

 

3.飞机着地后以

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其刚着地时的速度为

,求:

(1)它着地后4s内滑行的距离;

(2)它着地后12s内滑行的距离;

 

4.一物体以20m/s的速度沿光滑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5m/s2。

如果斜面足够长,那么在整个运动过程中

(1)经过多长时间,速度为0?

(2)此时物体的位移是多少?

(3)多长时间物体回到原来的位置?

第一部分力与运动(5)

教学目标:

1、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2、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教学重点:

记忆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教学难点:

不同纬度对重力加速度的影响。

一、自主学习:

(一)自由落体运动:

(A级)

1、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只在________的作用下从________开始下落的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______________运动(加速度为g=10m/s2)。

3、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纬度越高,g_________;纬度越低,g_________;所以_______最大,_______最小。

判断:

忽略空气阻力,物体静止从空中下落是自由落体运动()

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二)伽利略科学研究方法:

(A级)

1、亚里思多德认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伽利略认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研究过程:

(1)一般观察

(2)提出假设(3)运用逻辑得出推论

(4)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5)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

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起来。

判断:

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

二、例题分析:

()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正确的是

A、重的物体下落的加速度大;

B、同一地点,轻、重物体下落的加速度一样大;

C、这个加速度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一样大;

D、这个加速度在地球赤道比在地球北极大。

()2.甲物体的重力是乙物体重力的3倍,它们从同一高度处同时自由下落,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比乙先着地

B.甲比乙的加速度大

C.甲、乙同时着地

D.无法确定谁先着地

()3.自由落体运动的v-t图象应是

 

三、学后练习:

()1.自由落体运动是

A.物体不受任何作用力的运动B.物体在真空中的运动

C.加速度为g的竖直下落运动D.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竖直下落运动

()2.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的物体的g值大

B.同一地点,轻重物体的g值一样大

C.g值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一样大

D.g值在赤道处大于在北极处

()3.一个铁钉与一个小棉花团同时从同一高处下落,总是铁钉先落地,这是因为

A.铁钉比棉花团重B.铁钉比棉花团密度大

C.棉花团的加速度比重力加速度小得多D.铁钉的重力加速度比棉花团的大

()4.甲、乙两物体所受的重力之比为1:

2,甲,乙两物体所在的位置高度之比为2:

3,它们各自做自由落体运动,则

A.落地时的速度之比是

B.落地时的速度之比是1:

1

C.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之比是1:

1D.下落过程中加速度之比是1:

2

()5.一物体从H高处自由下落,经ts落地,则当下落t/3时,离地高度为

A.H/3   B.H/9   C.3H/4  D.8H/9

()6.一石块从地面上方高H处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当它的速度大小等于着地时速度的一半时,石块下落的高度是

A、

B、

C、

D、

()7.一个石子从高处释放,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在第1s内的位移大小是x,则它在第3s内的位移大小是

A.5xB.7xC.9xD.3x

第一部分力与运动(6)

教学目标:

1、掌握力的基本知识;

2、掌握重力和弹力的定义,方向和大小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弹力和重力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

理解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不一定处于几何中心。

一、自主学习:

(一)力:

(A级)

1、力的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力的三要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力的效果: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

(1)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2)有施力物体,必有受力物体()

(3)甲把乙推倒,说明甲对乙的力大于乙对甲的力()

(二)重力:

(A级)

1、重力的方向:

______________。

2、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叫_______。

只有_____________的规则形状物体的重心在_________。

3、重力的大小:

_____________。

判断:

(1)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2)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

(3)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三)弹力:

(A级)

1、弹力的条件: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一辆汽车停在水平地面上,汽车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________发生了形变;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________发生了形变

2、弹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弹力的大小:

________________;弹簧弹力的公式________;其中x为弹簧的_______

判断:

(1)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和绳子的拉力都是弹力()

(2)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一定与接触面垂直()

(3)轻绳上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总是在绳所在的直线上()

二、例题分析:

()1.关于力,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B.力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

C.力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D.性质不同的力,效果一定不同

()2.关于重心、重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形状规则的物体,它的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B.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C.任何物体都可以用悬挂法确定其重心位置D.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3.一弹簧的两端各用10N的外力向外拉伸,弹簧伸长了6cm.现将其中一端固定于墙上,另一端用5N的外力来拉伸它,则弹簧的伸长量应为

A.6cmB.3cmC.1.5cmD.0.75cm

三、学后练习:

()1.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B.由有一定距离的磁铁间有相互作用力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C.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物体受到的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2.关于物体的重心,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B.用线悬挂的物体静止时,细线方向一定通过重心

C.一块砖平放、侧放或立放时,其重心在砖内的位置不变

D.舞蹈演员在做各种优美动作时,其重心的位置不变

()3.下列关于弹力产生条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有弹力产生

B.轻杆一端所受弹力的作用线一定与轻杆方向垂直

C.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

D.形变大的物体产生的弹力一定比形变小的物体产生的弹力大

()4.如图所示,一根弹簧,其自由端B在未悬挂重物时指针正对刻度5,在弹性限度内,当挂上80N重物时指针正对刻度45,若要指针正对刻度20应挂重物是

A.40N

B.30N

C.20N

D.因k值不知无法计算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书放在水平桌面上受到的支持力,是由于书发生了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B.用细木棍拨动浮在水中的圆木,圆木受到的弹力是由于细木棍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C.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D.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第一部分力与运动(7)

教学目标:

1、掌握摩擦力的基本知识;

2、掌握受力分析的基本步骤。

教学重点:

掌握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教学难点:

明确摩擦力的方向应与相对运动方向或趋势相反。

一、自主学习:

(一)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A级)

1、静摩擦力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静摩擦力的作用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静摩擦力的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静摩擦力的大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滑动摩擦力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滑动摩擦力的作用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

(1)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的运动()

(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3)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成正比()

(4)有摩擦力必有弹力()

重量为100N的木箱放在水平地板上,至少要用35N的水平推力,才能使它从原地开始运动。

木箱从原地移动后,用30N的水平推力,就可以使木箱继续做匀速运动。

由此可知:

木箱与地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max=;木箱所受的滑动摩擦力F=,木箱与地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如果用20N的水平推力由静止推木箱,木箱所受的摩擦力是。

(二)受力分析:

(A级)

受力分析的步骤:

 

二、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