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3502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文档格式.docx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文档格式.docx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社会背景和目的。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变法的社会效果。

(6分。

不得照抄材料)

2.(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王安石于熙宁二年(1069年)设发运使总管东南六路的赋税收入,掌握供需情况。

凡籴买、税收、上供物品,都可以“徙贵就贱,用近易远”。

王安石于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在各地设市易司或市易务,平价收购市上滞销的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王安石于熙宁二年(1069年)规定将常平仓、广惠仓的储粮折算为本钱,以百分之二十的年利率贷给农民、城市手工业者。

王安石于熙宁四年规定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

王安石于熙宁二年(1069年)规定各地兴修水利工程,工料由当地居民分派。

王安石于熙宁五年(1071年)下令各地清量土地,按土地肥瘠定为五等,以此为依据收税。

——摘编自XX百科

材料二

王安石,两次任宰相,两次被罢免,历来颇具争议,褒贬不一。

宋高宗赵构“王安石自任己见,非毁前人,尽变神宗法度,上误神宗皇帝。

天下之乱,实兆于安石,此皆非神祖之意。

”列宁说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对他的改革高度赞同。

1944年,美国华莱士说青苗法对1929年的美国经济危机扭转有参考价值。

——百家讲坛资源网:

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安石变法的措施,(4分)并分析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

(4分)

(2)请从材料二历史人物对王安石的评价中任选一个谈谈你的看法(5分)。

综合上述材料给予王安石身份评价,你认为恰当的说法应是?

(2分)

3.(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唐代户籍分“良民”与“贱民”,前者为自由民,后者包括依附于官府的役户和门阀的家丁、奴婢。

中唐之后,均田制解体,宋代“不抑兼并”,允许产权自由流动,“贫富无定势”,世家大族进一步削弱;

另一方面,两税法使古代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方向发展。

基于此,宋代废良贱户籍制,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居民户口。

又根据居民有无不动产,划分“主户”与“客户”,再以家庭财产之多寡,将主户划为不同户等。

上等户纳税多,下等户纳税少,客户由于没有田产,则不用缴税,更不会被束缚在土地上,“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此外,宋代立法规定:

一个人移居到一个地方生活一年以上,便可获得当地户口。

这样,大量商人、佣工、流民涌入城市。

——据吴钩《户口册上的中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积极作用。

(9分)

4.建立后赵国的羯族人石勒,认识到羯族力量有限,他重用“博涉经史”的汉人张宾为谋主,言听计从,下令胡人不得凌辱汉人,派官员到各地劝课农桑。

他不识字,却喜欢听人讲经、诵读史书,虽在戎马倥偬之中,也不稍懈怠。

他设立太学和郡国学,用儒家经学培养包括羯族将领子弟在内的人才,并建立秀才、孝廉试经之制。

氐族建立的前秦国君主苻坚,对汉族寒门士人王猛主张“宰宁国以礼,治联邦以法”,十分欣赏与支持。

他广修学宫,亲临太学考试学生经义优劣。

他对博士王审说,朕一月之内三次亲临太学,发现人才,躬亲奖励。

其目的在于,不使周公、孔子的微言大义在我手里失传,是不是可以追上汉武帝、汉光武帝了?

——摘编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石勒、苻坚改革的相似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石勒、苻坚政策的积极作用。

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宋仁宗诏:

“(西京)城内民八十以上,免其家徭役,赐茶人三斤,帛一匹。

”“其父母年八十者,与免一丁,著为式。

”(即“侍丁”制度);

据《宋刑统》的规定,除了谋反、内乱等死罪之外,罪人若家有祖父母、父母年八十岁以上,且“户内无周亲年二十一以上、五十九以下者”,可以“申刑部具状上请听敕处分,若敕许充侍”(即“权留养亲”制度。

)宋朝,宗族福利开始制度化,如范仲淹创设的范氏义庄。

义庄就如一个公益基金,定期向族人或族中贫困、孤寒人口发放钱米。

后宋朝士绅纷纷效仿,成立义庄赡养族人。

南宋《新安志》载,新安“愚民嗜储积,至不欲多男,恐子益多,而赀分始少。

苏公谪为令,与民相从为社,民甚乐之。

”即民间结社互助养老。

根据北宋末的一项立法:

“居养鳏寡孤独之人,其老者并年满五十岁以上,许行收养,诸路依此。

国家根据年龄不同确定了不同的养济标准;

后因为国家财力等原因将进入福利院的年龄线提高到60岁以上。

宋政府设立的福利院,包括京城的福田院、遍设于各州县的居养院、养济院,收养的对象包括“鳏寡孤独贫乏不得自存者”、“非鳏寡孤独而癃老废疾、委实贫乏不能自存者”。

——据吴钩《宋代养老制度对今天的启示》等

(1)据材料概括宋朝尊老养老的举措。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宋朝尊老养老的举措。

6.(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清朝治理天山南路地区(及“回疆”)的政令、条规由理藩院负责汇编成《回疆则例》,共八卷,涉及行政、司法、经济等法律条规。

内容丰富,意义重大。

它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天山南路地区的政治制度,确立了清朝对天山南路地区的管辖。

以伯克制度为例,《回疆则例》对伯克设置、执掌、任免、待遇、年班等,作了详细的规定,这些权力掌握在清朝手中,对伯克官员的升迁、任免由清朝各级官衙负责。

对于归顺较早、平叛有功的哈密、吐鲁番等地维吾尔贵族,清朝封以王、贝勒、贝子等爵位,实行札萨克制度,《回疆则例》对于维吾尔贵族爵位的承袭、待遇等规定甚细。

《回疆则例》还体现了清政府对回疆实行政教分离,严禁宗教干政的原则,规定了慎选阿訇,禁止莫洛回子念黑经等内容。

——王东平《论题:

清朝的边疆民族政策》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回疆则例》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回疆则例》颁行的意义。

(7分)

7.(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府兵制形成于西魏、北周之际。

在形成初期,府兵制并不和均田制结合在一起,府兵不从事耕作,府兵的兵籍和编户齐民的民籍是分开管理的。

北周武帝时,为了扩充兵源,征募大量均田农民充当府兵,府兵制开始和均田制结合起来。

隋文帝时期,规定军户编入民户,兵民共籍,府兵制和均田制进一步结合。

军人按均田令受田,免除租调,平时生产,每年有一定的时间轮番宿卫,成为一种窝兵于民的兵役制度。

府兵需要自备一部分装具和兵器,因为可以分配到足够的土地,有一定的经济保证,能够以优良的装备出现在战场上。

但军府分散,军队编组复杂,致使指挥不灵、反应迟钝唐初规定府兵三年一代,随着唐朝中期之后边患增加,用兵不断,戍期延长,致使厌战情绪日增,加上边将侵吞士兵财物,强迫士兵为自己服苦役,甚至沦为权贵的奴仆,人们以参军为耻。

自高宗以后,国有土地不足,立功将士又日益增加,使府兵得不到足额田地,经济地位就无法得到有效保障,难以自备资粮和武器服役,国家不能保证按规定加以奖赏,打击了军人的战斗积极性。

中唐以降,募兵制取代征兵制,在很大程度上使农民免除了兵役,部分地分担了农民的劳役负担。

士兵由朝廷招募而来,长期服役,军器衣粮均由朝廷供给,一旦为兵,终身仰食官府,由专门将领统御,改变了府兵制下将不专兵,兵不识将的现象。

募兵制的士兵以当兵为职业,有利于军队的训练、调遣,使军队更加专业化。

将领长期统帅一支军队,兵将之间有了隶属关系,募兵也逐渐成为了将领的私人军队。

边镇的节度使更掌握了驻地的民政、财赋、刑法权力,逐渐脱离中央,安史之乱中的安禄山便是如此发展而来。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指出唐代两种兵制有哪些方面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唐代兵制改革。

8.(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明朝中期内阁首辅)张居正提出有名的“考成法”,规定六部、都察院各衙门,凡属应办的公事,都要根据事情缓急,立定期限办理,设置文簿登记存照,依限办完注销。

又另造文册二本,一本送六科(六部的监察机关)备注,实行一件,注销一件;

一本送内阁查考。

若地方抚(巡抚)、按(巡按)行事迟延,则部院纠举;

部院注销文册有弊,则六科纠举;

六科奏报不实,则内阁纠举。

明朝本有考核成宪,但念旧因循,虚应故事,已成空文。

张居正的为政方针是:

“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一号令”和“强公室,杜私门”。

考成法实施以后,法必遵行,言必有效,一时大小官员皆不敢玩忽职守,一切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往昔因循苟且之风为之一变,行政效率大为提高。

——摘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张居正吏治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评价张居正吏治改革。

9.(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康熙时规定,“小民肩挑背负尺布、斗米、蔬菜、食物贸易者,地方官不许征税”。

雍正时,特令各关征税,不可定求足数。

1724年谕令:

“嗣后将上税课之货物,遵照则例,逐项开朗。

其关前所有刊刻则例之木榜,务令竖立街市,人人共见,不得藏匿屋内,或用油纸掩盖,以便高下其手,任意苛索。

”1795年山西潞安府冶铁税课的道员,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就在税收定额之外多征“溢额”白银5万多两,被朝廷认为“若非腹削商民,何以得此多资”,因而革职查办。

中国既是一个农业古国,又是伦理本位国度,且王权至上,封建统治者仍然试图对手工业和商业加强控制,经济政策不只是纯粹的远离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满清王朝就是在这种艰难选择中走向了它的末日。

——据王孝通《中国商业史》和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等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商业管理政策调整的内容和影响。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前期封建统治者加强对商业控制的原因,并评价清朝前期的商业管理政策。

10.(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唐代均田制的主要内容:

其一,对百姓授田的规定。

十八岁以上的中男和丁男,每人受口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老男、残疾受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受口分田三十亩。

杂户受田如百姓。

工商业者、官户受田减百姓之半。

道士、和尚给田三十亩,尼姑、女冠给田二十亩。

此外,一般妇女、部曲、奴婢都不受田。

其二,对贵族官僚受田的规定。

有爵位的贵族从亲王到公侯伯子男,受永业田一百顷递降至五顷。

职事官从一品到八、九品,受永业田六十顷递降至二顷。

散官五品以上受永业田同职事官。

勋官从上柱国到云骑、武骑尉,受永业田三十顷递降至六十亩。

此外,各级官僚和官府,还分别领有多少不等的职分田和公廨田,职分田的地租作为官僚俸禄的补充,公廨田的地租作官署的费用。

这两种土地的所有权归国家。

其三,对土地买卖的规定。

贵族官僚的永业田和赐田,可以自由出卖。

百姓迁移和无力丧葬的,准许出卖永业田。

迁往人少地多的宽乡和卖充住宅、邸店的,并准许卖口分田。

买地的数量不得超过本人应占的法定数额。

——摘编自唐武德七年(624)令、开元七年(719)令、开元二十五年令等记载

(1)根据材料,归纳唐朝均田制的主要内容。

(不得摘抄原文,8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唐朝的均田制。

11.(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为解决财政困难,汉武帝于公元前129年提出了“入物有补官,出货者除罪”。

然而富商大贾不愿听从政府号召……故汉武帝又于公元前119年颁布了算缗告缗令(算缗:

征收财产税;

告缗:

反商人瞒产漏税的一种强制办法)。

规定:

“诸贾人末作、貰贷(高利贷者)、买居邑稽诸物(囤积居奇者)及商以取利者,虽无市籍,各以其物自占,率缗钱二千而一算(货币单位),诸作有租及铸,率缗钱四千一算;

非吏比者三老、北边骑士,轺车一算,商贾人轺车二算,船五丈以上一算;

匿不自占,占不悉,戍边一岁,没入缗钱,有能告者,以其半畀(分)之;

贾人有市籍者及其家属皆无得籍名田以便民,敢犯令,没入田僮。

”在告缗令贯彻实施之后,“中家大抵皆遇告”,由当时以严酷著称的杜周负责审理全国告缗案件。

其结果正如《汉书·

食货志》所云:

“得民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

宅亦如之。

于是商贾中家以上大抵破,民媮(同愉)甘食好衣,不事畜藏之业,而县官以盐铁缗钱之故,用少饶矣。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汉武帝税收政策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税收政策的影响。

12.(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猛宰政公平,流放尸素,拔幽滞,显贤才,外修兵革,内综儒学,劝课农桑,教以廉耻,无罪而不刑,无才而不任,庶绩成熙,百揆时叙。

于是兵强国富,垂及升平,猛之力也。

坚尝从容谓猛日:

“卿夙夜匪懈,忧勤万机,若文王得太公,吾将优游以卒岁。

”猛日:

“不图陛下知臣之过,臣何足以拟古人?

”坚日:

“以吾观之,太公岂能过也。

”常敕其太子宏、长乐公丕等日:

汝事王公,如事我也。

”其见重如此。

——《晋书·

王猛传》

(前燕)慕容哮命慕容评率军40多万救援二城,但慕容评畏惧王猛而不敢进……建元十一年(公元375年),51岁的王猛病逝。

公元383年,即苻坚继位的第26年,前秦统一了北方。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猛改革的内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王猛改革的意义。

13.(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督察院十三道御史分道出京,巡查地方官吏,称为巡按御史。

洪武十年(1377年),朱元璋派监察御史巡按州县,此为御史巡按之始。

“御史巡按岁一更代,正以防上下稔情之故。

”巡按御史身仅七品之官,监察对象却是地方上布政使、按察使等二、三品大员。

巡按对地方府州县官吏兼有考察、荐举、纠劾之权,职能较前代更全面。

巡按出巡,“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立断。

巡按御史虽为督察院属官,但“凡差御史出巡,并追问、审理等事,督察院具事目,请旨点差,回京之日,不需经由本院,径赴御前复命。

”从它诞生之日起,巡按的实际地位就不断上升,直至超越三司。

巡按以贱履贵,常有压制地方、作威作福之事,甚至随意凌辱、责打地方守令。

——摘编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明朝御史巡按制度的主要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御史巡按制度的影响。

14.(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到南朝宋刘裕为皇帝时,社会阶级已起变化,士族地主势力趋于衰落,庶族寒门走上政治舞台。

但九品中正制度的存在,致贵族、髙门垄断高位,皇权还需取得他们的支持。

为加强皇权,南朝君主把重权寄给原系微不足道的小官,这种小官既为重权所寄,渐次变成真宰相大臣,“至如中书所司,掌在机务。

……,常为重寄。

”门阀士族把持的“高官”职位,逐渐变成空名义或一种安慰而已。

地方上,皇帝把刺史之权交给典签(典签是南朝在地方长官之下典章机要的官制,用以制约刺史),这样位高者无权,有权者位低,谁都反不了皇帝。

文武官职实际管辖权力可互换,文官预军事,武将预政治,也都可为宰相。

“宰相者……或掌机密,或录尚书,或综机权,或管朝政,或单侍中,或给事中,或受顾命,皆为宰相也。

”以致有人叹息“政出多门.乱其阶矣。

”南朝官制的变动,包含了社会变动的意义,对后世有重要影响。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1)根据材料,概括南朝官制变动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朝官制变动的原因。

1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初,宿卫之士(禁军士兵),累朝相承,务求姑息,不欲简阅(挑选、选拔),恐伤人情。

由是赢老者居多,但骄蹇(jian)不用命,实不可用,每遏大敌,不走即降。

其所以失国,亦多由此。

帝(周世宗柴荣)因高平之战,始知其弊。

癸亥,谓侍臣日:

“凡兵务精而不务多,今以农夫百,未能养甲士一,奈何浚(jun)民之膏泽,养此无用之物乎!

且健、懦(懦弱)不分,众何所劝(用什么去激励士众)!

”乃命大简诸军,精锐者升之上军(禁军),赢老者斥去之。

又以骁勇之士,多为藩镇所蓄,诏募天下壮士,成遣诣阙(诣阙,赴京都之意),命太祖皇帝(赵匡胤,当时是周世宗柴荣的部属)选其尤者,为殿前诸班(最亲近的禁军)。

其骑步(骑兵步兵)诸军,各命将帅选之。

由是士卒精强,近代无比,征伐四方,所向皆捷,选练之力也。

——摘编自《资治通鉴》卷292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周世宗改革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周世宗改革的历史作用。

16.(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魏国其“俗刚强,多豪杰侵夺,薄恩礼,好生分(私有制)”。

公元前445年,魏文侯即位,启用了李悝主持变法。

李悝推行“务尽地力”,他指出:

在百里见方的范围,农民“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斗);

不勤,则损亦如之。

”这一进一出,就要相差“粟百八十万石”。

《史记·

平准书》记载了李悝农业政策:

“_故庶人之富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

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灭世。

”商人贱价向农民买入,高价卖给市民,造成了“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

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

”为此,李悝又实行了平籴法。

——摘编自白至德《白寿彝史学二十讲:

上古时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悝实施经济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_合所学知识,说明李悝经济改革的历史作用。

17.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

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文献通考》

材料二宋军“每御敌,皆临时分领兵马,而不经训练服习,将未知士之勇怯,士未知将之威惠。

”“以屡易之将,驭不练之士,故战必致败。

士兵所用武器,“铁刃不钢,筋胶不固,长短小大,多不中度。

盖造作之所但务充数而速了,不计所用之不堪,经历官司,又无检责。

“至于平民,则素不知战”,“内地州县,人不习兵”,“养兵虽多,及用则患少,以民与兵为两故也。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1)材料一对宋初“制兵”持怎样的态度?

其依据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针对材料二中的问题采取的变法措施的效果。

(11分)

18.(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我期待着、众多领地上的那些有头脑的领主们自己来表示,他们打算多大程度上可能改善自己农民的命运。

——扎哈罗娃《压力山大二世》

“人们有理由推断,农民对解放宣言无比感激无比高兴……可实际上,宣言在农民中间引起的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

”……农民无非从两种立场出发——一是历史权力,二是物质利益——来看这个问题,从这两种观点看,解放法案对此问题并不能提供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

——华莱士《俄国》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促使俄国的贵族阶层同意改革农奴制的因素。

(2)改革后俄国农奴的政治、经济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农民失望的原因。

答案

BCDC

1.

(1)背景:

社会大变动;

变法顺应历史潮流;

守旧派竭力反对改革。

(6分,各2分)

目的:

使国家富强,成就霸王大业。

(2分)

(2)效果:

人民高兴;

军人勇于战斗;

社会安定;

秦国逐渐强大。

正确回答3方面的意思就给6分_。

其它言之有理_了可)

2.

(1)措施:

均输法,市易法,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任意4点4分)

思想:

积极开源,增加政府收入。

(各2分共4分)

(2)评价:

①赵构的说法,错误。

理由宋亡是历代政策导致积贫积弱的结果。

王安石变法虽实行了十几年,在富国强兵方面有一定积极作用,与宋亡没有关系,宋高宗的说法罔顾事实,是安于现状不思改革的托辞。

②列宁评价正确。

北宋政策不当出现三冗危机,内忧外患,王安石在宋神宗支持下进行变法。

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

③华莱士的说法有一定道理。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主要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决定的,解决危机的方法之一是需要利用政府的力量干预经济,从而一定程度上缓解危机。

王安石变法就是利用政府力量,解决当时北宋面临的危机,对当时美国解决危机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总分5分,判断1分,理由4分。

身份:

王是改革家、政治家。

(各1分,共2分)

3.

(1)背景:

世家大族进一步削弱;

商品经济发展;

赋税制度的变革。

评分说明:

答出三点得6分、每点2分。

(2)作用:

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形成,城市经济的繁荣;

有利于社会流动,客观上减轻了农民的人生束缚;

推动了中国古代税制改革和社会公正。

答出三点得9分、每点3分。

4.

(1)相似:

重用汉族杰出士人;

重视儒家学说和教育;

重视人才的选拔、考核和官员素质。

(6分)

传承了中原文化,扩大了儒学影响;

拓宽了官员任用渠道,巩固了统治;

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5.

(1)举措:

建立养老法律保障制度。

(2分)规定基本的养老范围,明确养老对象;

对老年人进行物资资助和赋役减免等;

建立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多层次综合养老系统(模式)。

(2点即可,4分)

这是儒学(理学)忠孝伦理思想的产物。

有利于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有利于形成敬老、养老的社会风尚;

有利于稳定国家政局和社会秩序。

但该制度具有较大随意性,并得不到相应的物质保障,老年人生活的好坏更多地与个体家庭的兴衰联系在一起。

(3分)

6.

(1)特点:

条理分明,内容全面;

确立清朝中央政府的有效管辖;

尊重民族习俗,笼络民族上层分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