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电子版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3719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60.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电子版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电子版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电子版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电子版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电子版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电子版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4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电子版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4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电子版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4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电子版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4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电子版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4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电子版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4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电子版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4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电子版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4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电子版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4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电子版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4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电子版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4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电子版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4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电子版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4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电子版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4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电子版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电子版教案.docx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电子版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电子版教案.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电子版教案.docx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电子版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电子备课教案

课题

第一单元1.我在成长

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的身体随着年龄增长,身高和体重等正不断发生变化。

2.能够运用图表、文字符号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3.关注自身的变化,愿意了解自身将要发生的改变。

教学重点

了解自己从出生到现在发生的主要变化。

教学难点

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学具

教师材料:

课件

学生材料:

三角尺、皮尺、塑料绳

教学过程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一、游戏导入

1.出示课件:

猜猜我是谁。

2.谈话:

同学们,这是我们班一些同学小时候的照片,请大家猜一猜他们分别是哪位同学?

3.提问:

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想法想要告诉大家?

二、合作探究

(一)交流自己成长的证据

1.谈话:

你从哪些方面发现自己长大了?

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2.组织学生汇报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成长的证据。

3.谈话:

老师这里有一位同学不同阶段所拍摄的四张照片(出示顺序打乱的照片),你能将它们排排序吗?

4.引导学生进行排序。

5.汇报:

你是怎样排的?

为什么这样排?

6.小结:

同学们刚才通过观察相片,感觉自己的身高、体重变化了;比较了衣服、鞋子的大小,知道自己在长大。

(二)测量自己的身高、体重等

1.讲述:

刚才有同学说,自己今年比去年长高了,长高了多少呢?

你是怎么知道的?

测量后就知道自己的变化了吗?

2.小结:

对,同学们真聪明,要从数据

上知道自己身体的变化,一定要进行“测量——记录——比较”。

3.谈话:

你们想测量吗?

那测量前我们是不是该讨论一下,制订好方案呢?

下面就请每一小组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进行讨论,制订好方案。

4.出示思考题:

(1)如果测量身高、体重,应该注意什么?

(2)除了身高、体重,你还喜欢测量什么项目,准备怎样测量?

5.汇报:

你们小组想测量什么?

怎样测量?

6.小结:

同学们想测量的项目可真多,那老师就给你们充足的时间去测量,测量要认真,测好后要记录。

身高、体重每个同学都要测的,测完后可测量其它项目,请组长负责。

三、绘制身高、体重的曲线图

1.提出要求:

你能将自己从入学到现在的身高、体重绘制成曲线图吗?

2.组织学生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3.谈话: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曲线图,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

能够运用图表、文字符号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4.提问:

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向家长了解了自己出生第一年的生长情况,你觉得自己现在的生长发育情况和出生第一年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我们如果按照出生后第一年的生长速度一直长下去,会怎样?

四、总结、拓展

谈话: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自己的成长情况,通过研究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1.我在成长

身高

成长的证据体重

衣食住行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一单元2.悄悄发生的变化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自我观察、访问、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青春期特点。

2.知道青春期变化时人体的正常发育,知道青春期是生命重要的时期。

3.意识到要从科学的角度看待青春期变化。

教学重点

学习青春期变化时人体的正常发育。

教学难点

使学生意识到青春期是生命重要的时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具学具

教师材料:

课件

学生材料:

收集青春期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一、了解课前作业的完成情况。

提问:

在课前,老师要求大家和你的父母进行一次交流,了解自己身体悄悄发生的变化,这项活动你进行了吗?

二、引导学生认识青春期的变化。

1.谈话:

时间真的是过的很快,大家从进入学校的第一天起,六年的时光转瞬即逝,一转眼,你们从懵懵懂懂的孩童,进入了人生的一大转折点,每个人和一年级的你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谁能来说一说,在这六年中,你自己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2.学生回答:

身高增加;体重增加;变声;男同学长胡须、喉结等。

3.讲解:

每个人进入青春期后,在两方面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第一个方面是身体的变化,第二性特征会开始发育,例如声音的变化、男同学的喉结明显、会有胡须出现等。

在每个人身体里有一样东西非常神奇,有了它,我们才能够维持自己的性别特征,它就是荷尔蒙。

荷尔蒙分为雌性荷尔蒙和雄性荷尔蒙,在人体内都同时存在,只是比例不同。

在男性体内,雄性荷尔蒙居于主导地位,那么在女性体内就是由雌性荷尔蒙在发挥作用了。

第二个方面的变化是心理的变化,青春期性意识骤然增长,智力水平迅猛提高,独立欲望增强,情绪不稳定,求知欲、好奇心强烈,人际交往欲望强烈,形成强烈的集体归属感和依赖性等。

4.提问:

请大家仔细思考:

你现在的想法、认识和小时候有什么不同?

5.小组先进行讨论,形成较统一的意见。

6.在班内进行交流。

三、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变化。

1.提问:

为了使自己的身体更加健康的成长,你们知道在青春期应该注意些什么吗?

2.小组先进行讨论,形成较统一的意见。

3.在班内进行交流:

保证充足的睡眠、女同学不要太早穿高跟鞋、男同学不要吸烟和酗酒、不要乱拔胡须等。

板书设计:

2.悄悄发生的变化

青春期

身体、心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女孩:

从10岁开始

男孩:

稍晚一些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一单元3.人生之旅

教学目标

1.知道人的一生可以划怎样划分为不同的时期。

2.能够探究婴幼儿和老年人的生活,并写出调查报告。

3.意识到尊老爱幼是一种美德。

教学重点

学习人的一生不同时期的划分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用不同的方法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学具

教师材料:

课件、人一生中各个时期的图片。

学生材料:

收集身边婴幼儿和老年人生活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一、人生不同阶段的划分。

1.故事讲述,激趣导入。

教师讲述《杀父娶母的国王》的故事,引入“斯芬克斯之谜”,听完后猜一猜,这种动物是什么?

大屏幕显示谜语。

学生猜出是人。

小结:

对,是人。

在生命的早晨,人是软弱无助的孩子,他用两手两脚爬行;在生命的当午,他成为壮年,用两只脚走路;到了老年,临到生命的迟暮,他需要扶持。

因此拄了拐杖,作为第三只脚。

2.聪明勇敢的俄尔普斯将人生划分哪几个阶段?

人的一生可以简单的划分为:

幼年→成年→老年。

3.图片证实其合理性。

展示世纪伟人——爱因斯坦,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二、人的一生还可以怎样划分。

1.师: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越”,他将人生划分为不同的时期,如果要你把人的一生做一下划分为若干时期,你准备怎样划分?

2.小组讨论,注意要有依据,依据合理,并填写记录单。

3.汇报交流。

4.拓展延伸,看老师是怎样划分的。

5.出示词语,学生将与词语相对应的人生阶段说出来。

(以图片的形式展示)

“十月怀胎”、“呀呀学语”、“勤奋求学”、“生长迅速”、“努力工作”、“抚育后代”、“颐养天年”……

6.播放视频,认识人生的不同阶段。

三、预测自己的身高。

我们现在十一二岁,正处于学龄期到青春期的过度,我们的身体正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我们的身高最先出现快速增长,我们预测一下自己的身高好不好?

1.介绍三种预测方法。

(1)根据父母的身高预测:

男孩成人后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2×1.08

女孩成人后身高=(父亲身高×0.928+母亲身高)÷2

(2)根据现在的身高预测:

成人后身高=现在身高×B+A(A、B可以通过查表1得到)

(3)根据自己的脚长预测:

先测定现在的脚长(从脚趾尖到脚跟的距离为脚长),再按测量时的年龄和脚长查表2。

(表1、表2在活动记录中)

2.让学生选择一种,进行预测。

并根据表格记录数据。

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让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测量的。

4.小结:

预测结果并不是绝对的,有很多因素会改变身高,如后天的生活环境、锻炼和营养等。

我们只有积极健康地生活,才能长得更好。

5.观察课本上的合影照片,倡导学生也在每一年的同一时期和父母合个影。

四、讨论交流。

1.调查周围幼儿和老年人的生活,你有什么发现?

2.畅所欲言:

想象一下60年后自己会怎样生活?

五、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人的一生怎样划分,怎样预测我们的身高,我们也知道了父母的艰辛,人生的历程,我们要感恩父母,感恩社会,现在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长大后,尽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来回报父母,回报社会。

板书设计:

3.人生之旅

幼年成年老年

预测自己的身高:

(1)根据父母的身高预测

(2)根据现在的身高预测

(3)根据自己的脚长预测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一单元4.踏上健康之路

教学目标

1.能够用做统计图的方法统计全班同学的身高。

2.能够根据统计图对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作出解释。

3.能够对自己的生长发育做出评价。

教学重点

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难点

学生能根据身高统计图对自己的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评价。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学具

教师材料:

课件

学生材料:

学生搜集班级同学的身高数据并制作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一、导入

我们已经从出生、幼年走到青春期,还将要走过青年、中年、老年,完成人的一生。

那怎样才能活的健康呢?

二、研究身高规律,制作身高统计图

(一)研究身高规律

1.看图研究身高规律

上面这一张是一组12岁男女生的身高统计表,下面是根据这组数据所做的统计图。

你能从图中读出哪些信息?

2.你们发现了什么?

3.小结:

同一年龄中,中等身高占多数,矮个和高个差不多一样多,比较少。

女生身高普遍比男生高一点。

(二)制作班级身高统计图表

1.在上本单元第一节课的时候大家自己测量了身高,我们就用第9页上的表格,统计我们全班的男女生身高。

2.根据统计出的数据,完成柱状统计图。

3.对比全班的身高水平,你处在什么位置?

这说明了什么?

4.对应P10表格,看看你的身高等级评价。

说说自己的生长发育情况。

5.小结: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突出表现为生长幅度猛增,促进青春期发育和性发育年龄不断提前。

(三)健康的生活、学习方式

1.我们的身体还在不断生长着,要想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2.分成两个方面来汇报:

生活和学习

生活:

个人卫生、营养及饮食、睡眠、体育锻炼……

学习:

学习卫生、科学用脑……

3.思考:

你有哪些好的生活方式?

还有哪些还需要改进?

4.小结:

我们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对提高自身的健康水有着极大的作用,而且健康的生活方式让我们受益终身。

三、拓展

1.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2.根据今天学到的知识,为自己和家人制作一张健康作息表吗?

板书设计:

4.踏上健康之路

1.身高规律:

同一年龄中,中等身高占多数,矮个和高个差不多一样多,比较少。

女生身高普遍比男生高一点。

2.注重健康生活:

生活:

个人卫生、营养及饮食、睡眠、体育锻炼……

学习:

保证睡眠、科学用脑……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单元1.生物的遗传现象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遗传现象,什么是变异现象。

2.了解遗传和变异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

教学重点

能对生物的遗传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能对生物的特征及其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

教学难点

能对生物的遗传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能对生物的特征及其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学具

教师材料:

课件。

学生材料:

平板电脑、与家人的照片。

教学过程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一、激发学生兴趣、师生探讨了解人类的遗传现象。

1.游戏导入:

从学生带来的照片中选择三组展现在课件上,同学们请看这些照片,仔细观察同学和父母的照片,小组讨论哪位同学和哪对父母有相似特征,帮同学找到自己的父母。

2.学生活动,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各小组学生分别汇报连线结果,并说出他们连线的理由。

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左边学生与他们父母的相似之处。

3.刚才的活动中你觉得那个孩子的父母最好找?

为什么?

(第一个最好找,因为他和他爸爸特别像。

哪个不好找?

为什么?

(第二个,因为他和父母之间的相似点很少,不容易找。

4.有的孩子和父母之间有很多相似点,有的相似点很少,所以说是或多或少。

5.刚才大家做的就是根据遗传现象找家人,现在你能说一说什么是人类的遗传现象吗?

(学生简要概括。

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大家说的都属于遗传特征,它包括很多方面,这都属于人类的遗传现象。

二、认识动物有遗传现象:

1.我们再来看看我们的动物朋友。

(逐一出示图片)每个小组选择一组动物家庭仔细观察,尽可能多的找出它们的相似点。

小组活动:

教师逐一出示动物图片,让学生汇报。

数出几个方面。

2.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发现?

(动物也有遗传现象。

3.你能说说什么是动物的遗传现象吗?

(动物的孩子与父母之间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三、认识植物的遗传现象:

1.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人类有遗传现象,动物也有遗传现象,那么植物有遗传现象吗?

(有)

2.你能举个例子吗?

(比如土豆,种上以后长出来还是土豆。

种花生长出来还是花生。

3.假如你有一小块种满豌豆的菜地,现在你想知道豌豆有没有遗传现象,你会从哪些方面研究?

(让学生拿出小组学习报告单填好相关内容,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归纳。

4.观察教材第16页图片以及多媒体展示的植物图片,发现这棵小的是在这棵大的根上长出来的,小的被称为子代,大的称作母体,请大家仔细观察,找出子代和母体之间的相似点。

(学生活动)

5.谁来汇报?

(叶子的形状,叶脉,茎的形态都相似。

)通过研究你有什么发现?

(我发现植物也有遗传现象。

6.你能说说什么是植物的遗传现象吗?

(植物的子代与父代之间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7.人、动物、植物都有遗传现象,这节课我们研究的就是生物的遗传现象。

8.现在你能说说什么是生物的遗传现象?

(孩子与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9.正如人们所说: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讲的就是生物的遗传现象。

类似的谚语你能列举吗?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

虎父无犬子。

有其父必有其子。

四、拓展延伸

1.遗传是生物的普遍现象,我们就根据生物的遗传现象来做一个有趣的推测,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小猫家庭,仔细观察图中小猫的颜色和花纹,再观察猫妈妈的颜色和花纹,推测一下小猫的爸爸是什么颜色?

说说你的理由。

(是黑色的。

因为有两只小黑猫,所以我觉得是黑色的。

我觉得可能是黑红相间的,因为还有一只橘红色的小猫。

2.我们来看一下真相,(出示猫爸爸)事实正像同学们推想的那样,小猫的颜色和花纹是从爸爸妈妈那里遗传来的,但是也有一些不同的特征,为什么呢?

我们下节课再研究。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人类的遗传现象,动物的遗传现象,植物的遗传现象,其实生物都有着遗传现象。

遗传现象是很神奇的,同学们今天的表现很好,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合作探索,积极思考争取在科学以及其他学科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板书设计:

1.生物的遗传现象

人类

动物—→生物的遗传现象

植物

孩子和父母之间或多或少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些现象叫遗传。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单元2.生物的变异现象

教学目标

1.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2.了解变异有两种:

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3.会查阅和收集有关生物的变异资料。

教学重点

了解是变异现象。

教学难点

区分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学具

教师材料:

课件。

学生材料:

收集同一物种存在着不同特征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一、导入

游戏导入,复习旧知,引出新课题。

二、了解什么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1.观察、记录:

出示双胞胎图片。

请学生找找有哪些不同的特征。

找完之后记录下来。

(小组交流互动,生发言。

2.以上的对比都是家庭成员之间的比对,那么,我们同学之间在外形特征上又有多少不同之处呢?

3.出示一些外形特征的图片,请同学们先了解一下这些外形上有哪些明显的差异。

4.观察、统计:

接下来我们看看同学之间在外形特征上有哪些不同。

小组内同学相互观察,做好记录后完成桌上的调查表,组长统计各组数据,并向全班同学汇报。

5.分析记录表:

经过观察、统计,得出结论:

我们虽然都同属于人类,而且年龄相仿,但是在外形上还是有着明显的差异的。

6.小结:

请同学们小组内讨论后概括什么是生物的变异现象了。

三、认识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1.提问:

变异现象在我们人类身上是一种普遍现象,那么动植物身上也有这样的变异现象存在吗?

2.出示金鱼图片,请学生们仔细观察这些的金鱼,会有什么发现?

这些差异性说明了什么?

(金鱼也是有变异现象存在的)

3.出示康乃馨和玉米图片,请学生观察,找不同之处,解释这是什么现象。

4.拓展:

日常生活中,你还看到过哪些出现了变异的动、植物?

你是怎么判断出它是属于变异现象的?

5.多媒体展示各种动植物,激发学生对物种变异现象的好奇心和兴趣。

6.小结:

变异现象在生物界也是普遍存在的。

7.迁移:

由于变异现象的普遍存在,人们创作出许多类似的谚语、俗语来描绘变异现象。

有一句谚语说得好,“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说的就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同学们还能找出类似的谚语吗?

四、变异现象的合理利用

1.虽说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但是有些生物变异的几率是非常少的,指导学生了解四叶草是人们对变异现象的有趣利用。

2.介绍我国培育金鱼的历史资料。

3.你还知道哪些东西是人们对变异现象的巧妙利用呢?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就是对变异现象的充分利用,他使水稻得到了增产,解决了世界性的粮食问题,为人类做出了大量的贡献,刚刚我们看到的各种奇形怪状的瓜果等。

4.小结:

可见,生物的变异现象如果能够被充分的利用,那么将对人类会有很大的贡献的。

五、了解变异的种类

1.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变异现象都可以利用。

这和变异的形式有关。

(多媒体出示变异一般有两种形式、可遗传变异、不可遗传变异)

2.举例:

高茎豌豆的种子偶尔可以培育出矮茎的豌豆,这就是变异。

而利用矮茎豌豆的种子继续培育,其后代仍显矮茎的特征,这就是一种可遗传的变异。

因为用眼不当造成近视是变异现象,这种现象不会遗传给下一代,所以是不可遗传变异。

3.请学生们也举一些例子。

六、总结

我们通过观察、对比,知道了变异现象和遗传现象一样,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

大自然如此的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就是因为生物变异现象的存在。

我们只要好好地利用生物的变异现象,就会为人类做出巨大的贡献。

七、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查找一下资料,探索一下遗传与变异的奥秘,在学习中,你会发现生物界更多奇妙的现象,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

板书设计:

2.生物的变异现象

子女与父母可遗传变异

存在不同的特征变异

同一物种不可遗传变异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单元3.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变异可分为生物体自身产生的变异和用人工方法产生的变异。

知道生活中很多的农作物也是变异的结果,人类利用遗传和变异知识,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生产。

2.通过假设和猜想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亲身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领会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知道科学家为了研究遗传和变异进行了艰苦不懈的探索,知道人类利用遗传学知识,极大改善了自己的生活,感受科技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点

知道人类利用遗传学知识,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生产。

教学难点

了解科学家为了研究遗传变异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具学具

教师材料:

课件。

学生材料:

收集有关遗传与变异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谈话:

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遗传和变异背后的秘密。

(板书课题:

3.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

二、新授:

1.认识孟德尔的研究与发现,探究遗传和变异的秘密。

(1)提问:

是什么原因让后代长得既像父母,又稍有不同?

是什么携带着父母的形态特征(性状),从上一代传到下一代?

(指生说)师:

其实早在160多年前,欧洲一位名叫孟德尔的年轻牧师在种植豌豆的过程中,出于好奇,就开始了这项研究并取得了重大贡献。

(2)师:

下面请结合阅读材料“孟德尔的研究与发现“,围绕以下3个问题进行讨论,把讨论结果写在作业纸上。

在讨论之前,我们一起通过小资料先了解什么是自花传粉、什么是亲本/父本和母本、什么是性状。

(指生读)

问题一:

在孟德尔的豌豆实验中,亲本杂交后的第一代植株的性状表现是什么?

问题二:

看到第一代植株的性状表现,孟德尔的疑问是什么?

他又是怎么做的?

数据统计的结果是什么?

(提示:

这里有三问)

问题三:

孟德尔根据实验的结果,提出了哪些假说?

(3)汇报交流:

①亲本杂交后的第一代植株的性状只能表现出双亲中的一个亲本的性状(显性),如高茎、红花等。

②由于在F1中只表现出显性性状,那么隐性性状能否表现出来呢?

是不是消失了。

//让F1的高茎豌豆自花授粉,结出种子后再播种,得到F2的豌豆植株,结果两种类型的性状(高茎、矮茎)都出现了,且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比为3:

1。

③假说一:

生物的遗传是由一些独立的因子控制。

假说二:

因子成对存在,其中一个来自父本,另一个来自母本。

假说三:

一对因子中,一个因子的作用能掩盖另一个因子的作用,如F1代中,控制高茎的因子就掩盖了矮茎因子的作用。

2.认识后续研究者的研究与发现。

(1)提问:

孟德尔的研究是不是解决了遗传和变异中的所有问题?

师:

后人在研究中发现,用孟德尔的研究结论不能圆满解释诸如有些动物其父母皮毛都是褐色的,但他们的孩子却是白色皮毛这一现象(出示毛孩于震寰图片)。

他们认为,除了因父母的结合会出现变异外,生物体自身也有可能产生变异。

而这种变异对生物体本身有些是有害的,有些是有益的,还有一些既无害也无益。

3.了解遗传和变异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1)谈话:

科学家揭开了遗传和变异的秘密,于是就开始用遗传和变异的规律来为人类造福了。

(2)交流:

[阅读P.21袁隆平爷爷的故事]说一说袁隆平爷爷为人类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

(补充材料:

1964年从事杂交水稻研究,1973年选育出强优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

当时水稻的亩产量平均为300千克,而到了2016年亩产量已达到1600千克。

1981年他荣获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3)讲述:

用人工方法也可以使遗传物质发生变异,如用X射线照射种子、将种子送到太空进行育种等,并研究出了许多优良品种:

如无籽西瓜、太空椒、瘦肉型猪等。

三、总结:

1.性状的遗传是由生物体内独立的因子(基因)控制的。

2.除了父母结合会产生变异外,生物体自身也会产生变异。

3.人类可以利用遗传和变异的规律造福自己。

板书设计:

3.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

(1)性状的遗传是由生物体内独立的因子(基因)控制的。

(2)除了父母结合会产生变异外,生物体自身也会产生变异。

(3)人类可以利用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