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殖列传经典句子及翻译.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3780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殖列传经典句子及翻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货殖列传经典句子及翻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货殖列传经典句子及翻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货殖列传经典句子及翻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货殖列传经典句子及翻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货殖列传经典句子及翻译.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货殖列传经典句子及翻译.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货殖列传经典句子及翻译.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货殖列传经典句子及翻译.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货殖列传经典句子及翻译.docx

《货殖列传经典句子及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殖列传经典句子及翻译.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货殖列传经典句子及翻译.docx

货殖列传经典句子及翻译

《史记•货殖列传》经典句子及翻译

老子曰:

“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译:

《老子》一书中说:

“最清平的政治达到顶峰,(应该是)邻近国家的居民可以互相望见,鸡犬的声音也能互相听到,百姓们各自品尝着甘甜的食品,穿戴着美丽的服装,习惯于安宁的风俗,从事于快乐的职业,直至老死之时也不相互往来。

”如果一定要按照这种方式去生活,那么,对于近世来说,无疑等于堵塞了人民的耳目,(实际上)则是行不通的。

太史公曰:

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埶能之荣使。

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译:

太史公认为:

说到神农氏以前的情况,我不知道。

至于像《诗经》与《书经》上所描述的虞舜以及夏朝以来的情况,则是人们总是要使自己的耳目尽情地得到音乐和女色的享受,使口中尽多地品尝牲畜肉类的美味,身躯尽量安处于舒适而快乐的环境,而精神上还要炫耀自己的权势与才能荣耀,这种风俗浸染百姓的思想已经很悠久了,即使用老子那样微妙的言辞逐家逐户地去劝说他们,终究也不能使他们的精神淳化。

所以,(掌权者对于人民)最高明的办法是听其自然,其次是诱导他们,再其次是教育他们,又其次是(用典章制度来)束缚他们,最愚蠢的办法是与百姓争利。

……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此宁有政教发徵期会哉?

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故物贱之徵贵,贵之徵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译:

……所以,人们依赖农民耕种来供给他们食物,虞人开采木材来(供给他们使用),工匠做成器皿来(供他们的所需),商人输通这些物品来(供他们选购)。

这哪里是因为国家颁布了政令来要求才做到的呢?

人们各自以自己的才能来行事,竭尽自己的力量,以此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因此,物品价格低廉,商人就会把商品销售到可以贵卖的地方;物品价格昂贵,商人就会从价格低廉的地方运来销售。

各自勤勉而致力于他们的本业,乐于从事自己的工作,如同水向低处流,日日夜夜而永无休止,他们不待召唤自己就赶来,物产不须征求而百姓们自己就生产出来。

这难道不是合乎规律的而自然就是如此的证明吗?

周书曰: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原大则饶,原小则鲜。

上则富国,下则富家。

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馀,拙者不足。

译:

《周书》上说:

“农民不生产出来粮食,食物就要匮乏,工匠不生产出器物,劳动与生活就要陷于困厄,商人不进行流通,那么粮食、器物、财富就要断绝,虞人不开发山泽,资源就会缺少。

”反过来,资源缺少,山泽也就不能重新得到开发。

这四种行业,是人民衣着食物的源泉。

源泉广阔,就会富饶起来;源泉窄小,就会贫穷下去。

它们对上可以使国家富强,对下可以使家族富有。

贫富的形成,没有人能给予他们,也没有人能剥夺他们,只是聪明的人能使财富有余,愚蠢的人只能使财物不足。

故曰: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礼生於有而废於无。

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

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

富者得埶益彰,失埶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

夷狄益甚。

谚曰:

“千金之子,不死於市。

”此非空言也。

故曰: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译:

所以说:

“仓库充实了,百姓才能懂得礼节,衣食丰富了,百姓才知道荣耀与耻辱。

”礼仪产生于富有而废弃于贫穷。

所以,君子富有了,喜欢行仁德之事,小人富有了,就把力量用在适当的地方。

潭渊深了,里面就会有鱼,山林深了,野兽就会到那里去,人民富了,仁义也就归附于他们了。

富有者得势,越加显赫;失势了,客人也就没有去处,因此也就心情不快。

谚语说:

“千金之家的子弟就不会因犯法而死于市井。

”这并不是空话。

所以说:

“天下之人,熙熙壤壤;为利而来,为利而往。

”即使有千乘兵车的天子,有万家封地的诸侯,有百室封邑的大夫,尚且担心贫穷,何况编在户口册子上的普通百姓呢!

……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

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

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

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

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

论其有馀不足,则知贵贱。

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

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财币欲其行如流水。

……

译:

……出售粮食,每斗价格二十钱,农民会受损害;每斗价格九十钱,商贩要受损失。

商贩受损失,粮食就不能流通到社会;农民受损害,田地就要荒芜。

粮价每斗价格最高不超过八十钱,最低不少于三十钱,那么农民和商贩都能得利。

粮食平价出售,并平抑调整其他物价,关卡税收和市场供应都不缺乏,这是治国之道。

至于积贮货物,应当务求货物的完好牢靠,不要使用需要支付利息的钱。

买卖货物,凡属容易腐败和腐蚀的物品不要久藏,切忌冒险囤居以求高价。

研究商品过剩或短缺的情况,就会懂得物价涨跌的道理。

物价贵到极点,就会返归于贱;物价贱到极点,就要返归于贵。

当货物贵到极点时,要及时卖出,视同粪土;当货物贱到极点时,要及时购进,视同珠宝。

货物钱币的流通周转要如同流水那样。

……

……(范蠡)乃治产积居。

与时逐而不责於人。

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

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

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

译:

……(陶朱公)于是就治理产业,囤积居奇,随机应变,与时逐利,而不责求他人。

所以,善于经营致富的人,要能择用贤人并把握时机。

十九年期间,他三次赚得千金之财,两次分散给贫穷的朋友和远房同姓的兄弟。

这就是所谓君子富有便喜好去做仁德之事了。

……(子贡)夫使孔子名布扬於天下者,子贡先後之也。

此所谓得埶而益彰者乎?

……使孔子得以名扬天下的原因,是由于有子贡(富商、孔子学生)在人前人后辅助他。

这就是所谓得到形势之助而使名声更加显著吧?

白圭,周人也。

当魏文侯时,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夫岁孰取谷,予之丝漆;茧出取帛絮,予之食。

……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

故曰:

“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

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彊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

”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

白圭其有所试矣,能试有所长,非苟而已也。

译:

白圭是西周人。

当魏文侯在位时,李克正致力于开发土地资源,而白圭却喜欢观察市场行情和年景丰歉的变化,所以当货物过剩低价抛售时,他就收购;当货物不足高价索求时,他就出售。

谷物成熟时,他买进粮食,出售丝、漆;蚕茧结成时,他买进绢帛绵絮,出售粮食。

……他能不讲究吃喝,控制嗜好,节省穿戴,与雇用的奴仆同甘共苦,捕捉赚钱的时机就像猛兽猛禽捕捉食物那样迅捷。

因此他说:

“我干经商致富之事,就像伊尹、吕尚筹划谋略,孙子、吴起用兵打仗,商鞅推行变法那样。

所以,如果一个人的智慧够不上随机应变,勇气够不上果敢决断,仁德不能够正确取舍,强健不能够有所坚守,虽然他想学习我的经商致富之术,我终究不会教给他的。

”因而,天下人谈论经商致富之道都效法白圭。

白圭大概是有所尝试,尝试而能有所成就,这不是马虎随便行事就能成的。

猗顿用盬盐起。

而邯郸郭纵以铁冶成业,与王者埒富。

……夫倮鄙人牧长,清穷乡寡妇,礼抗万乘,名显天下,岂非以富邪?

译:

猗顿是靠经营池盐起家。

而邯郸郭纵以冶铁成就家业,其财富可与王侯相比。

……乌氏倮不过是个边鄙之人、畜牧主,巴郡寡妇清是个穷乡僻壤的寡妇矿主,却能与秦始皇分庭抗礼,名扬天下,这难道不是因为他们富有吗?

(汉代以前的分封制故制盐、开矿、铸铁、采林都可以私人经营,甚至土地都可以私有买卖。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彊族於京师。

译:

汉朝兴起,天下统一,便开放关卡要道,解除开采山泽的禁令,因此富商大贾得以通行天下,交易的货物无不畅通,他们的欲望都能满足,汉朝政府又迁徙豪杰、诸侯和大户人家到京城。

总之,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贾而足,地埶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呰窳偷生,无积聚而多贫。

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沂、泗水以北,宜五谷桑麻六畜,地小人众,数被水旱之害,民好畜藏,故秦、夏、梁、鲁好农而重民。

三河、宛、陈亦然,加以商贾。

齐、赵设智巧,仰机利。

燕、代田畜而事蚕。

译:

总而言之,楚越地区,地广人稀,以稻米为饭,以鱼类为菜,刀耕火种,水耨除草,瓜果螺蛤,不须从外地购买,便能自给自足。

地形有利,食物丰足,没有饥馑之患,因此人们苟且偷生,没有积蓄,多为贫穷人家。

所以,江淮以南既无挨饿受冻之人,也无千金富户。

沂水、泗水以北地区,适合种植五谷桑麻,饲养六畜,地少人多,屡次遭受水旱灾害,百姓喜好积蓄财物,所以秦、夏、梁、鲁地区勤于农业而重视劳力。

三河地区以及宛、陈等地也是这样,再加上经商贸易。

齐、赵地区的居民聪明灵巧,靠投机求财利。

燕、代地区的居民能种田、畜牧,并且养蚕。

由此观之,贤人深谋於廊庙,论议朝廷,守信死节隐居岩穴之士设为名高者安归乎?

归於富厚也。

是以廉吏久,久更富,廉贾归富。

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

故壮士在军,攻城先登,陷阵却敌,斩将搴旗,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使也。

其在闾巷少年,攻剽椎埋,劫人作奸,掘冢铸币,任侠并兼,借交报仇,篡逐幽隐,不避法禁,走死地如骛者,其实皆为财用耳。

今夫赵女郑姬,设形容,揳鸣琴,揄长袂,蹑利屣,目挑心招,出不远千里,不择老少者,奔富厚也。

游闲公子,饰冠剑,连车骑,亦为富贵容也。

弋射渔猎,犯晨夜,冒霜雪,驰阬谷,不避猛兽之害,为得味也。

博戏驰逐,斗鸡走狗,作色相矜,必争胜者,重失负也。

医方诸食技术之人,焦神极能,为重糈也。

吏士舞文弄法,刻章伪书,不避刀锯之诛者,没於赂遗也。

农工商贾畜长,固求富益货也。

此有知尽能索耳,终不馀力而让财矣。

译:

由此看来,贤能之人在朝廷上出谋划策,论辩争议,忠于信仰坚守原则隐居在岩穴之中的士人中具有很高名望者,他们究竟都是为着什么呢?

还是为了增厚自己的财富。

因此,为官清廉就能长久做官,时间长了,便会更加富有;商人买卖公道,营业发达,就能多赚钱而致富。

求富,是人们的本性,用不着学习就都会去追求。

所以,壮士在军队中,打仗时攻城先登,遇敌时冲锋陷阵,斩将夺旗,冒着箭射石击,不避赴汤蹈火,艰难险阻,是因为重赏的驱使。

那些住在乡里的青少年(意指地痞流氓),杀人埋尸,拦路抢劫,盗掘坟墓,私铸钱币,伪托侠义,侵吞霸占,借助同伙,图报私仇,暗中追逐掠夺,不避法律禁令,往死路上跑如同快马奔驰,其实都是为了钱财罢了。

如今赵国、郑国的女子(意指青楼女子),打扮得漂漂亮亮,弹着琴瑟,舞动长袖,踩着轻便舞鞋,用眼挑逗,用心勾引,出外不远千里,不择年老年少,招来男人,也是为财利而奔忙。

游手好闲的贵族公子,帽子宝剑装饰讲究,外出时车辆马匹成排结队,也是为大摆富贵的架子。

猎人渔夫,起早贪黑,冒着霜雪,奔跑在深山大谷,不避猛兽伤害,为的是获得各种野味。

进出赌场,斗鸡走狗,个个争得面红耳赤,自我夸耀,必定要争取胜利,是因为重视输赢。

医生方士及各种靠技艺谋生的人,劳神过度,极尽其能,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报酬。

官府吏士,舞文弄墨,私刻公章,伪造文书,不避斫脚杀头,这是由于陷没在他人的贿赂之中。

至于农、工、商、贾储蓄增殖,原本就是为了谋求增添个人的财富。

如此绞尽脑汁,用尽力量地索取,终究是为了不遗余力地争夺财物。

(这段话说所有人、各种职业的人都尽是为了利欲而忙碌,为了财富而奔波,虽然说得有点重,但是人类历史的发展进步就是这样的。

谚曰:

“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

”居之一岁,种之以谷;十岁,树之以木;百岁,来之以德。

德者,人物之谓也。

今有无秩禄之奉,爵邑之入,而乐与之比者。

命曰“素封”。

……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

然是富给之资也,不窥市井,不行异邑,坐而待收,身有处士之义而取给焉。

若至家贫亲老,妻子软弱,岁时无以祭祀进醵,饮食被服不足以自通,如此不惭耻,则无所比矣。

是以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此其大经也。

今治生不待危身取给,则贤人勉焉。

是故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

无岩处奇士之行,而长贫贱,好语仁义,亦足羞也。

译:

谚语说:

“贩柴的不出一百里,贩粮的不出一千里。

”在某地住上一年,就要种植谷物;住上十年,就要栽种树木;住上百年,就应招来德行。

所谓德,就是人的才德名望和财物。

现在有些人,没有官职俸禄或爵位封地收入,而生活欢乐富有,可与有官爵者相比,被称做“素封”。

……诸如此类的人,其财富都可与千户侯的财富相等。

然而有了这些富足的资本,就可以不用到市上去察看,不用到外地奔波,坐在家中即可不劳而获,身有处士之名,而取用丰足。

至于那些贫穷人家,父母年老,妻子儿女瘦弱不堪,逢年过节无钱祭祀祖宗鬼神、赠人路费、聚集饮食,吃喝穿戴都难以自足,如此贫困,还不感到羞愧,那就没有什么可比拟的了。

所以,没有钱财只能出卖劳力,稍有钱财便玩弄智巧,已经富足便争时逐利,这是常理。

如今谋求生计,谁能不冒生命危险,即可取得所需物品,那就应受到贤人的鼓励。

所以,靠从事农业生产而致富为上,靠从事商工而致富次之,靠玩弄智巧、甚至违法而致富是最低下的。

没有隐居岩穴却有着奇士的行为,而长期处于贫贱地位,妄谈仁义,也足以值得羞愧了。

(贫贱而不劳作的奇士就是妄谈仁义)

凡编户之民,富相什则卑下之,伯则畏惮之,千则役,万则仆,物之理也。

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

译:

凡是编户的百姓,对于财富比自己多出十倍的人就会低声下气,多出百倍的就会惧怕人家,多出千倍的就会被人役使,多出万倍的就会为人奴仆,这是事物的常理。

要从贫穷达到富有,务农不如做工,做工不如经商,刺绣织绵不如倚门卖笑,这里所说的经商末业,是穷人致富凭借的手段。

请略道当世千里之中,贤人所以富者,令後世得以观择焉。

……蜀地卓氏、程郑、宛县孔氏、鲁人曹邴氏冶铸,齐人刀间渔盐业,宣曲任氏粮食,无盐氏、田啬、田兰、韦家栗氏、安陵和杜县的杜氏捐贷……此其章章尤异者也。

皆非有爵邑奉禄弄法犯奸而富,尽椎埋去就,与时俯仰,获其赢利,以末致财,用本守之,以武一切,用文持之,变化有概,故足术也。

若至力农畜,工虞商贾,为权利以成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译:

请让我简略说明当代千里范围内那些贤能者之所以能够致富的情况,以便使后世的人得以考察选择。

……(蜀地卓氏、程郑、宛县孔氏、鲁人曹邴氏冶铸,齐人刀间渔盐业,宣曲任氏粮食,无盐氏、田啬、田兰、韦家栗氏、安陵和杜县的杜氏放贷给政府平乱打仗)……以上这些人都是显赫有名、与众不同的人物。

他们都不是有爵位封邑、俸禄收入或者靠舞文弄法、作奸犯科而发财致富的,全是靠冒着被椎杀后埋于荒野的风险去捕捉致富的机会,进退取舍,随机应变,获得赢利,以经营商工末业致富,用购置田产从事农业守财,以各种强有力的手段夺取一切,用法律政令等文字方式维持下去,致富方式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所以值得认真的学习、研究。

至于那些致力于农业、畜牧、手工、山林、渔猎或经商的人,凭籍权势和财利而成为富人,大者压倒一郡,中者压倒一县,小者压倒乡里,那更是多得不可胜。

宣曲任氏之先,为督道仓吏。

秦之败也,豪杰皆争取金玉,而任氏独窖仓粟。

楚汉相距荥阳也,民不得耕种,米石至万,而豪杰金玉尽归任氏,任氏以此起富。

富人争奢侈,而任氏折节为俭,力田畜。

田畜人争取贱贾,任氏独取贵善。

富者数世。

然任公家约,非田畜所出弗衣食,公事不毕则身不得饮酒食肉。

以此为闾里率,故富而主上重之。

译:

宣曲任氏的先祖,是督道仓的守吏。

秦朝败亡之时,豪杰全都争夺金银珠宝,而任氏独自用地窖储藏米粟。

后来,楚汉两军相持于荥阳,农民无法耕种田地,米价每石涨到一万钱,任氏卖谷大发其财,豪杰的金银珠宝全都归于任氏,任氏因此发了财。

一般富人都争相奢侈,而任氏却屈己从人,崇尚节俭,致力于农田畜牧。

田地、牲畜,一般人都争着低价买进,任氏却专门买进贵而好的。

任家数代都很富有。

但任氏家约规定,不是自家种田养畜得来的物品不穿不吃,公事没有做完自身不得饮酒吃肉。

以此做为乡里表率,所以他富有而皇上也尊重他。

夫纤啬筋力,治生之正道也,而富者必用奇胜。

田农,掘业,而秦扬以盖一州。

掘冢,奸事也,而田叔以起。

博戏,恶业也,而桓发用富。

行贾,丈夫贱行也,而雍乐成以饶。

贩脂,辱处也,而雍伯千金。

卖浆,小业也,而张氏千万。

洒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

胃脯,简微耳,浊氏连骑。

马医,浅方,张里击锺。

此皆诚壹之所致。

译:

精打细算、勤劳节俭,是发财致富的正路,但想要致富的人还必须出奇制胜。

种田务农是笨重的行业,而秦杨却靠它成为一州的首富。

盗墓本来是犯法的勾当,而田叔却靠它起家。

赌博本来是恶劣的行径,而桓发却靠它致富。

行走叫卖是男子汉的卑贱行业,而雍乐成却靠它发财。

贩卖油脂是耻辱的行当,而雍伯靠它挣到了千金。

卖水浆本是小本生意,而张氏靠它赚了一千万钱。

磨刀本是小手艺,而郅氏靠它富到列鼎而食。

卖羊肚儿本是微不足道的事,而浊氏靠它富至车马成行。

给马治病是浅薄的小术,而张里靠它富到击钟佐食。

这些人都是由于心志专一而致富的。

由是观之,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

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

岂所谓“素封”者邪?

非也?

译:

由此看来,致富并不靠固定的行业,而财货也没有一定的主人,有本领的人能够集聚财货,没有本领的人则会破败家财。

有千金的人家可以比得上一个都会的封君,有巨万家财的富翁便能同国君一样的享乐。

这是否就是所谓“素封”者?

难道不是吗?

 

新浪微博@猪子百佳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