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网络工程设计规范标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4065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78.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宽带网络工程设计规范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宽带网络工程设计规范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宽带网络工程设计规范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宽带网络工程设计规范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宽带网络工程设计规范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宽带网络工程设计规范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宽带网络工程设计规范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宽带网络工程设计规范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宽带网络工程设计规范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宽带网络工程设计规范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宽带网络工程设计规范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宽带网络工程设计规范标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宽带网络工程设计规范标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宽带网络工程设计规范标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宽带网络工程设计规范标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宽带网络工程设计规范标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宽带网络工程设计规范标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宽带网络工程设计规范标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宽带网络工程设计规范标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宽带网络工程设计规范标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宽带网络工程设计规范标准.docx

《宽带网络工程设计规范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宽带网络工程设计规范标准.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宽带网络工程设计规范标准.docx

宽带网络工程设计规范标准

 

宽带网络工程设计规范

 

-----------------------作者:

-----------------------日期:

宽带网络工程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2

第二章系统设计·················································4

第三章工作区子系统设计要点·····································7

第四章水平子系统设计要点·······································8

第五章建筑物(垂直)主干子系统设计要点·························9

第六章交接间及设备间设计要点···································9

第七章管理子系统设计要点·······································10

第八章建筑群主干子系统设计要点·································11

第九章光纤布线系统要点·········································11

第十章标记管理规定·············································13

第十一章电源、电气防护及接地···································13

第十二章安装工艺要求···········································16

附录A本规范用词说明

附录B综合布线系统应用及线缆技术特性

 

 

 

 

 

第一章总则

1.1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智能建筑的需求已由智能大厦延伸到智能住宅(小区),住宅(小区)的智能化要求提到日程上来,通过互联网在家办公、在家炒股、VOD视频点播、住宅自控等已得到实现。

智能住宅(小区)综合布线系统是实现住宅(小区)智能化的“高速公路”。

智能住宅(小区)综合布线系统已成为住宅(小区)通信网用户接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满足宽带网社区网络发展需要,使宽带网络社区综合布线系统能适应住宅(小区)信息化、公用网数字化、宽带化、高速化、个人化、全球化的发展,保障通信的通畅、快捷、高效,有必要对综合布线系统设计的规定和统一管理作出明确的要求。

为此,特制定宽带网社区网络工程设计规范。

1.2本规范是在参照了国际ISO/IEC11801、北美EIA/TIA-568A、欧洲EN50173和EN50167等标准、国内建设部CECS72:

97、YD/T926.1-1997、YD/T926.2-1997及其它相关的标准或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宽带网络社区综合布线的特点,编写完成的。

1.3工程设计时,应根据宽带网络社区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项目的环境条件和近远期住宅(小区)用户的需求,制定综合布线系统的规模(包括管槽、线缆的近远期规划),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

工程设计必须保证综合布线系统的质量和安全,考虑施工和维护的方便,便于系统的局部变更与功能升级,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1.4本规范未能包括的部分,仍应执行国家现行的相关规范和规定。

 

本规范有关名词解释

CD-CampusDistributor:

楼群配线架

BD-BuildingDistributor:

大楼配线架

FD-FloorDistributor:

楼层配线架

TP-TransitionPoint:

接续点

TO-TelecommunicationsOutlet:

信息插座

TC-TelecommunicationsCloset:

电信间

MC-MainCross-connectcloset:

主交接间

ER-EquipmentRoom:

设备间

IC-IntermediateCross-connect:

中转配线架

ACR-AttenuationtoCrosstalklossRatio:

衰减与串音衰减比

UPS-UninterruptedPowerSystem:

不间断电源系统

LAN–LocalAreaNetwork:

局域网

WAN–WideAreaNetwork:

广域网

STP–ShieldedTwistedPair:

屏蔽对绞线

UTP–UnshieldedTwistedPair:

非屏蔽对绞线

FC–FiberChannel:

光纤信道

SC–SubscriberConnector(opticalfiber):

用户连接器(光纤)

SC-D–SubscriberConnector-Dial(opticalfiber):

双联用户连接器(光纤)

FTTD–FiberToTheDesk:

光纤到桌面

FTTH–FiberToTheHome:

光纤到家庭

Vr.m.s–Vroot.mean.square:

电压有效值

ATM–AsynchronousTransferMode:

异步传输模式

HIPPI–HighPerformParallelInterface:

高性能并行接口

SMFDDI–Single-ModeFDDI:

单模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

LCFFDDI–LowCostFiberFDDI:

低损耗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

FDDI–FiberDistributedDataInterface: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

FOIRL–FiberOpticInter-RepeaterLink:

光纤中继器之间链路

CSMA/CD–CarrierSenseMultipleAccessWithCollisionDetection:

带碰撞检测的载波多路侦听

TP-PMD–TwistedPair-PhysicalLayerMediumDependent:

双绞线上的分布式数据接口

ATM(TP):

双绞线上的异步传输模式

10BASE-F:

10MBPS光纤以太网

10BASE-T:

10MBPS双绞线以太网

1BASE5:

1MBPS50欧姆同轴以太网

S1/S2:

ISDN(30B+D)总线

S0:

ISDN(2B+D)总线

PBX–PrivateBranchExchange:

用户交换机

过路箱:

是指电缆暗管当直线铺设超过30M或两次弯曲超过15M时,或超过两次弯曲的段落中间,为施工和维护方便而暗设的箱体

第二章系统设计

2.1系统设计要求

2.1住宅(小区)综合布线系统(HGCS)应是开放式结构,应能支持语音、数据、图像(包括实时多媒体图像信息的传送)及监控等系统的需要。

2.2住宅(小区)综合布线系统(HGCS)应采用星型拓扑结构。

具有灵活性和扩展性,只要通过改变接点连接就可使网络的星型、总线型、环型等各种网络之间进行转换。

2.3系统设计时,全系统所选的线缆、连接硬件、跳线、连接线等必须与选定的类型相一致。

如采取屏蔽措施时,则全系统必须都按屏蔽设计。

2.2系统组成

2.2.1住宅(小区)综合布线子系统

综合布线可分为6个布线子系统:

1.)建筑群布线主干子系统

2.)建筑物(垂直)主干布线子系统

3.)水平布线子系统

4.)工作区布线子系统

5.)管理子系统

6.)主交接间及设备间子系统

2.2.2建筑群主干布线子系统

建筑群主干布线子系统是指从楼群配线架(CD)到各建筑物配线架(BD)之间,包括建筑群主干电缆、建筑群主干光缆及其在建筑群配线架和建筑物配线架上的机械终结和建筑群配线架上的接插软线和跳线。

一般情况下,建筑群主干线缆宜采用光缆。

建筑群主干电缆、建筑群主干光缆也可用于各建筑物配线架间的互连。

2.2.3建筑物(垂直)主干布线子系统

建筑物主干布线子系统是指从建筑物配线架(BD)到各楼层配线架(FD)之间,包括建筑物主干电缆、建筑物主干光缆及其在建筑物配线架和楼层配线架上的机械终结和建筑物配线架上的接插软线和跳线。

建筑物主干电缆、建筑物主干光缆中间不应有转接点或接头。

2.2.4水平布线子系统

水平布线子系统是指从楼层配线架(FD)到各信息插座(TO)之间,包括信息插座、水平电缆、水平光缆及其在楼层配线架上的机械终结、接插软线和跳线。

水平电缆、水平光缆一般直接连接到信息插座(TO)。

如有必要,楼层配线架至信息插座之间允许有一个转接点。

接入和引出的电缆线对或光纤在转接点处应按1:

1连接以保持对应关系。

在转接点处所有电缆、光缆应作机械终结。

转接点处只包括无源连接硬件,应用设备不应在这里连接。

转接点处宜为永久性连接,不作配线用。

2.2.5工作区布线子系统

工作区布线是把用户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TO)。

工作区布线一般是非永久性的。

2.2.6管理子系统

管理是指线路的交连,直连控制。

靠管理点来安排或重新安排(即改变路由),使信息传送到所需的新工作区,以实现通信线路的管理。

它是由楼群/大楼主配线架、楼层配线架、跳接线、转换插座等组成。

2.2.7交接间及设备间子系统

主交接间及设备间应是电信公用网的入出口位置,CD应设于此,当仅有一个大楼时,楼群主交接间即为大楼主交接间,BD应安放于此;设备间则用来安放交换机、计算机主机、接入网设备、监控设备以及除强电设备以外的设备。

2.3住宅(小区)综合布线系统线缆及其应用

2.3.1综合布线系统根据应用所需的传输带宽等级可划分为:

A类:

100KHz

B类:

1MHz

C类:

16MHz

D类:

100MHz

光纤类:

高于100MHz的应用(100MHZ以上的应用场合推荐使用)

不同应用等级对不同线缆的要求应符合下表:

表2-1

介质

线缆传输距离最大值

A类

B类

C类

D类

光纤类

三类平衡电缆

100Ω

2km

200m

100m1)

100m

注1)

四类平衡电缆

100Ω

3km

260m

150m1)

五类平衡电缆

100Ω

3km

260m

160m1)

100m

注1)

150Ω平衡电缆

3km

400m

250m1)

150m

注3)

多模光纤

2km

单模光纤

3km

注2)

注:

1.)100米是由10米的设备连接线缆、工作区线缆,跳接线和90米配线线缆组成。

2.)3Km是国际标准定义的范围,并不是介质的极限。

3.)对于水平子系统中平衡电缆大于100m的情况,相应标准有待于进一步确定。

 

3.2综合布线铜缆具体应用与芯对数分配关系如下表:

表2-2

应用

线号1和2

线号3和6

线号4和5

线号7和8

PBX

A类1)

A类1)

A类

A类1)

X.21/V.11

A类

A类

S0总线

B类

B类

S0点对点

B类

B类

B类

B类

S1/S2

B类

2)

B类

1BASE5

B类

B类

10BASE-T

C类

C类

令牌环(4MBPS)

C类

C类

令牌环(16MBPS)

C类

C类

令牌环(16MBPS)

D类

D类

ATM(TP)

D类

D类

TP-PMD

D类

D类

注:

1.)宽带网社区网络铜缆部分为保证以后网络的扩展性,以及应用于升级的需要,选用的线缆宜为D类、100Ω超五类铜缆。

2.)宽带网社区网络光缆部分在距离2000米以下距离宜选用62.5/125μm多模光纤,2000米以上距离选用单模光纤。

 

第三章工作区子系统设计要点

3.1一个独立的需要设置终端设备的区域宜划分为一个工作区,工作区子系统应由水平布线系统的信息插座延伸到工作站终端设备处的连接电缆及适配器组成组成。

工作区可支持电信终端设备、数据终端、计算机、电视机及监视器等终端设备的设置。

3.2工作区适配器的选用宜符合下列要求:

1.)在设备连接器处采用不同信息插座的连接器时,可以用专用电缆或适配器;

2.)在水平子系统中选用的电缆类别(介质)不同于设备所需的电缆类别(介质)时,宜采用适配器;

3.)在连接使用不同信号的数模转换或数据速率转换等相应的装置时,宜采用适配器;

4.)对于网络规程的兼容性,可用适合适配器;

5.)根据工作区内不同的电信终端设备可配备相应的终端适配器。

第四章水平子系统设计要点

4.1水平子系统应根据住宅(小区)楼层(用户)实际情况每户应铺设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信息插座(TO),信息插座位置一般宜安装在书房或者第二卧室;并要考虑终端设备将来可能产生的移动修改、重新安排以及一次性建设和分期建设的方案选定。

信息插座的布设采用暗装式。

4.2水平子系统应根据下列要求进行设计:

1.)根据工程提出近期和远期的终端设备要求;

2.)每户需要安装的信息插座数量及其位置;

3.)终端将来可能产生移动、修改和重新安排的详细情况;

4.)一次性建设与分期建设的的方案比较。

4.3配线子系统宜采用八芯双绞线缆。

配线子系统电缆长度必须在90米以内。

配线子系统在有高速率应用的场合,宜采用光缆。

配线子系统根据整个综合布线系统的要求,应在二级交换间、交换间或设备间的配线设备上进行连接,以构成数据、视频系统并进行管理。

在由强磁场干扰需要屏蔽的场合应采用屏蔽电缆。

4.4信息出口应为标准的RJ-45型单个连接的8芯插座,并与线缆类别相对应。

信息插座应在内部做固定线连接,不得空线、空脚。

要求屏蔽的场合插座须有屏蔽措施。

一个给定的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可采用多种类型的信息插座。

4.5水平子系统采用暗管和爬架方式进行布线。

根据住宅(小区)布线的实际情况,住宅(小区)为多层楼或低层楼时,水平方向采用预埋暗管,垂直方向也采用预埋暗管的方式,在水平和垂直管线交接处预留分线盒,不同楼层的用户共用一个子设备间;住宅(小区)为高层楼或小高层楼时,水平布线采用预埋暗管的方式,在弱电竖井里宜采用爬架的方式。

4.6信息插座(TO)面板规格应采用国家标准面板。

考虑到信息出口的美观和一致性,以及未来信息点扩充问题,将所有信息出口都设计为单口86国标面板。

4.7终接在信息插座(TO)上的五类双绞电缆开绞度不宜超过13mm。

4.8预埋底盒规格应采用国家标准暗装86底盒,为避免强电的干扰,信息插座底盒与强电底盒之间距离应不小于20cm。

第五章建筑物(垂直)主干子系统设计要点

5.1根据住宅(小区)的具体情况,当住宅(小区)属于多层楼或低层楼时,此子系统可能会不存在,设计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区别对待。

5.2楼内干线线缆应采用竖井和走线架方式敷设,敷设时应选择最短、最安全和最经济的路由,并应选择带门的,有防火措施的封闭型通道进行敷设。

5.3垂直干线子系统在设计时,根据距离大小采用铜缆、多模或单模光纤。

5.4根据各住宅(小区)楼宇(用户)信息数点综合确定楼内主干线缆的芯/对数。

每50户主交换间中数据网主干光缆芯数一般不应少于四芯。

5.5楼内干线线缆宜采用点对点端接,也可采用分支递减端接以及电缆直接连接方法。

根据用户数的多少,干线子系统可设计为单干线子系统、双干线子系统或多干线子系统。

第六章交接间及设备间设计要点

6.1设备间是在每一幢大楼的适当地点设置进线设备,进行网络管理以及管理人员值班的场所。

设备间子系统应由综合布线系统的建筑物进线设备,数据、计算机等各种主机设备及其保安配线设备等组成。

楼群(或大楼)主交接间(MC)宜选在楼群中最主要的一座大楼内,且最好离电信公用网最近,若条件允许,最好将主交接间与大楼设备间合二为一。

6.2设备间面积、净高选取根据设备的数量、规模等内容,综合考虑确定。

当主交接间和设备间合二为一时,总面积应不小于两者分立时的面积要求之和。

6.3主交接间与设备间的门开启方向须向外。

6.4大楼主交接间配线架CD/BD宜采用机架式,以分侧上列、分区上列方式设计列架数量。

当采用墙挂式配线架时,设备间应有足够的端接墙面以便操作和安装。

6.5设备间内的所有进线终端设备宜采用色标区别各类用途的配线区。

6.6主交接间及二级交接间的配线设备宜采用色标区别各类用途的配线区。

6.7交接设备连接方式的选用宜符合下列规定:

1.)对楼层上的线路较少进行修改、移位或重新组合时,宜使用夹接线方式;

2.)在经常需要重组线路时宜使用插接线方式。

6.8在交接场之间应留出空间,以便容纳未来扩充的交接硬件。

第七章管理子系统设计要点

7.1管理子系统设置在离交接间较近的地方。

管理子系统应由输入/输出设备等组成。

7.2管理子系统中楼层配线管理应采用单点管理双交接。

交接场的结构取决于综合布线系统规模和选用的硬件。

在管理规模大、复杂、有二级交接间时,才设置双点管理双交接。

在管理点,宜根据应用环境用标记插入条来标出各个端接场。

7.3配线架的结构取决于住宅(小区)中弱电竖井或者楼梯间空间的大小和信息点的数量,当弱电竖井或者楼梯间空间小于1平方米时,应选用110配线架,以保证减小配线柜的尺寸。

当弱电竖井或者楼梯间空间大于3平方米时,同时对配线架美观要求比较高时选用1100配线架。

7.4管理子系统中配线箱大小根据配线箱管理的信息点的多少和弱电竖井或者楼梯间空间大小决定。

住宅(小区)一般分为多层、小高层、高层,如表7-1所示:

7.5根据信息插座(TO)的分布和数量确定交接间及楼层配线架(FD)的位置和数量,FD的接线模块应有5%~10%左右的余量。

7.6根据光缆的芯数及规格、型式确定光端箱规格、型式。

7.7在配线箱内应留有一定的余量空间以备容纳未来扩充的交接硬件设备。

表7-1

类型

多层

小高层

高层

层数

2~7

9~12

15以上

一个门栋每层住户数

2~4

3~5

6~8

配线箱可容纳TO数量

24~48

48~62

62

配线箱数量

1

1-2

2个以上

第八章建筑群主干子系统设计要点

8.1建筑群主干子系统由二个及以上建筑物的数据、视频系统组成一个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其连接各建筑物之间的缆线和配线设备(CD),组成建筑群子系统。

8.2建筑群数据网主干线缆一般应选用多模或单模室外光缆,根据住宅(小区)综合布线实际情况在高层和小高层住宅,建筑群子系统和垂直干线子系统一般为同一光缆,即由设备间子系统到管理子系统为同一根光缆,光缆芯数与垂直干线子系统相同。

8.2建筑群数据网主干线缆当使用光缆与电信公用网连接时,应采用单模光缆,芯数应根据综合通信业务的需要确定。

8.3建筑群主干线缆宜采用地下管道方式进行敷设,设计时应预留备用管孔,以便为扩充使用。

管道所埋设的深度要求至少要离地面18英尺(45.72cm),或者应遵循有关市话线路的各项设计规定。

8.4当采用直埋方式时,电缆通常离地面60.96cm以下的地方或按当地法规。

并应做好路由标志,缆线应作好保护。

线缆引入大楼时,入口处应做好铁管保护。

如果在同一沟内埋入了其他的图像、监控电缆,应设立明显的共用标志。

第九章光纤布线系统要点

9.1为了在社区建筑群之间实现长距离传输,社区网络主干采用光缆线路。

对多层住宅实现光缆到单元,对高层住宅实现光缆到楼层,可以几层共用一对光纤,对于别墅实现光缆到户。

9.2综合布线系统的交接硬件采用光缆部件时,设备可作为光缆主交接场的设置地点。

干线光缆从这个集中的端接和进出口点出发延伸到其他建筑。

9.3光缆传输系统应使用标准单元光缆连接器,连接器可端接于光缆交接单元,陶瓷头的连接应保证每个连接点的衰减不大于0.4db。

塑料头的连接器每个连接点的衰减不大于0.5db。

9.4综合布线系统宜采用光线直径62.5μm光纤包层直径125μm的缓变增强型多模光纤,标称波长为850μm或1300μm;也可采用标称波长为1310μm或1550μm的单模光缆。

光缆宜采用无金属线对光缆。

根据工程需要,在雷害严重地段光缆中心加强芯应采用非金属构件。

9.5光缆数字传输系统的数字系列比特率、数字接口特性,应符合下列规定:

1.)PDH数字系列比特率等级应符合国家标准GB4110-83《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系列》的规定,如下表:

系列比特率:

数字系列等级

基群

二次群

三次群

四次群

标称比特率(bps)

2048

8448

34368

139264

2.)数字接口的比特率偏差、脉冲波形特性、码型、输入口与输出口规范等,应符合国家标准GB7611-87《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网络数字接口参数》的规定。

9.6光缆传输系统宜采用松套式或骨架式光纤束合光缆,也可采用带状光纤光缆。

9.7光缆传输系统中标准光缆连接装置硬件交接设备,除应支持连接器外,还应直接支持束合光缆和跨接线光缆。

9.8各种光缆的接续应采用通用光缆盒,为束合光缆、带状光缆或跨接线光缆的结合处提供可靠的连接和保护外壳。

通用光缆盒提供的光缆入口应能同时容纳多根建筑物光缆

9.9多模光纤一般用于短距离传输,单模光纤一般用于长距离传输。

9.10光缆和铜缆一样也有铠装、普通和填充等类型。

当带状光缆与带状光缆互连时,就必须使用陈列结合连接器。

如果一根带状光缆中的光缆要与一根室内非带状光缆互连,应使用增强型转换结合连接器。

9.11社区光缆线路路由的选择,应符合通信网发展规划的要求和城市建设主管部门的规定,考虑管道路由和道路状况等因素,并应满足下述要求:

1.)光缆路由短捷安全,施工维护方便。

2.)用户分布集中的区域。

3.)扩建光缆时,应优先考虑在不同道路上扩增新路由。

4.)社区内的光缆应采用管道敷设方式,也可选用架空或埋式。

9.12社区光缆线路建设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社区光缆线路应采用管道建设方式,当没有管道或不能建筑管道时,可采用埋设方式,亦可采用架空方式。

2.)采用管道建筑方式的光缆线路,当管孔直径远大于光缆外径时,应在原管孔中采用多根子管道。

子管道的总外径不应超过原管孔内径的85%;子管道内径不宜小于光缆外径的1.5倍。

第十章标记管理规定

10.1综合布线系统涉及的所有组成部分都应有明确的标识。

它们的名字、颜色、数字或序号及相关特性所组成的标识应是可方便地互相区分的。

10.2在各交接间管理点,应根据应用环境用明确中文标记插入条来标出各个端接场。

10.3跳线区应有良好的明确的中文标记系统,如建筑物名称、建筑物位置、区号、楼层号、起始点和功能等。

10.4配线架布线标记方法应按照以下要求设计:

FD出线标明楼层信息点*序列号,房间号

FD入线标明来的BD配线架号或集线器号,缆号和芯/对数

BD出线标明去的FD配线架号或集线器号,缆号。

BD入线标明来的CD配线架号,缆号和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