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版高考地理一轮专题 第29讲 荒漠化的防治C卷.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4067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6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版高考地理一轮专题 第29讲 荒漠化的防治C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辽宁省版高考地理一轮专题 第29讲 荒漠化的防治C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辽宁省版高考地理一轮专题 第29讲 荒漠化的防治C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辽宁省版高考地理一轮专题 第29讲 荒漠化的防治C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辽宁省版高考地理一轮专题 第29讲 荒漠化的防治C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辽宁省版高考地理一轮专题 第29讲 荒漠化的防治C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辽宁省版高考地理一轮专题 第29讲 荒漠化的防治C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辽宁省版高考地理一轮专题 第29讲 荒漠化的防治C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辽宁省版高考地理一轮专题 第29讲 荒漠化的防治C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辽宁省版高考地理一轮专题 第29讲 荒漠化的防治C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辽宁省版高考地理一轮专题 第29讲 荒漠化的防治C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辽宁省版高考地理一轮专题 第29讲 荒漠化的防治C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辽宁省版高考地理一轮专题 第29讲 荒漠化的防治C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版高考地理一轮专题 第29讲 荒漠化的防治C卷.docx

《辽宁省版高考地理一轮专题 第29讲 荒漠化的防治C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版高考地理一轮专题 第29讲 荒漠化的防治C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宁省版高考地理一轮专题 第29讲 荒漠化的防治C卷.docx

辽宁省版高考地理一轮专题第29讲荒漠化的防治C卷

辽宁省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专题第29讲荒漠化的防治C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共10题;共50分)

1.(4分)(2019高二上·桂林期中)读我国某地区的干湿状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变化的规律是()

A.自西向东减少    

B.自东向西减少    

C.自北向南减少    

D.自西北向东南减少    

(2)该地区植被的分布变化,其差异形成的主导性因素是()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土壤肥力    

(3)图中C区域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生物物种灭绝    

C.石漠化    

D.荒漠化    

2.(4分)(2020高二下·大庆月考)非洲萨赫勒地区是半干旱的草原地区,传统经济以自给性质的游牧业为主。

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地区人口急剧增加,对粮食的需求也迅速增加,旱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现了严重的荒漠化。

(1)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直接原因是()

①过度开垦;②过度放牧;③过度樵采;④不合理利用水资源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要想根治萨赫勒地区生态恶化、荒漠化加剧的趋势,需要()

A.增加区域降水    

B.增加植被覆盖    

C.采用草方格沙障    

D.控制人口数量    

(3)萨赫勒某地推广农作物的休闲轮作制,主要目的在于()

A.削减风力    

B.增加杂草    

C.恢复肥力    

D.增加降水    

(4)东莞本地人口约150万,外来人口约200万。

现在东莞约有3000多家电脑外围设备生产企业,已有“北中关,南东莞”之说。

外商在东莞大量投资电脑外围设备生产企业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东莞临近香港,海洋运输便利    

B.东莞经济发达,电脑消费市场广阔    

C.东莞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D.东莞环境优美,科技水平高    

3.(4分)(2017高二下·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期中)读我国新疆(土地面积166.48万平方千米)荒漠化情况统计数据表,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荒漠化土地面积小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    

B.荒漠化主要是滥伐林木造成的    

C.保护植被,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措施之一    

D.荒漠化只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    

(2)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控制人类活动的规模和强度对防治荒漠化效果不明显    

B.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农田灌溉不合理    

C.只要人类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就不会形成荒漠化    

D.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动力是近地面水平气流    

4.(4分)(2019高二上·哈尔滨期中)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扩大的人为因素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人为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

A.过度樵采    

B.过度放牧    

C.过度开垦    

D.水资源利用不当    

(2)关于该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气候干旱       ②黑土广布     ③植被稀疏     ④水源充足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5.(6分)江西南昌市沿赣江而上20km已形成一片面积达4.5万亩的“江南水乡第一大沙漠”。

这里能找到的植被都成了村民的低热值薪柴,甚至有人在沙漠边缘哄抢盗伐林木。

虽然专家们曾在此展开了多项治沙试验,但始终成效不大。

据此回答

(1)造成江南水乡地区出现大沙漠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生活习惯    

B.滥砍乱伐    

C.执法不严    

D.气候变迁    

(2)本地区协调人地关系的当务之急是()

A.先移民,后治理    

B.开发利用新的能源,如推广省柴灶、沼气    

C.加大对哄抢盗伐现象的处罚力度    

D.建水电站    

6.(4分)(2019高二上·玉溪期末)下图是尼日尔河流域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从库利科罗到尼亚美河段水量逐渐减少,主要自然原因是()

A.引水灌溉农田    

B.支流少,蒸发旺盛    

C.跨流域调水    

D.全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稀少    

(2)图中P地区不合理灌溉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地面沉降    

C.土壤盐碱化    

D.生物多样性减少    

7.(6分)读图回答问题。

(1)这些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A.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    

B.西北、西南和华北地区    

C.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    

D.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    

(2)在这些荒漠化地区,人们解决生活燃料问题最为可取的方式是()

A.结合积蓄肥料,大力发展沼气    

B.结合植树造林,大力发展薪炭林    

C.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D.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开发利用小水电    

8.(6分)(2019高三上·鄂尔多斯月考)沧州海兴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渤海之滨,拥有盐碱地约30万亩。

在当地“种一瓢收一斗”的盐碱地或中低产田上,中科院农业研究所经过不断改良与实验,使小麦平均每亩产量达到600斤。

农业研究所主要通过咸水结冰等方法改造盐碱土壤(传统盐碱地治理方法主要是通过强灌强排、抽取地下淡水降低地下水位,以淡水洗盐,使土壤脱盐),打造“良田”,通过微咸水灌溉等方法进行田间管理,并选育更耐盐碱的作物品种。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海兴县农业受土壤盐碱化影响最大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海兴县改造盐碱土壤未采用传统措施的主要原因是当地()

A.年降水量较少,淡水资源不足    

B.地势较低,地下水埋藏浅且盐度高    

C.地质结构不稳定,不适合深挖淡水井    

D.传统盐碱地治理方法的效果差    

(3)实验发现,在小麦拔节时期(春季气温上升至10℃以上时)浇灌微咸水增产效果较显著,其原因可能是该时期()

A.小麦需水量大    

B.小麦矿物质需求量大    

C.降水稀少    

D.蒸发旺盛    

9.(6分)(2017高二上·济南月考)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图所反映的地形区是()

A.准噶尔盆地    

B.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C.塔里木盆地    

D.四川盆地    

(2)该地区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土壤次生盐渍化    

D.水资源遭受污染    

(3)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

a.太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b.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丰富c.有天山冰雪融水作为灌溉水源     d.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A.ab    

B.ac    

C.bd    

D.cd    

(4)属于防治荒漠化的原则是()

A.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的土地    

B.维护生态平衡和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C.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    

D.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破坏    

10.(6分)我国下列地区及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A.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石漠化    

B.黄土高原—盐渍化    

C.云贵高原—沙漠化    

D.江南丘陵—红漠化    

二、综合题(共3题;共40分)

11.(11分)(2020高三上·昆明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疆是我国盐碱化土壤面积分布较广,土壤积盐较重的地区。

已有相关研究报道,盐生植物对土壤盐分具有明显的吸收积累作用,对盐碱地有明显改良作用。

枸杞作为盐碱地改良的先锋物种,其生长较慢,覆盖面积小,枸杞间作其它作物,可充分发挥生物改良盐碱地的优势,有助于解决盐碱地改良问题,同时提高土壤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新疆沙湾县境内安集海垦区中心腹地下野地镇,通过设置实验:

枸杞间作苜蓿、枸杞间作油菜、枸杞间作碱蓬、枸杞单作(对照),研究盐碱地枸杞不同间作模式下土壤水盐的变化,为盐碱地改良和利用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1)简析新疆盐碱化土地面积广、土壤积盐较重的原因。

(2)归纳分析四种枸杞间作模式的土壤含水率随土层深度的变化规律。

(3)说明枸杞间作模式对改良盐碱地的作用。

(4)除生物改良措施外,盐碱地改良还有水利措施,请例举3项水利改良措施。

12.(20分)(2020·丽水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安徽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近年来农业生态问题日益突出。

材料二:

马鞍山市因钢而兴,亦曾因钢而痛,污水、废气和残渣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现在马鞍山市正在实施产业转型。

2016年6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包括合肥、马鞍山在内的安徽8个城市入选并纳入其中,为安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材料三:

下图为安徽区域示意图和2015年马鞍山市产业结构图。

(1)若甲、乙两地过度发展种植业,分别说出两地易广泛产生的生态破坏问题,并简要说明其形成原因。

(2)简述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入的社会优势。

(3)归纳2015年马鞍山市产业结构的特点,并从产业结构调整角度为马鞍山市的产业转型提出合理建议。

13.(9分)(2019高二上·通榆月考)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按干湿区的划分,我国沙漠主要分布在________区和________区。

(2)我国沙漠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

(3)A沙漠名称是________,B沙漠所在省区是________。

(4)我国沙漠化地区不断扩大的人为原因有哪些?

(5)图中显示的固沙措施有:

①________;②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10题;共50分)

1-1、

1-2、

1-3、

2-1、

2-2、

2-3、

2-4、

3-1、

3-2、

4-1、

4-2、

5-1、

5-2、

6-1、

6-2、

7-1、

7-2、

8-1、

8-2、

8-3、

9-1、

9-2、

9-3、

9-4、

10-1、

二、综合题(共3题;共40分)

11-1、

11-2、

11-3、

11-4、

12-1、

12-2、

12-3、

13-1、

13-2、

13-3、

13-4、

1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