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4143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0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5、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

治、洪、害、姓、理、形、通、被、制、伟

2、指名读。

3、说说你记住了哪些字?

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有没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生可同位互相讨论)

[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加深对字的记忆。

4、老师范写生字。

5、学生在书上描红书写。

四、作业。

用本课生字写一段话。

第二课时

一、回忆导入,明确目标。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什么?

2、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

引读第4自然段。

3、过渡:

这洪水究竟有多大?

大禹是怎样制服朋水的呢?

为什么称大禹是治水的伟大英雄?

这节课我们来一起解决这些问题。

[这三个问题的过渡,提示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学习课文,认识大禹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过渡:

是啊,那洪水究竟有多大?

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

  2、让我们来了解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吧!

  3、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4、教师用简笔画勾画出淹没的农田,冲到房屋的洪水。

  

(1)在平日里,水都在农田下,发洪水时(边画洪水边说)洪水淹没了农田,意味着什么?

(人们没有粮食吃)

(2)继续画:

大水把人们的房子也冲毁了,这意味着什么?

(人们没有家了,也就无家可归了)

5、可恶的洪水使人们失去了宝贵的粮食、失去了温暖的家,人们只好到处流浪,过着痛苦的生活。

6、看到这滔滔的洪水冲跨了房屋,淹没了庄稼,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的心情怎样?

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

  

(1)指名读。

加之生生、师生间的互评:

有感情!

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吗?

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

又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

……

  

(2)好大的洪水,好不幸的人们!

来,我们一起满怀同情,读读这一段。

  [运用板画与介绍,创设意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能入境读书,体会老百姓的不幸生活。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日子,能让老百姓这种苦难的日子继续下去吗?

不行!

这洪水给老百姓带来的灾害真是太大了,该不该治?

这时谁挺身而出?

大禹也像你们一样,下决心治理洪水,他会怎么想呢?

这个决心下得好!

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出示句子:

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2、治理洪水可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

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出示图1:

禹先做了什么?

(察看水流和地形)他是怎样察看的?

指名读文。

  出示句子:

他吃尽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指名读。

水流我们都知道,地形是怎么回事?

如果我们要察看一个地方的水流和地形那就爬山,还得过河,辛苦吧?

大禹可比我们辛苦多了,你从哪里看出来?

千山万水就是指他爬的山很……,过的河……数都数不清。

谁来读好这个词。

想象一下,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这么多困难,都被禹克服了,他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

谁来读好这句话。

4、这还只是治水的准备工作,更大的辛苦在后面呢。

出示图2:

禹又做了什么?

指名读。

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这句话里有两个词,它们都带有九字,你从这个九字明白了什么?

如果只是挖河还不算难,如果河与河之间还有山,那还要劈开大山。

你见过大山吗?

让你去开山你敢么?

大禹干了4千7百多天,要13年,在没有先进机器的古代,这是多么不容易啊!

想一想,禹在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困难?

这些困难,又都被禹战胜了。

他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

  [想象一下,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想一想,禹在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困难?

这两个问题的设计,帮助孩子提炼生活、丰富想象,重新构建原有的知识储备,学生通过想象,可以进一步体会大禹的辛苦及面对困难无畏的精神。

  5、禹怎么会想到这个办法呢?

请小朋友听一个故事。

师介绍禹的父亲鲧治水的故事。

  教师小结:

禹为了治理好洪水,他总结了父亲治水的经验,察看地形,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采用了“引”的方法。

他的治水方法和父亲的方法是补养的。

你听了,觉得大禹又是一个()的英雄。

  [通过讲述禹的父亲鲧治水的故事,通过介绍父亲治水的教训,进一步引导小朋友“知其所以然”,大大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通过两次概括:

大禹是一个()的英雄,为后文“伟大英雄”的理解打下伏笔,理解文末称他为伟大的英雄,也就水到到渠成。

  6、学到这里,觉得大禹怎么样?

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这一小节。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过渡:

禹在外治水整整13年。

其间,还传颂着一件更加感人的故事,你想听吗?

  1、教师讲述,谁能把他填一填吗?

  出示填空:

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

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2、谁愿意读一读。

  3、大家说说一周有多少天?

一个月多少天?

一年多少天?

十三年知道多少天?

十三年四千七百多天哪!

这期间他没有回过家,而仅有的三次路过家门的机会,但是还是没有回家?

如果是你,当你一年、两年见不到你的父母,你会怎么想?

禹的儿子十三年见不到他的父亲,他幼小的心灵又会怎么想?

有一天,禹的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他会问些什么呢?

面对儿子的提问,娘会怎么回答他呢?

指名学生角色表演。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个问题就像一个个小钩子钩住孩子的好奇心,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

同时让学生联系自己,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接着又让学生分别表演母亲和儿子,让学生将内心的想法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就能在境中悟情,体会大禹的伟大精神。

]

  4、小结:

是的,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家,也没有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大禹为了千万的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他舍小家而顾大家。

后人用一个成语概括了这个故事,叫做“三过家门而不入”,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赞扬像禹这样“不顾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的人”。

  [阅读课文后,进行概括,适时拓展介绍成语,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5、他多想回去看一看那啊!

可是为了治理洪水,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他舍小家而顾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啊!

让我们带着这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感人的故事吧!

  [气氛的渲染、成功的引导,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主人公,让学生的脉搏和作者的脉搏一起跳动。

  6、读到这里,你想对他说什么?

你觉得大禹是一个()的英难?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就这样,大禹为了治理洪水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把洪水给治服了,想象一下那又是怎么样情景呢?

让我们放声朗读吧!

(自由读最后一小节)

  2、出示图片:

在这安定的日子里,老百姓在做些什么啊?

  [展示老百姓安定生活的情景,此时无声胜有声。

既扩充了课文的内容,也有利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这幸福美满的日子是谁带来的?

如果你是大禹的邻居,你会对他说什么?

  4、如果你是他的儿子,你又会说什么?

  5、学到这,你又想对大禹说什么?

  [进一步挖掘教材蕴含的思想性,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

三个连续的问题,体现了一定的梯度,通过角色的变换,进行语言训练,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了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激发学生对大禹的崇敬之情。

  6、是的,他不愧后人称他为大英雄,不仅我们这里说他,所有的人都记住了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大禹。

大禹治水是发生在公元前21世纪的故事,一直流传到公元后21世纪的今天,而且还会一代又一代流传下去,这就是----代代相传(板书)!

  7、学到这里,你明白为什么课题中称他为大禹,为什么结尾还称他为伟大的英雄吗?

(因为禹不但吃尽了千辛万苦,还无私私奉献,所以人们尊敬的称他为“大禹”,称他为伟大的英雄。

  [引导学生讨论,既照应了题目,又完成了开头的学习目标:

为什么称大禹为伟大的英雄,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禹的形象,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训练。

8、今天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勇敢无畏、智慧、一心为公的伟大英雄----大禹,让我们再一次深深呼唤他-----大禹!

此时此刻让我们带着对他的无比崇敬之情齐读最后这一小节。

[升华情感让人文性与思想性进一步整合,让学生用“心理视线”去读书,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五、扩展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大禹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像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来读一读。

6、讲故事。

把你最喜欢的一个神话故事讲给同学听。

板书设计:

洪水肆虐

大禹治水{治水过程智慧超群无私奉献

洪水退却

教学反思:

16.朱德的扁担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记叙文。

文章记叙了朱德同志在井冈山革命时,和大家一起挑粮食的故事,表现了他虽身为革命领袖,却以身作则,与普通战士一起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课文叙述生动详细,真实地反应了当时革命战士间的互助互爱,同甘共苦的精神,但这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要放入情境中好好体会。

本教学设计很好的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理,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环环相扣,在吸引学生注意力上表现出色。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认读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3.让学生感受革命领导人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读文。

教学媒体

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都认识哪些革命伟人呀?

2.你认识他吗?

读“朱德”,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师补充朱德生平:

朱德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

他在长期的军事生涯特别是革命战争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

可以说,他是一位很会打仗的大将军。

但是,今天,等你学了这篇课文后,你会感受到朱德的另一面。

3.指读课题。

读了这个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吗?

质疑课题。

简单介绍扁担:

扁担,有用木制的,也有用竹做的。

无论采自深山老林的杂木,还是取之峡谷山涧的毛竹,其外形都是共同的,那就是简朴自然:

直挺挺的,不枝不蔓,酷似一个简简单单的“一”字。

我认为扁担具有杠杆作用,不仅为我们提供方便,更重要的是省力。

4.就让我们去课文中看看。

二、新授课

1.自读课文三遍,并自学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指读。

(2)出示词语,指名读。

3.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1)指读第一段,正音。

说说时间、地点和人物。

从这一段里,你知道了什么?

(2)指读第二段,正音。

这段讲了什么?

(3)指读第三段,正音。

看看一共有几句话。

齐读第三自然段。

现在你能解决刚才的疑问了吗?

回答刚才的问题。

4.齐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观察每个字,说说它是什么结构。

2.师在黑板上范写,生在书上或本上写。

3.说一说什么字怎样写。

扩词。

4.生描红、临写。

四、写话

用本课的生字写一段话。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词语。

2.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什么?

3.大家看,朱德同志正挑着扁担向我们走来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小朋友们自己快速地读一读课文,看看,朱德同志是什么时候,在哪里挑扁担呢。

2.指读相关自然段(第一自然段)。

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1)“会师”是什么意思?

当时朱德同志带领着革命起义队伍,而毛泽东带领了八路军,他们的目的地都是井冈山。

经过一段时间,他们都到达了井冈山,互相碰面了。

这叫…会师。

(2)井冈山上就是朱德的队伍了。

山下是日本鬼子。

你能说出,红军是哪部分队伍吗?

(山上的队伍)

(3)那正是咱们的队伍。

虽然占据了山上这个有利位置,但是,山下就是……生:

敌人。

你感觉红军所在的地方怎么样?

(危险)

3.请你读出危险的感觉。

指读第一自然段。

4.齐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井冈山不仅是个危险的地方,它让红军们面临了另一个困难。

请你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

看看,红军的困难在哪里。

2.指名说。

(粮食不够)

3.你从哪里看出来?

指读相关句子(第一句)

4.要粉碎敌人的围攻,除了储备足够的粮食,还有没有别的办法了?

(没有)你从哪个词语里看出来的?

(必须)

5.是呀,你能给“必须”换个词语吗?

(只能、只有、一定……)

6.再指读第一句。

你能用必须说句话吗?

7.指读第一句话。

你知道了什么?

(井冈山的粮食不多;

红军要去茅坪挑粮食)

8.茅坪在哪里?

(山下很远的地方)。

9.交流。

指读。

你从这里看出了什么?

(1)茅坪很远。

“五六十里”,说明远。

(2)路难走。

“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想象,走的时候会遇到哪些困难?

10.这位战士,这么难走的路,你愿意去挑粮吗?

为什么呀?

11.书本上战士们是怎样的心情?

指读第三句。

从哪里看出来。

12.齐读第二自然段。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朱德有几根扁担?

2.交流答案。

(两根)

3.你怎么知道是两根?

(第一根朱德挑了之后,被一个同志藏掉了,于是他找了第二根)

4.为什么这个同志要藏朱德的扁担呢?

自己读第2-3句话。

思考。

5.指读。

6.朱德怎样挑粮的?

指读相关句子。

7.挑了多少粮食?

(满满的一担粮食)反复指读,读出多。

8.采访:

朱德同志,你挑那么多粮,累不累?

你什么心情呀?

为什么?

9.大家知道吗?

白天,朱德要关心战士的身体,要检查军队情况,要观察敌人动向;

晚上,他又要担心大家有没有休息好,有没有挨冻、饿着,他还要侦查敌情。

你感觉朱德的工作怎么样?

(很多,很繁重)

10.所以,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生接读。

11.这位小战士,你干嘛要藏朱德的扁担呀?

为什么呢?

12.朱德同志丢了扁担之后,又是怎么做的呢?

自读第4句话。

13.交流。

回答问题。

14.你认为朱德做扁担花了多少时间?

(一夜),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连夜)指读。

你还从这个词语看出了什么?

15.朱德的第二根扁担什么样?

(刻了朱德记)

16.为什么要刻呢?

(不要再丢了)这三个字表示什么?

(表示这根扁担是朱德的)

18.采访:

小战士,你还想藏朱德的扁担吗?

五、总结

1.齐读全文。

2.课文学完了,你想对朱德同志说些什么呢?

3.大家看,这样一位伟大的革命领导人他毫不摆架子,却和战士们一起挑粮,我们都要尊敬他呢。

还有哪些革命伟人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一起记下他们的名字:

毛泽东、邓小平、陈毅、朱德,我们一起来了解有关他们的故事。

(让学生阅读提前准备好的有关伟人故事的文章。

六、写话。

写一写身边的有关感人的故事

第27课朱德的扁担

五六十里

一道去挑粮

山高路陡

17.难忘的泼水节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

讲的是1961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来到西双版纳的黎明城,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

这篇看图学文由一幅图和一篇短文组成。

图上的背景画的是西双版纳地区的特有风光。

树木茂密,鲜花朵朵,地上是凤凰花铺成的“地毯”。

周恩来总理在画面中间,双手端着银碗,穿着傣族服装,面带笑容。

他周围是穿着节日服装的傣家儿女。

有的拿着银壶,有的端着花碗,有的敲着象脚鼓,有的打着镲,大家十分高兴。

课文内容同画面相联系,讲了周恩来总理同傣家儿女过泼水节的情形。

课文共8段,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的。

1、会认 

17生字,会写 

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记忆字形。

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理解生字词在文中的意思,并准确运用生词造句。

3、引导学生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准备:

了解周总理的生平及相关故事,了解傣族及泼水节的资料;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一、解释课题,导入新课。

1.师:

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畅所欲言)

2.板书“泼水节”,解题。

师:

每年清明节前后,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

节日那天,傣家人身穿节日的盛装,敲着象脚鼓,划着龙船来到聚集地。

他们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沾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大家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

4.补齐课题---“难忘的泼水节”,齐读课题。

今天,课文中描述的泼水节,却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令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怀的泼水节。

它到底特殊在哪儿呢?

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2.指名读。

(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如果没有读准,可以站起来给他纠正)

3.再读思考: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在带有生字的下面做记号。

4.检查初读情况。

5.出示生字认读。

三、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并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字不容易写好。

2.重点指导:

“恩”上半部不是“田”;

“泼”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凤”不要写成“风”;

“鲜”,鱼字旁的最后一笔是“提”;

“寿”下边的“寸”要写小一些;

“脚”三个部件的高矮不同。

3.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自己写的字,大家互相评一评。

四、写话。

一、复习巩固。

1.读生字,齐读,点名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老师朗读,同学们闭上眼睛感悟课文中所写的画面,引导学生感受这个特别的中的氛围。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思考:

(1)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

(2)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3)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吧!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默读第1自然段,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凤凰花是什么颜色的?

(重点理解:

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2.指名读第2 

自然段,边读边想:

这段告诉了我们?

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二)学习课文3自然段。

1.带着问题读第三自然段:

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画出有关语句。

(1)句子1:

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

展示象脚鼓图片。

(2)句子2:

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地毯”,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鲜红的地毯”从而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这句中有一个比喻,生动形象。

(3)句子3:

人们欢呼着:

“周总理来了!

抓住“欢呼”感悟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

2.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热烈的场面读出来吗?

(三)看图,细读第四自然段。

看,周总理来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间来了!

(出示课本插图)谁来说说“今天”周总理穿的什么样的衣服。

周总理为什么要这样打扮呢?

2.画出描写周总理衣着和表情的词句并反复读一读。

(四)读、议第五自然段。

(1)男生读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女生读描写傣族人民泼水的句子。

(2)男生扮演周总理,女生扮演傣族人民,一边泼水一边祝愿,想想怎么说呢?

启发想象: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

周总理把水泼到年轻人身上,祝愿——

周总理把水泼到孩子们身上,祝愿——

(五)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总结全文。

正因为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敬爱的周总理一起度过的,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令人难忘的”,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三、完成课后练习“我会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