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历史的昭示》课时练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4700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课时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课时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课时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课时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课时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课时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课时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课时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课时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课时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课时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课时练习.docx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课时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课《历史的昭示》课时练习.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课时练习.docx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课时练习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课时练习

【知识点1】发扬民族精神

◇针对性练习

1.国务院在2008年政府工作要点中指出:

要大力弘扬以       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   )

A.自强不息     B.艰苦奋斗      C.爱国主义     D.勤劳勇敢

2.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县发生里氏8级地震,灾情发生后,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这体现了中华民族具有(  )

A.爱好和平的传统    B.灿烂的古代文明

C.悠久的历史      D.爱国主义传统

3.下列选项能体现中华民族艰苦奋斗传统美德的是(    )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D.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   )

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5.国家民委,财政部近日预拨财政扶贫资金78.9亿元,用于支持各地尽快组织实施今年扶贫项目,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特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这说明我国(   )   

A.重视各民族的同步发展            

B.维护祖国的统一与安全    

C.维护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平等与共同发展

D.只关心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

6.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为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我们必须(   )

①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②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③积极倡导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④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知识点2】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针对性练习

7.中国共产党是凝聚全国亿万人民力量和意志的( )

A.领导核心       B.政治核心     C.根本保证       D.政治灵魂

8.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使国家初步繁荣昌盛;带领中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这一切表明(   )

A.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B.中国共产党只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

C.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任务相同

D.党的指导思想是永恒不变的

9.“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下列做法中,与上述说法一致的是:

(  )

①鼓励西部地区农民退耕还林     

②党中央召开扶贫工作会议 

③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

④设立“小金库”为本单位职工多谋福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知识点3】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针对性练习

10.“回归梦,入世梦,奥运梦,飞天梦……“梦想成真的事实,充分证明了一个结论(   )

A社会主义必须代替资本主义  B中华民族彻底摆脱了贫穷与落后

C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D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11.“读书不交费”“种田不交税”等这一系列的惠民政策相继出台,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取得了巨大变化。

这些说明  (   )

A.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B.我国已经进入发达社会主义阶段

C.我国的经济实力已跃居世界的最前列

D.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已经实现

12.继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之后,2002年12日3日,上海又获得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举办权。

两次申办都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

A.我国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        B.我国坚持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C.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增强  D.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学科能力迁移

13.(易错题)

汉唐气象,时代华章。

与中华民族迈向现代化的雄健步伐相伴,一种昂扬向上、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正在神州大地激越弘扬。

这里的时代精神指的是 (    )    

A.中华五千年文明     B.中华民族精神      

C.抗洪精神           D.抗击“非典”精神

14.(易错题)

2007年7月7日是“卢沟桥事变”70周年纪念日,全国上下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活动,掀起了弘扬抗战精神的热潮。

这说明        (   )

①今天仍需弘扬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抗战精神

②弘扬抗战精神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③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④时代不同了,但抗战精神没有过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易错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人均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新目标。

这说明:

 (   )

①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增强

③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强国

④在党的领导下,人们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

16.(新情境题)“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下列选项中能说明这一论断的是(   )            

①我国水资源形势严峻       

②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0万亿元。

③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成功    

④中国政府和世界各国反对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17.(新情境题)2008年1月中旬以来的雪灾,给湖南造成了严重损失和极大影响,全省因灾直接经济损失680多亿元。

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省委、省政府快速反应,科学决策,全省各级各部门同舟共济,密切配合,全省广大军民团结奋战,顽强拼搏,打赢了“三大战役”(保交通,保电力,保民生),实现了“三个确保”,取得了抗冰救灾的决定性胜利。

(1)“众志成城,抗冰救灾”展现了什么精神?

 

 

(2)抗击雨雪冰冻灾害的决定性胜利给我们什么启示?

 

 

◇课标能力提升

18.(综合题)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66万亿元,比2002年增长65.5%,年均增长10.6%,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四位。

这表明我国            (   )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已经实现

B.综合国力增强,国家地位提高

C.社会主义现代化任务的提前完成

D.我国已经是发达国家

19.(综合题)自1840年开始,中国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无数的仁人志士进行的种种救国尝试,如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都失败了,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最终获得了成功,这说明       (    )

A.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外,其他的革命运动都缺乏伟大的领导人物

B.中国人民不愿意进行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尝试

C.中国的资产阶级不愿意出来领导革命

D.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0.(探究题)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指出:

“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党正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

”。

(1)近代中国人民救国图强的奋斗历程证实了一个什么结论?

 

 

(2)列举重要史实,表明近代中国人民救国图强的奋斗历程。

 

 

(3)导致他们最终失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中国人民是怎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

 

 

21.(开放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此,中宣部、教育部决定从2004年开始,将每年9月份确定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

(1)请列举出一些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至少写出三个)

 

 

(2)请你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设计一条宣传用语。

 

 

(3)请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题,设计一项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活动方案。

 

 

◇品味中考典题

22.(2007,厦门)2006年10月日本首相的访华和今年4月温家宝总理的访日,使中日关系有了新的良好开端。

这表明(   )

A.中国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性B.谋求和平与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C.要面向未来,忘记历史教训          D.中日之间已没有斗争

23.(2007,四川)中国多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包括绵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的杨震在内的6位四川民警,已出征参加联合国在海地的维和行动。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军事组织  ②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积极贡献

③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④中国军事力量日益增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4.(2007,聊城)2006年11月3日到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隆重召开,峰会的主题是“友谊、和平、合作、发展”。

40多位非洲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齐聚北京,20多位联合国代表也应邀参加会议。

中国免除非洲国家欠华债务109亿元,并增加对非援助。

材料表明(   )  

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②中国政府“和谐世界”的理念正在成功实践

③中国作为发达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④中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在当今世界树立起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课外精彩空间

25.材料一:

当我死时(余光中)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

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从前,一个中国青年曾经,冰冻的密西根河向西了望,想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饕餮地图,从西湖到太湖,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

材料二:

2008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会见了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率领的国民党大陆访问团。

胡锦涛说,今天的会见是两党主要领导人历史性的会见。

中国国民党访问团的来访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当前两岸关系当中的一件大事。

胡锦涛说,虽然我们两党目前还存在一些分歧,但只要我们双方都能够以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重,以两岸同胞的福祉为重,就一定能够求同存异,共同开创美好的未来。

在当年,中国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中山先生第一个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这理应继续成为我们两岸的中国人共同的追求和责任。

国民党大陆访问团的这次访问,以及我们两党的交流对话,已经给两岸关系的改善注入了春天的气息,希望我们双方共同努力,争取两岸关系向着和平、稳定、发展的方向前进。

连战说,中山先生弥留的时候一再要大家和平奋斗来救中国,和平奋斗事实上不是那个时候的一个专利,而是大家要共同努力,一直到今天,我都信奉不渝。

连战最后强调,秉持这样的精神,相信一定会给我们两岸所有的人民带来更好的、更多的安定,更好的、更多的繁荣,同时更重要的是给两岸带来亮丽光明的希望和未来。

 

(1)材料一体现了台湾人民什么样的感情?

 

 

 

 

(2)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说明在当代弘扬民族精神对实现祖国统一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

第二课 历史的昭示

1.C 解析:

本题主要是考察民族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2.B 解析:

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表现了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是爱国主义的体现。

3.C 4.D 5.C 解析:

国家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体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根本目的为了民族团结

6.D 7.A 解析;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领导核心。

8.A 解析:

中国共产党是代表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先锋队,它的先进性就在于它的与时俱进。

9.A 10.C 11.A 解析:

題肢中B.C.D选项都是错误选项。

12.C  解析:

国家关系是由国家利益与国家力量决定的,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

13.B 易错解析:

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世代相传的是中华民族精神。

14.B 易错解析:

弘扬抗战精神有利于培育民族精神的,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的现实表现,选项③为错误选项。

15.B 易错解析:

題肢①与材料无关,④是错误选项。

16.C

17.(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民族民族精神,抗冰救灾带来的启示可以多角度思考,从分析取得胜利的原因以及今后有效的预防等方面阐述。

(1)材料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①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在新时期,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精神。

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③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我们的社会是互帮互助的社会,是人人互相关爱的社会。

④要建立并完善灾难预警机制。

18.B 19.D 

20.(解析:

本题主要是考察对代救国图强及其失败原因的认识,进而明确只有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

(1)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问答民族精神

(2)近代的救国图强运动例:

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

(3)失败的具体原因各不相同,但归根到底,都是因为没有先进的理论指导,没有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正确道路。

(4)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带领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根据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总结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而作出的正确抉择。

历史充分证明了: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21.(解析:

本题主要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通过设计学生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感悟民族精神的魅力,问题的设计都是开放式的,学生回答时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只要紧扣主题,展现活动的主旨即可)

(1)表现:

雷锋精神、抗洪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非典”精神,等等。

(至少写出三个)

(2)设计的宣传用语只要主题鲜明,能够反映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的要求即可。

如“民族精神耀中华”、“让民族精神在我们手中薪火相传”、“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等。

(3)说明:

设计的活动方案应做到:

活动名称新颖,指导思想符合主题,活动过程具体、完整。

(提示:

活动方案应包括活动名称、指导思想、活动过程等)

22.D

23.B  解析:

中日关系的好转是政治关系的改善,A选项推动经济的发展重要力量,与题意不符,中日关系应该“以史为鉴,继往开来”。

C、D选项为错误选项,应排除。

24.C

25.(解析:

两则材料都是围绕两岸关系的话题,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分裂不得人心,在阅读过程中,注意体会诗人渴望早日统一的爱国热情,了解各界对和平统一大业所作的努力)

(1)体现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渴望统一、反对国家分裂的情感。

(2)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作为世世代代生活在祖国宝岛的中华儿女,台湾的少数民族与祖国大陆其他各民族同胞一道,共同创造了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是维系炎黄子孙,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

在当代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