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5470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滨海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滨海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滨海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滨海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滨海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滨海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滨海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滨海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滨海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滨海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滨海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滨海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滨海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滨海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滨海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滨海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doc

《滨海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滨海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滨海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doc

天津滨海旅游区分区规划文本(2009~2020年)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规划定位与发展目标 2

第三章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3

第四章规划布局 4

第五章综合交通规划 6

第六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8

第七章生态建设规划 9

第八章环境保护、环境卫生规划 10

第九章综合防灾规划 11

第十章海洋工程规划 12

第十一章分期实施规划 13

第十二章投入产出平衡测算 14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

2009年始至2020年。

第二条规划范围

东至渤海-2.5米等深线、西至中央大道和汉北路、南至永定新河北治导线、北至津汉快速路和汉蔡路,总规划面积99平方公里。

其中陆域28平方公里,海域71平方公里。

第三条规划原则

1、以《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和《天津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年)》为指导,对未来环境空间形态,作深入全面的研究。

2、坚持理性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协调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环境资源利用的关系。

3、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

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河网、海岸线等自然环境资源,在区域空间拓展过程中,严格控制周边和内部生态绿地建设,创造优美旅游居住环境,做到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

4、坚持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以人的需要为规划出发点与归宿,创造良好的旅游、居住、工作和休闲环境,提供国际水平的旅游目的地和高标准的基础设施服务。

5、坚持高标准、现代化的原则。

空间布局与基础设施配置等必须具有前瞻性,建立具有一定超前性的现代社会公共服务系统。

第四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年1月1日;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

4、《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5、《城市黄线管理办法》;

6、《城市蓝线管理办法》;

7、国务院《关于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国发〔2006〕20号);

8、《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2006年8月;

9、《天津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10、《天津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年)》,2009年9月;

11、《天津市滨海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9-2020年)》,2009年;

12、《天津市城市规划条例》;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法》;

14、《天津市海域使用管理条例》;

15、《天津市海域使用规划》;

16、《天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等法律、法规条例。

1

第二章规划定位与发展目标

第五条建设目的与意义

1、实现滨海新区功能定位,提升滨海新区服务、辐射和带动功能。

2、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环渤海区域。

3、整合海岸带旅游资源,促进京津冀高层次旅游业联动发展。

4、为滨海新区的持续发展提供发展空间和空间储备。

5、突出临海特色,建设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第六条发展定位

滨海旅游区规划定位为“以旅游产业为主导、三二产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城区。

要努力建设成为以主题公园、休闲总部、生态宜居、游艇总会为核心,京津共享的滨海旅游城。

第七条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1、经济发展目标预测

规划至2020年,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亿元、旅游收入50-60亿元、税收40-50亿元。

2、用地规模

规划陆域面积28平方公里;规划海域面积71平方公里,其中填海成陆54平方公里。

3、人口规模预测

总人口规模:

常住人口约20万,就业岗位26万个。

据相关预测,本地区旅游设施全部建成开放后,年游客量约800万人/,高峰日可达到10万人/天,高峰日休闲度假人口可达3万人/天。

14

第三章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第八条旅游发展布局

规划形成主题公园核心区和两个内海核心区三个中心,围绕三个中心确定滨海旅游区功能布局。

第九条休闲旅游产品规划

1、主题公园

包括陆域的航母主题公园、发现王国主题公园、贝壳堤湿地公园和预留的三个海上主题公园,结合国家海洋博物馆建设海洋公园,形成日均接待量达到5-6万人的规模。

2、体育运动

打造北方最大的体育运动休闲走廊,带动休闲度假产业发展。

3、系列游艇码头区

发展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游艇区,满足京津冀地区高端休闲度假需求,以此带动旅游地产的发展。

4、其它旅游产品开发

建设系列沙滩、城市汽车赛道、特色商业街区及配套度假酒店及公寓。

第十条旅游线路组织

按照功能划分,规划了主题公园游、生态湿地游、黄金海岸休闲游、游艇度假游、海上观光游和体育休闲游等多条旅游线路。

水上游线主要分为水上游览,游艇出航,以及私人游艇路线。

水上游览结合季节性水上巴士路线设置,在各水域间穿行,形成一种独特的欣赏感受。

游艇出航则主要设置邮轮游艇出海港口,探索广漠空间。

私人游艇主要设置于海上休闲总部区。

出于对北方城市受季节性影响较大的特点考虑,特别对于冬季海滨旅游城市游人活动以及旅游活动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以及规划,提出以室内活动,如会议、展示、室内观赏游玩为主的冬季游线,避免北方海滨城市冬季死城的产生,最大程度延续旅游区生命力。

第十一条相关产业发展

1、研发产业:

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上游创意研发服务,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包括对相关行业的全球动向的跟踪、信息采集、处理和加工,产品的设计、改进,相关制造、管理设备、软件的设计、开发、改进,以及相关调查、研究、咨询等。

2、海洋产业:

重点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和滨海旅游业;积极研发海洋生物技术和制药业,形成产业化链条;滨海旅游业以体现海洋生态、海防文化、海滨风情和亲海娱乐为发展方向。

3、房地产业:

包括居住和其它功能的开发型房地产(如开发商业、研发产业、制造业和旅游业等功能)。

作为市场化的土地开发模式;重点开发生态环境优美的临海居住组团和滨河居住组团,同步开发为产业配套建设的居住、研发混合区,建立新型的融工作、居住一体的现代城市环境。

第四章规划布局

第十二条规划结构

结合滨海旅游区主要功能区构成,规划形成“一心四区”的规划结构。

一心:

为中心岛,位于南湾和北海之间,与生态城中心呈轴线联系,以城市生活和综合服务为主,成为未来城市的交通枢纽和商务中心。

四区:

主题公园区:

建设以旅游观光、参与互动、休闲娱乐等活动为主题,能够突出北方海洋特色的国内一流主题公园集群,打造国际级欢乐创意中心。

休闲总部区:

在内海与外海之间,发展以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的总部区,该区域将建设游艇码头、公共沙滩、体育运动休闲走廊、赛车场、休疗养中心、特色商业街区等旅游休闲为主题的公共设施,为繁忙的现代都市人提供一个闲适、恬然的心灵憩息地。

产业南区:

结合生态城规划,建设产业研发基地及其配套服务设施;依托港口优势,建设客运码头、游艇保税港及大型商业等。

产业北区:

规划为绿色产业园,将建设成为以旅游用品为主的研发、制造、加工基地,培育成为我国北方的旅游产品集散地。

第十三条用地布局

1、居住用地规划

规划居住用地1063公顷,形成六个住宅分区,分别为主题公园周边城市住宅区、南部研发产业配套住宅区、北部研发产业配套住宅区、中心岛城市住宅区、海上低密度社区、游艇社区。

2、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规划公共设施用地3320公顷,中心岛和主题公园区核心区为两个公共设施中心。

结合游艇别墅形成总部会所,结合城际车站形成产业区公共中心,结合休闲总部组团布局,形成适当规模的公共服务区。

3、研发产业用地规划

规划研发产业用地646公顷,以旅游为龙头的产业链的延伸、发挥港口、车站的对外交通优势,规划研发和制造业的发展用地,形成南北两个产业区。

4、绿地规划

规划绿地1517公顷,规划构筑陆海一体的绿廊系统,陆域以道路绿带串联主要公园;海域岛屿边缘形成自然岸线和绿带。

(1)公共绿地

占地约479公顷,根据用地布局及居民、游客的行动路线和行为规律,规划形成系统性强、服务半径合理、层次丰富的公共绿地系统。

结合功能分区和功能组团建设大型公园。

结合河道水岸形成带状公园;结合生活组团形成绿地环。

通过点线面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公共绿地系统的建立,将海景、水景和绿景引入整个滨海旅游区。

(2)生产防护绿地

占地约1038公顷,沿河道、海边营建滨河和滨海防护绿地。

滨水绿地包括蓟运河100米绿化带;永定新河100米绿化带。

沿路形成林荫大道,其中海滨大道、津汉快速路、汉蔡公路、京港高速公路两侧各控制100米绿化带;其余主干道两侧各控制20米绿化带。

(3)生态湿地

本着规划优先、服务区域、完整连续的原则,结合区内绿地统筹考虑滨海旅游区的开放空间,为区域发展提供绿色廊道、为地方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使建设区融入更大面积的自然生态基质中,促成滨海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

规划生态湿地为贝壳堤自然遗产保护公园。

贝壳堤自然遗产保护公园:

位于中央大道以南,分列海滨大道两侧布置,结合贝壳堤遗址,建设贝壳堤自然遗产保护公园。

第十四条用地平衡表

滨海旅游区规划用地平衡表(2009-2020年)

单位:

(公顷)

序号

用地代码

用地名称

用地面积(公顷)

占城市建设用地(%)

1

R

居住用地

1063

12.9

2

C

公共设施用地

3320

40.4

C1/C2

行政办公/商业金融用地

1807

C3

文化娱乐用地

661

C4

体育用地

852

3

M

工业用地

646

7.9

4

S

道路广场用地

1454

17.7

5

T

对外交通用地

133

1.6

6

U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78

0.9

7

G

绿地

1517

18.5

G1

公共绿地

479

G2

生产防护绿地

1038

合计

城市建设用地

8211

100

8

E

水域(海域)

1689

规划总用地

9900

注:

①工业用地M为研发产业用地。

②行政办公/商业金融用地内包括总部会所用地1120公顷。

第五章综合交通规划

第十五条交通发展战略

1、构建机动车交通为主、私人小汽车与公交并重、内外交通适当分离、方便快捷的交通体系。

2、构建宜人的非机动车、步行出行环境,城市支路上优先满足非机动车、公交车、步行交通,限制私人小汽车的使用。

3、城市道路系统与土地利用紧密结合,为不同性质用地提供相应的道路供给。

第十六条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1、对外交通规划

(1)高、快速路

a.北京方向:

规划京港高速公路、京津高速公路、国道112线高速公路、京津塘高速公路等共同构筑天津滨海旅游区与北京之间便捷通道。

b.天津中心城区方向

规划津汉快速路、京港高速公路、京津高速公路、京津塘高速公路、津滨快速路等共同构筑天津滨海旅游区与天津中心城区之间的便捷通道。

c.河北北部及南部方向

规划海滨大道、唐津高速公路、塘承高速公路、津汉快速路等共同构筑天津滨海旅游区与河北北部及南部方向的便捷通道。

天津滨海旅游区范围内的高、快速路规划情况如下:

京港高速公路:

双向6车道,是滨海旅游区、汉沽城区、天津港往北京方向最便捷的快速通道。

规划海滨大道以西段为高速公路,红线控制宽100米,以东段为城市主干路,红线宽60米。

海滨大道:

规划为快速路,红线宽100米,双向8车道。

津汉快速路:

规划为快速路,红线宽80米,双向8车道。

(2)铁路

规划环渤海城际铁路在滨海旅游区北侧设汉沽城际站,使滨海旅游区能快速到达曹妃甸、北戴河、秦皇岛等环渤海城市。

规划要求城际铁路中心线两侧各50米为铁路控制用地范围,车站控制用地范围见图。

(3)轨道

依据《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规划市域轨道线Z2、城区骨干线B1两条轨道从滨海旅游区经过,为滨海旅游区便捷通达中心城区、滨海新区核心区等重点地区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规划要求轨道中心线两侧各20米范围为轨道控制用地范围,车站控制用地范围为轨道中心线两侧各25米,具体范围见图。

(4)水运

规划在休闲总部区南端、永定新河北侧预留客运码头,对接天津港客运中心和东疆港保税区邮轮母港,增加环渤海客运线路和邮轮旅游路线。

2、城市交通规划

(1)道路体系

道路网络体系划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道、支路四级。

快速路主要承担滨海旅游区对外交通。

(2)道路规划

a.主干路

主要承担滨海旅游区的对外交通及滨海旅游区内部跨组团的区间交通。

除正在实施的中央大道红线为80米外,其余主干路按照服务地区、重要程度分为两类,一类红线宽60米,双向8车道,另一类红线宽40米,双向6车道。

中央大道:

从规划区中部南北向通过,向北与汉蔡路相连进入汉沽城区,向南直达塘沽城区和大港城区,是滨海新区内连接塘沽、汉沽、大港的一条南北向重要客运通道,红线宽80米。

规划横断面为:

10(绿化带)-10.75(人行及非机动车辅道)-11.75(机动车道)-0.5(简易隔离)-4(公交专用车道)-6(中央分隔带)-4-0.5-11.75-10.75-10。

汉北路:

联系塘沽、汉沽及沿线生态城、滨海旅游区的南北向重要通道,红线宽60米。

规划横断面为:

12(人行及非机动车辅道)-16(机动车道)-4(中央分隔带)-16-12。

滨海旅游区内其他红线宽度60米的道路,规划道路横断面均与汉北路相同。

滨海旅游区内红线40米宽主干路规划横断面为:

3(人行道)-15(机动车道)-4(中央分隔带)-15-3。

b.次干路

次干路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兼有服务功能。

滨海旅游区共规划了80余条次干路,总长度170公里。

次干路红线宽度30米,规划横断面宽度为:

6(人行道)-18(机动车道)-6。

c.规划干路网密度

滨海旅游区各级道路长度、路网密度如下:

滨海旅游区干路网密度一览表

道路等级

道路长度

路网密度

备注

(公里)

(公里/平方公里)

边界道路长度按一半计

快速路

17

0.20

主干路

97

1.18

次干路

170

2.06

合计

284

3.44

规划干路(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总长度约280公里,干路网密度为3.44公里/平方公里。

(3)公交规划

规划主要安排通勤公交路线、城市生活(含旅游观光)路线。

规划10条通勤公交路线,20条城市生活路线,预留12处公交首末站,除与汉沽城际站合建首末站外,一般均按3000~4000平方米进行控制。

规划在中心岛北端沿“北海”岸边设置2处大型的水上巴士总站,结合休闲总部区的游艇航道设置水上巴士路线,主要为旅游观光服务。

(4)公共停车场规划

滨海旅游区公共停车场主要考虑外来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市内机动车公共停车场两类,自行车停车场全部考虑配建。

规划建议预留16.8万平方米外来机动车停车场,建议预留6万平方米市内机动车公共停车场。

外来机动车停车场应结合滨海旅游区的大型游乐、度假设施等进行安排,市内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应结合中心岛进行布置。

第六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第十七条给水工程

1、滨海旅游区水源主要由汉沽水厂、汉沽海水淡化水厂和开发区水厂提供。

区内规划3座给水加压服务站,占地0.5-1公顷/座。

2、采用分质供水系统,大力发展非常规水资源,实现污水资源化及雨洪水利用,弥补水资源短缺。

第十八条排水工程

1、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

2、污水规划以集中处理为主,分散处理为辅。

规划一座污水处理厂,规模为20万吨/日,占地30公顷,规划污水处理厂与再生水厂合建。

分散的独立岛屿规划自成污水系统,每个污水系统均规划1座小型污水深度处理设施,占地0.2—0.5公顷/座。

深度处理后的再生水回用于城市绿化、景观及市政杂用水。

3、规划区内雨水通过泵站提升就近排入周边水系。

第十九条电力工程

1、建立220千伏高压送电网、110千伏高压配电网、10千伏中压配电网和380/220伏低压配电网构成的供电结构体系,区内规划3座220千伏变电站。

2、完善各等级电网建设,220千伏线路走廊控制宽度单回35米,双回为40米。

3、发展多元化能源,积极探索开发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弥补电力能源紧张。

第二十条燃气工程

1、气源为天然气,现状在汉北路已敷设Φ600高压管。

2、区内规划2座高中压储配调压站,占地6000平方米/座;4座燃气抢修维修基地(含营业站),占地4000平方米/座。

第二十一条供热工程

1、供热以集中供热为主,以清洁能源分散供热为辅。

集中供热主要热源引自区外规划热电厂,同时鼓励充分利用工业余热、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形成多元化的供热体系。

2、区内规划3座节能环保型集中供热站,规模为200-300兆瓦/座,占地2.5-3.5公顷/座。

第二十二条通信工程

规划2座电信局,规模5万门/座;规划2座邮政枢纽局(与电信局合建)。

第二十三条其他工程

各分散的独立岛屿均规划市政核(集中市政设施用地),满足其污水处理、电力、燃气及供热等方面的需求。

第七章生态建设规划

第二十四条生态环境目标

将滨海旅游区建设成为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即高效、和谐的人类栖境。

第二十五条生态规划

1、水系岸线及生态规划

水系统在延伸蓟运河、永定新河以及生态城规划河道的基础上,与旅游区内水系联通,实现海陆水系的衔接。

结合功能布局和水循环,形成结构清晰、主次分明的水系统。

严格保护蛏头沽~青坨子贝壳堤,结合生态城慧风溪,形成河道将40.1公顷核心区环绕,禁止进行任何建设活动,在实验区适当开展生态旅游和科普教育活动。

结合“一湾、一海、河道联通”的水系结构,形成内海岸线32公里、滨河岸线28公里。

加强区域生态廊道和河流水系保护,保留“七里海——大黄堡洼”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区向海通道,加强对海洋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的保护,制定适宜的生态修复和重建措施,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2、绿化系统规划

结合河道及绿带、以营城水库湿地、贝壳堤湿地、海上湿地为节点,构筑海陆衔接的绿廊网络,既是生物活动通道,又是城市特色景观系统。

沿海滨大道两侧形成300-500米绿化带,结合体育公园形成绿环,共同打造滨海旅游区绿地系统主骨架。

北部地势适度抬高,营造地形起伏,密植大型乔木,形成北部屏障,减弱冬季寒冷的东北风,改善地区小环境,同时提升景观品质。

3、保育自然生态资源及重点保护贝壳堤

天津滨海旅游区界内存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I道贝壳堤实验区:

蛏头沽~青坨子1公里宽带状区域(400公顷),具体位置为海滨大道西侧。

根据国家自然保护管理条例,40.1公顷核心区不可进行任何建设活动,实验区不可进行旅游活动,可在缓冲区开展生态旅游、海陆变迁科学考察,作为科普教育重要场所。

4、产业生态规划

丰富和强化产业相关性链条,促成上游产业、中游产业和下游产业紧密关联的产业集群。

构建循环高效的流通渠道,促使物质流和能量流进行高效率的使用。

在原材料利用方面,优先采用生态环保、附加值高且低能耗加工的生产原料。

在能源使用方面,加强能量的转化的效率,同时积极收集剩余能量在下端生产链条的继续使用。

从而形成整体的产业生态格局。

5、人居生态规划

加强能源、水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实现资源利用高效化。

充分利用天然气等优质高效的清洁能源,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加强再生水利用,实现污水的资源化,大力发展海水淡化和海水综合利用。

构建生态水系统:

强化生态用水理念,形成高效、节约的用水方式,促进水循环使用。

在填海造陆初期,可利用经过净化的海水作为内湖及内河水源,在建成后,逐步利用再生水回用等手段,为绿地灌溉提供充足水源。

突出临海优势和科技优势大力发展海水淡化工业技术,积极使用生态型技术和手段。

高效的能源生态规划:

遵循集约使用、高效使用、清洁使用和循环使用的原则。

推广使用高效、清洁的常规能源。

注重整体能源优化利用,积极探索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

废物的生态化处理系统:

坚持废物减量化、资源化、生态化的原则。

通过建立相关法规,结合清洁发展机制的实施,提高卫生填埋总体技术要求和水平,并在分类回收利用、拉圾发电和填埋技术上重点突破,发展低污染、高能源利用的生态型资源回收处理技术。

6、绿化建设

沿河流和各等级公路统筹考虑生态隔离绿带和防护带的规划建设:

以“点、线、面”构成绿化系统,确保各功能组团的防护距离,构筑以耐盐乡土树种为主的沿海生态防护林体系,以适合本地区生长的耐盐碱的植物为主,维持自然生长,营造原生态的自然景观。

第八章环境保护、环境卫生规划

第二十六条环境保护规划

从源头上控制、减少污染量,成为《京都议定书》的先行者和排放贸易的实施者。

从环境全过程控制、排污总量控制、污染源集中控制,进而保障环境质量达标,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向净化、绿化、美化的可持续生态系统演变。

大气质量划分为2种大气质量功能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标准。

一类环境功能区执行一级标准,规划区内为贝壳堤自然保护区;二类环境功能区执行二级标准,除贝壳堤自然保护区所有区域。

各功能区的水质执行《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目标为:

渔业用水区执行IV类水质标准,景观娱乐用水区执行V类水质标准,混合区执行V类水质标准,农业用水区执行V类水质标准。

海区中长期目标为海洋水质二类区,要满足河口泄洪、二类海域要求。

2012年,地表水水质逐步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2020年岛屿污水处理率达到100%。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5%;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处置率100%;生活垃圾处理率98%,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

区域声环境分为2类区,I类区为生态培育区,II类区为限制建设区、引导建设区和临海发展区。

区域噪声达标区面积覆盖率大于70%。

第二十七条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1、规划目标

生活垃圾清运机械化、半机械化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道路清扫机械化程度达到60%。

垃圾去向为滨海新区汉沽垃圾处理场。

2、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规划生活区0.7-1.0平方公里范围建设一座垃圾转运站。

其他区域按2~3平方公里设置一座小型垃圾转运站,每座占地不小于800平方米。

生活垃圾量预测:

垃圾量按1.0kg/人/日测算,2020年日产垃圾量326吨。

垃圾处理场:

生活垃圾统一运至汉沽垃圾处理场处理。

公共厕所:

每平方公里公厕不少于3座;在主干路、次干路、有辅道的快速路公厕间距为300-500米,支路、有人行道的快速路公厕间距为800-1000米;公厕的类别全部应为一、二类公厕,其中一类公厕比例应达到20%以上,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污水管网。

主要街道每隔50-80米设废物箱,其他道路100米。

废物箱:

废物箱一般设置在道路的两侧和路口,废物箱应美观、卫生、耐用、并能防雨、阻燃。

废物箱间距在商业街道为50—100米,主干路、次干路、有辅道的快速路为100—200米,支路、有人行道的快速路为200—400米。

环境卫生管理站:

规划按1—5万人的规模设置一处环卫管理站。

结合居住区布局,设置5处环卫管理站,每处占地不小于2000平方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