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2古代诗歌三首精讲巧练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4972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2古代诗歌三首精讲巧练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2古代诗歌三首精讲巧练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2古代诗歌三首精讲巧练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2古代诗歌三首精讲巧练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2古代诗歌三首精讲巧练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2古代诗歌三首精讲巧练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2古代诗歌三首精讲巧练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2古代诗歌三首精讲巧练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2古代诗歌三首精讲巧练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2古代诗歌三首精讲巧练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2古代诗歌三首精讲巧练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2古代诗歌三首精讲巧练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2古代诗歌三首精讲巧练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2古代诗歌三首精讲巧练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2古代诗歌三首精讲巧练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2古代诗歌三首精讲巧练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2古代诗歌三首精讲巧练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2古代诗歌三首精讲巧练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2古代诗歌三首精讲巧练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2古代诗歌三首精讲巧练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2古代诗歌三首精讲巧练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2古代诗歌三首精讲巧练同步练习(含答案)

12古代诗歌三首

精讲巧练·启迪导学

一、主题探究

1.《马诗》表面咏____________,实则咏____________,表现了志士的奇才异质、___________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

2.《石灰吟》借吟____________的锻炼过程,表现了作者不避________________,勇于自我牺牲,以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可贵精神。

3.《竹石》一诗中,通过描写竹子的品性,赞美了竹子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二、疑难探究

1.《马诗》这首诗中的马的形象是怎样的?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两句诗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达出作者怎样的精神和人生追求?

 

3.《竹石》这首诗通过描写竹子扎根在岩石缝中的坚忍不拔的性格,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品质?

 

实战演练·化难为易

A基础知识必达标

一、基础达标

1.文学常识。

(1)《马诗》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_____所作的一组五言绝句,是《___________》的第五篇。

(2)《石灰吟》是_______代政治家、军事家____________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吟”是“_________”的意思。

(3)《竹石》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作者____________自己的《_________________》上。

这首诗在赞美岩竹的坚韧顽强中,隐寓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刚劲风骨。

2.读重点字。

燕山()踏步()千锤万凿()粉骨碎身()

3.解关键词。

(1)何当金络脑何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留清白在人间清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任尔东西南北风任:

___________________

(4)烈火焚烧若等闲等闲:

____________________

4.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快走踏清秋。

(2)千锤万凿出深山,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

5.感知课文。

(1)《马诗》这首诗用比兴手法,诗的前两句通过对平沙如雪、_____________的描写,展现出一派

______________的场景;后两句想象跨马奔驰的场景,传达出企盼_________________而不被赏识之意,而且富有唱叹的意味。

(2)《石灰吟》诗中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采用____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来描写和赞美石灰,形象生动,语言销有力,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

(3)《竹石》第一句用一个“__________”字充分表现了竹子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第二句写出了竹子的生命力___________________;后两句中“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指的是____________,进一步表现了竹子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二、品读达标

(一)阅读《马诗》,回答问题。

6.这是一首边塞诗,从哪些意象中可以看出来?

 

7.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哪两句表达更为明显?

 

8.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写一写。

 

(二)阅读《竹石》,回答问题。

9.“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

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10.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形象?

 

B能力拓展巧提升

(时间:

50分钟分数:

50分)

一、基础提升(28分)

1.给加点字注音。

(8分)

焚烧()坚劲()任凭()金络脑()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4分)

(1)粉骨碎身()

A.粉末。

B.粉碎,变成粉末。

C.使破碎。

D.破成零片

(2)千锤万凿()

A.铁锤,锤子。

B.凿子。

C.用锤子敲打。

D.挖掘,打孔。

3.判断正误。

(6分)

(1)《石灰吟》是一首石灰赞歌。

吟,吟颂,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

(2)“快走踏清秋”中“清秋”指秋高气爽的季节。

()

(3)松、竹、梅经冬不衰,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

()

4.诗词默写。

(4分)

请写出关于“花中四君子”的诗词各两句。

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句子中,与“马”没关系的一项是()(3分)

A.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B.八百里分麾下炙。

C.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

D.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6.(2018·南充)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②“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③一提到雨,也就必然要想到雪。

④借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比我的文字直截了当,美丽得多?

⑤“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⑥“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撩逗酒姑娘了。

A.③①⑥②⑤④B.③⑤②⑥①④C.③⑥①②⑤④D.③②①⑥⑤④

二、品读提升(22分)

(一)(2018·扬州)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11分)

潭上作

[唐]张乔

竹岛残阳映翠微[注],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注]翠微:

青山

7.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的作用。

(6分)

 

8.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分)

 

(二)(2018·陕西)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11分)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9.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5分)

 

10.诗人喜爱枫林的原因是什么?

这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

(6分)

 

C直击中考提素养

(2018·东营)综合性学习。

在我国,“义”文化意蕴丰厚,深入人心。

请你参加““义’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

源流追踪

1.“义”甲骨文作即“祥”,;兵器。

与战前占卜的吉兆有关。

“再卜色变,遽告不义,公乃令偃旗”中的“义”便是用其本义:

_______________。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中“义”则引申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义”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

①“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之中耳,又安能以皓酷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史记·屈原列传》)

②“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

愿赐之一死足矣。

”天祥临刑殊从容。

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宋史·文天祥传》)

③孔子闻之曰:

“善哉!

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祁黄羊可谓公矣。

”(《吕氏春秋》)

 

“义”远流长

3.“端午节”到来之际,班级举办“心怀大‘义”文化传承活动,请提出一项倡议。

 

参考答案及解析

精讲巧练·启迪导学

一、1.马人远大抱负

2.石灰千难万险忠诚清白

3.坚忍不拔

二、1.披着威武的鞍具(金络脑),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

2.表达了诗人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人生追求。

3.坚定顽强、不畏艰险、刚正不阿。

实战演练·化难为易

A一、1.

(1)唐李贺马诗二十三首

(2)明于谦吟诵

(3)郑夑竹石图藐视俗见

2.yāntàzáosuì

3.

(1)何日,何时。

(2)高尚的节操。

(3)任凭。

(4)平常。

4.

(1)何当金络脑

(2)烈火焚烧若等闲(3)千磨万击还坚劲

5.

(1)新月似钩宁静旷远建功立业

(2)比喻拟人托物言志(或:

象征)积极进取

(3)咬坚韧顽强磨难很多坚定顽强

二、

(一)6,从“大漠、燕山、钩、马”等意象可以看出来。

7.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渴望早日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两句表达更为明显。

8.示例: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二)9.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竹子不屈不挠、刚毅顽强的性格。

10.借物喻人,托竹抒情。

表现出作者不向恶势力低头,铁骨铮铮的形象。

B一、1.fénjìnrènluò

2.

(1)C

(2)C

3.

(1)√

(2)×(3)√

4.(示例)梅: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兰: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竹: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为扶持。

菊: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B[解析]“八百里”指牛

6.A[解析]本题所给的六个句子,借用诗句描写雪景,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③句是总领句,①句是日暮时的雪,②句是更深人静之时(深夜)的雪,⑤句描写雪后第二天早晨的景象,④句是总结句。

综合以上分析,对照四个选项,A项排列正确。

二、

(一)7.点明时间和地点;写潭上所见景物,照应标题;写出了潭上景物的秀丽,为下文抒情做铺垫;借景抒情,借助“翠微”“碧潭”等景物表达内心的愉悦。

8.厌弃尘俗,向往自然,渴望归隐。

(二)9.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或:

霜叶)。

10.诗人喜爱枫林的原因:

深秋枫林红叶要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使秋天更富有生机。

这体现了诗人豪爽向上的精神。

C1.获得上天保佑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

2.坚持真理,忠君爱国,大公无私。

3.示例:

举办“心怀大义”故事会;讲述中国古往今来先贤圣哲、明君忠臣、领袖英雄“行大义”的典故史实。

(任选其一)

二、选择题

2.

向日葵

尤今

到伦敦度假,住在女儿的公寓里。

那天,约好在她下班后共进晚餐,做事有条不紊的女儿体恤地说道:

“餐馆坐落在九曲十八弯的窄巷里,不太好找,你们就在餐馆附近的小公园等我吧。

早上出门时,气候温凉,我穿了一袭宽松的棉质衣裙,没带外套。

天色愈暗,气温愈低,到了傍晚,气温居然降至六摄氏度。

我和老公提早十分钟来到游人寂寥的小公园,那种砭骨的寒风夺命似的想把人的脸皮整层刮掉,我冷得几乎连血液也凝结了。

到了七点整,一向准时的女儿踪影不见,我们的手机偏又留在公寓里忘了带,无法联系。

寒风肆无忌禅,我冻成了冰湖底下一尾郁悒的鱼。

看着时间滴滴答答地流走,怒气像蚂蝗一样往我心里钻。

到了七点半,我的脸已幽幽地长出一层青苔。

“天气这么冷,她竟不为我们着想!

”我口出怨言,“简直就是个工作狂啊!

”“唉,”老公叹气,“伦敦的工作压力真是太大了!

”七点四十分,女儿才气喘吁吁地赶到,连声道歉:

“爸爸,妈妈,对不起,对不起!

工作堆积如山,做不完呀!

”我和老公对看一眼,果然不出所料!

冻得犹如一片在树梢瑟缩颤抖的枯叶,我的声音,比雪更冷:

“工作做不完,不是还有明天吗?

你过去守时的好习惯,去了哪里?

”说着,径自往前走,不再看她一眼。

到了餐馆,女儿轻车熟路地点了各种美食。

刺身、煎和牛、毁鱼饭、酱渍豆腐、软蟹手卷、天妇罗厖可口的美食一道接一道地上,然而,我觉得心里冒出了很多冻疮,灼灼地痛,半点胃口也没有。

女儿欢欢喜喜地说着办公室里的一些趣事,我没有答腔,只一筷一筷闷闷地吃,一心只想快点回家盖上厚厚的被子蒙头大睡。

第二天,日上三竿才醒来。

薄薄扁扁的阳光从窗隙硬生生地挤了进来,看看钟,哟,九点多了!

奇怪的是,厅里竟传来了女儿和她爸爸说话的声音。

我翻身起床,走出厅外,还没开口,女儿便说了:

“妈妈,我今天请假。

”我讶异地问:

“咦,你的工作不是堆积如山吗?

”她笑嘻嘻地说:

“工作做不完,不是还有明天吗?

桌上,放了一大束精神抖擞的向日葵,黄艳艳,活鲜鲜的,大蓬大蓬的热情源源不绝地释放。

向日葵旁边,有个奶油蛋糕,还有一张卡片。

卡片里,装着女儿圆润的字体:

“亲爱的妈妈:

记得吗?

那一年,您到土耳其旅行,看到漫天漫地的向日葵,回来向我出示照片,满脸陶醉地说:

那种美啊,简直惊心动魄呢!

您每回看到玫瑰花、荷花和桂花,都露出馋馋的目光,想吃它们;唯独向日葵,您打从心坎里爱着它宠着它。

妈妈,我和哥哥们,其实都是您的向日英;而您,就是我们的阳光。

读毕,抬起头来时,女儿絮絮地说道“妈妈,昨天下班后,我赶去办公室附近那家花店,不巧它因事休业;匆匆坐计程车去另一家,又碰上塞车,我真的急坏了呀!

终于买到了您最喜欢的向日葵后,然后赶回家把它藏好,这样一来一往,才会迟到的呀!

说着,又笑眯眯地自问自答:

“您猜我把花偷藏在哪儿?

贮藏室!

可是我又担心它难以透气,半夜起来还浇水呢!

这一天,是我的生日。

可是,在这一刻,我的眼眶里,却都是泪。

1.通读全文,围绕“向日葵”,补全女儿为妈妈准备生日礼物的情节。

那天下班后,→赶回家去,→半夜起来,浇向日葵→第二天上午,。

2.本文开头两段着意交代女儿做事有条不紊一向准时,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看着时间滴滴答答地流走,怒气像蚂蝗一样往我心里钻。

到了七点半,我的脸已幽幽地长出一层青苔。

(2)我觉得心里冒出了很多冻疮,灼灼地痛,半点胃口也没有。

4.文章末尾说“在这一刻,我的眼眶里,却都是泪”。

请描摩此时“我”的内心活动,并加以描摹。

(不少于30字)

1.买向日葵藏向日葵送向日葵

2.意在突出女儿细心、守时的个性,与下文让父母在寒风中久等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比,使读者心生悬念,为下文买花藏花作铺垫。

3.

(1)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因女儿的失信而怒火冲心,生气得脸色铁青的样子。

(2)“冒”“灼灼”等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我”因女儿不体恤父母,心中的失望和难过。

4.示例:

对不起啊,女儿!

你为了给我买生日礼物,在寒风中奔波,而我却冷言冷语对你,妈妈很内疚啊。

谢谢你,女儿!

谢谢你的向日葵。

是那份温暖,驱走了我内心的严寒,是那份感动让我热泪盈眶。

 

3.

1.飞快往回跑(扯开喉咙喊)跳(跳进河里)一边穿衣服一边向医院跑去

2.内容上表现哥哥对弟弟的悉心呵护,不离不弃,突出人物品质,使文章主题更鲜明,结构上与前文第一次对话相呼应(或前后照应)。

3.A(第一人称,“我”是哥哥行为的叙述者、见证人)

4.好。

这个标题新颖,能引起读者兴趣;其次,这也象征了哥哥六年来对弟弟不离不弃的照顾,体现了哥哥对弟弟的手足情深和高度责任感。

 

4.

田野上的白发

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

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

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

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

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

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

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

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

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

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

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

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

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

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

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

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

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

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

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

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

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

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享福么?

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

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

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

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

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

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

一早回家服饰父亲吃药,再赶回田里插秧。

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

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

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

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

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

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

“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

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

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

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

母亲说:

“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

”我没说话。

把母亲送回家,就跑到田里。

没命地插起秧来。

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

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

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

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1.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

2.“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一句运用了_____修辞手法,让你感受到

3.第③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一句看似闲笔,实则在文章结构上必不可少,请分析它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4.文中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5.作者在本文中运用了许多美好的语句来赞美母亲,你能仿照作者的文字表达一下你对母亲的感谢和爱吗?

1.①母亲深夜敲盆赶鼠;②母亲跪在田中插秧。

2.比喻(对偶)母亲的勤劳和无私奉献

3.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4.“白发”是全文叙事线索;“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作者着力描写这一特征,突出了母亲的辛劳,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怀念。

5.略

 

5.

摆渡老人

李文忠

①读中学时,学校设在邻村,与我们村有一条河隔着,便认识了那摆渡老人。

②当时,那老人一直是我们取乐的对象。

每到放学,肚子饿得直叫的我们便一窝蜂向渡口跑去,挤在那儿。

渡船只要一近岸,大家便________地向船上跃去。

虽然老人很有经验,未到岸边便做好回撑的准备,但超载和落水的事仍然时有发生。

超载时,船上的,岸上的,都望着老人________的样子大笑。

夏天下雨时,大家总是把伞迎着风,看着渡船被吹到离渡口好远的地方,老人一番折腾,将船撑到渡口,我们便哄笑着上了岸。

③最有意思的要数冬天(当时我是这样认为的)。

冬天很冷,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

每天早晨,当我们赶到渡口时,总看见老人在那边晃着船,好长时间,才把船晃过来。

望着老人跳舞似的笨拙姿势,我们总是哄笑,一直到船靠岸。

我们往往因此耽误了早读,但我们都挺愿意。

于是就希望天再冷些,便可迟点起来,反正去早了也过不了河。

我们都为找到一个偷懒的理由而感到高兴。

当时的我们,是“心忧读书愿天寒”。

④那一天特别冷,我因有事起了个早,吃过早饭后,便______地向学校走去。

到渡口时我惊奇地发现,那老人不是我预料的那样正在“跳舞”,却已经到了这边。

我和他攀谈起来。

我问他:

“你今天怎么这么早?

”老人咳嗽了一声,缓缓地说:

“许是人老了,早上总起不来。

昨天听学校说耽误了学生上早读,今天我就起了早。

谁知等了好长时间,才来了你一个人。

”说完,便送我过河。

⑤船到河心,老人忽然回头对我说道:

“你们小孩子可要好好读书啊。

”那双眼中竟满含着期待和爱意,我心中一震,看着老人瘦弱的身体,沾满冰碴的白胡子,一双手冻得发紧,猛地问道:

“你干啥要吃这份苦呢?

”好久,老人长叹一声说道:

“干啥?

哎,以前我也有一个可爱的儿子,他曾吵着要上学,但终究没上成。

后来他得病去了,我一直感到对不起他,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

”谈话间,船已到岸。

待我上岸后,老人把船向河那边撑去。

看着老人的背影,我不再感到笨拙可笑,鼻子有些酸酸的。

⑥那天,我把老人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了。

以后,我们上船再也没有起哄。

于是老人______的脸上出现了笑容。

⑦再后来,两岸之间架起了一座桥。

最后一次过河时,老人对我们说:

“以后不再送你们过河了,你们要记住,好好读书。

⑧“好好读书”,这句话一直留在我记忆中。

⑨真想再见见摆渡老人。

1.选择下列词语填入文中横线处。

不紧不慢手忙脚乱饱受风霜争先恐后

2.本文具体描述了摆渡老人接送“我们”过河上学的辛劳。

先写老人因“我们”的______而______,一番折腾;再写因______,老人好不容易“才把船晃过来”;最后写老人不顾自己______,特地起大早送“我们”过河上学。

3.第⑤段中摆渡老人说“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说说为什么老人觉得这样做“心里好受些”。

4.第⑤段中画横线的语句中提到我当时“鼻子有些酸酸的”,为什么?

5.作者写到第⑧自然段就可以结尾了,为什么又多写了第⑨自然段?

是否有种画蛇添足的感觉?

6.“摆渡老人”中的“摆渡”可以理解为老人对“我们”生活、思想上的帮助。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摆渡者”,请你展开联想,按照下面的示例仿写三个句子。

示例:

作家把读者摆渡到精神的彼岸。

“希望工程”把贫穷的孩子摆渡到求知的校园。

仿句:

(1)

(2)

(3)

1.争先恐后手忙脚乱不紧不慢饱受风霜

2.恶作剧(或淘气)手忙脚乱河面结冰年老体弱

3.因为老人失去儿子深感痛苦,于是把他的爱转移到“我们”身上,每天为“我们”摆渡,接“我们”上下学,仿佛为他儿子做的一样,所以“心里好受些”。

4.一来为老人的遭遇感到伤心,二来为以前自己的所作所为而愧疚。

5.不会感到画蛇添足。

因为文章的最后是作者的真实感受,有了这句更加让我们体会到“我”对老人的思念以及老人对“我”的深远影响。

6.示例:

(1)父母把子女摆渡到成人的世界。

(2)老师把学生摆渡到知识的王国。

(3)医生把患者摆渡到健康的乐园。

(合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