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名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4990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97.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洛阳名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河南省洛阳名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河南省洛阳名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河南省洛阳名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河南省洛阳名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河南省洛阳名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河南省洛阳名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河南省洛阳名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河南省洛阳名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河南省洛阳名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河南省洛阳名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河南省洛阳名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河南省洛阳名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河南省洛阳名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河南省洛阳名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河南省洛阳名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河南省洛阳名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河南省洛阳名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河南省洛阳名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河南省洛阳名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洛阳名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Word下载.docx

《河南省洛阳名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洛阳名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Word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洛阳名校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Word下载.docx

C.宋代相权仍有传统地位

D.群臣对宁宗专制的不满

【答案】C

【解析】据材料“皇帝时时下手条……激起群臣愤慨……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帝不经过中书而直接下诏令,被视为乱政,这说明中书的地位仍然受到重视,宋代中书是宰相,故C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群臣对皇帝不经过中书而直接下诏令的不满,不是对即将亡国的不满,故A项错误;

材料主旨也不是反映君主专制加强,故B项错误;

群臣对宁宗专制的不满,属于现象,不是本质,故D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学生应该正确理解中书指宰相,这说明相权地位仍然受重视,据此即可正确判断,注意区分现象与本质的问题。

4.有学者指出“从汉朝到明清,宰相一旦威权既重,组织形态发育成熟,便会蜕变为闲曹,为皇帝身边发育出来的新的宰相机构所取代。

以皇权为中心,中国的宰相机构呈现出‘波纹式循环发生’状态”。

下列选项能反映此材料观点的是

A.魏晋九品中正制

B.隋唐三省六部制

C.元朝设立中书省

D.清朝设立军机处

【答案】B

【解析】魏晋的九品中正制是选官制度,依据门第高低作为选官标准,与材料中的宰相制度发展变化无关,故A错误;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是在前朝重用近臣、削弱相权措施后实行,三省长官均是宰相,既分工合作、提高效率,又相互牵制监督、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反映三省六部制就是为分化和削弱以往宰相的权力而设立的,故B正确;

元朝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元后期宰相权力很大,故C错误;

明朝初年,宰相制度被废除,清朝不存在宰相制度,故D错误。

5.在明成祖朱棣武力夺取建文帝的帝位后,朱允炆后来被追谥为“惠宗让皇帝”,意即他把帝位让给了明成祖朱棣;

朱祁钰在被其兄明英宗赶下台后,其庙号后来被追谥为“代宗”,表示他只是个代理皇帝罢了。

对这两位皇帝的追谥反映出明王朝

A.改变了前代修史传统

B.对内斗的曲笔与回护

C.对史实完全不予尊重

D.在质疑嫡长子继承制

【解析】从明成祖和明英宗的做法来看,这是为了掩饰自己所做之事,以曲笔的形式来回避,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错误,这并没有改变前代的修史传统;

C选项错在“完全”二字;

D选项错误,不符合明英宗的史实。

6.“自秦王朝以后,平民的流动性日益扩展到政府结构,平民社会成了中国社会的主流。

”下列不同时期的做法中有利于“平民社会”形成的有:

①层层分封土地和人口

②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

③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④选拔官位较低官员入阁

A.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分封制分封的对象是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平民不在其列,故①错误;

察举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品行优秀的平民有机会进入政府,故②正确;

科举制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才学出众的平民可以凭借其走上仕途,故③正确;

内阁成员从官员中选拔,平民被排除在外,故④错误,正确答案是A.②③。

7.在古罗马人的意识中,总有法与法律之分。

法指向公正、自然和神意,法律则包括“限制和禁令”。

西塞罗说:

“如果某个规则不应当被确定为法,确认该规则的法律则是无效的”。

根据西塞罗的观点,罗马的法律

A.是平民与贵族斗争妥协的产物

B.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为基本原则

C.是社会道德与法律规则的综合

D.具体内容包括自然法与人定法两部分

........................

8.公元前3世纪后期,秦统一六国后修订并完善了《秦律》;

此时的罗马法律朝着万民法方向发展。

这两种法律都

A.以维护地主阶级利益为目的

B.适应了统治范围扩大的需要

C.体现了自然平等的法学理念

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秦律》是在秦统一六国后修订并完善的,万民法是在罗马帝国版图扩大的情况下制定的,因此两部法律都适应了统治范围扩大的需要,故B项正确;

A项只符合《秦律》,应排除;

C项只符合罗马法,应排除;

D不符合《秦律》,应排除。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秦统一六国后,《秦律》”、“罗马法,向万民法方向发展”,结合《秦律》与罗马法制定背景解答即可。

9.2016年11月3日,英国高等法院裁定,首相特雷莎•梅无权动用行政权来启动《里斯本条约》第50条,政府必须获得议会授权才可以启动脱欧程序。

2017年3月16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批准“脱欧”法案,授权首相特雷莎•梅正式启动脱欧程序。

材料主要体现英国

A.国王依然掌握部分行政权

B.首相实际上是对国王负责

C.政治蕴含分权制衡的理念

D.尚未实现真正的三权分立

【解析】从材料中叙述的内容来看涉及到的是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权力分配问题。

可以看出首相是对议会负责的,英国女王是国家的元首,是国家权力形式的代表,这都体现着各方权利之间的制衡,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错误,国王统而不治;

B选项错误,首相对议会负责;

D选项错误,英国的政体不是按照三权分立来进行的。

10.据英国金融时报网8月3日报道,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2日不情愿地签署了对俄罗斯实施全面制裁的新法案。

他指出,“为了国家团结”签署这项两党一致支持的法案,但同时抨击该法案“授予国会制衡白宫解除对俄制裁尝试的权力”“有严重缺陷”且“违宪”。

这表明

A.签署法案表明总统与国会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

B.两党一致支持表明两党不再存在政治分歧

C.美国的权力中心已经由总统转向国会

D.法案的内容违背了1787年宪法相关规定

【答案】D

【解析】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中央权力运作遵循“权力制约与平衡”,材料中“授予国会制衡白宫”显然不符合“权力相互制约”的原则,故D错误;

总统不情愿签署,说明总统与国会的观点不一致,故A错误;

两党在该问题一致并不能说明不存在政治分裂,故B错误;

美国仍然是三权分立的特点,故D错误。

11.地名的变迁往往记载着历史的变化。

近代历史上,北京的东交民巷曾被改名使馆大街(LegationStreet),兵部街改名为李尼微支路(RueLinevitch),台基厂街改名为马可波罗路(RueMarcoPlol)……东长安街被改名为意大利街,崇文门内大街改名为克林德街等。

这一现象说明了

A.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门户

B.中国允许列强在中国开矿设厂

C.中国已彻底沦为殖民地

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即将彻底形成

12.义和团运动中出现了许多家喻户晓的顺口溜,如“七天不梳头,砍下洋人头;

七天不洗脸,能把洋人赶;

七天不裹脚,天下洋人杀尽了”。

这些顺口溜反映了义和团

A.具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B.以农民为运动主力

C.把反帝作为主要目标

D.具有盲目排外特点

【解析】材料中不断强调的是对洋人的仇视态度,所以可以看出义和团运动把反对西方帝国主义作为首要目标,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错误,从义和团运动采取的措施就可以看出它并不是很科学的;

B选项材料没有反映出这一特点;

D选项材料没有反映出“盲目”的特点。

13.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

拱手而让之他人”,“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

信中的“新约”

A.开放了中国整个沿海地区

B.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

C.开始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解析】本题材料“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而且“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反映了台湾割让给日本,准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这来自《马关条约》,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资本输出,故B正确;

A表述过于绝对,且与史实不符,排除;

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排除C;

《辛丑条约》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D错误。

本题考查《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华设厂,标志着帝国主义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解题关键是抓住信息“设机造货,夺我生产”。

14.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此后参议院公布的《临时约法》则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参议院对政体的调整

A.稳定了全国政局

B.有因人设法之嫌

C.巩固了共和体制

D.遵循了法治原则

【解析】根据“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此后参议院公布的《临时约法》则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联系所学可知,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在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实行责任内阁制,是针对袁世凯的,从增进宪法意识角度看,是因人设法的做法,不利于弘扬法治精神,故B项正确,D错误;

A项不符合史实,应排除;

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的这一做法并没有起到效用,袁世凯最终还是复辟帝制,故C项错误。

15.李敖在《纠正人们对“五四”的错误认识》一文中写道:

“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

”以下对此观点中“岔路”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

A.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

C.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

D.五四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

【解析】材料并没有体现出武士运动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主要体现的是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区别,排除A;

材料没有反映出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特点,排除B;

结合材料可知,五四运动,主要是一场政治革命运动,他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革命相结合,使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所以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发展的轨迹,C正确;

结合材料看出,五四运动正好是改变了胡适的思想初衷,D错误。

16.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

这“三次高潮”的相同点是

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

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

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

D.革命对象与领导阶级

【解析】题目中所述三个事件的领导阶级并不一致,辛亥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国民革命是国名党和共产党组成的统一战线领导的,解放战争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所以A、D错误,排除;

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也不一致,前两个事件的结果最终没有完全成功,解放战争取得了胜利,所以排除B;

三个事件的革命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任务也一致,都是反帝反封建,所以C符合题意。

17.下面是某国民党要员访问苏联时发表的演说词。

他旨在争取苏联

A.支持辛亥革命

B.扶持国民革命

C.援助抗日战争

D.在国共内战中保持中立

【解析】材料中“世界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说明是支持中国的国民革命,故B项正确;

苏联成立1922年,辛亥革命时间不符。

故A错误;

抗日战争时期苏联没有国内敌人和帝国主义,故C错误;

D中中立不符合材料主旨。

18.1940年,周恩来在重庆与当时的棋王谢侠逊对弈时一语双关地说:

“明人重炮,清人重马,我们应该重兵卒。

”周恩来的话实质上反映了

A.周恩来深谙历史知识

B.放弃炮马,亦和亦战,能扭转中国战局

C.中共依靠群众,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D.要依靠政府和军队

【解析】材料中“明人重炮,清人重马,我们应该重兵卒。

”说明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依赖底层民众进行抗战,即中共依靠群众,实行全面抗战路线,所以答案选C,A、B、D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

抓住解题的关键信息“明人重炮,清人重马,我们应该重兵卒”,“明人重炮,清人重马”指只依靠军队和政府的片面抗战路线,“我们应该重兵卒”即发动广大民众抗战的全面抗战路线。

19.下列关于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时间发生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①九一八事变

②七七事变

③一二八事变

④华北事变

⑤八一三事变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②⑤

C.③②④⑤①

D.③①④②⑤

【解析】考查日本的侵华。

依据所学,①是1931年;

②是1937年7月7日;

③是1932年;

④是1935年;

⑤是1937年8月13日,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③④②⑤,所以应选B。

20.1948年7月,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政委粟裕向中央汇报:

下一步“势将成为同敌人的战略决战。

而要进行这种大规模的决战,必须考虑时机,还要考虑战场条件和后勤供应条件。

对于战场和后勤供应条件,我考虑在长江以北决战……以在徐蚌地区最为有利”。

经中央批准,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联合进行了

A.徐州会战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解析】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联合进行了淮海战役,C正确;

徐州会战是抗战时期的战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A;

平津战役地点主要在北京、天津一带,排除B;

渡江战役时间是1949年4月,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名师点睛】

由“1948年”“以在徐蚌地区最为有利”即可判断是计划进行淮海战役。

21.20世纪30年代,国共两党在陕西拜祭黄帝陵,共产党的祭文是:

“维某年某月某日,苏维埃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恭遣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束帛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黄帝之陵。

曰: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该文中的“某年某月某日”可能是

A.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四月五日

B.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十月五日

C.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

D.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十月五日

【解析】从材料中的“各党各界,团结坚固,……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说明是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排除AB项;

从“苏维埃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的职务称谓来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尚未正式形成,排除D项。

因此该文中的“某年某月某日”可能是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1937年4月5日),故答案为C项。

本题的解答要特别注意材料中的毛泽东和朱德的称谓,说明苏维埃政府尚未取消、红军还没有改编为八路军,再联系材料中的其他信息确定应当是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根据中华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的换算,从而确定正确答案。

22.“毛泽东生前写了不少诗词,每一首背后都有一件甚或数件中国现代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

……”下列诗词所反映的重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浴血冬瓜守,驱倭棠吉归

②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③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④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①④②③

D.②④③①

【解析】指的是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

②是1936年红军长征时期;

③是1949年渡江战役时期;

④是1927年秋收起义时期。

依据时间排序B项正确。

23.“公社的属于公社;

国家的属于国家。

”“巴黎所希望的政治统一,是所有地方主动的自愿联合。

”“公社完全有权自己管理自己,但它不能管理整个法国。

”公社成员的这些主张

A.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

B.认可了“一票共和”的宪政

C.折射了公社失败的必然

D.说明当时法国是联邦制国家

【解析】“公社的属于公社;

国家的属于国家”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无产阶级政权的主张,故不选A项;

1875年国民议会以一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而巴黎公社发生在1871年,故不选B项;

题干中的主张反映了巴黎公社政治上不成熟,这意味着巴黎公社失败的必然性,故本题选C项;

联邦制下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由“但它不能管理整个法国”可知,法国不是联邦制国家,排除D项。

24.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

到2010年,“……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进行分配。

”这一变化反映了

A.农村经济的发展

B.民主政治的发展

C.城市化水平提高

D.城乡人口的变化

【解析】从1953年每一农村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到2010年每一农村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与城市相同,说明民主政治越来越完善,是民主政治发展的表现,故A错误,B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城市化水平、城乡人口的变化,排除CD。

25.下列各项体现的人民在民主政体下的权利或思想,源于雅典民主政治的有

①2017年5月法国人民投票选举马克龙为法国总统

②美国国会拥有立法权,但总统有权否决国会立法,国会以2/3多数推翻总统的否决

③1840年4月10日,英国议会就对华战争问题举行辩论

④举手表决成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职权的重要方式之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②体现的是美国三权分立原则下权力的制约与平衡,雅典民主政治没有涉及,可以排除②;

①体现了人民主权;

公民大会的重要环节是辩论,③符合;

举手表决体现了人民主权,④正确,故选B.①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总分50分)

26.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曾经彼此交融、相映生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

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

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材料二随着社会矛盾的日益复杂,古代东方的君主制相继演化为君主专制。

……君主专制在信息困难的农耕时代有效地保障了地域国家的社会秩序,促进了广大地域上的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与交流,因此具有历史的合理性与必然性。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秦朝和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材料四希腊地区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找不到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而具备这些天然条件,并合理开发和利用,是供养如中东、印度和中国所建立的那种复杂的帝国组织所必需的。

在希腊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区,只有连绵不断的山脉,这不仅限制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且把陆地隔成小块。

(1)有人认为,材料一说明了唐朝时期的中国已经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体制,你同意这一观点吗?

说明你的理由。

(2)据材料二,说明东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的“合理性”。

(3)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指出古代东西方各自建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

试从自然地理环境和生产活动方式的角度分析其成因。

【答案】

(1)不同意。

中国唐朝三省分权制约,最终都要集权于皇帝,实际上是为君主专制服务。

(2)①君主专制制度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国家统一;

②促进民族融合和交流。

(3)东方: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西方:

民主制度。

东方:

①中国古代政治重心处于内陆大河流域,平原广阔,土壤肥沃;

②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较发达。

①古希腊海洋资源丰富,多山少平原,土地少而贫。

②工商业发达。

【解析】试题分析:

(1)本题材料提到,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

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的中国已经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体制,这一观点不正确,中国唐朝三省分权制约,最终都要集权于皇帝,实际上是为君主专制服务。

(2)本题材料提到,君主专制在信息困难的农耕时代有效地保障了地域国家的社会秩序,促进了广大地域上的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与交流,因此具有历史的合理性与必然性。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君主专制制度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国家统一;

促进民族融合和交流。

(3)本题材料提到,秦朝三公九卿制和古希腊雅典的民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方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西方建立民主制度。

至于从自然地理环境和生产活动方式的角度分析其成因。

现实需结合知识归纳: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三公九卿制;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特点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专制主义制度和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属于备考重点之一。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皇权至高无上。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

是指君主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并通过军政官僚机关管理、控制国家的政体。

皇权愈来愈尊,臣民愈来愈卑,是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的总趋势。

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公民,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是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国家一切官职向各等级公民开放,国家官员由选举产生。

各级公职人员实行“公职津贴制”。

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

主权在民、公民集体内部相对平等、法律至上、权力制约、轮番而治、直接民主。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

功臣侯者,百有余邑;

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

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

材料二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

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

——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三党史研究专家李新在《国共关系七十年•序》中指出:

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是举足轻重的两个政党。

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国共两党经历了两次合作,国共两党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昌盛。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汉初为维护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