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友高校综合计划财务管理平台解决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5455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6.7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友高校综合计划财务管理平台解决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用友高校综合计划财务管理平台解决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用友高校综合计划财务管理平台解决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用友高校综合计划财务管理平台解决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用友高校综合计划财务管理平台解决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用友高校综合计划财务管理平台解决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用友高校综合计划财务管理平台解决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用友高校综合计划财务管理平台解决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用友高校综合计划财务管理平台解决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用友高校综合计划财务管理平台解决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用友高校综合计划财务管理平台解决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用友高校综合计划财务管理平台解决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用友高校综合计划财务管理平台解决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用友高校综合计划财务管理平台解决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用友高校综合计划财务管理平台解决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用友高校综合计划财务管理平台解决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用友高校综合计划财务管理平台解决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用友高校综合计划财务管理平台解决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用友高校综合计划财务管理平台解决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用友高校综合计划财务管理平台解决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用友高校综合计划财务管理平台解决方案.docx

《用友高校综合计划财务管理平台解决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友高校综合计划财务管理平台解决方案.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用友高校综合计划财务管理平台解决方案.docx

用友高校综合计划财务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用友高校综合计划财务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财政部修订发布《高等学校会计制度》

2014年1月7日来源:

会计司

为了适应财政预算改革和高等学校经济业务发展需要,进一步规范高等学校的会计核算,财政部于近日修订印发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财会[2013]30号),以下简称“新制度”),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财政部早在2009年即启动了新制度修订研究工作并形成修订初稿不断完善。

2013年初,结合新修订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财教[2012]488号),对原来形成的会计制度修订初稿进行了修改,经过2013年一年来的广泛调研、反复论证、公开征求意见、开展实务模拟测试以及多轮修改完善,最终于2013年12月30日修订印发新制度。

  新制度篇幅长达5万多字,通过详细规定会计科目使用及财务报表编制,较为全面地规范了高校经济业务或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与原制度相比较,新制度主要有以下九大方面的突破和创新:

一是新增了与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国有资产管理等财政改革相关的会计核算内容,力促财政法规政策的贯彻落实;二是创新引入了“虚提”固定资产折旧,更加真实反映资产价值;三是明确规定了基建投资业务相关数据定期并入高校会计“大账”,增强高校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四是进一步细化事业支出的分类和核算,更为清晰地反映高校支出结构,为高校的内部成本费用管理提供信息支持;五是统一要求将校内独立核算单位会计信息纳入高校年度财务报表反映,增强高校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可比性;六是全面规范了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及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的会计核算,提升高校资金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七是突出强化了资产的计价和入账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八是全面完善了会计科目体系和账务处理规定,更好指导高校实务操作;九是系统完善了财务报表体系,优化了财务报表结构,进一步提高财务报表的通用性和有用性。

  上述重大改革举措兼顾了高校财务、预算、资产、成本等方面管理的需要,将促使高校的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情况得到更为全面、真实、合理的反映,对于提升高校会计信息质量和财会管理水平、强化高校资金的科学化管理、促进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将发挥积极作用。

  下一步,财政部将加强新制度的培训和宣传,督促高校做好新旧会计制度衔接和新制度的执行工作,确保全面贯彻落实好新制度。

同时,财政部将密切跟踪新制度的施行情况,做好新制度执行中政策指导、答疑解释等工作。

教育部关于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实施工作的通知

教财函[2013]14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各直属单位:

财政部印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下简称内部控制规范)将于2014年1月1日起实施,为推动、指导各教育行政事业单位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提高内部管理水平,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实施内部控制规范的重要意义

2012年,我国实现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这是教育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随着财政教育投入的大幅度增长,用好管好教育经费的任务更加突出。

实施内部控制规范,是加强教育经费监管的重要举措,是完善教育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必然要求。

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加强教育系统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贯彻落实内部控制规范的各项要求,不断提高内部管理水平。

二、实施内部控制规范的基本原则

(一)注重系统性。

各单位要认真分析当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情况,对照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加快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特别要做好单位重要经济活动和经济活动重大风险的控制。

(二)注重有效性。

机构、岗位设置和权责分配应当科学合理,并符合内部控制基本要求,确保不同部门、岗位之间权责分明,有利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三)注重时效性。

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应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经济活动的变化和管理要求的变化及时修订和完善。

三、实施内部控制规范的主要任务

(一)梳理各类经济活动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内容。

各单位应按内部控制规范要求,根据单位职能,对预算、收支、政府采购、资产、建设项目、合同等各项业务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明确各项业务的目标、范围和内容,将各项业务中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融入到业务流程中的每个业务环节,并依此细化各个环节的部门和岗位设置,明确范围和分工。

(二)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

风险分析要从各项业务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入手,运用多种手段进行风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估,按照各项业务确定具体的风险点。

风险评估的内容既包括组织机构设置,又包括业务层面本身的各项业务流程。

(三)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各单位在制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时,要注意与相关制度的衔接,并将制衡机制嵌入到各项管理工作,实现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着重在四个方面形成制衡机制:

一是建立重大事项议事决策机制;二是规定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和内部授权审批控制;三是建立预决算、政府采购、资产管理等部门和岗位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四是建立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培训、轮岗和评价等机制。

(四)提高内部控制的信息化水平。

各单位要不断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内部控制的科学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通过信息的同步集成,改变单位各项经济活动分块管理、信息分割的局面,实现预算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等整合集成在统一的平台,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因素,确保财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及时、可靠、完整。

(五)建立内部控制评价机制。

各单位要将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情况纳入日常监管范围,并将其纳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切实开展内部控制测试评价,编制内部控制自评报告。

(六)重视评价结果运用。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情况,纳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和考核内容,将评价结果与财政绩效考核挂钩。

内部审计监督部门要定期通过审计报告、审计建议书等形式将测试评价结果上报单位主要负责人,促进内部控制规范有效执行。

四、实施内部控制规范的工作要求

(一)强化领导责任。

各单位负责人要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

单位主要领导要切实负起责任,牵头做好内部控制规范的组织实施工作,合理确定本单位内部财务、审计、纪检监察、政府采购、基建、资产管理等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二)完善工作机制。

各单位要根据内部控制规范实施要求,尽快设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确定内部控制牵头部门,配备专业人员,建立领导负责、责任部门主抓和相关部门协调的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工作机制。

(三)加强宣传培训。

各单位要加强宣传培训,让内部控制的理念深入人心,形成重视风险防范、强化责任意识的内控文化,形成“领导重视、部门协作、全员参与”的内控制度建设环境。

 

教育部

2013年12月5日

完善预算编制管理确保经费使用规范

——教育部财务司负责人解读高等学校财务新制度

2012年4月1日,财政部颁发《事业单位财务规则》。

为了使高校财务管理与此相适应,财政部和教育部对《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进行了修订,并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新修订的高校财务制度有什么变化?

教育部财务司负责人进行了最新解读。

一、确保高校经费使用规范、安全、有效

原《制度》是1997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对规范高校财务行为,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高校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完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及高校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原《制度》已不能适应要求,需要进行修订。

一是从2000年开始,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非税收入管理、政府收支分类、国有资产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财政改革不断推进,对高校预算编制、执行及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是近年来,财政部门大力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强化基础管理和基层建设工作,在细化预算编制、加强预算执行、统筹使用结转结余资金、推进绩效考评、加强财务监督等方面,对高校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具体要求。

三是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活动也更加复杂。

管好、用好教育经费,确保经费使用规范、安全、有效,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财务工作的重点,因此迫切需要对原《制度》进行修订完善。

二、对十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修订

与原《制度》相比,新《制度》着重从十个方面进行了修订。

主要包括:

一是调整了《制度》的适用范围。

“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不再作为适用主体。

二是明确了总会计师的职权职责。

高校应当设置总会计师岗位,总会计师为学校副校级行政领导成员,协助校(院)长管理学校财务工作,承担相应的领导和管理责任。

三是完善了预算管理制度。

对预算编制的依据、原则、程序和预算调整等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重点增加了决算管理的有关规定。

四是调整了收入和支出分类与口径。

根据政府收支科目改革的要求,将财政补助收入规定为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明确界定科研事业收入不包括按照部门预算隶属关系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拨款。

五是增加了收支管理的内容。

适应公共财政改革要求,增加了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支出绩效和票据管理等内容。

六是完善结转和结余管理的规定,继续设置学生奖助基金等专用基金。

七是强化资产管理。

调整了固定资产分类和价值标准;要求高校严格控制对外投资;不得使用财政拨款及其结余进行对外投资;出租、出借资产,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投资收益及出租、出借收入,应纳入学校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八是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机制。

要求高校规范和加强借入款项管理,严格执行审批程序,不得违反规定举借债务和提供担保。

具体审批办法由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制定。

九是实行内部成本费用管理。

高校应当在支出管理基础上,将效益与本会计年度相关的支出计入当期费用,将效益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会计年度相关的支出,以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形式分期计入费用。

高校应当加强成本核算,对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各种费用进行归集、分配和计算。

根据实际需要,逐步细化成本核算。

十是完善财务监督的制度。

要求高校对财务运行的全过程实施监督;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经济责任制度、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等监督制度;自觉依法接受主管部门和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

三、主要任务是管好用好监督好经费

加强高校财务管理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

一是合理编制学校预算,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

高校应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积极稳妥,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编制学校预算,将学校各项事业活动所发生的财务收支都纳入预算管理的范围。

二是建立健全学校财务制度,加强经济核算,实施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高校应当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及时制定或修订校内各种财务规章制度,对学校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监督。

同时,学校还要科学配置各种经济资源,努力节约支出,加强经济核算。

三是加强资产管理,真实完整地反映资产使用状况,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产,防止资产流失。

四是加强对学校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防范财务风险。

高校应强化风险意识,建立完善防范财务风险的机制,加强对学校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防范财务风险。

用友高校综合计划财务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从“财务部门”迈向“财务领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教兴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理念变革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支撑。

智慧校园是学校在智慧城市的一个缩影,高校财务信息化作为智慧校园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学校总体战略发展规划,高校的财务信息化应用趋势也在发生着改变。

目前绝大部分高校开展了管理信息化,但大多由业务管理部门分散建立,不集成、不整合、不共享,只有少数高校实现了跨部门信息共享和统一规划建设。

管理信息化应用的层次不够深入,基于信息化的流程优化与再造不普遍,对管理决策和分析的支持刚刚起步,面向师生的文化与生活信息化服务还不够丰富。

迫切需要管理机制和体制的创新,建立信息部门与业务部门协作机制,从“财务部门”迈向“财务领域”的信息化应用与管理。

用友政务公司致力于打造“中国教育财务信息化第一品牌”,为智慧校园财务信息化建设提供高校综合计划财务管理平台解决方案,运用信息技术促进高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完善现代大学制度。

一、方案背景

1.1.落实高校新财会制度改革对财务管理提升的要求

近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和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改革推进过程中很多政策要求的落实涉及到高校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调整。

加强高校财务管理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财政部、教育部陆续颁布了新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简称“新财会制度“)等相关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进行引导与规范。

同时,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高校科研工作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支撑。

没有高质量的科学研究,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

针对当前高校科研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科研行为的意见》、《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等政策文件,着力健全完善“六项机制”:

1.进一步完善责任机制。

高校党委、校院领导班子、相关部门以及项目负责人、学术委员会等机构,都要明确责任、各司其职。

2.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与服务机制。

切实抓好项目申报管理与服务、外协项目管理、科研过程管理与服务、科研成果管理与服务,建立既能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又具约束力的管理机制,促进产学研用结合。

3.进一步完善经费管理机制。

牢固树立科研经费公共属性理念,纵向及横向科研经费都要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切实把好经费预算关、使用关和外拨经费关。

4.进一步完善科研评价和人才激励机制。

推行分类评价和开放评价,注重科技创新质量和贡献。

改变片面将科研项目和经费数量、专利数量等与科研人员评价和晋升直接挂钩的做法。

建立鼓励创新、体现科研实绩的科研人员绩效奖励制度。

5.进一步完善监督检查机制。

健全科研经费监督体系,严肃查处科研领域违纪违法案件,严厉惩处腐败分子,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6.进一步完善科研人员自律机制。

通过培训、警示法纪教育、科学伦理教育等,引导科研人员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学术规范。

1.2.落实《十年规划》对提升高校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创新前沿。

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创新人才培养、科研组织和社会服务模式,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促进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制定学校基础信息管理要求,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

推进政府教育管理信息化,积累基础资料,掌握总体状况,加强动态监测,提高管理效率。

整合各级各类教育管理资源,搭建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公众提供公共教育信息,不断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

1.3.解决高校事业发展需要与信息技术手段落后的矛盾

教育是强国之本,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

2012年我国教育投入首次实现占国内生产总值4%以上的目标,相当于我国有近五分之一的公共财政收入投入到教育。

教育规模的加大,推动高校事业科学发展,要实现教育数量、结构、质量、公平的协调发展。

近十年来,高校资产规模、经费投入规模也以“亿”为单位,快速递延式增长,各高校面临着如何科学配置资源、减少办学中的不合理浪费、提高办学质量等问题,要求财务管理部门不能仅满足于基本的记账与会计核算,需要更多地发挥财务管理的辅助决策、资源配置以及监督功能。

这给财务部门带来了人员少、任务重、结构性变化大、工作要求高等现实挑战。

高校现有信息技术手段落后与高校事业发展需要的矛盾日渐突出,亟待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升高校信息化管理水平。

二、现存问题

通过近年来对全国多所高校的调研情况看,高校在预算管理、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资产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

2.1.预算管理约束的力度不够,资金使用缺乏计划性,预算、执行两张皮

大部分高校预算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预算目标的确定、预算编制、预算考评都由财务部门一手完成,而高校预算管理作为一个系统,没有部门的基础作用,没有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组织指导,预算的执行必然出问题。

部分高校对教育事业经费预算重视不够,经费流失严重,资金使用缺乏计划性,预算管理约束的力度不够,使得学校一方面办公经费不足,另一方面跑、冒、漏、滴浪费现象严重。

预算编制方法简单,长期沿用“上年基数+本年增长”的预算分配方法确定本年度支出规模,或者按上级审批确定的预算目标编制出一套预算报表。

虽然简便易行,但却不符合公平、规范和透明的原则。

分配给下属的指标基础缺乏量化分析和科学论证。

部分高校由于预算编制和批复未到项目,造成预算下达晚,执行慢,大量专项资金集中在4季度支付,且预算编制粗,很多资金没有落实到部门和项目,客观上给财务监督造成障碍;预算目标不科学,节约没有奖励,超支没有惩罚,造成各业务部门忙于追加,争夺资金,财务部门忙于搞平衡,资金一拨了事无力跟踪检查,造成资金利用效率低下,部门间矛盾加剧。

预算执行过程中在经费使用上往往事先无计划,缺乏统筹安排,新情况不断出现,造成实际执行与原来预算不符,预算和执行“两张皮”,预算执行和控制阶段未能真正发挥作用,影响教育事业发展。

2.2.尚未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财务管理模式,管理口径不统一,成本核算难以实施

高校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核算,组织目标难以统一,高校正常运转需要筹集尽可能多财务资源服务与多个目标,教学、科研发展目标,软硬件设施建设发展目标,社会服务目标,这些目标抽象笼统,管理口径不统一,选择和权重排序难形成共识,手工操作困难。

会计成本的核算方式、内容和归集方式缺乏明确规定和指导意见,单轨制的成本核算方法在当前会计核算体系下难以归集计算成本。

投入产出难以定量分析,评价标准及指标难以确定。

评价指标的选择是绩效评价的基本前提和有效评价基础。

实际操作中,由于缺少科学分析和数据基础,绩效标准难以确定和不可度量性。

财务数据本身的缺陷,会计报表可能存在遗漏、不规范和反常等现象,在财务数据对比分析时,缺乏非财务指标等,成本核算和绩效不准确,难以实施。

2.3.部门业务协同管控程度低,科研项目、资产物资、收支管理财务风险加大,内部控制薄弱

高校部门多,部门间相互独立,业务繁杂,协同管控的程度低,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不全面,如科研项目管理,有些高校未建立重大建设和投资项目论证、决策机制等内部控制制度,导致对外投资决策失误。

内部控制范围不全面,有些高校往往强调对财政性资金的内部控制,而弱化对预算外资金的内部控制。

强调资金收支控制,弱化资产物资的内部控制,靠人为判断和控制,缺乏硬性手段,导致内部控制执行不严,制度形同虚设,财务风险加大。

2.4.信息孤岛,数出多门,口径不一,财务分析缺乏数据支撑,领导决策难度大

高校各业务部门系统较多以自身业务需要角度开发应用软件,财务信息系统与资产、学生、科研、教务等信息系统各自建设,数据共享缺乏顶层设计,缺乏管理软件平台基础支撑,系统间关联程度低或不关联,数据不能有效共享和交换,形成数出多门,口径不一,数据质量难以保证。

同时因缺乏一套适合于学校的分析、决策的模版,很多信息分散在各业务处室的系统中,很难在海量信息中抽取出有价值部分,形成可读、易读的分析报告,导致领导决策难。

2.5.传统财务工作方式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对内对外的服务需要,报销难,导致财务部门服务满意度低

高校部门多、教师学生数量多,资金量大,报销业务量大,业务集中,财务人员少,财务报销难,矛盾冲突大,服务满意度低。

学校领导、科研负责人、处室部门领导乃至普通师生关心的财务信息角度不一样,也客观上要求财务部门提供不同的个性化服务。

目前信息化系统,无法有效的提供针对各个层次需要的信息服务。

教育部、科技部、财政、审计等主管部门要求的上报口径不一致,客观上导致按多个部门不同要求出具财务报表、决算报表、项目报表难度很大,目前使用的财务管理系统很难做到利用信息化手段及时有效的提供相关信息。

2.6.对下属二级单位财务监管不到位,形成账外账

部分高校后勤、附属医院等部门历年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未在学校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会计报表也未并入学校会计报表,游离于学校财务监管,形成账外账。

上级主管部门需要加大督导力度,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2.7.现有财务及相关信息系统亟待优化整合,实现大学资源规划整体管理目标

现行高校财务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会计核算系统、学生收费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银行接口、财务信息查询及其他辅助功能组成。

就目前来看,这些单个系统及辅助功能尚不能有机联合,系统之间未实现一体化,若不能对其进行优化整合,就会妨碍财务信息系统工作效率的提高,影响财务决策信息质量。

三、建设思路

3.

3.1.符合改革要求和发展规划

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

高校综合计划财务管理平台建设要求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符合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非税收入管理、政府收支分类、国有资产管理等财政改革要求;符合新时期财务管理新制度要求;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促进高校健康发展。

3.2.贴合高校实际业务和特点

事业单位按与公共服务的密切程度进行了分类,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适应不同的财务会计制度,高校因其在人才培养、科研组织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鲜明独特的行业特点,采用高校行业财务会计制度。

高校综合计划财务平台建设必须贴合高校行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在服务于高校事业发展的前提下,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推动高校在教学、科研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按照“管理”+“技术”模式,在信息化的系统设计、组织实施、政策落实、关系协调等方面,坚持业务部门与技术部门密切配合、融合共建、营造一个良好的建设环境。

覆盖包括学生管理、教职工管理、资产与设备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公文管理等完整业务等内容。

3.3.统筹资金项目全过程管理

高校综合计划财务平台建设要求注重总体规划顶层设计,向以集约为特点的资源型管理系统发展,链接高等教育需求与高校资源,覆盖高校服务与管理的完整业务流程,统筹处理事业发展需要和资金供给的关系,统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统筹国家、学校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

以高校“资金“和”项目“为主线,完整反映高校资金运动规律,资产负债框架,统筹财务资源与资金需求。

3.4.采用新技术和平台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