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父爱之舟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5603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1.9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19 父爱之舟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19 父爱之舟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19 父爱之舟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19 父爱之舟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19 父爱之舟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19 父爱之舟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19 父爱之舟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19 父爱之舟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19 父爱之舟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19 父爱之舟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19 父爱之舟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19 父爱之舟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19 父爱之舟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19 父爱之舟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19 父爱之舟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19 父爱之舟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19 父爱之舟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19 父爱之舟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19 父爱之舟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19 父爱之舟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9 父爱之舟教案.docx

《19 父爱之舟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 父爱之舟教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9 父爱之舟教案.docx

19父爱之舟教案

19父爱之舟

1.认读“茧、栈、冤、枉”等14个生字,会写“蚕、考、疼、席”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渔船、报考、教训、心疼”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我”在梦中回忆的种种场景,体会场景描写的作用。

3.研读重点句子,正确理解“父爱之舟”的含义,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深厚的父子之情。

4.培养学生知恩、感恩的情感。

●重点

1.概括作者在梦中出现的种种场景,体会场景描写的作用。

2.研读重点句子,正确理解“父爱之舟”的含义,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深厚的父子之情。

●难点

培养学生知恩、感恩的情感。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会认1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重点指导会写字。

会认字中的“栈、枉、僻、跷、缴”特别容易读错,要重点强调和指导。

14个会写字中,有的是多音字,容易读错,如“钉”;有的笔画比较多,字比较难写,如“疼、屑、暑、煮”,教师要指导读法、写法、用法。

最好是把字放到词语、句子中去学习和理解。

另外,五年级的学生识字能力比较强了,要让学生自己主动去想办法识字,如查字典、询问他人,学会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大胆猜读、跳读。

学习字词时,要做到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集中学习与随文学习相结合。

2.阅读理解。

本文所写的内容看似零碎,其实结构严谨。

全篇采用倒叙的手法,从梦境开始,引入对往事的回忆;以从梦中醒来,泪湿枕边结束,首尾照应,开合自如。

文章以“小船”为明线,以“父爱的深沉、伟大”为暗线,将零碎的场景串联起来,寓厚重的父爱和真挚的父子之情于各个场景之中。

教学时,先要熟读课文,理清脉络,概括出课文叙述的场景,为下一步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感受蕴含的情感打好基础。

接下来就是细致研读重点句子,理解“父爱之舟”的含义,体会文中表达的深厚的父子之情。

3.表达运用。

本文所选择的材料都是生活中平凡的小事,而这些平凡的小事恰恰更能体现父爱的深沉和伟大,起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同学们在平时写作时,最苦恼的事情就是无事可写,无话可说。

本文在选材上就给同学们的写作选材提供了典范。

学习本文时,就要让同学们进行课堂练笔,学习从生活中选材,选择平凡的小事,从小事中挖掘大主题。

1.预习提纲

(1)搜集作者吴冠中的资料,了解他的生活经历,为学习本文奠定基础。

(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要求会认的字要读准字音,要求会写的字不仅要读准字音,而且要组词书写,学会运用。

(3)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试着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受父爱的深沉和伟大。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读“茧、栈、冤、枉”等14个生字,会写“蚕、考、疼、席”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渔船、报考、教训、心疼”等19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能概括“我”在梦中回忆的种种场景。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歌曲《父亲》。

师: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一个人:

他的字典里只有坚强,他的骨子里只有脊梁,他的眼神里透着严肃,他的臂膀厚实得像堵墙,他有一个伟大的名字——父亲。

无论我们做什么,父亲都会在背后默默地支持我们,父亲用厚实的臂膀支撑着整个家庭,父亲用亲情温暖着孩子的心灵。

人生中很多东西,不可能永远存在,但是父亲给我们的爱却是永恒的。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吴冠中的《父爱之舟》,去感受那深沉、真挚且永恒的父爱吧!

音乐与朗诵结合起来,感染力很强,营造了浓厚的课堂气氛,而且与课文内容高度契合,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和阅读欲望,能马上带领同学们进入课文中。

二、认识作者。

在学习课文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作者。

吴冠中先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

吴冠中,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1919年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一个乡村教师家庭。

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黄山松》等。

三、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生字词可以查字典或询问他人,然后多拼读两遍。

把课文读通,不通顺的地方再读一遍。

2.汇报交流自读情况,解决生字词。

(1)学生交流预习成果。

(2)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指名读、开火车读、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组词读)

教师适时强调读音,如“栈”易错读成“jiàn”;“枉”的读音是“wǎnɡ”,在“冤枉”一词中读轻声;“屑”易错读成“xiāo”;“缴”易错读成“jiāo”等。

(3)教师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疼、糖、屑、暑、煮”的书写,教师要强调写这些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互相评价。

(4)检查读课文,可以抽查、轮读。

学生之间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对读得好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对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准确地指出他的不足之处,然后加以鼓励。

这是对同学们预习成果的检查,也给同学们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同学们有了成就感、收获感,才会更愿意预习。

把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相结合,突出重点,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施教;注意形象性和直观性,力求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

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分别写了什么?

这样写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整篇文章是按照什么叙述顺序来写的?

2.交流阅读成果。

开头写“是昨夜梦中的经历”,结尾写“醒来,枕边一片湿”。

这样写属于首尾呼应。

本文是按照倒叙的方法来叙述的。

(教师板书“首尾呼应、倒叙”)

3.学生再次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课件出示)

作者在梦中回忆了哪些场景?

作者为什么要以梦境的形式回忆往事?

4.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引导、总结,使概括更准确。

回忆的场景有:

父母夜里喂蚕、卖茧;花钱住旅店,教训深刻;赶庙会;读初小时,父亲背“我”去上学;父亲送“我”去鹅山高小上学;父亲送“我”去报考无锡师范;父亲送“我”去无锡师范上学。

这些场景能进入梦乡,说明这些往事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这样的写法更容易表现父爱的真挚和深沉,能更好地表达主题,也更容易组织情节。

5.交流概括场景的方法。

阅读相关段落,抓住关键句,联系整段内容进行简要概括。

通过阅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概括出本文描写的场景,训练了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和概括能力,为下一步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做准备。

五、布置作业。

1.读写词语,小组内交流记忆本课生字的方法。

2.回忆一个父亲关爱你的场景,并写下来。

(一定要真实)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细致分析每个场景的描写,体会场景描写的作用。

2.联系全文理解“父爱之舟”的含义,体会文中表达的深厚的父子之情。

3.培养学生知恩、感恩的情感。

一、检查上节课布置的作业,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1.上节课,你写了一个怎样的场景来表现父亲对你的关爱?

2.生展示,教师适当评价,并把优秀的作业展示在多媒体上。

3.与作者回忆的场景相比,谁的更感人呢?

为什么?

(由此导入本节课新内容的学习)

新、旧知识连接,温故而知新,自然引导过渡,整堂课浑然一体。

二、精品细读,品味场景描写的作用。

1.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中的哪个场景最感人呢?

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畅所欲言,教师适时播放相关的课件,并适当选择1~2个场景加以精讲。

示例1:

“‘我’和父亲住旅店”这个场景最感人,虽然父亲用钱极为节省,但在旅馆住宿时,他看到我身上被臭虫咬的大红疙瘩,却心疼得同意加钱换房间,这样相互映衬,父亲对儿子的疼爱跃然纸上。

示例2:

“逛庙会”这个场景很感人,盛大的庙会中人山人海,各式各样的小吃和玩具多馋人呀!

可是,作者逛庙会,只能饱眼福,不能买东西(仅仅喝了一碗豆腐脑)……回来后,父亲给“我”做了一个万花筒,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而这些小事却给童年的“我”带来莫大的幸福,这也更能表现出父爱的真挚。

示例3:

“父亲背‘我’去上学”这个场景最感人,因为这个场景表现了父亲对“我”寄予的期望,他是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学知识,长出息。

示例4:

“父亲摇船送‘我’到无锡上学”的场景很感人,因为这个场景写了父亲为“我”缝补被子的细节,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父亲对“我”的关爱,更深刻地领悟到父亲的伟大。

2.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说一说如何才能使场景描写更感人吗?

学生讲述,教师总结。

如何才能使场景描写更感人呢?

1.选材要真实;2.要以小见大;3.要运用一些手法,如相互映衬等;4.要有细节描写。

此环节能很好地突出本课的重点——学习如何进行场景描写,做到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

3.本文写了许多父亲爱孩子的场景,在描述过程中,作者多次提到的一种东西是什么?

(小船)为什么要多次写到它呢?

利用提问的方式导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三、细读课文,分析写作特点。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在文中多次出现的事物。

展示:

文中四次写到姑爹的小船,以此为线索贯穿全文,把种种往事连为一体,父爱与小舟不可分割。

船来船往,是父亲摇着姑爹的小船一次次把“我”送到人生的一个个驿站,这条船承载了父亲无尽的期望。

“我”的感受也在变化,主题在叙述中得到了层层深化。

最后一次提到小船时,作者明确地写道:

“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至此点明题目,文章的主旨也得以揭示。

2.文章的题目是《父爱之舟》,这里的“舟”仅仅指姑爹的小渔船吗?

为什么?

学生默读课文,联系实际思考并回答。

师小结:

①“父爱之舟”表面上指姑爹的小船,实际上指父亲的爱,以小舟比喻父爱,非常贴切,化抽象为具体。

在作者的人生道路上,父爱载着他度过艰难的岁月,到达理想的彼岸。

②“父爱之舟”是全文的线索,父亲总是以此舟送“我”读书、考学,此舟在文中反复出现,串联起全文内容。

③“父爱之舟”情感内涵丰富,以此为题,既写出了父爱的伟大,也见证了“我”的成长。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学习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呢?

生自由发言,感受父爱的深沉和伟大,激发感恩之情。

2.摘抄文中你认为最感人的一个场景,抄到周记本上。

《父爱之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它以梦境的形式,采用倒叙的手法,描写了父亲关爱“我”的几个场景,表现了父爱的深沉和伟大。

教学本文时,先梳理本文的结构和叙述顺序,概括出本文所讲述的场景,然后分析场景描写的作用,进而分析本文使用的其他写作方法。

这样安排教学内容,首先能突出重点,即本文场景描写的作用;同时能突破难点,即培养感恩之心和学习其他的写作方法。

这次教学中,课件的使用很成功,我在不同的环节、不同的时间节点上,恰当地使用课件,既增强了直观性,又提高了效率;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

当然,课件的内容还有待丰富,课件的质量还有待提高,课件的使用还不够熟练,今后应该在这方面加强学习和训练。

谢谢

3桂花雨

1.会认“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箩”等10个生字,理解“婆婆、糕饼”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3.品读重点句子,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体会句子中蕴含的感情。

4.学习并运用结合重点语句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

5.想象课文中描写摇桂花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重点

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和“桂花雨”中,感悟语言的韵味,体会作者对童年生

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所表达的感情。

1.字词教学。

注意“缠”是翘舌音,读“chán”,“浸”读“jìn”,不读“qīn”。

左右结构的字有“懂、糕、饼、浸、缠、捡”6个,都是左窄右宽;上下结构的字有“兰、箩、婆、茶”4个,书写时注意上下的比例。

对“糕饼”的理解可以进行看图识字,对“浸”字要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指桂花的香气浓郁,向四周弥漫,村子像被泡在桂花的香气里似的。

2.阅读理解。

注意“缠”是翘舌音,读“chán”,“浸”读“jìn”,不读“qīn”。

左右结构的字有“懂、糕、饼、浸、缠、捡”6个,都是左窄右宽;上下结构的字有“兰、箩、婆、茶”4个,书写时注意上下的比例。

对“糕饼”的理解可以进行看图识字,对“浸”字要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指桂花的香气浓郁,向四周弥漫,村子像被泡在桂花的香气里似的。

3.表达运用。

母亲说: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在讲到这句话时,可仿照这个句式让学生练习说话,以便对母亲的话有更具体的感受。

如:

这里的环境很好,母亲会怎么说?

再如:

这里的水很甜,母亲会怎么说?

课文全部学完以后,可仿照“摇花乐”的片段,以《_______乐》为题,写一段自己童年的生活趣事。

1.预习提纲

(1)课前搜集关于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句。

(2)在文中画出2个会认字和10个会写字,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婆婆、糕饼”等由生字组成的词

(3)课前思考下列问题:

什么叫“桂花雨”?

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桂花雨”?

课文为什么以《桂花雨》为题?

(4)初读课文后,思考并与同学交流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回忆。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初识“桂花雨”,品读“桂花雨”的香。

一、导入课文。

1.(由“雨”这个词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雨?

(板书:

雨)我们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它?

(课件出示相关的词语)

春雨绵绵牛毛细雨细雨如烟

蒙蒙细雨瓢泼大雨狂风骤雨倾盆大雨

2.点出课题。

今天,当代女作家琦君将给我们带来一场与众不同的雨——桂花雨。

(补全课题,生齐读)

3.质疑:

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预设:

(1)为什么叫“桂花雨”?

(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桂花雨”?

(3)本文为什么以《桂花雨》为题?

4.要想把这些问题搞明白,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通过学生熟悉的雨导入新课,感受桂花雨落下的情景,引导学生质疑课文内容,为下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课件出示初读的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通句子,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预习:

分类出示生字、词语,开火车读、指名读。

(针对学生的认读情况,相机引导正音,切实让学生读准字音。

重点指导“浸”“缠”的读音。

不懂兰花箩筐婆婆糕饼

沉浸纠缠茶叶捡起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4.学生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

5.同学们读得都很投入,只有投入了才能有所收获。

读了课文,谁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结合文中的一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呢?

(课文主要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6.指导学生朗读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

在扫除阅读障碍的同时,结合课文理解词语,并且联系生活实际读好相关句子,这样的课堂才是扎实的、有效的。

三、精读感悟。

1.初识“桂花雨”。

(1)“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是指很多桂花一起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2)文中是怎么说的?

(生齐读)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

“啊!

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关注感叹号,指导学生读出对“桂花雨”的赞叹。

(3)这是一场怎么样的“桂花雨”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词句并写上批注。

(4)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5)集体汇报:

这是一场的桂花雨。

(请用上一个词概括说一说。

这是一场_________的桂花雨。

生1:

这是一场香喷喷的桂花雨(板书:

香)。

生2:

这是一场快乐无比的桂花雨。

(板书:

乐)。

生3:

这是一场难忘的桂花雨。

(板书:

难忘)

生4:

这是一场充满思念的桂花雨。

(板书:

思念)

2.品读“桂花雨”之“香”。

这是一场香喷喷的桂花雨,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

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交流,触摸文字的温度。

(1)课件出示: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①把这句话换个说法,变成肯定句。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里。

②“浸”本来是什么意思?

在这里指什么?

“浸在桂花香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投入的、陶醉的、忘我的、沉醉的感觉。

)想象一下,十几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

(借助老师激情的语言引导学生想象,老师再小结:

不论走到哪里,房前、屋后,左邻、右舍,村里、村外都会闻到桂花的香味;不论白天干活,还是晚上休息,都会闻到桂花的香味。

总之,香气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③让芬芳的桂花香飘满整个教室,飘满整个校园,飘满我们的内心,让我们都浸在这浓浓的桂花香中吧。

请大家用自己的方式读出你独特的理解。

(2)课件出示: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①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用“挑”而不用“捡”。

(“挑”是有选择、有目的地挑选,而“捡”只是拾取。

)分别用“挑”和“捡”说一句话。

(放在文中感受词的含义,联系生活实际练习说话,这都是理解形近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的好方法。

②“浸”是什么意思?

在这句话里又是指什么?

这里的“浸”和前面的“浸”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抓住“全年”“整个”“浸”等词体会桂花香气散发得久、散发得远、散发得广、散发得深入。

③生齐读,读出桂花的浓香。

(3)课件出示:

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

“啊!

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①想象一下摇落桂花时那纷纷扬扬的情景,大声喊……

②看桂花纷纷落下的图片或视频,再大声喊……

桂花雨

③看着身边的小伙伴,边摇边大声喊……

你喊出了什么?

请一起再把小作者的感受喊出来!

此环节围绕一个“香”字,紧扣“挑”“浸”两个字,通过品读词语、激情引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品析课文,感悟桂花香的浓郁和香气的醉人。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想象课文中描写“摇花乐”的情景,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一、精读感悟。

1.品读“桂花雨”之“乐”。

过渡:

上节课我们品读了“桂花雨”的香,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这场奇特的桂花雨。

这还是一场快乐无比的桂花雨,(师板书:

乐)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

请圈画出来,说说你的理解。

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交流,触摸文字的温度。

(1)课件出示: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①指名读。

说说哪些字词让你感受到“我”的乐。

②引导学生抓住“可乐了”“帮”“抱”“使劲地摇”这些词语感受作者难以言表的快乐。

③为什么说“我可乐了”?

联系上下文读一读。

(引导学生读读第2自然段,知道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它的香气太迷人。

使学生明白联系上下文也是读懂课文内容的一种好方法。

④辅以表情、动作,再次朗读。

(2)课件出示: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

“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母亲说:

“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

①引导学生抓住“大事”“总是”“缠着”这些词语,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我”盼望摇桂花时的急切心情。

什么样的事是大事?

“我”会怎样缠着妈妈?

②发挥想象,完成填空。

______(时间),“我”就______(动作),______地问:

“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母亲说:

“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

③师生即兴表演。

(3)现在终于可以摇桂花了,所以“我”可乐了。

我们也快来和作者一起摇桂花吧。

(出示“摇桂花”的动画。

)师生互动采访式对话:

师:

咦,你怎么这么开心,你在干什么呀?

生:

摇桂花。

师:

哟,瞧你乐得,你心里在想什么呢?

生:

桂花真香呀!

师:

快看,桂花从树上落下来了。

这桂花像什么呀?

生:

真像下雨呀!

师:

呀,看,一些桂花落在你的头上了,有什么样的感觉?

瞧,又落到了你的脖颈上,你有什么感受?

哈哈,又落到了他的身上了,你又有什么感受?

生:

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4)“啊!

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

为什么说是“好香的雨”?

引导读出“我”心中的快乐。

(5)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一下“我”现在的心情?

你还知道哪些表示快乐的词?

(生说,师出示课件)

欣喜若狂兴奋不已欢天喜地

兴高采烈欢呼雀跃笑逐颜开心花怒放

2.品味“桂花雨”之“思念”。

(1)这场“桂花雨”又引起了作者怎样的情思?

请默读最后两个自然段,画一画,想一想。

(2)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3)品读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①指名读。

把这句话改成反问句。

(这里的桂花再香,怎么比得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呢?

②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③想象说话。

如果我说:

“这里的水真甜啊!

”母亲会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我说:

“这里的橘子真甜啊!

”母亲会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许多年过去了,我和母亲到了外地,我对母亲说:

“这里的生活真好呀!

”母亲会说: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从这里,你感受到了母亲怎样的情怀?

(板书:

思念故乡)让学生带着这种思乡之情再读母亲的话。

“摇花乐”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也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段落。

采用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演一演、说一说等方法使孩子们身临其境,使孩子们读出情味,使孩子们心驰神往,使孩子们领会其精妙所在。

二、回归整体,积累拓展。

1.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为什么要以《桂花雨》为题。

2.课件出示,配乐简介作者琦君。

作者写这篇散文的时候已经是一位60多岁的老人了,自从离开家乡后,她一直不能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而且再也看不到她的父亲和母亲,再也看不到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再也看不到那阵阵的桂花雨……此时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怀念家乡,这就是桂花香中弥漫着的淡淡的“乡愁”。

3.老师配乐朗诵《乡愁》。

4.交流关于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唐·王维《杂诗》

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5.推荐阅读。

花是故乡香,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

故乡的一草一木都能勾起人们对往事、对亲人的思念,因而很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思乡的名篇,如林海音的《城南旧事》、鲁迅的《故乡》、琦君的散文集《桂花雨》。

请同学们在课下多读一读这些书,到时我们再一起分享阅读心得。

6.仿照描写“摇花乐”的片段,以《________乐》为题,写一段自己童年的生活趣事。

通过拓展阅读,帮助学生搜集更多的阅读材料,更有利于走近作者,体会作者那浓浓的思乡情。

1.抓住文本。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引导学生在概括“这是一场怎样的桂花雨”的统领下,按照“香、乐、思念”的线索,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体会桂花雨香的滋味、乐的滋味、思念的滋味,最终悟出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对故乡的留恋之情。

2.多样朗读。

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多读、创设情境引读、联系上下文导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书、思考、讨论和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