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导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5620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导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课题导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课题导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课题导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课题导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课题导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课题导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课题导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课题导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课题导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课题导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课题导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导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docx

《课题导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导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题导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docx

课题导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课题导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俗话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我想课堂导入,虽“导”无定法,然而,无论课堂导入的方法多么精彩,最终必须落脚在教学效果上。

因此,课堂导入必须服从并服务于整个教学过程。

如果导入时间过长,就难免会有宣兵夺主之嫌。

如果将本课导入部分的“看图片,说心理”这一环节删去,不知会让导课更加完美否?

兵夺主之嫌。

如果将本课导入部分的“看图片,说心理”这一环节删去,不知会让导入更加完

美否?

 

本节课值得点赞的是陈老师很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

课上,陈老师借助看漫画,猜心理导入,通过创设颁奖情境,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投入有趣的活动中,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并抓住写作材料,产生写作欲望。

借助这一情境,通过陈老师的语言激励,激发、引导学生紧扣心

理变化这一话题,大胆地走进生活,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找到写作的素材,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

为学生们营造一个自由的表达天地。

商榷之处:

我想课堂导入,虽“导”无定法,然而,无论课堂导入的方法多么精彩,最终必须落脚在教学效果上。

因此,课堂导入必须服从并服务于整个教学过程。

如果导入时间过长,就难免会有喧兵夺主之嫌。

如果将本课导入部分的“看图片,说心理”这一环节删去,不知会让导课更加完美否?

俗话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如果用在高中英语课堂导入上是再恰当不过了,因为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端,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能够调动学生的上课听讲的积极性,能够激发学生高昂的求知欲望,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我们从课堂导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谈谈高中英语课堂导入的基本技巧。

首先,应注意课堂导入的科学性。

一般来说,正常的课堂导入时间应控制在5分钟左右为宜。

导入的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不可能是成功的课堂导入,因为如果导入时间过长,就会显得先宾夺主,

不仅会使课堂导入显得庸俗繁杂,而且会影响整节课的教学进程。

如果导入的时间过短,又会使课堂导入显得苍白无力,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我们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

课堂导入方式的目的只是为了想方设法让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绝不是为了作绣和摆花架子。

其次,应注意课堂导入方法的灵活性。

课堂导入,“导”无定法,切忌鹦鹉学舌,东施效

颦。

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材和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课堂导入方式;即便是同一教材、同一教学内容,课堂导入的方法也应因时因地因对象而异,既要具有趣味性又要兼顾启发性。

最后,应注意课堂教学的实用性。

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导入”、“呈现”、“理解”、“巩固”和“小结”这五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如果一味注重课堂导入而忽

视其它环节,那么,即使再精彩的课堂导入也注定是失败的。

课堂教学过程应该突出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体过程,无论课堂导入的方法多么精彩,最终必须落脚在教学效果上,因此,课堂

导入必须服从并服务于整个教学过程。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前学生对于课程教学的安排一般都心中无数,而且从自由活动进入学习状态也要有个过渡,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导入环节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并使他们沿着教师指导的思路进入学习状态。

导入,就是运用导入语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教学情境的手法。

有效地导入新课,

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

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一、导入的目的

1、吸引和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2、迅速与学生的心理上建立沟通,师生共同进入新课内容教学与学的协调状态。

3、帮助学生建立对学习的内容充满信心,启迪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导入的要求

1、要紧扣教材

导入是为了学生关注新的学习内容,是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的内容。

所以,设计导入环节,一定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内容,为完成教学任务服务。

在紧扣教材的前提下,教师要将一节课所要学的内容巧妙而自然地引导出来,把教学的目的巧妙而自然地传递给学生。

例子之一:

在教

学:

“平行四边形面积”时,设计了,“请同学们拿出平行四边形纸片(统一规格的)和小剪刀、刻度尺等学具,你能用准备好的工具和已学过的知识想办法求出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例子之二:

在教学“乘数是一位数的进位乘法”时,设计了,“今天老师和同学们继续研究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你能不能自己写一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算式?

”。

上述的导入过程,不但体现了教师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达了教学意图,而且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

(1).利用学生手中的学具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是一个具有探索性的同时又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2).利用学生自写一道两位数乘以一位数乘法算式,体现了教师注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

基础上得到发展。

2、要启迪开导

导入是为了能有效地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强烈探求,这就要求导入必须具有启迪开导的作用,启迪开导的关键在于学生的思维活动。

所以,导入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寻求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使他们产生新奇感,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提高

教学效率。

例子之三:

在教学“等腰三角形的认识”时,设计了,“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学具(一张长方形纸片、一把小剪刀),然后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沿着虚线剪一刀,把剪下来的直角三角

形打开,你会发现什么?

”;例子之四:

在教学“平面图形的复习课”时,设计了,“今天请同学们当小设计师,有一块长方形的空地,长10米,宽8米,现要在空地上建造一个花圃,使种植花草部分的面积占整块空地面积的一半,请你设计出最佳方案。

”从上面两个例子中可以看出积极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出发,又深入到问题之中,它始终与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

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折

长方形纸片,然后剪开,再在观察中去发现问题,这就由一个个疑问为核心构成的启发性导入情节,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产生探索追究的欲望,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教师让学生在长方形空地上设计建造花圃图,这一问题打开了学生智慧的大门,激励学生动手当小设计师的愿望,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从不同的方面设计出很多方案。

有的学生设计的花圃是长方形的,有的学生设计的花圃是正方形的,有的学生设计的花圃是梯形的,还有的学生设计的花圃是由多种图形组成的。

这就充分说明有效的导入,不但能起到启迪开导的作用,而且还能起到打开学生思维想象和创新的闸门的作用。

3、要富有趣味

导入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导入必须做到新颖活泼,富有情趣。

所谓新颖活泼,就是指形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不能总是老一套。

所谓富有情趣,就是指生动有趣,有幽默效果,能够在轻松的气氛中吸引住学生,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

令学生耳目一新的“新异的有趣刺激”,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感知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子之五:

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设计了,“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

今天,老师就为大家说上一段。

话说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经过一座荒山野岭,身体已筋疲力尽,肚子饿得咕咕直叫,悟空想:

这样下去,可要把师傅饿坏的。

不一会儿,悟空不知从哪弄来一些桃子,贪吃的猪八

戒见了,直流口水,未等悟空站稳脚,就抢了几个,刚想往嘴里塞,悟空说:

‘八戒,吃桃子可以,不过我得考考你,答对了才能吃’。

八戒说:

‘行’。

悟空说:

‘把两个桃子平均分给你和沙僧二人,每人分得几个?

请你把这个数写下来。

’八戒连想都不想,就把它写下来了。

同学们知道是几吗?

悟空又说:

‘把一个桃子平均分给你和沙僧二人,每人分得几个?

请你把这个数写下来’。

戒左想右想也不会写。

同学们能帮助八戒一下吗?

请同学们把这个数写在纸上”。

这种小型故事,不但简单易懂,而且情趣浓厚,小学生特别感兴趣,再加之小学生具有好强的心理,认为八戒不会

的自己肯定会。

所以,同学们就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帮助八戒解决难题当中去。

例子之六:

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设计了,“五年级举行套花比赛,10人一组,花的位置是固定的,10个人不能站在同一位置,但是每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请你设计一个图案。

”我刚一说完,同学们就迫不急待地在纸上画了起来。

因为,小学生具有很强的自我表现的心理,有了自我表现的欲望,就有了学习的

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就有了探索的意愿,有了探索的意愿,就有了创新的结果。

所以,兴趣是人

们从事各种活动重要的内驱力。

成年人还可以靠抑制力来强迫自己参加某种不感兴趣的活动,但未成年人完全是依赖兴趣,才能真正地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去的。

例子之七:

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设计了,“今天。

教师想请同学们评评理:

小明和小芳两位小朋友,一人做了一个不同的

长方形相框。

小明做的相框是:

长6分米,宽2分米;小芳做的相框是:

长4分米,宽3分米。

他们一起来到玻璃店,为相框安玻璃,在付钱时,老板却让他们付同样的钱。

这合理吗?

为什么?

”这种导入法,实现了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既有利于学生凭借生活的经验主动探索,又利于让

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使原来枯燥乏味的数字计算,转化为日常生活实际入手,展开讨论,引入课题,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和亲切感,使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分析、解决生活中的

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探索精神,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的理念。

三、导入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注意数学教学课的类型。

课又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等,所以,导入环节要根据课的类型进行设计。

如复习课,就要练习已掌握的知识,精选复习内容,从已知的带出未知的,把新知识的学习同已掌握的知识紧密相连,揭示出新旧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

其次,要注意数学教学课的内容。

课的内容又初步认识、计算、几何形体、应用题等等。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导入环节,绝对不能为了追求时髦,而刻意地设计出奇异的导入情节,这样不但脱离教材内容,而且会导致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新课的讲授。

 

谈小学数学课的导入和课末的小结

 

一节课的开始与结尾都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关键,开始的好就可以使学生精力集中,学好知识;课末小结的好,就会巩固所学的知识,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以下,就数学课的导入和课末的小结,谈些建议。

一、小学数学课的导入

 

大家知道,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望,促使学生深入思考。

如何更好地导入新课?

我认为要坚持正确的原则和选择较好的方法。

1、数学课导入的原则

 

(1)新课的导向应具有吸引力注意力是学习的先导,它对学习的影响是最直接的。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无意注意占很大成份,所以在上课伊始,有经验的教师都很注意利用导入新课这个重要环节,在极短的时间内,巧妙地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通过谈话或一些具体、形象、直观的事物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思维跟着教师讲课走。

(2)新课的导入要有趣味性

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能爱学。

因此,导入新课阶段的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过程。

(3)新课的导入应有针对性

 

新课导入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教材、不同条件、不同环境、不同时间,选择不同的方法。

切记不能只图表面的热闹,追求形式花样,甚至故弄玄虚,画蛇添足,更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削弱其它教学环节。

2、数学课导入的方法

 

(1)开门见山。

教师在新授前,直接向学生出示新的课题,这样能使学生以有意注意和有意识记来对待他们所学的功课。

(2)制造悬念导入。

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巧设悬念,以疑激学,促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识,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可先出示题:

小明今年12岁,过了12个生日,可小华也是12岁,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让学生略加讨论)这时学生情绪高涨,疑问产生了好奇,好奇又转化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随即教师指出:

等你们学了今天的课后就知道了(出示课题),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上。

(3)以旧引新。

以旧知识作为桥梁,使学生知识不断递进,增加知识坡度,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

例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之前,先复习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及分数应用题,如“一桶汽油倒出2/5,刚好12升,这桶汽油共有多少升?

”然后将题中2/5改为40%,让学生计算,巧妙地把百分数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联系起来,这样导入新课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4)创设情境导入。

小学生思维活跃,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指出:

375这个数能被3整除吗?

学生一时不能说出。

教师接着说,我们能直接判断任意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请同学们报数我来判断,这时学生纷纷报数,教师对答如流,学生被眼前情景所吸引,然后教师说,今天我就来教你们这个本领(出示课题),这样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轻松地接受了新知。

(5)类比迁移。

利用知识间的迁移规律,对同类知识进行类比,获得新知。

 

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可根据分数同除法的关系,从“商不变性质”推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这样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新知,而且也强调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6)实物演示。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

于感性经验。

因此,新课的导入可利用实物演示,变抽象概念为具体的实物。

例如教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教师可拿出模型,让学生观察六个面面积的计算,使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有一个感性认识,为下面的教学扫除了障碍。

当然,导入新课的方法,不只以上六

种,常见的还有演算发现导入和动手操作导入,这里不再例举赘述。

二、小学数学课末小结

课末小结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画龙点睛的课末小结,对于帮助学生总结重点,理

清脉络,加深记忆,巩固知识,活跃思维,发展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1、课末小结的主要特点与功能

(1)要有目标性,好的课末小结,是为实现课时教学目标服务的,否则就失去了课末小结的意义。

例如“正比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①使学生认识两种相关联的量;②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正比例的意义;③使学生会判断两量是否成正比例。

小结时可列出三条:

①两种量相

关联;②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③相对应的量的比值(即商)一定。

这样课末小结,着重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比例的意义和实质,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2)课末小结要有引导性

 

小结不能由教师包办代替,要立足于引导,让学生参与,展现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3)课末小结要有针对性

 

课末小结必须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因文因人制宜,具有鲜明的针对性。

凡是学生难记、难理解、难掌握及容易出错的地方都应阐明,一般要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抓住主要矛盾。

教材

的重点、难点、关键都是每一课的主要矛盾,课末小结就要通过揭示矛盾的实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其次,在课末小结中要教给方法。

最后要预防错误。

学生易错的概念、法则、公式可通过小结加以强调,引起重视,防微杜渐。

充满情趣的课末小结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身心得到放松,浓厚的学习兴趣得到保持。

(5)课末小结要简练易懂

 

课末小结要有浓缩的“提炼”艺术,在设计过程中,应抓住最本质最主要的内容,做到少而精,要简明扼要。

2、课本小结的基本形式与方法

 

(1)总结式。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把一节课内所学生的知识和主要内容,作提纲挈领式的总结。

(2)悬念式课末小结。

这种小结是在教学本课知识的同时,通过教师设疑引出下节课要学的内容。

采用这种方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

新授小数除以整数,除总结好本课内容外,还可提出:

”21.45÷15,小数除以整数,如果把15缩小100倍,21.45÷15→21.45÷0.15,小数除以小数,又怎样计算呢?

“这样小结既总结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又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了孕伏,促使学

生去发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主动建立新知结构。

 

(3)前呼后应式。

这种小结需要教师在导入新课时给学生设疑置惑,小结时释疑解惑。

前呼后应,形成对照,使学生豁然开朗。

例如:

教学“三位数有余数的除法”,导入新课时,设疑: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如遇到有余数的时候,余数也不变吗?

讲完新课后教师结合出现的几对算式,引导学生小结出: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如果有余数,那么余数也扩大

(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这种前呼后应式的小结,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课的主要知识。

(4)图表式的小结。

这种小结通常是通过图示或表格的方式,引导、归纳、总结出当堂课所学的知识,或揭示同以前所学知识的联系和区别。

例如:

学生在学习带分数乘法的解法时,由于受前面学过的带分数加减法的解法干扰,往往出现将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与分数部分分别相乘和把带分数部分先通分、再约分等情况。

针对学生出现的这种错误,为了帮助学生弄清两者之间计算过程中的异同点,可用图表小结。

总之,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个整体,课末小结是其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方式方法必须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与课堂教学艺术融一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