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材文化常识大全按必修五册整理150项.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35580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教材文化常识大全按必修五册整理150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教材文化常识大全按必修五册整理150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教材文化常识大全按必修五册整理150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教材文化常识大全按必修五册整理150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教材文化常识大全按必修五册整理150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教材文化常识大全按必修五册整理150项.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教材文化常识大全按必修五册整理150项.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教材文化常识大全按必修五册整理150项.doc

《高中语文教材文化常识大全按必修五册整理150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教材文化常识大全按必修五册整理150项.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教材文化常识大全按必修五册整理150项.doc

高中语文教材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1、《左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十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1—4《烛之武退秦师》)

2、爵位:

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1—4《烛之武退秦师》)

3、子: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1—4《烛之武退秦师》)

4、寡人:

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1—4《烛之武退秦师》)

5、行李:

出使的人。

原写做“行吏”,后习惯写做“行李”。

(1—4《烛之武退秦师》)

6、卿:

古代对人的敬称。

(1—5《荆轲刺秦王》)

7、竖子:

对人的蔑称。

(1—5《荆轲刺秦王》)

8、祖:

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1—5《荆轲刺秦王》)

9、七音:

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1—5《荆轲刺秦王》)

10、中庶子:

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1—5《荆轲刺秦王》)

11、陛:

殿前的台阶。

(1—5《荆轲刺秦王》)

12、尺兵:

尺寸之兵,指各种兵器。

(1—5《荆轲刺秦王》)

13、郎中:

宫廷的侍卫。

(1—5《荆轲刺秦王》)

14、箕踞:

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轻视傲慢对方的姿态。

(1—5《荆轲刺秦王》)

15、项羽:

名籍,字羽,秦末下相县(今江苏宿迁)人。

起兵反秦后与刘邦争天下,交战五年,终于失败自杀。

(1—6《鸿门宴》)

16、关中:

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以西,今陕西一带。

(1—6《鸿门宴》)

17、山东:

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

(1—6《鸿门宴》)

18、幸:

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

(1—6《鸿门宴》)

19、季父:

叔父。

(1—6《鸿门宴》)

20、张良:

字子房,刘邦的主要谋士。

刘邦得天下后,封他为“留侯”。

留,地名,在今江苏沛县东南。

(1—6《鸿门宴》)

21、鲰生:

意思是浅陋无知的小人。

鲰,浅陋,卑微。

(1—6《鸿门宴》)

22、河:

黄河。

(1—6《鸿门宴》)

23、亚父:

项羽对范增的尊称,意思是尊敬他仅次于对待父亲。

亚,次。

(1—6《鸿门宴》)

24、跽:

跪直身子。

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要起身先得挺直上身。

(1—6《鸿门宴》)

25、参乘:

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乘,四匹马拉的车。

(1—6《鸿门宴》)

26、再拜:

拜两次,古代隆重的礼节。

(1—6《鸿门宴》)

27、廿四桥: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中有“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诗句。

廿四桥,即二十四桥,位于江苏扬州瘦西湖。

传说隋炀帝曾月夜令宫女24人吹箫于此,故名。

(2—2《故都的秋》)

28、《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原本只称《诗》,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

共收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有15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2—4《氓》)

29、卜筮:

卜,用火烧龟板,根据龟板上的裂纹来推断祸福。

筮,用蓍草的茎占卦。

体,卜筮的卦象。

(2—4《氓》)

30、总角:

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2—4《氓》)

31、玁狁:

我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

(2—4《采薇》)

32、阳:

指阴历十月。

(2—4《采薇》)

33、路:

高达的战车,将帅作战时用得车。

又叫戎车。

周代时战争是车战。

(2—4《采薇》)

34、象弭鱼服:

两端用象骨装饰的弓,用鲨鱼皮制作的箭袋。

形容装备精良。

(2—4《采薇》)

35、《楚辞》:

《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辑。

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

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373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离骚”的含义,有的说是“离愁”,有的说是“遭忧”,还有的说是楚地的古乐曲名。

(2—5《离骚》)

36、《孔雀东南飞》:

选自南朝陈徐陵编《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作”,这里沿用后人常用的题目。

这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作者不详。

(2—6《孔雀东南飞》)。

37、箜篌:

古代的一种弦乐器,23弦或25弦,分卧式、竖式两种。

(2—6《孔雀东南飞》)

38、诗书:

古代常指《诗经》和《尚书》,这里泛指一般经书。

(2—6《孔雀东南飞》)

39、结发:

指成婚之夕,男女左右共髻束发。

(2—6《孔雀东南飞》)

40、黄泉:

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

(2—6《孔雀东南飞》)

41、秦罗敷:

“秦”是古诗中美女常用的姓。

“罗敷”是古代美女的通名。

(2—6《孔雀东南飞》)

42、伏惟:

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2—6《孔雀东南飞》)

43、卿:

这里是丈夫对妻子的爱称。

(2—6《孔雀东南飞》)

44、初阳岁:

冬至以后,立春以前。

(2—6《孔雀东南飞》)

45、斗帐:

帐子像倒置的斗得样子,所以称为“斗帐”。

(2—6《孔雀东南飞》)

46、帘:

通“奁”,女子梳妆用得镜匣。

(2—6《孔雀东南飞》)

47、玳瑁:

一种同龟相似的爬行动物,甲壳黄黑色,有黑斑,有光泽,可制装饰品。

(2—6《孔雀东南飞》)

48、初七及下九:

七月七日和每月的十九日。

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乞巧。

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在汉代,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2—6《孔雀东南飞》)

49、否泰:

运气的好坏。

否,坏运气。

泰,好运气。

(2—6《孔雀东南飞》)

50、六合:

古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指甲、乙、丙、丁……;支,地支,指子、丑、寅、卯……;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相合适,这叫“六合”。

(2—6《孔雀东南飞》)

51、黄昏:

十二时辰之一,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

(2—6《孔雀东南飞》)

52、《古诗十九首》:

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集,最早见于《文选》。

(2—7《涉江采芙蓉》)

53、杜康:

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酒。

(2—7《短歌行》)

54、青青子衿:

子,对对方的尊称。

衿,古式的衣领。

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2—7《短歌行》)

55、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这里是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原文是: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2—7《短歌行》)

56、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说他在吃饭时曾三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唯恐因接待贤士迟慢而失掉人才。

(2—7《短歌行》)

57、《兰亭集序》: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于三月三日在会稽郡山阴的兰亭聚会。

他们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各抒怀抱,最后由王羲之作序一篇,总序其事,是为《兰亭集序》。

(2—8《兰亭集序》)

58、癸丑:

古人常用“天干”(甲、乙、丙、丁等)十个字和“地支”(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这里指永和九年。

(2—8《兰亭集序》)

59、暮春:

春季的末一个月。

(2—8《兰亭集序》)

60、禊事:

禊,一种祭礼。

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在用“巳”日。

禊日,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

(2—8《兰亭集序》)

61、管弦:

箫笛用竹制成,是管类。

琴瑟的弦用丝制成,是弦类。

(2—8《兰亭集序》)

62、契:

用木或竹制成,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

(2—8《兰亭集序》)

63、既望:

过了望日之后,指农历十六日。

(2—9《赤壁赋》)

64、斗牛:

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2—9《赤壁赋》)

65、当轴:

旧指当政大臣,比喻居于政要地位。

语出《宋史·苏轼传》:

“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恨。

”(2—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66、敕:

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的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3—1《林黛玉进贾府》)

67、万机宸翰之宝:

这是皇帝印章上的文字。

万机,同“万机”,就是万事,形容皇帝政务繁多,日理万机的意思。

宸翰,皇帝的笔迹。

宸,北宸,即北极星,代指皇帝。

翰,墨迹、书法。

宝,皇帝的印玺。

(3—1《林黛玉进贾府》)

78、待漏随朝墨龙大画:

待漏,旧时大臣在五更前到朝房里等待上朝的时刻。

漏,铜壶滴漏,古代计时器,指代时间。

随朝,按照大臣的班列朝见皇帝。

墨龙大画,巨龙在云雾海潮中隐现的大幅水墨画。

旧时以龙象征帝王,画中之“潮”与朝见之“朝”谐音。

隐寓朝见君王的意思。

(3—1《林黛玉进贾府》)

79、总角:

把头发扎成髻。

(3—1《林黛玉进贾府》)

80、寄名锁:

旧时怕幼儿夭亡,给寺院或道观一定财物,让幼儿当“寄名”弟子,并在幼儿的项下系一小金锁,叫“寄名锁”。

(3—1《林黛玉进贾府》)

81、护身符:

从道观领来的一种符箓。

迷信的人认为把它带在身上,可以避祸免灾。

(3—1《林黛玉进贾府》)

82、送灶:

旧时以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为灶神升天奏事的日子,在这一天或前一天送灶神,叫“送灶”。

(3—2《祝福》)

83、理学:

又称“道学”,是宋代周敦颐、程颐、程颢、朱熹等人阐释儒家学说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它认为“理”是宇宙的本体,把“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天理”,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3—2《祝福》)

84、监生:

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指明清两代在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的中央最高学府)读书的人。

清代乾隆以后,国子监只存空名,地主豪绅可以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监生资格。

(3—2《祝福》)

85、《康熙字典》:

清代康熙年间,张玉书、陈廷敬等奉皇帝命令编纂的一部大型字典。

(3—2《祝福》)

86、四书:

宋代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3—2《祝福》)

87、无常:

佛教用语,原指世间一切事物都处在生起、变异、毁灭的过程中,没有常住性,后引申为死的意思。

(3—2《祝福》)

88、千:

即吊。

旧时称钱一千文为一贯、一吊或一串。

(3—2《祝福》)

89、六龙:

传说太阳神的车子由羲和驾驭六条龙拉着,每天在空中行驶。

(3—4《蜀道难》)

90、分野: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将黄道带分为十二次,各有定名,每次以二三个星宿为星官,分别配属于各诸侯国,称为分野。

秦是井宿的分野,蜀是参宿的分野。

(3—4《蜀道难》)

91、长句:

指七言诗。

唐代的习惯说法。

(3—6《琵琶行》)

92、教坊:

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3—6《琵琶行》)

93、五陵年少:

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

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在长安附近,富豪人家多聚居在这一带。

(3—6《琵琶行》)

94、青衫:

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

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3—6《琵琶行》)

95、六军:

周制,天子有六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

后泛指军队。

(3—7《马嵬》)

96、七夕:

农历七月初七夜,民间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女们便在这个夜晚于自家庭院中向织女进行乞巧活动,故也称乞巧节。

(3—7《马嵬》)

97、四纪:

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四纪即为四十八年。

唐玄宗当了四十五年皇帝,故约略称“四纪”。

(3—7《马嵬》)

98、寡人:

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3—8《寡人之于国也》)

99、河内凶:

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

凶,谷物收成不好,灾年。

(3—8《寡人之于国也》)

100、河东:

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

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3—8《寡人之于国也》)

101、庠序:

都是学校。

商(殷)代叫庠,周代叫序。

(3—8《寡人之于国也》)

102、宇内/四海/八荒:

都是天下的意思。

八荒,原指八方最边远的地方。

(3—8《寡人之于国也》)

103、连衡:

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使他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

也叫“连横”。

(3—10《过秦论》)

104、合从:

是六国联合起来对付秦国的策略。

从,通“纵”。

(3—10《过秦论》)

105、战国四君子:

孟尝君,齐国贵族,姓田名文;平原君,赵国贵族,姓赵名胜;春申君,楚国贵族,姓黄名歇;信陵君,魏国贵族,姓魏名无忌。

他们是战国时有名的“四君子”,皆以招揽宾客著称。

(3—10《过秦论》)

106、六合:

天地四方。

(3—10《过秦论》)

107、山东:

指崤山以东,即东方諸国。

(3—10《过秦论》)

108、八州:

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凉州。

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居雍州,六国分别居于其他八州。

(3—10《过秦论》)

109、七庙:

天子的宗庙。

(3—10《过秦论》)

110、巫医:

古代巫和医不分。

巫的职业以祝祷、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

(3—11《师说》)

111、六艺经传:

六经的经文和传文。

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乐》已失传,这是沿用古代的说法。

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3—11《师说》)

112、冲末/正旦/净/孛老/孤/外:

冲末,元杂剧中的男配角。

正旦,元杂剧中的女主角。

净,元杂剧中的角色名称,一般扮演性情恶劣、举动粗野的人物。

净的次要人物叫副净。

孛老,元杂剧中扮演老年男性的角色。

孤,元杂剧中扮演官员的角色名称。

外,“外末”的简称,角色名,扮演老年男子。

(4—1《窦娥冤》)

113、春榜:

唐、宋考进士都在春季,因此后世称进士考试为春榜。

(4—1《窦娥冤》)

114、宫调:

我国古代音乐以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为七声,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

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

杂剧的每一折,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套曲子。

(4—1《窦娥冤》)

115、三吴:

说法不一,《水经注》以吴兴(今属浙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会稽(今浙江绍兴)为“三吴”。

这里泛指江浙一带。

(4—4《望海潮》)

116、高牙:

古代行军有牙旗在前面导引,旗很高,故称“高牙”。

(4—4《望海潮》)

117、兰舟:

木兰木做的船,这是对船的美称。

(4—4《雨霖铃》)

118、拜:

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位或官职。

(4—11《廉蔺列传》)

119、布衣:

百姓。

(4—11《廉蔺列传》)

120、有司:

官吏的通称。

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

(4—11《廉蔺列传》)

121、九宾:

这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

九宾,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引宾客上殿。

(4—11《廉蔺列传》)

122、汤镬:

古代的一种酷刑,用滚水烹煮。

镬,古代的一种大锅。

(4—11《廉蔺列传》)

123、上大夫:

大夫中最高的官阶,比卿低一级。

(4—11《廉蔺列传》)

124、右:

上。

秦汉以前,以右为尊。

(4—11《廉蔺列传》)

125、臣:

秦汉以前表示谦卑的自称,对方不一定是君主。

(4—11《廉蔺列传》)

126、将军:

春秋时诸侯以卿统军,因此卿统称“将军”。

战国时“将军”开始作为武官名,而卿仍有“将军”之称。

(4—11《廉蔺列传》)

127、《汉书》: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它记载了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前206)到王莽地皇四年(23)之间229年的历史。

(4—12《苏武传》)

128、相坐:

相连坐(治罪)。

一个人犯了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叫“连坐”或“相坐”。

(4—12《苏武传》)

129、太学:

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4—13《张衡传》)

130、六艺:

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4—13《张衡传》)

131、两都:

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

(4—13《张衡传》)

132、乞骸骨:

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4—13《张衡传》)

133、刺配:

脸上刺字,发往远地充军。

刺,古时的肉刑,在罪犯额面或肌肤上刺字,用墨染上颜色。

配,发往远地充军。

(5—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134、三径:

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

后来,三径就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5—4《归去来兮辞》)

135、分野:

古人用天上二十八宿(列星)的方位来区分地面的区域,叫做某地在某星的分野。

(5—5《滕王阁序》)

136、三江/五湖:

泛指长江中下游。

旧说古时长江流过彭蠡(今鄱阳湖),分成三道入海,故称“三江”。

五湖,泛指太湖区域的湖泊。

一说,指太湖、鄱阳湖、青草湖、丹阳湖、洞庭湖,南昌在五湖之间。

(5—5《滕王阁序》)

137、三秋:

季秋,这里指秋天的第三个月,即九月。

(5—5《滕王阁序》)

138、钟鸣鼎食之家:

指大家世族,因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

(5—5《滕王阁序》)

139、四美:

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5—5《滕王阁序》)

140、龙门:

地名,在今山西河津西北的黄河中,那里两岸夹山,水险流急,相传鲤鱼越过龙门则变成飞龙。

这里借“登龙门”的说法,表示由于谒见名人而提高自己的身价。

(5—5《滕王阁序》)

141、仞:

古代长度单位,一仞为八尺。

(5—6《逍遥游》)

142、六气:

阴、阳、风、雨、晦、明。

(5—6《逍遥游》)

143、期功:

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

期,穿一周年丧服的人。

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这都指关系比较近的亲族。

这都指关系比较近的亲属。

(5—7《陈情表》)

144、孝廉:

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的一种察举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5—7《陈情表》)

145、学富五车:

《庄子·天下》:

“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后用“学富五车”形容书读得多,学问渊博。

(5—8《咬文嚼字》)

146、才高八斗:

形容富有文采。

谢灵运说:

“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5—8《咬文嚼字》)

147、锱/铢:

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

(5—8《咬文嚼字》)

148、付梓:

古时用木版印刷,在木版上刻字叫梓,因此把稿件交付刊印叫付梓。

(5—8《咬文嚼字》)

149、杀青:

古人著书写在竹简上,为了便于书写和防止虫蛀,先把青竹简用火烤干叫杀青。

后来泛指写定著作。

(5—8《咬文嚼字》)

150、尺牍:

书信。

古代书简约长一尺,故名。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