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考试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5915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2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学考试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内科学考试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内科学考试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内科学考试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内科学考试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内科学考试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内科学考试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内科学考试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内科学考试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内科学考试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内科学考试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内科学考试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内科学考试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内科学考试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内科学考试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内科学考试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内科学考试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内科学考试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内科学考试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内科学考试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科学考试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

《内科学考试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学考试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内科学考试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

(2)体征:

患者呈急性热病容,面颊绯红,鼻翼扇动,皮肤灼热、干燥,口角及鼻周有单纯疱疹;

病变广泛时可出现发绀;

有败血症者,可出现皮肤、粘膜出血点、巩膜黄染;

累及脑膜时,可有颈抵抗及出现病理性反射。

心率增快,有时心律不齐。

早期肺部体征无明显异常,仅有胸廓呼吸运动幅度减小,轻度叩浊,呼吸音减低及胸膜摩擦音。

肺实变时有叩诊呈浊音、触觉语颤增强及支气管呼吸音等典型体征。

消散期可闻及湿啰音,重症患者有肠充气,感染严重时可伴发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神经症状,表现为神志模糊、烦躁、呼吸困难、嗜睡、谵妄、昏迷等。

(考生牢记:

典型病变有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消散期)。

诊断、鉴别诊断根据典型症状与体征,结合胸部X线检查,易作出初步诊断。

早期仅见肺纹理增粗,或受累的肺段、肺叶稍模糊。

随着病情进展,肺泡内充满炎性渗出物,表现为大片炎症浸润阴影或实变影,在实变阴影中可见支气管充气征,肋膈角可有少量胸腔积液。

鉴别:

(1)干酪样肺炎常呈低热乏力,盗汗,消瘦等结核毒血症状,痰中易找到结核菌,X线显示病变多在肺尖或锁骨上下,密度不均,消散缓慢,且可形成空洞或肺内播散。

(2)其他病原体所致的肺炎,军团杆菌肺炎,支原体肺炎,当今流行的SARS(非典型肺炎)等,病原学有助诊断。

(3)急性肺脓肿随病程进展,咳出大量脓臭痰为肺脓肿的特征。

X线显示脓腔及液平面,鉴别不难。

(4)肺癌通常无显著急性感染中毒症状,血细胞计数不高,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若痰中发现癌细胞可以确诊。

必要时进一步作CT、MRI、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痰脱落细胞等。

(5)其他肺炎伴剧烈胸痛时,应与渗出性胸膜炎、肺梗死鉴别。

相关的体征及X线影像有助鉴别。

肺梗死常有静脉血栓形成的基础,咯血较多见,很少出现口角疱疹。

下叶肺炎可能出现腹部症状,应通过X线、B超等与急性胆囊炎、膈下脓肿、阑尾炎等进行鉴别。

治疗

(一)抗菌药物治疗:

首选青霉素G对青霉素过敏者,或耐青霉素或多重耐药菌株感染者,可用呼吸氟喹诺酮类、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等药物,多重耐药菌株感染者可用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

(二)支持疗法:

患者应卧床休息,注意补充足够蛋白质、热量及维生素。

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解热药;

鼓励饮水每日1~2L;

中等或重症患者(PaO2<

60mmHg或有发绀)应给氧。

禁用抑制呼吸的镇静药。

(三)并发症的处理:

经抗菌药物治疗后,高热常在24小时内消退,或数日内逐渐下降。

若体温降而复升或3天后仍不降者,应考虑肺炎链球菌的肺外感染.若治疗不当,约5%并发脓胸,应积极排脓引流。

3.肺结核诊断方法:

1.病史和症状体征;

2.影像学诊断肺结核病影像特点是病变多发生在上叶的尖后段和下叶的背段,密度不均匀、边缘较清楚和变化较慢,易形成空洞和播散病灶。

诊断最常用的摄影方法是正、侧位胸片3.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查是确诊肺结核病的主要方法,也是制订化疗方案和考核治疗效果的主要依据。

通常初诊患者要送3份痰标本,复诊患者每次送两份痰标本。

涂片检查阳性只能说明痰中含有抗酸杆菌,痰中检出抗酸杆菌有极重要的意义。

4.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常应用于支气管结核和淋巴结支气管瘘的诊断,支气管结核表现为黏膜充血、溃疡、糜烂、组织增生、形成瘢痕和支气管狭窄,可以在病灶部位钳取活体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核分枝杆菌培养。

对于肺内结核病灶,可以采集分泌物或冲洗液标本做病原体检查,也可以经支气管肺活检获取标本检查。

5.结核菌素试验

分类

(1)原发型肺结核

(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3)继发型肺结核1)浸润性肺结核2)空洞性肺结核3)结核球4)干酪样肺炎5)纤维空洞性肺结核(4)结核性胸膜炎(5)其他肺外结核(6)菌阴肺结核。

化疗原则:

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

4.慢性支气管炎的临表:

(一)症状:

缓慢起病,病程长,反复急性发作而病情加重。

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

1.咳嗽一般晨间咳嗽为主,睡眠时有阵咳或排痰2.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和浆液泡沫性,偶可带血。

3.喘息或气急喘息明显者常称为喘息性支气管炎,部分可能合伴支气管哮喘。

若伴肺气肿时可表现为劳动或活动后气急。

(二)体征:

早期多无异常体征。

急性发作期可在背部或双肺底听到干、湿啰音,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

如合并哮喘可闻及广泛哮鸣音并伴呼气期延长。

诊断标准依据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并连续2年或2年以上,并排除其他慢性气道疾病。

COPD概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但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实验室检查:

(一)肺功能检查:

是判断气流

量减少,组织低氧分压可增加RBC生成素促RBC增生。

(5)对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的影响,严重缺O2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细胞内酸中毒和高钾血症。

急性呼衰CO2潴留可使pH迅速下降,慢性呼衰因CO2潴留发展缓慢肾减少HCO-3盐排出Cl-减少产生低氯血症。

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

临床表现原发病加重;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表现;

多脏器功能紊乱表现。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表现:

呼吸困难;

紫绀;

肺性脑病;

循环系统表现。

(2)多脏器功能紊乱表现: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a.缺氧:

注意力不集中、智力和视力轻度减退、定向力障碍、精神错乱、嗜睡、昏迷等;

b.CO2:

先兴奋、后抑制。

呼吸衰竭的诊断:

明确诊断有赖于动脉血气分析:

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伴或不伴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mmHg,并排出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出量降低等因素,可诊断为呼吸衰竭。

25、慢性呼吸衰竭的诊断和治疗1、具有慢性肺胸疾患病史2、具有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3、PaO2<

60mmHg,PaCO2>

50mmHg治疗原则:

治疗原发病、保持气道通畅、恰当的氧疗等治疗原则。

建立通畅的呼吸道;

氧疗;

增加通气量、减少CO2潴留;

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

抗感染治疗;

合并症的防治;

营养支持疗法。

26、慢性呼吸衰竭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

频率改变,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频率加快或缓慢、停止;

节律改变,出现异常呼吸形式,如点头、张口、耸肩样、抽泣样、潮式或毕奥式呼吸;

幅度改变,呼吸表浅。

(2)神经症状(肺性脑病)早期:

失眠、烦躁、躁动、定向力障碍、头痛、注意力不集中;

加重时:

嗜睡、精神恍惚、谵妄、肌肉震颤或扑翼样震颤、昏迷、抽搐,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锥体束征阳性。

(3)紫绀:

缺O2的典型症状;

出现条件:

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90%,还原血红蛋白增高;

观察部位:

口唇、指甲。

(4)心血管系统:

皮肤红润、湿暖多汗、结膜充血、搏动性头痛;

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脉搏洪大、P2亢进;

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心脏停搏;

肺动脉压增高致肺心病,右心衰。

(5)消化、血液和泌尿系统:

肝、肾功能受损:

谷丙转氨酶与非蛋白氮升高、蛋白尿、尿中出现红细胞和管型;

应激性溃疡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DIC。

慢性心衰临表:

(1)左心衰竭最常见以肺淤血及心排血量降低表现为主。

1)症状①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②咳嗽、咳痰、咯血:

咳嗽、咳痰是肺泡和支气管粘膜淤血所致,开始常于夜间发生,坐位或立位时咳嗽可减轻,白色浆液性泡沫状痰为其特点。

2)体征①肺部湿性啰音②心脏体征:

慢性左心衰的患者一般均有心脏扩大,肺动脉瓣区的第二心音亢进及心尖区舒张期奔马律。

(2)右心衰竭以体静脉淤血的表现为主。

1)症状①消化道症状:

胃肠道及肝淤血引起腹张、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体重增加等是右心衰最常见的症状2)体征①水肿:

身体低垂部位,重力性水肿,区别于肾性水肿可压陷性水肿,胸腔积液,多见于全心衰时,以双侧多见,如为单侧则以右侧更为多见。

②颈静脉征:

颈静脉搏动增强、充盈、怒张,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

③肝大压痛④胸水和腹水,。

(3)全心衰竭:

右心衰继发于左心衰而形成的全心衰,当右心衰出现之后,右心排血量减少,因此阵发性呼吸困难等肺淤血症状反而有所减轻。

扩张型心肌病等表现为左、右心室同时衰竭者,肺淤血征往往不很严重,左心衰的表现主要为心排血量减少的相关症状和体征,心尖部奔马律,脉压减少。

2.诊断首先应有明确的器质性心脏病的诊断。

心衰的症状是诊断心衰的重要依据。

疲乏、无力等由于心排血量减少的症状无特异性,诊断价值不大。

而左心衰竭的肺淤血引起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右心衰竭的体循环淤血引起的颈静脉怒张、肝大、水肿等是诊断心衰的重要依据。

3.鉴别诊断

(1)支气管哮喘:

心源性哮喘多见于老年人有高血压或慢性心瓣膜病史,支气管哮喘多见于青少年有过敏史;

前者发作时必须坐起,重症者肺部有干湿性啰音,甚至粉红色泡沫痰,后者并不一定强迫坐起,咳白色粘痰后呼吸困难常可缓解,肺部听诊以哮鸣音为主。

(2)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时,由于腔静脉回流受阻同样可以引起肝大、下肢浮肿等表现,应根据病史、心脏及周围血管体征进行鉴别,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得以确诊。

(3)肝硬化腹水伴下肢浮肿应与慢性右心衰竭鉴别,除基础心脏病体征有助于鉴别外,非心源性肝硬化不会出现颈静脉怒张等上腔静脉回流受阻的体征。

这是很重要的鉴别要点。

治疗(尤其是洋地黄类药物)

(1)治疗目的1)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2)防止心肌损害进一步加重3)降低死亡率4)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缓解症状。

(2)治疗方法

1)去除基本病因,消除诱因

2)减轻心脏负荷

2.急性心衰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急性肺水肿。

1.症状:

突发严重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常达每分钟30~40次,强迫坐位、面色灰白、发绀、大汗、烦躁,同时频繁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状痰。

极重者可因脑缺氧而致神志模糊。

肺水肿早期,由于交感神经激活致血管收缩,血压可一过性升高;

但随着病情持续,血压下降。

严重者可出现心源性休克。

2.体征:

听诊时两肺布满湿啰音和哮鸣音,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频率快,同时有舒张早期第三心音而构成奔马律,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

治疗措施:

急性左心衰竭时的缺氧和高度呼吸困难是致命的威胁,必须尽快使之缓解。

1.患者取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

2.吸氧3.吗啡4.快速利尿呋塞米20~40mg静注,于2分钟内推完,5.血管扩张剂

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表心动过速发作突然起始与终止,持续时间长短不一。

症状包括心悸、胸闷、焦虑不安、头晕,少见有晕厥、心绞痛、心力衰竭与休克者。

症状轻重取决于发作时心室率快速的程度以及持续时间,亦与原发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若发作时心室率过快,使心输出量与脑血流量锐减或心动过速猝然终止,窦房结未能及时恢复自律性导致心搏停顿,均可发生晕厥。

体检心尖区第一心音强度恒定,心律绝对规则。

心电图表现:

①心率150~250次/分,节律规则;

②QRS波群形态与时限均正常,但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或原有束支传导阻滞时,QRS波群形态异常;

③P波为逆行性(Ⅱ、Ⅲ、aVF导联倒置),常埋藏于QRS波群内或位于其终末部分,P渡与QRS波群保持固定关系;

④起始突然,通常由一个房性期前收缩触发,其下传的:

PR间期显著延长,随之引起心动过速发作。

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应根据患者基础的心脏状况,既往发作的情况以及对心动过速的耐受程度作出适当处理。

如患者心功能与血压正常,可先尝试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

1.腺苷与钙通道阻滞剂首选治疗药物为腺苷(6~12mg快速静注)如腺苷无效可改静注维拉帕米(首次5mg,无效时隔10分钟再注5mg)或地尔硫卓0.25~0.35mg/kg)。

2.洋地黄与B受体阻滞剂静注洋地黄3.普罗帕酮1~2mg/kg静脉注射。

4.其他药物合并低血压者可应用升压药物,但老年患者、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等禁忌。

5.食管心房调搏术常能有效中止发作。

6.直流电复律:

急性发作以上治疗无效亦应施行电复律。

但应注意,已应用洋地黄者不应接受电复律治疗。

4.房颤听诊特点心脏听诊第一心音强度变化不定,心律极不规则。

当心室率快时可发生脉短绌,原因是许多心室搏动过弱以致未能开启主动脉瓣,或因动脉血压波太小,未能传导至外周动脉。

颈静脉搏动a波消失。

心电图表现①P波消失,代之以小而不规则的基线波动,形态与振幅均变化不定,称为f波;

频率约350~600次/分;

②心室率极不规则,房颤未接受药物治疗、房室传导正常者,心室率通常在100~160次/分之间,药物(儿茶酚胺类等)、运动、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均可缩短房室结不应期,使心室率加速;

相反,洋地黄延长房室结不应期,减慢心室率;

③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当心室率过快,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QRS波群增宽变形。

慢性房颤的分类:

根据慢性房颤发生的持续状况,可分为阵发性、持续性与永久性三类。

5.期前收缩的临表、心电图特征和治疗

房性期前收缩(atrialprematurebeats),激动起源于窦房结以外心房的任何部位。

正常成人进行24小时心电检测,大约60%有房性期前收缩发生。

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均可发生房性期前收缩,并可能是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先兆【治疗】房性期前收缩通常无需治疗。

当有明显症状或因房性期前收缩触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时,应给予治疗。

吸烟、饮酒与咖啡均可诱发房性期前收缩,应劝导患者戒除或减量。

治疗药物包括普罗帕酮、莫雷西嗪或β受体阻滞剂。

房室交界区性期前收缩(prematureatrioventricularjunctionalbeats)简称交界性期前收缩。

冲动起源于房室交界区,可前向和逆向传导,分别产生提前发生的QRS波群与逆行P波。

逆行P波可位于QRS波群之前(PR间期<0.12秒)、之中或之后(RP间期<0.20秒)。

QRS波群形态正常,当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QRS波群形态可有变化。

交界性期前收缩通常无需治疗。

室性期前收缩【临床表现】室性期前收缩常无与之直接相关的症状;

每一患者是否有症状或症状的轻重程度与期前收缩的频发程度不直接相关。

患者可感到心悸,类似电梯快速升降的失重感或代偿间歇后有力的心脏搏动。

听诊时,室性期前收缩后出现较长的停歇,室性期前收缩之第二心音强度减弱,仅能听到第一心音。

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颈静脉可见正常或巨大的a波。

【心电图检查】1.提前发生的QRS波群,时限通常超过0.12秒、宽大畸形,ST段与T波的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2.室性期前收缩与其前面的窦性搏动之间期(称为配对间期)恒定。

3.室性期前收缩很少能逆传心房,提前激动窦房结,故窦房结冲动发放节律未受干扰,室性期前收缩后出现完全性代偿间歇,即包含室性期前收缩在内前后两个下传的窦性搏动之间期,等于两个窦性RR间期之和。

如果室性期前收缩恰巧插入两个窦性搏动之间,不产生室性期前收缩后停顿,称为间位性室性期前收缩。

4.室性期前收缩的类型室性期前收缩可孤立或规律出现。

二联律是指每个窦性搏动后跟随一个室性期前收缩;

三联律是每两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个室性期前收缩;

如此类推。

连续发生两个室性期前收缩称成对室性期前收缩。

连续三个或以上室性期前收缩称室性心动过速。

同一导联内,室性期前收缩形态相同者,为单形性室性期前收缩;

形态不同者称多形性或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

5.室性并行心律(ventricularparasystole)心室的异位起搏点规律地自行发放冲动,并能防止窦房结冲动人侵。

其心电图表现为:

①异位室性搏动与窦性搏动的配对间期不恒定;

②长的两个异位搏动之间距,是最短的两个异位搏动间期的整倍数;

③当主导心律(如窦性心律)的冲动下传与心室异位起搏点的冲动几乎同时抵达心室,可产生室性融合波,其形态介于以上两种QRS波群形态之间。

【治疗】首先应对患者室性期前收缩的类型、症状及其原有心脏病变作全面的了解;

然后,根据不同的临床状况决定是否给予治疗,采取何种方法治疗以及确定治疗的终点。

(一)无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期前收缩不会增加此类患者发生心脏性死亡的危险性,如无明显症状,不必使用药物治疗。

如患者症状明显,治疗以消除症状为目的。

药物宜选用β受体阻滞剂、美西律、普罗帕酮、莫雷西嗪等。

二尖瓣脱垂患者发生室性期前收缩,仍遵循上述原则,可首先给予β受体阻滞剂。

(二)急性心肌缺血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开始的24小时内,患者有很高的原发性心室颤动的发生率。

目前不主张预防性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若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窦性心动过速与室性期前收缩,早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能减少心室颤动的危险。

急性肺水肿或严重心力衰竭并发室性期前收缩,治疗应针对改善血流动力学障碍,同时注意有无洋地黄中毒或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镁)。

(三)慢性心脏病变心肌梗死后或心肌病患者常伴有室性期前收缩。

因此,应当避免应用Ⅰ类药物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期前收缩。

β受体阻滞剂对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不显著,但能降低心肌梗死后猝死发生率、再梗死率和总病死率。

原发性高血压的并发症:

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脑血管病、主动脉夹层、慢性肾衰竭、心力衰竭

治疗目的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原则:

1.改善生活行为:

①减轻体重②减少钠盐摄人③补充钙和钾盐④减少脂肪摄人⑤戒烟、限制饮酒⑥增加运动2.降压药治疗对象①高血压2级或以上患者(>160/100mmHg);

②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者已经有心、脑、肾靶器官损害和并发症患者;

③凡血压持续升高,改善生活行为后血压仍未获得有效控制患者。

3.血压控制目标值,至少<140/90mmHg。

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值<130/80mmHg。

4.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

降压药物种类目前常用降压药物可归纳为五大类,即利尿剂:

噻嗪类使用最多,常用的有氢氯噻嗪和氯噻酮;

β受体阻滞剂:

常用的有美托洛尔、阿替洛尔。

钙通道阻滞剂(CCB):

钙拮抗剂分为二氢吡啶类和非二氢吡啶类,前者以硝苯地平为代表,后者有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常用的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

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

常用的有氯沙坦。

高血压急症是指短时期内(数小时或数天)血压重度升高,舒张压>130mmHg和(或)收缩压>200mmHg,伴有重要器官组织如心脏、脑、肾脏、眼底、大动脉的严重功能障碍或不可逆性损害。

治疗原则1.迅速降低血压2.控制性降压3.合理选择降压药,硝普钠往往是首选的药物。

4.避免使用的药物:

利血平,治疗开始时也不宜使用强力的利尿降压药。

几种常见高血压急症的处理原则1.脑出血原则上实施血压监控与管理,不实施降压治疗。

即>200/130mmHg,才考虑严密血压监测下进行降压治疗。

血压控制目标不能低于160/l00mmHg。

2.脑梗死一般不需要作高血压急症处理。

3.急性冠脉综合征:

可选择硝酸甘油或地尔硫卓静脉滴注,也可选择口服β受体阻滞剂和ACEI治疗。

血压控制目标是疼痛消失,舒张压<100mmHg。

4.急性左心室衰竭:

硝普纳或硝酸甘油是较佳的选择。

需要时还应静脉注射袢利尿剂。

8.稳定型心绞痛临表

(一)症状心绞痛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疼痛的特点为:

1.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中段或上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甚至横贯前胸,界限不很清楚。

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

2.性质胸痛常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也可有烧灼感,偶伴濒死的恐惧感觉。

3.诱因发作常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如愤怒、焦急、过度兴奋等)所诱发,饱食、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克等亦可诱发。

4.持续时间疼痛出现后常逐步加重,然后在3~5分钟内渐消失,可数天或数星期发作一次,亦可一日内多次发作。

5.缓解方式一般在停止原来诱发症状的活动后即可缓解;

舌下含用硝酸甘油也能在几分钟内使之缓解。

(二)体征心绞痛发作时常见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表情焦虑、皮肤冷或出汗,有时出现第四或第三心音奔马律。

心电图检查:

1.静息时心电图:

约半数正常,也可有陈旧心梗、ST-T改变;

2.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

常见ST段压低(≥0.1mV),并有T波倒置或直立(T波诊断可靠性较ST段改变差);

3.心电图负荷试验:

最常用的是运动负荷试验,其阳性标准是ST段水平或下斜型下移超过0.1mv,持续2分钟以上。

4.心电图连续动态监测

9.急性心梗临表①先兆半数以上患者在发病前数日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其中以新发生心绞痛和原有心绞痛加重最为突出,心绞痛发作较以前频繁,硝酸甘油疗效差,应警惕心梗的可能。

②症状⑴疼痛最先出现,多发生于清晨,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

但程度重,持续时间长,休息或硝酸甘油无效,可伴濒死感,少数人一开始就休克或急性心衰。

⑵全身症状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血沉增快等。

发热多在疼痛发生后24~48小时后出现,体温多在38℃左右。

⑶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重症者有呃逆。

⑷心律失常多发生在起病1~2周内,而以24小时内最多见。

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

房室和束支传导阻滞亦较多。

⑸低血压和休克休克多在起病后数小时至1周内发生,多为心源性的。

⑹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

为梗塞后心肌收缩力减弱或收缩不协调所致。

③体征⑴心脏体征心界扩大,心率快,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可出现第四心音奔马律,多在2~3天有心包摩擦音。

心尖区可出现粗糙的收缩期杂音或收缩中晚期喀喇音,为二尖瓣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所致,可有各种心律失常。

⑵血压降低。

心电图:

1.特征性改变ST段抬高性MI者其心电图表现特点为:

(1)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在面向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区的导联上出现;

(2)宽而深的Q波(病理性Q波),在面向透壁心肌坏死区的导联上出现;

(3)T波倒置,在面向损伤区周围心肌缺血区的导联上出现。

在背向MI区的导联则出现相反的改变,即R波增高、ST段压低和T波直立并增高。

非ST段抬高性MI者心电图有2种类型:

①无病理性Q波,有普遍性ST段压低≥0.1mV,但aVR导联(有时还有V1导联)ST段抬高,或有对称性T波倒置为心内膜下MI所致。

②无病理性Q波,也无ST段变化,仅有T波倒置改变。

2.动态性改变

10.二尖瓣狭窄的临表:

一、症状1.呼吸困难最早症状;

2.咯血①突然大量咯血:

由于支气管静脉扩张破裂引起,常出血剧烈;

在二尖瓣狭窄持续存在时,支气管静脉壁逐渐增厚,不会再发生出血。

②咳血性痰:

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时发生。

③粉红色泡沫样痰:

急性肺水肿。

④肺梗死伴有咯血。

3.咳嗽4.声音嘶哑

二、体征重度二尖瓣狭窄常有“二尖瓣面容”,双颧绀红。

1.二尖瓣狭窄的心脏体征:

①心尖搏动不明显;

②S1亢进,开瓣音;

③心尖区有低调的隆隆样舒张中晚期杂音。

2.肺动脉高压和右室扩大的心脏体征:

右心室扩大时可见心前区心尖搏动弥散,肺动脉高压时肺动脉瓣区第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