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兴镇惠丰小学 三年级 音乐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5945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0.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兴镇惠丰小学 三年级 音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东兴镇惠丰小学 三年级 音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东兴镇惠丰小学 三年级 音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东兴镇惠丰小学 三年级 音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东兴镇惠丰小学 三年级 音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东兴镇惠丰小学 三年级 音乐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东兴镇惠丰小学 三年级 音乐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东兴镇惠丰小学 三年级 音乐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东兴镇惠丰小学 三年级 音乐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东兴镇惠丰小学 三年级 音乐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东兴镇惠丰小学 三年级 音乐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东兴镇惠丰小学 三年级 音乐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东兴镇惠丰小学 三年级 音乐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东兴镇惠丰小学 三年级 音乐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东兴镇惠丰小学 三年级 音乐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东兴镇惠丰小学 三年级 音乐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东兴镇惠丰小学 三年级 音乐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东兴镇惠丰小学 三年级 音乐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东兴镇惠丰小学 三年级 音乐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东兴镇惠丰小学 三年级 音乐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兴镇惠丰小学 三年级 音乐教案.docx

《东兴镇惠丰小学 三年级 音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兴镇惠丰小学 三年级 音乐教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东兴镇惠丰小学 三年级 音乐教案.docx

东兴镇惠丰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七彩桥

第一课《唱着跳着走近你》

教学内容:

1、听:

《迎宾曲》

2、唱《唱着跳着走近你》、

教学目标:

1、从《迎宾曲》、《步步高》中,了解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情景,感受作品的象征意义;

2、通过学唱《唱着跳着走近你》,感受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民族音乐元素对音乐创作的影响,理解音乐艺术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学唱《唱着跳着走近你》

2、欣赏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欣赏、感受《迎宾曲》

1、播放《步步高》(广东音乐)片段,请学生说出曲名。

2、师:

下面我们来听一首歌曲,听听这首歌曲来自何处?

播放《迎宾曲》,指名回答,说出理由

再次听赏,感受两首乐曲之间的联系,

自读P2介绍,了解《迎宾曲》的创作背景。

3、师过渡:

假如你是个没有到过广东,不了解广东的外国商人,听了刚才的两首音乐作品,你还对广东一无所知吗?

广东给留下什么印象?

指名说。

师:

而这所有的印象都来源于音乐,此时此刻,音乐仿佛成为了一座桥梁,一座广东与“外界”相互交流的桥梁,一座中国与世界相互交流的桥梁。

有一句话这样说:

音乐无国界。

还有一句这样说: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

其实,要我们说:

音乐是一座桥,一座超越时间、空间,让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相互认识、相互交流,拉近距离,增进友谊的桥。

三、学唱《唱着跳着走近你》

1、欣赏《唱着跳着走近你》,感受歌曲的热烈欢快。

2、读歌词

3、听唱法学唱歌曲

4、完整的演唱

5、多形式演唱

四、课堂总结。

 

教学

反思

第二课《手拉手,地球村》

教学内容:

1、采集与分享:

音乐桥——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

2、听:

《送别》、《中国花鼓》、《丝绸之路》

3、唱《手拉手,地球村》

教学目标:

1、了解当代中外重大音乐交流活动的史实,充分理解“音乐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的深刻内涵。

2、通过欣赏一组反映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作品,感受音乐超越语言、跨越国界的独特艺术魅力,和桥梁作用。

在《中国花鼓》、《丝绸之路》、《送别》的欣赏中,感悟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及魅力,理解“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3、通过学唱歌曲《手拉手,地球村》,抒发“共同妆扮地球母亲”的美好愿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采集与分享:

音乐桥——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

1、师: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音乐一直是我国与世界交流的桥梁,,在近现代的文化交流活动中,更是不可替代的媒介。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中外音乐文化都有哪些交流?

2、介绍:

中国民乐走进金色大厅、三大男高音唱响紫禁城音乐会、歌剧《图兰朵》的顺利演出、芭蕾舞剧在中国的发展……

3、总结:

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三、欣赏《中国花鼓》、《送别》、《丝绸之路》

1、师演奏《送别》旋律,师:

这首乐曲你们熟悉吗?

你感觉它的情绪风格怎样?

2、师:

这首乐曲原本是一首美国歌曲,那么它是怎么来到中国的呢?

这里我们要来了解一下“学堂乐歌”。

简介“学堂乐歌”:

清朝末年,民国初年,沿用1000多年的封建科举制度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效仿欧美建立起的新型学校。

这类学校就叫做“学堂”,学校里的音乐课就叫“乐歌”科。

当时的音乐教育家李叔同、沈心工等人用我国民歌、戏曲或者是外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为曲调,填上新的歌词,成为新歌在音乐课上教唱,这些歌曲就叫“学堂乐歌”。

3、出示《送别》歌词,师:

这就是教育家李叔同为刚才的这首美国歌曲,创作的新歌词。

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觉得词和曲是否相融?

4、完整欣赏《送别》,轻声跟唱,感受歌曲的意境。

5、过渡:

1923年,奥地利作曲家克莱斯勒到东方演出,先后访问了中国、朝鲜、日本等亚洲国家。

异国的文化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国后,他创作了小提琴独奏曲《中国花鼓》。

现在,请同学们欣赏两首克莱斯勒的作品,来猜一猜哪一首是《中国花鼓》?

6、播放《中国花鼓》和《爱之喜》主题旋律,指名回答。

7、完整欣赏《中国花鼓》,完成P6听一听,连一连,理解音乐内容。

8、过渡:

说到我国与世界的交流,最早恐怕要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汉朝。

(播放《丝绸之路》)汉朝时,我国的丝绸出口到古罗马,从当时的汉朝首都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穿越戈壁、墩煌的茫茫大漠,途径印度等14个国家,最终到达地中海沿岸的古罗马,这条长达13000多公里的路途,历史上称“丝绸之路”。

现在我们听到的就是日本著名音乐家喜多郎先生在1980年创作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9、完整欣赏,感受电子合成音乐与东方古典文化的交融。

四、学唱《手拉手,地球村》

1、欣赏《手拉手,地球村》,体会歌曲中的美好愿望。

2、读歌词

3、听唱法学唱歌曲

4、完整的演唱

5、多形式演唱

五、课堂总结。

教学

反思

第二单元友邻多佳音

教学内容:

1、听:

日本民歌——《樱花谣》、朝鲜民歌——《清津浦船歌》、《苹果丰收》

2、印度尼西亚音乐——《佳美兰》、《我的小花园》

马来西亚——《哈罗哈罗》

孟加拉民间音乐——《脚铃舞曲》

泰国——《故乡恋情》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创造等音乐活动,接触日本、朝鲜、泰国、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国家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扩大音乐视野,借助音乐作品了解各国民族风情。

2、熟悉具有代表性的亚洲歌、乐曲主题,体会他们鲜明的民族特点,能轻唱。

教学重、难点:

1、体验亚洲各地音乐的不同风格

2、熟悉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主题旋律

教学准备:

PPT、CD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音乐欣赏,情绪体验:

1、音乐游戏——听赏竞答:

课件出示图片、音乐,请学生猜猜国家名称、风景名称、作品名称。

2、依据学生猜出的顺序,分别欣赏音乐作品:

*日本音乐

《樱花谣》:

多次欣赏,熟悉旋律,跟琴轻唱

感受日本音乐独特的调式——都节调式 34671、琉球调式13457

拓展欣赏《四季歌》、《北国之春》

*朝鲜音乐

《清津浦船歌》:

感受音乐形象——清津浦港碧波荡漾,渔船乘风破浪、渔民辛勤劳动的情景。

拓展观看《朝鲜长鼓》

*印度尼西亚音乐

《佳美兰》:

佳美兰意思是“敲击”,现在指打击乐器为主的乐队,历史悠久,传播广泛。

 感受乐曲欢乐的气氛。

《我的小花园》:

感受印尼儿童活泼可爱的形象。

拓展欣赏《恰利利恰利》

*马来西亚

《哈罗哈罗》:

感受马来人民载歌载舞的欢庆场面

*孟加拉音乐

《脚铃舞曲》:

通过律动了解脚铃舞的轻盈、潇洒

*泰国

《故乡恋情》:

通过感受音乐沉着稳健、详和安定的风格,了解“千佛之国”的泰国

三、拓展欣赏:

师:

除了以上的音乐作品外,你还知道哪些我们亚洲国家的音乐作品?

四、本单元总结:

师:

亚洲有着地球上面积最大的陆地,有着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居住人口。

亚洲是世界古老文明的发源地,是世界璀璨艺术的摇篮。

这一单元中,我们了解了亚洲各国独特的音乐风格,感受了他们丰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各国各不相同,又相似相近的民族风情。

我们的“亚洲音乐之旅”到这就结束!

 

教学

反思

第三单元北国豪情

第一课

教学内容:

1、唱:

《对花》(河北民歌)

2、听:

《山村来了售货员》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山村来了售货员》,了解民族乐器——唢呐。

能够凭借标题,感受音乐形象,理解乐曲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2、学唱河北民歌《对花》,感受人们在生产劳动中的快乐,巩固学生对民歌形成的理解,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能够区分北方小调与南方小调的不同风格。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欣赏《山村来了售货员》

1、认识民族乐器——唢呐

(课件出示):

民族乐器——笛子、箫,说出乐器的名称,

(再出示)唢呐

师:

你认识这件乐器吗?

你在什么场合见过这件乐器?

这件乐器叫唢呐,也叫“喇叭”、“大吹”,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常见吹管乐器。

民间遇到喜庆、热闹的事情时,常会吹奏。

(播放乐曲《山村》片段)你认为唢呐的音色怎样?

唢呐的音色高亢、粗犷。

2、听唢呐独奏曲《山村来了售货员》

(课件出示曲名),说说你对乐曲内容、情绪的猜测

师:

乐曲内容分这7个部分,你能区分这7 个部分吗?

(课件板书)赶路——吆喝——山谷回声——山村活跃——选购——告别——继续前进

完整欣赏1遍,根据所给标题,感受乐曲描写了  山村售货、购货  的欢闹场面。

师:

了解了音乐形象,我们下面来看看音乐情绪。

这首乐曲有3个段落,3段节奏有很大变化,请同学们边听边将乐曲的7个内容分成3段。

完整欣赏乐曲,师生讨论,归纳。

(课件板书)

赶路——吆喝——山谷回声——山村活跃——选购——告别——继续前进

第一段   第                 二             段    第     三     段

3、师小结:

《山村》是一首   唢呐独奏   曲。

三、学唱《对花》

1.过渡:

你认为《山村》属于北方音乐还是南方音乐?

为什么?

(播放黄梅戏《对花》片段)说出曲名,属于北方还是南方?

师:

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北方的“对花”——河北民歌《对花》

2、学唱歌曲

初听歌曲,熟悉歌词

轻唱歌曲,提出有困难的乐句,教师指导

完整演唱,唱出歌曲活泼、欢快的气氛

3、讨论:

如何变换演唱形式,使歌曲更加有趣?

用不同形式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风格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北方音乐的风格特点。

完成P21/ 连线。

教学

反思

第二课《革命将士出征歌》

教学内容:

1、听:

《掏洋芋》(山西民歌)、《蓝花花》

2、唱:

《革命将士出征歌》(陕北民歌)

3、我的创造:

续编旋律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感受北方民歌的独特风格和韵味。

2、通过旋律续编,培养乐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欣赏《掏洋芋》、续编旋律:

1、齐唱河北民歌《对花》

指名说,《对花》是什么地方的民歌?

你觉得民歌有什么特点?

师:

民歌形成于劳动人民生产劳动过程之中,有明显的生活气息,曲调有明显的地方特点,歌词内容多与劳动生活有关,衬词较多。

2、导入:

下面我们来听一首山西民歌《掏洋芋》

3、初听歌曲,区分衬词,说说歌曲演唱的内容。

4、复听歌曲,跟读念白部分,轻唱歌词,感受歌曲的诙谐风趣,富有生活气息。

5、分声部演唱

6、分析歌谱

听旋律,这首歌曲有几个乐句?

(4个)

观察歌曲前2乐句的开头部分,有什么发现?

(开头部分相同)

第一乐句和第三乐句怎么样?

(完全相同)

歌曲的结束音在哪个音上?

(la)开始音呢?

(还是la)

7、续编旋律

1=C   2/4

6 6 1 2 | 3 5 3 2 |  3  —  |  3  — |

6 6 1 2 |         |         |        ||

三、欣赏陕北民歌——《革命将士出征歌》、《蓝花花》

1、师:

唱完了山西民歌,我们再来看看陕西。

陕西位于我国中部。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抗日根据地——陕甘宁根据地就在那里。

下面,我们欣赏一首重新填词的陕北民歌《革命将士出征歌》。

2、初听歌曲,提问:

歌曲的速度怎样?

(进行曲速度)

歌曲的情绪如何?

(威武雄壮的)

3、复听歌曲,跟着唱

4、过渡:

接下来,我们去认识一位陕西姑娘——蓝花花,了解一下,在她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5、初听歌曲《蓝花花》,了解歌曲主要内容。

6、熟悉歌曲主旋律,跟唱

7、欣赏钢琴变奏曲《蓝花花》,听一听主旋律出现了几次?

乐曲结尾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四、课堂总结:

连线

《蓝花花》            山西民歌    

《掏洋芋》            河北民歌

《对花》              陕北民歌(陕西北部)

教学

反思

第三课《唱得幸福满山坡》

教学内容:

1、唱:

《唱得幸福满山坡》

2、听:

《跑旱船》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唱得幸福满山坡》感受人民当家作主的幸福之情,加深对北方民歌的认识。

2、在欣赏《跑旱船》的过程中,尝试用秧歌步参与“跑旱船”的表演,体验北国人民喜庆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新授歌曲《唱得幸福满山坡》

1、(课件出示丰收的场景),提问:

你看到怎样的景象?

想象此时此刻农民们的心情怎样?

2、听歌曲范唱,熟悉歌词

3、学唱歌曲,重点练习切分音和后倚音。

完整演唱,表达出农民们的喜悦之情。

三、欣赏《跑旱船》

1、过渡:

欢庆丰收、欢庆节日的时候,民间会有哪些民俗习惯?

2、初听《跑旱船》,介绍“跑旱船”

3、学走“秧歌步”,跟音乐表演 

四、课堂总结。

教学

反思

第四课《嘎达梅林》

教学内容:

拓展欣赏:

中国北方民歌

内蒙民歌:

《森吉德马》、《嘎达梅林》

新疆民歌:

《达坂城的姑娘》、《掀起你的盖头来》、《玛依拉》

山东民歌:

《沂蒙山小调》

河北民歌:

《小放牛》

山西民歌:

《走西口》、《绣荷包》

陕北民歌:

《绣金匾》

西藏民歌:

《格萨尔王》、《北京的金山上》、《毛主席的光辉》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中国北方民歌的分类,加深对北方民歌豪爽、高亢风格的认识。

2、进一步拓宽学生的音乐眼界,丰富学生的歌曲储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介绍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

师:

请同学们完整听赏一组同一风格区的音乐作品,然后概括这一风格区音乐作品的特点。

▲ 草原风格区:

蕴涵游牧民族粗犷的气质,苍劲有力。

▲ 新疆风格区:

受西域影响的音乐风格,活泼欢快。

▲ 东北风格区:

直白、豪爽的风格

▲ 西北风格区:

高亢的风格

三、本单元总结:

本单元,我们通过欣赏、演唱,了解了我国北方音乐的大致分类以及作品的风格。

北方民歌如同北方人民一样,粗犷、高亢、豪爽的特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民歌是一个民族千百年来思想、精神凝聚而成的艺术成就,它产生于民间、发展于民间、传承于民间,下节课,我们将继续领略朴实无华、风格多样的中国民歌。

教学

反思

第四单元丝竹流韵

第一课《欢乐歌》

教学内容:

1、听:

《欢乐歌》、《紫竹调》、《卜算子.咏梅》、《小巷风韵》

2、动:

露一手——认识“江南丝竹”中的演奏乐器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欢乐歌》、《紫竹调》、《卜算子.咏梅》、《小巷风韵》,领略江南风情,感受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初步了解江南丝竹的知识。

2、感受民间戏曲与歌曲的完美结合,初步了解昆曲和苏州评弹这两种地方曲艺,激发学生对家乡江南悠久文化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欣赏、感受“江南丝竹”:

1、欣赏《紫竹调》

欣赏乐曲,说出乐曲的情绪风格、主要演奏乐器。

揭示曲名,简介“紫竹调”

2、介绍“江南丝竹”:

流传于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以及上海一带的丝竹音乐。

主要乐器有笛、箫、笙、二胡、琵琶、三弦、扬琴等。

3、师:

下面我们来欣赏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的《欢乐歌》。

欣赏《欢乐歌》,留心听以上几种乐器的音色。

4、完成P31/露一手

三、欣赏、拓展“昆曲”、“评弹”

1、师:

江南的地方戏曲有很多,你们知道哪些?

 生回答(黄梅戏、越剧、昆曲等)

 师: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昆曲。

2、简介昆曲:

起始于元末明初的昆山腔,迄今已有600年的历史,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是一种融诗、歌、舞、戏于一体的艺术形式。

3、听赏昆曲《牡丹亭》选段【皂罗袍】

4、欣赏《卜算子.咏梅》

5、简介苏州评弹:

是苏州评话与弹词的总称,产生于苏州,流行于江浙沪一带,用苏州方言演唱。

6、听赏苏州评弹《笑中缘》

7、欣赏《小巷风韵》

四、课堂总结。

教学

反思

第二课《水乡歌儿多》

教学内容:

唱:

《水乡歌儿多》

教学目标:

用欢快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水乡歌儿多》,了解赞美江南水乡的歌曲,激发学生对江南水乡音乐文化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导入:

1、播放《欢乐歌》(片段)

请学生说出乐曲的名字、类别。

2、说出乐曲的演奏乐器有哪些,巩固对民族乐器的认识。

三、学唱体验:

1、复习四年级时学唱的《忆江南》,说出歌曲的名字

师:

在你的印象中,江南是什么样的?

回忆语文课文《水乡歌》,想一想:

水乡(湾)多,(船)多,(歌)多。

师:

今天我们来学唱歌曲《水乡歌儿多》

2、听范唱,说出此时水乡孩子们的心情怎样?

在歌词中,找到表达孩子们快乐心情的语句,有感情的读一读,感受歌词所描绘的美丽景色。

3、学唱歌曲

听辨歌曲中休止符的位置,感受歌曲前后乐段不同的情绪。

反复听唱,指导有困难的乐句。

完整演唱歌曲,指导学生从力度、速度等方面,表现水乡孩子细腻、含蓄的形象。

四、课堂总结:

师:

水乡是美丽的,水乡孩子是幸福的。

课后找一找歌颂水乡的音乐作品。

教学

反思

第三课《外婆桥》

教学内容:

1、听:

《外婆桥》、《姑苏风光》

2、拓展:

吴文化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具有民谣风格的歌曲《外婆桥》,感受水乡孩子眼中家乡的变化,心中盼望去外婆家的急切心情。

2、通过欣赏《姑苏风光》,感受苏州方言的独特腔韵,品位吴越音乐文化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欣赏《外婆桥》:

1、全班齐唱《水乡歌儿多》,师:

这首歌中,我们感受到江南水乡孩子的细腻、羞涩的性格。

下面,我们来感受一下水乡孩子还有什么样的特点?

2、欣赏《外婆桥》,学生跟音乐轻唱,然后回答

师:

这首歌中,我们感受到水乡孩子活泼可爱的个性,以及去外婆家的迫切心情。

3、跟音乐轻唱歌曲

三、欣赏《姑苏风光》

1、简介歌曲:

2、初听歌曲,留心歌词的读音。

说说歌曲赞美了什么?

3、复听歌曲,轻声哼唱。

四、拓展了解——吴文化

1、跟音乐轻声演唱《姑苏风光》,说出曲名

2、师:

苏州是江南有名的古城,古代时称为“姑苏”,苏州一带地区称为“吴”,我们今天来了解一下这一带的传统文化——吴文化

3、简介吴文化:

物质层面——有巧夺天工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典园林,有古朴凝重的“香山帮”建筑。

有美轮美奂的丝绸——苏锦,有名列全国四大名绣之一的“苏绣”。

有精细雅致的吴中工艺等。

文化层面——有“百戏之祖”的昆曲。

有被称为中国最美的声音的苏州评弹。

有名家辈出的吴门画派,有历史上被称为“南桃北杨”的桃花坞木刻年画。

4、在音乐声中,将图片与文字对应(写在作业纸上)

五、课堂总结

师:

今天,我们欣赏了歌曲《外婆桥》,感受到水乡孩子对家乡的热爱。

欣赏了歌曲《姑苏风光》,感受了苏州方言独特的魅力。

下节课我们将接着学习。

 

教学

反思

第五单元:

《连绵白桦林》

教学内容:

1、通过演唱、听赏斯洛伐克民歌《跳吧!

跳吧!

》、俄罗斯民歌《故乡》、克罗地亚民歌《蓝色的雅德朗》,让学生感受这几个国家民族音乐的风格,并在“节奏回应”、“旋律创编”、“设计演唱形式”等多种音乐活动中进一步走进音乐世界,领悟音乐语言的特点。

2、通过欣赏《波兰舞曲》、《跳蚤之歌》、《天鹅湖组曲》、《波罗维茨舞曲》,感受多种音乐形式的特点和魅力,认识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兴趣。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

第一课《跳吧!

跳吧!

教学内容:

1、唱:

《跳吧!

跳吧!

2、听:

《波兰舞曲》(肖邦)

教学目标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播放《四小天鹅舞曲》(片段),请学生说出曲名、曲作者以及国籍

师:

本单元,我们将开始东欧音乐之旅。

二、学唱《跳吧!

跳吧!

》:

1、乐句创编

出示乐谱:

 2/4  3 3|5 5|54 4|54 4|

2/4  2 2|4 4|43 3|43 3|

画出两句的旋律线,找到他们之间的规律。

根据这个规律,再编一句新乐句。

 2/4  1 1|3 3|32 2|32 2|

老师为这3句加一个结尾句:

2/4  5 5|6 7|21 1|21 1|

完整唱4句乐谱。

2、揭示曲名《跳吧!

跳吧!

3、听歌曲范唱

4、学唱歌曲,教师指导。

注意重音的演唱。

完整演唱全曲。

三、欣赏《波兰舞曲》:

1、出示肖邦肖像图片,师:

你知道这位作曲家是谁吗?

是哪国人?

(肖邦/波兰)

肖邦(1810.3.1-1849.10.17)浪漫乐派的著名作曲家,被誉为“钢琴诗人”。

其父为法国人,母亲是波兰人。

自幼深受波兰民间音乐的熏陶,6岁开始学习钢琴,7岁登台演出。

12-19岁在华沙国家音乐高等学校学习作曲和音乐理论。

15岁开始发表作品,19岁起,以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身份在欧洲巡演。

后因华沙起义失败而定居巴黎。

从事教学和创作。

在此期间染上肺病,1948年赴伦敦演出时,病情恶化,回巴黎不久逝世,享年39岁。

师:

下面,我们来欣赏肖邦代表作《波兰舞曲》的第一乐段。

2、听《波兰舞曲》第一乐段,思考:

这一乐段表现怎样的音乐形象?

师:

这一乐段表现了一群威武雄壮的波兰勇士,身着铠甲,腰佩战刀,雄赳赳地大步向前的形象。

3、简介《波兰舞曲》

这首乐曲作于1838年,别名《军队》,这是由于曲中的第一、二两主题的旋律,具有极为豪放、勇敢的军队性格之故。

这是肖邦所写的最华丽、最灿烂的波兰舞曲之一。

传统的波兰舞曲就是以风格雄浑、豪放而著称的,显示出波兰这个民族的尚武精神。

在这首波兰舞曲中更是集中体现了这一点。

欣赏这首波兰舞曲时,我们仿佛看到了古代波兰的勇士们,那强健的体魄、豁达的胸怀、深刻而动人的虔诚融为一体,闪烁着大无畏的骑士精神。

乐曲的构成为“ABA”三段体:

第一段:

A大调。

在这一段中,作者充分运用了色彩性变调,生动地刻画出一群威武雄壮的波兰勇士,身着铠甲,腰佩战刀,雄赳赳地大步向前。

第二段:

从D大调至降B大调到C大调的频繁转调。

本段之前有一个号角般宏亮的过门,紧接着出现的本段主题具有斩钉截铁般果断、刚毅的性格。

第三段为第一段的严格再现。

4、完整欣赏《波兰舞曲》,分出段落。

四.拓展了解肖邦的艺术成就以及其他作品

肖邦的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贝多芬、巴赫等作曲家的影响,多以钢琴曲为主,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感情朴实、手法简练、题材紧扣波兰人民的生活、历史和爱国诗歌,曲调热情奔放、和声丰富多彩、结构灵活自如。

他的练习曲作品训练目的明确,艺术形象鲜明;他的圆舞曲作品,赋予温柔抒情的情感;他的前奏曲作品,可将风格迥异的个曲,自由结合为组曲;他的谐谑曲成为独立的作品感情激动、富裕戏剧性;他的马祖卡舞曲作品,曲调单纯、和声简朴、明朗欢快;他的夜曲作品,充满幻想、情调深沉。

作为著名钢琴演奏家,他的演奏技巧精湛、手法细腻、音响华丽、富于激情、出神入化,他的钢琴踏板用法独特。

对比欣赏《圆舞曲》(肖邦)

 

教学

反思

第二课《天鹅湖组曲》

教学内容:

1、听:

《天鹅湖组曲》(管弦乐选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