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万头生猪屠宰及深加工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599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15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0万头生猪屠宰及深加工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60万头生猪屠宰及深加工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60万头生猪屠宰及深加工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60万头生猪屠宰及深加工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60万头生猪屠宰及深加工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60万头生猪屠宰及深加工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7页
60万头生猪屠宰及深加工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7页
60万头生猪屠宰及深加工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7页
60万头生猪屠宰及深加工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7页
60万头生猪屠宰及深加工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7页
60万头生猪屠宰及深加工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7页
60万头生猪屠宰及深加工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7页
60万头生猪屠宰及深加工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7页
60万头生猪屠宰及深加工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7页
60万头生猪屠宰及深加工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7页
60万头生猪屠宰及深加工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7页
60万头生猪屠宰及深加工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7页
60万头生猪屠宰及深加工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7页
60万头生猪屠宰及深加工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7页
60万头生猪屠宰及深加工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60万头生猪屠宰及深加工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60万头生猪屠宰及深加工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0万头生猪屠宰及深加工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60万头生猪屠宰及深加工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1.2.3研究工作概况

根据目前生猪屠宰及深加工产品生产现状及市场需求状况,提出了60万头/年生猪屠宰及深加工生产线建设方案,并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以及生猪屠宰工艺、生产规模及市场情况进行了必要的调查研究,为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做好了基础工作。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于2011年4月底完成了本报告的编写工作。

1.3项目概况

1.3.1建设规模

项目建设规模为日屠宰生猪2000头,年屠宰生猪60万头。

1.3.2工艺技术方案

本项目按国家生猪屠宰、猪肉分割标准规定进行设计,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生产技术与设备采用国内先进水平的工艺与设备,同时设立检测与检疫中心,使企业的产品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卫生指标,项目投产后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组织生产,所有肉品质量卫生指标都可准确及时检测检验,使产品质量更加有保证。

采用真空放血工艺可以获得未经污染的血液,提高了利用价值,并在真空条件下促使生猪屠体放血彻底,保证肉品色泽鲜艳,易保鲜、耐存放。

采用蒸汽烫毛、干洗脱毛工艺能够减少屠体二次污染的机会,减轻浸烫脱毛对皮肤组织的损伤,大大提高了肉品品质。

采用快速冷却排酸工艺,加速肉品嫩化成熟过程,并能保持分割肉优良的品质,有效提高了肉品鲜嫩度。

采用电脑自动跟踪检疫检验系统,从根本上避免了人为因素对肉品检验质量的影响,国际上牲畜流行的疯牛病、口蹄疫、二恶英、瘦肉精等危害人身健康的疾病一次检验完成,达到国际标准,最终确保肉品品质。

采用先进工艺和技术,将大大提高企业生猪屠宰、肉类分割深加工技术水平,跻身全国肉类加工先进行列,全面提高了肉品品质,确保生产绿色猪肉食品。

1.3.3项目组织与实施进度

本项目承办单位为****肉类食品有限公司。

项目单位将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主管领导任组长,下设办公室,直接对项目法人负责,以确保项目高质量、高标准按进度计划安排的工期完成。

项目建设期12个月。

1.3.4项目招投标方案

为了确保年屠宰及深加工60万头生猪生产线建设的工程质量,防范工程建设中的违规行为,制定项目的招投标方案。

鉴于项目法人单位目前尚不具备自行招标所具备的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的能力,该项目招投标活动全部委托给有资质的招标代理机构办理。

1.3.5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由建设投资和流动资金组成。

经估算总投资为12351.3万元,其中:

建设投资(包括建设期利息)9851.3万元,流动资金2500万元。

资金来源为:

银行贷款6500万元,企业自筹5851.3万元。

1.3.6效益评价

项目完成后,可实现年均销售收入84000万元,其中年均利润总额3852万元,年均税收约1947万元(所得税963万元,增值税及附加984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包括建设期一年)4年。

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项目财务可行。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进入新阶段,人民生活全面进入小康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绿色食品产业正在进入一个持续加快发展的新时期。

我国从1990年开始发展绿色食品到现在,绿色食品开发事业已进入向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全面推进阶段。

目前,各地政府和部门进一步重视绿色食品发展的战略地位,广大消费者对绿色食品认知度越来越高,市场环境日益优化,市场覆盖面越来越大,消费需求日益增长,绿色食品国际市场潜力逐步显示出来,因此,发展绿色猪肉屠宰及深加工项目已具有成熟的环境和机遇。

根据企业自身持续发展的需要。

****肉类食品有限公司所在行业为食品行业的屠宰加工类,该行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进入成本较低,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在目前市场环境下,产品定价主要由供求关系决定,任何企业的市场行业对产品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很微弱,企业之间的竞争手段主要为价格竞争。

企业要取得生存、发展,就必须通过改进技术装备、提高操作水平、降低采购成本等措施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取得成本优势,但在一定规模下成本的降低是有限度的;

企业只有通过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实施生猪屠宰产品的深加工,生产市场欢迎的无公害、多品种、小包装新产品,才能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同时通过规模效益的实现,进一步扩大企业的利润空间,以实现企业持续发展。

本项目是****肉类食品有限公司抓住国际国内市场变化的机遇,加快产品开发,提高品牌价值做大做强企业的迫切要求。

我国加入WTO后,为国内猪肉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创造了大好机遇,也提出了挑战,同时国内市场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在加强和提高,这对常规食物生产方式提出了挑战。

如欧盟、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就时常打着环保、绿色、残留物质的牌子禁止从我国进口禽兔肉,造成我国畜牧业生产的严重损失和浪费。

因此,传统食物生产方式引起人们深刻的反思,只关注食物生产的效率和规模已远远不够,而必须考虑生产方式对资源、环境和消费者的影响。

抓住当前的机遇发展绿色、环保、无公害食品是适应当今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的迫切要求。

****肉类食品有限公司,按照国际化标准建设60万头/年生猪屠宰及深加工项目,产品符合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农业部行业标准,投产后将成为豫北地区最大的生猪屠宰及深加工厂。

项目的建设将为企业出口和以绿色食品进入全国各大中城市市场提供有力保证。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发展绿色肉猪屠宰项目是响应政府对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积极举措和示范性项目。

****肉类食品有限公司坚持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并重,本着绿色健康的宗旨,将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组织模式,引导养殖户加强生猪养殖环节的质量控制,确保生猪原料质量,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生猪屠宰建设项目是****肉类食品有限公司为调整产品结构,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强企业辐射,带动地方经济,促进当地绿色农牧产业稳定发展而提出来的。

****肉类食品有限公司是****市定点屠宰企业。

该公司在实践探索中,逐渐认识到,要扩大市场,保证人民的健康,就必须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

通过建设绿色肉猪屠宰深加工项目,每年可为****和周边地区的生猪饲养提供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的服务,可以有效缓解****及周边地区养殖户卖猪难的问题,进一步优化养殖产业结构,提高优质猪肉市场占有率和生猪市场竞争力。

****肉类食品有限公司决定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发挥公司生产优势,以“公司+基地+农户”的联接方式,通过集中收购商品猪、集中屠宰加工的有效运作,使当地的养猪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成为广大农民增加收入的支柱之一,从而实现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地方农业结构调整发挥应有的作用。

为了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农业增值转化率,拉长农业产业化生产链条,该公司提出了60万头/年生猪屠宰及深加工建设项目。

本项目的建成,将有助于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带动当地农业、畜牧业、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改善区域农业产业结构,带动农业走优质高产和规模化经营的道路,加快农副产品转化增值,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劳动就业,增加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

因此无论从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是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该项目的实施都非常必要。

第三章市场预测

3.1市场需求现状

3.1.1猪肉市场需求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正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安全、方便、新鲜的肉食品已成为城乡居民的消费热点;

生活节奏的加快,促进了快餐业的发展,也为肉食品加工业的发展拓展了新的领域。

同时,随着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各国政府相继取消了我国肉制品行业出口的配额制度和许可证制度,这必将为我国肉食品加工企业充分发挥成本优势、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一个良好的机遇。

目前,中国肉类的生产、消费总量已多年稳居世界第一,中国肉类产品产销一直保持强劲增长势头,2010年全国肉类需求量已达到8000万吨以上,人均占有量与一些中等发达国家逐步接近。

我国农村蕴涵着巨大的猪肉需求潜力。

目前,农村的动物性食品既没有城市那么多样化,消费水平又低得多,估计人均消费猪肉21千克,且占肉类总消费量的85%左右。

2008年农村猪肉的消费量占猪肉产量的比例由2007年的42%上升到44%,仅2%增加的绝对量是140万吨。

可以预期,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和税费负担的减轻,农民的猪肉消费量会大幅上升,将成为我国养猪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猪肉的卫生安全性越来越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优质放心猪肉正逐步成为市场的热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无病、无药残、无激素的“绿色”猪肉需求巨大。

目前无公害生猪生产仍处于起步阶段,无公害生猪的市场供应量远远无法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

据预测,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无公害生猪生产将会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

冻猪分割肉的消费群体主要分为三部分:

一是肉制品生产厂家,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区和大中城市,其对产品质量要求一般,季节性较强;

二是大型超市和批发市场,主要供应普通市民生活消费,对产品质量要求较高;

三是港澳地区及国外客户,对产品质量要求高,需求数量较大,时效性强,品种主要是1号肉、大排、3号肉、肋排、2号肉、4号肉及白条肉。

3.1.2生猪生产现状

我国生猪产区主要集中的河南、湖南、四川、山东等省份。

根据农业部发布的数据以及各省畜牧主管部门的数据分析,自年初至今,全国生猪及可繁殖母猪的存栏量持续平稳,当前的存栏量与2008年相比,基本持平。

农业部发布的今年3月份生猪存栏数量46921万头,2008年年末存栏猪的数量是46264万头,两者相差甚微;

可繁殖母猪存栏数量4875万头,2008年年末存栏可繁殖母猪4878万头,两者同样相差甚微。

从今年的存栏数据情况来看,不仅全国的情况比较稳定,一些养猪大省同样存栏量稳定。

 

西南优势生产区、养猪大省四川 

今年以来,存栏猪的数量保持在6100~6400万头之间,与宏观控制指标的5500万头相比,大约有接近两成的调控空间,可繁殖母猪存栏630万头左右,与宏观调控指标的500万头同样有两成多些的调控空间。

中部优势生产区、养猪大省山东 

今年以来,生猪存栏数量逐月小幅上涨,约在3500~3700万头之间,与宏观控制指标的2600万头相比,有更大的调控空间,可繁殖母猪母猪存栏500万头左右,与宏观调控指标的260万头同样有更多的调控空间。

沿海优势生产区、养猪大省浙江 

今年以来,生猪存栏在1200~1300之间,与宏观调控目标的1200万头比较靠近,可繁殖母猪存栏在140万头左右,与宏观调控指标的120万头也有较大的余头。

各主产省生猪的存栏数量均比较充裕稳定,为全国总体生猪存栏稳定奠定了基础,当前的存栏数量远远超过宏观控制的41000万头和4100万头的水平,为明年养猪生产稳定发展创造了条件

3.1.3猪肉加工行业概况

1998年《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生猪屠宰行业已进入依法管理的新阶段。

10余年来,生猪屠宰行业发生了积极变化:

一是猪肉卫生和质量安全水平有较大提高。

随着生猪定点屠宰制度的落实,县级以上城市猪肉供应已基本上来自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包括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和小型屠宰场点),乡镇进点屠宰率近95%,私屠滥宰现象得到有效遏制,食用猪肉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明显减少。

二是行业技术水平升级加快。

全国机械化屠宰厂(场)已达到3000余家,较实行定点屠宰制度前增加了10倍,部分定点屠宰企业的生产装备、工艺技术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三是企业规模化、品牌化效应开始显现。

2008年,全国规模以上定点屠宰企业2205家,约占全国定点屠宰企业总数的10%,年屠宰量已占全部定点屠宰量的68%;

一些屠宰加工企业开始实行品牌化经营,全国已有肉类注册商标500多个。

四是管理有序的开放式流通格局基本形成。

破除地区市场封锁取得进展,一些大型屠宰加工企业已在全国或较广区域内配置生产资源,依托自身质量、品牌和规模优势,运用先进流通方式拓展销售市场,品牌肉连锁店、专卖店、冷链运输快速发展,优质猪肉产品已部分实现跨区域流通。

 当前我国生猪屠宰行业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产能总量严重过剩,落后产能比重过大;

行业布局和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偏低;

相当一部分定点屠宰企业设备设施简陋,未达到相关标准,屠宰操作规范和检验检疫制度尚未落实;

约75%的定点屠宰企业实行代宰制,产品形态同质化、忽视品牌建设的现象仍很普遍,恶性竞争严重;

屠宰行业从业人员特别是屠宰技术人员和肉品品质检验人员专业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这些问题不仅对猪肉质量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也对生猪屠宰行业的现代化转型和持续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生猪养殖方式、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交通运输状况得到极大改观,同时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全社会对猪肉卫生和质量安全的关切也越来越高,《食品安全法》也对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新形势,迫切需要生猪屠宰行业,提升管理水平,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切实保障肉品质量安全。

3.2市场预测

3.2.1现有市场分析

1、国内市场

近年来,随着我国养猪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猪肉产量从1995年的1892万吨,到2005年增加2970万吨,2009年全国人均占有量达到猪肉29公斤,2008年猪肉总产量达6046余万吨,人均猪肉36公斤左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

中国肉类工业“十二五”规划的预期性发展目标是:

到2015年,我国肉类总产量将达到8600万吨,人均肉类占有量达到61公斤,每年人均增加1公斤。

在稳步发展猪肉产品的同时,重点发展牛羊肉、禽肉生产。

其中:

2015年猪肉产量5246万吨、禽肉产量1978万吨、牛肉产量774万吨、羊肉产量430万吨。

猪肉、禽肉、牛肉、羊肉、杂畜肉的比重分别达到61:

23:

9:

5:

2。

积极发展冷却分割肉,优化肉制品结构。

2015年,县城以上热鲜肉销售比例降至50%以下,冷鲜肉占比提升到30%,冻肉占比维持在20%左右;

肉类制品及副产品加工达到1500万吨,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为17.4%,人均消费量10.7公斤,每年人均增加O.5公斤;

中西式肉制品结构调整为50:

50。

到2015年,全国手工和半机械化等落后产能淘汰50%,其中大中城市和发达地区力争淘汰80%。

培育一批以大中城市为重点销售范围的区域性肉品加工配送企业;

跨区域销售的定点屠宰厂(场)全部配置与流通范围相适应的冷链设施、运输车辆。

到2015年,肉类工业总产值增加到8000亿元,年均增长12.4%;

利润总额从2009年的205亿元增加到320亿元以上。

以肉类销售总额计算,全行业形成10家100亿元以上的大企业、大集团。

肉类行业百强企业的生产和市场集中度(以销售收入来衡量)占全行业规模以上肉类企业的80%。

到2015年,60%的肉类工业企业拥有注册肉类品牌,实行品牌化经营:

培育出2—3个产品和品牌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集团。

从以上信息来看,该公司生产的冻猪分割肉具有较好的发展空间,且符合国家进一步提高肉制品质量的管理要求,前景较好。

目前我国冻猪分割肉的国内市场主要在沿海、沿江地区及中心城市,上述地区因经济发展较为发达,劳动力成本较高,不具备建设规模化养殖场和大型肉制品加工企业的条件。

2、国外市场

近二、三年以来,世界经济形势的大气候低糜,国际贸易明显走慢,而且不可预测因素在增长。

从世界肉类生产形势看,近二、三年来虽然肉类总产量仍在平均每年以2%或低于2%微增,但分析各肉类生产国的情况,发达国家的肉类产量在稍有调减,发展中国家略有增产。

分品种看,牛羊肉下降,猪肉和禽肉略增。

中国虽已进入肉类生产的稳定增长期,分品种的肉类产量平均每年仍有3—5%左右的增幅,从而抬高了世界肉类总产量的增产幅度。

当前世界各国的肉类消费仍以微弱之势上升,南美洲人均年消费62公斤,非洲14.5公斤,发达国家平均80公斤左右,发展中国家27公斤上下。

根据FAO的数字显示,2008年中国猪肉产量为4200余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6.1%,为名符其实的猪肉生产第一大国。

产量排在第2到第10位的美国、德国、西班牙、法国、巴西、加拿大、丹麦、荷兰和波兰,加在一起的猪肉产量也只有2600万吨,不足我国的70%。

近年来全球猪肉贸易的格局没有太大变化,出口量在近600万吨左右,进口总量要少一成左右,净出口大国仍是欧盟110多万吨、北美40多万吨,两者就占全球净出口总额的八成。

欧盟出口在10万吨以上的有丹麦(50余万吨),法国和德国分别在15万吨和10万吨左右。

猪肉进口大国主要在亚洲,日本95万吨,俄国40万吨左右,香港20万吨,韩国11万吨左右,菲律宾及台湾地区各3万吨上下,美国的猪肉净进口只有2万多吨。

由此看出,猪肉国际市场基本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3.2.2销售潜力和前景分析

****肉类食品有限公司是****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重点进出口企业,****市定点屠宰企业。

公司创建于2002年,现有职工160人,具有年屠宰加工生猪10万头的生产能力。

公司经过近10年的生产经营,已建立了较为稳固的销售市场,在河南、河北、湖南等省的北京、郑州、新乡、安阳、合肥等10多个大中城市建有销售网络,产品还销往上海、大连、无锡、广州、深圳等地,同时公司还具有自营进出口资格,为本项目建成投产后产品销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3拟建规模

本项目建设规模为年屠宰、分割生猪60万头,年产各类冻猪分割肉1.5万吨,五花肉1万吨。

3.4产品销售方案

本项目生猪深加工产品目标市场为郑州、上海、北京、天津、合肥、广州、深圳等大城市。

这些城市人口多,市场需求较大和集中,同时对产品的品质要求也非常高。

绿色肉猪产品市场潜力极大,由于目前绿色肉猪深加工产品供应缺口较大,因此价格也较高,对于加工企业来说是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实行畜产品准入制,提高了市场进入门槛,为规模化肉猪加工企业提供了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该项目建成后,将根据国内外市场情况,拟外销(出口)部分产品,主要出口地为俄罗斯、菲律宾、新加坡、朝鲜、古巴、马来西亚、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

国内主要销往郑州、北京、上海、武汉、深圳、天津、合肥等全国各大中城市和广大农村。

3.5销售策略

以全国各大中等城市为依托,扩大内销;

以出口创汇为目的,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以农村市场为基础,增加生鲜销量,并建立健全各种形式的销售网络,组成专业销售队伍,采取灵活的销售方式,以冷鲜肉为主实行精加工、细分割的生产经营方式。

3.6竞争力分析

3.6.1竞争劣势

产品市场知名度不太高,给市场销售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应大力加强产品的销售宣传,积极创建产品品牌。

3.6.2竞争优势

1、生猪生产规模大,发展基础较好

****是全省畜牧生产大县,商品猪年出栏量已达到60多万头,加之周边浚县、卫辉、滑县、汤阴等县市,年商品猪出栏量在200万头以上,这就为本项目生产提供了稳定的原料来源。

这样,随着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工艺不断改进为生猪加工生产可持续发展,为增强猪肉市场竞争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生猪生产成本低,价格优势明显

我国猪肉价格比国际市场低57%。

2008年美国对外出口猪肉的平均价格为2624美元/吨,同期我国猪肉的出口价为1315美元/吨,比美国的出口价低50%。

同时当地劳动力充足,工资水平低,也降低屠宰加工成本。

3、企业管理经验丰富。

****肉类食品有限公司已积累了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

营销队伍健全,组织管理规模,具有很强的开拓市场能力。

4、政策优势。

河南省各级政府十分重视畜牧业和肉类食品产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了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食品工业振兴规划等政策,对生猪屠宰规模化、产业化生产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项目建成后要加强员工的技术培训,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为市场提供优质猪肉深加工产品,以质量换取市场。

第四章场址概况与建设条件

4.1资源及原材料

本项目生产的原材料为生猪。

公司地处豫北地区,气候温暖适宜,具有畜禽生产繁育的良好条件,当地农民具有饲养畜禽的传统和丰富经验,并有丰富的饲料资源和食品加工的发展。

公司的原材料采购在当地及周边地区就能满足。

项目主要生产原料为生猪,公司所在地****是河南省畜牧大县,其中生猪年出栏量为60多万头,加上周边浚县、滑县、卫辉、汤阴等市县,附近地区年生猪出栏在200多万头。

项目所在周边地区是农业和养殖业发达地区,有丰富生猪资源,生猪收购主要从****及其周边地区购进,原材料充足。

主要原材料年需求量见下表。

主要原材料年消耗量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生猪

万头

60

2

污水处理药剂

81

3

包装材料

550

4.2动力

1、供电

****位于华中电力网控制范围内,该公司距110KW****朝歌变站1000米,现有110KV高压线路为项目区供电,可以保证生产和生活用电。

2、供水

项目供水条件较好,厂区地下水资源丰富,采用打深井供水和市政自来水管网供水相结合的方式。

3、供热

项目采用蒸汽锅炉供热,可以满足项目生产和生活用汽,厂址距****煤矿区约40—60公里之间,且交通便利,为生产、生活用煤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燃料与动力年消耗量表

万吨

15.26

万千瓦

2364.77

6300

4.3厂址

4.3.1厂址选择

该公司位于****城北107国道东,厂区占地面积30亩。

该项目在公司原厂区进行扩建,通过合理布局,可以满足项目需要。

4.4自然条件、水文地质与气象

4.4.1自然条件

****地处中纬度地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东部为华北平原,县域山区、丘陵、平原、泊洼均有,地形较为复杂,所以气象条件非常复杂,其特点是:

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雨水集中,秋季凉爽季短,冬季少雪干冷。

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

4.4.2地形地貌条件

本项目所在地属于黄河冲积平原,区内地势平坦,东略高北略低,自然地面高程在150-156米之间,自然坡度约1%左右。

厂区内无不良地形地貌及不良地质作用。

4.4.3工程地质、地震

项目区域内地层由黄河多次泛滥冲积而成,多为粉砂、粉细砂层,形成时代较晚,为新近沉积土。

根据现场的调查和勘探,大体上分为7层,具体如下:

第1层,杂填土,厚1.3米土质松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