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分点指导材料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6008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6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分点指导材料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高三语文分点指导材料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高三语文分点指导材料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高三语文分点指导材料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高三语文分点指导材料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高三语文分点指导材料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高三语文分点指导材料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高三语文分点指导材料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高三语文分点指导材料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高三语文分点指导材料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高三语文分点指导材料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高三语文分点指导材料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高三语文分点指导材料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高三语文分点指导材料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高三语文分点指导材料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高三语文分点指导材料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高三语文分点指导材料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高三语文分点指导材料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高三语文分点指导材料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高三语文分点指导材料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分点指导材料2.docx

《高三语文分点指导材料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分点指导材料2.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语文分点指导材料2.docx

高三语文分点指导材料2

高三语文分点指导材料

(2)

●语言知识与运用

●•字形•复习策略:

  ㈠锁定复习范围和对象。

从高考考查的实际情况来看,应当侧重在同音字、形似字、音近形似字上。

下面举例分析:

  1.同音字。

同音字是指字形、字义不同而读音相同的字。

同音字的考查又可分为三种:

  ⑴音同形异字。

如:

"法治"--"法制","贡品"--"供品","义气"--"意气","墙脚"--"墙角"。

由于这几组词语读音相同,在实际运用时极易张冠李戴,导致失误。

(注意语境意!

)另一种误用情况也必须引起注意,即由于读音相同造成事实上的生造词语,如:

"迫不及待"误写成"迫不急待","一筹莫展"误写成"一愁莫展"。

  ⑵音同形似字。

如:

"焕然一新"--"涣然冰释","松弛"--"奔驰","孪生"--"痉挛"

  ⑶音同义近字。

如:

"水蒸气"误写成"水蒸汽","销毁"误写成"消毁","鸠占鹊巢"误写成"鸠占雀巢"。

2.形似字。

如:

"栗子"--"粟米","盲目"--"膏肓",崇尚"--"鬼祟","凤凰涅槃—安如磐石"--"磬石"--"罄竹难书"

  3.音近形似字。

如:

"沤肥"--"呕心沥血"--"怄气"--"讴歌"

  平时复习中,要目的明确地甄别训练材料,有效控制复习范围,不要盲目地去记忆冷僻、偏怪的字,不要盲目去做随意扩展识记范围的练习,要有针对性地积累平时常见常用的字词,这些字词就是课本、读本、阅读材料、训练试题中经常见到的字词。

  ㈡方法指南

  1.据音辨析法。

平时阅读要记准词语的正确读音,这是判断字形正误的根本前提,如"涸澈之鲋"(正确的为"辙"),"墨守陈规"(正确的为"成"),"明则保身"(正确的为"哲"),"万变不离其中"(正确的为"宗"),以上出现错误的原因,就在于平时阅读或说话时不注意字的原本正确读音。

  2.以义为纲,据义别形。

字义依据字形展示,字形跟随字义而定,这是汉字的基本特点,要辨析字形正误,一切都应当从字词的意义入手分析、判断。

  如:

"优柔寡断"容易误写成"忧柔寡断",如果知道"优"有"充足"之义,"优柔寡断"的意思是"在柔和方面充足,在果断方面缺少",而"忧"为"忧愁"之义,就很容易判断"忧柔寡断"的错误了。

  3.字形结构分析法。

汉字有四种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很多汉字是形声字、会意字、指事字,它们的表义性很强,剖析字形特点,或者说是剖析汉字的造字方法,推知汉字的意义,为我们辨析别字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如:

贪赃枉法:

赃,形旁为贝,因为古人曾用贝壳作为钱币来使用,所以有"贝"的字与财物有关,"脏"指赃物--贪污、受贿或盗窃得来的财物。

脏,形旁为月(此月非月亮的月,而是古时的肉字),跟人的肌肉组织和内脏器官有关。

这样清楚分析汉字的结构,就能轻松地辨析汉字的正误了。

  4.词语结构分析法。

现代汉语中有不少联合性词语,可以根据前后位置的关系,推知相对应的字词的意义,从而帮助我们分辨字形。

  如:

"伶牙俐齿",这是一个并列结构的词语,"牙"与"齿"相对,"伶"与"俐"相对,为"伶俐",就不会写成"伶利"。

又如:

"山清水秀","山"与"水"相对,"清"与"秀相对,义为"山水清秀",就不会写成"山青水秀"。

  5.弄清典故出处。

典故是有来历的语句或故事,很多词语特别是成语中都包含着典故,弄清这些典故的来历和出处,对于识记字形非常重要。

  如:

"世外桃源",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讲的是晋时武陵人捕鱼时发现长满桃树、桃花盛开的一处水源的故事,所以"桃源"而非"桃园",如果不清楚典故,就很容易误写,误认。

同样的还有"鹬蚌相争",容易误认为"鱼蚌相争";"滥竽充数",如果不知道南郭先生吹竽,且"竽"是古代一种用竹做成的乐器,就很容易错写成"滥芋充数"。

2011年高考语文字形题目汇编

(天津卷)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坐落松弛协赛曲融会贯通

B.扫描诙谐天然气振耳欲聋

C.博弈巨挚殊不知毋容置疑

D.竞标临摹吓马威门庭若市

【参考答案】A

【试题分析】B项中震耳欲聋,C项中巨擘,D项中下马威

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形。

(湖北卷)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平添    骁勇    秣马厉兵    路遥知马力

B.描摹    肖像    白璧微瑕    信誉值千金

C.披览    缕析   远见灼识    细嚼出滋味

D.迁徙    熏淘    不翼而飞    海阔凭鱼跃

【参考答案】AB

【试题分析】C项远见卓识,D项熏陶

【高考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备考提示】本题重点在于辨别容易混淆的同音字和形近字。

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

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意,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

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

(四川卷)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胳膊  挖墙脚 墨守成规 卑躬屈膝

B.骨骼  莫须有 囤积居奇 以逸代劳

C.彗星  座右铭 鸠占雀巢 在所不惜

D.慧眼  吓马威 星罗棋布 面面俱到

考点:

识记字形

答案:

A

解析:

以逸待劳 鸠占鹊巢 下马威

(山东卷)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签署发贴子雍容华贵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B.端详螺丝钉额手称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C.惊诧震慑力眼花瞭乱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D.延袭扫描仪不屈不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答案:

B。

  A发帖子 C眼花缭乱  D沿袭。

(浙江卷)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笔法闲熟,感情真挚。

/文章如流水账,缺乏细腻的描写。

/融感情于琐碎的细节中不作直接抒情,情却自然溢出。

(摘自作文评语)

B、贷款金额为叁拾肄万元,月底结算。

/暂收订金伍佰元,余额货到验收合格后十日内付清。

(摘自单据合同)

C、我们都是虫,可我是萤火虫。

/苦难是化了装的幸福。

/不是忙到脚不粘地,是忙到脚没空儿粘地。

(摘自教室板报)

D、一期售罄,二期将出,敬请期待。

/领衔浙江,独占鳌头。

/创意至上,虚位以待,欢迎报名。

(摘自招牌广告)

【答案】D

【命题立意】此题考查考生对现代汉语字形的正确识记,能力层级为A。

重点在于辨别容易混淆的同音字和形近字。

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去掌握字形,有助于别字的辨析。

【解题思路】A项“闲熟”应为“娴熟”(“娴”为“熟悉、熟练”之意,而“闲”在现代汉语中无此意);B项“肄”应为“肆”;C项“化了装”应为“化了妆”;D项“脚不粘地”应为“沾地”。

【易错点】字形辨析的难点、易错点仍为常用音同(近)字、音同义近字及音近形近字字形的辨别,要结合词语含义的基础上去掌握字形,如“脚不沾地”中“沾”为“接触”之意,显然不能写成“粘”。

以句子的形式来考查考生辨别错别字的能力也是近年经常选择的命题方式,如此题把“化妆”与“化装”字形及字义的辨析巧妙结合起来,在具体的语境中才能区别这两个词。

同样B项“订金”是正确的,此处不能改为“定金”。

(江苏卷)1.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A)

A.归根结底 旁征博引 莫衷一是舐犊情深 B.察言观色胜卷在握美轮美奂 醍醐灌顶

C.孺子可教 随遇而安 铩羽而归相形见拙 D.运筹帷幄励精图治咳不容缓 沧海桑田

修改:

“卷”改为“券”,“拙”改为“绌”,“咳”改为“刻”。

解析:

没想到,今年江苏改考成语为错别字,实出人意料!

但是从考生的实际情况——写错别字的现象太多——出发,使用此招,应该有必要。

(重庆卷)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嗔怪博弈清澈见底鞭辟入里

B.夜宵边陲涣然冰释稳操胜券

C.遒劲晋升搬师回朝返璞归真

D.诀窍蓬松不谋而合崭露头角

答案:

C

解析:

班师回朝:

调动出征的军队返回首都,指出征的军队胜利返回朝廷。

“班”是“调回”的意思,不是“搬动”。

【备考提示】本题重点在于辨别容易混淆的形近词。

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

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意,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

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

要注重平时的积累。

(江西卷)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渲染   候补   霎时   不落言签

B.端详   肄业   坐镇   怨天尤人

C.国萃   吞噬   神采   要言不凡

D.蛊惑   钟磐   亲睐   惹事生非

答案:

B。

【A、侯(候)补C、国萃(粹)凡——烦D、亲(青)睐,事——是】

【解析】A.“侯”——可以指统属于天子的国君。

如《周易》:

“利建侯。

”(有利于建国封侯)秦汉以后,“侯”也指仅次于王的爵位,如《陈涉世家》: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以及成语“侯门似海”;古时士大夫间也常以“侯”作为尊称,杜甫有诗“李侯有佳句”,“侯”相当于今天的“君”。

“侯”可作为声旁,构成一些形声字,如“猴”“喉”“瘊”等。

“候”——一般指“等候”“等待”,比如“候车、候诊、候补”中的“候”。

“候”也可指“问好”,如“问候”。

还可指随时变化的情状,如“时候”“气候”“火候”等。

“候”不充当声旁构成形声字。

不落言筌(bùluòyánquán)——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

言筌:

就是解释说明。

筌:

捕鱼的竹器。

怨天尤人(yuàntiānyóurén)——天:

天命,命运;尤:

怨恨,归咎。

埋怨上天,怪罪别人。

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昧抱怨天,责怪别人。

C.“萃”——1.动词。

本义是草丛生,引申为聚集(如“荟萃”)。

2.名词。

指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如“集萃”“出类拔萃”)。

“粹”——1.形容词。

纯净不杂(如“纯粹”)。

2.名词。

精华(如“国粹”“精粹”)。

两字形义都不同,使用时要注意区分。

要言不烦(yàoyánbùfán)——要:

简要;烦:

烦琐。

指说话或写文章简单扼要,不烦琐。

D.青睐,动词,指眼珠正面看人,意为尊重:

颇受青睐。

比喻对人的喜爱或重视。

【出处】阮籍“旷达不羁,不拘礼俗”(《魏春秋氏》)。

嵇喜庸俗,虽为吊母丧而来,阮籍仍作白眼对之;嵇康高雅,且同为“竹林七贤”之属,故阮籍对以青眼。

后世以青眼表示对人尊重。

惹是生非(rěshìshēngfēi)——惹:

引起;非:

事端。

招惹是非,引起争端。

【备考提示】

高考错别字在作文和单选题中的考查,单选题考查形式有两种:

(1)辨识四组词语或四个句子中的错别字,单独设题。

(2)将错别字与语音整合在一起考查。

2011年重点考查因同音形似而误的这一类错别字:

侯(候)补、国萃(粹)、凡(烦)D、亲(青)睐、事(是)。

其他三类因音同而错、因形近而错、因意思相似而错在今后的复习中仍不可忽视。

正确识记现代汉语的字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以义为纲,据义辨形;

2、追本溯源,明了典故或出处;

3、根据语法,判定词语搭配是否正确。

错别字复习最终还是要以积累记忆为本,立足课本和资料汇编。

在积累过程中要讲究一些记忆方法。

【巩固练习】

1.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我们的明星真的活在真空里么?

今年央视春晚开场是众星诵高铁,殷桃穿“高姐”制服,韩庚、董洁、周冬雨等走下高铁唱啊跳。

老艺术家阎肃拔高声的那句“都到家了吗?

”现在思来,震聋发聩。

B.有人说,现在的中国只有图书市场却没有文学界,这样的观点或许过于武断,但面对着秘史、耍酷文学的喧嚣,厚重原创作品的凋零,文学式微的呼喊已然绵亘多年。

C.“直通现场”是一档民生新闻栏目,夏翼和主持人搭档,负责评论各类新闻事件。

因为言辞犀利,点评泼辣,时常针贬时弊,所以节目在当地收视率不错,个人也比较有名气。

D.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19日通过媒体向公众致谦,并承认展品被盗案和瓷器损坏等事件,暴露了平时管理工作的缺陷、漏洞和不到位。

1.【答案】B.【解析】A.诵--颂,震—振;C.贬—砭;D.谦—歉。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翱翔暮霭仓皇孽根祸胎徜徉山水

B.厮混钮扣怂恿笑眯眯万变不离其中

C.寒喧涸辙岑寂永保青春惠风和畅

D.殴打流弊蓠笆高潮迭起巍峨峰颠

2.【答案】A.

【解析】B.纽扣万变不离其宗C.寒暄永葆青春D.篱笆巍峨峰巅

3.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我们不能墨守成规.而要坚持科学研究先行,及时开发新的美容化装产品。

B.至少有如下两点足可令人三思:

第一,文学创作和市场动作并非水火不相融;第二,文学创作绝对不是简单的市场动作。

C.翻开书卷,构想那美丽的画面,放纵自己的心随主人公起起伏伏,想象主人公的音容笑貌,或远隔时空与作者对话,咀嚼文字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这是一种何等的享受!

D.他劝告那些不愿为公平竞争开绿灯的医药批发企业,如果还抱残守缺,只会亦步亦驱,最终将失去市场,无法生存。

3.【答案】C 【解析】A“化装”→“化妆”;B“水火不相融”→“水火不相容”;D“亦步亦驱”→亦步亦趋。

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纨绔誉写老气横秋放诞无礼B.陨首缱绻兵慌马乱文过饰非

C.贸然盘桓前合后偃回光反照D.罪愆匡扶委决不下不经之谈

4.【答案】D.【解析】A.誊写B.兵荒马乱C.回光返照

5.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险峰出于钝石,明火炽于暗木,珍珠产于贱蚌,美玉啄于丑璞——多少事物在转折中得以升华。

B.忍住爱妻去逝的悲痛,他最终完成了这部煌煌巨著。

C.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

那幅图画是妍是媸,是雅是俗,是闹是静,那就只好随缘。

D.笔是中国画的精骨,墨是中国画的血肉,论气韵先看笔墨,舍笔墨则无以谈气韵。

5.【答案】C【解析】A“啄”应为“琢”;B“去逝”应为“去世”,“煌煌巨著”应为“皇皇巨著”;D“精骨”应为“筋骨”。

●新闻点评

考点解说

“点评”往往要用议论语句,对文章、文句、用词等从形式和内容方面作简要评述。

“点评”一般要求只涉及一点,不及其余。

一、形式上的点评(大阅读)

形式上的点评一般从修辞、用词、句式等方面选取一点进行点评,说清楚修辞手法或用词、句式的特点,并简要评说其表达效果。

答题要点:

相关特点+(具体描述)+表达效果

(注:

句式分析时第二步可省略)

二、内容上的点评

内容上的点评往往要选取一个恰当的角度切入,用简约的文字概述内容,明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然后申述一至两点理由。

最典型的是时文短评。

【方法总结】

1、要读懂新闻。

通过阅读,我们要了解:

①新闻报道了什么事件;②事件是因为什么而发生的,相关背景如何;③文段中指出的事件发生过程中的突出细节是什么;④事件造成的后果是什么;⑤事件的本质是什么,透过事件的表面现象,我们看到了什么社会问题。

通过这样的梳理,我们就可以把新闻的脉络理清楚,把握到其精神实质。

2、要评在点上。

针对新闻,我们要抓住主体,抓住要害,抓住事件的本质(透过现象到本质),准确提炼观点。

新闻点评一般可以概括地表述为:

某某事件怎么样,折射出社会中的何种现象(现象的实质)。

好,好在哪;不好,为什么?

对这类现象我们该怎么做?

要注意,点评不能面面俱到,不能泛泛而谈,不能什么都想评。

点评的篇幅要小,目标要集中,要切中要害。

【题型示例1】

下面的材料,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请概述这一社会现象,并对此现象进行简要评论。

(4分)

有人说,现在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关之琳”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卞之琳”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梅艳芳”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梅兰芳”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景岗山”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井冈山”的人越来越少了……

概述:

▲(2分)

评论:

▲(2分)

参考答案:

概述:

反映了传统(经典)文化遭冷遇,而流行、时尚文化受青睐的社会(文化)现象。

(2分)

评论:

这是商品经济冲击下人们文化价值观的严重失衡,我们应大力提倡重视传统(经典)文化。

(意思对即可)(2分)

【题型示例2】

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

目前被推荐学生的名单都已公布,除了江苏无锡天一中学少年班年仅14岁的洪欣格以“写作水平突出”引人注目外,获得推荐的学生,大多是各自学校公认的分数尖子生。

(1)请以一位应届高三普通学生的口吻,用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表达对事件的看法。

(2分)

(2)请以其他高校一位校长的口吻,连续用两个反问句表达对事件的看法。

(3分)

(1)赞同:

推荐学校公认的分数尖子生,不仅显示了此次推荐的公正性,而且

对自主招生中可能出现的暗箱操作有警示作用。

或反对:

推荐学校公认的分数尖子生,对于我们不仅没有激励作用,而且限制了我们自主发展的可能。

 

(2)这样的推荐有利于怪才、偏才脱颖而出吗?

有利于学生主动重视创造力的培养吗?

有利于中学乃至全社会关注有特别才能的人才的成长吗?

难道这就是高考招生改革的恰当做法?

这样的推荐难道没有违背“校长实名推荐”的初衷?

这岂不是在提前“掐尖”?

【题型示例3】

请根据要求表达对以下事件的看法。

(5分)

在近日公布的2010年的《时代》“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候选人名单中,美国总统奥巴马、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等政坛人物纷纷上榜。

让中国网民意外的是,青年作家韩寒也榜上有名。

对此,《时代》公布的官方理由是“这位27岁的年轻作家在出版以自己的中学辍学经历为背景的第一本小说后一炮而红,成为中国最畅销的作家之一”,网友对此颇有争议。

对此你的看法如何?

请加以阐述并说明理由。

要求观点鲜明,语言通畅,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

(5分)

答案示例:

我对此表示支持。

韩寒的文字表达了对社会的关心,对正义的追求,对丑恶现象的无情鞭挞,代表着新一代青年对社会责任的全新理解。

我对此表示怀疑。

难道韩寒的影响力已经到了全球的高度了吗?

难道仅凭中学辍学、小说畅销就能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人”吗?

(观点明确,阐述清晰,3分;修辞使用恰当,有文采2分。

【小结】

这是典型的常规型新闻点评题,根据评分标准可以归纳出答题要点,应该从以下两点入手:

1.准确简洁概括新闻的中心事件;

2、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分析事件中反映出的问题实质。

另外,注意字数限制,不要超过字数,也不要离限制的字数太远。

离得太远,意味着说的过于简单,或者要点不全,点评不充分,不到位。

【解题指导】

(1)要读懂材料。

对所提供的材料要认真阅读,熟悉其主要事件及相关细节,把握其精神实质,这样就为点评打下了基础。

(2)要评在点子上。

点评的篇幅很小,但要选好角度,提炼观点,一语中的,目标集中、准确,而不可大而不当,观点杂乱。

(3)要评得有理。

好的点评应做到以理以法阐释,导向鲜明,事理清晰,鞭辟入里,以理服人,发人深省,切不可凭空漫说。

(4)要评得生动。

点评要讲究艺术性,言简意赅,干净利落,力求新颖、鲜明、生动、形象、有文采,避免死板、陈旧。

【巩固练习】

1、春晚总策划秦新民日前在接受采访时称,春晚办得一年比一年好。

据悉,一个节目能上春晚要过五关斩六将,参与审查的领导有四级,但没有一个好节目是领导“审”下去的。

秦新民表示,以往观众对春晚不满,主要是收视心态和收视时间的问题,另外观众对春晚的期待值也太高。

点评(不超过60字)

1、参考答案:

严格的审查制度,是春晚节目高质量的重要保证。

观众要客观评价春晚是否成功,还需降低期望值,调整心态。

(正面)

春晚办得好不好,表决权只在观众手中。

若说专家的品位为何与观众差得那么远,大概只因为专家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了吧。

(反面)

2、香港艺人关海山日前不幸逝世,享年82岁。

关海山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演出过多部电影,至70年代转拍电视剧。

他的戏份儿虽不太多,但演得非常认真,其精湛演技亦有口皆碑,人称“老戏骨”。

 1996年时,关海山夺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奖。

他的逝世消息传出后,不少观众利用网络向“老戏骨”表示哀悼。

点评(不超过40字)

2、参考答案:

关海山长年担任配角,却获得了观众厚爱,启示人们重要的不是角色,而是演技。

3、阅读下面“作家现象”的文化综述,为此写一则精短的评论。

要求

(1)观点鲜明;

(2)用语不能偏激。

在花钱就能出书、出版社卖书号是公开的秘密的当下,“作家”称谓早已泛滥,抄袭门此起彼伏。

有的“当红作家”抄袭后宣称赔钱可以,绝不道歉,进一步将作家的名声污损败坏。

几年前,赵本山与宋丹丹的小品《说事儿》,将出书恶搞成厕纸,更是彻底嘲讽了“垃圾文学”的归宿。

文坛也流行一句话:

“好书未必畅销,畅销未必是好书。

”一面是老作家认为寓意深刻的作品未必通俗有趣,另一面是80后作家把前辈当成“古董”、唯市场说了算,再加上历来的文人相轻,作家圈子同样纷乱犹如一锅粥。

随着越来越多人懒得看书,码字的同仁纷纷转场,争当影视编剧,结果更是一窝蜂的“文化垃圾”——宫廷戏动辄标榜秘史,万岁爷频频飞檐走壁,警匪片到处打杀,谍战戏仿佛社会处处阴谋诡计,家庭伦理剧要多花哨有多花哨。

3、【参考答案】在熙攘纷乱的社会,作家不能只注重名利,而要具有社会良心和责任感,关注时代命题,树立道德标尺。

4.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5分)

近日,网上一则题为《我无颜面对的事情:

怎么大学生不如农民工呢?

》的帖子引发众多网友的激烈讨论。

发帖者称,自己是国家重点院校的一名大四学生,从大三暑假开始就不停地找工作,而她找到的最好的一份工作,月薪不到2000元。

可是她过年回老家时发现,很多在外地当农民工的亲戚都能拿到3000元以上的月薪,而且包吃包住……于是她感慨:

“没想到我竟是混得最差的一个。

你是怎样看待“大学生月薪不如农民工”这一现象的?

请就此事发表个人的见解,要求:

观点鲜明,见解独到,有理有据。

                                                   。

4.参考答案:

(示例一)观点: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很正常,对这一现象不必大惊小怪。

理由:

近年来各地持续出现的“民工荒”促使农民工的身价越来越高;农民工的工作,劳动环境差,劳动强度大、时间长,有的甚至没有安全保障,工资高一点,这是理所应当的;大学生刚开始工作,缺乏必要的劳动技能与经验,月薪少于农民工,也属正常现象。

(示例二)观点:

这种现象是暂时的,从长远发展看,大学生月薪一定会超过农民工,对这一现象需辩证(理性、正确)看待。

理由:

农民工的工作,劳动环境差,劳动强度大、时间长,挣的钱其实是靠无数次加班和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因此,从这个角度说,他们的收入其实并不高;大学生的工作环境、劳动时间、所享受到的福利待遇、社会保险等,多是农民工无法比拟的;大学生有知识、有文化,经过实际工作锻炼后,发展空间和薪酬的提高肯定比农民工好、快。

(观点鲜明,阐述清晰,2分;见解独到,有理有据,理由充分,3分。

●语言转换

【题型示例】

用“考生和高校”作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

今年开始试行的春季高考,一方面增加了高校选拔人才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考生选择高校的机会,因而受到高校和考生的普遍欢迎。

【参考答案】考生和高校对今年开始试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