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51我们都是公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6020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5.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51我们都是公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学设计51我们都是公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学设计51我们都是公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学设计51我们都是公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学设计51我们都是公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教学设计51我们都是公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教学设计51我们都是公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51我们都是公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

《教学设计51我们都是公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51我们都是公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学设计51我们都是公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

教学设计51我们都是公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5.1我们都是公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公民身份的确认、公民身份的内涵

科目

思想品德

教学对象

授课教师

课时

1课时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能力:

掌握法律规定的“公民”身份的含义,了解自己所具有的中国公民身份,通过理解分析与公民身份有关的情境问题和简单材料。

明白公民身份的基本内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研讨”活动,使学生了解公民的含义,了解国家法律对公民、国籍的有关规定。

通过“新闻回放”活动,使学生了解公民身份的基本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开展系列的活动,从感情动机上让学生自己的公民身份,进而对公民身份进行理性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

个人与国家的法律关系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以问题解决为主的教学策略:

根据情境和视频材料提出问题由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加以解决。

2.合作学习策略:

由学生组成小组(视班级规模),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

多媒体环境和板书结合。

2、资源准备:

教学PPT、视频资源。

五、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行为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情境研讨:

什么是公民?

师:

在出国旅行或者留学中,在电视剧情中,人们经常会问:

你是哪个国家的人?

实际上是在问:

你是哪国公民?

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可以很自豪地说:

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国公民。

那么,什么是公民?

生:

师:

以下同学对公民身份的理解那些事准确的?

那些是不准确的?

你的依据是什么?

情境一:

王小青领取了居民身份证

情境二:

陈旷很羡慕那些参加成人宣誓仪式的高中同学

情境三:

张怡看刚出生的表妹的照片

情境四:

张萌到机场送朋友陈燕出国留学

情境五:

张志强的邻居因涉嫌抢劫伤人被逮捕了

通过同学们的回答,可以看出大家对公民身份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看法,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公民。

【讲授新课】

板书:

一、公民身份的确认

板书:

1.公民的含义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公民含义的表述是最具权威性的,即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

从概念来理解,主要包括两个要点:

一是个人具有某国国籍就是该国公民;二是公民是按照国家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那么,什么是国籍?

板书:

2.国籍的含义

国籍是公民身份确定的基本依据,是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

板书:

3.法律对公民和国籍的规定

从法律上来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可以看出,公民概念是与国籍概念联系在一起的。

也就是说,每个社会成员,除必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外,没有任何限制条件,即不管男女老幼、是否享有政治权利,都是中国公民。

那么,让我们再回到情境研讨中,对于我们一出生是否具有公民资格这个问题进行相应的理解。

教师教学行为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P5小链接:

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具有中国国籍;但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在外国,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的,不具有中国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

(阅读课本“小链接”部分)

强调:

,但是,我国法律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

(用“印尼排华事件”来说明)

板书:

二、公民身份的内涵

公民是国家的成员。

在我们日常的所听所闻中,最多的是人民这个概念。

那么公民与人民有着什么样的区别和联系呢?

小贴士:

在我国现阶段,人民是指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因此,公民这个身份,意味着一个人同一个国家缔结了一种法律关系。

居民身份证是指证明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具有中国国籍的公民的身份证件。

公民身份号码是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由公安机关按照公民身份号码国家标准编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

板书:

1.公民与国家缔结了法律关系

从历史发展来看,人的身份经历了从传统臣民到现代公民的巨大转变。

从我们国家来说,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

公民受到了国家宪法和法律的管辖和保护。

板书:

2.公民受国家宪法和法律的管辖和保护

新闻回放:

《回顾利比亚撤侨行动》

问题1:

中国在利比亚公民为什么能够安全撤离?

问题2:

身为中国公民,你对此事有何感受?

生:

利比亚撤侨,体现了国家对公民的保护,既维护了公民的利益与尊严,也维护了国家的利益与尊严。

板书:

3.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同时履行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

练一练:

他们是否具有中国公民身份?

(1)我国被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

 

教师教学行为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2)我国未满18周岁的在校学生

(3)美籍华人

(4)海外华侨

(5)在中国定居的人

(6)赵某,出生于中国大陆,父亲为美国公民,母亲为中国公民

(7)钱某,出生于法国,父亲为中国公民,母亲为日本公民

【小结】

【课后作业】

1.公民身份的构建需要什么?

2.顶尖课课练

【板书设计】

一、公民身份的确认

1.公民的含义

2.国籍的含义

3.公民与国籍的法律规定

二、公民身份的内涵

1.公民与国家缔结了法律关系

2.公民受国家宪法和法律的管辖与保护

3.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同时履行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

六、教学流程图

 

七、教学评价

 

八、教学反思和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