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演讲稿三篇三篇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6024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俞敏洪演讲稿三篇三篇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俞敏洪演讲稿三篇三篇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俞敏洪演讲稿三篇三篇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俞敏洪演讲稿三篇三篇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俞敏洪演讲稿三篇三篇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俞敏洪演讲稿三篇三篇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俞敏洪演讲稿三篇三篇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俞敏洪演讲稿三篇三篇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俞敏洪演讲稿三篇三篇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俞敏洪演讲稿三篇三篇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俞敏洪演讲稿三篇三篇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俞敏洪演讲稿三篇三篇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俞敏洪演讲稿三篇三篇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俞敏洪演讲稿三篇三篇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俞敏洪演讲稿三篇三篇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俞敏洪演讲稿三篇三篇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俞敏洪演讲稿三篇三篇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俞敏洪演讲稿三篇三篇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俞敏洪演讲稿三篇三篇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俞敏洪演讲稿三篇三篇文档格式.docx

《俞敏洪演讲稿三篇三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俞敏洪演讲稿三篇三篇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俞敏洪演讲稿三篇三篇文档格式.docx

后来我感到非常的庆幸,因为我发现真正成为诗人的人后来都出事了。

我们跟当时还不太出名的诗人海子在一起写过诗。

后来他写过一首优美的诗歌,叫做《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们每一个同学大概都能背。

后来当我听说他卧轨*的时候,嚎啕大哭了整整一天。

从此以后,我放下笔,再也不写诗了。

记得我在北大的时候,到大学四年级毕业时,我的成绩依然排在全班最后几名。

但是,当时我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心态。

我知道我在聪明上比不过我的同学,但是我有一种能力,就是持续不断的努力。

所以在我们班的毕业典礼上我说了这么一段话,到现在我的同学还能记得,我说:

“大家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是我们班的落后同学。

但是我想让同学们放心,我决不放弃。

你们五年干成的事情我干十年,你们十年干成的我干二十年,你们二十年干成的我干四十年”。

我对他们说:

“如果实在不行,我会保持心情愉快、身体健康,到八十岁以后把你们送走了我再走。

篇二

有一个故事说,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是雄鹰,靠自己的天赋和翅膀飞了上去。

我们这儿有很多雄鹰式的人物,很多同学学习不需要太努力就能达到高峰。

很多同学后来可能很轻松地就能在北大毕业以后进入哈佛、耶鲁、牛津、剑桥这样的名牌大学继续深造。

有很多同学身上充满了天赋,不需要学习就有这样的才能,比如说我刚才提到的我的班长王强,他的模仿能力就是超群的,到任何一个地方,听任何一句话,听一遍模仿出来的绝对不会两样。

所以他在北大广播站当播音员当了整整四年。

我每天听着他的声音,心头咬牙切齿充满仇恨。

所以,有天赋的人就像雄鹰。

但是,大家也都知道,有另外一种动物,也到了金字塔的顶端。

那就是蜗牛。

蜗牛肯定只能是爬上去。

从低下爬到上面可能要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一年、两年。

在金字塔顶端,人们确实找到了蜗牛的痕迹。

我相信蜗牛绝对不会一帆风顺地爬上去,一定会掉下来、再爬、掉下来、再爬。

但是,同学们所要知道的是,蜗牛只要爬到金字塔顶端,它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它收获的成就,跟雄鹰是一模一样的。

所以,也许我们在座的同学有的是雄鹰,有的是蜗牛。

我在北大的时候,包括到今天为止,我一直认为我是一只蜗牛。

但是我一直在爬,也许还没有爬到金字塔的顶端。

但是只要你在爬,就足以给自己留下令生命感动的日子。

我常常跟同学们说,如果我们的生命不为自己留下一些让自己热泪盈眶的日子,你的生命就是白过的。

我们很多同学凭着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北大,但是北大绝不是你们学习的终点,而是你们生命的起点。

在一岁到十八岁的岁月中间,你听老师的话、听父母的话,现在你真正开始了自己的独立生活。

我们必须为自己创造一些让自己感动的日子,你才能够感动别人。

我们这儿有富裕家庭来的,也有贫困家庭来的,我们生命的起点由不得你选择出生在富裕家庭还是贫困家庭,如果你生在贫困家庭,你不能说老爸给我收回去,我不想在这里待着。

但是我们生命的终点是由我们自己选择的。

我们所有在座的同学过去都走得很好,已经在十八岁的年龄走到了很多中国孩子的前面去,因为北大是中国的骄傲,也可以说是世界的骄傲。

但是,到北大并不意味着你从此大功告成,并不意味着你未来的路也能走好,后面的五十年、六十年,甚至一百年你该怎么走,成为了每一个同学都要思考的问题。

就本人而言,我觉得只要有两样东西在心中,我们就能成就自己的人生。

第一样叫做理想。

我从小就有一种感觉,希望穿越地平线走向远方,我把它叫做“穿越地平线的渴望”。

也正是因为这种强烈的渴望,使我有勇气不断地高考。

当然,我生命中也有榜样。

比如我有一个邻居,非常的有名,是我终生的榜样,他的名字叫徐霞客。

当然,是五百年前的邻居。

但是他确实是我的邻居,江苏江阴的,我也是江苏江阴的。

因为崇拜徐霞客,直接导致我在高考的时候地理成绩考了九十七分。

也是徐霞客给我带来了穿越地平线的这种感觉,所以我也下定决心,如果徐霞客走遍了中国,我就要走遍世界。

而我现在正在实现自己这一梦想。

所以,只要你心中有理想,有志向,同学们,你终将走向成功。

你所要做到的就是在这个过程要有艰苦奋斗、忍受挫折和失败的能力,要不断地把自己的心胸扩大,才能够把事情做得更好。

第二样东西叫良心。

什么叫良心呢?

就是要做好事,要做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别人的事情,要有和别人分享的姿态,要有愿意为别人服务的精神。

有良心的人会从你具体的生活中间做的事情体现出来,而且你所做的事情一定对你未来的生命产生影响。

我来讲两个小故事,讲完我就结束我的讲话,已经占用了很长的时间。

第一个小故事。

有一个企业家和我讲起他大学时候的一个故事,他们班有一个同学,家庭比较富有,每个礼拜都会带六个苹果到学校来。

宿舍里的同学以为是一人一个,结果他是自己一天吃一个。

尽管苹果是他的,不给你也不能抢,但是从此同学留下一个印象,就是这个孩子太自私。

后来这个企业家做成功了事情,而那个吃苹果的同学还没有取得成功,就希望加入到这个企业家的队伍里来。

但后来大家一商量,说不能让他加盟,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大学的时候他从来没有体现过分享精神。

所以,对同学们来说在大学时代的第一个要点,你得跟同学们分享你所拥有的东西,感情、思想、财富,哪怕是一个苹果也可以分成六瓣大家一起吃。

因为你要知道,这样做你将来能得到更多,你的付出永远不会是白白付出的。

篇三

我再来讲一下我自己的故事。

在北大当学生的时候,我一直比较具备为同学服务的精神。

我这个人成绩一直不怎么样,但我从小就热爱劳动,我希望通过勤奋的劳动来引起老师和同学的的注意,所以我从小学一年级就一直打扫教室卫生。

到了北大以后我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每天为宿舍打扫卫生,这一打扫就打扫了四年。

所以我们宿舍从来没排过卫生值日表。

另外,我每天都拎着宿舍的水壶去给同学打水,把它当作一种体育锻炼。

大家看我打水习惯了,最后还产生这样一种情况,有的时候我忘了打水,同学就说“俞敏洪怎么还不去打水”。

但是我并不觉得打水是一件多么吃亏的事情。

因为大家都是一起同学,互相帮助是理所当然的。

同学们一定认为我这件事情白做了。

又过了十年,到了九五年年底的时候新东方做到了一定规模,我希望找合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过得很伟大,有的人一生过得很琐碎。

如果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理想,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们一定能把很多琐碎的日子堆砌起来,变成一个伟大的生命。

但是如果你每天庸庸碌碌,没有理想,从此停止进步,那未来你一辈子的日子堆积起来将永远是一堆琐碎。

所以,我希望所有的同学能把自己每天平凡的日子堆砌成伟大的人生。

俞敏洪北大演讲稿【三篇】

俞敏洪被媒体评为最具升值潜力的十大企业新星之一,20世纪影响中国的25位企业家之一。

我们整理的俞敏洪北大演讲稿【三篇】,欢迎大家阅读。

俞敏洪北大演讲稿【一】

我的创业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实际上是新东方的家族阶段,第二个阶段是新东方的合伙制阶段。

新东方总共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

个人和家族阶段、合伙制阶段、股份制改造阶段以及国际上市阶段。

现在新东方是第四阶段,因为已经是美国的上市公司了。

第一个阶段,刚开始实际上就是我一个人在干。

从北大出来了没事干,我就早上去贴广告,下午坐在那儿等学生来,晚上到别的培训机构去上课。

后来慢慢学生就多起来了,我发现忙不过来,也没钱请别人来帮忙,就跟我老婆说,你看我们现在自己办学校好像没有问题,你在中央音乐学院那么辛苦,每天要骑自行车去上班,挺远的,你就干脆不做了,看你人长得又不算太难看,往前台一坐,说不定能多招几个学生呢,是吧?

后来我老婆就真的从中央音乐学院辞职了,20xx年辞的,和我一起干到了20xx年。

她管行政、后勤、招生,我管上课和教师质量。

在这个过程中,还插入了一些家族因素,我老婆的姐夫、我的姐夫都到新东方来工作了,虽然他们都很能干,但这已经很明显带有家族倾向了。

至于我妈,她倒是没有参加过新东方的具体工作,她是觉得儿子在新东方能养活她了,就给我做饭来了。

她这一来带来两个大问题:

第一就是我们家就一间房子,我老妈和我们睡一间房,我跟我老婆晚上根本就没有空间在一起,这是个大问题。

大家知道,其实中国的婆媳关系是很麻烦的,我老妈个性比较强,我老婆个性也蛮强的,两个个性强的女人在一起——大家应该知道是什么结果了。

所以总是有一种疙疙瘩瘩的感觉在里面。

第二,我老妈以前是农村妇女队长,特别喜欢干活,一看新东方地脏了没人扫,她就要扫地。

我想老太太要扫就扫吧,可是她扫着扫着就领着新东方的人在干活了。

老太太能很自动地就变成领导人——说实话,我身上有一点点我老妈的特点,能够通过努力地干活使自己变成一帮人的领导。

老太太是我妈嘛,有时候会干预新东方的一些事务,后来新东方内部因为我老妈弄出一些疙疙瘩瘩的矛盾。

但是这在20xx年以前不是什么大矛盾,因为那时候新东方本来就是一个家族,就是大家一起干。

到了第二个阶段,就是从我20xx年年底去美国到xx年初我那帮哥们儿从国外回来,而且他们有很多是放弃了重要的职务回来的。

比如说王强,在贝尔的实验室工作工资接近8万美金,跟我喝了两天两夜啤酒就糊里糊涂跟我回来了。

其实在大学的时候,我的同学都不认为我很能忽悠。

我在大学基本上没有任何机会参加学生干部活动,也没有机会在公开场合讲话,而且学习成绩也挺差的。

其实我给全班同学留下的印象就是俞敏洪是个特老实的人,也是个挺没出息的人。

其实这种印象留下来以后呢,给我后来到外国去找他们,带来了一个良好的后果:

第一,他们突然认识到,我们班当时最没出息的那个人,没有出成国,在中国赚的钱竟然比他们还要多!

他们是这样想的:

像俞敏洪这样的人在中国都能赚到钱,那我们回去还不发啦?

第二个好处,就是他们觉得我是个挺老实的人,如果我说回去能做成功,那就一般能成功,我不是那种空口说白话、随便瞎忽悠的人,因为我在大学里没有给他们留下这个印象——他们没有想到跟他们分离十年我已经彻底改变了,哈哈,从一个不会忽悠的已经变成了顶级忽悠专家了!

当时他们没有明白,等回来以后发现自己上当了。

他们问我,他们的办公室在哪里,我说在违章建筑里。

他们说他们的汽车在哪里?

我说总共就一辆天津大发。

最后一人骑着一辆破自行车叮叮当当就开始上班了。

当时我跟他们说发工资是没戏的,但是我们新东方还有好多没有开发的项目,当时只开发了一个托福项目,还有像国内考试、GRE项目、翻译等等。

我就给他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蓝图,后来他们就回来了。

回来以后,我知道必须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把他们留下来。

我要给他们开工资肯定是不行的,也没有那么多钱,我就说:

“既然咱们是哥们,原来也没有什么上下级关系,现在新东方虽然表面上是我的,现在你们一块儿来就是大家的了,所以咱就是把业务划成版块,执行邓小平的‘包产到户’政策。

”这是什么样的政策呢?

就是给你一块地,你爱种不种,但是农民都会种的,因为不种终究没有粮食吃了。

所以呢,农民就包产到户,一直到今天种粮食还种得挺热闹。

当时新东方没有股份化,我们也没有想过要长期一直干下去——只是希望通过新东方的平台让大家一起富起来,因为他们当时回来也还很穷,当然也是为了大家一种模糊的事业感。

这样,我们就开始一起演讲,一起策划新东方。

大家一起干完以后,把所有的成本付完了,把国家税收付完了,该拿的钱全部拿走。

我跟他们说了,我一分钱也不要,我要的就是大家天天在一起,大碗喝酒,大盘吃肉,然后再一起把新东方做好做大,以后我们回顾这一段人生的时候,确实感到痛快就可以了。

其实从20xx年开始,直到20xx年,新东方急速发展,就是因为有这样的一股力量,一种做事情的豪气和大方在里面。

到了后来,大家知道,包产到户嘛,小农经济,这个结构等到大发展的时候肯定会出现问题的,但是当时没有出问题。

实际上,结构和你发展的现状必须是配合的。

如果说你的发展还没有到达一个点上,你就开始想把最好的组织结构放进去,这就把你的发展机会给扼杀了。

但是,当你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没有组织结构来进行提升,也就死定了。

他们回来的时候,新东方其实还很小,总收入一年才有几百万,我要是给他们股份让他们弄的话可能早就散架了——因为一旦股份化,所有的职位都会正规化,然后谁拿多少工资,谁拿多少奖金,谁来干什么都是一定的,当时做不到这一点,而且不能激发大家的积极性。

当时的目标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复杂,当时的目标其实非常简单:

既然不出国了,就想办法多赚点钱。

他们回来其实也是这种想法,就是赚点钱,而且一帮哥们在一起也不容易,大学的友谊,隔了快十年了又聚到一起去了,所以大家都觉得做得挺开心。

这个结构的好处就是新东方急剧发展,总共五六年的时间就从年收入几百万一下子冲到了几千万,这在当时已经非常厉害的了。

害处就是后来引起了新东方内部的巨大矛盾。

我的这些大学朋友回来之后,带来了很多新的思想,也给我带来了原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他们进来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驱赶我的家族成员。

这个让我感到很痛苦,我想:

这帮兔崽子,怎么一来就要把我家里人赶走呢?

但是我也特别能够理解,为什么呢?

如果我和他们吵架——不管是因为业务问题还是其它问题,我们都是平起平坐的,不管说话说到多么凶,都是哥们儿,不会最后出问题的。

但是我老婆在边儿上不冷不热地说上一句她认为很平常的话,他们听了以后可能就会觉得很受侮辱。

我是习惯被侮辱了,我老婆说话是不是侮辱了我,我根本就听不出来,但是他们不行。

如果新东方想要做长久的话,不能有女人干政。

但是我又怕我老婆,怎么能让她走呢?

后来我就和我老婆说,你看咱们新东方未来要做大吧?

她说是啊,这是我们的命根子啊。

我就说,你看咱俩现在的能力,做大新东方有点力不从心。

她说,倒也是。

我说,我们两个人有一个先出去读书吧,提高能力。

我老婆就说,那你先出去吧!

我说不行啊,我先出去了,这一帮兔崽子心怀叵测在你身边你哪受得了啊,对不对?

不如放我先对付他们一阵子,你先出去读书吧!

也不知道我老婆是怎么被我忽悠的,20xx年底就真的跑到国外去读书了。

她出去读了两年书,我们这边也差不多改造完了。

她回来后说,我还能不能去新东方工作?

我说你看我们现在这个结构,你回来好像不大合适,你先在国外工作两年,学学东西方文化融合的本领吧。

我老婆说,那就再呆两年吧。

然后过了两年,我说,咱们会再要第二个孩子吧?

她说,是啊。

我说,那我们生完第二个孩子再回去吧。

所以我老婆就给我们生了个儿子。

对付我老妈,我发现麻烦要大得多。

我老妈当时在新东方做一些后勤工作了,她老人家平时说话就更没有顾忌了——我妈经常说“老娘是新东方的妈”,哈哈……最后我也发现了一个问题:

我的家族成员在新东方工作,新东方的其他一些管理者,当然不是我从国外回来的那些同学,而是土生土长的管理者,他们也把自己的家族成员弄进来了。

我觉得不对头,因为这样就形成了新东方一个家族一个家族的小版块儿。

我想让他们这些家族成员走,但是我开不了口,为什么呢?

因为我想这个不公平啊,尽管说新东方是我创的,我可以说你的家族成员不能呆,但是我觉得这样不是做事的方式。

我发现这个事情如果不纠正的话,新东方就会形成一个个小团体,最后你想整顿会很难。

但是要整顿就得从我做起,也就是说先把我的家族成员全部请走,于是我在朋友的支持下下了一个命令:

在新东方只要家族相关的成员就不能呆。

后来是执行了,先由我来做,这一段历史比我做新东方任何一段都要艰难,原因我的家族成员除了我姐夫在新东方的书店当经理以外,其他基本都是扫地的。

就是说,好不容易在这儿找了一份工作,没有任何话语权,还不能在这儿干。

你想我是农村来的,农村有一大堆的村民,他们就会传:

俞敏洪这个人好狠心啊,人家好不容易能够混口饭吃了,最后你又把人家赶回去,这让人家没法活了!

还有,我老妈也必须被清除掉,因为我老妈在新东方什么都插手,也算是重要家族成员。

而我从小就是那种我老妈一说话就“扑通”一声跪下去的人,让我清除老妈比让我登上月亮还要难——一看到我老妈不高兴我就会发抖的,一直到现在还是这样。

农村的这种教育方式,孝顺是第一位的,而且我老妈也比较有个性。

后来下了狠心了:

清不动也得清啊!

清完的结果是我老妈半年不允许我回家吃饭。

后来我发现,一个人如果坚定并且坚持了,最后还是会有结果的。

我可以在我老妈面前跪下去,就是亲戚朋友坚决不能再进来。

大概用了几个月的时间,这个事情做完了,新东方的其他管理者一看,俞敏洪动真格的了!

结果,新东方下了一条行政命令:

任何人,只要是在管理层面上的,直系亲属就不允许在新东方工作,如果一旦发现这种情况,连亲属带管理者本人当天开除。

后来新东方还真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把自己亲戚朋友、兄弟姐妹的名字改了一下,又放到另外的地方去,大家也不知道这是他的亲戚朋友,后来被新东方查出来当天就开除了。

这一关当时我没过的话,绝对不会有新东方的今天了,绝对不可能上市的。

新东方发展中遇到的第二个问题是随着新东方的发展,原来的那种合伙制行不通了,需要发展新的组织结构。

我当时和那帮哥们儿的股份还没说清呢。

而这一关呢,他们的眼光有一点超前,我的眼光有一点滞后,所以新东方有句话:

一只土鳖带着一群海龟在干!

包括今天,我原来的那帮哥们儿已经不在新东方的管理层了,现在新东方的高级管理层有九个人,六个是海外留学回来的,有两个是纯粹的外国人,只有我一个人没有出国读过书。

所以新东方一直延续着一只土鳖带着一群海龟在这干的传统。

从20xx年开始,新东方的结构出现大问题,整个过程我就不再详细说了,也没有什么太多的意义。

这其中的原因,就是股份没说清楚。

但是我也觉得就是到了这个时候,才能开始说清楚。

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呢?

就是每个人管的那一块都做得很好,但是后来新东方新的业务版块出现了,而且这些版块大家料定了能够做大。

那么这些版块给谁做呢?

就没有办法了。

说给俞敏洪做,他们可能会说新东方整个品牌是我们一起创起来的,为什么这个版块给你做呢?

给王强做,也会说那凭什么给你呢?

对不对?

说给小平,那也不行啊……但总得有一个办法吧,大家就说,旧的先不动,新的版块我们股份制吧。

所以新东方就出现了很多股份不一致的股份公司,比如说用不同的股份搞图书,搞电脑培训……最后利益就相互扭着了,而且每个人还有一块自留地在那儿拼命地干,最后整个结构就不对了,大家也很迷茫,很痛苦,他们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俞敏洪这个人没有领导才能,才导致我们今天这样的结果。

因为我们不懂,就请外面的咨询公司,咨询公司说你们这样是不行的,把所有的东西统统都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大的股份公司,最后你们就变成一个大型机构了。

我觉得有道理,所以就把我们之前个人的东西再合起来,一些小股份公司再重组股份,全部揉在一起。

怎么揉呢?

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谁占多少股份的问题。

我们关起门来讨论了两天,有了一个结果:

新东方的原始股东,就是新东方参与创业的十一个人。

然后十一个人就分配,当时咨询的人说,俞敏洪你自己至少占55%,否则这帮小股东每天跟你不开心,他们手里有超过50%,一生气就把你推翻掉了!

当时我就说了一句话:

如果我管新东方需要用我的股份控制权来管的话,我就不要新东方了,我要把新东方做大,一定是通过我的个人影响力和大家对我认可的地位。

这个我是有自信的,但我在北大上学的时候没自信,是后来在北大当六年老师的时候开始产生了自信。

其实本来我没有想到自己会当老师,但是当了两年以后发现自己还是挺受学生欢迎的,学生的眼神给了我自信。

办新东方的时候一开始我也是没有自信的,因为一开始我自己一个人糊弄嘛,也不需要一个人参加。

结果到后来我那帮哥们回来的时候,新东方已经办得挺好的了,我就对做事情又产生了自信。

但是这个自信在那帮哥们回来以后就彻底被打掉了,因为我做任何事情他们都骂我,他们要实在没理由骂我就说我是个农民……这也是我没有办法的,毕竟他们在国外呆了很长时间,而我连国外的影子都没看见过,除了去了一趟美国把他们请回来以外。

所以我看到他们那些喝了洋墨水回来的人会害怕,总觉得他们肚子里装的东西都比自己要厉害、要新颖。

后来慢慢发现,其实人的智慧和经验是分在两方面的,一个是实践智慧,一个是理论智慧。

我是实践智慧多于理论智慧,我的理论智慧可以从其他人身上吸取,因为我有一种勇于接受别人批评的态度。

成立了股份公司,股份是分完了,分完以后就出现一个问题:

既然成立了公司而且公司要发展,当时我们也已经有咨询公司了,如果我们好好做,新东方说不定以后会上市——尽管我们根本不知道上市是怎么回事,但都知道上市就发了。

一鼓动,大家就说好啊,就股份制了!

分了以后,公司如果要发展,就需要有利润的,但是大家想一想,前面新东方的结构是什么?

包产到户,把所有的费用成本都弄完了以后,利润全部拿走。

现在要有利润,就意味着现在不能拿走钱了。

这就出现一个情况:

突然发现个人没收入了——原来我干了一年以后能拿三十万五十万,怎么现在我干了一年才能拿十万了?

股份制不是发财的嘛,怎么钱越来越少了?

这是一。

第二,大家发现,原来什么东西都可以自己说话算数,现在不行了,为什么?

有公司结构了。

还有,原来我们这帮人是没有上下级关系的,他们一直感觉俞敏洪是他们的下属,因为我上大学的时候他们都是我的班长、团支书甚至老师,怎么公司一结构化就变成董事长了呢?

而且还兼总裁。

当然了,这还好说,因为不管你怎么没出息都是新东方的创始人——他们说,你是新东方的father,我们是新东方的uncle。

但还是出问题了,知识分子嘛,都要面子,原来是不分类的,现在就要有副总裁、常务副总裁和一般副总裁了,有第一副总裁还有第二副总裁……完了之后,工资也有区别,总裁的工资总比副总裁高吧。

新东方很有意思,本来大家都是骑自行车叮叮当当上班,都还挺高兴的,为什么呢?

骑自行车就是为自己干嘛。

新东方变股份公司的第二天,就进了11辆小轿车,一人一辆。

有了车以后大家反而不干活了,因为不知道去哪儿干活,干了也不知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