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复习背完90分系列可圈重点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622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670.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操作系统复习背完90分系列可圈重点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操作系统复习背完90分系列可圈重点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操作系统复习背完90分系列可圈重点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操作系统复习背完90分系列可圈重点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操作系统复习背完90分系列可圈重点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操作系统复习背完90分系列可圈重点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5页
操作系统复习背完90分系列可圈重点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5页
操作系统复习背完90分系列可圈重点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5页
操作系统复习背完90分系列可圈重点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5页
操作系统复习背完90分系列可圈重点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5页
操作系统复习背完90分系列可圈重点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5页
操作系统复习背完90分系列可圈重点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5页
操作系统复习背完90分系列可圈重点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5页
操作系统复习背完90分系列可圈重点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5页
操作系统复习背完90分系列可圈重点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5页
操作系统复习背完90分系列可圈重点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5页
操作系统复习背完90分系列可圈重点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5页
操作系统复习背完90分系列可圈重点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5页
操作系统复习背完90分系列可圈重点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5页
操作系统复习背完90分系列可圈重点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5页
亲,该文档总共7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操作系统复习背完90分系列可圈重点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x

《操作系统复习背完90分系列可圈重点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操作系统复习背完90分系列可圈重点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操作系统复习背完90分系列可圈重点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x

系统对作业的处理都是成批的进行

四.多道批处理系统

1、引入多道技术带来的好处

a、提高CPU的利用率。

b、可提高内存和I/O设备利用率。

c、增加系统吞吐量。

定义:

将作业存入队列,按照算法处理。

2、多道技术的优缺点

优点:

a资源利用率高:

CPU和内存利用率较高;

b作业吞吐量大:

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总量大;

缺点:

a用户交互性差:

整个作业完成后或中间出错时,才与用户交互,不利于调试和修改;

b作业平均周转时间长:

短作业的周转时间显著增长;

3、主要特征

a多道:

内存中同时存放几个作业;

b无序性:

都处于运行状态,完成无先后顺序;

c调度性:

1、作业调度;

2、进程调度

4、多道批处理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

处理机管理问题。

内存管理问题。

I/O设备管理问题。

文件管理问题。

作业管理问题。

5、单道和多道程序运行情况

6、单道和多道的对比

单道

多道

内存使用

每次一个作业

每次多个作业

作业次序

顺序,先进先出

无确定次序

操作系统是一组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对各类作业进行调度,以及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的集合。

五、分时系统

1、分时:

指多个用户分享使用同一台计算机。

多个程序分时共享硬件和软件资源。

2、分时系统的特点

多路性:

多个用户同时使用。

独立性:

对每个用户而言好象独占主机。

及时性:

用户的请求能在其所能接受的等待时间间隔内(时间片)获得响应。

交互性:

在调试和运行程序时由用户自己操作。

3.关键问题

a及时接受

b及时处理

六、实时系统

1.要求:

响应时间短,在一定范围之内;

系统可靠性高

2.任务的类型:

a周期性实时任务:

外设周期性地发出激励信号给计算机

b非周期性实时任务:

截止时间(deadline),开始截止时间(最晚开始时间)和完成截止时间(最晚完成时间)

3.实时系统与分时系统特征的比较:

多路性独立性及时性

交互性可靠性

1.3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

一、基本特征

1.并发2共享

3虚拟4异步性

二、并发

1.并行性:

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

2.并发性:

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三、共享

1.互斥共享(如音频设备):

资源分配后到释放前,不能被其他进程所用。

2.同时访问(如可重入代码,磁盘文件)

四、虚拟

1.虚拟:

指通过某种技术(分时或分空间)把一个物理实体映射为若干个对应的逻辑实体。

2.实现:

时分复用和空分复用

3.时分复用:

虚拟处理机技术虚拟设备技术

4.空分复用:

虚拟磁盘技术虚拟储存器技术

五、异步性

1.、进程的执行顺序和执行时间的不确定性

六、操作系统的各特征之间的关系

1.并发和共享是操作系统最基本的特征

2.并发和共享互为存在的条件

1.4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一、处理机管理

1.管理目标:

完成处理机资源的分配调度等功能,处理机调度的单位可为进程或线程。

2进程控制:

创建、撤销、挂起、改变运行优先级等--主动改变进程的状态

3.进程同步:

协调并发进程之间的推进步骤,以协调资源共享;

--交换信息能力弱

4.进程通信:

进程之间传送数据,以协调进程间的协作;

--交换信息能力强

5.调度:

作业和进程的运行切换,以充分利用处理机资源和提高系统性能;

--未必是进程控制操作所引起

二、存储管理

1.管理目标:

提高利用率、方便用户使用、提供足够的存储空间、方便进程并发运行。

2.内存分配与回收:

3.内存保护:

保证进程间互不干扰、相互保密;

4.地址映射:

进程逻辑地址到内存物理地址的映射;

5.内存扩充:

提高内存利用率、扩大进程的内存空间;

三、设备管理

方便的设备使用、提高CPU与I/O设备利用率;

提高I/O速度;

2.设备处理:

利用设备驱动程序完成对设备的操作。

3.设备独立性:

提供统一的I/O设备接口

4.设备分配与回收:

在多用户间共享

5.虚拟设备:

设备由多个进程共享,每个进程如同独占。

6.缓冲区管理:

匹配CPU和外设的速度,提高两者的利用率

四、文件管理

1.管理目标:

解决软件资源的存储、共享、保密和保护。

2.文件存储空间管理:

解决如何存放信息,以提高空间利用率和读写性能。

3.目录管理:

解决信息快速检索问题。

4.文件的读写管理和存取控制:

解决信息安全问题。

文件保护:

a.防止未经核准的用户存取文件

b.防止冒名顶替存取文件

c.防止以不正确的方式使用文件

5.软件管理:

软件的版本、相互依赖关系、安装和拆除等

五、用户接口

提供一个用户访问操作系统的接口。

2.用户接口:

a.联机用户接口

b.脱机用户接口

c.图形用户接口

3.程序接口

1.5操作系统的结构设计

1、操作系统的设计原则

1.可维护性

a.改错性维护b.适应性维护c.完善性维护

2.可靠性

a.正确性b稳定性

3.可理解性

4.性能

二、整体或模块结构

1.整个系统按功能(服务)进行设计和模块划分。

2.模块结构的特点:

模块由众多服务过程(模块接口)组成,可以随意调用其他模块中的服务过程.

3.优点:

具有一定灵活性,运行效率高

缺点:

功能划分和模块接口难保正确和合理;

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复杂,降低了模块之间的相对独立性,不利于修改

4.模块的独立性

模块独立性有以下标准:

(1)、内聚性

(2)、耦合度

5、模块接口法的优缺点

(1)提高OS设计的正确性、可理解性、可维护性

(2)增强OS的适应性

(3)加速OS的开发过程。

缺点:

(1)很难满足实际需求

(2)在设计阶段,设计者的不能完美设计。

三、分层结构或虚拟机

1.从资源管理观点出发,划分层次。

在某一层次上代码只能调用低层次上的代码,使模块间的调用变为有序性。

系统每加一层,就构成一个比原来功能更强的虚拟机。

有利于系统的维护性和可靠性。

2.分层结构的特点

a.优点:

功能明确,调用关系清晰

有利于保证设计和实现的正确性

低层和高层可分别实现(便于扩充);

高层错误不会影响到低层;

避免递归调用

b缺点:

系统层次间通信开销大,降低了运行效率

3.分层原则

a.被调用功能在低层:

文件系统管理、设备管理、设备驱动程序

便于利用虚拟存储功能

b活跃功能在低层:

提高运行效率

c资源管理的公用模块放在最低层:

缓冲区队列、堆栈操作

四、客户/服务器模型或微内核结构

1.客户、服务器、网络系统组成客户/服务器模型

2.客户/服务器模型交互:

a.客户发送请求信息

b.服务器接收信息

c.服务器回送信息

d.客户机接收信息

3.优点

a数据分布处理和储存

b便于集中管理

c灵活性和可扩充性

d易于改编应用程序

4.微内核:

将更多操作系统功能放在核心之外,基于服务器客户模型为基础,作为独立的服务进程运行;

5.微内核基本功能:

A进程管理

B低级存储器管理

C中断和陷入处理

6.微内核优点

提高了系统可扩展性

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

可移植性

提供了对分布式系统的支持

7.微内核缺点

消息传递比直接调用效率要低一些

第一章课后习题:

P33

1、13、18

教学重点:

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和功能、系统功能调用

教学难点:

系统功能调用

第二章进程管理

2.1进程的基本概念

一:

程序的顺序执行及其特征

1.特征

(1)顺序性:

(2)封闭性:

(3)可再现性:

二:

前驱图

1.前趋图:

是一个有向无循环图,用于描述进程之间执行的前后关系。

每个结点可用于描述一个程序段或进程,乃至一条语句

三.程序的并发执行及其特征

1.程序的并发执行:

2.特征:

1)间断性

2)失去封闭性

3)不可再现性

3.PCB:

进程控制块

四、进程的特征与状态

1.进程的特征

1)结构特征:

进程实体:

PCB、程序段和相关数据段

2)动态性:

由创建而产生,由调度而执行,由撤销而消亡

3)并发性

4)独立性

5)异步性

2.进程的定义:

进程是进程实体的运行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1)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

(2)进程是一个程序及其数据在处理机上顺序执行时所发生的活动。

(3)进程是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运行的过程,它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3.进程的三种基本状态

1)就绪(Ready)状态

2)执行状态

3)阻塞状态

4.挂起状态

1)原因

(1)终端用户的请求。

(2)父进程请求。

(3)负荷调节的需要。

(4)操作系统的需要。

2)转换

(1)活动就绪→静止就绪。

(2)活动阻塞→静止阻塞。

(3)静止就绪→活动就绪。

(4)静止阻塞→活动阻塞。

3)创建状态和终止状态

(1)创建状态:

新进程创建PCB,填写必要管理信息

把该进程转入就绪状态

(2)终止状态:

等待操作系统进行善后处理

将PCB清零,并返还系统

五、进程控制块

1.进程控制块的作用

根据PCB来对并发执行的进程进行控制和管理的。

PCB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

2.进程控制块中的信息

1)进程标识符

进程标识符用于惟一地标识一个进程。

(1)内部标识符。

在所有的操作系统中,为程

序设定一个进程的序号。

使用对象:

系统

(2)外部标识符。

它由创建者提供往往是由用户(进程)在访问该进程时使用。

2)处理机状态

处理机状态信息主要是由处理机的各种寄存器中的内容组成的。

(1)通用寄存器

(2)指令计数器

(3)程序状态字PSW

(4)用户栈指针

3)进程调度信息

①进程状态

②进程优先级

③进程调度所需的其它信息

④事件

4)进程控制信息

①程序和数据的地址

②进程同步和通信机制

③资源清单

④链接指针

2.2进程控制

进程控制是进程管理中最基本的功能

进程的创建

1.进程图

2.引起创建进程的事件

(1)用户登录。

(2)作业调度。

(3)提供服务。

(4)应用请求。

3.进程的创建

(1)申请空白PCB。

(2)为新进程分配资源。

(3)初始化进程控制块。

(4)将新进程插入就绪队列。

二、进程的终止

1).引起进程终止的事件

(1)正常结束

(2)异常结束

①越界错误②保护错

③非法指令④特权指令错

⑤运行超时⑥等待超时

⑦算术运算错⑧I/O故障。

(3)外界干预

2).进程终止的而过程

(1)从PCB集读出该进程的状态。

(2)对进程状态进行调度。

(3)将其所有子孙进程终止

(4)归还资源

(5)将进程从所在队列中移出

三、进程的阻塞和唤醒

1.引起进程阻塞和唤醒的事件

1)请求系统服务,不能满足

2)启动某种操作,等待完成

3)新数据尚未到达

4)无新工作可做

2.进程阻塞过程和唤醒过程

3.进程的挂起和激活

挂起:

活动就绪状态->

静止就绪

活动阻塞状态->

静止阻塞

进程正在执行->

调度程序重新调度

激活:

将进程从外存调入内存

静止就绪->

活动就绪

静止阻塞->

活动阻塞

抢占调度策略

2.3进程同步

一、进程同步概念

1.两种形式的制约关系

(1)间接相互制约关系。

(资源共享)

(2)直接相互制约关系。

(进程合作)

2.临界资源

诸进程采取互斥方式访问的资源即为临界资源。

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问题,理解代码。

P48-49

由于执行顺序的问题,会发生结果错乱,导致失去再现性。

3.临界区

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的代码称为临界区

4.同步机制应遵循的规则(进入临界区)

(1)空闲让进。

(2)忙则等待。

(3)有限等待。

(4)让权等待。

二、信号量机制

1.整型信号量

整型信号量定义为一个用于表示资源数目的整型量

使用原子操作:

wait(S)、signal(S)

wait(S):

whileS≤0dono-op

S∶=S-1;

申请一个资源P操作

signal(S):

S∶=S+1;

释放一个资源V操作

2.记录型信号量

整型信号量机制未遵循“让权等待”的准则

增加一个进程链表L,用于链接上述的所有等待进程。

采用了记录型的数据结构

typesemaphore=record

value:

integer;

L:

listofprocess;

end

procedurewait(S)

varS:

semaphore;

begin

S.value∶=S.value-1;

ifS.value<0thenblock(S,L)

end

//请求一个单位的该类资源,S.value<0时

资源已分完,进程调用block,自我阻塞

放弃处理机,并插入到信号量链表S.L中。

proceduresignal(S)

S.value∶=S.value+1;

ifS.value≤0thenwakeup(S,L);

end

//释放一个单位资源,S.value≤0,该信号

量链表中,有进程被阻塞,调用wakeup

将S.L链表中的第一个等待进程唤醒

此时S.value的绝对值表示在该信号量链表中已阻塞进程的数目。

3.AND型信号量

一个进程要多个共享资源方能执行的情况

(1)AND同步机制的基本思想

对若干个临界资源的分配,采取原子操作方式:

要么全部分配到进程,要么一个也不分配。

(2)同时wait操作

同时signal操作

4.信号量集

一个进程需N个资源,S为信号量,d为需求之,t下限值

Swait(S,t,d)

(1)Swait(S,d,d)

(2)Swait(S,1,1)

(3)Swait(S,1,0)

三、信号量的应用

1.利用信号量实现进程互斥

Wait()和signal()必须成对出现

2.利用信号量实现前趋关系

(1)执行完S1,使资源S+1

(2)S2才能执行

(3)同理..

课后习题:

P82:

题22

3:

信号量以及P、V意义:

例:

P、V解决消费者和生产者问题

S1:

进程不能向“满“的缓冲区放产品

P(S1)意思,申请向缓冲区放入一个产品

V(S2)意思,可以向缓冲区中取一个产品

S2:

进程不能向“空“的缓冲区取产品

P(S2)意思,申请向缓冲区中取一个产品

V(S1)意思,可以向缓冲区放入一个产品

例:

司机和售票员之间的同步关系

司机只有在售票员关车门后,才能启动汽车。

售票员只有在司机到站停车后,才能开车门。

Semaphoreclose=0,stop=0;

2.4、经典进程的同步问题

一、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1.生产者—消费者问题是相互合作的进程关系的一种抽象

(1)互斥信号量mutex实现诸进程对缓冲池的互斥使用;

(2)利用信号量empty和full分别表示缓冲池中空缓冲区和满缓冲区的数量

(3)必须注意的问题:

A、wait()和signal()必须成对地出现

B、资源信号empty和full必须成对地出现

C、多个wait操作顺序不能颠倒。

否则引起死锁

2.利用AND信号量解决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例:

假定系统有3个并发进程get、copy和put共享缓冲器B1和B2。

进程get负责从输入设备上读信息,每读出一条记录后放到B1中。

进程copy从缓冲器B1中取出一条记录拷贝后存入B2。

进程put取出B2中的记录打印输出。

B1和B2每次只能存放一条记录。

要求3个进程协调完成任务,使打印出来的与读入的记录个数、次序完全一样。

请用记录型信号量写出并发程序。

答:

设置4个信号量,其中empty1对应空闲的缓冲区B1,其初值为1;

full1对应缓冲区B1中的记录,其初值为0;

empty2对应空闲的缓冲区B2,其初值为1;

full2对应缓冲区B2中的记录,其初值为0。

相应进程描述为:

get(){

while

(1){

从输入设备读入一条记录;

P(empty1);

将记录存入缓冲区B1;

V(full1);

}

}

copy(){

P(full1);

从缓冲区B1中取出一条记录;

V(empty1);

P(empty2);

将取出的记录存入缓冲区B2;

V(full2);

}

put(){

P(full2);

从缓冲区B2中取出一条记录;

V(empty2);

将取出的记录打印出来;

Main(){

parbegin(get,copy,put);

二、哲学家进餐问题

1.利用记录型信号量解决哲学家进餐问题

临界资源

semaphorechopstick[5];

每个信号量表示一只筷子,都初始化为1

然后不停等待空置的筷子

2.利用AND信号量机制解决哲学家进餐问题

PPT,第二章122

Sswait(chopstick[(i+1)mod5],

chopstick[i]);

3.读者写者问题

PPT,第二章123

Varrmutex,wmutex:

semaphore∶=1,1;

Readcount:

integer∶=0;

begin

parbegin

Reader:

repeat

wait(rmutex);

//申请读取

ifreadcount=0thenwait(wmutex);

//因为readcount==0

//所以wait(wmutex)让其写

Readcount∶=Readcount+1;

signal(rmutex);

//此时是增加操作

performreadoperation;

readcount∶=readcount-1;

//此时是退出-1操作

ifreadcount=0thensignal(wmutex);

//最后一个退出临界区的读

//进程才须执行signal操作

untilfalse;

writer:

wait(wmutex);

performwriteoperation;

signal(wmutex);

parend

习题P82

•22(b)

•23

•24

•25

2.5进程通信

一、低级通信和高级通信

1.低级通信:

只能传递状态和整数值(控制信息)

优点:

速度快

(1)效率低

(2)通信对用户不透明

2.高级通信:

能够传送任意数量的数据

(1)共享存储区

(2)管道(3)消息。

二、进程通信的类型

1.共享存储器系统

(1)基于共享数据结构的通信方式。

(2)基于共享存储区的通信方式。

2.共享存储区的建立与操纵

1)共享存储区的建立

A、进程要利用共享存储区通信时

B、调用shmget()建立一块共享存储区

C、提供名字和字节长度等参数

D、若已建立,则返回共享区描述符shmid;

E、若未建立,便为建立共享存储区。

2)共享存储区的操作

用shmctl()系统调用对共享存储区的状态信息进行查询

3).共享存储区的附接与断开

A系统调用shmat()将该共享存储区进程的虚地址shmaddr上

B系统调用shmdt()把该区与进程断开。

3.管道通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