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李安的励志故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6694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演李安的励志故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导演李安的励志故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导演李安的励志故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导演李安的励志故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导演李安的励志故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导演李安的励志故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导演李安的励志故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导演李安的励志故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导演李安的励志故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导演李安的励志故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导演李安的励志故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导演李安的励志故事.docx

《导演李安的励志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演李安的励志故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导演李安的励志故事.docx

导演李安的励志故事

XXXX

〔导演李安的励志故事〕

  *篇一:

李安励志奋斗史

  李安励志奋斗史:

曾失业在家六年靠妻子养活

  在华人导演中,李安无疑是一个标杆性的人物,从《饮食男女》、《冰风暴》、《卧虎藏龙》、《断背山》、《色·戒》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李安拍摄了各种不同的电影题材,无论是伦理、武侠、喜剧甚至科幻,他都能从容驾驭,独特的经历让他在东西方文化里游刃有余,两种不同文明的冲击造就了李安与众不同的视野和气质,兼具东方传统的温文尔雅和西式的洒脱不羁。

  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于2013年北京时间2月25日上午(美国当地时间2月24日下午)在好莱坞杜比剧院举行。

现场,李安凭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获得最佳导演奖。

  李安1954年10月23日生于台湾屏东县潮州镇,祖上做过国民党时期的县长。

李安自幼生长在书香门第,父亲是一所中学的校长,治家甚有古风、教子极为严格,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逢年过节在家里还要行跪拜礼。

李安就是在这样有浓厚中国氛围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家庭带给他的不仅仅是中国文化的浸染,父权家庭的中国典型模式也为他日后的作品提供了生活基础甚至是原始素材。

  李安近年斐声国际影坛,在太平洋、大西洋两岸均取得了不俗的成就,迄今已经三次获得奥斯卡奖,金球奖最佳导演,两个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和两个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毫不夸张地说,他架起了东西方文化的沟通桥梁。

作为一个自小在传统中国家庭里长大的人,他除了拍出《推手》、《喜宴》、《饮食男女》及正大红大紫的《卧虎藏龙》等华语片以外,也拍出了《理智与情感》等英语片,同时还拍摄了一些纯粹的商业片诸如《冰风暴》、《与魔鬼共骑》、《绿巨人》。

  2009年2月,美国《娱乐周刊》评选出25位仍在坚持拍电影的“最伟大导演”名单,李安成为唯一一位上榜的华人导演。

2012年12月4日李安凭《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获得国际3D电影协会的哈罗德地伊德大奖。

  从业经历李安于1975年从台湾“国立艺专”戏剧电影系毕业,曾获台湾话剧比赛大专组最佳男演员奖,并曾拍摄两部8毫米电影《星期六下午的懒散》(1976)、《陈勤的一天》(1978)。

毕业后他前往美国留学,先是在伊利诺斯大学学习戏剧导演专业并获戏剧学士学位,后又前往纽约大学学习电影制作,获得电影硕士学位。

  在纽约大学学习期间,他拍摄了《追打》(TheRunner)、《我爱中国菜》(IloveChineseFood)和《揍艺术家》(BeatTheArtist)等16毫米电影作品。

1982年他拍摄了《荫凉湖畔》李安参加活动(20张)wasThatDimlake),获纽约大学奖学金及台湾政府主办的独立制片电影竞赛奖——金穗最佳短故事片奖。

  1984年以《分界线》(FineLine)作为其毕业作品,从纽约大学毕业。

该片曾获纽约大学生电影节金奖作品奖及最佳导演奖。

这段时间,他还参加了著名黑人导演斯派克·李(SpikeLee)的反映学生生活的电影《JoesBed-StuyBarbershop:

WeCutHeads》的摄制工作。

  之后,李安因没能找到一份与电影有关的工作,不得不赋闲在家,靠仍在攻读伊利诺大学生物学博士的妻子林惠嘉微薄的薪水度日。

为了缓解内心的愧疚,李安每天除了在家里大量阅读、大量看片、埋头写剧本以外,还包揽了所有家务,负责买菜、做饭、带孩子,将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

每到傍晚做完晚饭后,他就和儿子一起兴奋地等待“英勇的猎人妈妈带着猎物回家”,这常常令林惠嘉觉得很温馨很感动。

  李安偶尔也帮人家拍拍小片子、看看器材、做点剪辑助理、剧务之类的杂事,还有一次去到纽约东村一栋很大的空屋子去帮人守夜看器材。

期间,他仔细研究了好莱坞电影的剧本结构和制作方式,试图将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一些全新的作品。

  日后回忆起这段难熬的生活,李安至今仍然十分痛苦:

“我想我如果有日本丈夫的气节的话,早该切腹自杀了。

”就这样,在拍摄第一部电影之前,李安窝在家中当了6年的“家庭主男”,练就了一手好厨艺,就连丈母娘都夸奖:

“你这么会烧菜,我来投资给你开馆子好不好?

”1990年,李安完成了剧本《推手》,获台湾政府优秀剧作奖。

该剧本不仅为李安赢得了40万元奖金,而且使他获得第一次独立执导影片的机会。

1992年,他亲自执导了他的第一部作品,将《推手》搬上了银幕。

这是一部反映在纽约的一家台湾人生活中的代沟和文化差异的喜剧片,这部影片在台湾获得了金马奖最佳导演等8个奖项的提名,并获得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及最佳导演评审团特别奖。

此外,该片还获得亚太影展最佳影片奖。

  由于《推手》的成功,李安再次获得了执导电影的机会。

他的第二部电影是1993年推出的《喜宴》。

这是一部关于传统伦理观念的通俗剧。

在这部影片中,他通过一个生性活泼的纽约人以一顿便宴来招待自台湾来参加他的婚礼的父母一事,进一步探索了二种文化和二代人之间在社会体制、伦理观念和人际关系观念上的迥异。

通过这部电影,他探讨了不同民族对于家庭、两性关系和同性恋的认识。

这是一部完全以好莱坞模式制作的中国电影,上映后赢得了一致的好评。

该片在柏林电影节上荣获金熊奖,在西雅图电影节上获最佳导演奖,并获得了金球奖和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在他的家乡台湾,这部电影获得了第三十届台湾金马奖最佳作品、导演、编剧奖以及观众投票最优秀作品奖。

从此,李安在国际影视界的声誉猛增,一举跃入世界知名导演行列。

  1994年,他拍摄了《饮食男女》。

这是他所执导的第三部电影,主要诠释了家庭问题和新旧冲突这个主题。

本片的主演是台湾著名演员郎雄。

本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影片提名,第三十九届亚太电影展最佳作品、最佳剪辑奖,第七十七届大卫格里菲斯奖最佳外语片奖,并获独立制作奖和第七届台北电影奖优秀作品奖,列1994年台湾十佳华语片第一名。

  成功地拍摄了这部影片之后,李安跨进了好莱坞主流电影制作的大门,1995年他执导了他的第一部英语片《理智与情感》(SenseandSensibility)。

这部电影改编自简·奥斯汀的小说《理智与情感》,编剧是本片的女主角艾玛·汤普逊。

该片获得诸多奖项,包括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汤普逊还获得最佳剧本改编奖),在柏林电影节上获得金熊奖及多项英国学院奖。

李安还评选为全国影评协会和纽约电影评论家协会最佳导演。

  1997年,李安又开始改编里克·穆迪(RickMoody)的小说《冰风暴》(TheIceStorm)。

本片讲述的是在“水门事件”那个年代,康涅狄格州的一个家庭内发生的种种矛盾——四十多岁的男人面临着中年危机;正值青春期发育阶段的少男少女整日与爹妈针锋相对;夫妻间不可告人的秘密?

?

该片的主要演员包括凯文·克莱恩、西戈尼·韦弗、琼·艾伦和克里斯蒂纳·里奇等。

李安在这部片中,诠释了七十年代美国家庭关系的微妙的一面,本片的成功使李安在国际影视界声誉大振。

这部影片也赢得了许多项国际电影协会的奖项,包括1997年编剧詹姆斯·沙穆斯(JamesSchamus)在戈纳国际电影节上获得的最佳编剧奖。

凭借此片,李安确立了他在好莱坞A级导演行列中的地位。

  此后,李安转而尝试拍摄反映美国内战的影片——《与魔鬼共骑》(RidewiththeDevil)。

与前两部影片相比,李安的这部美国西部片并没有引起大的反响。

  2000年,从小就是个武侠迷的李安接受了台湾前中影公司总经理、是纵横国际影视公司的老板徐立功的邀请,推出了演绎太极拳之博大精深的中文武侠片《卧虎藏龙》。

该片的编剧是与李安在《饮食男女》和《冰风暴》中合作过的犹太裔编剧詹姆斯·沙穆斯。

《卧虎藏龙》也是第37届台湾金马奖影展的大赢家,共捧走6个奖项。

包括:

最佳剧情片、最佳音效、最佳原创电影音乐、最佳视觉特效、最佳动作指导及最佳剪辑。

2001年3月11日,李安还凭借此片获得美国“导演协会奖”,风头直逼奥斯卡。

  《卧虎藏龙》在2000年的所有华语电影中应该是最突出的,不仅吸引了整个华人世界的眼球,而且在世界影坛上再次掀起了一阵中国古典武侠的飓风。

这部根据王度庐的小说改编的电影可以说是将文学语言和电影语言结合得相当完美。

导演李安一改其所擅长的情感伦理片风格,从另一个更为现代的全新的角度将中国古典美学传统和情感理念诠释到一个新的高度。

从电影语言的角度来看,无论是摄影、舞美、动作设计、录音、音乐等所有的视听元素也都充分体现了导演深沉的风格和对中国古典文化的赞誉及热爱。

本片拥有多项获奖记录:

荣获第7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等4项大奖;荣获第54届英国电影学院将最佳外语片等4项大奖;荣获第3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等6项大奖;荣获第2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等9项大奖。

断背山(BrokebackMountain)是一部2005年的美国爱情片,描述1963年至1981年的美国西部,二个男人之间情与性的复杂关系。

在威尼斯影展夺得金狮奖,并获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金球奖、美国制片人协会、影评人票选奖与独立精神奖等团体及影展,授予最佳影片与最佳导演奖。

《断背山》在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中获得最多项提名(八项),最终抱回了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与最佳电影配乐三项大奖。

  2007年,李安执导了张爱玲原著《色戒》的同名电影,该片以原著为基础,由台湾金牌编剧王惠玲主笔,讲述了一个女间谍的悲惨人生。

  李安的电影手法质朴自然,对白风趣幽默,情节细腻别致,剧情圆融流畅。

其导演的华语片致力于探讨传统与现代的伦理矛盾、东方与西方的文化冲突,为台湾电影开辟了新的表现领域;执导英语片亦同样能深入、准确地把握欧美文化心理,成为当今国际影坛声名最盛的华人导演。

  网友疯转李安励志史六年无业当"煮夫"

  原标题:

网友疯转李安励志史:

六年无业家庭主夫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大家都姓李,一个叫李安,一个叫李双江,一个打造了‘少年派’,一个打造了‘少年犯’。

”这是昨日微博上网友调侃最多的一句话。

  奥斯卡颁奖结果一出,说李安拯救了在舆论中水深火热的李双江,似乎一点儿也不过分——一夜之间,李安的励志故事取代了“养子不教”的声讨言论,李安手捧小金人吃汉堡的照片成了微博热帖,他的奋斗史和婚恋史也被网友挖地三尺地找了出来,一篇名为“李安回忆短文《有梦想才能举起奥斯卡》”的长微博更是被网友疯转:

他三次才考上大学,却两获奥斯卡奖;他曾靠着妻子微薄的收入,在家当“家庭主夫”;他一度想要放弃电影改学计算机,妻子的一句话让他坚持下去:

“安,要记得你心里的梦想”?

?

  【唏嘘他的成长】

  父亲一度鄙视“导演”职业

  “最重要的是不要绝望。

”——摘自《少年派》

  李安的父亲李升曾担任台湾名校台南一中校长,怀有浓厚的士大夫观念,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遗憾的是,大儿子李安大学联考两度落榜,小儿子李岗在落榜一次后,第二年考上海洋学院航海系。

因此,李校长在演讲时,常常说“我的侄子是电机博士”,绝口不提两个学业“不争气”的儿子。

  李岗曾回忆,李安两年联考都没有考上大学,家里愁云惨雾,责骂全落在李安身上,李安因此沉默寡言。

李岗还透露,父亲看不起从事两种职业的人——导演和船员,结果这两种职业兄弟俩都干了;曾经有一位长辈问李安,以后想从事什么职业?

李安回答“导演”,大家都觉得很可笑,因为在家人的眼中,导演根本就不是什么正当的职业。

  1978年,李安准备报考美国伊利诺大学的戏剧电影系,父亲强烈反对,他给李安列了个数字:

在美国百老汇,每年只有200个角色,却有50000人争夺。

但李安不顾父亲劝阻,决意登上了去美国的班机。

父子关系从此恶化,近二十年间,二人说的话不超过100句。

  几年后从电影学院毕业,李安才明白了父亲的苦心。

在美国电影界,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华人要想混出名堂来,谈何容易!

李安大多数时候只能帮忙看看器材,做点剪辑助理、剧务之类的杂事;他一度拿着剧本,两个星期跑了三十多家公司,一次次面对白眼和拒绝;有投资人要求他反复修改剧本,但改完数十次以后,剧本最终石沉大海?

?

  妻子节衣缩食“养”他六年

  在奥斯卡的舞台上,李安特别感谢了妻子林惠嘉,今年他们将迎来结婚30周年的纪念日。

李安在好莱坞遇挫时,曾蛰伏6年做“家庭主夫”,靠在伊利诺大学攻读生物学博士的妻子微薄的薪水度日,在此期间两个儿子相继出生。

李安在家包揽了所有家务,买菜、做饭、带孩子?

?

每天傍晚做完晚饭,他就和儿子一起兴奋地等待“英勇的猎人妈妈带着猎物回家”。

面对现实的窘迫,李安一度想要放弃电影,委曲求全改学计算机。

林惠嘉察觉到他的消沉,一夜沉默之后,在上班前给李安留下一句话:

“安,不要忘记你的梦想。

”回忆起这段难熬的生活,李安至今仍然十分痛苦:

“我如果有日本丈夫的气节的话,早该切腹自杀了。

  1990年,李安因剧本《推手》获得一笔可观奖金,影片在1992年获得金马奖多个奖项。

之后他又陆续导演了《喜宴》、《饮食男女》等影片,获得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西雅图电影节最佳导演等奖项。

当李安开始被鲜花和掌声包围时,林惠嘉把李安摆在家中的各种奖杯收了起来,提醒李安不要因为暂时的成绩忘记自己最终的梦想。

  如今,李安拿到了多个电影最高奖项,但他身边这个“大女人”却并不那么重视。

李安在柏林捧得金熊后打电话向妻子汇报,只换来一句“大惊小怪扰我睡觉”;上次《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外语片奖时,她的反应平淡,只让李安赶紧陪她去菜场;今年奥斯卡红毯上,她与李安姗姗来迟,平常着装,素颜亮相。

  “如果没有它(他/她),我无法生活下去。

  56岁为拍片考潜水执照

  迄今为止,李安已经获得两次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以及两个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两个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张艺谋在64届威尼斯影展上曾这样评价他:

“像李安那样拍中文、英文电影,在东西方世界游刃有余地行走的导演,恐怕华语影坛里只有他一个人。

”李安此次得奖后,美联社发表述评称:

“李安在奥斯卡上的成绩,没有哪位著名的亚洲导演可以匹敌,包括电影事业持续了50年的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

  但少有人知道,这位大导演有着一份怎样的坚持——在“家庭主夫”生涯中,李安在每天做完家务的空隙海量阅读和看片,研究好莱坞电影的剧本结构和制作模式,构想剧本。

琐碎的家务让他高强度地深入了生活,于是6年之后,有了《推手》和《喜宴》的蓝本,有了《饮食男女》中那些让人难忘的美食和围绕美食展开的细节,有了他独特的把中美两种文化融合到胶片上的艺术风格?

?

  事业一天天有了起色,但李安对作品的要求却丝毫没有放松——拍摄《少年派》时,56岁的李安为了拍片在水下取景,亲自学习潜水并考取了潜水执照。

这一事迹引得“派迷”们激动不已:

“励志帝啊!

学习,什么时候都不晚!

”就连李开复也在微博上评论说:

“没有一万小时磨炼,不可能成为大师。

  “如果转变让我们走得更远,那么就真正体验到了生活想让我们体验的东西。

”——摘自《少年派》

  [李安语录]

  “奥斯卡奖给我带来最实惠的好处莫过于,可以在全世界面前,把该感谢的人谢一下。

”“奥斯卡奖就是在拉选票,就是竞选。

我得奖似乎说明,在好莱坞,在洛杉矶,我有一点人缘了。

  “我来自中国台湾,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一度让我在好莱坞遇到瓶颈,但这也让我很特别。

就好像我左脑是中国思考模式,右脑是美国思考模式,当两种思维方式并存,我的想法就一定与众不同,这不得不说是一种优势。

  [林惠嘉语录]

  “这(奥斯卡拿奖)有什么好庆祝的?

没有(庆祝)哎,我们不搞这一套的。

  “他(李安)不拍电影像死人一样,我不要一个死人丈夫。

  “两万元有两万元的生活,200元有200元的生活。

  “我一直就相信,人只要有一项长处就足够了,你(李安)的长处就是拍电影。

学计算机的人那么多,又不差你李安一个,你要想拿到奥斯卡的小金人,就一定要保证心里有梦想。

  网友发言:

  *篇二:

最佳导演李安的获奖感言

  最佳导演李安的获奖感言

  谢谢大家,谢谢电影之神,感谢和我一同工作的3000多名同事,我要和你们分享这个奖项,感谢你们相信这个故事,感谢你们和我一同分享这个旅程。

感谢杨-马特尔的无以伦比的小说原著,感谢福克斯电影,感谢制片人davidlee,davidwomark,在电影中扮演少年派的苏拉-沙玛,你的表演让人难以置信,还有所有的演员,只是我无法在有限时间内一一道谢,你们在我心中都拥有一座小金人。

  感谢印度和加拿大的工作人员,感谢我的妻子,今年夏天是我们结婚三十年纪念,我爱你。

感谢我的儿子们,谢谢你们对我的支持。

谢谢我的经纪人和律师,这话我必须要说感谢你们对这部电影的支持。

最后谢谢奥斯卡学院,谢谢。

  *篇三:

被李安点赞;让冯小刚一辈子有失败阴影的导演原来是他

  十四年前在意大利美丽的水城威尼斯,世界四大电影节之一的威尼斯电影节在这里如期进行;主竞赛单元里,当时冯小刚在中国备受瞩目的商业古装大片《夜宴》成为国内获奖呼声最高的电影。

但是大奖揭晓前,在冯小刚信心倍足激动忐忑之时,评委会却把最佳电影金狮奖颁给了一部渺小到尘土的《三峡好人》这是继上届李安的《断臂山》拿下金狮奖后,华人导演再次蝉联此奖项。

只是能够与李安有承前启后关系的不是冯小刚,而是一个叫贾樟柯的第六代年轻导演。

那年贾樟柯36岁,冯小刚48岁。

冯小刚的失败也和李安也有点微妙的联系,当年李安一部武侠大片《卧虎藏龙》蜚声好莱坞,开启了华人的大片时代,之后中国导演三甲张、陈、冯纷纷跟风上行,张艺谋的《英雄》紧接着推出,冲击好莱坞未果反倒铩羽而归;陈凯歌的《无极》大片,在国内遭到骂声一片;然后就是冯小刚的《夜宴》,被称为中国的哈姆雷特威尼斯之旅成了走麦城,败给一个在国内名不见经传的小导演。

贾樟柯的成功也和李安有相似之处,做自己、有创新、有创意;不会因为去迎合市场、迎合观众而改变自己的风格和思维。

电影节评委会主席凯瑟琳德纳芙说:

这部电影画面美丽、故事出众。

我们非常感动,非常吃惊。

这是一部很特别的电影。

贾樟柯的说法是这一特别可以简单地归结为对普通人的尊敬。

对别人的迎合是对自己和对方双重性的不尊重;只有更好的做自己,从心底深处去看到别人的需求,才能做到真正的尊重,真正的赢。

任何产业针对的群体就是普通人,何为普通人?

只要有生老病死七情六欲的都是普通人,并不是做了某某书记、某某主席、某某董事长、某某总经理就超凡入圣不受人纲了,生病了依然会难受,房子被拆了依然会很伤心,家园被毁了依然会很悲痛,饿了依然需要食物的补充。

贾樟柯的《三峡好人》就是从很多个普通人的生活状态来开展故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在变化,似乎人们只对钞票感兴趣,而中国人的变化却很少有人从实际中去关注。

因为三峡工程的建设让即将消逝的城市成为历史中一页安静的悲叹;贾樟柯说,三峡的变化,就像整个中国的变化背景;这个变化影响的普通的中国人的生活。

所以我觉得这样一个影片能够获得肯定,也是对普通中国人生活的一种尊敬。

2010年面对中国电影市场走出国门难的现状,冯小刚开腔炮轰道中国电影界没有真正的大师。

力打所有电影界的大腕导演。

贾樟柯却持相反柔软的态度说道:

中国电影还是有真正的大师,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他们在我心中,就是大师。

陈凯歌的《黄土地》、《霸王别姬》拍得非常精彩,曾让我落泪,张艺谋的《红高粱》、《活着》,让我热血沸腾,冯小刚的《集结号》、《唐山大地震》,这些优秀影片,影响了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就足以证明,他们是中国电影的大师。

以柔克刚是一种智慧,学会欣赏别人而不是焦虑的看待表象问题,才是最大的智者,真正的大师。

2013年贾樟柯携带新作《天注定》参加第66届法国戛纳电影节;贾樟柯获得了戛纳最佳编剧奖。

有记者询问法国电影联盟大中华区代表制片人伊莎女士什么样的华语电影会受到法国人的青睐。

伊莎说道:

法国人看电影喜欢文艺的、有思考的,因此,贾樟柯一类的中国导演在法国非常受欢迎,他所有的电影都在法国上映过。

但相反,很多在中国票房很高的,以商业片见长的导演,法国观众并不感兴趣,比如冯小刚导演,法国人就不认识他。

法国是浪漫之都,相应文艺的更有趣味性和思索性也更加接近平民性,只有借助这样的电影,才能真正了解到中国人真实的传统习俗和生活。

所以立意高远反而显得大而空,站在人的个体的角度去看问题,反而能看到真正的东西,说白了更接地气也就更有共鸣。

这就是那句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最佳解释。

2015年5月14日第六十八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开幕式授予贾樟柯终身成就奖,(金马车奖)这是华人导演中第一个获得此奖的人,今年贾樟柯45岁。

而中国那些所谓的大片导演依然在商业电影中关注票房的多少卖座的成败,电影的内涵和深意依然没有提升,故事的质量依然浮张没有改变。

前不久贾樟柯在微博上说道过去当导演的时候没睡过一个午觉,现在回太原开小饭铺,好吃好喝不发愁跟车去山里买荞面干我们这一行,大蒜库存一定要多。

随后媒体证实,贾樟柯在拍电影的同事在老家开了一家面馆,主营山西刀削面。

忙碌的同时不要忘

  记享受生活,因为生活是上天赐予我们生命的最好礼物,因为生活是我们生命质量的度量衡,一个人即使成就再大,归放在生活中依然要面对一日三餐。

一家面馆,一碗山西刀削面,体现出贾樟柯的坦然与矜持;或许是他内在超凡的另一种解读,毕竟大师如果脱离了生活,那

  这样的大师只是空泛主义者,生活原本就是艺术。

只是冯小刚离地三尺,贾樟柯一直在路上。

《导演李安的励志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