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资料汇交业务培训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6781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6.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资料汇交业务培训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地质资料汇交业务培训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地质资料汇交业务培训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地质资料汇交业务培训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地质资料汇交业务培训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地质资料汇交业务培训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地质资料汇交业务培训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地质资料汇交业务培训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地质资料汇交业务培训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地质资料汇交业务培训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地质资料汇交业务培训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地质资料汇交业务培训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地质资料汇交业务培训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地质资料汇交业务培训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地质资料汇交业务培训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地质资料汇交业务培训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地质资料汇交业务培训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地质资料汇交业务培训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地质资料汇交业务培训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地质资料汇交业务培训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质资料汇交业务培训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地质资料汇交业务培训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资料汇交业务培训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质资料汇交业务培训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允许出资人委托项目承担单位代其履行汇交义务,但要签订地质资料汇交委托书,并在双方签订的合同中予以明确规定。

地质工作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出资人共同出资开展的,出资各方对地质资料汇交义务负有连带责任。

(4)中外合作开展地质工作的,参与合作项目的中方为地质资料汇交人,外方承担汇交地质资料的连带责任。

(四)汇交人义务

地质资料汇交人应按照国务院令第349号的规定,履行汇交义务。

国家出资开展的地质工作项目,项目主管部门或所属专项的项目组织实施单位应督促项目承担单位依法汇交地质资料。

汇交人对汇交的存档文件、源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负责。

成果地质资料按国务院令第349号规定的汇交范围汇交。

其中,非油气类矿产应汇交矿产勘查和矿山开发勘探及关闭矿井地质资料;

石油、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应汇交资源评价、地质勘查以及开发阶段的地质资料。

原始地质资料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资料管理的通知》国土资规[2017]1号规定的原始地质资料汇交细目与成果地质资料一并汇交。

(五)不同类别地质资料汇交内容

1.区域地质调查资料

各种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及其地质图、矿产图。

2.矿产地质资料

矿产勘查地质资料:

各类矿产勘查地质报告、矿产资源储量报告。

矿产开发地质资料:

各类矿山生产勘探报告、矿产资源储量报告、矿山闭坑地质报告。

3.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地质资料

各类物探、化探成果报告,参数井、区域探井、发现井、评价井、开发井的完井地质成果报告和试油(气)成果报告,各类综合地质研究报告,各类储量报告。

4.海洋地质资料

海洋(含远洋)地质矿产调查、地形地貌调查、海底地质调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调查及海洋钻井(完井)地质报告。

5.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

(1)区域的或国土整治、国土规划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报告和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动态监测报告。

(2)大中型城市、重要能源和工业基地、港口和县(旗)以上农田(牧区)的重要供水水源地的地质勘察报告。

(3)地质情况复杂的铁路干线,大中型水库、水坝,大型水电站、火电站、核电站、抽水蓄能电站,重点工程的地下储库、洞(硐)室,主要江河的铁路、公路特大桥,地下铁道、六公里以上的长隧道,大中型港口码头、通航建筑物工程等国家重要工程技术设计阶段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4)单独编写的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报告,地下热水、矿泉水等专门性水文地质报告以及岩溶地质报告。

(5)重要的小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6.环境地质、灾害地质资料

(1)地下水污染区域、地下水人工补给、地下水环境背景值、地方病区等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2)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面开裂及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3)建设工程引起的地质环境变化的专题调查报告,重大工程和经济区的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报告等。

(4)地质环境监测报告。

(5)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报告。

7.地震地质工作

地震地质调查报告,地震地质考察报告,地震地质研究报告。

8.物探、化探地质资料

区域物探、区域化探调查报告;

物探、化探普查、详查报告;

遥感地质报告及与重要经济建设区、重点工程项目和与大中城市的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工作有关的物探、化探报告。

9.地质、矿产科学研究及综合分析资料

(1)经国家和省一级成果登记的各类地质、矿产科研成果报告及各种区域性图件。

(2)矿产产地资料汇编、矿产储量表、成矿远景区划、矿产资源总量预测、矿产资源分析以及地质志、矿产志等综合资料。

10.其他地质资料

包括:

旅游地质、农业地质、天体地质、深部地质、火山地质、极地地质、第四纪地质、新构造运动、冰川地质、黄土地质、冻土地质以及土壤、沼泽调查等地质报告。

11.数据库建设和软件开发类资料

数据库建设项目需要汇交完整的数据、测试数据、数据库建设报告。

软件开发类项目需要汇交软件的安装程序、开发源代码、软件的使用说明手册。

(六)地质资料汇交时限

1.探矿权人应当在勘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的30日前汇交;

2.采矿权人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届满90日前汇交地质资料;

3.探矿权人缩小勘查区块范围的,应当在勘查许可证变更前汇交被放弃区块的地质资料;

4.探矿权人、采矿权人在勘查许可证或者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内提前终止勘查或者采矿活动的,在办理勘查许可证或者采矿许可证注销登记手续前汇交地质资料;

5.探矿权人由勘查转入采矿的,应当在办理采矿许可证前汇交该矿区的地质资料;

6.采矿权人开发矿产资源时,发现新矿体、新矿种(指原勘查报告中未反映的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体、矿种)或者矿产资源储量发生重大变化,自开发勘探工作结束之日起一八0日内汇交地质资料;

7.属于阶段性关闭矿井的,自关闭之日起一八0日内汇交地质资料(对于大型矿山一般由若干个独立的采区组成,每一个独立的采区开采完毕后,都要按上述时间汇交地质资料);

8.因违反探矿权、采矿权管理规定,被吊销勘查许可证或者采矿许可证的,自处罚决定生效之日起一五日内汇交地质资料;

9.其它地质工作项目形成的地质资料在地质项目评审验收之日起一八0内汇交地质资料。

(七)地质资料延期汇交

因特殊原因汇交人暂时不具备汇交地质资料条件的,应在汇交期限届满前一五日内,向负责接收地质资料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书面提出延期汇交申请,负责接收地质资料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延期汇交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核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延长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一八0日。

(八)逾期汇交地质资料

对未按照《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及其实施办法规定的期限汇交地质资料的,由负责接收地质资料的省级馆藏机构在20个工作日内将汇交人列入地质资料汇交异常名录,并通过监管平台向社会公开,公开60个工作日仍未汇交的,由负责接收地质资料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向汇交人下发《限期汇交地质资料通知书》,责令限期汇交。

(九)地质资料保护申请

需要保护地质资料的,汇交人应在汇交地质资料时向负责接收的省级馆藏机构提交《地质资料保护备案表》,自办理备案手续之日起计算,保护期不得超过5年,地质资料自保护期届满之日起30日内,由地质资料馆或者地质资料保管单位予以公开。

保护期内的地质资料,只公开资料目录,但是,汇交人书面同意提前公开其汇交的地质资料的,自其同意之日起,由地质资料馆或者地质资料保管单位予以公开。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因救灾等公共利益需要,可凭本机关出具的证明直接到全国馆或省级馆藏机构无偿查阅利用保护期内的地质资料;

其他单位及个人需要查阅利用保护期内地质资料的,应征得汇交人同意。

(十)成果地质资料汇交流程

直接向全国地质资料馆汇交的地质资料:

(1)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和放射性矿产的成果地质资料;

(2)海洋地质资料;

(3)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规定应当向其汇交的其他地质资料。

(4)无明确地域的资料。

除以上直接向国土资源部地质资料管理部门汇交的资料,其他的地质资料需向地质项目工作区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汇交。

工作区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质项目,汇交人可以向项目所在地的任何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汇交地质资料,由收到地质资料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将成果地质资料转送有关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省级馆藏机构按汇交要求向国家履行地质资料转交义务。

二、成果地质资料汇交要求(纸质)

(一)文本类要求

正文、附表、附件、其它类纯文本文件应采用70g以上的A4幅面纸张,双面激光打印输出,其中含有彩色图、照片的页面需用80克以上的纸张彩色打印输出。

为达到长期保管、多次利用的目的,不能复印,均要打印。

纸质资料规格应为21.0cm×

29.7cm(A4),附表纸质资料一般为21.0cm×

29.7cm(A4)或29.7cm×

42.0cm(A3)。

附表套印要符合正常浏览习惯,横版表头都在页面的左边,不能上下套印。

竖表表头位于页面上端。

特殊情况的附表和附图册页面可为A3大小,推荐双面打印。

(二)图件类要求

附图要采用韧性好的95g、100g工程绘图纸喷绘,效果为经折叠再正常打开后不会出现叠痕破裂为准。

单张附图无论幅面大小,以折叠成19.0cm×

27.0cm为宜,手风琴状,图签折在外面,图边宽3cm-5cm,附图的上、下、左、右的宽度应统一;

区域地质调查图没有图签,图名折在外;

特殊图件或不易折叠的图件应卷放或平放。

拼接图件应保证内容完整有序,粘贴方式应利于长期保存,不能用双面胶带、胶水、浆糊粘合,建议用稀释后的乳胶粘合。

附图打印均需按照原比例尺打印输出,不能随意缩小放大比例尺。

彩色图件均要彩色打印,不能输出黑白或蓝晒图。

(三)地质资料装订要求

1.成册装订的文件必须采用利于长期保存的装订方式,不应使用塑料制品、普通铁钉等易老化、易腐蚀的装订方式。

2.页数较少的文件可以合订一册,单独成册的文件厚度一般不超过2CM。

3.正文中的横页或者横页排版的附表,一律从左至右装订。

4.成册装订的A3幅面不能用硬皮。

5.审批文件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装订,以从新到老的顺序装订。

(四)纸质资料的盖章要求

汇交的成果地质资料,在所有涉及到法人责任的纸质文件均应加盖公章,部分文件可为相应责任人的签字或者盖章。

签章要清晰可辨,具体要求如下:

1、正文报告扉页、载体外标签、电子文件登记表、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清单、成果和原始地质资料清单均要加盖公章。

2、审批单位(机构)公章:

评审备案证明、审查意见书、审批意见书、初审意见书、以及各类对成果认定书,地质调查项目的评审意见应附专家组组长签字。

3、审核单位公章:

地质资料保护登记表。

申请保护的地质资料需要经过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后盖章可生效。

4、馆藏机构保密委员会公章:

汇交地质资料涉密情况登记表“馆藏机构保密委员会意见”一栏盖馆藏机构保密委员会的公章,如果本单位无保密委员会时,可以用单位或主管单位公章代替。

(五)封面、扉页、页码编排要求

1、封面,文字报告的封面应包含成果地质资料报告名称、工作单位以及报告完成时间等信息,不同类型地质资料有专门的题名格式。

2、扉页,根据不同类型报告包含不同的内容,一般有资料名称、地质项目名称、项目编码、工作起止时间、项目负责人、报告主编、报告编写人、单位负责人、总工程师、提交单位、完成时间、实施单位等信息。

3、内容摘要,文字报告应附300-500字的内容摘要,选取3-5个关键词。

4、封面、扉页不应有页码,目录、前言等部分与正文部分不应使用同一套连续的页码,分别使用各自的页码。

(六)目录编排

成果地质资料目录放置在正文报告正式的内容前面,目录顺序应是正文章节目录、附图目录、附表目录、附件目录、审批目录、其他目录。

正文目录,按文字报告章节顺序编排,注明页码。

附图目录,顺序号应依序一图一号,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编号。

附表目录,单独成册的,按册编目。

附件目录,单独成册的,按册编目。

附图、附表、附件、其他等文件如有与其他纸质文件合订的,应在正文目录后加注释说明,如“附报告内”、“合订一册”等字样。

三、电子文件汇交要求

(一)相关概念

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

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载有成果地质资料信息,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

源电子文件:

指通过使用文字处理、制表、制图、数据库建设、系统开发以及多媒体制作等工具软件进行创建而直接得到的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保持原有文件格式及存储方式,未经过修改的数据源文件,如文本部分的Word、Excel等文件,附图类的各种矢量图形文件(旧标准二类文件),数据库的“mdb”等文件,软件类的安装程序、源代码等文件。

存档电子文件:

指通过对成果地质资料的源电子文件进行格式转换或制作而间接得到的符合通用规范要求的文件存储格式的电子文件,如:

文本部分有书签的“pdf”文件,附图类的“jpg、tiff、eps、pdf、gif”格式的文件。

需要注意的是:

数据库和软件类以及多媒体类只有源电子文件而没有存档电子文件。

管理性文件:

在制作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过程中所产生的在源电子文件和存档电子文件之外,用于对成果地质资料进行说明、登记和著录等的管理类附加性电子文件,以及与成果地质资料对应的地质档案文件目录、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清单等原始地质资料、实物地质资料信息文件,如“汇交地质资料涉密情况登记表”、“电子文件登记表”、“载体外标签”等。

(二)电子文件分类及组织形式

1.分类

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按其形成方式或过程分为三种类型:

源电子文件、存档电子文件和管理性文件。

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中的源电子文件和存档电子文件包括以下九个类别:

表3-1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类别代码表

类别名称

类别代码(字母大小写均可

正文类

Z

审批类

S

附图类

T

附表类

B

附件类

J

数据库类

K

软件类

R

多媒体类

M

其他类

Q

2.命名

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除管理性文件按其文件名称进行命名外,源电子文件与存档电子文件按照类别进行编码式命名。

文件名由8个字符组成(不包括文件名后缀),按其标识作用的不同,分为4个部分:

类别位、册序位、间隔符、文件序号位,如下图所示。

3.电子文件的组织

(1)一级目录文件组织方式

电子文档以每档为一个逻辑组织单元,一级目录文件夹以档号、电子文件号或唯一标识符作为文件夹名称,一级目录文件夹下设“源电子文件”、“存档电子文件”和“管理性文件”。

(2)二级以下目录文件的组织原则

审批类电子文件可仅汇交存档电子文件。

其他类电子文件中的项目任务书、矿产资源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勘查资质证书、委托书、合同书等可仅汇交存档电子文件。

软件类及多媒体类电子文件可仅汇交源电子文件。

某一件电子文件的源电子文件或存档电子文件为单个独立文件的,可以直接以命名方式进行文件命名;

若不止一个文件的,建立文件夹存放所有文件,并以命名方式(不含文件后缀)进行该文件夹的命名。

附图类、附件类、数据库类电子文件如采用非通用存储格式文件的,应将查看或编辑用的相关软件及其说明文件一并汇交存放于软件类电子文件的源电子文件中。

地质资料电子文档的组织示例

电子文件二级目录下组织示例(以ED-Maker2014为例)

(三)成果电子文档汇交要求

1、汇交的成果地质资料源电子文件及存档电子文件应是经过最终审查的全部成果。

2、汇交的电子文件除数据库类、软件类、多媒体类以外,其他各类电子文件要与最终审核形成的纸介质资料内容相一致,即纸电一致(目前,汇交的电子文档不合格的主要原因都是因为纸电内容不一致)。

电子文件制作与汇交格式要符合《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

3、采用扫描等数字化方法形成电子文件时,质量技术指标参照有关标准或规范执行,不得使用数码相机拍照的方式形成。

扫描分辨率的选取应保证电子文件的清晰度,一般应取300dpi以上;

对压缩的JPEG格式质量因子取75以上。

文本-格式要求

文本部分的源电子文件的格式原则上不作限制,但最好使用通用的存储格式,如docx、doc、wps、xls、xml等。

文本部分中的插图、插照、插表、图版等源电子文件格式以能插入文件,且在其中能正常使用为原则,优选格式是JPEG、GIF和tiff等。

插图、插照、图版等插入前的源图形文件也应一并汇交,文件名与其在文字中的编号或名称一致。

所有插图、照片、插表、图版等在电子文件中的显示方向应正视的方向显示。

文本部分存档电子文件的格式建议采用PDF格式。

附图-格式要求

附图类源电子文件的格式原则上不作限制,但应尽可能地采用主流工具软件来制作。

图件制作完成后要提交相应格式的电子文件,以及运行这些电子文件绘图时所必须的相关文件(如二次开发软件、系统库、外部链接文件、字库和文件等),并保证这些文件可以被再利用。

附图类存档电子文件采用下列5种格式之一:

PDF、JPEG、TIFF、GIF和PNG。

数据库和软件-格式要求

1.原则上不作限制,可根据建库或开发时所用的工具软件而提交相应格式的电子文件;

2.汇交的数据库文件应符合相关建库标准或工作指南(如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

3.数据库汇交应包括项目工作最终评审通过的整个库文件(包含所有表文件、数据间的关联关系、存储过程以及后备文件或导出文件等)、管理或浏览数据库的软件系统及其使用说明,以及使用数据库所必须的系统库、字库、外部链接文件等相关文件和技术文档,以保证其能正常使用。

4.以图形为主的数据库(如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应汇交所有图形文件、图层文件、外挂库和浏览数据库所必须的系统库、字库、属性库、外部链接文件等相关文件以及与数据库关系密切的其他文件和文件夹。

5.以光栅图像为主的数据库应汇交所有图像文件

6.软件汇交,应包括最终形成的软件系统的安装程序、源代码以及软件使用说明等相关文件和技术文档,如有测试数据也应一并汇交。

文本-编制要求

正文类、附件类和其他类的文件原则上每一个分册应分别制作成一个电子文件。

如文件过大而影响浏览时可以分成多个电子文件。

电子文件上的页码应与纸介质上的页码相对应,页码不连续的各部分要用分隔符(如分节符)分隔开。

资料的题名、篇名(部分名)、章名、节名等标题应用标题命令定义。

各电子文件的目录(或目次)要通过字处理软件的插入目录命令自动生成,应具有超链接。

说明:

文本类文件目录要做成自动生成目录。

附表-编制要求

对附表类文件,内容类别不同的表格应分册制作,且每一个附表均应有表名和表栏头。

续表中表名可以省略,但表栏头必须保留。

如果使用Excel等软件来制作附表类电子文件,原则上不对表格做切割。

不同册的附表不能放在同一个Excel文件(工作薄)中。

同一册附表中的每张表要使用工作薄中的一个工作表来表示,工作表的标签用其表名的简称来命名。

附图-编制要求

1、附图类电子文件的内容、幅面大小、用色标准、图例符号等按照地矿行业的标准及相关制图标准执行,而且在内容和图号数上要与纸介质相对应。

2、在编制附图类电子文件时,应按照一张图一个顺序号的原则统一编号。

存档电子文件按一张图一个电子文件、源电子文件按照一张图一个文件夹的原则编制。

3、对分成多个文件的同一幅柱状图,每个文件中均应有图头。

4、对超A0幅面图件的电子文件原则上不进行分割,当影响浏览使用时可切割成多张图。

5、制作或转换形成存档电子文件时,分辨率的选取应保证图形的精度和清晰度为准,一般可取300dpi。

Mapgis软件形成源文件要求

一张图按照一个文件夹组织,文件夹按照电子文档制作规范命名,例如第一张图就是T01_0001。

每个文件夹中必须有工程文件,工程文件名就是这幅图的名称。

每个文件夹中包含此图需要的所有图层,每个图层的命名要符合制图规范,图层不需要合并。

mapgis图件一定要汇交系统库和字库,系统库和字库统一放置在源文件夹下面;

使用不同的系统库和字库,需要在电子文件登记表的“电子文档说明”中进行说明。

如果每一张mapgis图使用一个系统库和字库,系统库和字库放置在每张mapgis图的文件夹中。

审批-编制要求

成果地质资料中的审批材料应单独组成一类电子文件,用S来命名。

当存在多个审批验收文件时,应按照审批级次由高到低依次进行编排。

对同级的认定书、决议书、审查意见书、评审意见书,以认定书、决议书在前,审查意见书、评审意见书在后进行编排;

同级、同类的审批文件,按时间先后顺序由新到老进行编排。

数据库和软件-编制要求

数据库和软件类电子文件在汇交时,原则上保持其各类文件原来的组织方式和目录结构不变,在组织方式上只有源文件,没有存档文件,在源文件夹下建立“数据库和软件文件夹,在编制时按照“数据库”、“安装程序”、“源代码”、“技术文档”、“测试数据”等类别分类建立文件夹存放相应的电子文件。

建议:

为了电子文件的有效利用,制作电子文件时应将盖红章的文本页扫描成图片文件插入源文件和存档文件中。

(四)原始地质资料汇交要求

原始地质资料应按照《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规则》(DA/T41-2008)进行分类编制。

汇交的原始地质资料要求汇交电子文件。

1.电子文件命名

所有汇交的原始地质资料都需要按件进行规范化编号,原始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按照其档案类别进行编号,并以文件编号命名。

文件名由5个字符组成(不包括文件名后缀),按其标识作用的不同,分为2个部分:

档案类别号、件号,命名规则如下:

类别代号:

用底/D、测/C、观/G、探/T、样/Y、试/S、录/L、像/X、综/Z、文/W中的类别代号表示。

类别参照《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规则》(DA/T41—2008)进行。

(五)原始和成果电子文件组织形式(文件夹)

一级目录

二级目录

主要内容

备注

档号

成果资料存档电子文件

指通过对成果地质资料文本部分和附图类的源电子文件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