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微观期末复习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6807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微观期末复习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宏微观期末复习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宏微观期末复习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宏微观期末复习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宏微观期末复习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宏微观期末复习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宏微观期末复习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宏微观期末复习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宏微观期末复习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宏微观期末复习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宏微观期末复习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宏微观期末复习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宏微观期末复习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宏微观期末复习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宏微观期末复习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宏微观期末复习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宏微观期末复习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宏微观期末复习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微观期末复习秋.docx

《宏微观期末复习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微观期末复习秋.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宏微观期末复习秋.docx

宏微观期末复习秋

宏微观期末复习(2004秋)

第二章供求理论

1.均衡价格:

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2.需求收入弹性:

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3.需求规律(定理):

小册子P19

1、计算“需求价格弹性”与均衡价格、均衡产量。

P复习指导20

需求价格弹性:

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

(1)Ed>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快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强烈,称为富有弹性。

需求曲线斜率为负,其绝对值小于1。

这类商品西方称之为奢侈品,一般指高档消费品。

(2)Ed=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等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和价格以相同幅度变动,称为单一弹性,需求曲线的斜率为-1,这是一种特例,即属特殊情况。

(3)Ed<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小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变化对价格变化反应缓和,称为缺乏弹性。

需求曲线斜率为负,其绝对值大于1。

这类商品为生活必需品。

(4)Ed=0,表明需求量为一常量,表明需求量不随价格变化而变化,称为完全无弹性,需求曲线和纵轴平行,其斜率为无穷大。

这是一种特例,如火葬费、自来水费等近似于无弹性。

(5)Ed=∞,表明价格为一定的情况下,需求量无限大,称为无穷大弹性,需求曲线斜率为零。

这也是一种特例,如战争时期的常规军用物资及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商品可视为Ed无限大。

2、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及其影响因素

第三章效用理论

1、收入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名义收入不变时,实际收入即实际购买力增强,消费者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

2、替代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另外一种商品的价格相对价格提高了,消费者将增加降价商品的购买,减少另外一种商品的购买。

1、“无差异曲线、家庭预算线和消费者均衡”。

无差异曲线:

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和谐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

这里的无差异是指效用无差异。

无差异曲线可以表示消费者获得效用最大化的主观愿望,消费者希望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越好。

家庭预算线:

也称消费者可能线,它是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数量组合。

实际上是消费者在预算上的约束。

把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放在一个坐标图上,两条曲线的切点就是消费者均衡点。

这一点所对应的两种商品的数量组合实现了消费者在既定收入和价格条件下效用最大化的目标。

(结合67页图形说明)

消费者均衡:

看期末复习指导P23-24

2、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变动规律。

看期末复习指导P22

边际效用的含义。

边际效用为正时,总效用增加,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最大,边际效用为负时,总效用减少。

边际效用是总效用的增量,总效用是边际效用之和。

画图看期末复习指导P23

第四章生产与成本理论

1、机会成本:

2、边际成本:

3、边际技术替代率:

1、等产量曲线的特征。

四个特征:

P92图

(1)等产量曲线是一条负斜率的曲线,即向右下方倾斜;

(2)一个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曲线;

(3)一个平面中的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都不能相交;

(4)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

2、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看期末复习指导P26-27=28

生产要素的投入可以根据产量的变化划分为平均产量递增、平均产量递减和边际产量为负三个区域。

第一区域,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至平均产量达到最大。

在此阶段部产量和平均产量都是递增的,所以理性的生产者不会选择减少这一阶段的劳动投入量,而会继续增加劳动投入量。

第二区域,平均产量开始递减至边际产量为零。

在此阶段,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处于递减阶段,但总产量是增加的,且达到最大。

第三区域,总产量开始递减,边际产量为负。

在此阶段,总产量开始下降,所以理性的生产者不会选择增加这一阶段的劳动投入量,而是会减少劳动投入量。

所以理性的生产者不会选择第一区域和第三区域进行生产,必然选择在第二区域组织生产,即只有第二区域才是可变要素投入的合理区域。

但在这一区域中,生产者究竟投入多少可变要素可生产多少,必须结合成本函数才能确定。

3、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关系。

看期末复习指导P31

●计算利润最大化时的成本、产量、价格和利润。

利润最大化的公式。

即MR=MC。

MR是总收益TR的一阶导数,MC是总成本TC的一阶导数。

总收益TR=PQ,总成本TC已知,分别求导,通过MR=MC计算价格、产量、成本、收益和利润。

计算题

1.Q=6750–50P,总成本函数为TC=12000+0.025Q2。

(1)利润最大的产量和价格?

(2)最大利润是多少?

解:

(1)因为:

TC=12000+0.025Q2,所以MC=0.05Q

又因为:

Q=6750–50P,所以TR=P·Q=135Q-(1/50)Q2

MR=135-(1/25)Q

因为利润最大化原则是MR=MC

所以0.05Q=135-(1/25)Q

Q=1500

P=105

(2)最大利润=TR-TC=89250

2.已知生产函数Q=LK,当Q=10时,PL=4,PK=1

求:

(1)厂商最佳生产要素组合时资本和劳动的数量是多少?

(2)最小成本是多少?

解:

(1)因为Q=LK,所以MPK=LMPL=K

又因为;生产者均衡的条件是MPK/MPL=PK/PL

将Q=10,PL=4,PK=1代入MPK/MPL=PK/PL

可得:

K=4L和10=KL

所以:

L=1.6,K=6.4

(2)最小成本=4·1.6+1·6.4=12.8

3.已知可变要素劳动的短期生产函数的产量表如下:

劳动量(L)

总产量(TQ)

平均产量(AQ)

边际产量(MQ)

0

0

1

5

5

5

2

12

6

7

3

18

6

6

4

22

5.5

4

5

25

5

3

6

27

4.5

2

7

28

4

1

8

28

3.5

0

9

27

3

-1

10

25

2.5

-2

(1)计算并填表中空格

(2)在坐标图上做出劳动的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

(3)该生产函数是否符合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1)划分劳动投入的三个阶段

 

K

28

TP

AP

MP

ⅠⅡⅢ

L

L

038

(3)符合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4.假定某厂商只有一种可变要素劳动L,产出一种产品Q,固定成本为既定,短期生产函数Q=-0.1L3+6L2+12L,求:

(1)劳动的平均产量AP为最大值时的劳动人数

(2)劳动的边际产量MP为最大值时的劳动人数

(3)平均可变成本极小值时的产量

解:

(1)因为:

生产函数Q=-0.1L3+6L2+12L

所以:

平均产量AP=Q/L=-0.1L2+6L+12

对平均产量求导,得:

-0.2L+6

令平均产量为零,此时劳动人数为平均产量为最大。

L=30

(2)因为:

生产函数Q=-0.1L3+6L2+12L

所以:

边际产量MP=-0.3L2+12L+12

对边际产量求导,得:

-0.6L+12

令边际产量为零,此时劳动人数为边际产量为最大。

L=20

(3)因为:

平均产量最大时,也就是平均可变成本最小,而平均产量最大时L=30,所以把L=30代入Q=-0.1L3+6L2+12L,平均成本极小值时的产量应为:

Q=3060,即平均可变成本最小时的产量为3060.

第五章厂商均衡理论

1、完全竞争:

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2、完全垄断:

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

1、“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

复习指导P32-34

结合图像进行分析。

厂商短期均衡有五种情况:

P>SAC、P=SAC、SAVC>P<SAC、P=SAVC、P<SAV,(如图),均衡条件:

MR=MC。

在长期中,所有的生产要素的数量都是可变的,厂商就可以通过调整自身的规模或改变行业中厂商的数量来消除亏损,或瓜分超额利润,最终使超额利润为零,实现新的均衡。

均衡条件:

MR=AR=LMC=LAC=SMC=SAC

2、“完全垄断市场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

复习指导P38-40

只是完全垄断市场的收益曲线和完全竞争市场不同,完全垄断市场的收益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边际收益曲线在平均收益曲线的下方。

在短期内,厂商也将面临赢利、亏损和零利润的情况,厂商也将根据价格和变动成本的比较来进行生产或停产的决策。

均衡条件:

MR=MC。

在长期中,厂商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改变生产规模,获得超额利润。

由于是完全垄断,其他厂商无法加入,垄断厂商可以长期保持获得超额利润。

均衡条件:

MR=LMC=SMC。

计算题

1.已知一垄断企业成本函数为:

TC=5Q2+20Q+1000,产品的需求函数为:

Q=140-P,

求:

(1)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价格和利润,

(2)厂商是否从事生产?

解:

(1)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

MR=MC

因为TR=P·Q=[140-Q]·Q=140Q-Q2

所以MR=140-2Q

MC=10Q+20

所以140-2Q=10Q+20

Q=10

P=130

(2)最大利润=TR-TC

=-400

(3)因为经济利润-400,出现了亏损,是否生产要看价格与平均变动成本的关系。

平均变动成本AVC=VC/Q=(5Q2+20Q)/Q=5Q+20=70,而价格是130大于平均变动成本,所以尽管出现亏损,但厂商依然从事生产,此时生产比不生产亏损要少。

2.A公司和B公司是生产相同产品的企业,两家各占市场份额的一半,故两家公司的需求曲线均为P=2400-0.1Q,但A公司的成本函数为:

TC=400000+600QA+0.1QA2,B公司的成本函数为:

TC=600000+300QB+0.2QB2,现在要求计算:

(1)A和B公司的利润极大化的价格和产出量

(2)两个企业之间是否存在价格冲突?

解:

(1)

A公司:

TR=2400QA-0.1QA

对TR求Q的导数,得:

MR=2400-0.2QA

对TC=400000十600QA十0.1QA

求Q的导数,

得:

MC=600+0.2QA

令:

MR=MC,得:

2400-0.2QA=600+0.2QA

QA=4500,再将4500代入P=240O-0.1Q,得:

PA=2400-0.1×4500=1950

B公司:

对TR=2400QB-0.1QB

求Q得导数,得:

MR=2400-0.2QB

对TC=600000+300QB+0.2QB

求Q得导数,得:

MC=300+0.4QB

令MR=MC,得:

300+0.4QB=2400-0.2QB

QB=3500,在将3500代入P=240O-0.1Q中,得:

PB=2050

(2)两个企业之间是否存在价格冲突?

解:

两公司之间存在价格冲突。

3.完全竞争企业的长期成本函数LTC=Q3-6Q2+30Q+40,市场需求函数Qd=204-10P,P=66,试求:

(1)长期均衡的市场产量和利润

(2)这个行业长期均衡时的企业数量

解:

因为LTC=Q3-6Q2+30Q+40

所以MC=3Q2-12Q+30

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MR=MC得Q=6

利润=TR-TC=176

第六章分配理论

1、洛伦兹曲线:

教材167       

1、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市场的均衡及其条件。

2、劳动供给曲线为什么是向后弯曲的?

158画图

第八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1、外部经济:

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2、公共物品:

206

1、“外部性与资源配置”。

教材199

外部性:

是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受其他家庭或厂商的外部影响,也叫外在效应或溢出效应。

外在性的存在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以及私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不一致,导致资源的配置不当。

外部性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上的明显缺陷,需要政府对市场机制加以干预,以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

2、解决外部性的对策:

主要是三个方面:

教材200

一是征税和补贴;对造成外部不经济的家庭或厂商征税,使该家庭或厂商的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

对于造成外部经济的家庭或厂商给予补贴,使该家庭或厂商的私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相等。

二是企业合并;实际上就是外部性内部化。

三是明确产权。

在产权明晰的条件下,通过市场交易来解决外部性问题。

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1、投资乘数:

指由投资变动引起的收入改变量与投资支出改变量与政府购买支出的改变量之间的比率。

其数值等于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

1、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及其评价。

投资乘数的计算公式是:

K=

(1减边际消费倾向分之一,即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

●“计算均衡收入、消费、投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

计算题

1.解:

乘数、收入的变化量和消费的变化量分别为:

2.解:

3.解:

(1)边际消费倾向为0.65,边际储蓄倾向为0.2。

(2)

(3)

4.解:

(1)Y=C+I=50+0.75y+150257公式

得到Y=800

因而C=50+0.75Y=50+0.75×800=650

S=Y–C=800–650=150

I=150

均衡的收入为800,消费为650,储蓄为150,投资为150。

(2)因为投资乘数k=1/(1–MPC)=1/(1–0.75)=4

所以收入的增加量为:

4×25=100

于是在新的均衡下,收入为800+100=900

相应地可求得

C=50+0.75Y=50+0.75×900=725

S=Y–C=900–725=175

I=150+25=175

均衡的收入为900,消费为725,储蓄175,投资为175。

第十二章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1、总供给:

教材292

1、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对均衡点的影响。

2、“总供给曲线的种类及其特点”。

教材295-296

由于在不同时期内价格水平对总供给影响不同,所以总供给曲线可以分为未充分就业时的供给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

未充分就业时的总供给曲线在图形上平行于横轴,这条水平的总供给曲线表明价格水平不变,总供给不断增加,这是因为没有充分就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所以,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加供给。

“短期总供给曲线”,或叫“正常的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示总供给和价格水平成同向变化。

这是在充分就业前或资源接近充分利用情况下,产量增加使生产要素价格上升、成本增加,最终使价格水平上升。

这种情况是短期的,同时又是经常出现的。

“长期总供给曲线”垂直于横轴或平行于纵轴。

表明价格水平变化,总供给量不变。

这是因为已充分就业或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总供给量已无法增加,这是一种长期趋势。

第十三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1、失业率:

2、菲利普斯曲线:

又称为价格调整曲线,它表示工资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着交替关系。

是由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提出的,因而被经济学家称为菲利普斯曲线。

由于一个国家的货币工资增长率基本上与通货膨胀率具有相同变动方向,因而菲利普斯曲线被改造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之间的关系,并用来研究通货膨胀问题,说明价格调整过程,故又名价格调整曲线。

1、“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材315、319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是指社会总需求增长过快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

形成的原因在于

(1)总需求过度增长,总供给不足,即“太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产品”,或者说“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超过按现行价格所提供的供给”。

既然总需求增加可以造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那么使得总需求增加的任何因素都可以是造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具体原因。

(2)私人部门的消费增加或储蓄减少、投资增加、政府购买增加和减少税收都可以导致总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在总供给曲线不变的情况下,会使得价格总水平提高,从而形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3)此外,国家货币当局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也会间接地引起投资的增加,从而导致总需求增加,诱发需求抖动的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条件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

由于成本上升时原因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

(1)工资推动通货膨胀,由于工人和工会的力量使工资增长率快于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只是成本提高和物价水平上涨。

(2)利润推动通货膨胀,由于厂商追逐更多的利润,以成本为借口,使产品价格提高幅度快于成本提高幅度而产生的通货膨胀。

(3)进口和出口推动通货膨胀,由于进口价格上涨,特别是进口原料价格上涨,引起的通货膨胀。

由于出口猛增加,是国内市场产品不足,也能引起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

需求推动和成本推动混合型通货膨胀:

从结构角度和货币供给角度考察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和财富分配或转移效应上。

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

(1)通货膨胀与名义工资率的变动。

(2)通货膨胀与名义税制下的实际收入的变动

通货膨胀的财富分配或转移效应

(1)对抵押合同和养老金合同的影响。

(2)对借债合同以及有关合同的影响

 

第十四章财政理论与政策

1、财政政策:

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

财政政策是国家干预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

2、挤出效应:

1、“财政政策的内容”。

财政制度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个方面的规定。

教材335

财政支出的政策工具包括政府购买、转移支付和政府投资。

按照支出的补偿性区分,财政支出可以区分为政府购买和政府的转移支付。

政府购买支出:

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政府转移支付:

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失业救济金、农业补贴、及退伍军人津贴等方面的支出。

由于政府购买对产品直接构成需求,并且必须以产品作为交换,而转移支付不需要以产品作为交付,只是一种货币性支付,因此,从经济政策的角度来看,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对经济运行产生的影响大。

政府投资: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只包括公共项目工程,和国家特殊重大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

财政收入的政策工具包括税收和公债

税收:

是政府收入最主要的部分,是政府为实现其只能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的、无偿的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是西方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

公债是政府财政收入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实际上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

公债按照偿还期的长短不同,可以区分为短期债券、中期债券。

2、“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及其波动的意义”。

教材345

政府税收与转移支付具有适应经济波动而自动增减,并进而影响社会总需求的特点,一般称这样的财政政策及其效应为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

具有转移支付作用的主要是税收、转移支付。

税收也必须是在实行累进税的条件下才具有自动稳定器作用。

转移支付包括社会保险和农产品支持价格。

3、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与转移支付乘数的区别

计算题

1.解:

2.解:

这里的关键是根据简单的经济模型来计算。

以导学上的计算题第2题为例“设有如下简单经济模型:

Y=C+I+G,C=80+0.75Yd,Yd=Y-T,T=-20+0.2Y,I=50+0.1Y,G=200。

试求:

收入消费、投资与税收的均衡值及投资乘数。

”解题思路:

T

Yd=Y-T=1150-210=940

第十五章货币理论与政策

1、货币乘数:

又称货币创造乘数,一般是指由基础货币创造的货币供给为基础货币的倍数。

2、货币政策:

和财政都是政府为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而采用的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的目的在于通过控制货币供给,影响利率,从而影响投资,并最终影响国民收入。

1、“公开市场业务的含义及应用”。

公开市场业务是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之一。

教材371

公开市场业务:

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影响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手段。

当经济不景气时,为了刺激总需求,中央银行便在公开市场上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政府债券。

当经济过热,中央银行便在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

商业银行购买债券后,可以贷出的货币减少,从而中央银行达到了控制货币、控制投资,进而影响经济运行的目的。

2、“再贴现率的含义及应用”。

教材372

再贴现率是美国中央银行最早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通常西方国家把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贷款叫做再贴现,把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叫做再贴现率。

我国分别称为再贷款和再贷款利率。

当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以吸引商业银行将手中持有的债券向中央银行贴现,从而增加商业准备金,以鼓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刺激消费和投资;

当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为了控制货币数量和商业银行的放款规模,提高再贴现率,从而减少商业银行的贷款数量。

3、“存款准备率的含义及应用”。

教材372

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中要上缴一部分给中央银行,作为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占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比例称为存款准备率。

由于这一比例是法定的,所以又称为法定存款准备率。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改变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率来控制货币供给。

中央银行调整法定准备率是逆经济风向行事的。

当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调低法定准备率。

商业银行为了获取最大利润,则尽可能地按最低要求留足准备金,因而在同样数额的存款条件下,商业银行可以发放贷款的数量增加。

反之,当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可以发放贷款的数量增加。

反之,当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在法律规定的上限以下提高法定准备率。

由于商业银行必须依法留足准备金,因而在存款数量既定的条件下,商业银行的贷款数量减少。

第十六章国际贸易理论与对外经济政策

1、汇率:

教材394

1、资源禀赋理论。

教材399

2、外贸乘数:

教材4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