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届甘肃省酒泉市敦煌中学高三一诊 语文word版有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684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模拟届甘肃省酒泉市敦煌中学高三一诊 语文word版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模拟届甘肃省酒泉市敦煌中学高三一诊 语文word版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模拟届甘肃省酒泉市敦煌中学高三一诊 语文word版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模拟届甘肃省酒泉市敦煌中学高三一诊 语文word版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模拟届甘肃省酒泉市敦煌中学高三一诊 语文word版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考模拟届甘肃省酒泉市敦煌中学高三一诊 语文word版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考模拟届甘肃省酒泉市敦煌中学高三一诊 语文word版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考模拟届甘肃省酒泉市敦煌中学高三一诊 语文word版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考模拟届甘肃省酒泉市敦煌中学高三一诊 语文word版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考模拟届甘肃省酒泉市敦煌中学高三一诊 语文word版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考模拟届甘肃省酒泉市敦煌中学高三一诊 语文word版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考模拟届甘肃省酒泉市敦煌中学高三一诊 语文word版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考模拟届甘肃省酒泉市敦煌中学高三一诊 语文word版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考模拟届甘肃省酒泉市敦煌中学高三一诊 语文word版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考模拟届甘肃省酒泉市敦煌中学高三一诊 语文word版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考模拟届甘肃省酒泉市敦煌中学高三一诊 语文word版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考模拟届甘肃省酒泉市敦煌中学高三一诊 语文word版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考模拟届甘肃省酒泉市敦煌中学高三一诊 语文word版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模拟届甘肃省酒泉市敦煌中学高三一诊 语文word版有答案Word下载.docx

《高考模拟届甘肃省酒泉市敦煌中学高三一诊 语文word版有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模拟届甘肃省酒泉市敦煌中学高三一诊 语文word版有答案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模拟届甘肃省酒泉市敦煌中学高三一诊 语文word版有答案Word下载.docx

B.非农产业的发展需要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向农村流动,因此只有非农产业需要创新。

C.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既能影响农业产业链,也能在科技产业链与价值链中显示其作用。

D.传统的农业产业集群产业雷同、档次不高、无序竞争,因此要改造升级为现代创新集群。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以十九大报告引出乡村振兴战略,论述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必要的举措。

B.文章从制度技术创新与社会管理创新两方面论述了乡村振兴需要的实质性创新内容。

C.文章第五段论述了社会管理的格局、方式等,为乡村振兴战略实质性创新指明了方向。

D.文章全文采用总分结构;

其中,后面三段层层推进,论述了实现乡村宜居的必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了解国内外乡村振兴的经验教训,注重实质性的创新,才能使乡村振兴战略获得成功。

B.社会管理的实质性创新可以推进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有效治理,实现乡村宜居。

C.中介组织、非政府组织不参与农村社区建设,乡村管理格局和方式就不会发生改变。

D.全民参与解决社会问题,利于有效保障农民利益,确保乡村振兴具体项目的顺利推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狗这一辈子

刘亮程

 

一条狗能活到老,真是件不容易的事。

太厉害不行,太懦弱不行,不解人意、太解人意了均不行。

总之,稍一马虎便会被人剥了皮炖了肉。

狗本是看家守院的,更多时候却连自己都看守不住。

活到一把子年纪,狗命便相对安全了。

倒不是狗活出了什么经验。

尽管一条老狗的见识,肯定会让一个走遍天下的人吃惊。

狗却不会像人,年轻时咬出点名气,老了便可坐享其成。

狗一老,再无人谋它脱毛的皮,更无人敢问津它多病的身体,这时的狗很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世界已拿它没有办法,只好撒手,交给时间和命。

一条熬出来的狗,熬到拴它的铁链朽了,不挣而断。

养它的主人也入暮年,明知这条狗再走不到哪里,就随它去吧。

狗摇摇晃晃走出院门,四下里望望,是不是以前的村庄已看不清楚。

狗在早年捡到过一根干骨头的沙沟梁转转;

在早年恋过一条母狗的乱草滩转转;

遇到早年咬过的人,远远避开,一副内疚的样子。

其实人早好了伤疤忘了疼。

有头脑的人大都不跟狗计较,有句俗话:

狗咬了你你还能去咬狗吗?

与狗相咬,除了啃一嘴狗毛你又能占到啥便宜。

被狗咬过的人,大都把仇恨记在主人身上,而主人又一古脑把责任全推到狗身上。

一条狗随时都必须准备着承受一切。

在乡下,家家门口栓一条狗,目的很明确:

把门。

人的门被狗把持,仿佛狗的家。

来人并非找狗,却先要与狗较量一阵,等到终于见了主人,来时的心境已落了大半,想好的话语也吓得忘掉大半。

狗的影子始终在眼前转悠,答问间时闻狗吠,令来人惊魂不定。

主人则可从容不迫,坐察其来意。

这叫未与人来先与狗往。

有经验的主人听到狗叫,先不忙着出来,开个门缝往外瞧瞧。

若是不想见的人,比如来借钱的,讨债的,寻仇的……便装个没听见。

狗自然咬得更起劲。

来人朝院子里喊两声,自愧不如狗的嗓门大,也就缄默。

狠狠踢一脚院门,骂声“狗养的”,走了。

若是非见不可的贵人,主人一趟子跑出来,打开狗,骂一句“瞎了狗眼了”,狗自会没趣地躲开。

稍慢一步又会挨棒子。

狗挨打挨骂是常有的事,一条狗若因主人错怪便赌气不咬人,睁一眼闭一眼,那它的狗命也就不长了。

一条称职的好狗,不得与其他任何一个外人混熟。

在它的狗眼里,除主人之外的任何面孔都必须是陌生的、危险的。

更不得与邻居家的狗相往来。

需要交配时,两家狗主自会商量好了,公母牵到一起,主人在一旁监督着。

事情完了就完了。

万不可藕断丝连,弄出感情,那样狗主人会嫉妒。

人养了狗,狗就必须把所有爱和忠诚奉献给人,而不应该给另一条狗。

狗这一辈子像梦一样飘忽,没人知道狗是带着什么使命来到人世。

人一睡着,村庄便成了狗的世界,喧嚣一天的人再无话可说,土地和人都乏了。

此时狗语大作,狗的声音在夜空飘来荡去,将远远近近的村庄连在一起。

那是人之外的另一种声音,飘忽、神秘。

莽原之上,明月之下,人们熟睡的躯体是听者,土墙和土墙的影子是听者,路是听者。

年代久远的狗吠融入空气中,已经成寂静的一部分。

在这众狗狺狺的夜晚,肯定有一条老狗,默不作声。

它是黑夜的一部分,它在一个村庄转悠到老,是村庄的一部分,它再无人可咬,因而也是人的一部分。

这是条终于可以冥然入睡的狗,在人们久不再去的僻远路途,废弃多年的荒宅旧院,这条狗来回地走动,眼中满是人们多年前的陈事旧影。

(选自《一个人的村庄》)

4.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狗”能活到老,是件“不容易的事”,一方面得有狗的本性,同时又得具备仰主人鼻息的异化“人性”。

B.文章从第4段开始,从狗看家护院与主人的微妙关系的角度,道出“狗这一辈子”的艰难处境与尴尬命运。

C.文章结尾意味深长,无论说“狗”还是道“人”,这都是历经沧桑变幻,阅尽世事后的一种彻悟。

D.在作者笔下,动物的命运与人的沧桑被奇妙地各自独立,从而展现了一个人类透视自身命运的独特窗口。

5.这篇文章语言上有其独有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

6.文章所写的狗与你平时所了解的狗一样么?

为什么?

(5)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

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对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教育工作开展的如何,关系到孩子的终身发展,关系到千'

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近年来,经过各地不断努力探索,家庭教育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教育水平不高、相关资源缺乏等问题,导致一些家庭出现了重智轻德、重知轻能、过分宠爱、过高要求等现象,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提升家长素质,提高育人水平,家庭教育工作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要从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不断加强家庭教育工作,进一步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共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摘自教育部网站)

材料二

材料三

家庭建设是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

家庭价值观建设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

要完成好这一核心任务,首先需要牢固树立崇高的家国情怀。

这是一个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大爱,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理想追求;

是中华儿女的心灵家园,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其次需要牢固树立高尚的道德风范。

把立德树人放在第一位,铸就光明伟岸的道德人格。

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进而实现“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达到道德的高度自觉。

此外,博大的仁爱之心、勤勉的乐学思想、勇敢的担当精神,都应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上好家庭教育“第一课”》,摘自《人民曰报》)

材料四

在失衡的家庭教育环境中,部分孩子在重压之下沦为学习的机器并产生厌学的情緒。

有的孩子只知学习,缺乏生活情趣,一旦学业下滑不懂得自我调节甚至消极厌世。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链条中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同等重要的环节,是孩子心灵的港湾及战胜困难的勇气来源,是孩子良好品格形成的环境基础。

期待更多家长学会以身作则,为孩子做良好示范,期待更多家长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不是仅仅关注孩子的成绩和学业,期待更多的家长与学校一起,共同创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莫让家庭教育成短板》,摘自《人民曰报》)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总体上看,80后90后这些年轻的家长教育观念比较先进,而60后70后家长的教育观念相对比较落后。

B.60后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比其他年龄段家长更为关注,70后却比其他任何年龄段家长都忽视动手操作能力。

C.90后家长对孩子性格秉性方面的要求比其他年龄段家长都低,对动手操作能力却比其他年龄段家长更为看重。

D.调查结果显示,相比学习成绩,各个年龄段的家长都更为关注孩子的生活习惯养成和道德品质培养。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不同年龄段的家长,对孩子各方面表现的看重度是有差别的。

这很可能与家长成长的时代背景有一定关系。

B.材料一是一个纲领性的文件,侧重家庭教育的意义,并对家长如何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

C.材料三侧重家庭价值观建设,强调家国情怀、道德风范和精神品质的培养,主张把立德树人放在第一位。

D.材料四基于家庭教育失衡的现象,呼吁家长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不是仅仅关注孩子的成绩和学业。

E.三则文字材料都出自主流媒体,并反映出道德品质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材料二以具体的调查数据对此形成支撑。

9.根据上述材料,说说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陈懋,初以舍人从军,立功为指挥佥事。

已而将兵,功多,累进右都督。

永乐元年,封宁阳伯,禄千石。

六年三月镇宁夏,善抚降卒。

明年从北征,领左哨。

战忽失温,与成山侯王通先登,都督朱崇等乘之,遂大捷。

二十年从北征。

领御前精骑破敌于屈裂河。

别将五千骑循河东北,捕余寇,歼之山泽中。

师还,武安侯郑亨将辎重先行,懋伏隘以待。

敌来蹑,伏起纵击,敌死过半。

还京,赐龙衣玉带,册其女为丽妃。

成祖之崩于榆木川也,六军在外,京师守备虚弱。

仁宗召懋与阳武侯薛禄帅精骑三千驰归,卫京师。

命掌前府,加太保,与世侯。

宣德元年,从讨乐安。

还,仍镇宁夏。

得黑白二兔以献,宣宗喜,亲画马赐之。

懋在镇久,威名震漠北。

顾恃宠自恣,乾没钜万。

屡被劾,帝曲宥之,命所司征其赃。

懋自陈用已尽,诏贷免。

英宗即位,命偕张辅参议朝政,出为平羌将军,镇甘肃。

其冬,寇掠镇番,懋遣兵援之,解去,以斩获闻。

参赞侍郎柴车劾懋失律致寇,又取所遗老弱,冒为都指挥马亮等功受升赏,论斩。

诏免死,夺禄。

久之还禄,奉朝请。

十三年,福建贼邓茂七反。

都御史张楷讨之无功,乃诏懋佩征南将军印,充总兵官,帅京营、江浙兵往讨。

至浙江,有欲分兵扼海口者,懋曰:

“是使贼致死于我也。

”明年抵建宁,茂七已死,余贼聚尤溪、沙县,诸将欲屠之,懋曰:

“是坚贼心也。

”乃下令招抚,贼党多降。

分道逐捕,悉平之。

已而沙县城复炽,久不定,会英宗北狩,景帝立,遂诏班师。

言官劾之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

赠浚国公,谥武靖。

懋修髯伟貌,声如洪钟。

胸次磊落,敬礼士大夫。

“靖难”功臣至天顺时无在者,惟懋久享禄位,数废数起,卒以功名终。

(选自《明史·

陈懋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言官劾之/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

B.言官劾之/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

C.言官劾之/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

D.言官劾之/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乐为明朝第三个皇帝明成祖朱棣的年号。

元年指的是帝王改换年号的下一年。

B.六军本指天子所统领的军队。

后来泛指禁军。

其具体组成部分各朝代并不一致。

C.北狩本意是到北方狩猎。

此为皇帝被掳到北方去的婉词,即明英宗被瓦刺俘虏。

D.谥武靖即陈懋的谥号为“武靖”。

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陈懋长期征战,功勋赫赫。

成祖时期,他多次随驾北征,均能取胜;

宣宗时期,他从讨乐安,镇守宁夏,威名远扬。

B.陈懋颇有谋略,善于用兵。

屈裂河战后,撤军时他巧妙设伏,大败敌军;

讨伐邓茂七,他采取正确策略,成功平叛。

C.陈懋仪表堂堂,胸怀坦荡。

他长须飘飘,相貌伟岸,声如洪钟;

他心胸磊落,尽管位高权重,但能敬重礼遇士大夫。

D.陈懋几起几落,幸得善终。

作为四朝元老,他是“靖难”功臣中唯一活到天顺时期的人,并且久享禄位,以功名终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屡被劾,帝曲宥之,命所司征其赃。

②其冬,寇掠镇番,懋遣兵援之,解去,以斩获闻。

(二)古代诗词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西江月·

问讯湖边春色

【南宋】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

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这首词大约是绍兴三十二年(1162)春,张孝祥自建康还宣城途经溧阳(今江苏省溧阳县)时所作。

三年前,张孝祥在临安兼权中书舍人,后为汪彻所劾罢。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问讯”写作者探听湖上的景色,是为了烘托后文“重来”的惊喜。

B.首句中的“湖边春色”为后面写“杨柳”“东风”“乘船游湖”作铺垫。

C.“又”字既有对时光流逝、对历经坎坷的感慨,又有对再次来此的欣喜。

D.三、四句写“东风”“杨柳”注情于物,创造出一个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

E.五、六句表达了词人看贯世事,彻底解脱,置身湖光之中的悠然心境。

15.本词的结尾两句“意境旷远、余音绕粱”,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5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6分)。

(1)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名句“__________, 

__________”蕴含着新事物层出不穷,终将战胜旧事物的哲理。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 

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的军容之盛。

(3)《论语》中,孔子认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从中有新的理解与体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一个小官巨贪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冠冕堂皇之下隐藏着的一个肮脏灵魂,实在罪不容诛。

②李隆基做了三十多年的皇帝,眼看着海内升平,社会富庶,觉得国内再也没有什么事值得忧虑,太平思想麻痹了他早年无所不为的精神。

③在埃尔逊实验室的两年里,他的动手能力捉襟见肘,暴露了他这方面的不足,被同事们传为笑谈。

④担任校长以来,先生朝乾夕惕,孜孜不倦,优化了校园环境,鼓起了老师们的干劲,使全校呈现出欣欣向荣之象。

⑤王导演对助理热情洋溢的推荐将信将疑,最后看她要求很强烈,就答应她给这位新手一次试镜的机会,功败垂成在此一举。

⑥荀卿目睹社会变化,认为“礼治”已然失效,应以刑、法巩固君权,他的弟子韩非,更加变本加厉,惟刑名法术是尚。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②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三农”问题长期得不到根本解决的原因,就在于“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下的城乡之间长期处于相互分割、相互隔绝的状态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造成的恶果。

B.中国的“文化复兴”到底要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还是像当年欧洲“与风暴来临前的中世纪彻底决裂”一样对当前文化进行实质性批判?

答案是肯定的。

C.“信仰缺失”的原因有很多,其中50.8%的网友认为“制度层面,一些不道德的现象没有受到制度的惩处,反而被效仿”是造成这一病症最主要的原因。

D.欧洲“惠更斯”号探测器1月14日在成功登陆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以后,通过它搭乘的美国“卡西尼”号飞船成功传回的拍摄的土卫六照片和其他科学数据。

19.在下列几种情境中,引用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A.同学们高中毕业了,送行时留言: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大家远走他乡,要各自珍重啊!

B.他十五岁就投身南下打工潮,闯荡风雨五十载,荣归故里,欣然感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最美还是家乡景!

C.同乡聚会宴席上,董事长道:

“大家出来闯天下,到一起就是缘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提议,干杯!

D.重阳节老年座谈会上,工会主席发言道: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在这美好的重阳佳节,祝福老年朋友们健康长寿!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6分)

①__________,就会遭遇各种与身体活动水平低下相关的生理和健康问题。

然而如果你运动的话,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质量可能会使得运动比不运动更加危险。

②__________?

答案,至少对中国男人来说,③__________。

这个答案对中国的大多数妇女来说一定非常悦耳。

你的丈夫在家是不是从来不分担家务?

也许值得向他们指出:

多做家务能降低他们患上各种非传染性疾病的风险,包括癌症。

21.下面文段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中国创造”已经渐渐代替“中国制造”而被世界广泛认知,它更需要高层次的脑力创造活动,因此体力劳动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了。

“中国创造”这个概念的提出,意味着我们有了更清晰的发展方向,于是也就具备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而有可能打造出真正属于中国的品牌,这样我国必然会成为世界创造强国。

①不是更需要高层次的脑力创造活动就意味着不需要体力劳动。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十九大绘就了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某班学生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小江说:

“再有不到20年,我们国家将实现现代化,那时我们才30多岁,真是幸运的一代啊。

小张说:

“进入现代化,都实现了高收入,人工智能,我们到时候就不用干活了,我看现在也不用费劲学习了。

小王说:

“现代化不可能从天而降,还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就像登山,越到高处越不敢松劲。

小李说:

“这个好像和我们个人没多大关系吧,我们只管过好自己的生活就行了。

小赵说:

“我们的幸福生活是前几代人的奋发图强换来的,我们不能辜负前辈,要担起这历史性的责任。

如果你是该班一位同学,你有怎样的观点与态度?

请阐述你的思考和理由。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敦煌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1.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B项,“只有非农产业需要创新”错,文中并未说农业产业不需要创新。

C项,混淆概念,应该是在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基础上推动的龙头企业集群,能影响农业产业链,也能在科技产业链与价值链巾显示其作用。

D项,“传统的农业产业集群产业雷同、档次不高、无序竞争”,于文无据。

2.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论述了实现乡村宜居的必要性”错,应是论述通过社会管理创新实现乡村宜居。

3.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此项说法绝对,另外,乡村管理格局和方式发生改变的原因不仅仅是巾介组织、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社区建设。

(二)4.D;

试题分析: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这是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概括,有技巧的分析,有结构作用的分析,有语言的品味,有主旨的体悟。

考生需要先浏览每个选项,明确考查的角度,然后再分析正误。

D项,“动物的命运与人的沧桑被奇妙地各自独立”错误,从文中来看,动物的命运与人的沧桑被奇妙地叠化在一起。

如文中说“这时的狗很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世界已拿它没有办法,只好撒手,交给时间和命”“它是黑夜的一部分,它在一个村庄转悠到老,是村庄的一部分,它再无人可咬,因而也是人的一部分。

这是条终于可以冥然入睡的狗,在人们久不再去的僻远路途,废弃多年的荒宅旧院,这条狗来回地走动,眼中满是人们多年前的陈事旧影”。

5.①笔调舒缓,作者以一副乐天安命的姿态,摇曳多姿地,舒缓地表达自己对生命与万物的独特体验。

②幽默诙谐,作者以“狗咬了你你还能去咬狗吗?

”等语言体现一种幽默诙谐的表达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