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6842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

注:

卷面分值150分;时间:

150分。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易》与中国美学

《周易》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籍之一,分为《经》、《传》两个部分,《经》大约起源于殷周之际,《传》则是战国或秦汉之际的作品,是用以解释《经》的。

《周易》对中国哲学和美学的发展都很重要。

《周易》对中国美学的影响,首先不在于它所提出的个别直接具有美学意义的概念、范畴,而在于它的整个的思想体系。

因此,在考察它所提出的那些具有美学意义的概念、范畴之前有必要先来考察它的整个思想体系同中国美学的关系。

《周易》的《经》本来是古代用以占卜的书,只是个别地方包含有一些原始的哲学概念。

但经过《传》的解释、引申和发挥,《周易》就远远不是一本占卜的书,而是一步哲学著作了。

《周易》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企图对包含自然、人类的历史发展等范围极广的问题做出一种总体性的概括和说明,建立一个世界模式。

所以《周易》历来被看做是“弥纶天地,无所不包”。

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所注意的主要是现实社会政治伦理问题,对于包括自然、社会、人类在内的整个世界的大问题缺乏研究和说明。

以“道”为核心的道家思想虽然确定了他们认为是贯穿整个自然、社会、人类的根本法则——“道”,但他们的兴趣主要集中在“道”的“无为而无不为”的特征上,即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上,着眼点是在自然,并且常常流入玄虚,对包含自然和社会两者在内的整个人类世界产生形成及其内在的结构等等问题,仍然没有做出总体性的概括说明。

而《周易》的作者们可以说是把这一任务承担起来了。

从他们的思想在根本上没有离开儒家的“仁学”来看,历代把《周易》视为儒家经典是有道理的。

但《周易》又明显吸取了道家的宇宙起源论和素朴辩证法的思想,只不过努力去除它的玄虚色彩和对超功利的自由的追求,使之成为符合儒家要求的具体实际的东西。

正因为《周易》吸取了道家思想,所以它不但被后世崇奉儒家思想的人们重视,也为崇奉道家思想的人们所重视。

如在魏晋玄学中,《易》是与《老》、《庄》并列的重要典籍。

道家是相互补充的,《周易》是以道补充儒来建构体系的一个具体例证。

《周易》是如何建立它的世界模式呢?

首先,它的全部做法都建立在这样一个根本的前提上:

天使与人相通的、一致的。

自然本身的运动变化所表现出来的规律也就是人类在他的活动中所应遵循的规律。

《周易》把这称之为“以神道设教”。

这里所谓的“神”并不是“人格神”、“上帝”,而是“阴阳不测之谓神”的“神”,指的是自然规律的微妙变化。

“以神道设教”,是把人事的活动看做是遵循自然规律的东西,并以此教示天下。

《周易》认为这样一来天下就心服口服了。

现在看来,这种思想不外就是把统治阶级的活动说成是符合永恒的自然规律的,用自然规律来论证它,是人们承认它的合理性、必然性,从而接受它、服从它。

整部《周易》处处都是用这样的逻辑来说话的。

(选自《中国美学史》,有删改)

1.下列关于《周易》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约起源于殷周之际的《经》和战国或秦汉之际的作品《传》,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典籍——《周易》。

其中,《传》是用来解释《经》的。

B.《周易》的《经》本来是古代用以占卜的书,但经过《传》的解释、引申和发挥,《周易》就远远不是一本占卜的书,而是一步哲学著作了。

C.《周易》对中国美学的影响在于它的整个的思想体系。

而不仅在于它所提出的个别直接具有美学意义的概念、范畴。

因此,有必要先来考察它的整个思想体系同中国美学的关系。

D.《周易》被看做是“弥纶天地,无所不包”,它有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企图对包含自然、人类的历史发展等范围极广的问题做出一种总体性的概括和说明,建立一个世界模式。

2.下列关于儒家思想或道家思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所注意的主要是现实社会政治伦理问题,以“道”为核心的道家思想确定了他们认为是贯穿整个自然、社会、人类的根本法则——“道”

B.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对整个世界的大问题缺乏研究和说明;以“道”为核心的道家思想对整个人类世界产生形成及其内在结构等问题,仍然没有做出总结性的概括和说明。

C.从《周易》作者的思想在根本上没有离开儒家“仁学”来看,历代把《周易》视为儒家经典是有道理的,而且他们还承担了对自然和整个人类社会进行概括和说明的任务。

D.以“道”为核心的道家思想着眼点是在自然,并且常常流入玄虚,兴趣主要集中在“道”的“无为而无不为”的特征上,即“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上。

3.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正因为《周易》吸取了道家的宇宙起源论和素朴辩证法的思想,所以它不但被后世崇奉儒家思想的人们重视,也为崇奉道家思想的人们所重视。

B.《周易》建立世界模式的做法都有一个根本的前提,即“以神道设教”,在活动中,人类应该遵循自然在运动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规律。

C.儒道是可以相互补充的,如在魏晋玄学中,《易》是与《老》、《庄》并列的重要典籍。

因而《周易》即是以道补充儒来构建体系的一个具体例证。

D.《周易》中“以神道设教”的思想不外就是把统治阶级的活动说成是符合永恒的自然规律的,用自然规律来论证它,是人们承认它的合理性、必然性,从而接受它、服从它。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范云,字彦龙,南乡舞阴人,晋平北将军汪六世孙也。

年八岁,遇宋豫州刺

史殷琰于涂,琰异之,要就席,云风姿应对,傍若无人。

少机警有识,且善属文,便尺牍,下笔辄成,未尝定藁,时人每疑其宿构。

沈攸之举兵围郢城,云为军人所得,攸之召与语,声色甚厉,云容貌不变,徐自陈说。

攸之乃笑曰:

“卿定可儿,且出就舍。

”明旦,又召令送书入城。

城内或欲诛之,云曰:

“老母弱弟,悬命沈氏,若违其命,祸必及亲,今日就戮,甘心如荠。

”长史柳世隆素与云善,乃免之。

高祖纳齐东昏余妃,颇妨政事,云尝以为言,未之纳也。

后与王茂同入卧内,云又谏曰:

“昔汉祖居山东,贪财好色,及入关定秦,财帛无所取,妇女无所幸,范增以为其志大故也。

今明公始定天下,海内想望风声,奈何袭昏乱之踪,以女德为累。

”高祖默然。

云便疏令以余氏赉茂,高祖贤其意而许之。

天监元年,云以旧恩见拔,超居佐命,知无不为。

高祖亦推心任之,所奏多允。

事竟陵王子良恩礼甚隆,云每献损益,未尝阿意。

子良尝启齐武帝论云为郡。

帝曰:

“庸人,闻其恒相卖弄,不复穷法,当宥之以远。

”子良曰:

“不然。

云动相规诲,谏书具存,请取以奏。

”既至,有百余纸,辞皆切直。

帝叹息,因谓子良曰:

“不谓云能尔。

方使弼汝,何宜出守。

”齐文惠太子尝出东田观获,顾谓众宾曰:

“刈此亦殊可观。

”众皆唯唯。

云独曰:

“夫三时之务,实为长勤。

伏愿殿下知稼穑之艰难,无徇一朝之宴逸。

”及居选官,任守隆重,书牍盈案,宾客满门,云应对如流,无所壅滞,官曹文墨,发擿若神,时人咸服其明赡。

性颇激厉,少威重,有所是非,形于造次,士或以此少之。

二年,卒,时年五十三。

高祖为之流涕,即日舆驾临殡。

敕赐谥文。

(选自《梁书·卷十三》,有删改)

【注】①藁(gǎo):

草稿。

②擿(tī):

挑出。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未尝定藁,时人每疑其宿构宿:

平时

B.卿定可儿,且出就舍且:

将要

C.云便疏令以余氏赉茂赉:

给予

D.不复穷法,当宥之以远宥:

宽容

5.一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范云言行“切直”的一组是(3分)

①云容貌不变,徐自陈说②奈何袭昏乱之踪,以女德为累

③云动相规诲,谏书具存④起居佐命,知无不为

⑤伏愿殿下知稼穑之艰难,无徇一朝之宴逸⑥官曹文墨,发擿若神

A.①②⑥B.②③⑤C.③④⑤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云机智敏锐,富有文才。

他熟悉书信款式,从不打草稿,落笔便文不加点;担任选官之职时,他面对满门宾客的提问,应答自如,使得众多宾客渐散儿不再阻塞门庭。

B.沈攸之命令范云去城里送信,范云虑及年老的母亲及幼小的弟弟的性命都悬在沈氏手里,迫不得已儿顺从。

即便城里有的守军要杀死他,范云也心甘情愿,视死如归。

C.齐武帝误以为范云只是一位卖弄权势的平庸之辈,但在萧子良切实有据的解释后,齐武帝对他的看法有了改变,也不赞同萧子良派范云出任郡守的建议。

D.范云生性颇为激烈率直,缺少威严持重,对于是非的态度,都直接表现在行为上,因此,有的士大夫就轻视他。

不过,高祖却赏识他,在他死后,为之流泪,还亲临吊唁。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年八岁,遇宋豫州刺史殷琰于涂,琰异之,要就席,云风姿应对,傍若无人。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竟陵王子良恩礼甚隆,云每献损益,未尝阿意。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

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此寄

白居易

朝来又得东川信,欲取春初发梓州。

书报九江闻暂喜,路经三峡想还愁。

潇湘瘴雾加餐饭,滟预惊波稳泊舟。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

【注】本诗为作者元和十二年冬在江州所作,当时作者的弟弟白行简将于次年春天从梓州赴江州,先以信告知作者,这是白居易接到信后答复他的一首诗。

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鉴赏尾联运用的艺术手法。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百年多病独登台。

(2)舞榭歌台,。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4),凝绝不通声暂歇。

(5)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6)羽扇纶巾,谈笑间,。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一代奇才今寂寥

——浦江清其人其事

谙熟掌故的人没准还记得,当年的北平曾有著名的“清华双清”。

“双清”者,一个是大名鼎鼎的朱自清,一个是鼎鼎大名的浦江清。

而今,前者依然声名煊赫,后者却已门庭寥落。

浦江清的治学之路丰富多姿:

初从吴宓研修西洋文学,继随陈寅恪治东方学,后回归王国维所做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几年下来,他中西并举,古今兼擅,那“文史并进、博览无涯”的名气,便不胫而走。

浦江清在诗文创作上极勤奋,但在治学上却极谨慎,饶有东大前辈“述而不作”之风。

十余年间,他仅写了《八仙考》《<逍遥游>之话》两篇论文,前者一俟问世,便是对学界大佬朱希祖都很不以为然的张荫麟也极为倾服。

抗战时期,安顿好家人的浦江清冒着生命危险闯过日寇的警戒线,在水灾、空袭的威胁下,在胃病、疟疾的折磨下,翻山越岭,一路西行赶回西南联大,以免耽误学生功课。

联大时期,他常年蛰居于文科研究所,潜心研究和写作,经常带一两个饼到图书馆,一待就是一天,闭馆时不知出来,常常被人锁在里面。

抗战胜利后,联大结束,清华恢复。

长年清苦的生活,艰难的处境,令浦江清的胃病日甚一日,南方气候无疑与其更相宜,东南不少名校也争相聘请。

不意此时噩耗传来,闻一多在昆明遇刺。

即便亲友如何劝阻,他只是说:

“闻先生遇害,系里正缺人,我怎能不去呢!

”回到清华后,他立即接替闻一多的工作,续讲“楚辞”,并与朱自清等共同整理闻一多遗著。

不久,朱自清亦病亡,使国文系再受打击。

作为硕果仅存的元老,浦江清独撑危局,不顾病弱之躯,毅然承担了主编《朱自清全集》的重任。

    解放后的学生马嘶这样描述对浦江清的印象:

“他的衣着不很讲究,有点不修边幅的样子,天冷时便穿上一件棉袍,那时,男人穿长袍已显得很不合潮流了。

”在浦江清心中,衣着并不重要,教学才是第一位的。

浦江清会唱昆曲,不仅把那些脍炙人口的元曲剧情讲得有声有色,兴致高时还会哼唱一曲,谓之“吟唱教学法”,意在熏陶。

他在课堂上唱昆曲,开始听讲者都掩口而笑,后来不少人都喜欢上了他那入神的清唱。

令学生程毅中印象最深的便是他讲到《长生殿》时在堂上清唱的其中一段曲词,“天淡云闲,列长空数行飞雁”,至今还是余音缭绕。

学生白化文回忆说:

“浦先生拖课半小时是常事,有时能达到一小时。

他老人家很认真,万一自己迟到,那时间一定要补上。

这可苦了大伙儿啦,午饭去晚了就只剩下粉条子啦。

当时我还写了打油诗一首:

‘教室楼前日影西,霖铃一曲尚低迷;唱到明皇声咽处,回肠荡气腹中啼!

’”。

 

浦江清觉得郭沫若对屈原出生日期所下结论有误,为了论证自己的看法,他从头学习高等数学和古代历法,常常忘却寒冷与疲倦,后半夜起床看星象,用以推算出准确的生卒年份。

后来写出《屈原生年月日的推算问题》这一重要论文。

上课时,他对学生们说:

“对于这个问题,目前有三种意见,郭沫若先生的一种,XX先生的一种,还有我的一种。

我以为这三种意见,我的意见最为正确。

”台下学生都为他的这种坦率与真诚相视而笑。

解放后繁重的工作和频繁的运动,彻底摧毁了浦江清的健康,终致其十二指肠穿孔,以至于只能采取保守疗法而不能手术。

期末考试时,他只能让学生挨个到其病榻前轮流口试。

浦江清闭着眼睛静静地听学生回答,待回答完毕,才睁开眼睛,在成绩册上写个“优”字。

 浦江清逝世时只有五十三岁,时为教研室主任的游国恩与室内的研究生、助教们做了几副挽联,后人对程毅中所做一副印象深刻,那就是:

秋雨梧桐成绝唱,春风桃李有余哀。

(根据刘超、浦汉明、白化文、程毅中等回忆文章改写)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浦江清的论文《八仙考》问世后,学界大佬朱希祖不以为然,张荫麟则极为倾服。

B.浦江清在课堂上清唱的《长生殿》唱词,令学生程毅中印象深刻,至今还是余音缭绕。

C.白化文写的打油诗以形象、幽默的笔调描绘出浦江清清唱拖课时学生的饥饿与无奈。

D.浦江清对自己的屈原出生日研究结论的自信,表现出他在学术上坚持己见的独立精神及其个性上的坦率和真诚。

E.本文综合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来塑造浦江清的形象。

(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程毅中“秋雨梧桐成绝唱,春风桃李有余哀”这副挽联有哪些内涵?

(6分)

(3)根据文章内容,你觉得浦江清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举例说明。

(6分)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浦江清“门庭寥落”的原因?

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远东杯”2012年斯诺克锦标赛决赛今天在宜兴准时开赛,经过8盘对决之后丁俊晖不孚众望,在家乡获得本次冠军。

B.这位曾经一文不名的年轻人,马克·扎克伯格,于2006年创办自己的公司facebook,如今已是亿万富翁。

C.2007年“嫦娥奔月”,2008年“神七”升空,2009年中俄开展火星联合探测,2012年“夸父计划”……中国太空探测计划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往前推进,真是大快人心。

D.因为出版社催稿催得很紧,他把自己关在小屋里,夜以继日,手不释卷,终于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这部十余万字的小说。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2012年大选堪称美国50年来竞争最激烈、分歧最大的一次选举,这次选举不仅没有弥合共和、民主两党在“经济悬崖”危机上的分歧,而且进一步加剧了矛盾。

B.“双户口”的存在,使一些人成为特权公民,让他们在买房、贷款、子女上学、计生、社会福利等方面享受“双公民”待遇,并为一些官员隐藏财产提供了方便。

C.联合国安理会23日决议是朝鲜不久前发生人造卫星做出的,决议扩大了制裁朝鲜机构和个人的范围,中国在对决议草案做了大量修改的努力之后,投了赞成票。

D.近几年来,我国建立健全了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助体系,不断扩大资助范围和标准,基本达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微博上的新闻由于没有权威机构作保证,所以    。

    ,    。

    ,    ,    ,使得当下的记者们编辑们纷纷在微博中寻找素材。

 

①但是微博新闻却以其生动、鲜活、及时

②微博人的新闻也不使用记者常用的那套新闻报道话语

③在客观性上有点悬

④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⑤个人性的言语和偏好性的表述使得其报道的公正性又悬上加悬

⑥带有个人体温和喜怒哀乐

A.⑤②④①③⑥  B.⑤①②③⑥④  C.③⑥④②⑤①  D.③②⑤①⑥④

15.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

青松,挺直腰板迎接霜雪,张扬着不屈的个性。

翠竹,立稳脚跟咬定岩石,彰显着执著的情怀。

16.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信息。

(不超过15字)(5分)

日本政府“购岛”闹剧一出,中国赴日旅游人数锐减,国内多家航空公司也调减了赴日航线,日本航空公司也因客源不足减少了中国航线班次。

在东京召开的亚洲最大旅游博览会——“2012年日本国际旅游博览会”上,最大的参展团中国旅游展团因为“购岛”闹剧的干扰,而表示不参加此次活动。

中国国家旅游局驻东京办事处,本月13号向日本旅游业协会发出了取消参会的通知。

  中国国家旅游局驻日本首席代表张西龙称,由于日本政府错误地非法地将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国有化”,使得两个国家旅游交流的基础、立场和氛围遭到了破坏,所以中方拒绝参加这次展览,这一切的责任和后果应该由日方来承担。

17.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09年8月28日正在阿根廷参加南美洲国家联盟特别首脑会议的哥伦比亚总统乌里韦,出现了流感症状,他随即回国接受了检查,被确诊感染了HINI流感病毒。

刚进隔离医院,处理完国事后,乌里韦马上给自己的秘书打电话,吩咐秘书必到花店为自己的妻子订一束鲜花,并于当晚6时前送给妻子。

借以表达自己无法履行赴会前对妻子说过返回当晚共进晚餐的承诺的歉意。

第二个电话直接打给了妻子。

简单解释后,拜托妻子今明两天设法制造家里停电的假象,他不想让自己八十高龄的老母亲通过电视新闻知道自己患病的消息。

接着,他给与会期间有过接触的11个国家的元首一一通话。

建议他们立即进行身体检查,同时为自己无意中带给他们患病的可能性表达了歉意。

在危急之时惦记着他人,不忘履行分外的职责,这就是一种担当。

请以“担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

角度自定,立意自定。

高二语文月考参考答案5.30

10.略

11.

(1)【答案】(答对1个给3分)A、E。

【解析】A,并非学界大佬朱希祖对《八仙考》不以为然,而是对学界大佬朱希祖都很不以为然的张荫麟对《八仙考》也极为倾服。

E,没有运用心理描写。

(2)【答案】作者用“秋雨梧桐”隐喻先师浦江清。

(2分)用“春风桃李”隐喻受教于浦江清

的青年弟子。

(2分)“成绝唱”“有余哀”表达了弟子们对先师已逝,音容不复的痛悼与哀思。

(2分)

(3)【答案】(以下4个方面,答出3个方面即可得满分,每个方面概括与描述各1分。

①浦江清学识渊博、治学严谨。

这从他写作《八仙考》,研究屈原出生日期等事中可见出。

②浦江清对学校、工作、学生都极有责任感。

这从他抗战时冒险返校,闻一多遇刺后毅然北上,病危时给学生口试中都可见出。

③浦江清坦率真诚,不失赤子之心。

这从他对自身研究结论的自信可见出。

④浦江清生活简朴,不拘小节。

这从他带饼在图书馆潜心钻研和衣着不修边幅可见出。

(4)【答案】(本题原因4分,态度4分,不必与答案完全相符,言之成理即可)

原因:

①浦江清虽然有“文史并进、博览无涯”的名气,但他治学谨慎,往往“述而不作”,没有留下更多的著作。

②浦江清因患病英年早逝,无法传授更多的弟子。

③浦江清传世的作品多为高深的学术论著,在读者大众中无法普及、影响有限。

(以上3点每点4分,答出其中1点即可)

态度:

对钻研学术而言,喧嚣与浮躁未必可取,拥有真才实学且成就斐然的大学者,往往淡泊名利,耐得住寂寞,“门庭寥落”亦可理解。

(4分)

12.【答案】B

【解析】一文不名:

连一文钱也没有。

形容极为穷困。

一文:

一枚铜钱。

名:

占有。

不孚众望:

不能使群众信服。

孚:

令人信服。

此处属于褒贬误用。

大快人心:

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使人们心里感到非常痛快。

此处属于对象不当。

手不释卷:

书本不离手。

形容勤奋好学。

此处属于望文生义。

沈攸之发兵围攻郢城(反叛),范云被(沈攸之的)军人捉到,沈攸之召来范云同他谈话,声色很严厉,范云表情从未改变,慢慢地自我陈说。

攸之于是笑道说:

“你一定是一个能人,暂且出去回家吧。

”第二天早晨,又召来范云命令他去城里送信。

城里的守军有的要杀死他,范云说:

“我母亲年老弟弟幼小,他们的性命都悬在沈氏手里,假如我违抗他的命令(不来送信),就必定祸及亲人,今天(我为了送信)被杀,心甘情愿。

”长史柳世隆平素和范云友好,于是便免了范云的死刑。

高祖(梁武帝)收纳齐国东昏侯的余妃,很影响国家政务,范云曾经为此进言(劝阻),(高祖)没有采纳他的想法。

后来(范云)和王茂一同来到(高祖)的卧室,范云又进谏说:

“过去汉高祖刘邦在崤山以东的时候,贪财好色,等进入函谷关平定秦地之后,财帛没有被索取,妇女没有被宠幸,范增认为这是刘邦的志向远大的缘故。

如今明公刚刚安定天下,天下的人都想看到你的风度和威名,为什么要因袭昏乱的事情,把女色作为拖累(贻误大事)呢?

”高祖沉默不语。

范云便写奏疏建议把余氏赐给王茂,高祖认为他的话语是忠贤之言并准许他的请求。

天监元年(502年),范云凭昔日与武帝的恩情受到提拔,超过(常人)升任为佐命大臣,知道该做的无不(尽力)去做。

武帝也拿诚心信任他,(范云)所奏请的事大多得到准许。

(范云)侍奉竟陵王萧子良时受到的恩惠礼遇都很隆重,范云每次进献批评或鼓励的话,未曾曲意奉承。

萧子良曾经启奏齐武帝建议派范云出任郡守的事。

武帝说:

“(范云)是个平庸的人,听说他经常(向)别人卖弄权势,(我现在)不再依法深究,应当宽容他而让他去远方任职。

”萧子良说:

“不是这样。

范云动不动对我规劝教诲,(写的)谏书全在,请允许我取来呈上。

”拿来之后,有百多张纸,言辞都很恳切梗直。

齐武帝赞叹,便对萧子良说:

“想不到范云能这样。

正好让(他)辅助你,怎么可以让他出去做郡守呢?

”齐文惠太子曾经出宫到东田观看农夫收割庄稼,回头对众宾客说:

“收割也是很好看的。

”众人都唯唯称是,只有范云说:

“(一年)三季的劳动,实在是长期勤苦的事。

我愿殿下了解稼穑的艰难,不要顺从一朝的宴乐安逸。

”等到(范云)担任选官之职,责任职守极其重要,书信文件堆满公案,宾客满门,范云应接对答如流,(书信文件)没有积压的,(回答宾客)没有阻塞的,官属们的文稿,发现并挑出(不当之处)快速如神,当时人全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