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6872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课题

爱祖国——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教学目标

和要求

1、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2、在音乐作品和历史影片的感染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与难点

重点:

学唱好歌曲《祖国祖国我们爱你》难点:

把握高音区的正确演唱方法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实践性教学法、探究性教学法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教学课件、打击乐器、录音机、磁带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

师生用音乐语言相互问好。

 

二、导入新课 :

课件展现世界地图。

 问:

你是怎么找到的?

 

三、揭示、板书并歌颂课题  

1、老师板书课题,并用歌曲中最后一乐句曲调范唱课题。

 

2、老师领导学生学唱课题(注意强调唱祖国时像喊妈妈一样亲热)。

 

四、凝听歌曲,突破难点 

1、课件播放歌曲范唱,学生边凝听边联想画面同时感受歌曲情绪。

 

问:

听了歌曲你脑海中呈现了怎样的画面?

你的心境是怎样的?

 

2、老师合着课件MTV伴奏范唱歌曲,请四位孩子上台画画,其余学生打着强弱拍。

  

3、采用师问唱生答唱的情势学唱第三乐句。

(如:

画什么?

长在哪里?

) 

五、学唱歌曲  

1、课件播放歌曲范唱,四小组各分一乐句零乱歌词上台拼贴好并评价。

师:

第二关:

边有节奏地教念歌词同时配上简略的舞蹈动作。

 

2、老师有节奏地念歌词,同时各小组边聆听边试编动作。

 

3、各小组有节奏地念歌词并配上动作汇报并且互评。

 

4、边放歌曲,小组边聆听边学唱乐句。

 

5、各小组汇报师画着图形谱加以领导,其余小组在聆听中心里学唱。

  

6、让学生答复从中初步认识前奏、间奏、尾奏。

 

6、学生随着课件动画图形谱划着并轻声跟范唱完全歌唱一遍歌曲。

 

7、老师生一起合着歌曲边跳边唱,课件播放歌曲MTV。

 

(依照学情修正)用《祖国,祖国,我们爱你》的伴奏做背景音乐,同时课件展现祖国的风光图片(如:

长城、故宫、黄河等)和奥运夺金、火箭发射、阅兵仪式等出色片断,让学生观赏。

 问:

我们的祖国漂亮吗?

我们的祖国强盛吗?

你们爱祖国吗?

 

第1课时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教学目标

和要求

1、聆听《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感受不同速度,情绪所表现的情绪,并能创编出适合的动作。

2、聆听《红旗颂》,感受相同的曲调由于不同的表现而产生不同的情绪。

教学重点

与难点

重、难点都是感受和体验作品所表现的音乐情绪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实践性教学法、探究性教学法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教学课件、打击乐器、录音机、磁带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红旗颂》

1、看影片《开国大典》升国旗片段,让学生说说看后的感受。

2、谈话:

红旗是团结的象征、力量的象征、胜利的象征。

它火红炽热,燃烧着无数先烈血染的风采。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歌《红旗颂》

3、哼唱“红旗”主旋律

4、整体聆听,说说乐曲分为几个部分,情绪怎样?

5、分段欣赏

第一部分抒情性;第二部分进行曲风格

6、完整地聆听,学生可以用颜色、用线条、用动作来表现对歌曲的感受。

二、欣赏《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

1、欣赏《开国大典》片段,感受十月的和喣阳光。

2、谈话:

因为有了1949的10月,才让我们有了幸福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十月的阳光

3、聆听《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感受不同的情绪、速度。

4、有感情的朗读歌词,体会歌曲的爱国热情。

5、再次聆听,小组讨论

①画出第三部分的图形谱

②根据三段音乐,设计三种动作

6、各组汇报、各人表演

三、拓展

1、课后收集一些歌颂祖国的歌曲,听一听,学一学。

依照学情修正)

 

教师在小黑板中写出歌谱,学生哼唱。

A、引子(问:

乐曲一开始的音调熟悉吗?

B、第一部分(问:

从标题出发,你想到什么?

C、第二部分(问:

音调是什么曲调?

与第一部分的主题音调相比较,相同在哪里,不同在何处?

D、唱唱主题的两种不同情绪

课后反思

第2课时课题----红旗颂

课题

爱祖国——只怕不抵抗

教学目标

和要求

1、在演唱《只怕不抵抗》,聆听《救国军歌》中,感受队列行进的音乐特征并进行表演。

2、认识人民音乐家冼海星,感受音乐家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演唱歌曲难点:

感受队列进行的音乐特征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实践性教学法、探究性教学法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教学课件、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卢沟谣》

1、实物投影,看抗日战争时的图片(游行时被日本鬼子枪杀,人们生活水深火热等)

2、师:

这时,有很多有识之士起来各起反抗,像张学良将军(教师讲“西安事变”的故事)

二、学唱《只怕不抵抗》

1、师:

冼星海也为我们少年儿童创作了一些歌曲,我们来听一听。

2、聆听歌曲,说说歌词和歌曲情绪。

3、教师范唱,学生按歌词想动作。

4、边听边律动

5、请一些同学上台表演

6、学生学唱歌谱

7、完整演唱歌曲

8、再次聆听,进一步体验歌曲情绪,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三、综合表演

1、小组活动:

组织本单元的歌曲进行唱、演、动的表演。

2、评选最佳小组

四、小结

爱祖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应以什么行动表现我们对祖国爱?

(依照学情修正)3、聆听《卢沟谣》,请说说音乐上的特点。

4、自由朗读歌词,说说要用怎样的语气。

并且理解为什么说“枪口对外”?

5、实物投影介绍冼星海。

课后反思

课题

美妙童音----猜调

教学目标

和要求

1、通过欣赏《猜调》和《木偶的步态舞》体验其童趣。

2、通过节奏问答活动,培养学生节奏创编能力。

教学重点

与难点

1、感受乐曲中速度的变化带来不同的情感

2、创编表演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实践性教学法、探究性教学法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教学课件、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师弹奏不同的速度《春天在哪里》的音乐,让学生随音乐表现不同的律动进教室。

师生问好。

二、聆听表演《木偶的步态舞》

1、课件放一段木偶戏

2、学生模仿木偶的动作及走路。

3、说说木偶的形象

4、揭题——《木偶的步态舞》

5、课件播放第一部分音乐(学生在座位上边听音乐边无声地做脸部表情和动作)

6、再次聆听第一部分(学生离开位置,互不交流,听音乐走合拍的步子)

7、教师评价。

8、聆听第二部分的音乐(学生还是听音乐合着拍走)

9、说说两部分音乐速度的变化,表达的木偶的形象。

10、完整地聆听乐曲(学生随音乐发展变化模拟木偶动作)

三、节奏创编

四、聆听《猜调》

1、老师问:

什么长长上天?

哪样长长海中间?

什么长长街上卖?

哪样长长在你跟前?

想知道谜底就请仔细听。

2、欣赏《猜调》并出示歌词。

3、学生间说说刚才的谜底。

4、分析歌曲演唱形式及速度变化。

5、布置课外收集谜语。

五、结束部分。

随《猜调》出教室。

(依照学情修正)

 

1、师:

同学们刚才把木偶形象表演得栩栩如生,老师想问问大家木偶/怎样的/,请你回答的节奏与老师问的节奏一样长。

2、学生答。

3、继续问:

你是怎么/表演的/

4、学生继续答。

5、学生问老师答。

6、同学之间相互问答。

教案(首页)

课题

美妙童音----摇船调

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

教学时数

总3课时

教学目标

和要求

1、学唱并表演《摇船调》,感悟谜语的乐趣。

2、通过收集谜语,把谜语修改创编成《摇船调》的歌词。

教学重点

与难点

1、学唱歌曲

2、把谜语改编歌词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实践性教学法、探究性教学法

作业

教具准备

课件、收集谜语、白纸、笔等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案内容

第2课时课题----摇船调

授课日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随《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音乐做摇船动作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学唱新歌

1、我们一起摇到了外婆桥,外婆请小朋友猜谜语。

(老师打扮成外婆的形象)

2、课件出示:

什么圆圆在半天?

什么圆圆街上卖?

什么圆圆在河边?

什么圆圆在眼前?

3、学生猜。

4、出示课件第二段歌词,并且老师弹琴范唱。

回答刚才的谜语。

5、这首《摇船调》跟我们上节课欣赏的哪首曲子一样的形式?

是怎么样的?

6、学生说。

(一问一答对歌的形式)

7、课件播放,再次感受歌曲,随音乐做摇船动作。

8、学生随琴学唱,即时纠正错误。

9、男女生相互对唱。

三、创编歌词

1、我们唱完了外婆给我们出的谜语,一起来猜猜我们自己的谜语吧!

2、交流收集的谜语。

3、小组合作为《摇船调》编创新的歌词。

4、教师巡回指导。

5、演唱创作新的歌词的《摇船调》,并进行表演。

四、结束部分唱着新编的《摇船调》出教室。

(依照学情修正)

教案(首页)

课题

美妙童音——一只鸟仔

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

教学时数

总3课时

教学目标

和要求

1、通过学习台湾民歌,让学生了解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我们大陆与台湾同胞要相亲相爱,友好相处。

鸟类也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大家都应该爱护鸟类,保护环境。

2、用有表现力的声音和生动有趣的神态来表现歌曲,感受台湾民歌的方言和特色。

3、了解和学习下滑音的唱法,增强歌曲的表现力。

4、有节奏地通过打击乐、拍手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

与难点

1、能够准确地听出歌曲中的下滑音,并用有表现力的声音来演唱。

2、通过打击乐器、拍手为歌曲伴奏。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实践性教学法、探究性教学法

作业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教学课件、打击乐器、录音机、磁带等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案内容

第3课时课题----一只鸟仔

授课日期:

[教学过程]

一、 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二、故事形式导入 

三、教学 

出示课题(课件《一只鸟仔》歌谱),聆听范唱。

 

师讲解歌词大意 

  弹奏歌曲旋律,请学生弹舌模仿节奏。

  

(3)用“岋”分句模唱歌曲旋律 

(4)按节奏念歌词

4、复听范唱,要求学生轻声跟唱 

(1)师弹琴伴奏,生唱第一段

(2)找一找歌谱上面有一个什么记号

(3)生自学第二段,师钢琴伴奏 

(4)生完整演唱两段 

5、在四分休止符“o”处用“XX”拍出 

6、歌曲情感处理

(1)四个乐句分别用什么样的心情演唱比较合适?

分析:

第一、第二乐句欢快、高兴。

第三乐句焦急、担心。

第四乐句难过、无奈。

(2)师弹琴伴奏,生唱两段

(3)学生或者老师设计动作,播放歌曲伴奏师生表演唱。

7、打击乐伴奏

 讲解双响筒和铃鼓的节奏,重点练习双响筒的节奏

(X XX︱X XX︱X XX︱XO )。

1)师用台湾方言唱《一只鸟仔》

2)简介歌曲《一只鸟仔》(课件:

你还知道吗?

3)你也能用其他小动物的鸣叫声创编第三段吗?

四、小结

(依照学情修正)

 

1)将歌曲分成四个乐句分别用

“XX”拍出

师钢琴弹奏歌曲旋律,学生模仿鸟的翅膀上下挥动,在“

o”处用“XX”拍出。

 

2)播放歌曲伴奏,要求学生边唱边在四分休止符“o”处用“XX”拍出。

 

课题

我们的朋友----顽皮的杜鹃

教学目标

和要求

1、通过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学唱《顽皮的杜鹃》,学生能感受、想象、表演、塑造小杜鹃的音乐形象,并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认识低音“567”,掌握“5—5”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听辨“5、7”的音高。

教学重点

与难点

1、学生能感受、想象、表演、塑造小杜鹃的音乐形象。

2、掌握“5—5”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

3、用模唱、表演来表现小杜鹃的动态形象。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实践性教学法、探究性教学法

教具准备

钢琴、音响设备,“杜鹃手偶”等。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狮子进行曲》自由律动进教室。

二、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

1、初听乐曲,当你听到杜鹃鸣叫声时用肢体语言表示。

2、学学“杜鹃”鸟的叫声,评评“口技大王”。

3、再听乐曲,师生讨论:

(1)描绘乐曲里想象中的森林景色。

(2)这是一只怎样的杜鹃鸟。

4、复听乐曲:

请学生用喜爱的表情、动作,简笔画来表现自己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三、视唱与听辨。

1、出示“音乐高楼”的卡片,认识三个新朋友“567”,并聆听、练唱。

2、“音乐高楼”之旅:

随琴练唱“5—5”。

3、听辨并填写音符“5、7”。

4、跟琴唱准全曲的同时进行校对。

四、学唱《顽皮的杜鹃》

1、初听歌曲录音,练唱杜鹃的叫声“53”

2、完整地随琴轻声视唱全曲。

3、学唱歌曲。

4、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即兴表演唱。

 

视唱比赛:

出示歌曲前4小节的曲谱,比一比谁唱得最准确。

课题

我们的朋友----空山鸟语

教学目标

和要求

1、学唱歌曲《柳树姑娘》,感受歌曲的情绪与内容,并用自己制作的打击乐选择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欣赏乐曲《空山鸟语》,观察探究其不同演奏方式而产生的不同音乐形象与音响效果,从而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乐器、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

与难点

1、感受、表现歌乐曲的不同音乐形象。

2、即兴创作简短的曲调。

3、创造性地编写曲调;创造性地设计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实践性教学法、探究性教学法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顽皮的杜鹃》,自由律动进教室。

二、认识民族乐器——“二胡”

1、以猜猜民族拉弦乐器的形式导课并认识二胡。

2、探索“二胡”。

探索二胡的演奏方法与用二胡模仿其他声音。

3、感受“二胡”。

三、欣赏《空山鸟语》

(1)乐曲开始,想象草原上是一派怎样的景象。

(2)乐曲结尾,骏马们好像在干什么?

(3)请学生创造性地选择音色相近的物品表现。

四、学唱《柳树姑娘》

1、以谜语导入。

2、听录音范唱,教师表演。

3、教师范唱,学生表演。

4、探究活动:

讨论该选择哪些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5、综合表演

五、创编曲调。

1、随琴模唱“5—5”的音阶。

2、出示节奏卡片:

“×、××、×××、×—”并念一念,拍一拍。

3、老师宣布创编要求,学生开始自主创编并记录。

4、唱一唱自己创作的歌。

5、把学生的优秀作品收集起来,装订成“我们的歌”精品曲集。

 

老师(或擅长演奏二胡的学生)来演奏最形象的“拨奏”片断,请学生说说模仿的是哪一种动物奔跑的声音?

学生用舞蹈、演唱和为歌曲伴奏的多种形式表现歌曲。

课题

春天的歌----嘀哩嘀哩

教学目标

和要求

1、表演《嘀哩嘀哩》,聆听《春到沂河》,感受歌、乐曲所表现的春天的美,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听辨《春到沂河》中柳琴的音色特点及各段落的不同速度,并能随音乐即兴用动作表现乐曲速度的变化。

3、听辨并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

教学重点

与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的美,感受春天的美。

教学难点:

模仿并表现十六分音符。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实践性教学法、探究性教学法

教具准备

音响设备、课本、笔、钢琴、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感受并表现歌曲《嘀哩嘀哩》。

1、聆听歌曲《春晓》进教室。

2、启发谈话:

[师]:

小朋友,还记得这首歌吗?

(记得,是《春晓》)记性真好。

喜欢这首歌吗?

这首歌曲一下把我们带入了春的世界。

3、揭示课题,并初听歌曲范唱.

4、认识、了解十六分音符,并通过练习听辨和模仿十六分音符。

5、巩固练习节奏╳╳╳ ╳╳|╳╳ ╳|→加上后半句节奏╳╳╳ ╳╳|╳——|→反复进行两边→加上词练习→随琴声慢速跟唱歌曲17至24小节。

6、复听,也可无声地对口型,再次感受歌曲的情绪。

7、再听歌曲,尝试轻声地跟唱。

8、师生一起学唱有困难的乐句。

9、尝试用欢乐的声音演唱歌曲,以表达对大自然爱。

10、学唱歌曲的曲调。

(聆听→模唱→视唱)

一、聆听、感受并表现乐曲《春到沂河》

1、导语。

春风把春景、春意吹到这里,吹到那里,瞧,这会又吹到了山东的沂河两岸。

你们听!

2、初听乐曲第一段,说说曲调带给你什么感受?

3、初听乐曲第二段,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有什么变化?

三小结下课。

(依照学情修正)

<板书:

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学生划拍齐读)

①以分饼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十六分音符名称的来历和它所占的时值。

②师生一起练习读读,教师随机提醒四个音符的时值应一样、平均。

③比较读读节奏:

╳╳╳ ╳╳|╳╳ ╳|

          ╳╳╳ ╳╳|╳╳ ╳|

感受前十六和后十六不同的感觉。

④完成课本第7页上的练习。

课题

春天的歌----春天举行音乐会

教学目标

和要求

1、  聆听小提琴协奏曲《春》,充分感受春的意境,尝试用色块表现感受到的音乐所描绘的情景。

2、  聆听、表演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并选择打击乐器参与伴奏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美的赞颂。

教学重点

与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表现描绘春天的歌曲和乐曲。

教学难点:

模仿表现节奏型╳╳0╳|╳ 0|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实践性教学法、探究性教学法

教具准备

课前准备:

音响设备、课本、彩笔、钢琴、打击乐器等。

一、组织教学

聆听歌曲《嘀哩嘀哩》进教室。

一、聆听、感受并表现乐曲《春》

由歌曲《嘀哩嘀哩》导入,聆听乐曲《春》的主题音乐,

1、谈话导入:

大自然里有各种美妙的声音。

有春雷的声音?

春水的声音?

春雨的声?

春风的声音?

(教师随机暗示学生用人声模仿)。

这些声音组成了春天的音乐会——课题揭示《春天举行音乐会》。

2、听录音范唱,说说这场音乐会的指挥是谁?

3、一起读读、唱唱带有╳╳0╳|╳ 0|节奏的歌词,提前解决难点。

4、复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动听的旋律和╳╳0╳|╳ 0|节奏。

5、再听歌曲,尝试跟唱,教师随机提醒╳╳0╳|╳ 0|节奏处的演唱。

6、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和节奏为歌曲伴奏。

7、随着美妙的歌曲声,学生离开教室。

尝试有感情、有节奏地自由吟读歌词,感受极富想象力的歌词和节奏型╳╳0╳|╳ 0|。

①指名选择。

你觉得用什么乐器为歌曲伴奏比较合适?

为什么?

②各自选择,分批伴奏,教师、学生随机评价。

(乐器是否合适、节奏是否合适、表演得怎样等等)

 

 

课题

春天的歌----聆听《春》

教学目标

和要求

1、复习聆听、表演本课的四首音乐作品及其它展现“春”的歌曲,再次感受春的意境、春的美丽。

2、展开想象、联想,与同伴合作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

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实践性教学法、探究性教学法

教具准备

音响设备、课本、钢琴、创作所需的物品。

一、再次聆听、感受《春》和《春到沂河》。

1、聆听乐曲《春》进教室,随机跟着音乐即兴表演,(表演小朋友们在一起嬉戏、玩耍,或表演春姑娘热情报春的情景),再次感受春天脚步声的来临。

2、复习听听《春到沂河》,能随音乐画图谱、哼唱主题旋律、即兴表现乐曲速度的变化。

二、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启发引导谈话。

师:

本课所欣赏的、学唱的音乐作品,都集中表现大自然的春天。

表现春天的音乐作品有成千上万,这些都是作者对春天的有感而发。

我们小朋友也度过了九个、十个春天,你们是否也尝试一下创作呢?

课本上有四幅表现春天的图画,我们的小画家可以用彩笔画出更多美的图画;欣赏的作品是用柳琴和钢琴表现,我们的小演奏家可以用打击乐器或自制的乐器表现;当然,热爱表演的孩子还可以用你的舞蹈动作表现春天……。

创作活动你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和同伴一起,加油吧,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去参与创作吧!

三、听听、唱唱,再次感受并在心里留住“春”的美。

1、各种形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嘀哩嘀哩》和《春天举行音乐会》。

2、用钢琴伴奏,一起唱唱,演演。

3、每一位学生对春天说一句心中的话。

(背景音乐《春晓》)4、随机结束音乐活动。

1、尝试创作,教师巡视、帮助。

2、分组展示,集体评议。

3、教师引导:

小朋友,我们除了这一课接触到的四首歌曲以外,你们还知道哪些“春”的歌曲。

4、学生一起回忆、说说。

课题

音乐会——嘹亮歌声

教学目标

和要求

1.学唱歌曲《嘹亮歌声》。

2.在演唱的过程中,实践轮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情绪。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轮唱的基本演唱形式。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实践性教学法、探究性教学法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教学课件、打击乐器等

1、导入:

我们去山上的山谷中玩说话有什么声音(回声)。

2、模拟回声练习:

师:

你—好—|吗O O O| OOOO‖

生:

O O OO|你—好—|吗OOOO‖

3、演唱形式轮唱的说明。

4、播放《嘹亮歌声》。

5、分别范唱一声部和二声部。

6、播放歌曲《嘹亮歌声》,范唱歌曲二声部。

7、再次播放歌曲的一声部。

8、教唱二声部的最后一句歌词。

11、听师范唱“歌从远山——啊歌声哟”

13、师生合作唱唱歌曲,师唱一声部。

15、一学生分别分成A组、B组唱歌曲(一声部、二声部)。

16、师指挥。

17、教师评价。

二、活动与练习

1、师范唱一一一民歌(第五册第二段《草原上》)。

3、设问:

这首歌可以轮唱吗?

4、师小结:

常见的可以有这样两种:

⑴隔两小结进入

⑵隔一小节进入

7、点评:

表扬有创新的小组。

师生再见

课题

牧童之歌——剪羊毛

教学目标

和要求

1、通过聆听《牧童短笛》和表演《剪羊毛》,感知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2、初步了解作曲家贺绿汀。

3、能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难点:

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实践性教学法、探究性教学法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教学课件、打击乐器带等

一、欣赏《牧童短笛》

1、师:

同学们,刚才我们边吹笛子边进教室,你的心情如何?

2、生反馈(开心的、悠闲的……)

3、师言:

你们看(出示《牧童短笛》的投影片),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笛子,这是一幅多么淡雅的水墨画。

这一情景你能想像吗?

作曲家贺绿汀把这一幕用音乐来表现,请听音乐,听后说说你的想象与感受(播放《牧童短笛》第一部分)

4、师生讨论对第一乐段的感受。

5、师言:

刚才我们聆听和哼唱了第一乐段,乐曲还有第二乐段,这段音乐在速度上、节奏上与第一乐段相比有什么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