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27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69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套K12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27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配套K12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27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配套K12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27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配套K12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27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配套K12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27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配套K12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27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配套K12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27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配套K12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27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配套K12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27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配套K12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27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配套K12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27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配套K12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27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配套K12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27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配套K12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27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配套K12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27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配套K12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27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配套K12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27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套K12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27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配套K12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27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文、法、理三院大一不分系,开设共同的必修课程,意在使学生求得关于自然、社会和人文方面的通识。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清华大学文、法、理学院并入北京大学等高校,只设置机械制造、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等八个工科系。

思考

(1)根据材料,1952年清华大学是怎样进行院系调整的?

其目的是什么?

(2)此次全国院系调整反映了怎样的教育思想?

对随后的经济建设有何作用?

答案 

(1)调整:

从综合性大学变为单一的工科大学。

目的:

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2)教育思想:

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

作用: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培养了科技人才,推动了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二、动乱中的教育

1.表现

(1)各地大中小学一度停课,教育战线一片混乱。

(2)1966年夏,高考制度被废止。

(3)70年代初,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

2.影响

(1)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

(2)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缺乏。

(3)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

(4)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了。

材料 改革教育,改革文艺,改革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以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在这场文化大革命中,必须彻底改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

——《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北大”红卫兵批判校长     “文化大革命”对高等教育造成严重

    陆平等“反动学术权威”     破坏。

图为“文革”中清华校门被砸

(1)《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对我国的教育作出了怎样的错误估计?

(2)这种“教育革命”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答案 

(1)认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已经统治了学校,必须在“文化大革命”中彻底改变这种现象。

(2)“左”倾错误统治了教育阵地,教育事业遭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使中国在一个时期内出现了“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的局面;

严重影响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三、教育的复兴

1.背景

“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刚复出就自告奋勇抓教育。

2.措施

(1)“文革”结束后

①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

②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

③组织编写新教材,倡导尊师重教。

(2)改革开放之初

①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的思想。

②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概念阐释]

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取得的成就

(1)建国后,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扫盲运动,以配合生产建设。

(2)20世纪90年代,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加紧普及义务教育,并基本实现。

(3)建国后,高等教育进行了改造、调整,培养了大批人才。

(4)少数民族教育也得到充分发展。

(5)民间办学加速,满足了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要。

(3)20世纪80年代

①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指导方针。

②初等教育:

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定了《义务教育法》。

③中等教育:

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

④高等教育:

增设了一批新兴边缘学科专业,建立了学位制度,改革高校招生与分配制度,扩大学校办学的自主权。

中国普及义务教育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1)对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缩小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具有重大意义。

(2)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环节。

(3)能改变中国的命运。

(4)20世纪90年代

①高等教育:

实施“211工程”计划,一批重点高校和重点实验室迅速发展壮大。

②教育投资:

实行国家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体制。

③社会办学:

启动“希望工程”,到20世纪末,我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

④西部教育:

国家出资支持西部一批高校建设,并在西部近200个县建立职业教育中心。

国家还增加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费,大力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

“文革”结束后,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1)政局稳定、拨乱反正。

(2)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提出“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3)坚持“三个面向”,深化教育改革。

(4)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动力和物质保障。

(5)一系列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的出台,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如《义务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

[深度点拨]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实质是把教育提到有关民族兴衰的大事的高度。

学习本部分时,注意从科技、教育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的角度思考。

材料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

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1)据材料,分析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答案 

(1)优先发展教育。

(2)“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促进了中国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全民族的素质;

促进中国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技成就,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提升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了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归纳总结]

新中国教育发展历程。

课堂小结

建国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新中国的人民教育,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了大量建设人才。

但“文革”使教育事业遭到极大的破坏,耽误了不止一代人。

“文革”之后,中国教育重新获得生机。

人们更加理解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含义。

党和政府推行“科教兴国”战略,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教育的持续发展。

1.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的会议是(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C.全国科学技术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 B

解析 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教育改变为社会主义的教育。

2.新中国的教育方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这一方针施行于(  )

A.新中国建立初期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 A

解析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可以看出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3.“文化大革命”期间,以下最有可能发生的是(  )

A.你是“山东大学”的历史教授,却被戴上“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

B.作为一名大学生,整天呆在校园里安静地读书

C.作为一名高中毕业生,参加7月8号的高考

D.大学扩大招生规模,你被北京大学录取

解析 结合“文革”期间我国政治经济及教育发展的状况,可排除B、C、D三项。

4.下面这幅漫画反映了中国什么时候的状况(  )

A.过渡时期(1949~1956年)

B.探索时期(1956~1966年)

C.“文革”时期(1966~1976年)

D.新时期(1978年~至今)

答案 C

解析 漫画表现的是一辆载满资产阶级名利思想的各种著作的车子,虽然贴着“又红又专”的标签,却仍然幻想在社会主义审查制度下蒙混过关。

漫画反映的是“文革”时期的中国教育正处在一种极“左”的状态之下。

5.中央电视台报道了一个案例,因父亲认为小娟是个女孩,所以在小娟12岁时就不让其上学,结果小娟把父亲告上法庭。

案子最后小娟获胜。

小娟父亲的做法违背了下列哪部法律(  )

A.《宪法》B.《义务教育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D.《教师法》

解析 《义务教育法》指的是保护青少年受教育的权利。

根据案例中父亲不让小娟上学,可知是违背了《义务教育法》。

6.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社会力量办学获得了迅速发展。

观察下图,图中景象的出现最早应不早于(  )

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D.21世纪初

解析 1989年,共青团中央推出了“希望工程”,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希望小学的出现应不早于1989年。

学思之窗

提示 

(1)发展表现:

小学、中等及高等学校教育全面发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学校数量成倍增长,尤其是小学和中等学校增长较快;

在校生人数成倍增加,远远超过旧中国的在校生数。

(2)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接管各级各类学校;

教育事业真正回到人民手中;

人民政府根据国情,确定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提示 

(1)发展历程:

开基创业,教育事业初具规模;

探索道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迎接挑战,各类教育成就辉煌。

(2)经验教训: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坚持教育

的社会主义方向;

从基本国情出发;

教育必须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二、学习延伸

提示 ①组成调查小组,分组时一般参考下面两种方式:

一是分成三个小组,分别了解学校的过去、现在、将来;

二是分成若干小组,分别了解学校的历史沿革、教育管理、教学管理、基础设施及建设、学校发展规划等;

②分头调查收集学校发展资料;

充分利用学校的档案室、校史陈列室,也可以采访的形式通过学校主要领导人进行了解;

③整理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对于学生撰写的调查报告,建议请学校部门领导审核、修改;

④班级交流、总结: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了解学校发展历史,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可适当调动学生探讨学校的发展问题,总结出发展中的经验教训。

[基础达标]

1.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

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  )

A.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

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

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

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答案 D

解析 注意题目中要求回答的是“调整的主要目的”,同时还要注意时间和新设的专门学院。

到1952年秋,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即将完成,接下来就是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

所以D项符合题意。

2.到1965年,中国教育事业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取得这一成就的措施不包括(  )

A.对旧教育进行彻底的改造,确立社会主义新型教育制度

B.教育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

C.倡导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

D.制定颁布一系列教育法律法规,建立起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解析 A、B、C三项均为事实,符合题意。

而D项发生在改革开放以后。

3.观察下图,图中的照片有可能拍摄于(  )

工农兵大学生在清华大学听课

A.建国初期B.十年建设时期

C.“文革”时期D.改革开放新时期

解析 “文革”开始后,高考制度被废止。

20世纪70年代初,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

因此,C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4.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今日关注》栏目组曾邀请中国新闻社常务副社长、总编辑刘北宪担任节目嘉宾,他于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高考前在北京新华印刷厂当泥瓦工。

他的命运发生重大转折主要是因为(  )

A.新中国成立B.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C.恢复高考制度D.实施义务教育

解析 首先要理解“命运发生重大转折”是指由“泥瓦工”到“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是参加高考才使其改变命运。

由题干提供的“1978年”很容易选出C项。

5.为解决下图中出现的现象,在教育投资上,国家启动了(  )

A.“希望工程”B.“星火计划”

C.教育附加税计划D.“扶贫工程”

解析 图片反映的是贫困地区学生上学困难的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国实施了“希望工程”的措施。

[能力提升]

6.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45%,而其它语种的翻译只占3%到6%。

这一现象的背景是(  )

A.洋务运动的兴起

B.以俄为师,国共两党实现合作

C.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解析 从材料中“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可以看出与经济建设迫切需要科学知识有关。

从“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45%”可以看出与苏联关系密切,翻译的书籍多为工程技术,据此排除A、B、C三项。

而“一五”计划期间中国向苏联学习,接受苏联帮助,故正确答案为D。

7.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

“1977年毛后的领导转变了方针。

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

”这种“制度”具体是指(  )

A.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制度

B.恢复高校考试招生制度

C.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制

D.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解析 材料中所指的领导是邓小平同志,“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是指1977年底恢复高考制度,本题选B项。

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

“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以下教育思想或措施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

①“有教无类” ②颁布《九年义务教育法》 ③“三个面向”思想 ④发展希望工程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教育政策。

题干材料主要强调教育要公平。

而“三个面向”思想是教育的现代化主张,不符合题意,可排除③;

“有教无类”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

《九年义务教育法》和“希望工程”有助于困难群体接受教育,故正确答案为C项。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

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共有14位科学家获奖,其中有11位是1951年前大学毕业的。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工程院于1994年成立,首批院士96人,留学专家46名,占48%。

1999年8月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23名受奖者中21名是归国学者。

数据显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的81%、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的51%、国家重点项目学科带头人中的72%,均有留学经历,都可以称为“海归”人士。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钱学森之问”反映了什么问题?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提高公民素质的努力取得了哪些成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评价留学教育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产生的影响。

答案 

(1)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我国教育取得许多成就,但教育体制存在着不少弊端如应试教育难以培养出杰出人才。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通过扫盲运动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

通过义务教育普及了青少年教育;

通过“希望工程”解决了贫困地区孩子上学问题;

通过不断发展高等教育提高了公民的素质。

(3)留学教育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促进了中外交流,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

解析 第

(1)问从材料一中的“钱学森之问”入手,考查中国教育的弊端,是对教材内容的深化和反思;

(2)问是依据教材列举新中国教育的成就;

第(3)问从材料入手总结比较,概括出留学教育的意义。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中国教育发展的史实、利弊的概括与分析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