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岗位技能训练和竞赛理论试2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708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士岗位技能训练和竞赛理论试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护士岗位技能训练和竞赛理论试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护士岗位技能训练和竞赛理论试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护士岗位技能训练和竞赛理论试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护士岗位技能训练和竞赛理论试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护士岗位技能训练和竞赛理论试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护士岗位技能训练和竞赛理论试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护士岗位技能训练和竞赛理论试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护士岗位技能训练和竞赛理论试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护士岗位技能训练和竞赛理论试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护士岗位技能训练和竞赛理论试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护士岗位技能训练和竞赛理论试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护士岗位技能训练和竞赛理论试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护士岗位技能训练和竞赛理论试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护士岗位技能训练和竞赛理论试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护士岗位技能训练和竞赛理论试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护士岗位技能训练和竞赛理论试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护士岗位技能训练和竞赛理论试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护士岗位技能训练和竞赛理论试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护士岗位技能训练和竞赛理论试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护士岗位技能训练和竞赛理论试2Word文档格式.docx

《护士岗位技能训练和竞赛理论试2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士岗位技能训练和竞赛理论试2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护士岗位技能训练和竞赛理论试2Word文档格式.docx

四、口腔护理技术

1、用1%-4%碳酸氢钠溶液漱口具有清洁口腔,广谱抗菌的作用。

2、擦洗牙齿外侧面一般应先上后下,横向擦洗。

3、擦洗口腔时需用弯血管钳夹紧棉球,每次一个,不可过湿。

4、为了使口腔黏膜擦洗更干净,每次可以用止血钳夹数个棉球。

()

5、白色念珠菌口炎患者选择0.1%醋酸溶液漱口。

2.错

4.错

5.对

五、鼻饲技术

1.鼻饲病人插胃管时,应指导配合方法。

遇有恶心不适时,嘱其做深呼吸或者吞咽动作以减轻不适感。

()

1.鼻饲病人插管过程中,出现呛咳、呼吸困难,紫绀等,应立即停止,休息片刻再继续插入。

3.定期更换胃管的患者,拔除胃管后,随即从另一侧鼻孔插入。

4.拔出胃管时,胃管应在末次喂食后,立即拔出。

5.胃管末端反折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固定  

1.对

5.错

六、导尿技术及护理

1.保留导尿置管后注入20ml无菌生理盐水,并轻拉尿管以证实尿管固定稳妥。

2.留置导尿的患者,为了防止逆行感染,尿袋高度要低于耻骨联合水平。

3.长期留置尿管患者,不拔管可作间歇引流,夹管以锻练膀胱反射功能。

4.双腔气囊导尿管固定时,为保证稳定性应将膨胀的气囊宜卡在尿道内。

2.对

3.对

七、胃肠减压技术

1.置管过程中,若病人出现恶心,应暂停片刻,嘱病人张口做深呼吸或吞咽动作,随后迅速将管插入,以减轻不适.

2.胃肠减压期间,应每日给予病人口腔护理.、

3.胃肠减压期间必须口服药物时,须研碎调水后注入,并用温水冲洗胃管,注入后无须夹管。

4.胃管不通畅时,可用注射器直接向胃管内注射生理盐水,一次注入不得少于30ML。

5.急性胰腺炎是胃肠减压的适应症。

1.对

3错

4错

八、灌肠技术

1、如降温灌肠,在灌肠后一小时测量患者体温,温度降低。

2、对急腹症、妊娠早期、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禁止灌肠。

3.灌肠溶液的性质、温度、压力,肛管的粗细和插管的深度,病人的病情、耐受性等因素,可影响灌肠的效果。

4.灌肠完毕,应嘱患者平卧忍耐5~10分钟后再排便,并观察大便性状。

5.携物品至患者旁,帮助患者取右侧卧位,为患者遮挡。

6.对患者进行降温灌肠,灌肠后保留30分钟后再排便,排便后30分钟测体温。

1.错

2.对

3.对

4.错

5错

6.对

九、氧气吸入技术

1.病人吸氧过程中突然出现青紫,检查鼻导管仍通畅,应首先考虑病人呼吸道有无痰液阻塞或支气管痉挛,并给予及时处理。

2.长时间给机体吸入氧浓度超过60%,有引起氧中毒、肺不张、呼吸抑制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的的危险。

3.停止吸氧时,应先关流量表,再取下鼻导管。

4.患者吸氧过程中,需要调节氧流量时,应当先将鼻导管与患者连接后,再调节氧流量;

停止吸氧时,先关流量表,再取下鼻导管()

1.对

十、换药技术

1.包扎肢体伤口时应从身体的近端到远端,促进静脉回流。

2.给患者进行伤口换药时,要区分伤口类型并采取相应的换药方法。

十一、雾化吸入疗法

1.为了使病人觉得舒适,雾化吸入时,可在水槽内加入温、热水。

2.雾化吸入的时间一般为30分钟。

2.错

十二、血糖监测

1.为了方便测量血糖,可事先将血糖试纸取出放在外边备用。

2.测血糖时,不可反复用力挤压手指,以免影响血糖数值。

3.测血糖时,为保证达到消毒效果,可用碘伏消毒手指。

4.滴血量使试纸测试区大部分变成红色即可。

5.测血糖前,务必确认血糖仪上的号码与试纸号码要一致。

3.错

4.错

5.对

十三、口服给药法

1.为患者分发口服药时,如遇病人不在时,可暂放在病人小桌上,待病人回病房后再服用。

2.口服油剂时,可直接滴入病人口中或滴入预先放好冷开水的药杯中,以免影响病人服药的准确性。

3.磺胺类药物经肾脏排出,尿少时易析出结晶堵塞肾小管,所以服药后应多饮水。

4.服用强心甙类药物时,加强对心率的检测,当脉率低于60次/分时,应暂停服用,并告知医生。

十四、密闭式输液技术

1.输液前应排尽输液管及针头内空气,药液滴尽前要按需及时更换溶液瓶或拔针,严防空气中的微粒进入体内,造成过敏发热反应。

2.让空气栓塞的病人取左侧卧位是为了避免气栓阻塞肺静脉入口。

3、为了给病人补充热量,输液中应选用5%-10%葡萄糖溶液。

4、长期静脉给药,应注意保护血管有计划的自近端到远端选用血管()

5、静脉输液时不可自静脉输液的肢体抽取血液化验及测量血压。

6、进行静脉输液操作时,穿刺部位消毒范围面积不少于4cm×

4cm,在穿刺点上6cm扎止血带。

7、选择有弹性、粗直、血流丰富的血管进行留置针穿刺,避开静脉瓣,消毒面积5CM*5CM。

()

2.错

4.错

6.错

7.错

十五、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

1.血液勿剧烈震荡,其原因主要是:

以免红细胞大量破坏造成溶血(  )

2.血库中的血液取出后立即给病人输入避免放置过久,使血液变质或污染。

3.输入血浆不需要做血型鉴定。

4.输血操作过程中,每次只能为一名患者采血标本行交叉配血。

5.多次输血或输入多个人血时,输血前,按医嘱酌情给抗过敏药。

6.进行静脉输血完毕,输血袋用后需常温保存24小时。

 ()

7.静脉输血,开始速度不超过60滴/分。

8.输注冰冻血浆时,放在热水中融化。

9.若患者正在进行静脉输液、输血,可以在同侧手臂采血。

10.输入两个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时,在两份血液之间输入0.9%氯化钠溶液,防止发生反应。

() 

3.错

4.对

7错

8错

9.错

10.对

十六、静脉留置针技术

1.静脉套管针技术适用于长期输液患者,置入的套管针可长期保留。

(  )

2.留置针穿刺过程中,已抽出的针芯如未污染可重新插入导管中使用。

3.静脉留置针输液完毕后,用2—5ml注射器抽吸抗凝溶液2—5ml,接头皮针尾部,将溶液推入完毕后,将针拔出,封管完毕。

4.静脉留置针再次输液时,常规消毒静脉帽胶塞,先推注5—10ml,无菌生理盐水冲管,再将静脉输液针头插入静脉帽内完成输液。

5.封管液的配置,0.9%生理盐水500ml加肝素钠150mg。

6.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后,封管时应先消毒肝素帽或者正压接头,然后用5-10毫升肝素盐水正压封管。

2.错

十七、静脉采血技术

1、若患者正在进行静脉输液、输血,可在同侧手臂采血。

2、需要抗凝剂的血标本,采完血后直接注入抗凝管内即可。

3、采集电解质标本时,抽血后立即将血液沿着管壁缓慢注入试管内。

4、要抗凝血标本,应将血液与抗凝剂混匀。

护理岗位岗位技能驯练与竞赛理论试题

判断题

十八、静脉注射法

1.静脉注射有强烈刺激性的药物时,应当防止因药物外渗而发生组织坏死。

十九、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技术

1.实施PICC置管静脉穿刺,确定用生理盐水注射器抽吸回血,并注入肝素盐水,确定是否通畅。

连接肝素帽或者正压接头,用肝素盐水正压封管。

×

二十、动脉血标本的采集技术

1.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成功后,通过X线拍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

二十一、肌内注射技术

41.消毒穿刺部位,确定动脉及走向后,迅速进针,动脉血自动顶入血气针内,一般需要2毫升左右。

二十二、皮内注射技术

1.如患者对皮试药物有过敏史,应做皮试看现在是否仍然过敏。

二十三、皮下注射

1.皮下注射胰岛素时,告知患者注射后20分钟开始进食。

1.×

2.皮下注射应于针头刺入2/3后迅速推药。

2.×

3.皮下注射时要了解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及注射部位状况。

二十四、物理降温法

1、冰帽降温时,取去冰棱角的冰块适量装入冰帽,放置于患者头部,观察血液循环和体温变化情况。

1.X

2、物理降温时,应当避开患者的枕后,耳廓;

心前区,腹部及足底部位。

2、∨

3、使用冰帽时,应当保护耳部,防止发生冻伤。

3、对

二十五、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

1、胸外按压按压部位在胸骨中下1/3处;

按压频率为100次/分。

1(√)

2、做人工呼吸时先检查口腔有无异物堵塞()

3、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送气时捏住患者鼻子,呼气时松开,送气时间为2秒钟。

3、错

二十六、

经鼻/口腔吸痰法

1、吸痰时插管深度适宜,吸痰管轻轻左右旋转上提吸痰。

1(V)

2、抽吸气管内分泌物,可将吸痰管左右抽吸即可。

2、×

3、吸痰时,插管深度适宜,动作轻柔,应左右旋转吸痰管上提吸痰。

二十七、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

1、冲洗水瓶应分别注明吸引气管插管、口鼻腔之用,不能混用。

1.(V)

2、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吸痰法吸痰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血氧饱和度变化。

2、∨

3、行吸痰时,应注意保持呼吸机接头不被污染,戴无菌手套持吸痰管的手不被污染。

4、对使用呼吸机患者进行吸痰时,吸痰顺序是先口鼻——气管插管,整个过程只需一根吸痰管。

5、为使用呼吸机患者进行吸痰时,吸痰前应了解呼吸机参数设置情况。

4、错

5、对

护士岗位技能训练和竞赛理论试题(判断题部分)

二十八题心电监侧技术

2.患者病情稳定,需停机时,应先关机,再断开电源。

3.为了患者更好的休息,在患者睡眠时可暂时将报警声音关掉。

4.对躁动患者,应当固定好电极和导线,避免电极脱位以及导线打折缠绕。

5.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人。

5.错

二十九血氧饱和度测定

1.在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过程中,传感器位置放置正确,光源透过组织并接触良好,位置可固定不变。

2.在监测仪附近禁止使用手机,以免干扰监测波形。

3.脉搏血氧饱和度的传感器一经连接患者,就不能随意更换位置。

4.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连接患者前不用清洁患者局部皮肤。

1.错

三十输液泵的使用技术

1.输液泵的输液速度和输液量是根据医嘱设定的。

2.使用输液泵/微量泵的目的是准确控制输液速度,减轻护士负担。

3.应用输液泵/微量泵时,护士应正确设定输液速度和输液量及报警界限()

1对

2错

3错

三十一除颤技术

1.对于除颤时躁动患者,应请家属或参加抢救人员协助制动患者完成除颤。

2.患者带有植入性起博器,不可以进行除颤。

3.体外电除颤时,操作者两臂伸直固定电极板,使自己的身体靠近病人,双手同时按下“放电”按钮,进行除颤。

三十二、轴线翻身法

1、髋关节术后患者侧卧位时,两腿之间不可垫软枕。

2、轴线翻身时,应使患者的头、颈、肩、腰、髋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

3、翻身后将一软枕放于患者背部的目的是增进舒适。

三十三、患者搬运法

1、一人搬运法适用于儿科或体重较重的患者

2、一名护士帮助患者移向床头时,护士应推拉患者协助其上移。

(╳)

3、护士协助患者由平车移至床上时,先助患者移动上身、臀部,再移动下身。

(╳)

4、骨折病人由床上移至平车时,应在平车上垫木板并固定好骨折部位后再搬运。

5、三位操作者站于患者同侧,将患者平移至操作者对侧床旁。

6、推车时车速适宜,护士站于患者头侧。

1.错

三十四、患者约束法

1、肩部约束法多用于患儿的约束

2、对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的目的是限制病人的人身自由。

3、约束患者的任何部位时,都应将约束带拉紧不留空隙,以免约束带松脱。

4、对患者实施约束时,必须向患者或家属进行告知。

三十五、痰标本采集法

1、指导患者正确留取痰标本应先漱口,然后深吸气,用力咳出第一口痰,留于容器中。

2、留取任何种类的痰标本前,均需告之患者先漱口后留痰。

1.对

三十六、咽拭子标本采集法

1、采集咽拭子标本前,患者用清水漱口后,用消毒长棉签采取标本。

2、采集咽拭子标本的目的是收集患者口腔分泌物做细菌培养。

3、咽拭子标本采集法属于无菌操作。

4、咽拭子采集操作过程中,应保持容器无菌。

三十七、洗胃技术

1.急性中毒病例,应从速采用自动洗胃机洗胃,以减少中毒物的吸收。

2.洗胃过程中应准确记录灌注液名称、液量,洗出液量及其颜色、气味等。

3.如果在洗胃过程中发现洗出液呈血性液,应立即停止洗胃,通知医生处理。

4.插胃管时,患者出现呛咳、紫绀,护士应稍停片刻再插。

2.对

4错

三十八、"

T"

管引流护理

1、T管拔除后,局部伤口应用凡士林纱布填塞,3~5天会自行封闭。

2、为了防止引流速度过快,病人胆汁流失过多,可将T管抬高至高于腹壁切口水平。

3、“T”管引流护理的目的包括,通过日常护理保证引流的的有效性。

4、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后二周经“T”管胆道造影,证实胆道通畅后可当天拔管。

三十九、造口护理技术

1、撕离造口袋时应从中间逐渐向外剥离,动作轻柔防止皮肤损伤,并观察内容物。

2、更换造口袋时沿记号修剪造口袋底盘,造口袋裁剪时应与实际造口方向相反,必要时可涂防漏膏、保护膜。

3、使用造口辅助用品应在使用前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如使用防漏膏应当按压底盘10~15分钟。

4、经结肠造口灌肠,一般插入不超过10厘米,常用液体石蜡或肥皂水。

四十、膀胱冲洗的护理

1.膀胱冲洗是为了清除膀胱内的血凝块、粘液、细菌等异物,预防膀胱感染。

2.寒冷气候,膀胱冲洗液应加温至37oC左右,以防冷水刺激膀胱,引起膀胱痉挛。

3、膀胱冲洗完毕,取下冲洗管,消毒导尿管口接尿袋,置于腰部,妥善固定,引流尿液。

4、如果冲洗液中加有药液,须在膀胱内保留15-30分钟后再引流出体外,或根据需要延长保留时间。

四十一、脑室引流的护理

1.护理脑室引流的患者时为了引流通畅,引流袋悬挂高度不能高于脑平面。

2.脑室引流患者如出现精神症状、意识障碍者应适当约束。

3、在护理脑室引流患者时,引流袋悬挂高度应当高于脑平面10~20厘米,以保持引流通畅。

4、搬动脑室引流的患者时,为保持引留通畅和适宜的颅内压不应关闭引流管。

1错

四十二、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1、封水瓶的注水量以水柱波动4-6cm为宜。

2、更换胸腔闭式引流瓶时,应用手指捏住引流管防止空气进入。

3、拔除引流管后48小时内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胸闷、憋气、呼吸困难、气胸、皮下气肿等,注意患者病情和生命体征的变化。

4、胸腔闭式引流的患者,当无气泡冒出、水柱不波动时即可拔管

四十三、产时会阴消毒技术

1.产时会阴消毒时,第二遍消毒范围要超过第一遍范围。

2.产时会阴消毒原则:

由外向内,自下而上。

四十四、早产儿暖箱的应用

1.各项治疗、护理尽量在暖箱内集中进行,避免过多搬动刺激患儿,如须将患儿抱出暖箱做治疗护理时,应注意保暖()

2.使用暖箱可以提高早产儿成活率()

3.需长期使用暖箱的患儿,每周更换消毒一次暖箱。

()。

4.为保证暖箱内温度,冬季应将暖箱放于阳光直射处。

“()

四十五、光照疗法

1.光疗灯管使用900小时必须更换。

2.患儿光疗时体温高于37.8度或低于35度应暂时停止光疗。

3.患儿出箱后记录体重及灯管使用时间。

4.为保持灯管及反射板的清洁,应每周擦拭,防止灰尘影响光照强度。

5.患儿洗浴后不要擦抹爽身粉,防止降低光疗效果。

5.对

四十六、新生儿脐部护理技术

1.在做脐部护理操作时,需要查看脐带有无红肿、有无渗血、渗液、异常气味。

2.为预防脐部感染,应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防止洗澡水或尿液污染脐部。

3.脐部消毒后应用无菌纱布包扎,以防感染。

4.脐带护理时结扎线如有脱落应重新结扎。

4.对

四十七、听诊胎心音技术

1.临产后,应每隔2小时听取胎心一次,每次听一分钟并记录,宫缩紧时每1小时听取一次并记录。

()

2.听胎心音最清楚的部位在胎儿背部。

3.为孕妇听诊胎心音时,应选择宫缩时听诊,判断胎儿在宫内状况。

四十八、患者入/出院护理

1.急诊患者入病室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和治疗,做好护理记录。

2.创造良好的病室安全环境包括:

地面保持干净无水迹,走廊整洁、畅通、无障碍物、光线明亮。

3.入院护理评估不包括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

四十九、患者跌倒的预防

1.对年老体弱,活动不便或长期卧床初次下床活动的患者应注意搀扶,防止跌伤。

2.评估患者易致跌倒的因素,不仅要掌握住院患者的基本情况,还要了解患者的病理状况及评估环境因素等。

3.将病床调至最高位置,并固定好床脚刹车,必要时加床档。

( )

五十、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1.观察受压皮肤状况是指:

潮湿、压红,压红消退时间、水泡、破溃。

2.活动能力受限的患者,应减少局部受压,预防压疮的发生可采取定时被动变换体位等措施,每小时一次。

3.压疮时受压皮肤在解除压力30分钟后压红不消退者应该缩短翻身时间。

2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