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版一年级品德教案 做游戏守规则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7511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版一年级品德教案 做游戏守规则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河北版一年级品德教案 做游戏守规则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河北版一年级品德教案 做游戏守规则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河北版一年级品德教案 做游戏守规则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河北版一年级品德教案 做游戏守规则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河北版一年级品德教案 做游戏守规则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河北版一年级品德教案 做游戏守规则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版一年级品德教案 做游戏守规则教学设计.docx

《河北版一年级品德教案 做游戏守规则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版一年级品德教案 做游戏守规则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版一年级品德教案 做游戏守规则教学设计.docx

河北版一年级品德教案做游戏守规则教学设计

河北版一年级品德教案做游戏守规则教学设计

《做游戏守规则》

 

活动

目标

 

1.通过活动,体验游戏守规则和活动守秩序的重要。

2.自觉做到游戏守规则,活动守秩序。

3.了解一些常见游戏的有关规则。

 

活动

准备

 

教师:

1.准备皮球、小鼓、塑料桶等活动用具。

2.制作。

学生:

自备手帕,准备参与游戏及活动。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活动一:

谈话交流,引出规则

1.师生一起唱着歌——《上了》,走入堂,做到自己座位上准备上。

2.依据歌曲内容,教师提出问题:

“我们上应该怎样做呢?

3.学生回答:

(1)回答问题声音响亮;

(2)起立时,尽量不碰响桌椅;

(3)拿具时不乱响;

(4)轻轻地合上或打开书……

4.通过谈话由上守纪律过渡到游戏守规则、活动守秩序。

.教师归纳小结:

大家按着这些要求去做,堂上就会很安静,同学们就能够听清楚我们每一个人的发言,大家学习起就会感到很快乐和享受。

学习是这样,其实玩也是这样,大家都喜欢做游戏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做游戏。

 

一年级学生刚入学,由过去的以玩为主,变为现在的以学为主,要有一个适应期。

他们对上的纪律要求刚刚有所了解,因此教师和学生一起唱歌进堂,自然、快活,使学生带着间游玩的欢快情绪进入堂学习状态,教学效果更佳。

 

在轻松愉悦的平等的氛围中,教师与学生交谈,由回顾上守纪律,自然过渡到做游戏守规则的教学,使学生与教师轻松愉快地开始进入新的主题活动。

 

点评:

活动伊始,学生唱着歌儿有秩序地走入堂,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准备上,这本身就是一个具体的活动,而且还蕴含着本所要进行的“做游戏守规则、活动守秩序”教育的基本要求,但是教师却没有直接点出,而是以学生所唱的《上了》歌曲内容为引子,师生共同围绕“上应该怎样做”进行谈话交流,顺势导入“做游戏守规则”这一主题活动。

此举,既强调了本单元第一个主题活动《遵守学校纪律》的基本要求,又自然巧妙地引出了本的活动主题,可谓一举两得。

 

活动二:

组织游戏,体验规则

1.做游戏——丢手绢。

(1)分两组做游戏,一组做游戏,一组观察他们玩得怎么样。

(2)体验游戏规则的重要性,师生谈话。

①向做游戏一组的同学提问:

“你们玩得怎么样,为什么?

②提问观察一组的同学:

“你们发现哪些问题,有什么?

③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讨论:

“大家怎么玩就都玩痛快了?

”(大家想办法,定规则)

(3)两组同学对调,再玩“丢手绢”游戏。

同时明确:

规则是大家制定的,大家就应共同遵守。

玩游戏的同学,按”丢手绢”的游戏规则,开心地做游戏;

观看的一组,认真看,守秩序。

2.感悟守规则的重要,再做一个游戏——击鼓传花,享受守规则的顺畅与快乐。

(师生一起做“击鼓传花”游戏)

 

开始做游戏,对游戏本身不做任何指导,让学生尽情玩耍,但分组时要交待各自的任务。

 

在谈话中,引出问题,讨论问题,最后通过讨论制定游戏规则,解决问题。

 

明确规则后,再玩“丢手绢”游戏。

在活动中,学生就会体验到做游戏守规则的重要,懂得只有人人遵守规则,游戏才能顺利进行。

 

通过做另一个游戏,使学生对做游戏要守规则感受更深,并由这种切身感受转化为一种行为动机。

 

点评:

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一种的活动,也是儿童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对培养儿童的情感,让儿童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都是非常有益的。

本活动教学,教师没有大讲、特讲做游戏守规则的如何重要,而是选择学生幼儿时期就非常熟悉的“丢手绢”游戏,安排学生前后两次做这一个游戏。

通过比较、体验,学生从内心真正感受到游戏规则的重要,进而师生一起做“击鼓传花”游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游戏规则是大家制定的,只有人人遵守规则,才能确保游戏玩得好。

学生通过体验和感悟所得到这种体会,才是真实的、有效的,有利于激发他们自觉付诸于行动的动机。

这也正是新程所倡导的关注儿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活动三:

创设情境,了解规则

1.师生谈话,让学生畅谈他们生活中常玩的游戏、活动及其相关的规则(学生可把自己介绍的游戏或活动及其规则,可边介绍,边做现场演示)。

2.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中有关游戏的规则。

出示展示:

(1)跳大绳——按顺序一个挨一个地跳,跳不过去的,自动下。

(2)打乒乓球——按顺序玩,规定个数,达到后,自动下。

(3)踢足球——有分工合作,除守门员外不得用手接触球,注意安全。

(4)拔河——两边人数一样多,大家齐心协力。

()出入教室——不拥挤,排好队。

(6)上下楼梯——排好队,轻声慢步靠右行。

3.教师由的最后两个活动,引出“活动应该守秩序”。

 

通过谈话,使学生明确认识到:

任何活动和游戏都有一定的规则。

 

有些活动和游戏,是学生接触过的,鼓励学生自己谈;有些是学生以后可能接触到的,教师应给予具体指导。

 

点评:

在学生感受到做游戏守规则重要性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游戏或活动的规则,为学生更好地遵守规则奠定基础。

教师把学生了解游戏或活动规则的活动分为两个层次:

一是让孩子们互相交流一些自己平时常玩的一些游戏或活动的规则;二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介绍一些学校生活中常见的游戏活动的规则。

可以说,两个层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考虑到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还体现了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原则,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为他们能够“参与并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给予了必要的指导。

 

活动四:

辨析巩固,强化规则

1.以幻灯片的形式出示教材第1页的图片,要求学生细致观察图片。

(1)玩跳绳时,独占跳绳。

(2)滑滑梯时,倒上滑梯。

(3)下楼梯时,打打闹闹。

2.教师提问:

图中的同学在做什么,他们做得好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3.学生回答问题。

 

通过学生对3幅图(其中前两幅图为教材提供,而后一幅图为教师补充)的辨析,明确做游戏要守规则,活动要守秩序,在内心形成一种自觉意识。

通过此活动,将学生置身于具体的活动情境之中,不仅使他们懂得在游戏和活动中应如何守规则、守秩序,而且对他们的行为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点评: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做游戏时不守规则的表现并非出自故意,只是他们的是非分辨能力有限。

为此,教师利用教材所提供的两个范例和自己补充的一个例子,以幻灯片的形式将图放大,让学生观察、辨析图中同学表现的对错,明确做游戏守规则、活动中守秩序的意义,进而将学生置身于具体的活动情境之中,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学生通过活动明辨了是非,既强化了遵守规则的意识,又得到了具体行为的指导。

 

活动五:

后延伸,遵守规则

1.集体做游戏——运鸡蛋。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2.交流感受:

要求学生先谈谈自己玩得如何,然后说说游戏后自己的感受。

3.教师归纳总结:

做游戏守规则,活动中守秩序,可以使我们玩得高兴,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

下后,让我们高高兴兴地一起做游戏吧。

 

“运鸡蛋”是一个既有规则,又要求守秩序的游戏。

通过游戏,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守规则、守秩序可以给大家带快乐。

 

点评:

教师设计的以小组为单位“运鸡蛋”的游戏对学生具有多方面的要求,既要守规则,又要守秩序,同时还要与队友合作好。

学生通过做游戏、交流游戏后自己的感受,进一步认识到做游戏守规则、活动中守秩序还可以给大家带快乐。

此游戏将本主题活动推向高潮,同时也对本活动教育效果进行了检验。

最后教师简短、通俗的归纳总结,揭示了做游戏守规则、活动中守秩序的意义,并以鼓动性的语言将落实本主题活动在行为与习惯方面的目标提出的“自觉做到游戏守规则,活动守秩序”要求继续向后延伸,让儿童在一个连续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总评

《做游戏,守规则》一的教学设计,从引出规则、体验规则、到了解规则、强化规则、遵守规则,可谓设计得逻辑严谨、层次分明、简便易行。

整个教学设计突出了以下4点:

一是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前后两次做同一个游戏,体验规则的重要,为他们自觉做到游戏中守规则、活动时守秩序奠定了情感基础;二是既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也体现了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原则,如学生了解游戏规则活动;三是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无论讨论交流,还是分组做游戏,教师总是引导每个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四是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师把教材作为一种活动可利用的资和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围绕本活动目标,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融入了许多教材中没有的活动内容,增强了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