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信号发生器设计任务书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754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函数信号发生器设计任务书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函数信号发生器设计任务书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函数信号发生器设计任务书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函数信号发生器设计任务书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函数信号发生器设计任务书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函数信号发生器设计任务书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函数信号发生器设计任务书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函数信号发生器设计任务书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函数信号发生器设计任务书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函数信号发生器设计任务书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函数信号发生器设计任务书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函数信号发生器设计任务书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函数信号发生器设计任务书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函数信号发生器设计任务书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函数信号发生器设计任务书Word格式.docx

《函数信号发生器设计任务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函数信号发生器设计任务书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函数信号发生器设计任务书Word格式.docx

  

(2)培养根据课题需要选学参考书籍,查阅手册、图表和文献资料的自学能力。

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分析并解决问题的方法。

  (3)通过电路方案的分析、论证和比较,设计计算和选取元器件;

初步掌握简单实用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

  (4)了解与课题有关的电子电路以及元器件的工程技术规范,能按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完成设计任务,编写设计说明书,正确地反映设计与实验的成果,正确地绘制电路图等。

  (5)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

3.性能指标要求

(1)输出波形:

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等;

(2)频率范围:

10Hz~500Hz;

(3)输出电压:

方波Up-p<

=24V,三角波Up-p>

10V,正弦波U>

1.5V;

波形特征:

方波tr<

100μS,三角波失真系数THD<

2%,正弦波失真系数THD<

5%。

二、已知条件:

双运放358一只、三极管3DG6四只(β约为60)

三、函数发生器的具体方案

1.总的原理框图及总方案

图1函数信号发生器原理图

多波形信号发生器方框图如图1所示。

本课题采用由集成运算放大器与晶体管差分放大器共同组成的方波—三角波—正弦波函数发生器的设计方法。

并采用先产生方波—三角波,再将三角波变换成正弦波的电路设计方法:

由比较器和积分器组成方波—三角波产生电路,比较器输出的方波经积分器得到三角波,三角波到正弦波的变换电路主要由差分放大器来完成。

设计差分放大器时,传输特性曲线要对称、线性区要窄,输入的三角波的的幅度Um应正好使晶体管接近饱和区或截止区。

波形变换的原理是利用差分放大器传输特性曲线的非线性。

2.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

2.1方波---三角波转换电路的工作原理

图2方波-三角波转换电路

图2为方波-三角波转换电路,其中运算放大器用双运放uA741。

工作原理如下:

若a点断开,运算发大器A1(左)与R1、R2及R3、RP1组成电压比较器,C1为加速电容,可加速比较器的翻转。

运放A2(右)与R4、RP2、C2及R5组成反相积分器,其输入信号为方波Uo1,则积分器的输出电压Uo2为

 

 当

时,

由此可见积分器在输入为方波时,输出是一个上升速度与下降速度相等的三角波,其波形关系如下图3所示

图3方波--三角波波形关系

若a点闭合,即比较器与积分器首尾相连,形成闭环电路,则自动产生方波-三角波。

三角波的幅度为:

方波-三角波的频率f为:

  由以上两式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电位器RP2在调整方波-三角波的输出频率时,不会影响输出波形的幅度。

若要求输出频率的范围较宽,可用C2改变频率的范围,PR2实现频率微调。

2.方波的输出幅度应等于电源电压+Vcc。

三角波的输出幅度应不超过电源电压+Vcc。

电位器RP1可实现幅度微调,但会影响方波-三角波的频率。

2.2三角波—正弦波转换电路工作原理

图4三角波—正弦波转换电路

图(4)为实现三角波—正弦波变换的电路。

其中Rp3调节三角波的幅度,Rp4调整电路的对称性,其并联电阻RE2用来减小差分放大器的线性区。

电容C3,C4,C5为隔直电容,C6为滤波电容,以滤除谐波分量,改善输出波形。

三角波-正弦波的变换电路主要由差分放大电路来完成。

差分放大器采用单入单出方式。

三角波-正弦波波形变换的原理是利用差分放大器传输特性曲线的非线性。

差分放大器传输特性曲线的非线性及三角波-正弦波变换原理如下图:

图5三角波-正弦波变换原理

分析表明,传输特性曲线的表达式为:

上式中:

—差分放大器的恒定电流;

—温度的电压当量,当室温为25℃时,UT≈26mV。

如果Uid为三角波,设表达式为

  

   

式中:

Um—三角波的幅度;

T—三角波的周期。

为使输出波形更接近正弦波,由图5可知:

(1)传输特性曲线越对称,线性区越窄越好;

(2)三角波的幅度Um应正好使晶体管接近饱和区或截止区。

3.总电路图

整个设计电路如图6所示:

图6方波—三角波—正弦波函数信号发生器

四、电路的参数选择与电路仿真

本课题采用Multisim7作为仿真软件。

Multisim是InteractiveImageTechnologies(ElectronicsWorkbench)公司推出的以Windows为基础的仿真工具,适用于板级的模拟/数字电路板的设计工作。

它包含了电路原理图的图形输入、电路硬件描述语言输入方式,具有丰富的仿真分析能力。

NIMultisim软件结合了直观的捕捉和功能强大的仿真,能够快速、轻松、高效地对电路进行设计和验证。

Multisim7通过直观的电路图捕捉环境,轻松设计电路;

通过交互式SPICE仿真,迅速了解电路行为;

借助高级电路分析,理解基本设计特征;

本课题使用Multisim交互式地搭建电路原理图,并对电路行为进行仿真。

1.方波--三角波部分

参数选择:

取才C2=0.47μF,C2的取值很重要,按照你电阻的值,要取相应的值,取值不对,会直接影响到你波形输出与否。

调节RP1和RP2,微调Rp1,使三角波的输出幅度满足设计要求,调节Rp2,则输出频率在对应波段内连续可变。

方波-三角波电路的仿真:

在Multisim7中按方波-三角波转换电路图(图2)接线。

调节Rp1和Rp2到设定值,检查无误后,在正确位置接上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

仿真电路图如下:

图7方波—三角波仿真电路图

2.三角波--正弦波部分

C4=470Μf,C5=C6=0.1μF;

R6=5.1KΩ(R6阻值只要大于5)

三角波--正弦波电路的仿真:

在Multisim10.1中按方波-三角波转换电路图(图4)接线。

保证参数正确,检查无误后,在正确位置接上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

仿真电路图如下:

图8三角波—正弦波仿真电路图

方波—三角波—正弦波函数发生器仿真电路图如下:

图9方波—三角波—正弦波函数发生器仿真电路图

五、实验结果分析

方波—三角波—正弦波函数发生器电路是分成两个部分来做的,先做方波—三角波产生电路,再做三角波—正弦波变换电路,然后把两张图用线连接成一张完整的大图。

方波—三角波产生电路中的C1其实可以去掉不要的,如果要用的话,取值要比较小,这样才不会影响电路。

我的RP2的阻值是200Ω,开始设置的C2是0.1μF,但是总是出不来波形,后来老师说,C2的值太小了。

经过我多次的试验,发现0.47μF是最为合适的。

最后还要调节RP1和RP2,确保频率范围为10Hz~500Hz。

三角波—正弦波变换电路中C1=470μF,C5=C6=0.1μF,R6=5.1KΩ。

R6开始设的值是3.3KΩ,然后仿真就是没有波形出来,问了同学,研究了一会儿,也才知道,R6的阻值必须要大于5KΩ,这样之后才有波形出来了。

最后还是一样的,调节Rb1,,测试频率范围。

最后当两张图连在一起之后,不仅要看波形,还要测试输出电压:

1.5V。

当一切要求都满足之后,所有的函数发生器设计就完成了。

像做这种实验,要的必须是耐心,还有朋友的帮助,老师的指导,必须做到齐心协力,否则成功的几率是非常小的。

附录1:

电路原理图

附录二:

元器件清单

直流稳压电源:

一台

低频信号发生器:

低频毫伏表:

双踪示波器:

万用表:

一块

晶体管图示仪:

失真度测试仪:

电阻:

100Ω:

1个

1KΩ:

2个

2KΩ:

3.3KΩ:

5.1KΩ:

3个

10KΩ:

20KΩ:

滑动变阻器:

47KΩ:

200KΩ:

一个

电容:

0.1μF:

两个

0.47μF:

10μF:

470μF:

三极管3DG6:

四个

双运放358:

一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