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章节复习试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35763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章节复习试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国际经济学章节复习试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国际经济学章节复习试题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国际经济学章节复习试题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国际经济学章节复习试题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国际经济学章节复习试题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1页
国际经济学章节复习试题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1页
国际经济学章节复习试题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71页
国际经济学章节复习试题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71页
国际经济学章节复习试题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71页
国际经济学章节复习试题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71页
国际经济学章节复习试题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71页
国际经济学章节复习试题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71页
国际经济学章节复习试题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71页
国际经济学章节复习试题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71页
国际经济学章节复习试题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71页
国际经济学章节复习试题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71页
国际经济学章节复习试题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71页
国际经济学章节复习试题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71页
国际经济学章节复习试题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71页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学章节复习试题含答案.doc

《国际经济学章节复习试题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章节复习试题含答案.doc(7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际经济学章节复习试题含答案.doc

绪  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国际经济学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基础是(  )

A.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不断扩大    B.国际经济关系日益复杂

C.跨越国界的经济活动不断增长   D.国与国之间经济联系密切

2.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A.国际经济活动         B.国际经济关系

C.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     D.国际经济活动与国际经济关系

3.国际经济学产生的时间(  )

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40年代D.20世纪70年代

二、判断改错题

1.国际经济学产生与发展的理论基础是国际贸易理论。

(  )

2.国际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

3.国际经济学的微观部分主要讨论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

(  )

4.国际金融理论与政策是站在单个国家角度来研究金融问题的。

(  )

三、名词解释

1.国际经济学    2.国际经济关系

四、简答题

1.简述国家之间的经济活动的四种形式。

2.简述国际经济学区别于一般经济学的特征。

3.简述国际经济学的内容体系。

绪  论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A   

二、判断改错题

1.×。

将“国际贸易理论”改为“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金融理论”。

2.×。

国际经济学是从西方经济学中独立出来的一门系统科学。

3.√。

4.×。

国际金融理论与政策是独立于个别国家之外来研究所有国家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问题。

三、名词解释

1.国际经济学:

以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国家之间的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分析,提示各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传导机制及其发展规律。

2.国际经济关系:

一国同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是世界范围内超越国家界限的各家间诸多关系的总和。

四、简答题

1.简述国家之间的经济活动的四种形式。

(1)国际贸易形式的经济活动。

它主要包括国与国之间的商品交易与劳务交换,以及这些商业活动对世界经济及其有关国家的影响;

(2)国际金融形式的经济活动。

它主要包括国与国之间的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所引起的资本流动,以及与国际贸易和国际融资活动有关的国际结算、国际汇总、国际收支、汇率制度、国际货币体系、外汇管制及金融限制等政策;(3)国际生产要素流动的经济活动。

它主要包括国与国之间伴随跨国公司全球经营行为而引起的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以及这些生产要素流动对母国、东道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4)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活动。

它主要包括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各种表现形式、理论依据及其实践。

2.简述国际经济学区别于一般经济学的特征。

(1)研究视角的独特性。

国际经济学关注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在经济方面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决定,以及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资源国际流动对资源配置和社会福利的决定与影响。

(2)国际经济活动的复杂性。

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存在着对商品贸易和要素流动的自然的和人为的障碍。

这要求必须有一套专门的理论来解释国际经济活动。

(3)经济政策的相互影响。

国际经济活动的相互联系使得一国经济政策不仅会影响本国的资源配置,而且还会影响到其他国家的资源配置。

特别是在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一国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必须考虑国与国之间经济活动的传递性及相互影响。

因此,在研究与国际经济问题相联系的政策时,也需要有一种不同于一般国内经济政策的解释。

3.简述国际经济学的内容体系。

(1)国际贸易理论主要介绍了从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到新贸易理论中一些有代表性的贸易理论,重点说明国际贸易的三个核心问题:

贸易发生的原因、贸易条件、贸易利益分配。

(2)国际贸易政策主要介绍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各国制定贸易政策时可供选择的工具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曾经采用的具体贸易政策。

(3)国际金融理论与政策主要介绍汇率理论、国际收支理论、国际货币制度的安排,及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

(4)国际要素流动分析了国际劳动力、资本、技术流动动机及其对流出国与流入国的经济效应,并在此基础上专门讨论国际各种生产要素流动的主要载体—跨国公司的跨国经营活动对母国、东道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5)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各种形式、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依据,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践。

第一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主张对外贸易顺差,并将金银视为财富的唯一形式的理论是(  )

A.比较优势理论  B.贸易差额理论  C.要素禀赋理论 D.相互需求理论

2.贸易差额论的政策主张中对发展中国家制定贸易政策有借鉴意义的是(  )

A.发展本国工业  B.发展本国航运业 C.追求贸易顺差D.对外贸易垄断

3.最早对重商主义提出质疑的英国学者是(  )

A.约翰·穆勒 B.亚当·斯密  C.大卫·李嘉图 D.大卫·休谟

4.甲国使用同样数量资源比乙国能生产更多的X,则乙国在X生产上具有(  )

A.绝对优势    B.比较劣势    C.绝对劣势   D.比较优势

5.甲国生产单位布和小麦分别需要6天和9天,乙国为10天和12天,根据比较优势理论(  )

A.乙国进口小麦  B.甲国出口布   C.乙国出口布  D.甲国出口小麦

6.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者是(  )

A.约翰·穆勒  B.大卫·李嘉图  C.亚当·斯密 D.李斯特

7.被称为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基石的是(  )

A.贸易差额理论 B.绝对优势理论  C.比较优势理论D.相互需求理论

8.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B.技术水平差异C.需求强度差异D.商品价格差异

9.律师打字速度是打字员的两倍却雇佣打字员打字,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

A.律师在打字上具有绝对优势    B.律师在律师咨询上具有比较优势

C.打字员在打字上具有比较优势   D.打字员在打字上具有绝对优势

10.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大量贸易应发生在(  )

A.发达国家之间           B.发展中国家之间

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D.需求相似国家之间

11.约翰·穆勒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是()

A.需求偏好差异 B.劳动生产率差异C.相互需求强度差异D.要素禀赋差异

12.相互需求理论认为对对方国家产品需求强度大的国家其产品交换对方产品的能力( )

A.低   B.高     C.不确定  D.不变

13.根据相互需求理论,贸易利益分配取决于(  )

A.国际具体交换比例B.两国经济实力 C.进出口产品性质 D.比较优势大小

14.根据相互需求理论,国际贸易交换比例的变动是由于(  )

A.相互需求强度变动B.贸易条件恶化 C.贸易规模扩大D.两国通货膨胀率差异

二、判断改错题

1.贸易差额论虽然产生时间很早,但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国际贸易理论。

(  )

2.贸易差额理论的奖出限入政策是针对所有产品而言的。

(  )

3.贸易差额理论是第一个自由贸易理论。

(  )

4.绝对优势理论分析的是国际贸易实践中的一个特例。

(  )

5.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不一定具有比较优势。

(  )

6.根据绝对优势理论,一国两种产品都处于绝对劣势时仍可以参与互利贸易。

(  )

7.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从理论上说所有国家都可以参与互利贸易。

(  )

8.如果考虑货币因素,具有劳动生产率比较优势的国家未必具有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

( )

9.19世纪英国的《谷物法》严重地损害了英国贵族地主阶级的利益。

(  )

10.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只有当一国生产率达到足够高时,它才能从自由贸易中获益。

( )

11.相互需求理论揭示的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  )

12.按照相互需求原理,对对方产品需求强度大的国家,其产品交换对方产品的能力强

(  )

13.国际市场价格离本国国内交换价格越近,则本国通过贸易获得的利益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 )

14.相互需求理论认为,两国国际互利交换比例范围由两国国内交换比例决定。

(  )

15.相互需求理论用相互需求强度说明贸易利益分配问题。

(  )

16.如果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贸易后国际市场价格更接近于小国封闭条件下的国内市场价格。

(  )

三、名词解释

1.绝对优势      2.比较优势      3.相互需求

四、简答题

1.简述绝对优势理论主要内容。

2.简述比较优势理论主要内容。

3.简述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4.简述相互需求原理的主要内容。

5.分析比较优势理论与相互需求理论的区别。

五、计算分析题

1.美国小麦4公斤/天,布1码/天,英国小麦1公斤/天,布2码/天。

请回答:

(1)两国比较优势的产品是什么?

(2)国际交换比小麦:

布=4:

4,两国各获利多少?

2.美国小麦4公斤/天,布3码/天;英国小麦1公斤/天,布2码/天。

美国工资率6美元/天,英国工资率1英镑/天;如果汇率为1英镑=2美元时,请回答:

(1)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两国应出口什么产品?

(2)两国互利贸易的汇率范围是什么?

六、综合分析题

1.美国的服装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比中国的劳动生产率要高,但美国却从中国大量进口服装,这是为什么?

2.1996年情人节恰好与新罕布什尔州的初选日期2月20日相隔不到一周。

这一天,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帕特里克.布坎南在苗圃停留,为他的妻子购买一打玫瑰。

他趁此机会做了一次演讲,谴责美国日益增长的鲜花进口将美国鲜花种植者挤出了该行业。

确实,美国的冬季玫瑰有一部分是由南美进口的,且所占市场份额日益上升。

要求:

(1)可以用所学的哪个理论分析这一事件?

(2)分析美国从南美进口鲜花对美国、美国鲜花种植者和美国消费者来说是否是一件坏事?

为什么?

七、画图说明题

1.画图分析绝对优势理论的福利效应。

2.画图分析比较优势理论的福利效应。

3.画图分析下表情况下美国与英国的互利贸易区,并简要说明。

小麦(公斤/小时)

布(码/小时)

美国

2

1

英国

1.5

1

4.画出相互需求曲线图,并解释其经济含义。

第一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D   4.B   5.B   6.B   7.C  

8.A   9.D  10.C  11.C  12.A 13.A  14.A  

二、判断改错题

1.√。

2.×。

将“所有产品”改为“制成品”。

3.×。

将“贸易差额理论”改为“绝对优势理论”。

4.√。

5.√。

6.×。

将“绝对优势理论”改为“比较优势理论”

7.×。

两国在两种产品生产上效率相同时不会发生互利贸易。

8.√。

9.×。

将“贵族地主阶级”改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

10.×。

按照比较优势理论,除了比较优势例外情况,任何国家参与自由贸易均可获利。

11.×。

将“相互需求理论”改为“比较优势理论”。

12.×。

将“强度大”改为“强度小”,或将“能力强”改为“能力弱”。

13.×。

将“越大”改为“越小”,将“越小”改为“越大”。

14.√。

15.√。

16.×。

更接近大国封闭条件下国内价格。

因为两国间的贸易量不足以对大国国内供求造成太大的影响。

三、名词解释

1.绝对优势:

一国相对于另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有更高效率,则称该国在这种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2.比较优势:

一国相对于另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绝对优势更大或绝对劣势更小,则称该国在这种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3.相互需求:

一方出售商品就是购买对方商品的手段,即一方的供给同时也形成对对方商品的需求,所以,供给和需求就是相互需求。

四、简答题

1.简述绝对优势理论主要内容。

当一国相对于另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有更高效率(具有绝对优势),在另一种产品生产上效率更低(具有绝对劣势)时,两国应专门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用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的一部分来交换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

这样,各国资源可以得到最有效地利益,国家财富增加。

2.简述比较优势理论主要内容。

即使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劣势,仍有可能进行互利贸易。

一个国家可以专门生产、出口它的绝对劣势相对小一些的产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大的产品。

这样分工的结果使各国资源得到最有效的使用,两国产品的产出会增加,通过贸易分配使各国都能从中获利。

3.简述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1)二者均以生产成本的差异作为互利贸易的基础;

(2)绝对优势理论是比较优势理论的特殊情形。

区别:

(1)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两国间成本的绝对数量,分析贸易双方各具绝对优势的特殊情形;

(2)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两国劳动成本的相对数量,分析一方都处于绝对优势而另一方都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的双方贸易。

4.简述相互需求原理的主要内容。

国际交换比例在两国国内交换比较范围内的位置由相互需求对方产品的相对强度决定,即对其他国家产品需求相对强烈的国家,它的产品交换对方产品的能力降低,必须以更多的本国产品交换对方国家的产品;相反,对对方产品需求相对弱的国家,它的产品交换对方产品的能力就会提高,可以用较少的产品去交换对方较多的产品。

5.分析比较优势理论与相互需求理论的区别。

比较优势理论是从成本和供给角度说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认为互利性贸易的基础是两国生产产品的成本各具有比较优势,通过相互贸易可以增加各自的利益,但没有说明贸易利益是如何在双方间进行分配的。

相互需求理论是从需求角度说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认为互利性贸易的基础是两国对对方产品有需求,通过相互贸易可以增加各自的利益,并说明相互需求强度决定了贸易利益在双方间的分配情况。

五、计算分析题

1.

(1)美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是小麦;英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是布。

(2)美国多得3单位布;英国多得2单位小麦。

2.

(1)美国应出口小麦,英国应出口布。

(2)两国互利贸易的英镑与美元的汇率范围是1英镑等于1.5美元至12美元之间。

六、综合分析题

1.在考虑货币因素情况下,具有劳动生产率优势未必具有出口优势,即各国工资率水平和汇率水平差异可能导致具有劳动生产率优势的国家不具有出口优势。

如果中国服装制造业的工资水平低于美国,或者两国本币汇率存在低估,抵补两国劳动生产率低的劣势,可能导致中国生产的服装价格低于美国,则美国就会从中国大量进口服装。

2.

(1)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分析这一问题;

(2)站在国家角度这不是一件坏事,根据比较优势理论,美国应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产品,而进口比较劣势的产品,因此应在冬季从南美进口鲜花;站在鲜花种植者角度这是一件坏事,因为在美国冬季时,鲜花种植成本较高,而此时南美正值夏季,鲜花种植成本较低,从南美进口鲜花将导致美国自己种植的鲜花卖不出去;站在消费者角度这不是一件坏事,因为美国冬季从南美进口的鲜花比美国自己种植鲜花价格低,会相应提高消费者社会福利。

七、画图说明题

  答案略。

第二章 要素禀赋理论及其验证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要素禀赋理论,一国比较优势取决于(  )

A.要素丰裕度  B.劳动效率    C.生产成本    D.要素价格

2.生产要素禀赋是指(  )

A.一个国家某种生产要素拥有的绝对量 B.一个国家某种生产要素拥有的相对量

C.一种产品中投入要素的绝对量   D.一种产品中投入要素的相对量

3.中国是一个劳动丰裕的国家,按照要素禀赋理论,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是(  )

A.劳动密集型产品 B.资本密集型产品 C.技术密集型产品 D.无法确定

4.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A.供需结构不平衡B.劳动生产率差异C.商品价格绝对差异D.技术掌握程度差异

5.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要素供给不同 B.商品价格差异 C.商品成本不同 D.要素价格不同

6.生产要素价格国际均等化是(  )

A.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B.基于要素禀赋理论进行国际贸易的结果

C.现实中广泛存在的经济现象  D.后来被里昂惕夫验证了其正确性

二、判断改错题

1.根据赫克歇尔-俄林定理,一国应进口本国丰富要素生产的产品。

(  )

2.根据赫克歇尔-俄林定理,国际贸易的大部分应该发生在工业品生产国和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

(  )

3.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研究的是要素价格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  )

4.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说明国际贸易对一国收入分配的影响。

(  )

5.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论证了自由贸易将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的趋势。

(  )

6.根据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某一产品相对价格上升,将导致生产该产品所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下降。

(  )

7.根据要素禀赋理论,生产要素禀赋差别越大,发生贸易的机会越多,贸易量也越大。

(  )

8.里昂惕夫将石油、森林等自然资源划为资本密集型产品,而美国大量进口这些产品,因而人为地增加了美国进口产品的资本密集度。

(  )

9.里昂惕夫在验证工作中所定义的资本是指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

(  )

三、名词解释

1.要素禀赋     2.要素丰裕度    3.要素密集型产品

四、简答题

1.简述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的主要内容。

2.简述要素禀赋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3.简述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4.根据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填写下表。

甲国

乙国

贸易前

劳动

资本

进口/出口产品类型

贸易后

劳动

资本

进口/出口产品类型

5.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

五、计算分析题

假设A、B两国生产技术相同且在短期内不变:

生产1单位服装需要的资本为1,需要的劳动为3;生产1单位食品需要的资本为2,需要的劳动为2。

A国拥有160单位劳动和100单位资本;B国拥有120单位劳动和80单位资本。

分析:

(1)哪个国家为资本丰裕的国家?

哪个国家为劳动丰裕的国家?

(2)在A、B两国中,哪种产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3)假设所有要素都被充分利用,计算各国各自最多能生产多少服装或多少食品?

(4)假设两国需求偏好相同,两国间进行贸易,哪个国家会出口服装?

哪个国家会出口食品?

六、综合分析题 

1.“世界上一些最贫穷的国家找不到什么产品来出口。

在这些国家里,没有一种资源是充裕的。

不用谈资本,也不用说土地,在一些又小又穷的国家,甚至连劳动也不充裕。

”分析:

(1)可以运用国际经济学中的什么理论分析上面这段话?

(2)是否赞同这一观点?

为什么?

2.美国劳工运动一直支持政府限制从不发达国家进口产品。

从工会利益角度看美国限制从不发达国家进口产品这一政策是否合理?

为什么?

从国家利益角度看这个政策是否合理?

为什么?

七、画图说明题

1.画图分析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的一般均衡框架。

2.画图说明存在要素禀赋差异的A国与B国在开放条件下的均衡。

第二章 要素禀赋理论及其验证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A   4.C   5.A   6.B   

二、判断改错题

1.×。

将“进口”改为“出口”,或将“丰富要素”改为“稀缺要素”。

2.√。

3.×。

将“要素价格”与“国际贸易”对调。

4.×。

将“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改为“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

5.√。

                

6.×。

将“下降”改为“上升”

7.√。

                

8.√。

9.×。

将“人力资本”去掉。

三、名词解释

1.要素禀赋:

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是一个相对概念,而不是指生产要素的绝对数量。

2.要素丰裕度:

在一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种要素供给所占比例大于他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而相对价格低于他国同种要素的相对价格。

3.要素密集型产品:

根据产品生产所投入的生产要素中所占比例最大的生产要素来划分产品种类,是一个相对概念。

四、简答题

1.简述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的主要内容。

(1)产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

(2)产品生产成本不同是国际贸易生产的必要条件(3)产品成本不同是由要素价格不同决定的;(4)要素价格不同是由要素供给不同决定的。

2.简述要素禀赋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要素禀赋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齐名,被誉为国际贸易理论的两块基石。

要素禀赋理论是建立在比较优势理论之上,二者的要素流动假设也基本一致。

但这两个理论有明显的差别:

(1)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国内、国际贸易均是不同区域间的产品贸易,交换中的规律应该是相同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内通行的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则不能应用于国际贸易。

(2)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劳动生产率差异是国际贸易发生的主要原因;要素禀赋理论则将劳动生产率一致作为分析的出发点,从根本上否定了劳动生产率差异在国际贸易产生中的作用,而将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归结为生产中使用的要素比率差异上。

3.简述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主要说明国际贸易通过产品的国际流动对于要素价格的影响。

俄林认为,即使生产要素不具备国际流动的条件,只要产品自由贸易得到充分发展,就能减少各国间生产要素分布不均的缺陷,它不仅可以逐渐消除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产品价格差异,而且可能消除生产要素价格差异,即消除各国间同种生产要素价格差异和一国国内不同要素价格差异。

4.根据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填写下表。

甲国

乙国

劳动

资本

进口/出口产品类型

资本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

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

劳动

资本

进口/出口产品类型

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

资本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

5.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

1953年,里昂惕夫采用投入-产业分析法考察美国的贸易结构和进出口产品主要生产要素比例关系,由于当时美国是世界上资本最富裕的国家,里昂惕夫期望能得出美国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结论,而实际验证的结果是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与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的预测完全相反,这就是里昂惕夫之谜。

五、计算分析题

(1)由于160/100大于120/80,所以A国为劳动丰裕国家;B国为资本丰裕的国家。

(2)由于生产衣服的资本和劳动比为1/3,生产食品资本和劳动比为2/2,1/3小于2/2,所以衣服为劳动密集型产品,而食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

(3)设生产服装和食品分别为x,y

对于A国,x+2y=1003x+2y=160 解得 x=30y=35

对于B国,x+2y=80 3x+2y=120 解得 x=20y=30

(4)A国出口服装,B国出口食品。

A国为劳动丰裕国家,而衣服相对于食品来说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所以A国出口衣服,进口食品。

同理,B国会出口食品而进口衣服。

六、综合分析题 

1.

(1)可以运用要素禀赋理论或比较优势理论分析这一观点。

(2)不赞同。

原因是要素禀赋理论中的要素丰裕程度是指相对丰裕,不是绝对丰裕,再小或贫穷的国家也能找到相对丰裕的资源,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出口。

2.

(1)从工会利益角度看这个政策是合理的。

因为工会代表工人的利益,而从不发达国家进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可能导致美国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工人失业;

(2)从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