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7635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Word格式.docx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Word格式.docx

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考习惯。

3、有效互动。

完善互动机制,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带动生生间的交流。

通过合理分组、适时调整、加强指导、检查督促等形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立足兴趣。

让学生经历部分数学知识的产生及形成等较复杂的逻辑思维过程,感受数学同生活的密切联系;

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体验数学确定性之美感;

让学生不但觉得学习数学并不难,而且认识到学习数学是生活的必须,努力让学生对数学学科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

5、不断学习。

认真学习《课标》,深入钻研教材、教参,不断反思,灵活调整复习策略和练习方式。

6、关注习惯。

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即:

预习、复习的习惯;

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善于质疑的习惯;

举一反三的习惯;

积极合作、善于交流的习惯;

注重理清思路,突出过程的习惯;

认真书写,自觉验证的习惯。

7、研究学生。

加强有针对性地个别辅导,实行分类辅导、区别对待的策略,对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集中管理,随时跟踪,要求作业天天过关。

8、创新实践。

教师以导为主,留给学生探究、发现的机会,

培养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创新与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充分沟通课内外的联系,增强学习应用意识,培养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9、相互交流。

更多地与数学教师交流,总结教学心得,借鉴他人行之有效地教学方法。

五、分类整理和复习的建议以及课时安排

(一)乘法和除法的整理与复习(12课时)

乘法与除法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因此也是整理和复习的重点。

整理与复习时主要应该突出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在计算中进一步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二是把口算、估算和笔算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能口算的就口算,不一定要求学生写出笔算过程,但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口算方法和过程,有必要时要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口算过程和方法;

三是沟通计算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在计算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练习计算。

不局限于枯燥的计算训练。

复习口算和估算(1课时)

复习笔算(4课时)

复习解决问题(6课时)

复习思路:

(1)抓实基本练习(只有乘法或只有除法的练习),服务于综合练习(主要是乘除混合练习);

(2)强化解决问题思路的训练,即: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3)适当从算式中抽取常用的数量关系,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举例略);

(4)立足教科书,加强变式练习,培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5)增强趣味性,创设生活中的情境,以培养问题意识为基础,训练识别信息和提取信息的技能。

复习探索规律(1课时)

(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整理和复习(3课时)

(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整理与复习(7课时)

学生是第一次计算图形或物体表面的面积,所以这部分知识的复习是又一个重点,复习中要让学生在“摸一摸”、“量一量”、“画一画”、“比一比”、“算一算”等活动中加深对该部分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沟通“数”和“形”的联系。

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要做必要的复习。

简单的换算练习题

操作练习题

(四)对称和收集整理(1课时)

六、综合复习和查漏补缺设想(4课时)

操作思路:

(1)罗列出在复习中易错知识点,(含单元定时练习)形成第一套综合检测试题。

(2)组合总复习安排的复习要点形成第二套综合检测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

一、乘除法:

1、整十整百数的乘、除法(限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先把因数(或被除数)末尾的0放在一边,再相乘(或相除),然后在积(或商)的末尾添上0。

(记住:

必须方便口算。

最后所添0的个数=放在一边的0的总个数。

2、乘、除法(限除数是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转化成和原数接近的整十整百数,再进行乘除口算。

 (记住:

在转化成和原数接近的整十整百数时,必须方便口算。

乘法估算:

方法有三种:

(1)—把前一个因数看成接近它的整十数,另一个因数不变,变成整十数乘两位数;

(2)—把后一个因数看成接近它的整十数,另一个因数不变,也变成整十数乘两位数;

(3)把两个因数同时看成整十数,再按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计算(最简方法)。

注意:

估算要看关键字词如“大约”,要与精确计算区分开;

买东西等特殊情况下的估算要根据生活中的常识尽量“看大”进行估算。

估算结果越接近准确结果越好。

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一位一位地乘。

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注意:

在竖式中,用后一个因数的十位去乘前一个因数时,积的末位就写在十位。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4、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与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相同):

从高位除起,一位一位地除,哪一位上除得的商就写在哪一位上,每一次除得的余数都必须比除数小。

  (记住:

A.被除数最高位上不够商1,就退后一位写商;

其它数位上不够商1,就用0来占位。

B.在竖式中,每除一位,就必须在那一位上写一位商。

具体为:

(1)、被除数百位上的数与除数比较大小,判断商可能是几位数(首商);

(2)、从百位商起,一位一位依次往低位除;

(3)、哪一位数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数上添0占位。

注意检验:

商×

除数(+余数)=被除数,每一步都要做好一商二乘三减四比(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数字比对很重要。

3、判断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的方法:

直接比较被除数百位上的数与除数的大小,若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商为三位数,若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小于除数,商为两位数。

(可以用商为几位数反过来判断被除数百位上的数的大小,或判断除数的大小)

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得0。

5、积的变化规律:

A.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就扩大(或缩小)几倍。

 B.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6、商的变化规律:

A.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也扩大(或缩小)几倍。

B.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商就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

C.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注意:

增加用(+),减少用(-),扩大几倍用(×

),缩小几倍用(÷

)。

7、数字的排列规律:

如果题中的数字越来越大,可能是由乘法或加法算出的。

如果题中的数字越来越小,可能是由除法或减法算出的。

二、小数:

1、“.”叫小数点,小数点左边是整数部分(读法:

和以前学的整数读法相同),小数点右边是小数部分(读法:

直接从前往后读出每一个数字。

2、小数点左边整数部分:

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小数点右边小数部分:

第一位是十分位(计数单位是,也就是0.1),第二位是百分位(计数单位是,也就是0.01)。

3、小数改写成元角分的方法:

小数点前面整数部分是几就是几元。

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是几就是几角。

小数点后面第二位是几就是几分。

(如:

12.68元就是12元6角8分。

记住:

当角或分为0时,“0角”或“0分”可以不写。

4、分数改成小数的方法:

分母是10的分数,就用一位小数表示。

分母是100的分数,就用两位小数表示。

5、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小数点对齐,从小数点后边最后一位算起,最后在得数上对齐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进位要在前一位加上进的几,退位要在前一位减去几。

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1):

1、面积的定义:

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面积的单位:

A.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也可以写作1厘米2(或cm2)。

(如橡皮、邮票、硬币等)

B.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也可以写作1分米2(或dm2)。

(如课本面、书桌面等)

C.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也可以写作1米2(或m2)。

(如黑板面、教室地面、操场等)

3、常用的面积单位:

平方米(m2)、平方分米(dm2)、平方厘米(cm2)。

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m2=100dm2)、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dm2=100cm2)。

简单的换算方法:

大小

⑴邮票的面积约是6?

?

⑵小红脚掌印的面积约是2?

⑶1间会议室地面的面积约是200?

⑷学校花园的周长约是100?

⑸教室1扇窗户的面积约有2?

⑹1个乒乓球台面的面积约是4。

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

4、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比较:

比较项目

周    长

面    积

不同点

1、意 义

围成长方形四条边的总长。

长方形表面的大小。

2、使用单位

长度单位:

米、分米、厘米。

面积单位: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计算公式

周长=(长+宽)×

2

长+宽=周长÷

长=周长÷

2-宽

宽=周长÷

2-长

面积=长×

长=面积÷

宽=面积÷

相同点

已知条件

必须要知道长、宽,才能求出长方形的周长、面积。

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3):

5、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比较:

1、意  义

围成正方形四条边的总长。

正方形表面的大小。

周长=边长×

4

边长=周长÷

面积=边长×

边长

必须要知道边长,才能求出正方形的周长、面积。

1c㎡的大小——指甲盖、小字本的1个方格、边长1㎝的正方形面积(较小图形面积);

1d㎡——半张小字本、一个手掌、书封面、边长1dm的正方形面积;

1㎡——一块大一点的地板砖、方桌桌面大小(较大图形面积)。

1㎡=100d㎡,1d㎡=100c㎡,1㎡=10000c㎡(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一般为100)。

面积单位不能与长度单位乱用,要注意牢固区分准确使用,表示长度如周长、长短等用长度单位,表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大小用面积单位;

长度单位不能与面积单位比较大小。

用方块拼图,面积不变,周长会变。

用同一根绳子(周长一样)围成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比较:

相等;

面积比较:

正方形面积大些。

组合图形面积、周长计算必须动手或想象(切割移补法:

作辅助线把组合图分成两部分;

剪切缺陷组合图:

补充完整大的长方形、正方形)再准确计算。

图形周长、面积计算注意要带正确单位,写好答语,要分清是求周长还是面积再解答。

操作:

1、作图:

画周长(或面积)一样(或多多少、少多少)的正方形和长方形----根据已知条件,利用相关公式求出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的边长,再画图、检验。

2、在长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以长方形的宽为正方形的边长来画。

四、轴对称:

1、定义: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如果直线两边的图形能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叫对称轴。

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可以把图形一分为二后沿分割线对折,看两部分是否完全重合,重合则为轴对称图形,不能则不是轴对称图形。

2、类型:

左右对称或上下对称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3、画图:

画轴对称图形、补充完整轴对称图形:

抓住对称轴,利用轴对称图形特征画,画好后注意比对检查。

A.画对称轴的方法:

左右对称的图形,在它左右两边的最上端找到一组相对称的点,并量出这两个点的中点。

然后在最下端量出一组对称点的中点。

最后经过这两个中点划出一条虚线。

(上下对称的图形画法相似)

B.根据对称轴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方法:

先将已知图形的每个角的顶点,在对称轴的另一端,以对称轴为中点量出与它们的相对称的点。

最后将这些点用已知图形的连接方法一一连接起来。

找对称点时,必须以对称轴为中心。

4、常见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画法和对称轴的条数

五、应用题:

1、归一应用题(照这样计算):

通过1组相关联的量求出单一量(每份数),再以单一量为准,根据题目要求算出结果;

也可以通过前后两个总数的倍数计算出题目要求的结果。

2、份数相同的两个量求总和类:

当两个量份数相同时,可以分别计算出每个量的总数,最后把两个量的总数相加;

也可以先把两个量的每份数相加,再求每份数之和的份数对的总和(几对这样的每份数之和用乘法)。

3、求周长、面积或长、宽、边长的应用题:

(1)、求周长、面积都必须先找准长和宽或边长,再正确运用周长和面积公式列式计算;

(2)、求长、宽或边长的,要运用周长或面积变换公式列式计算;

(3)、求粉刷墙体或铺地板砖费用、收庄稼的重量、浇水或铺设水泥路面等应用题,必须先求出实际面积和每个单位面积的单一量,再应用实际是求几个几的和的解决方法计算出结果。

(4)、注意:

应用题必须认真审题,找出(圈出)相关联的量及隐含的已知条件(关键字词)、问题及问题个数,再认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理清解题思路,找准列式依据或题型(如比一比类、至少类、合理性类、归一问题类、工程问题类等),再逐一列式计算,每一步都要比对数字,准确计算,仔细检验,特别是带好单位和写好答语,注意格式规范正确。

几何应用题还要特别注意单位的统一,单位不一样要注意先换相同的单位再进行计算。

应用题训练:

基本类型系统训练,牢固掌握;

适当进行有难度的类型训练,促进思维发展。

六、统计:

“合计”是求那一栏所有数字的和。

“平均”=数字的总和÷

数字的个数。

1、认识条形统计图,特点:

直观;

2、制作流程:

⑴收集整理数据:

分类可按形状、大小、颜色、种类等,一般以一个标准分类即可,用“正”字记录分类数据;

⑵制作统计表:

设计“横栏”(2~3个)、“竖列”(4~6个)分段要注意合理性。

合计的作用:

核对分类统计数据与原始数据是否一致;

⑶制作统计图:

横纵坐标所代表的意思标出来,单位写好,一格一般代表1个单位量;

⑷分析研究,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或提出并解决问题。

七、小数的初步认识:

1、认识小数:

含有小数点的数就是小数。

以小数点为准,分为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小数点后第一位是十分位,表示十分之几,如0.2,2在十分为上,表示十分之二;

小数点后第二位是百分位,表示百分之几,如0.05,5在百分位上,表示百分之五;

0.25表示2个十分之一和5个百分之一,也就是百分之二十五。

数位顺序表熟记:

整数部分--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往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小数部分---从小数点起,第一位十分位,第二位百分位,第三位千分位。

如:

一个小数,百位和百分位都是2,其余数位为0,这个小数是(200.02),读作(二百点零二)。

2、读写小数:

整数部分按整数读法读,小数部分直接依次从前往后读数字。

3、改写:

小数改写成元角分的方法:

分数改成小数的方法:

人民币单位、长度单位互改:

大单位与小单位互改,如15米8分米=15.8米

1米3分米6厘米=1.36米7.08米=7米8厘米

16.25米=16米2分米5厘米=16米25厘米=1625厘米132厘米=1.32米。

拓展:

825平方分米=8.25平方米75平方厘米=0.75平方分米

8平方米5平方分米=8.05平方米3.05平方分米=305平方厘米

1千克500克=1.5千克1千克50克=1.05千克1千克5克=1.005千克

4、一位小数加减法:

与整数加减法相同:

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依次加减,低位相加满10向前一位进1,低位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当10再减,结果对齐竖式中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小数部分末尾的0可以省写)。

熟练计算:

6.9+7.5=3.4+2.6=8+2.4=5+0.8=15.4+23=18.4-13.6=

5.8-3.4=5-4.1=7.5-7=1-0.4=

5、比较大小:

先比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就大;

整数部分相同,比小数部分:

从十分位依次往低位比,高位大的就大。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册)复习计划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三年级从这一学期的学习情况和对学生的了解来看,学生活泼、好动,学生间的差距很大。

部分(占全班学生的三分之一)学生学习自觉,不需要督促,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本册知识中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阅读能力、作文能力也较强。

但也有十几位学生(占全班学生的三分之二)学习浮躁,学习态度不太端正随波逐流,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学习中没有自觉性,需要督促。

但在本学期的教学中,也发现很多问题。

由于课程多,时间紧,一部分学生基础不扎实,生字词不过关,积累也少,训练量、训练的题型也较少。

由于刚正式进行阅读和习作练习,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成就感,还存在畏惧心理,学生在阅读量和阅读、写作能力上都比较薄弱,甚至看不懂题意,不知如何下笔的现象。

因此,在复习中要加大训练力度,注意复习的方式、方法。

二、复习目标

1、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2、能准确认读本册教材中所学的生字及多音字,并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能正确理解、运用这些生字

3、掌握所学的词语,认读并听写词语,会造句,找出部分近义词和反义词,给词语归类,排列词语,搭配词语。

正确填写量词。

4、句子:

(1)能区分句子是否完整,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

(2)能通过理解句子中的主要词语来体会整句话的意思。

(3)会判断句子的意思是否正确,能修改问题明显的病句。

(4)能按要求把句子写具体。

(5)复习学过的句式。

能把叙述句改为“被”字句。

会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6)养成文必加点的习惯,会按句子的语气和停顿,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

学习冒号、引号的用法。

5、口语交际: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其基本内容,能较完整的复述课文内容,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的时候,态度大方,口语清楚,有礼貌。

6、阅读: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练背诵指定的课文,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的大意。

复习三种顺序:

时间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方位顺序。

7、习作:

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写明白,能按指定的段式写一段通顺的话;

在写话过程中能正确使用逗号、句好、问号、感叹号、冒号和引号。

三、复习重点

1、正确书写、默写生字词。

2、朗读、背诵课文。

3、阅读训练。

4、习作练习。

四、复习措施

1、“趣”中复习,“乐”中复习

组织形式与复习形式多样化,注重激励,提高学生的兴趣。

2、知识归类,形成体系

对复习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形成比较科学的、易于复习的体系,在40分钟要质量。

3、注重基础

对于基础知识,要让每一位学生掌握好,要争取在基础知识上不丢分,不失分。

4、精讲精练

训练题要精选、题型要广,注意学生自主练习与统一讲授相结合。

5、迎试方法训练

在平时加强对学生一些应试方法的训练,如审题、读题、检查等等。

6、因人施教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优生要强化训练,中等生要培优,学困生要进行个别辅导。

五、复习方法、步骤

(一)单元复习,按照课本编排的顺序,逐组课文地进行复习。

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复习,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不仅要明确编者选编这一组课文的意图,而且要找出每篇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分单元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

1.课文及练习中的生字词、古诗两首《咏柳》、《春日》。

2.背诵《燕子》、《古诗两首》、《荷花》2、3、4自然段。

及《语文园地》中读读背背。

3.按一定顺序写一写家乡的景物。

要求:

语句通顺,有条理,最好能展开想像。

第二单元:

1.课文及练习中的生字词。

2.根据上下文确定字词的意思。

3.背诵《翠鸟》第1、3、自然段及《语文园地》中读读背背。

4.会模仿《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写一个关于保护环境的故事。

  

第三单元:

2.能背诵《画杨桃》中老师的话及《语文园地》中读读背背。

《读读记记》。

3.能读懂简单的寓言故事,并明白其中的道理。

4.引导学生用完整、通顺地话介绍自己,并写下来。

第四单元:

2.熟读成诵《和时间赛跑》、课后有关时间的谚语及《语文园地》中读读背背。

3.学会通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4.学会把自己学习本领过程中,选一件写下来。

要求把不会到会的过程写具体。

第五单元:

2.能知道体贴父母。

能写一写父母关心自己的事,并学会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对家人的爱。

3.背诵《语文园地》中读读背背。

第六单元:

1.各篇课文及练习中的生字词。

2.能掌握引号的几种用法。

3.能背诵《语文园地》中读读背背。

4.展开想像,写一写未来的吃穿用行。

第七单元:

2.背诵课文《太阳是大家的》及《语文园地》中读读背背。

3、写一件自己最想写的事,要求把内容具体,把句子写通顺。

第八单元:

2.背诵《古诗两首》、及《语文园地》中读读背背。

3.积累一定量的神话故事。

(成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