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关键句集锦.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5771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关键句集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关键句集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关键句集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关键句集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关键句集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关键句集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关键句集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关键句集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关键句集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关键句集锦.docx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关键句集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关键句集锦.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关键句集锦.docx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

关键句摘抄

导论:

第一章:

除了对一些逻辑判断的证明,还对集团和组织行为的某些方面做了逻辑的和理论的解释。

第二章:

考察了对不同规模的集团进行分析的含义,并得出在许多情况下小集团比大集团更有效率、更富有生命力这一结论。

第三章:

考察了赞成工会的论点的含义,并得出以下结论:

某些形式的强制性会员制度在大多数情况下对工会是生死攸关的。

第四章:

运用本研究中提出的方法对马克思的社会阶级理论进行考察并对其他的一些经济学家提出的国家理论进行分析。

第五章:

按照本研究阐述的逻辑对许多政治学家使用的“集团理论”进行分析,并证明了这一理论的通常里就在逻辑上是矛盾的。

第六章:

提出了一个与第一章概述的逻辑关系相一致的新的压力集团理论。

这一理论说明大的压力集团组织的会员制度和力量并不是游说疏通活动的结果,而是他们其他活动的副产品。

第一章:

集团和组织理论

1、 组织的目的

组织或社团的存在是为了增进其成员的利益。

亚里士多德:

人们为了获得特别的好处,通过为生活的目的提供某些特别的东西而聚到一处;同样,政治社团看来是为它所带来的总的好处而自发地聚到一处并继续存在下去。

社会心理学家莱昂•费斯廷格教授:

集团成员身份的吸引力并不仅仅在于一种归属感,而在于能够通过这一成员身份获得一些什么。

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基:

社团的存在是为了达到集团成员共有的目的。

大多数关于组织的书都暗含一个假设:

组织的存在是为了增进集团成员的共同利益的。

亚里士多德的“总的好处",哈罗德的“集团成员共有的",R.M.麦基弗“每个组织都预先假定有一个其成员共同享有的利益”。

本书中的“集团,,一词沿用“一些有共同利益的个人”这一意思。

正如假定一个组织或集团的成员拥有共同利益,他们显然也拥有不同于组织或集团中其他人的纯粹的个人利益。

2、 公共物品和大集团

在一个组织中个人利益和共同利益相结合的情况与竞争性市场类似。

所有企业对更高的价格有共同的利益,而对产出有相对抗的利益。

在一个完全竞争产业中的寻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会采取与它们的集团利益背道而驰的行动即如果一个产业中的企业都寻求使其利润最大化,产业作为一个集体的利润会比他们不那样做时少。

防止价格在完全竞争市场过程中下跌的几乎是唯一的方法就是外部干预。

为了获得政府帮助以维持产品价格,产业的生产者不得不成立一个游说组织或压力集团。

一个完全竞争的产业在争取政府帮助中遇到的问题与它在市场中遇到的问题——企业增加产量而引起价格下降——存在着惊人的相似。

正如某一生产者为提高其产品价格而限制其产量是不合情理的一样,要他牺牲时间和金钱来资助其产业的游说集团获得政府帮助同样是不合情理的。

一些评论家辉争辩说,理性的人确实会支持一个为其利益服务的大组织,因为他知道如果他不支持的话,其他人也不会这样做,这样组织就会失败,他也就得不到组织应该可以提供的利益。

但事实上,在一个大组织中一个理性的人不会相信如果他从一个组织中退出的话,他能够驱使其他人也这么做。

也许组织中还经常牵涉到感情或意识形态的因素,但作为掌握着所有感情资源的国家,还不得不依靠强制手段来资助其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活动,那么可知大型的私人组织要想使其个体成员自愿捐款将是十分困难的。

公共物品的定义:

任何物品,如果一个集团中的任何个人能够消费它,它就不能不被那一集团中的其他人消费。

实现了任一公共目标或满足了任意公共利益就意味着已经向那一集团提供了一件公共的或集体的物品。

一般来说,提供公共的或集体物品是组织的基本功能,组织的实质之一就是它提供了不可分的、普遍的利益。

3、 传统集团理论

传统的随意变体认为:

私人组织和集团是无处不在的,这一普遍性是由人类有着组织和参加社团这一根本习性决定的。

传统正式遍体也强调了集团的普遍性,它的解释为:

社团和集团的存在是现代工业化社会从原始社会进化而来的一个方面。

其出发点为“初级集团”与家庭和亲属集团一样在原始社会中占主导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结构变化,新的社团形成并取代了原先有家庭承担的一些功能。

由此得出现代社会中的大型社团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原始社会中小集团的等价物。

他们认为大小集团只是等级不同而性质是相同的。

4、 小集团

在任何情况下都存在着相当的初始成本或固定成本,有时一个集团必须建立一个组织形式,谈后才能获得集体物品,这样建立组织的成本会使第一批集体物品的价格相对较高。

任何集团肯定会发觉,当它的需求超过了一定程度而被认为“过分”时,增加额外的集体物品所遇到的阻力和增加的成本都会不成比例的上升。

一个集团做什么取决于集团中的个人做什么,而个人做什么又取决于他们采取其他行为的相对好处。

古诺理论常识性陈述即只有当维持价格的总成本低于企业从更高的价格能获取的收益时,企业才会采取行动以维持产业产品的价格。

在集团中存在这只能提供低于最优水平的集体物品的倾向。

由于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集团中个体数量越多,个人获利份额就越小,所以集团中的个体数量越大,离最优水平就越远。

由于跟人获利份额不仅取决于集团中个体成员的数量还取决于个体成员的“规模",因此,对于具有共同利益的小集团,存在着少数“剥削”多数的倾向。

5、 “排外”集团和“相容”集团

进入和退出集团的活动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产业或市场集团对待进入和退出集团的态度与非市场集团截然不同。

一个产业中的企业希望没有新的企业进入来分享市场,一个非市场集团则认为分享收益和分担成本的成员数量越大越好。

一个集团的行为是排外的还是向荣的取决于集团寻求的目标的本质,而不是成员的任何性质。

相容或排外的集团的一个更进一步的差别在他们曾尝试过采取正式组织或非正式协调的行为时就显而易见了。

当一个相容的集团曾进行过组织或协调的努力时,它会说服尽可能多的成员假如那一努力,但是否集团中的每个人都要加入并不是关键。

对于排外集团那些留在集团外的企业百分之百的参与总是很必要的,因为即使只有一家企业不参加,他也通常能把其他企业共同努力带来的收益据为己有。

6、集团分类

在相容或非市场集团中常常出现以下情况,即个体成员在决定采取什么行动时确实考虑其他成员对其行为会有什么反应,也就是说成员间存在寡头卖方垄断产业所特有的相互依赖的策略性相互作用。

一个集团不可能有数量无限小的正式组织或是非正式的集团协议,一个成员数量一定的集团如果有组织或协议的话,那一定存在一个最小量。

较大的集团不能增进它们自身利益的原因:

第一,集团越大,增进集团利益的人获得的集团收益份额就越小,有利于集团的行动得到的报酬就越小,这样即使集团能够获得一定量的集体物品,其数量也是远远低于最优水平的;第二,集团越大,就越不可能出现可以帮助获得集体物品的寡头卖方垄断的相互作用;第三,集团成员的数量越大,组织成本就越高,这样在获得任何集体物品前需要跨越的障碍就越大。

市场集团分类:

纯粹垄断,产业中只有一家企业;寡头卖方垄断,企业数量很小以至于一家企业的行为对其他某一企业影响显著;原子式竞争,没有一家企业会对其他企业产生显著影响。

原子式竞争又分大集团中的纯粹竞争和垄断竞争。

对相容或非市场集团而言:

与寡头卖方垄断相对应,非市场类型集团分“特权,,集团和“中间,,集团;与原子式集团相对应,非市场类型集团为“潜在”集团。

“特权”集团即某个成员或至少其中的某个人受到激励提供集体物品,即使他得承担全部成本。

“中间”集团没有一个成员获得的收益的份额足以使他有动力单独提供集体物品。

“潜在”集团,即如果一个成员帮助或不帮助提供集体物品,其他成员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因此也没有理由作出反应。

由此可知,小集团与大集团不仅存在着量的不同还有着质的不同。

第二章:

集团规模和集团行动

1、小集团的凝聚力和有效性

实际观察和经验以及理论都清楚的表明,相对较小的集团——“特权”集团和“中介”集团——具有更大的有效性。

约翰•詹姆斯:

在各种公共和私人以及国家和地方机构中,“采取行动”的集团和小集团一般要比“不采取行动”的集团规模小。

“采取行动”的小集团的平均成员数是6.5,“不采取行动”的小集团的平均成员数是14

社会学家乔治•西梅尔:

比起大集团,小集团行动更果断,而且更能有效地运用它们的资源,“向心组织的小集团一般总能发掘并使用其能量,而在大集团中能量经常是潜在的”。

伙伴数量少时,合伙是一个可行的制度形式,而当伙伴数量很大时却往往不能成功,这一事实为小集团的优势提供了又一佐证。

乔治・C.霍曼斯:

小集团具有生命力,社会总能够在小集团层次上延续,如果文明要继续的话,他必须保留小集团的某些特征。

2、 传统理论问题

传统理论强调了在现代社会中参加自发集团的普遍性,并用相同的原因来解释小集团和大组织。

最复杂的形势认为当原始社会中的初级小集团衰落或分化以后,许多小集团原先执行的功能被一个大型的自发集团取代了。

自发社团的传统理论错误在于,它含蓄地认为潜在集团回忆与小集团相同的方式采取行动以实现某种功能。

3、 社会激励和理性行为

经济激励不是唯一的激励,人们有时还希望获得声望、尊敬、友谊以及其他的社会和心理目标。

当不存在经济激励趋势个人为集团利益做贡献时,可能有一种社会激励会驱使他这么做。

社会地位和社会承认是个人的非集体物品,社会制裁和社会奖励是“选择性激励”,即它们属于可以用来动员一个潜在集团的激励。

大集团和小集团中态度不同的两个原因:

第一,在潜在的大集团中,每个成员都是微不足道的,他的行为不会产生什么影响,因此一个完全竞争者或其他某个潜在集团的成员去责怪另一成员自私的、反集团的行动都是闲的没有什么意义;第二,在任何大集团中,成员不可能彼此都认识,因而集团是事实上也不可能是一个友谊集团,所以即使一个成员没有为其集团的目标作出什么牺牲,它的社会地位一般也不会受到影响。

在一种情况下,社会激励可以在潜在集团中导致集团导向的行为,这就是“联邦”集团——一个集团被分成几个小集团,每个小集团都出于某种理由与别的集团一起组成一个大集团联邦。

在特权或“中介”集团足够小时受到的双重激励不光是经济激励还可能是社会激励,这些激励引导其成员为获取集体物品而努力。

大的“潜在”集团总包括许多人,它们不可能彼此都认识,因此不大可能产生一定的社会压力来帮助获得集体物品。

大集团或大组织中的个人的行为应该是理性的,即不管他们的目标是自私还是无私的,但他们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应该是有效率的和有实际意义的。

第三章、工会和经济自由

1、工会中的强制

最初的工会都是小型的地方组织,而且在一段时间都是如此。

然而,一个地方工会一旦建立,就有几种力量驱使他把企业都组织起来,或者与同一行业中的其他地方工会联合起来,市场力量会打击只在局部进行运作的组织。

使大型的全国性组织得以生存下去的最重要的独立因素是这些工会的成员资格以及对其罢工的支持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强制的。

强制成员制、暴力和纠察线是工会主义的精华。

许多全国性工会从联合中获取一些力量,即其成员属于小型的地方工会,这样在一个阶段拥有小集团的优势。

而小集团反过来也可以通过全国性工会提供给地方工会的非集体物品被团结在全国性工会中。

工会是、而且它们成为全国性的组织说明他们也已经成为一种主要为大集团工人的共同利益服务的制度。

2、 工会增长:

理论和实践

塞利各•帕尔曼主张用“职业意识”解释美国工会的发展和他们对集体讨价还价的非政治改革的强调。

职业意识即职业机会是稀缺的,由于体力劳动工人中间普遍的悲观情绪引起的。

可取之处:

只有在“工联主义''所强调的“职业控制”被接受为美国工人运动的哲学后,工会的成员和力量才取得了连续的发展。

杰罗米•托纳教士: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工会即使不是收到国家劳工委员会培植的话,也是受到了保护。

工会获得对就业机会的控制,并限制只能由工会会员就业的时期,并不是工人有理由对缺乏就业机会而感到悲观失望。

劳埃德•厄尔曼:

工会运用只雇佣工会工人的政策和其他控制就业的手段主要是为了增加新成员。

工会的产生不能用工人对就业机会稀缺的感到悲观来解释,限期加入工会或其他形式的强制对工会的力量和稳定是极其重要的。

3、 潜在集团中的封闭式工会和经济自由

集体的讨价还价、战争、和基本的政府服务这三者有共同之处,就是它们的“收益”能被相关集团中的每个人分享,不管他是否支持。

三者都涉及强制,而且不得不如此。

工会成员和个体纳税人一样,不会受到激励做出比他逼迫作出的更大的牺牲。

4、 潜在集团中的政府干预和经济自由

政府角色和公民经济自由争论的区分:

一方面是经济制度和政治自由两者的关系;另一方面,经济自由有谁保留以及为什么保留;第三方面不接受对个人经济生活的任何强制,不管它的政治含义和政治安排是什么。

当政府提供集体物品和服务时,它会限制经济自由;当它生产一般由私人企业提供的非集体物品时,它不一定限制经济自由。

大型工会组织尽管不是政府的一个部分,也需是强制性的,不然它无法在完成其基本功能时仍然生存下去。

第四章国家和阶级的正统理论

1、经济学家的国家理论

普遍接受:

政府的基本服务只有通过强制才能被提供——“公共物品”理论;组织为获取共同物品或收益而工作,国家只是组织的一个特殊形态。

俄海因里希•冯•斯托希、J-B-萨伊的观点是:

集体物品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差异,尽管私人企业能够最好地满足所有其他的需要,但它不能保证生命和财产不受侵犯。

意大利乌戈•马做拉朝认为:

“公共物品”的不可分割性,基本的国家服务可以使每个人收益。

错误在认为公共和私人物品间存在着“互补性二

维克塞尔:

纳税理论、公共支出理论。

2、 马克思的国家和阶级理论

卡尔•马克思:

国家是统治阶级统治其他被压迫阶级的工具;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是“有组织的人类利益集团”;社会阶级是自私的,它们把阶级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而且根本不关心对立阶级的利益;一个社会阶级并不同属于某一社会阶层或收入阶层的某一特定的群体,阶级是以财产关系来划分的,生产资本的所有者即剩余价值的占有者组成了剥削阶级,而没有财产、遭受剥削的挣工资者则组成了无产阶级;强调个人自我利益,并认为阶级都意识到它们的利益。

C•赖特•米尔斯、穆勒认为:

马克思过于强调自我利益和个人理性,多数人肯定不知道也不关心他们的阶级利益,因为阶级斗争并非是马克思认为的那种决定性力量。

3、 马克思理论的逻辑

没有出现马克思预言的那种阶级斗争,部分原因正是出于理性的功利主义行为,因为如果组成阶级的个体采取理性的行为,就不会产生争取阶级利益的行为。

据马克思定义,一个阶级包括一个由个人组成的大集团,它们由于拥有或不用有生产型财产或资本,因而有着共同利益。

就像在任何大型潜在集团中一样,阶级中的每个人会发现如果实现共同目标所必需的成本或牺牲由他人承担,这对他有利。

许多证据表明,马克思提出的理论是建立在理性、功利主义的个人行为之上的,这一理论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

第五章、压力集团的正统理论

1、 压力集团的哲学观

共同点:

肯定压力集团形式的智能机器活动的有益影响;压力集团一般能相互制约,从而保证最终结果不致特别有利于社会的某一成员而对其他成员造成不应有的伤害。

A-D•林德赛多元论:

一种政治哲学,他主张各种私人社团,尤其是工会、教会和合作社,都应该具有较强的社会法定角色,国家不应当对多数这类社团横加干涉,通常有利于压力集团,因为他强调私人社团的自发性、自由性和自愿性。

部分承袭于法学家德国奥托•冯•吉尔克和英国F-W-梅特兰,他们认为私人社团不具有“法律人格",认为私人组织是独立、自愿、自主的衍生物,把其自主本源和组织同一视为现代法律思想的基础。

2、 制度经济学和压力集团——约翰-R-康芒斯

观点:

提倡按职业而不按地理范围选代表,由每一个利益集团直接选举代表,选出代表构成国家的有效立法机构,只有压力集团才是对美国经济政策最有代表性、有益影响最大的力量。

思想依据:

认为市场机制本身并不会给经济社会中各个集团带来公平的结果,原因是这些集团议价能力对比悬殊。

他认为经济学家不应当谋求符合社会利益的经济法规,而应加入某个压力集团或阶层,并提出符合该集团长远利益措施。

3、 现代压力集团理论——本特利,杜鲁门,拉瑟姆

厄尔•拉瑟姆:

美国的政治学著述者已经日益接受集团是基本政治形式的观点;社会结构是社团性的,集团是基础,适用于社会的也适用于经济社区;集团利益是最重要的,个人利益则是第二位。

阿瑟•F•本特利:

压力集团在经济、政治生活中起主导作用;财富是社会划分集团的本源;集团利益才是基础,没有集团的利益就没有集团;集团压力的结果是政府政策方向的一种并且是仅有的一种决定因素;集团压力的平衡就是社会的现状,政府应视为利益的调整或平衡;所有的集团压力的结果,不仅始终是社会会政策的决定因素,而且还是最公平合理的决定因素。

戴维•杜鲁门:

当社会变得更为复杂,其集团需要更多、变化更大时,便会自然而然地另外形成一些社团来稳定社会中各种集团关系。

随着专业化程度和社会复杂性的提高,社会需要更多的社团,也会出现更多的社团,因为新生社团来满足社会需求是社会生活的基本特性。

同本特利一样忽略个体利益,接受他的集团压力是社会系统最终均衡状态的唯一决定因素。

他对压力集团好感的原因:

一方面,他认为多数压力集团是弱小的、分散的,在那种环境中他们不会向社会索取太多,因为它们的成员也可能是其他不同利益集团的成员因为也会反对过度需求;另一方面,如果特殊利益过于出格还会有“潜在的集团”崛起向该特殊利益宣战。

4、 集团理论的逻辑

多元论著述者和各阶级合作主义著述者的思想存在不一致之处。

多元论者或称“集团理论家”表示利己行为至少在经济集团中是司空见惯的,集团如果经常主要只关注其自身的福利,那也是大势使然,因为这些集团中的个人基本上只关心其自身福利。

它们以一种自相矛盾的情况为中心建立了它们的理论,他们假定如果一个集团有某种理由或有某种激励因素使其组织起来以强化其利益,那么,该集团中理性的个人也会有理由或有激励因素来支持一个为其相互利益而工作的组织。

但这在逻辑上是不正确的,至少对那些具有经济利益的大集团、潜在集团是错误的。

多元论者想贬低正式组织的组织的重要性及其他显而易见的集团行动表象。

第六章:

[副产品]和[特殊利益]理论

1、大型压力集团的“副产品”理论

大经济集团游说疏通团体是那些有能力以“选择性的激励”动员潜在集团的组织的副产品。

具有“选择性的激励"的组织是:

(1)具有行使强制性措施的权威和能力;

(2)具有能向潜在集团中的个人提供积极诱导能力源泉的那些组织。

这个游说疏通集团就是该组织所行使、能实现强迫成员入会的任何职能副产品。

除游说疏通职能外无任何其他职能的纯政治性组织显然无法合法的强制个人成为该组织的成员。

许多组织兼有游说疏通职能和经济职能,或者兼有有谁疏通职能和社会职能,甚至同时兼有此三种职能。

压力集团的副产品理论只适用于大集团或潜在集团,而不必食用于特权或中介集团。

个人会以游说疏通形式来支持该组织获得集体物品原因:

(1)他被迫向疏通组织尽义务;

(2)他为了获取某种非集体性收益而不得不支持该集团。

2、 劳工游说疏通团体

恰如很少有人会怀疑工会是一种重大政治力量,因而认为这种政治力量是是作为工会主要职能的纯产业活动的副产品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工会只有在开始集中精力与雇主进行集体议价并放弃美国早期工会的政治方向时才会稳定,才会有力量。

3、 脑力职业者游说疏通团体

专业社团的政治特征,如果说不是追求形式的固定不变,则是他们追求一种行会制度的实质性倾向。

美国医学会能够赢得会员,部分原因是其强制方式巧妙,部分是由于它提供了非集体性收益。

一些集团给人印象深刻的政治力量是非政治活动的副产品。

4、 “特殊利益”理论和商界游说疏通团体

社会中拥有最大量为其自身利益工作的游说疏通团体的部门是商界。

商业利益组织以及这些商业利益权力的高度化,主要是由于商界划分成一系列(通常是垄断的)产业,每一种产业容纳的企业为数有限。

只有当全国劳工、脑力职业者和农业利益集团的潜在力量由某种能够以副产品的形式提供政治权利的组织凝聚起来之时,才能使其组成能组织起来并采取有效行动的大型潜在集团;与此相反,商业利益一般无需任何此类外援就能自动、直接组织起来并采取强化其共同利益的行动。

小集团有组织、积极的利益是能胜过大集团无组织、无保护的利益的即小集团狭义的“特殊利益”一般能够胜过“人民"的利益。

代表商业利益的主要组织是行业协会,它们不仅具有为数甚少而十分富裕的企业会员所组成的有点,而且还具有其他组织为吸引会员而必须提供的非集体性物品的所有机会。

5、 政府对政治压力的促进

纵观美国早期历史,农场主就人口而言一直是最大的集团,可是在内战结束之前却始终未见持久的重大农场组织或游说疏通团体。

农场主联合会和农场局是两个例外。

它们至此首先是一种半官方组织,是为接受政府的财政鼓励而建立的;其次,是一种向会员提供私人性或非集体性收益的组织。

6、 农场合作社和农场游说疏通团体

农场合作社的特点:

第一,他手游说疏通组织或法律组织控制;第二,它将与其他进行贸易的收益只向该游说疏通或法律组织成员提供给。

农业游说疏通团体特点:

一个是它长期以来一直是农场主从政府获得技术援助和教育的自然途径;另一个是,它控制了大量通常向农场局成员提供特别优惠的企业机构。

7、 “非经济”游说疏通团体

在慈善和宗教游说疏通集团中,各成员的目的和利益与组织的目的和利益之间的差异可能很大、很模糊,一直这里提出的大集团理论并不管用。

两种观点:

正当通常寻求集体利益,它们为争取如其所述有益于全体人民的政府政策而奋斗;政治“机器"有广泛的组织结构,但是这类政治机器并不为集体物品工作,一个政治机器充其量感兴趣的是资助金,最坏的则是公开的贿赂。

8、“被遗忘的集团"——忍气吞声的集团

本书中心思想:

大型集团或潜在集团一般不会自愿采取行动来强化其共同利益。

阅读收获

通过对本书的阅读思考,在摘抄关键句的基础上,在通篇思考的基础上,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 常识性逻辑理论也需要证明。

本书开篇就给出了一个多数人都认为理所应当的假设,即组织或社团的存在是为了增进其成员的利益。

作者并没有把这一假设作为他的论据,而是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论证,让读者对这一假设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对我的启示是:

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不可以似是而非,要实事求是,追本溯源,绝不可信口开河。

二、 拥有广博的知识体系。

书中作者在证明一些论点时引用的论据涉及到不同的学科领域,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不同学科学者的研究成果在书中都成为了作者论点的论据,这不仅需要博闻强识,更重要的是融会贯通。

作者对不同学者研究成果的成功引用让我认识到博闻的必要性,只有掌握了不同学科的精髓,即使不能够举一反三,在论证自己论点的时候也可以保证不片面,不突兀。

三、 本书的主要论点有:

(一)组织的存在是为了增进集团成员的共同利益的;

(二)对于具有共同利益的小集团,存在着少数“剥削”多数的倾向;(三)小集团与大集团不仅存在着量的不同还有着质的不同;(四)相对较小的集团一一“特权”集团和“中介”集团——具有更大的有效性;(五)使大型的全国性组织得以生存下去的最重要的独立因素是这些工会的成员资格以及对其罢工的支持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强制的。

强制成员制、暴力和纠察线是工会主义的精华;

(六)压力集团一般能相互制约,从而保证最终结果不致特别有利于社会的某一成员而对其他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