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数据的分析》单元检测及解析docx.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8233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3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数据的分析》单元检测及解析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数据的分析》单元检测及解析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数据的分析》单元检测及解析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数据的分析》单元检测及解析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数据的分析》单元检测及解析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数据的分析》单元检测及解析docx.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数据的分析》单元检测及解析docx.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数据的分析》单元检测及解析docx.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数据的分析》单元检测及解析docx.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数据的分析》单元检测及解析docx.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数据的分析》单元检测及解析docx.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数据的分析》单元检测及解析docx.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数据的分析》单元检测及解析docx.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数据的分析》单元检测及解析docx.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数据的分析》单元检测及解析docx.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数据的分析》单元检测及解析docx.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数据的分析》单元检测及解析docx.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数据的分析》单元检测及解析docx.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数据的分析》单元检测及解析docx.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数据的分析》单元检测及解析docx.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数据的分析》单元检测及解析docx.docx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数据的分析》单元检测及解析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数据的分析》单元检测及解析docx.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数据的分析》单元检测及解析docx.docx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数据的分析》单元检测及解析docx

《第6章数据的分析》

 

一、选择题

1.已知一组数据:

12,5,9,5,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平均数是9B.极差是5C.众数是5D.中位数是9

2.某市测得一周PM2.5的日均值(单位:

)如下:

50,40,75,50,37,50,40,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

A.50和50B.50和40C.40和50D.40和40

3.已知一组数据3,a,4,5的众数为4,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  )

A.3B.4C.5D.6

4.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五次数学测验成绩统计如表.如果从这四位同学中,选出一位成绩较好且状态稳定的同学参加全国数学联赛,那么应选(  )

平均数

80

85

85

80

方差

42

42

54

59

A.甲B.乙C.丙D.丁

5.期中考试后,班里有两位同学议论他们所在小组同学的数学成绩,小明说:

“我们组成绩是86分的同学最多”,小英说:

“我们组的7位同学成绩排在最中间的恰好也是86分”,上面两位同学的话能反映出的统计量是(  )

A.众数和平均数B.平均数和中位数

C.众数和方差D.众数和中位数

6.已知一组数据10,8,9,x,5的众数是8,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

A.2.8B.

C.2D.5

7.已知:

一组数据x1,x2,x3,x4,x5的平均数是2,方差是

,那么另一组数据3x1﹣2,3x2﹣2,3x3﹣2,3x4﹣2,3x5﹣2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  )

A.2,

B.2,1C.4,

D.4,3

8.为了估计湖中有多少条鱼,先从湖中捕捉50条鱼做记号,然后放回湖里,经过一段时间,等带记号的鱼完全混于鱼群中之后,再捕捞第二次,鱼共200条,有10条做了记号,则估计湖里有多少条鱼(  )

A.400条B.500条C.800条D.1000条

9.某校初一年级有六个班,一次测试后,分别求得各个班级学生成绩的平均数,它们不完全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一定在这六个平均成绩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

B.将六个平均成绩之和除以6,就得到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

C.这六个平均成绩的中位数就是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

D.这六个平均成绩的众数不可能是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

10.有一组数据7、11、12、7、7、8、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中位数是7B.平均数是9C.众数是7D.极差是5

 

二、填空题

11.一组数据2、﹣2、4、1、0的中位数是______.

12.近年来,义乌市民用汽车拥有量持续增长,2007年至2011年我市民用汽车拥有量依次约为(单位:

万辆):

11,13,15,19,x,这五个数的平均数为16.2,则x的值为______.

13.李好在六月连续几天同一时刻观察电表显示的度数,记录如下:

日期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6号

7号

8号

30号

电表显示(度)

120

123

127

132

138

141

145

148

估计李好家六月份总月电量是______度.

15.商店某天销售了11件衬衫,其领口尺寸统计如下表:

领口尺寸(单位:

cm)

38

39

40

41

42

件数

1

4

3

1

2

则这11件衬衫领口尺寸的众数是______cm,中位数是______cm.

16.已知三个不相等的正整数的平均数,中位数都是3,则这三个数分别为______.

17.已知一个样本:

1,3,5,x,2,它的平均数为3,则这个样本的方差是______.

18.甲,乙两班举行电脑汉字输入比赛,参赛学生每分钟输入汉字的个数统计结果如下表:

班级

参赛人数

中位数

方差

平均字数

55

149

191

135

55

151

110

135

某同学分析上表后得出如下结论:

①甲、乙两班学生成绩的平均水平相同;②乙班优秀的人数多于甲班优秀的人数

19.一次演讲比赛,评委将从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三个方面为选手打分,各项成绩均按百分制,然后再按演讲内容:

演讲能力:

演讲效果=5:

4:

1的比例计算选手的综合成绩(百分制).进入决赛的前两名选手的单项成绩如下表所示:

选手

演讲内容

演讲能力

演讲效果

A

85

95

95

B

95

85

95

请决出两人的名次.

20.广州市努力改善空气质量,近年来空气质量明显好转,根据广州市环境保护局公布的2006﹣2010这五年各年的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的天数,绘制折线图如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1)这五年的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的中位数是______,极差是______.

(2)这五年的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与它前一年相比,增加最多的是______年(填写年份).

(3)求这五年的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的平均数.

21.某班实行小组量化考核制,为了了解同学们的学习情况,王老师对甲、乙两个小组连续六周的综合评价得分进行了统计,并将得到的数据制成如下的统计表:

周次

组别

甲组

12

15

16

14

14

13

乙组

9

14

10

17

16

18

(1)请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完成下表;(注:

方差的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根据综合评价得分统计表中的数据,请在图中画出甲、乙两组综合评价得分的折线统计图;

(3)由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请分别对甲、乙两个小组连续六周的学习情况做出简要评价.

平均数

中位数

方差

甲组

______

______

______

乙组

______

______

______

23.“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为抢救两名学生,以致双腿高位截肢,社会各界纷纷为她捐款,我市某中学九年级一班全体同学参加了捐款活动,该班同学捐款情况的部分统计图如图所示:

(1)求该班的总人数;

(2)将条形图补充完整,并写出捐款总额的众数;

(3)该班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

24.市射击队为从甲、乙两名运动员中选拔一人参加省比赛,对他们进行了六次测试,测试成绩如下表(单位:

环):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10

8

9

8

10

9

10

7

10

10

9

8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别计算甲、乙的平均成绩.

(2)分别计算甲、乙六次测试成绩的方差;

(3)根据

(1)、

(2)计算的结果,你认为推荐谁参加省比赛更合适,请说明理由.

 

《第6章数据的分析》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已知一组数据:

12,5,9,5,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平均数是9B.极差是5C.众数是5D.中位数是9

【解答】解: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

=9,

极差为:

14﹣5=9,

众数为:

5,

中位数为:

9.

故选B.

 

2.某市测得一周PM2.5的日均值(单位:

)如下:

50,40,75,50,37,50,40,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

A.50和50B.50和40C.40和50D.40和40

【解答】解:

从小到大排列此数据为:

37、40、40、50、50、50、75,数据50出现了三次最多,所以50为众数;

50处在第4位是中位数.

故选:

A.

 

3.已知一组数据3,a,4,5的众数为4,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  )

A.3B.4C.5D.6

【解答】解:

数据3,a,4,5的众数为4,即4次数最多;

即a=4.

则其平均数为(3+4+4+5)÷4=4.

故选B.

 

4.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五次数学测验成绩统计如表.如果从这四位同学中,选出一位成绩较好且状态稳定的同学参加全国数学联赛,那么应选(  )

平均数

80

85

85

80

方差

42

42

54

59

A.甲B.乙C.丙D.丁

【解答】解:

由于乙的方差较小、平均数较大,故选乙.

故选:

B.

 

5.期中考试后,班里有两位同学议论他们所在小组同学的数学成绩,小明说:

“我们组成绩是86分的同学最多”,小英说:

“我们组的7位同学成绩排在最中间的恰好也是86分”,上面两位同学的话能反映出的统计量是(  )

A.众数和平均数B.平均数和中位数

C.众数和方差D.众数和中位数

【解答】解:

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是这组数据的众数,排在中间位置的数是中位数,

故选:

D.

 

6.已知一组数据10,8,9,x,5的众数是8,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

A.2.8B.

C.2D.5

【解答】解:

因为一组数据10,8,9,x,5的众数是8,所以x=8.于是这组数据为10,8,9,8,5.

该组数据的平均数为:

(10+8+9+8+5)=8,

方差S2=

[(10﹣8)2+(8﹣8)2+(9﹣8)2+(8﹣8)2+(5﹣8)2]=

=2.8.

故选:

A.

 

7.已知:

一组数据x1,x2,x3,x4,x5的平均数是2,方差是

,那么另一组数据3x1﹣2,3x2﹣2,3x3﹣2,3x4﹣2,3x5﹣2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  )

A.2,

B.2,1C.4,

D.4,3

【解答】解:

∵x1,x2,…,x5的平均数是2,则x1+x2+…+x5=2×5=10.

∴数据3x1﹣2,3x2﹣2,3x3﹣2,3x4﹣2,3x5﹣2的平均数是:

′=

[(3x1﹣2)+(3x2﹣2)+(3x3﹣2)+(3x4﹣2)+(3x5﹣2)]=

[3×(x1+x2+…+x5)﹣10]=4,

S′2=

×[(3x1﹣2﹣4)2+(3x2﹣2﹣4)2+…+(3x5﹣2﹣4)2],

=

×[(3x1﹣6)2+…+(3x5﹣6)2]=9×

[(x1﹣2)2+(x2﹣2)2+…+(x5﹣2)2]=3.

故选D.

 

8.为了估计湖中有多少条鱼,先从湖中捕捉50条鱼做记号,然后放回湖里,经过一段时间,等带记号的鱼完全混于鱼群中之后,再捕捞第二次,鱼共200条,有10条做了记号,则估计湖里有多少条鱼(  )

A.400条B.500条C.800条D.1000条

【解答】解:

设湖中有x条鱼,则200:

10=x:

50,解得x=1000(条).

故选D.

 

9.某校初一年级有六个班,一次测试后,分别求得各个班级学生成绩的平均数,它们不完全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一定在这六个平均成绩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

B.将六个平均成绩之和除以6,就得到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

C.这六个平均成绩的中位数就是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

D.这六个平均成绩的众数不可能是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

【解答】解:

A、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一定在这六个平均成绩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正确;

B、可能会出现各班的人数不等,所以,6个的班总平均成绩就不能简单的6个的班的平均成绩相加再除以6,故错误;

C、中位数和平均数是不同的概念,故错误;

D、六个平均成绩的众数也可能是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故错误;

故选A.

 

10.有一组数据7、11、12、7、7、8、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中位数是7B.平均数是9C.众数是7D.极差是5

【解答】解:

这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

7、7、7、8、11、11、12,

则中位数为:

8,

平均数为:

=9,

众数为:

7,

极差为:

12﹣7=5.

故选:

A.

 

二、填空题

11.一组数据2、﹣2、4、1、0的中位数是 1 .

【解答】解:

从小到大排列此数据为:

﹣2、0、1、2、4,处在中间位置的是1,则1为中位数.

所以本题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

故答案为1.

 

12.近年来,义乌市民用汽车拥有量持续增长,2007年至2011年我市民用汽车拥有量依次约为(单位:

万辆):

11,13,15,19,x,这五个数的平均数为16.2,则x的值为 23 .

【解答】解:

根据题意得:

(11+13+15+19+x)÷5=16.2,

解得:

x=23,

则x的值为23;

故答案为:

23.

 

13.李好在六月连续几天同一时刻观察电表显示的度数,记录如下:

日期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6号

7号

8号

30号

电表显示(度)

120

123

127

132

138

141

145

148

估计李好家六月份总月电量是 120 度.

【解答】解:

×30=120(度).

 

15.商店某天销售了11件衬衫,其领口尺寸统计如下表:

领口尺寸(单位:

cm)

38

39

40

41

42

件数

1

4

3

1

2

则这11件衬衫领口尺寸的众数是 39 cm,中位数是 40 cm.

【解答】解:

同一尺寸最多的是39cm,共有4件,

所以,众数是39cm,

11件衬衫按照尺寸从小到大排列,第6件的尺寸是40cm,

所以中位数是40cm.

故答案为:

39,40.

 

16.已知三个不相等的正整数的平均数,中位数都是3,则这三个数分别为 1,3,5或2,3,4 .

【解答】解:

因为这三个不相等的正整数的中位数是3,

设这三个正整数为a,3,b(a<3<b);

其平均数是3,有

(a+b+3)=3,即a+b=6.

且ab为正整数,故a可取1,2,分别求得b的值为5,4.

故这三个数分别为1,3,5或2,3,4.

故填1,3,5或2,3,4.

 

17.已知一个样本:

1,3,5,x,2,它的平均数为3,则这个样本的方差是 2 .

【解答】解:

∵1,3,x,2,5,它的平均数是3,

∴(1+3+x+2+5)÷5=3,

∴x=4,

∴S2=

[(1﹣3)2+(3﹣3)2+(4﹣3)2+(2﹣3)2+(5﹣3)2]=2;

∴这个样本的方差是2.

故答案为:

2.

 

18.甲,乙两班举行电脑汉字输入比赛,参赛学生每分钟输入汉字的个数统计结果如下表:

班级

参赛人数

中位数

方差

平均字数

55

149

191

135

55

151

110

135

某同学分析上表后得出如下结论:

①甲、乙两班学生成绩的平均水平相同;②乙班优秀的人数多于甲班优秀的人数

19.一次演讲比赛,评委将从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三个方面为选手打分,各项成绩均按百分制,然后再按演讲内容:

演讲能力:

演讲效果=5:

4:

1的比例计算选手的综合成绩(百分制).进入决赛的前两名选手的单项成绩如下表所示:

选手

演讲内容

演讲能力

演讲效果

A

85

95

95

B

95

85

95

请决出两人的名次.

【解答】解:

选手A的最后得分是:

(85×5+95×4+95×1)÷(5+4+1)

=900÷10

=90,

选手B最后得分是:

(95×5+85×4+95×1)÷(5+4+1)

=910÷10

=91.

由上可知选手B获得第一名,选手A获得第二名.

 

20.广州市努力改善空气质量,近年来空气质量明显好转,根据广州市环境保护局公布的2006﹣2010这五年各年的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的天数,绘制折线图如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1)这五年的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的中位数是 345 ,极差是 24 .

(2)这五年的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与它前一年相比,增加最多的是 2008 年(填写年份).

(3)求这五年的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的平均数.

【解答】解:

(1)这五年的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按照从小到大排列如下:

333、334、345、347、357,

所以中位数是345;

极差是:

357﹣333=24;

(2)2007年与2006年相比,333﹣334=﹣1,

2008年与2007年相比,345﹣333=12,

2009年与2008年相比,347﹣345=2,

2010年与2009年相比,357﹣347=10,

所以增加最多的是2008年;

(3)这五年的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的平均数=

=

=343.2天.

 

21.某班实行小组量化考核制,为了了解同学们的学习情况,王老师对甲、乙两个小组连续六周的综合评价得分进行了统计,并将得到的数据制成如下的统计表:

周次

组别

甲组

12

15

16

14

14

13

乙组

9

14

10

17

16

18

(1)请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完成下表;(注:

方差的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根据综合评价得分统计表中的数据,请在图中画出甲、乙两组综合评价得分的折线统计图;

(3)由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请分别对甲、乙两个小组连续六周的学习情况做出简要评价.

平均数

中位数

方差

甲组

 14 

 14 

 1.7 

乙组

 14 

 15 

 11.7 

【解答】解:

(1)填表如下:

平均数

中位数

方差

甲组

14

14

1.7

乙组

14

15

11.7

(2)如图:

(3)从折线图可看出:

甲组成绩相对稳定,但进步不大,且略有下降趋势;乙组成绩不够稳定,但进步较快,呈上升趋势.

 

23.“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为抢救两名学生,以致双腿高位截肢,社会各界纷纷为她捐款,我市某中学九年级一班全体同学参加了捐款活动,该班同学捐款情况的部分统计图如图所示:

(1)求该班的总人数;

(2)将条形图补充完整,并写出捐款总额的众数;

(3)该班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

【解答】解:

(1)

=50(人).

该班总人数为50人;

(2)捐款10元的人数:

50﹣9﹣14﹣7﹣4=50﹣34=16,

图形补充如右图所示,众数是10;

(3)

(5×9+10×16+15×14+20×7+25×4)=

×655=13.1元,

因此,该班平均每人捐款13.1元.

 

24.市射击队为从甲、乙两名运动员中选拔一人参加省比赛,对他们进行了六次测试,测试成绩如下表(单位:

环):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10

8

9

8

10

9

10

7

10

10

9

8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别计算甲、乙的平均成绩.

(2)分别计算甲、乙六次测试成绩的方差;

(3)根据

(1)、

(2)计算的结果,你认为推荐谁参加省比赛更合适,请说明理由.

【解答】解:

(1)甲的平均成绩是:

(10+8+9+8+10+9)÷6=9,

乙的平均成绩是:

(10+7+10+10+9+8)÷6=9;

(2)甲的方差=

[(10﹣9)2+(8﹣9)2+(9﹣9)2+(8﹣9)2+(10﹣9)2+(9﹣9)2]=

乙的方差=

[(10﹣9)2+(7﹣9)2+(10﹣9)2+(10﹣9)2+(9﹣9)2+(8﹣9)2]=

(3)推荐甲参加全国比赛更合适,理由如下:

两人的平均成绩相等,说明实力相当;但甲的六次测试成绩的方差比乙小,说明甲发挥较为稳定,故推荐甲参加比赛更合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