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电大年最新外国文学专题期末重点知识复习资料必考重点2.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35836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电大年最新外国文学专题期末重点知识复习资料必考重点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9电大年最新外国文学专题期末重点知识复习资料必考重点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9电大年最新外国文学专题期末重点知识复习资料必考重点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9电大年最新外国文学专题期末重点知识复习资料必考重点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9电大年最新外国文学专题期末重点知识复习资料必考重点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2019电大年最新外国文学专题期末重点知识复习资料必考重点2.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2019电大年最新外国文学专题期末重点知识复习资料必考重点2.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2019电大年最新外国文学专题期末重点知识复习资料必考重点2.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2019电大年最新外国文学专题期末重点知识复习资料必考重点2.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2019电大年最新外国文学专题期末重点知识复习资料必考重点2.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2019电大年最新外国文学专题期末重点知识复习资料必考重点2.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2019电大年最新外国文学专题期末重点知识复习资料必考重点2.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2019电大年最新外国文学专题期末重点知识复习资料必考重点2.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2019电大年最新外国文学专题期末重点知识复习资料必考重点2.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2019电大年最新外国文学专题期末重点知识复习资料必考重点2.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2019电大年最新外国文学专题期末重点知识复习资料必考重点2.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2019电大年最新外国文学专题期末重点知识复习资料必考重点2.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2019电大年最新外国文学专题期末重点知识复习资料必考重点2.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2019电大年最新外国文学专题期末重点知识复习资料必考重点2.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2019电大年最新外国文学专题期末重点知识复习资料必考重点2.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19电大年最新外国文学专题期末重点知识复习资料必考重点2.doc

《2019电大年最新外国文学专题期末重点知识复习资料必考重点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电大年最新外国文学专题期末重点知识复习资料必考重点2.doc(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19电大年最新外国文学专题期末重点知识复习资料必考重点2.doc

电大《外国文学专题》期末复习资料小抄

一、考试有关情况说明

1.考试题型与所占的百分比:

填写作品的作者(40%),名词解释(10%),简答题(30%),分析论述题(20%)。

2.考试形式:

开卷。

考试时请携带有关教材。

二、期末复习方法

1.认真研读教材,理清中国现当代文学及外国文学的发展脉络,掌握重要知识点。

2.要结合原著及教材的相关内容,能对重点作家作品进行分析。

3.本提纲中所列的重点内容,要认真梳理,熟练掌握。

三、重点内容提示

第一章 古代希腊罗马文学

(一)作家作品

荷马:

荷马史诗——《伊利昂纪》、《奥德修纪》

赫西奥德:

《工作与时日》《神谱》

亚里士多德:

《诗学》

米南德:

《恨世者》、《萨摩斯女子》

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波斯人》、《俄瑞斯特亚》三部曲

索福克勒斯:

代表作《俄狄浦斯王》

欧里庇德斯:

代表作《美狄亚》

阿里斯托芬(“喜剧之父”):

代表作《阿卡奈人》

普劳图斯:

《孪生兄弟》、《一罐黄金》、《俘虏》、《吹牛的军人》

泰伦斯:

《阉奴》《婆母》《两兄弟》

维吉尔:

《埃涅阿斯记》

贺拉斯:

《诗艺》

奥维德:

《变形记》

(二)名词解释

1.奥林波斯神统:

在希腊形成了以宙斯为中心的一组神话。

雷电之神宙斯成了众神之主,以他为首的诸神按父权制氏族的方式成了一个大家族,分别掌管宇宙与人间的万事万物。

主要有十二位主神。

他们都住在希腊北部的奥林波斯山上,因此人们把这一组神称为“奥林波斯神统”。

P2

2.荷马史诗:

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一般认为是吟颂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

P4

(三)简答题

1.荷马史诗艺术特点P6

(1)剪裁巧妙,结构完整。

史诗没有平铺直叙十年的事件,而是集中在一小段时间中的一个事件上,从而把众多的人物、丰富的情节,广阔的历史时代生活反映出来。

(2)主干与插曲结合的手法。

插曲中,有的用来交代主要情节的来龙去脉,有的补充主要情节的内容。

(3)人物塑造的个性化手法。

众多的人并不雷同。

阿伽门农的傲慢;阿基琉斯的英勇和任性等性格特征突出地表现了他们的个性。

(4)客观叙述手法。

没有任何主观的抒情和直接的评论。

(5)史诗的诗句优美动听。

想象、比喻及韵律皆丰富瑰丽。

此外还有口头艺术作品常见的重复叠用手法。

 第二章中世纪欧洲文学

(一)作家作品

但丁·阿里盖利:

《神曲》、《新生》、《论俗语》、《飨宴》、《帝制论》

(二)名词解释

1.骑士文学:

骑士文学盛行于11—12世纪的西欧,反映了骑士阶层的生活理想。

最早的骑士来自中小领主,它们替大封建主打仗,获得了土地和其他报酬,成为小封建主。

因此,他们在思想上是支持封建等级制的。

骑士逐渐形成一个阶级,。

在接触了东方生活和文化之后,骑士精神逐渐形成。

在骑士精神中,爱情占主要地位,表现为对贵妇人的爱慕和崇拜,为她们服务,为爱情冒险,以此作为骑士的最高荣誉。

不少骑士表现出锄强扶弱的一面,有时也为宗教信仰去冒险。

但他们往往不顾基督教的禁欲主义,要求文化和生活享受,并把东方文明带回到当时仍处在相对落后状态的西欧各国。

法国是骑士文学最兴盛的地方。

主要体裁有抒情诗和叙事诗(诗体传奇)。

骑士抒情诗的中心地是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作者主要是封建主和骑士,也有少数是社会下层出身的人。

法国北方骑士文学的主要成就是骑士叙事诗。

骑士文学也表现出一定的反封建精神。

文艺复兴运动

(三)简答题

1.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及其代表作品的内容。

P7

(四)论述题

1.《神曲》的两重性。

P18-P19

《神曲》的两重性表现在以下方面:

《神曲》在构思和内容上都有受到基督教观点的支配,神秘色彩很浓,其中包含着不少神学繁琐哲学的知识、难解的象征和隐喻,以及中世纪文化领域的各种问题,是对中世纪文化的艺术总结。

但作家创作《神曲》的目的不是为了宣传宗教,而是要从政治上和道德上探索意大利民族的出路。

在设想民族出路时,作家表现出基督教思想,认为信仰和神学高于一切,强调节俗、苦修和道德净化。

但另一方面,作家所追求的理想的内容是现世的、进步的。

但丁非常关心意大利现实,他在梦幻故事和宗教性的艺术构架中,意大利当时统治者的暴政,各党派间的纷争,教皇、僧侣们的罪恶和人民的痛苦生活,意大利的混乱和灾难等等。

他渴望意大利的和平统一,在地狱中对那些维护意大利和平统一的亡魂以赞扬,反之则加以痛斥;他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最讨厌那些态度暧昧、左右摇摆的骑墙派;他揭露批判教会和僧侣的罪行;他看现实中的罪恶,但仍坚信光明的未来,并不断地进行探索。

这些方面都一反基督教的思想。

《神曲》还存在着宗教思想体系和人文主义新思想萌芽之间的矛盾。

《神曲》中所表现的宇宙观和道德观,从整体上讲都是中世纪唯心主义的宗教思想,但这些思想与教会的宣传又有所不同。

他主张的苦修是靠理性指引的个人自身的修炼,并不靠教皇(教皇因为自身的贪财,贪权等问题也被放在地狱里)教会作引导,这种思想接近于代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宗教观。

《神曲》在艺术上也存在着两重性。

作品具有梦幻故事的形式、象征寓意的手法、象征性的结构,这都带有中世纪文学的特征。

但具体描写三界时,都从意大利的现实生活中取材(意大利主要是佛罗伦萨的现实,统治者的暴政,各党派间的纷争,教皇、僧侣们的罪恶和人民的痛苦生活,意大利的混乱和灾难等等),运用写实的手法和生动贴切的比喻,塑造出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

此外,《神曲》运用了意大利民族语言(而不是在当时被视为正统的拉丁语),借鉴了意大利的民歌形式。

使文学更加接近社会。

为近代运用民族语言和民族艺术的形成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学

(一)作家作品

彼特拉克抒情诗《歌集》

蒲迦丘:

短篇小说集《十日谈》

拉伯雷:

代表作《巨人传》

维伽:

剧本《羊泉村》、流浪汉小说《托梅斯河上的小拉撒路》(《小癞子》)

塞万提斯:

《堂吉诃德》、《努曼西亚》、《伽拉苔亚》、《帕尔纳索斯游记》、《训诫小说》、《八出喜剧和八出幕间短剧》、《贝雪莱斯和西吉斯蒙达历险记》

乔叟:

《坎特伯雷故事集》

托马斯·莫尔:

《乌托邦》

斯宾塞:

《仙后》

马洛:

《帖木尔》、《马尔他岛的犹太人》、《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二)名词解释

1.文艺复兴运动:

P20

【“文艺复兴”一词源于意大利。

十五、六世纪,在意大利首先开始了对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重新认识和发掘的热潮,后来形成一种运动。

十六世纪的意大利历史学家称这场运动为“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是在欧洲封建社会解体,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资产阶级以世俗的形式,借用古代文化中积极因素(古代希腊罗马进步文化中有一种肯定现世、肯定人的力量的积极乐观的基本精神,如〈荷马史诗〉、三大悲剧作家的作品,)掀起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是一次思想的大解放,它沉重地打击了教会的思想统治,推动了科学与文艺的发展。

2.人文主义:

P20

“人文主义”是在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形成的世界观(是在反封建的斗争中形成的)。

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以禁欲主义为基本内容的反动世界观,矛头指向教会统治和神学思想。

(三)简答题

1.人文主义的特点。

P21

(1)赞扬人性的美好,反对神的权威。

(2)人文主义思想认为幸福在人间,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

(3)人文主义崇尚理性,反对教会的蒙昧主义和神秘主义。

(4)人文主义反对封建等级观念和封建压迫,提倡个性解放,宣扬人的自由意志,要求提高自己的独立地位。

(5)政治主张上,多数人文主义者反对封建割据,拥护中央集权的君主制。

人文主义体现了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反教会的革命要求。

人文主义体现了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革命要求,它作为一种指导思想,推动了这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人文主义文学的特点。

P21

3.堂吉诃德的形象特征。

P25-P26

塞万提斯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的也是欧洲的一位重要作家。

代表作《堂吉诃德》以史诗般的规模,其实,全面、深刻地反映了十六、七世纪西班牙的社会现实。

成功地塑了不朽的艺术典型堂吉诃德。

他脱离实际,耽于幻想,“失去了起码的生活嗅觉”,完全生活在幻想当中,同时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除暴安良,救世济人,主持正义,消除罪恶),其中有骑士文学影响,也有人文主义的内容(解救苦役犯是为了维护人们与生俱来就应享有的自由,对青年男女为争取爱情自由而反抗迫害的斗争);他的行为盲动可笑,但又出于善良的动机,表现出为实现理想而奋不顾身的斗争精神。

堂吉诃德是一个喜剧性的人物,又是一上理想与现实脱节、高尚动机与无益动机相矛盾的悲剧性人物。

这种复杂而矛盾的悲剧性格为当时西班牙现实和塞万提斯本身世界观的矛盾所决定的。

4.莎士比亚的创造分期及其各时期的代表作品。

P27—P29

(1)明朗乐观的历史剧、喜剧时期(1590-1600)——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喜剧《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2)悲愤阴郁的悲剧时期(1601-1607)——“四大悲剧”:

《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悲剧《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科利奥兰纳斯》、《雅典的泰门》、阴暗的喜剧《特洛依勒斯与克瑞西达》、《终成眷属》、《一报还一报》。

(3)恢复人文主义理想的传奇剧时期(1608年以后)——《辛白林》、《暴风雨》、《冬天的故事》。

(四)论述题

1.分析哈姆莱特的形象P29—P30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精心塑造的人文主义者的形象,他对人自身、对人类的明天满怀热爱和信心,在他看来人是“了不得的杰作”,具有“高贵的理性”、“伟大的力量”,有着无比的智慧,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人文主义教育使他胸怀远大抱负,但突如其来的巨变,使他遭受了那样多的不幸,他无忧无虑、明朗爽快的性格发生了变化。

父死母嫁,奸邪当道,国内一片乌烟瘴气。

他渴望用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改造社会,却又觉重任难当,难以施为。

踌躇难决之下,他苦思焦虑,性格一变而为忧虑沉闷,更因复仇的证据不足,一时也找不复仇的时机,无法贸然行动,这使得他优柔寡断,拖延迟疑,戏中大段沉痛的、强烈自责的独白,反映了他痛苦、矛盾的心境。

表面上看,他令人惋惜地放过了一次次行动的机会,实际上这正是敌我力量悬殊,人文主义理想难以实现的悲剧性反映。

从第三幕起,他忧郁的心情开始得到克服,崇高的理想与责任感,使他意识到必须以行动来抗争不合理的命运,于是他雷厉风行地采取了一系列复仇措施,从采取演戏的方法从实奸王的罪行到改写密信,破坏了奸王把他放逐到英国,然后借刀杀人的阴谋,最终刺杀奸王,把国事托给他志同道合的密友,这无不表现了他的机智勇敢、镇定缜密以及超人的智慧。

莎士比亚恰如其分地描写了哈姆雷特性格的变化与发展。

2.《哈姆莱特》的艺术成就。

P30

第一,在创作方法上,莎士比亚采取的是哈姆莱特在剧中曾说过的“反映自然,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的现实主义。

在戏剧中,作家出色地实践了艺术要忠实于现实的美学原则。

这部作品虽然描写的是丹麦历史,却真实地再现了英国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旧交替时代的矛盾斗争,形象地反映了英国社会的本质,而且是以人文主义的先进思想来描绘现实的。

作品又表现了人文主义的美好理想,把现实主义描绘和浪漫主义抒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第二,《哈姆莱特》具有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特点。

莎士比亚是创造戏剧情节的大师,他戏剧作品的情节又生动又丰富。

《哈姆莱特》的情节错综复杂,有三条复仇线索,以哈姆莱特复仇的情节为主,雷欧提斯和丁不拉斯复仇线索为次,其中还穿插着友谊、爱情等多种关系;戏剧的场面丰富多样,从隆冬到百花盛开的春天,从城堡到平原,从深闺到墓地,从御前会议到幕后策划,从军士守卫到人民暴动,从比剑到葬礼,丰富的场面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戏剧冲突紧张、激烈,引人入胜;悲剧性冲突中还夹杂着喜剧性因素,使情节更为丰富、生动。

第三,戏剧典型人物的性格具有丰富性。

莎士比亚笔下的典型人物,如奥瑟罗、哈姆莱特、罗密欧、朱丽叶、夏洛克、伊阿古等,都是深刻的共性与鲜明的个性相统一。

哈姆莱特这个典型形象,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进步性与局限性,性格极为丰富。

他热爱人类,善于思索,性格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及与之相适应的心灵矛盾,形成了他忧郁的个性基调,但从全剧看,他的性格又是欢乐、忧郁、延宕、行动等方面的统一。

莎士比亚塑造的人物性格多特点、多情致,并不是杂乱的堆砌,而是围绕着人物的主导性格因素展开描写,最后形成统一丰满的典型。

第四,戏剧成功地运用了对比和独白这两种艺术手段来刻画人物形象。

剧中以哈姆莱特为中心,构成了各种性格的对比关系。

如哈姆莱特和克劳狄斯的正反对比。

在复仇问题上,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福丁布拉斯又形成了鲜明对比。

作品中,同类人物也有对比,如霍拉旭与哈姆莱特都怀有人文主义理想,但二人性格迥然不同。

戏剧中的独白运用有独到之处,哈姆莱特的重要独白有六处。

这些独白,对丰富人物性格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五,《哈姆莱特》的语言丰富,表达形式多样。

莎士比亚是语言大师,他的剧作语言丰富多样,生动有力。

据说,他的剧本总词汇量达17000多个,是世界上使用词汇最丰富的作家之一。

《哈姆莱特》的语言表达非常符合人物的性格与所处地位、环境。

作家还时而用诗体,时而用散文体,既有深奥的哲理性议论,又有尖刻的俏皮话。

此外,作家还善于运用比喻和隐喻,寓意深刻又形象生动。

第四章  十七世纪的欧洲文学

(一)作家作品

弥尔顿:

诗作《失乐园》、《复乐园》、《斗士参孙》

约翰·班扬:

《天路历程》

高乃依:

《熙德》

拉辛:

《安德洛马克》、《费德尔》

布阿洛:

《诗的艺术》

莫里哀:

《达尔杜弗》(《伪君子》)、《可笑的女才子》、《丈夫学堂》、《太太学堂的批评》、《凡尔赛宫即兴》、《太太学堂》、《唐·璜》、《愤世嫉俗》、《乔治·当丹》、《吝啬鬼》、《贵人迷》、《女学者》、《司卡班的诡计》、《没病找病》

(二)名词解释

1.法国古典主义P33

2.“三一律”:

源于对亚里士多德戏剧理论的不正确理解而编制出来的。

“三一律”是古典主义要求戏剧创作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指时间、地点、情节三者的单一,即一出戏只演一件事(情节单线索),剧情必须发生在同一个地方,一昼夜内。

P33

(三)简答题

1.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P33

【政治上拥护王权,维护统一;思想上崇尚理性;艺术上模仿古典,重视规则(三一律)】

(1)拥护王权,具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性。

法国古典主义是君主专制的产物,其首要特征是具有为专制王权服务的鲜明倾向性。

法国是当时欧洲最强大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国家,专制王权为了牢牢掌握统治权,要求文武百官和老百姓都奉公守法,也要求文学语言规范化,文学样式程式化或格律化。

古典主义作家在作品中肯定封建国家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首要作用,反对封建割据,主张国家统一。

他们经常在作品中颂扬英明君主,欢呼“圣恩浩荡”;宣传公民义务,提倡自我克制。

他们尊重宫廷艺术趣味,大多轻视民间文学,只有少数进步作家才在作品中谴责专制暴政和黑暗的封建统治,并从民间文学中吸取营养。

(2)崇尚理性,把理性作为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的最高标准。

古典主义理性的基本内容,是反对文艺复兴时期因反禁欲主义而出现的纵欲倾向,要求作品的主人公克制个人情欲,服从公民义务,拥护中央王权,巩固和加强统一的民族国家。

但他们所谓的国家,只是指君主的国家。

古典主义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都是意志坚强、善于用理性来克制感情的英雄,反面人物则常是丧失理性的极端放纵者。

这种泾渭分明的形象使作品具有惩恶扬善的意义。

古典主义对理性的强调,使作家们注意了人物心理的分析,却不着重抒写人物富于个性特征的思想、情绪与感受,使人物性格具有单一性和普遍性而缺少个性。

(3)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重视格律。

近代西欧年轻的民族国家,文化根底浅薄,为了建树自己的古典主义文学,只能把古希腊罗马文学奉为楷模。

古典主义作家常常把自己在创作中的成就归功于古代作家的启示,力图从古代作品中找出某些写作的规律和规则,甚至有些则是为了当前的需要而托名古典的。

例如最著名的“三一律”就是源于对亚里士多德戏剧理论的不正确理解而编制出来的。

“三一律”是古典主义要求戏剧创作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指时间、地点、情节三者的单一,即一出戏只演一件事(情节单线索),剧情必须发生在同一个地方,一昼夜内。

开初“三一律”中的同一故事、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在理解上发生歧义。

后来经过官方理论家、法兰西学士院负责人沙坡兰的严厉批评,才作出如下规定:

同一故事是指情节单一,不许旁生枝蔓;同一时间是指剧情的开展不超过一昼夜;同一地点是指人物的活动固定在一个地方,舞台上始终不换景。

这是法国中央集权制和法国古典主义寻求统一规则、要求艺术上的单纯集中的必然结果。

(4)重视艺术形式完美,如要求戏剧结构谨严单一,文学语言准确明晰等。

对文学体裁作等级划分并制定了各种体裁应当遵循的原则,如悲剧属于高级体裁,应从古代取材,写王公贵族,用亚历山大诗体,严格遵守三一律等。

2.达尔杜弗的形象。

P37

达尔杜弗是一个十分典型的假信徒、伪君子。

他标榜禁欲,实际上淫秽不堪;他伪装不爱钱财,却借口上帝的旨意,骗取了奥尔恭的全部家财;他表面上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却并不笃信上帝,为了满足肉欲,达到卑劣的目的,甚至可以把上帝从心中拔掉。

他装作不愿伤生,却欲置奥尔恭于死地。

莫里哀通过达尔杜弗这一形象,深刻揭露了教会和贵族上流社会的伪善、狠毒、荒淫无耻和贪婪,突出地批判了宗教伪善的欺骗性和危害性。

天主教是欧洲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在文艺复兴时期受到人文主义者的沉重打击,但在这个时期的法国,它又成了反动势力的代表,而伪善正是它最显著的特点。

17世纪初期,教会势力和贵族反动势力勾结在一起,组织了反动谍报机构“圣体会”,打着宗教慈善事业的幌子,派人混进良心导师的行列,监视人们的言行,陷害进步人士。

所以,莫里哀笔下的达尔杜弗,有着明显的针对性。

他把讽刺的锋芒对准了这种宗教的伪善,揭露它的罪恶本质,触到了反对势力的痛处,为此剧本一再被勒令禁演,这正好说明《伪君子》主题的尖锐性和达尔杜弗形象所具有的高度典型性。

从此以后,“达尔杜弗”一词在法语中竟成为“伪君子”的同义语,成为伪善、“故作虔诚的奸徒”的代名词。

第五章   十八世纪的欧洲文学

(一)作家作品

笛福:

《鲁宾逊飘流记》

斯威夫特:

《格列佛游记》

撒缪尔·理查生:

《帕美拉》

亨利·菲尔丁:

《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

斯特恩:

《感伤的旅行》

哥尔德斯密斯:

《威克菲牧师传》

孟德斯鸠:

《波斯人信札》

伏尔泰:

代表作《老实人》、《查第格》、《天真汉》

狄德罗:

对话体小说《拉摩的侄儿》、《修女》、《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

卢梭:

三部曲《新爱洛猗丝》、《爱弥儿》(教育小说)、《忏悔录》(自传)

博马舍:

剧本“费加罗三部曲”《赛维勒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婚姻》

莱辛:

美学论著《拉奥孔》、《汉堡剧评》

席勒:

《阴谋与爱情》、《华伦斯坦》、《奥尔良姑娘》、《威廉·退尔》

歌德:

《少年维特的烦恼》、《浮士德》、剧本《埃格蒙特》、《伊菲格尼亚》、《塔索》、长篇小说《亲和力》和《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叙事长诗《赫尔曼与窦绿苔》、自传《诗与真》、诗集《西东合集》P43

(二)名词解释

1.“狂飙突进”运动。

P42

“狂飙突进”是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是德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文学运动,它因克林格尔的剧本《狂飙突进》而得名。

“狂飙突进”反映了德国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反对封建统治、争取民族统一的要求。

作家们强调文学的民族性,要求发扬文学的民族风格;他们反对封建束缚,强调“天才”,强烈地要求个性解放;他们还接受卢梭的“返回自然”思想的影响,歌颂理想化的大自然和淳朴的人民。

但是“狂飙突进”运动作家的反抗带有个人主义的自发的性质,不知道如何去改变现实,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因此并没有将这一运动进一步引向政治斗争,更没能持久,80年代中期便已衰落。

(三)简答题

1.启蒙文学的特征P39

(1)强烈而鲜明的政治倾向,特别强调文艺的社会功能和教育意义。

(2)创作与理论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市民剧、现实主义小说、哲理小说、书信体小说和教育小说等。

(1)具有鲜明的倾向性和教诲性。

启蒙作家往往就是启蒙思想家,他们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特别重视文学作品在批判封建制度、批判宗教迷信与提高人们道德素养方面的意义。

启蒙文学的批判锋芒非常明确,战斗性较强,它们猛烈抨击封建制度和教会,揭露社会上的种种不平等、不合理的现象,宣传自由平等思想。

有些作品还描绘社会政治理想的图画,唤醒人们对“理性”王国的向往。

(2)具有鲜明的民主性和政论性。

当时的资产阶级作家正在为争取第三等级的文学地位而斗争,力图使文学作品能为广大人民所接受。

因此,他们反对古典主义的宫廷倾向,主张文学面向广大人民。

他们着重描写平民的日常生活,反对贵族文学矫揉造作的文风,采用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技巧,使资产者和劳动人民形象成为作品的正面主人公,而王公贵族、教皇、教士则往往成为被嘲笑、批判的对象。

(3)创造和运用新的文学体裁。

为了表现新的思想内容,描写新的人物,启蒙文学创造和运用了一些新的文学体裁。

为了表现资产阶级广泛的生活经验和历史,他们把小说提高到正统地位,使欧洲长篇小说重新获得发展。

他们创造了“哲理小说”、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及教育小说等形式;在戏剧方面,他们还创造正剧,即莱辛的“市民悲剧”和狄德罗的“严肃喜剧”。

(4)以现实主义作为文学创作的美学原则。

启蒙文学继承了文艺复兴以来进步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同时又表现出自己的特点。

启蒙作家更强调真实性,其创作直接取材于现实,在日常生活细节中来表现现实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他们不仅反映生活,具体地描绘生活,而且对它进行分析和评论,经常在作品中插入一定的政论成分来宣传他们的启蒙思想,因此作品常带有哲理性和分析性。

但是,启蒙文学作家不注意塑造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其“哲理小说”,重点在哲理而不在小说,因而往往把作品中的人物变成了时代精神的单纯传声筒,缺乏艺术感染力。

一般来说,启蒙主义者的文学,思想价值很高但艺术价值较低。

2.《浮士德》的主要思想内容。

P44

《浮士德》的基本思想是关于人生的理想以及如何实现理想的问题。

浮士德上天入地,探索人生的真理,而且永不满足,不断追求,代表了人类的命运和前途。

通过他一生的发展,总结了人类发展的历史经验。

这里的人类实际指的是西欧资产阶级。

浮士德是欧洲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的典型,所以,这一形象中所概括的历史经验实际上是资产阶级进步人士思想探索的历程。

通过浮士德的学者生活阶级,歌德批判了中古世纪的知识学问,对当时德国僵死的学术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同时也表现了觉醒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满现状、要求个性解放、渴望行动的愿望;浮士德的生活悲剧表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现世人生享乐的幸福观与中世纪禁欲主义的对立,而玛甘泪的悲剧使浮士德认识到个人狭隘的爱情生活不是人生的理想,反映了当代资产阶级的人生追求以及对封建、宗教的批判;宫廷生活的经历使他认识到,在朝廷做官不过是供帝王享乐,最多只能维持摇摇欲坠的封建王朝,而不可能有什么建树,实践证明了启蒙主义者关于开明君主的政治幻想的破灭。

对古典美追求的失败是启蒙学者人道主义理想的主张的幻灭。

最后,浮士德发动群众,以集体劳动改造大自然,建立了理想的人间乐园,终于找到了人生的真理。

总之,这部诗剧以史诗的规模总结了文艺复兴以来300年间资产阶级思想家的觉醒过程,体现了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到“狂飙突进”运动的反封建精神。

第六章  十九世纪初期欧洲文学

(一)作家作品

格林兄弟:

《儿童与家庭童话集》

沙米索:

《彼得·史雷米尔奇异的故事》

华兹华斯:

《丁登寺》

柯勒瑞治:

《古舟子咏》

骚塞:

《审判的幻景》

雪菜: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仙后麦布》、《伊斯兰起义》、《钦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