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名词解释简答论述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8544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名词解释简答论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名词解释简答论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名词解释简答论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名词解释简答论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名词解释简答论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名词解释简答论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名词解释简答论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名词解释简答论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名词解释简答论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名词解释简答论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名词解释简答论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名词解释简答论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名词解释简答论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名词解释简答论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名词解释简答论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名词解释简答论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名词解释简答论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名词解释简答论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名词解释简答论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名词解释简答论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名词解释简答论述Word文档格式.docx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名词解释简答论述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名词解释简答论述Word文档格式.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名词解释简答论述Word文档格式.docx

是1958年在英国任教的新西兰籍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提出的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替换关系的曲线,在以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增长率的坐标系中,画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就是最初的菲利普斯曲线。

该曲线表明:

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

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为负数。

10、经济模型:

所谓经济模型是指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

经济模型可以用文字语言或数学的形式(包括几何图形和方程式)来表示。

11、“看不见的手”原理:

完全竞争市场经济在一系列理想化假定条件下,可以导致整个经济达到一般平衡,导致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12、恩格尔定律:

恩格尔定律指出:

在一个家庭或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用弹性概念来表述恩格尔定律可以是:

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

反之,则越大。

13、生产的扩展线:

在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企业改变成本,等成本线就会发生平移;

如果企业改变产量,等产量曲线就会发生平移。

这些不同的等产量曲线将与不同的等成本线相切,形式一系列不同的生产均衡点,这些生产均衡点的轨迹就是扩展线。

14、汇率制度:

世界上的汇率制度主要有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两种。

固定汇率制是指一国货币同他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其波动限于在一定的幅度之内。

浮动汇率制是指一国不规定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官方汇率,听任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发地决定。

浮动汇率制又分为自由浮动于管理浮动,前者指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汇率完全由外汇市场的攻击力量自发地决定。

后者指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国家,对外汇市场进行各种形式的干预活动,主要是根据外汇市场的供求情况售出或购入外汇,以通过对外汇供求的影响来影响汇率。

15、生产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16、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指: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17、自然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为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被认为是:

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

18、国民待遇:

所谓国民待遇,是指一国给予所有缔约国的人民和企业与本国公民和企业在经济上同样的待遇,这种待遇主要包括税收、知识产权的保护、市场的开放等,以保护缔约国产品与本国产品以同样的条件竞争。

19、动态分析:

所谓动态分析,是在引进时间变化序列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化的相互作用在均衡状态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考察在时间变化过程中的均衡状态的实际变化过程。

20、流动性偏好陷阱:

答:

对利率的预期是人们调节货币和债券配置比例的重要依据,利率越高,货币需求量越小。

当利率极高时,这一需求量等于零,因为人们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上升,或者说有价证券价格不大可能再下降,因而将所持有的货币全部换成有价证券。

反之,当利率极低,比如说2%,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

人们有了货币也绝不肯再去买有价证券,以免证券价格下跌时遭受损失,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性偏好陷阱”。

21、法定准备金:

在现代银行活动中,一般把绝大部分存款用来从事贷款或者购买短期债券等营利活动,只需要留下一部分存款作为应付提款需要的准备金就可以了。

这种经常保留的供支付存款提取用的一定金额,称为存款准备金。

在现代银行制度中,这种准备金在存款中起码应当占有的比率是由政府(具体由中央银行)规定的。

这一比率称为法定准备率。

按法定准备率提留的准备金是法定准备金。

22、菲利浦斯曲线:

1958年,经济学家菲利普斯在研究1861—1957年的英国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的统计资料后,提出了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替代关系的曲线,在以横轴表示失业,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增长率的坐标系中,画出一条向右向下方倾斜的曲线,这就是最初的菲利普斯曲线。

该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为负数。

23、周期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

24、高能货币:

存款扩张的基础是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可称为基础货币或货币基础。

由于它会派生出货币,因此是一种高能量的或者说活动力强大的货币,故又称为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

25、委托—代理问题:

在现实经济中,“委托—代理”关系是非常普遍的。

例如,雇主和雇员,股东和经理,医院和医生,被告和律师等等。

在这些例子中,前者是“委托人”,后者是“代理人”。

委托人委托代理人处理与自己有关的一些事务,并支付相应的报酬。

但是,由于代理人的利益往往与委托人的利益并不一致(有时甚至可能完全不同),因此,对委托人来说,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

如何确保代理人按照自己的要求行事?

这就是所谓的“委托—代理”问题。

26、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西方经济学家指出,在生产中普遍存在这么一种现象:

也称为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或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27、供求定理:

在其他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这就是供求定理。

28、法定准备金:

29、恩格尔定律:

恩格尔定律指出,在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30、经济租金:

有许多要素的收入尽管从整体上看不同于租金,但其收入的一部分却可能类似于租金,亦即如果从该要素的全部收入中减去这一部分并不会影响要素的供给。

我们将这一部分要素收入叫做“经济租金”。

31、经济周期:

所谓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周期或商业循环),是指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

这种波动以经济中的许多成分普遍而同期地扩张或收缩为特征,持续时间通常为2~10年。

在现代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周期发生在实际GDP相对于潜在GDP上升(扩张)或下降(收缩或衰退)的时候。

32、凯恩斯定律:

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变动,使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这在西方经济学中有时被称为凯恩斯定律。

33、预算线:

预算线又称为预算约束线、消费可能线和价格线。

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34、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已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就是货币政策。

35、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这种资源用于“次佳”用途所具有的价值,也就是在所放弃的其他各种用途中所能带来的最大收益。

对厂商决策来讲,当厂商选定了某种资源的某种用途时,也就放弃了这种资源从其他用途中可能得到的收益,那么,这种收益就构成了厂商使用这种资源的机会成本。

35、无差异曲线

36、收入—消费曲线

37、流动性偏好

43、通货膨胀

四、简答题:

1、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哪些项目?

答题要点:

收入法即用要素收入亦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严格说来,最终产品市场价值除了生产要素收入构成的成本,还有间接税、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等内容,因此用收入法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应包括以下一些项目:

(1)工资、利息和租金等这些生产要素的报酬。

(2)非公司企业主收入,如医生、律师、农民和小店铺主的收入。

(3)公司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红利及公司未分配利润等。

(4)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

(5)资本折旧。

这样,按收入法计得的国民总收入=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2、需求的价格弹性有哪几种类型?

需求的价格弹性包括富有弹性即ed>

1,缺乏弹性ed<

1,单位弹性ed=1,完全弹性ed=∞和完全无弹性ed=0。

3、形成垄断的原因有哪些?

形成垄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独家厂商控制了生产某种商品的全部资源或基本供给;

第二,独家厂商拥有生产某种商品的专利权;

第三,政府的特许;

第四,自然垄断。

4、试简述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是利润最大化这个一般原则在要素使用问题上的具体化,可简单地表述为:

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和“相应的”边际收益“相等。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等于要素价格W,而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是所谓边际产品价值VMP,因此,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可以为:

VMP=W或者MP·

P=W,当上述原则或条件被满足时,完全竞争厂商达到了利润最大化,此时使用的要素数量为最优要素数量。

1、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商品的可替代性;

第二,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第三,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

第四,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第五,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

2、要成为完全竞争市场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要成为完全竞争市场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第一,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

第二,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完全同质的;

第三,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

第四,信息是完全的。

符合以上四个假定条件的市场被称为完全竞争市场。

3、试简述自动稳定器及其作用。

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财政政策的这种内在稳定经济的功能主要通过下述三项制度得到发挥:

首先是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

其次是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

这里主要是指政府的转移支付,它包括政府的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支出。

最后是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1、简述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对厂商销售收入的影响。

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提供该商品的厂商的销售收入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这种关系可归纳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

对于ed>1的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相反,提高价格会减少厂商的销售收入,即商品的价格与厂商的销售收入成反方向变动。

第二种情况:

对于ed<1的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减少,相反,提高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增加,即商品的价格与销售收入成同方向变动。

第三种情况:

对于ed=1的单位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或提高价格对厂商的销售收入都没有影响。

3、试简要分析利率对消费的影响。

传统的看法认为,提高利率可刺激储蓄,但现代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提高利率是否会增加储蓄,抑制当前消费,要根据利率变动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而定。

即当利率提高时,人们认为减少目前消费,增加将来消费比较有利,从而鼓励他增加储蓄。

利率提高使储蓄增加是利率变动对储蓄的替代效应。

另一方面,,利率提高使他的将来利息收入增加,会使他认为自己较为富有,以致增加目前消费,从而可能反而会减少储蓄。

这种储蓄的减少是利率对储蓄的收入效应。

利率如何影响他的储蓄,需视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之总和而定。

就低收入者而言,利率越高,主要会发生替代效应,故利率提高会增加储蓄。

就高收入者而言,利率的提高,主要会发生收入效应,从而可能会减少储蓄。

就这个社会总体而言,利率的提高究竟会增加储蓄还是会减少储蓄,则由这些人的增加和减少储蓄的总和正负净额来决定。

2、试简述垄断竞争市场的概念及其形成的条件。

垄断竞争市场是这样一种市场组织,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

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在生产集团中有大量的企业生产有差别的同种产品,这些产品彼此之间都是非常接近的替代品。

第二,一个生产集团中的企业数量非常多,以至于每个厂商都认为自己的行为的影响很小,不会引起竞争对手的注意和反应,因而自己也不会受到竞争对手的任何报复措施的影响。

例如,盒饭、理发行业。

第三,厂商的生产规模比较小,因此,进入和退出一个生产集团比较容易。

在现实生活中,垄断竞争的市场组织在零售业和服务业中是很普遍的。

3、简述体现世界贸易组织宗旨的主要原则。

世界贸易组织中体现其宗旨的原则有以下三条:

(1)非歧视性原则。

这是指对各缔约国贸易政策一视同仁、对本国产品与外国产品一律平等。

非歧视性原则是通过最惠国条款和国民待遇条款来实现的。

(2)降低和最终取消贸易壁垒的原则。

关贸总协定的基本精神就是要消除贸易壁垒,促进贸易发展。

(3)磋商调节原则。

关贸总协定强调缔约国之间通过磋商调解,而非报复制裁的方式解决贸易争端的原则,并规定了具体的程序和办法。

1、试用序数效用理论简述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最大的效用,消费者应该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商品的价格之比。

也可以这样理解:

在消费者的均衡点上,消费者愿意用一单位的某种商品去交换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应该等于该消费者能够在市场上用一单位的这种商品去交换得到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2、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动机有哪些?

凯恩斯认为,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随时可满足以下不同的动机:

第一,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

出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量主要取决于收入,收入越高,交易数量越大。

第二,谨慎动机或称预防性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货币。

这一货币需求量大体上也和收入成正比。

第三,投机动机,指人民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对货币的投机型需求取决于利率,与利率呈反方向变动。

3、简述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银行的基本职能。

一般认为,中央银行具有三个职能:

(1)作为发行的银行,发行国家货币。

(2)作为银行的银行,既为商业银行银行提供贷款,又为商业银行集中保管存款准备金,还为商业银行集中办理全国的结算业务。

(3)作为国家的银行,第一,代理国库;

第二,提供政府所需资金;

第三,代表政府与外国发生金融业务关系;

第四,执行货币政策;

第五,监督、管理全国金融市场活动。

1、影响商品供给数量的因素有哪些,其影响如何?

一种商品供给数量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有:

(1)关于商品的自身价格。

一般说来,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提供的产量越大,反之,价格越低,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小。

(2)关于生产的成本。

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下,生产成本上升会减少利润,从而使商品的供给量减少;

相反,生产成本下降会增加利润,而使得商品供给增加。

(3)关于生产的技术水平。

在一般的情况下,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生产者的利润,生产者会提供更多的产量。

(4)关于商品价格。

对于替代品,当一种商品价格上涨,其替代品的产量会下降;

对于互补品,当一种商品价格上涨,其互补品产量增加。

(5)关于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若生产者对未来预期看好,则会增加生产产量;

否则,会减少产量。

2、引起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的主要原因在于:

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技术都要求各要素投入之间有适当的比例,这意味着要素之间的替代是有限制的。

简单地说,以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投入为例,在劳动投入量很少和资本投入量很多的情况下,减少一些资本投入量可以很容易地通过增加劳动投入量来弥补,以维持原有的产量水平,即劳动对资本的替代是很容易的。

但是,在劳动投入增加到相当多的数量和资本投入量减少到相当少的数量的情况下,再用劳动去替代资本就将是很困难的了。

3、怎样理解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这一定义包括以下含义:

(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

(3)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是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销售的最终产品价值。

(4)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5)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使一个地域概念;

(6)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

1、简述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

中央银行是一国最高金融当局,他统筹管理全国金融活动,实施货币政策以影响经济。

(1)作为发行的银行,发行国家的货币;

(2)作为银行的银行,既为商业银行提供贷款,又为商业银行集中保管存款准备金,还为商业银行集中办理全国的结算业务;

(3)作为国际的银行,第一,代理国库;

第二;

提供政府所需资金;

2、简述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

在消费者的均衡点上,消费者愿意用一单位的某种商品去交换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即MRS12),应该等于该消费者能够在市场上用一单位的这种商品去交换得到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即P1/P2)。

3、简述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

菲利普斯曲线被修正后,迅速成为西方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的基石。

它表明,政策制定者可以选择不同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组合。

例如,只要他们能够容忍高通货膨胀,他们就可以拥有低的失业率,或者他们可以通过高失业来维持低通货膨胀率。

换言之,在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一种“替代关系”,即用一定的通货膨胀率的增加来换取一定的失业率的减少,或者,用后者的增加来减少前者。

具体而言,一个经济社会先确定一个社会临界点,由此确定一个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组合区域。

如果实际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组合在组合区域内,则社会的决策者不用采用调节行动,如在区域之外,则可根据菲利普斯曲线所标示的关系进行调解。

1、试简述企业的规模报酬变化有哪几种情况,各自表现怎样?

在生产理论中,规模报酬变化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

企业的规模报酬变化可分为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便和规模报酬递减三种情况:

关于规模报酬递增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称之为规模报酬不变;

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称之为规模报酬递减。

2、形成垄断竞争的条件有哪些?

2、答题要点:

3、什么是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哪些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

3、答题要点:

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就是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主要通过以下工具来调节货币供应量:

第一,再贴现率政策;

第二,公开市场业务;

第三,变动法定准备率,除以上三种主要工具外还有一些其他工具,道义劝告就是其中之一。

1、在市场经济中经常存在市场失灵,其中解决市场失灵中外部影响的政策有哪些?

1、答题要点:

对外部影响造成的资源配置不当,可以采取以下的政策建议:

第一,使用税收和津贴。

对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企业,国家应该征税,其数额应该等于该企业给社会其他成员造成的损失,从而使该企业的私人成本恰好等于社会成本。

反之,对造成外部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