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f法治国家 说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358622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6.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8.1f法治国家 说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8.1f法治国家 说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8.1f法治国家 说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8.1f法治国家 说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

《8.1f法治国家 说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1f法治国家 说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8.1f法治国家 说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

的奋斗目标。

主要探究了∶法治国家的内涵,建设法治国家的举措,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

法治政府的标准,建设法治政府的举措,建设法治政府的意义。

第一框法治国家"

,阐述了建设法治中国的内涵和基本特征,系统阐释了建设法治国家的具体要求,明确了建设法治中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党和国家统筹和谋划。

三、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法治中国看起来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话题,如果对教学深度的挖掘不够,就会使教学流于形式,教学内容的泛化就无法使教材的理论观点内化成学生的政治认同,如何在教学深度上做文章?

在教学方式上推陈出新?

这是这节课的重点。

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以下三个方面。

1、了解法治国家的概念和意味着什么、了解法治国家的内涵要求。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相信依法治国下的中国能够成为法治国家。

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意识,自觉做到尊法学法懂法用法。

2、理解怎么样建设法治国家,理解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

通过对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具体学习,明白建设法治中国是系统性工程,既需要党和国家的统筹与规划,更需要公民和全社会的参与与推动。

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法治中国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法治国家的概念和内涵要求。

【教学难点】建设法治国家的措施。

五、教学方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的统一。

基于此,我在教学中将采用如下方法:

1、议题式教学法:

通过设置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

2、集体讨论法:

本课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为学生所熟知。

学生观点可能各不相同,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同伴协作的精神。

六、学情分析:

①新高考,新教材,新学生。

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对法治中国的知识有一定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大段文字材料里的关键信息,提升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环节的设计要贴近学生实际,要结合学生已具备的知识,过程要有可操作性。

②高一学生思维活跃,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但缺乏缺乏明确而清晰的理论观点。

本课内容虽为学生所熟知,但熟知不一定真知,必须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激发学生积极的思考,引导学生正确的思维。

七、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学生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途径。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以下的设计。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导入:

展示图片:

思考:

1.以上图片说明了法治国家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2.根据以上图片说明如何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教师:

习近平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讲话强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本节课我们学习法治国家的相关知识,第八课第一框——《法治国家》

议题1:

何谓法治国家?

以中国法治进程推动力量“孙志刚”案为分析切口探究活动一:

观看视频《孙志刚案促进收容遣送制度废止》

探究问题:

1.《孙志刚案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权利?

孙志刚之死也暴露出当时国家机关运行存在什么问题?

这一问题如何解决?

2.《收容遣送办法》是"

良法"

吗?

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该法规最后被撤销的依据又是什么?

3.结合上述对孙志刚案的反思,请定义你理想中的法治国家。

(结合教材进行说明)

1.《孙志刚案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权利?

孙志刚之死也暴露出当时国家机关运行存在什么问题?

①侵害公民的人身自由,侵犯了公民的基本生存权。

②孙志刚案反映了我国现在其实存在着一种对一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公正的治理结构,包括收容遣送制度、劳动教养制度,也包括对警察权力界定的问题。

③宪法保护公民的最基本的权利,让那些处于下位法的法律法规、文件甚至个人的一些命令裁减。

打击恶法,必须使宪法落到实处

①不是良法,是恶法③同宪法或法律相抵触

(结合教材进行说明)含义和特征角度。

在这一部分内容的设计中,我主要采用了案例分析的方式,通过小组讨论活动,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理解书本上的间接经验,既可以了解中国法治发展进程,还可以理解法治中国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有效的支持、服务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进而,依据知识之间的逻辑线索适时引出下一部分内容。

议题2:

探寻法治国家建设的有效路径?

以中国法治特色成就为分析切口观看视频《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

探究问题:

1.结合视频内容,请总结中国法律体系建设成果及该体系所呈现的特点。

2.你认为中国所构建的法律体系对于建设法治国家有何帮助?

这给法治国家建设怎样的启示?

特点:

①中国特色社会法律体系: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这一法律体系包括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

②法律层级:

我国主要的法律规范有着不同层级: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

根据立法法的规定,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在这一部分内容的设计中,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得出要建设法治国家需要推进宪法实施,加强宪法实施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前提和保障,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这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设置问题让学生亲历思考分析的过程,才能真正实现对其有效的价值引领。

适时引出下一部分内容。

过渡:

建设法治国家是否做到有法可依就足够了?

你认为更重要的一步是什么?

那么中国做到了吗?

观看视频

《中国——一个让”民告官“不再成为无稽之谈的国家》

1.你认为"

民告官"

成为常态化现象的背后离不开哪些主体的积极作为?

彰显了什么机制的完善?

2.这一现象有何积极意义?

(要健全什么机制?

各政治主体应当如何担当?

这部分主要想通过设置问题论证建设法治中国更需要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这两个活动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层次展开,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也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趣味性。

同时还能引导学生积极发展思想政治素养,做“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的中国公民。

政府部门:

政府部门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为社会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

社会公众:

社会公众自觉遵守法

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司法机关:

司法机关严格公正司法,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定分止争,惩罚犯罪,化解矛盾,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最后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度思考:

从国家机关、公民、整个国家多个角度分析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

八、板书设计: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是教师口头讲述的辅助手段,是知识的高度凝结与集中。

采用提纲式板书,线索清晰,重点突出,便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对自己认知结构的梳理。

当然,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尽管教学设计很缜密,但是课堂上的变化因素是不期而至的,很多事情是不可预设的,因此如何抓住动态生成做文章,是十分重要的调控策略。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