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中国美术史试题4套汇总-共13页.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35891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答案中国美术史试题4套汇总-共13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答案中国美术史试题4套汇总-共13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答案中国美术史试题4套汇总-共13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答案中国美术史试题4套汇总-共13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答案中国美术史试题4套汇总-共13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答案中国美术史试题4套汇总-共13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答案中国美术史试题4套汇总-共13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答案中国美术史试题4套汇总-共13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答案中国美术史试题4套汇总-共13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答案中国美术史试题4套汇总-共13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答案中国美术史试题4套汇总-共13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答案中国美术史试题4套汇总-共13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答案中国美术史试题4套汇总-共13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答案中国美术史试题4套汇总-共13页.docx

《答案中国美术史试题4套汇总-共13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答案中国美术史试题4套汇总-共13页.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答案中国美术史试题4套汇总-共13页.docx

中国美术史试题库(4套)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2分,20分

1、马王堆汉墓帛画描绘的主题思想是(B)。

A、天地神话B、引魂升天C、墓主生活D、仙人出行

2、 描绘宫中嫔妃生活哀怨的作品是(D)

A、虢国夫人游春图B、捣练图C、挥扇仕女图D、簪花仕女图

3、《潇湘图》的作者是五代画家(C )。

A、荆浩B、关仝 C、董源D、巨然

4、首次提出山水画“三远”的论著是(B )。

A、图画见闻志B、林泉高致C、画继D、山水纯全集

5、“元四家”中山水画章法稠密的画家是(C )。

A、黄公望B、吴镇C、王蒙D、倪瓒

6、清代从摹习古法掌握前人经验与程式入手的绘画教科书是(D)。

A、顾氏画谱B、程氏墨苑C、十竹斋画谱D、芥子园画传

7、阿房宫是(A)最重要的宫殿建筑群。

A.秦代 B.汉代C. 东周 D.战国

8、霍去病墓的主题雕塑是( B )。

A.《避邪》 B.《马踏匈奴》C.《羽人骑天马》D.《牵牛像》

9、《读碑窠石图》作者是( A)。

A.李成 B.范宽C. 许道宁 D.燕文贵

10、《韩熙载夜宴图》作者是( D )。

A.周昉 B.黄荃C.周文矩 D.

顾闳中

11、徐悲鸿国画代表作品是(A )。

A.《愚公移山》 B.《松影瀑声图》C.《水声山色图》 D.《百寿图》

12、六朝时期谢赫所著的( A)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美术史论专著,在画史上享有不朽的声誉。

A《古画品录》 B《叙画》 C《历代名画记》 D《画山水序》

13、王蒙的山水常用(A )皴 。

A牛毛 B披麻 C豆板 D解锁

14、“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须八发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

”是(B)的观点。

A苏轼 B赵孟頫 C石涛 D谢赫

15、以画“兰竹”著名的扬州画派画家是( A )。

A郑板桥 B金农 C黄慎 D高翔

16、永乐宫壁画以表现(A)题材为主。

A道教 B佛教 C历史 D现实

17、李公麟的《五马图》的表现手法是(C )。

A写意 B工间写 C白描 D泼墨

18、“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体现了(A)的艺术思想。

A文人画家 B宫廷画家 C院画家 D民间画家

19、元四家之冠是(D)。

A吴镇 B王蒙 C倪赞 D黄公望

20、开创我国青绿山水端绪的作品是(B)

A、游春图B、江帆楼阁图C、明皇幸蜀图D、千里江山图

21、“搜尽奇峰打草稿”是清代画家(D)提出。

A 、吴昌硕B 、王鉴C、郑板桥D 、石涛

22、在中国古代绘画理论中,绘画作品的最高层次是 。

A妙品B 能品C 神品 D逸品

23、《游春图》的作者是D 。

A、李思训B 、李昭道 C、王维D 、展子虔

24、《照白夜图》的作者D 。

A、韦偃B 、李公麟C、曹霸D 、韩干

25、翰林图画院在宋朝A 。

A.建国之初B 。

建国之后 C.宋中期D .宋末期

26、《采薇图》的作者是A。

A.李唐B .陈居中C.李公麟 D.李成27、《千里江山图》的作者是C。

A.赵令穰B .惠崇C.王希孟D .赵伯驹

28、文同的墨竹开创了D 竹派”。

A.扬州B .杭州 C.苏州 D.湖州29、宋末无初郑思肖的代表作有A。

A.墨兰图B .墨竹C.墨菊 D。

墨荷

30、“波臣派”的开派画家是(C。

A.陈洪绶B 崔子忠.C .曾鲸 D董其昌

31、《韩照载夜宴图》长卷形式分C个场面。

A.3 B.4C5 D632、“景泰蓝”属于艺术中的A美术。

A、工艺B 、雕刻C 、工业设地 D、绘画33、“解衣般礴”是C 关予绘画活动著名论述。

A、孔子 B、老子 C、庄子D 、韩非子

34、绘画史论著作《历代名画记》的作者是D。

A.李嗣真B .唐彦宗C 。

姚最D .张彦远

35、魏晋时期被奉为“正书之祖”的书法家是( C)。

A.王羲之 B.王献之 C钟繇 D.陆机36、唐代的诗人、山水画家王维是以画( D )而著名。

A、青绿山水B 、小景山水C 、浅绛山水D 、水墨山水

37、明末以绘制《水浒叶子》版画而著名的画家是( A )

A、陈洪绶B 、张渥C 、苏汉臣D 、黄应麟

38、从绘画题材来看,《清明上河图》应属于(A)。

A.风俗画 B.历史故事画 C.山水画 D.人物画

39、净土变相绘画主要出现于(A)

A、唐代B 、魏晋时代C 、隋代D、汉代

40、唐三彩常用的颜色主要是(D)

A红、黄、蓝B 红、绿、白C 绿、黄、紫D 黄、绿、褐

二、填空题2分,20分

1、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壁画墨迹,是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 )遗址出土的壁画残块。

2、东汉时代的画像石以山东嘉祥的(武梁祠 )为代表。

3、刘宋时画家陆探微创造了“(秀骨清象)”的清秀绘画形象,而张僧繇则因其创造的形象独具风格,被称为“( 张家样 )”。

4、唐代画家王维以诗入画创“(破墨 )”山水,书写文人情怀。

王洽画松石山水则疯癫狂放,创“(泼墨 )”之法。

5、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指的是(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大同云冈、洛阳龙门)。

6、禅画在南宋得到进一步发展,其中以梁楷最有代表性。

梁揩擅绘洗练放逸“(减笔画)”,其代表作品有(《泼墨仙人图》)。

7、明代“(浙 )派”的代表画家时(戴进)和吴伟。

8、清初“四僧”指的是(八大山人、石涛、髡残、弘仁 )。

9、近代画家任伯年注重文人画与民间美术结合,创造了(雅俗共赏 )的新画风。

10、北宋书法家的代表人物是苏轼、米芾、(黄庭坚 、 蔡襄 )。

11、宋徽宗赵佶书法称为_(_瘦金体_ )_。

12、元代画家(王冕 ) 以画梅著称。

13、北宋中期卓越的山水画家和绘画理论家郭熙的山水代表作是(《早春图》 ),他的绘画理论集的名称是(《林泉高致》 )。

14、五代时期南方山水画的代表是( 董源巨然 ),北方山水画的代表是( 荆浩关仝 )。

15、(李思训)被推为“北宗”或青绿山水画派之主。

16、明代写意花鸟画的两位代表是(徐渭 )、(陈淳)。

17、汉代青铜造像的代表作品是( 长信宫灯 )。

18、宋代米芾和其子米友仁以水墨淋漓表现江南烟雨迷蒙景色,他们的山水画被世人称为

( 米氏云山 )。

19、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所画的城市是_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汴梁__。

20、南朝谢赫提出“六法”中的艺术最高准则是_(_气韵生动_)

21、我国唐代最享盛名的青绿山水画家是(李思训) 。

22、中国古代皇帝中最爱好花鸟画而且在花鸟画中具有相当成就的是赵佶 。

23、元代前期倡导书画同法,并在绘画、书法上都有较高造诣的是 赵孟頫。

24、宋代画家(范宽)被誉为“宋画第一”,其代表作品有(《溪山行旅图》)。

25、新石器时代半坡型彩陶的典型装饰纹样是(人面鱼纹)。

26、明人“吴门四家”中有一位工匠出身的著名画家是(仇英_)

27、中国春秋时期有一件最富特色的青铜器是(《莲鹤方壶》)

28、山水画“三远法”最早提出者是(郭熈)

29、“笔墨当随时代”的绘画主张者是清初著名画家(石涛)

30、出土于湖南长沙的两幅战国时期的帛画是(《人物龙凤帛画》和《御龙人物帛画》)。

31、最能体现我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宫廷建筑是(故宫)

32、商代青铜器著名代表有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

,有

(832.84) 公斤。

33、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采桑宴乐攻战纹铜属(战国

时代青铜器。

34、《送子天王图》的作者是(吴道子) 。

35、隋代展子虔《游春图》以 (青绿勾填 )法描绘山川、人物,尚无皴法。

36、《鹳鱼石斧图》是(仰韶文化 )的彩陶。

37、《虢国夫人游春图》的作者是( 张萱)。

38、《水浒叶子》的作者是(陈洪绶)。

39、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贞观十五年(641)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和吐蕃王松赞干布联姻事件。

40、五代《重屏会棋图》的作者是(周文矩)。

三、名词解释:

4分,共20分

1.马踏匈奴:

西汉霍去病墓前群雕的主体雕刻。

作者运用寓意手法,以矫健的战马象征骠骑将军,以战马将匈奴将领踏翻在地的典型情节,赞颂霍去病在抗击匈奴战争中建树的奇功。

这是具有纪念碑性质的雕刻艺术作品。

2、饕餮纹:

是青铜器上最具特色的装饰纹样。

它是一些被夸张了的或者幻想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

这些变形了的、风格化了的、幻想的、可怖的动物形象,在静止状态中积聚着紧张的力,好象在瞬间就会迸发出凶野的咆哮,体现了"狞厉美"。

3、《人物龙凤帛画》:

这是1949年在湖南陈家大山楚墓中发现的我国现存最早的绘画之一。

此画表现楚国贵族妇女祈祷飞腾的龙凤引导她的灵魂登天升仙。

此画主要采用黑线勾描的表现手法,线条运转有节奏韵律感,用色单纯。

黑白块的对比,点、线、面的结合,使形象有一定的重量感而生意盎然。

此画以墨线勾画,可以认为战国时期已经形成了中国线描人物的传统风格并达到较高水

平。

4、画像石(砖):

是指汉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阙、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5、“迁想妙得”:

西晋顾恺之的绘画理论主张。

“迁想”指画家艺术构思过程中的想象活动,把主观情思“迁入”客观对象之中,取得艺术感受。

“妙得”为其结果。

即通过艺术家的情感活动,审美观照,使客观之神融合为“传神”的、完美的艺术形象。

这是对绘画审美活动和艺术构思特点的最早的概括,成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的美学原则。

6、吴带当风:

吴道子是盛唐最杰出的画家。

他在宗教画上成就突出。

他用笔技法上,他创造交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加强了物象的份量感和立体感,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故有“吴带当风”之称。

7、《历代名画记》:

是中国第一部较完备的绘画通史,作者唐代张彦远。

全书共分十卷,四部分内容:

绘画的发展史、画家传记及有关资料、绘画技法与理论、作品的鉴赏、收藏与考证。

在古代美术史论著中,是一部科学、系统的重要文献。

8、“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这是唐代画家张璪的绘画理论,它概括了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为中国绘画奠定了基础。

“师造化”须同时“得心源”,即有所思,有所寄意;“得心源”又是建立在师造化的基础上,二者协调,便会产生好的作品。

9、院体画:

宋朝在建国之初就建立了翰林图画院。

两宋画院可称为历史上画院隆盛的时代,而画院之制度也以此最为完备。

出自院画作家的作品,反应了最高统制者的审美标准,谓之“院体画”。

宋代院画“高洁为工”的鲜明风格特征,给后代的传统绘画以良好的影响;院画也有其局限性,“萎靡柔媚之处当舍”。

10、文人画:

是指封建时代文人士大夫创作的鲜明反映他们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的具有独特形式的绘画。

文人画作为一种艺术流派的形成是在北宋后期,元代逐趋成熟,并成为中国封建后期画坛的中坚。

11、金石学:

金石学是指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一类考古学,其主要研究对象为前朝的铜器和碑石,特别是其上的文字铭刻及拓片;广义上还包括竹简、甲骨、玉器、砖瓦、封泥、兵符、明器等一般文物。

12、帛画:

帛画,中国古代画种。

因画在帛上而得名。

帛是一种质地为白色的丝织品,在其上用笔墨和色彩描绘人物、走兽、飞鸟及神灵、异兽等形象的图画,约兴起于战国时期,至西汉发展到高峰。

13、解衣般礴:

出自《庄子》,借用画画的故事“任自然返朴素”的思想,本意原不在论绘画,但这种不受世俗束缚的思想却道出艺术创作的一条特殊性,即艺术家创作时应有的精神状态,后世的画家是赞同这一理论的他甚至成了作画的代名词。

14、图腾:

是原始人群体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的标志和象征,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

社会生产力的低下和原始民族对自然的无知是图腾产生的基础。

15、以形写神:

顾恺之“以形写神”,指画家在反映客观现实时,不仅应追求外在形象的逼真,还应追求内在的精神本质的酷似。

他认为神应以形为依据,如果仅仅形似,而不能反映出绘画对象的特有神气。

他十分注意刻划人物的内心活动与表情动态的一致性与复杂性。

16、唐三彩:

唐代陶俑象前代的陶俑一样多敷有彩色,同时也常敷加以铅釉。

铅釉的颜色最普通的是黄、

绿及白色,所以这种陶器也称为“唐三彩”。

也有蓝色或红色铅釉,但较罕见。

“唐三彩”的盘、罐等日用器皿常在墓葬中发现。

17、赵孟頫的古意:

赵孟頫在艺术主张上标榜“古意”,以为“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从文人士大夫的审

美情趣出发,提倡继承唐与北宋绘画,重视神韵,追求清雅朴素的画风,反对宋代院画过分追求形似和纤巧。

18、金石气:

是中国传统书法中一种苍茫、浑厚、朴拙的表现样式,金,为刀具,石,为石

碑。

碑就是具有了这种金石气特性。

从书法的本体来看,这种“金石气”的产生,一是碑石本身的缘故,它的石质决定了它本身的硬度、气度,体现了刀刻的趣味;二是拓片的视觉效果。

使人们心理“有一种寒冷的感觉”或是黑色的冷漠、威严。

19、清六家:

清初山水画家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恽寿平六人的合称。

亦称“四王、吴、恽”。

他们继明代董其昌之后享有盛名,领导画坛,左右时风,当时被目为“正统”。

20、海上画派:

国画画派之一,又称“海派”,或“沪派”,一般指的是发生于十九世纪中叶(1843年),至廿世纪初期(1927年)时,一群画家活跃于上海地区,并从事绘画创作的结果与风尚。

代表画家有虚谷、任熊、任熏、任颐(伯年)、吴昌硕等人。

四、简答题5分,10分

1、试述顾恺之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1)克服前代限于说教内容的缺点,广泛采用多样性题材。

(2)明确提出了“传神”的重要性。

(3)加强平列构图的变化,依靠画面人物相互关系的巧妙处理以显示人物的情思。

(4)揉合汉画与西域的线条,创造“春蚕吐丝”般的线描风格。

(5)在画法画理诸方面,体现出朴素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

2、花鸟画中的“徐黄异体”各有什么特点?

指五代西蜀画院画家黄筌和南唐画家徐熙的花鸟画风格。

黄筌的风格:

(1)取材多为宫廷珍禽瑞鸟,奇花怪石。

(2)画法多采用“双钩填彩”,笔致工细。

(3)画风富丽,设色鲜明。

徐熙的风格:

(1)取材多为民间汀花野竹,水鸟渊鱼。

(2)作画重在用墨,兼勾带染,有“落墨

花”之称。

(3)设色不以晕淡为工,只是略加色彩。

因此画史上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

3、明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明四家指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画家。

他们都在江苏苏州从事绘画活动。

因苏州古为吴地,故又称沈、文、唐、仇为“吴门四家”。

四人中沈周、文征明都擅长画山水,上承北京山水画的传统;唐寅山水、人物都很擅长,他以南宋院体为法;仇英以人工笔人物、青绿山水见称。

四人各有所长,先后齐名。

因此“吴门四家”(“明四家”)只是明代四位成就很高、不同风格的大家,而并非一个画派之称。

4、霍去病墓前的石雕的风格。

(卧马、立马、跃马)又统称“马踏匈奴”具有巨大感染力,体现了汉代艺术的拙美,刀法简洁洗验、造型朴拙粗放,造成了艺术内在惊心动魄的气势和运动感,这批古雕是我国古代大型的纪念性雕塑的杰出创造。

5、“元四家”是指哪四位画家?

他们在艺术上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元四家”是元代山水画的四位代表画家的合称。

是指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人。

他们画风虽各有特点,但主要都从五代董源、北宋巨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重笔墨,尚意趣,并结合书法诗文,是元代山水画的主流,对明清两代,尤其是“南宗”一派影响巨大。

6、“青藤白阳”是指哪两位画家?

他们对我国花鸟画发展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明代水墨大写意花鸟画的代表画家徐渭号青藤、陈淳号白阳山人,被后人誉为“青藤白阳”。

徐渭的水墨大写意,用笔狂放,墨法变化多端,出神入化,自成一家。

陈淳的花鸟,没骨写意,深具特色。

在“吴门画派”兴复文人画的风潮影响下,随着思想家强调发挥主观能动的“心学”兴起,明代中期的绘画变得更有生气,在技法上也有许多突破,青藤白阳的水墨大写意,对后世影响深远。

7、文人士大夫画家的美学思想。

十一世纪后半叶,汴梁城中的一些文人名士的诗文书画活动异常活跃,其代表人物有李公麟、苏轼、文同、王诜、米芾等人。

他们都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书法造诣。

绘画多为寄兴谴情之作,题材偏重于墨梅、墨竹,山水树石以及花卉,追求主观情趣的表现,反对过分拘泥于形似的描摹,艺术上力求洗去铅华而趋于平淡素雅,力畅天真清新的风格。

南宋时期有米友仁、杨补之,赵孟坚等。

宋代文人士大夫绘画潮流影响到后代绘画,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为元明清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8、两宋山水为什么出现南北不同的风格转变?

北宋李成、范宽两家都在忠实自然的的基础上,为山水画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把北方山水画派推向新水平。

郭熙对山川自然有着敏锐的感受,描绘出云烟出没,峰峦显隐之态。

北宋山水对全景山水。

社会处于繁荣稳定时期。

到了南宋,受到政治上偏居江南的影响,马、夏山水由于大胆剪裁,突破全景程式而画边角之景,因而被称为“马一角,夏半边”。

马、夏的边角之景是艺术上的高度提炼,把富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加以突出,使画面情景交融富有浓郁诗意,是对传统山水的发展和丰富。

五、作品分析(时代背景、表现内容、艺术特色、整体评价)10分

1、分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

(1)五代南唐政权的摇摇欲坠造成许多人对前途悲观失望,故而疏狂自放以蒙蔽朝廷耳目。

(2)通过听琴、观舞、休憩、赏乐、调笑五个场面,描绘了政治上失意的官僚韩熙载尽情声色、颓唐放纵的夜宴生活。

(3)构思严谨,人物性格刻划生动而有深度。

衣纹组织严谨而又简练。

设色以浓重色调为主,配以淡彩,间隔以大块的黑白,起着统一画面的作用。

(4)除绘画史上的重要价值外,也是研究音乐史、舞蹈史、工艺史的宝贵资料。

2、分析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1)宋初市民阶层的形成,出现了以市俗生活为中心内容的风俗画。

(2)通过郊野、汴河、街市三个段落,展现了北宋都城汴梁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街市景象。

(3)构图采用散点透视。

布局有序,内容丰富,主题突出。

采用线描淡彩画法,并紧密结合对象的质感特征。

(4)体现了中国古代风俗画的最高成就,对研究宋代的城市生活以及民俗、服饰、建筑、工商、交通等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3、钱选的《浮玉山居图》

(1)《浮玉山居图》是钱选为山居霅川浮玉山的写景。

(2)图中山峦分三组,山势峻峭。

湖上烟雾蒙蒙,山坳白云缭绕,更有用简笔点缀的茅舍、渡舟、小桥、老翁,一派江南水乡清润秀妍景色。

引人遐想隐居者的悠然生活。

(3)《浮玉山居图》画法非常独特,第一,构图完全舍弃南宋一角半边式的布局,但它也不像北宋那样描绘大山大水,主峰突出,远近分明。

第二,采用柔和精细的干笔描绘景物,而且山石是用极细的轻柔横线)一笔一笔地皱,树叶也是一点一点地点,局部之处刻画得可谓精细入微。

整体关系却处理得非常统一和谐。

第三,设色单纯。

山石均用花青加墨,淡淡渲染。

沉郁、深邃。

(4)诗中描绘山中景色,赞美隐居的快乐,抒发出超越世俗的情怀。

4、文徵明的《真赏斋图》

(1)中国明代画家文徵明绘画作品。

是作者为其友人无锡收藏家华夏的居处《真赏斋》所绘写实之作。

(2)图中平列堂、庑各一栋,堂屋即为“真赏斋”。

斋室画桌上置有瓶、盂、书函,卷轴,主客对坐,正展卷评赏,一童侧立捧卷侍候。

右画太湖石一组,展现出一个幽静秀美的天地,古松、高梧中修竹丛生,掩映着一幢草堂书屋。

(3)构图简洁别致,主题突出,用笔苍润,秀挺,富有表现力。

传神的几笔把人物写得生动而准确,使整个画面完整精美。

(4)表现江南文人优雅闲适的生活情趣。

六、论述题:

10分

1.青铜艺术大致可以分为几个时期?

各时期有何艺术特色以及重要的代表作?

a. 初期(殷商前期)艺术特点:

饕餮纹处于松散的状态,器型单薄,没有脱离原始风味,代表作《兽面乳钉纹方鼎》《兽面纹鼎》。

b.盛期(商后到西周初)造型庄严、典重、古朴、

纹饰层次分明,给人以狰狞之感《司母戊大方鼎》。

C.转折期(西周晚期至春秋中期)抛弃了饕T纹、KL纹而是自由朴素的窃曲纹和重环纹,代表作《颂壶毛公鼎》。

e.衰落期(春晚到战国开始)纹饰主要变为精细的几何纹,并以现实的动物作为附饰物,代表作《莲(立)鹤方壶》。

2、为什么汉代墓室艺术极为兴盛,墓室绘画表现主要题材内容是什么?

简述重要汉墓室壁画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题材内容:

主要是当代社会兴起的厚葬风气有关,当时汉武帝由推崇黄老思想而变为独尊儒术,尊崇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提倡行孝,而行孝的主要菜式为厚葬,所以汉墓艺术为厚葬风气的结果。

a.原始神化、神化世界、超时空的图示。

b.历史故事、古圣先贤c.世俗生活、自然环境的描绘。

汉墓室壁画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有洛阳西汉的千秋墓、洛阳八里台西汉墓、山西平陆枣园村、河北望都、内蒙古和林格尔墓……,其中千秋墓最早。

山东武化祠主以描写历史的故事人物宣传儒家教义为主。

南阳以赵寨砖瓦石画像古墓为代表,取材有墓主人生前奢华的生活场面,奇禽异兽和神化传说、天文星象。

3.顾恺之艺术理论和实践上的成就。

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继承发展了卫协精思巧密的艺术风格,把中国绘画的生要手段线描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其在艺术上最大的成就在于塑造人物不单纯满足外表的肖似和姿态动作的生动、自然,而是提出了塑造人物形象的最高新要求:

传神写照,并加以实践。

在他看来,只要抓住眼神的刻画、四肢形体的准确与否对‘传神’并无紧要,同时还注意如外貌、生理特征、人物环境、人与人之间的组合关系等对表现人物性格和神情的特征,‘形具而神生’传神必须先写形,写形是手段,传神是目的。

在绘画过程中,艺术家(审美主体)必须通过客体的外在形体的描写而把握其内在的精神实质,做到‘神仪在心’才能塑造出高于外在形体美的内在精神美的神象,才能达到传神的目的。

(‘迁想’:

指画家艺术构思过程中的想像活动把主观情思‘迁入’客对对象之中,掌握对象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牲以及与外形的关系,取得世态感受。

‘妙得’:

为迁想的结果,即通过艺术家的情感活动、审美观照使客观之神与主观之神融合为‘传神’的完美的艺术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