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轮化学总复习 专题限时训练15.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8945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二轮化学总复习 专题限时训练1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二轮化学总复习 专题限时训练1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二轮化学总复习 专题限时训练1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二轮化学总复习 专题限时训练1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二轮化学总复习 专题限时训练1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考二轮化学总复习 专题限时训练1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考二轮化学总复习 专题限时训练1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考二轮化学总复习 专题限时训练1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考二轮化学总复习 专题限时训练1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考二轮化学总复习 专题限时训练1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考二轮化学总复习 专题限时训练1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考二轮化学总复习 专题限时训练1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考二轮化学总复习 专题限时训练15.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二轮化学总复习 专题限时训练15.docx

《高考二轮化学总复习 专题限时训练1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二轮化学总复习 专题限时训练15.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二轮化学总复习 专题限时训练15.docx

高考二轮化学总复习专题限时训练15

专题限时训练(十五) 物质结构与性质

(时间:

90分钟 分数:

100分)

1.(14分)(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早期发现的一种天然二十面体准晶颗粒由Al、Cu、Fe三种金属元素组成,回答下列问题:

(1)准晶是一种无平移周期序,但有严格准周期位置序的独特晶体,可通过________方法区分晶体、准晶体和非晶体。

(2)基态Fe原子有________个未成对电子。

Fe3+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

可用硫氰化钾检验Fe3+,形成的配合物的颜色为________。

(3)新制备的Cu(OH)2可将乙醛(CH3CHO)氧化成乙酸,而自身还原成Cu2O。

乙醛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1mol乙醛分子中含有的σ键的数目为________,乙酸的沸点明显高于乙醛,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u2O为半导体材料,在其立方晶胞内部有4个氧原子,其余氧原子位于面心和顶点,则该晶胞中有________个铜原子。

(4)Al单质为面心立方晶体,其晶胞参数a=0.405nm,晶胞中铝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_。

列式表示Al单质的密度________g·cm-3(不必计算出结果)。

答案:

(1)X射线衍射 

(2)4 1s22s22p63s23p63d5 血红色 (3)sp3、sp2 6NA CH3COOH存在分子间氢键

16 (4)12 

解析:

(1)区分晶体、准晶体和非晶体可运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

(2)基态铁原子的3d能级上有4个未成对电子,Fe3+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Fe(SCN)3呈血红色。

(3)由乙醛的结构式(

)知,—CH3、—CHO上的碳原子分别为sp3、sp2杂化。

由于1个乙醛分子中含有4个C—H键、1个C—C键、1个C—O键,共有6个σ键,故1mol乙醛分子中含有6NA个σ键。

乙酸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而乙醛分子之间不能形成氢键,故乙酸的沸点明显高于乙醛。

根据均摊原理,一个晶胞中含有的氧原子为4+6×

+8×

=8(个),再结合化学式Cu2O知一个晶胞中含有16个铜原子。

(4)面心立方晶胞中粒子的配位数是12。

一个铝晶胞中含有的铝原子数为8×

+6×

=4(个),一个晶胞的质量为

×27g,再利用密度与质量、晶胞参数a的关系即可求出密度,计算中要注意1nm=10-7cm。

2.(12分)(2015·江苏卷)下列反应曾用于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驶:

2Cr2O

+3CH3CH2OH+16H++13H2O―→4[Cr(H2O)6]3++3CH3COOH

(1)Cr3+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配合物[Cr(H2O)6]3+中,与Cr3+形成配位键的原子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CH3COOH中C原子轨道杂化类型为________;1molCH3COOH分子含有σ键的数目为________。

(3)与H2O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阳离子为________(填化学式);H2O与CH3CH2OH可以任意比例互溶,除因为它们都是极性分子外,还因为________。

答案:

(1)1s22s22p63s23p63d3{或[Ar]3d3} O

(2)sp3和sp2 7mol(或7×6.02×1023)

(3)H2F+ H2O与CH3CH2OH之间可以形成氢键

解析:

(1)Cr是24号元素,Cr原子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Cr原子由外向里失去3个电子后变为Cr3+,故Cr3+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3。

在配合物[Cr(H2O)6]3+中,中心原子提供空轨道,而配位原子需提供孤对电子,H2O分子中含有孤对电子的是O原子。

(2)CH3COOH中,甲基中C原子与其他原子形成4个σ键,故C原子采取sp3杂化;而羧基中C原子形成3个σ键和1个π键,故C原子采取的是sp2杂化。

CH3COOH的结构式为

,单键均为σ键,双键中有1个σ键和1个π键,故1个CH3COOH分子中含有7个σ键,因此1molCH3COOH中含有7×6.02×1023个σ键。

(3)将O原子的质子数增加1价电子数不变,即可写出与H2O互为等电子体的阳离子H2F+。

H2O与CH3CH2OH可形成分子间氢键,是导致H2O与CH3CH2OH可以任意比例互溶的主要原因。

3.(16分)(2015·福建卷)科学家正在研究温室气体CH4和CO2的转化和利用。

(1)CH4和CO2所含的三种元素电负性从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

(2)下列关于CH4和CO2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固态CO2属于分子晶体

b.CH4分子中含有极性共价键,是极性分子

c.因为碳氢键键能小于碳氧键,所以CH4熔点低于CO2

d.CH4和CO2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分别是sp3和sp

(3)在Ni基催化剂作用下,CH4和CO2反应可获得化工原料CO和H2。

①基态Ni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________族。

②Ni能与CO形成正四面体形的配合物Ni(CO)4,1molNi(CO)4中含有________molσ键。

(4)一定条件下,CH4、CO2都能与H2O形成笼状结构(如下图所示)的水合物晶体,其相关参数见下表。

CH4与H2O形成的水合物晶体俗称“可燃冰”。

  参数

分子  

分子直径/nm

分子与H2O的结合能

E/kJ·mol-1

CH4

0.436

16.40

CO2

0.512

29.91

①“可燃冰”中分子间存在的2种作用力是________。

②为开采深海海底的“可燃冰”,有科学家提出用CO2置换CH4的设想。

已知上图中笼状结构的空腔直径为0.586nm,根据上述图表,从物质结构及性质的角度分析,该设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H、C、O 

(2)a、d 

(3)①1s22s22p63s23p63d84s2或[Ar]3d84s2 Ⅷ ②8

(4)①氢键、范德华力 ②CO2的分子直径小于笼状结构空腔直径,且与H2O的结合能大于CH4

解析:

(1)非金属性越强,则电负性越大,故H、C、O的电负性依次增大。

(2)CO2是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分子晶体,a选项正确;CH4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其为非极性分子,b选项错误;CH4和CO2都是分子晶体,分子晶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故c选项错误;CH4为正四面体结构,故碳原子的杂化类型是sp3,CO2为直线形分子,故碳原子的杂化类型是sp,d选项正确。

(3)①Ni的原子序数为28,故基态Ni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84s2;在元素周期表中,Ni位于第四周期、第Ⅷ族。

②1个CO分子中存在1个σ键,而Ni(CO)4中Ni与CO之间还存在4个σ键,故1molNi(CO)4中含有8molσ键。

(4)①可燃冰中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即范德华力,另外水分子间还存在氢键。

②CO2分子与H2O的结合能更大,且CO2分子直径小于空腔直径。

4.(14分)(2015·山东卷)氟在自然界中常以CaF2的形式存在。

(1)下列有关CaF2的表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Ca2+与F-间仅存在静电吸引作用

b.F-的离子半径小于Cl-,则CaF2的熔点高于CaCl2

c.阴阳离子比为2∶1的物质,均与CaF2晶体构型相同

d.CaF2中的化学键为离子键,因此CaF2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2)CaF2难溶于水,但可溶于含Al3+的溶液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已知AlF3-6在溶液中可稳定存在。

(3)F2通入稀NaOH溶液中可生成OF2,OF2分子构型为________,其中氧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

(4)F2与其他卤素单质反应可以形成卤素互化物,例如ClF3、BrF3等。

已知反应Cl2(g)+3F2(g)===2ClF3(g)

ΔH=-313kJ·mol-1,F—F键的键能为159kJ·mol-1,Cl—Cl键的键能为242kJ·mol-1,则ClF3中Cl—F键的平均键能为________kJ·mol-1。

ClF3的熔、沸点比BrF3的________(填“高”或“低”)。

答案:

(1)b、d 

(2)3CaF2+Al3+===3Ca2++AlF3-6

(3)V形 sp3 (4)172 低

解析:

(1)a项,Ca2+与F-间不仅存在静电吸引作用,同时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电子与电子之间也存在静电排斥作用,错误。

b项,因CaF2、CaCl2均为离子晶体,F-的离子半径小于Cl-,离子晶体的晶格能与离子所带电荷数成正比,与离子核间距成反比,故CaF2晶体的晶格能大于CaCl2。

晶格能越大,离子晶体的熔点越高,故CaF2的熔点高于CaCl2,正确。

c项,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晶体构型不一定相同。

d项,CaF2是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故CaF2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正确。

(2)由信息可知,CaF2(s)Ca2+(aq)+2F-(aq),Al3+与F-可形成配离子AlF

,从而促进了CaF2溶解平衡的正向移动,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aF2+Al3+===3Ca2++AlF

(3)OF2分子中,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

×(6+1×2)=4,成键电子对数为2,因此分子构型为V形,O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杂化。

(4)设Cl—F键的平均键能为x。

根据反应的焓变=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可知,Cl2(g)+3F2(g)===2ClF3(g)的ΔH=242kJ·mol-1+159kJ·mol-1×3-6x=-313kJ·mol-1,则x=172kJ·mol-1。

ClF3和BrF3为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其熔、沸点越高,因ClF3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BrF3,故ClF3的熔、沸点低于BrF3。

5.(14分)(2014·海南卷)Ⅰ.对于钠的卤化物(NaX)和硅的卤化物(SiX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SiX4难水解B.SiX4是共价化合物

C.NaX易水解D.NaX的熔点一般高于SiX4

Ⅱ.碳元素的单质有多种形式,下图依次是C60、石墨和金刚石的结构图:

回答下列问题:

(1)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等都是碳元素的单质形式,它们互为________。

(2)金刚石、石墨烯(指单层石墨)中碳原子的杂化形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3)C60属于________晶体,石墨属于________晶体。

(4)石墨晶体中,层内C—C键的键长为142pm,而金刚石中C—C键的键长为154pm。

其原因是金刚石中只存在C—C间的________共价键,而石墨层内的C—C间不仅存在________共价键,还有________键。

(5)金刚石晶胞含有________个碳原子。

若碳原子半径为r,金刚石晶胞的边长为a,根据硬球接触模型,则r=____________a,列式表示碳原子在晶胞中的空间占有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要求计算结果)。

答案:

Ⅰ.BD Ⅱ.

(1)同素异形体 

(2)sp3 sp2 (3)分子 混合 (4)σ σ π(或大π或ppπ) (5)8 

 

解析:

Ⅰ.A项,硅的卤化物(SiX4)的水解比较强烈,如SiCl4+3H2O===H2SiO3↓+4HCl,SiF4+3H2O===H2SiO3↓+4HF,A错误;B项,硅的卤化物(SiX4)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属于共价化合物,B正确;C项,钠的卤化物(NaX)属于强酸强碱盐,不发生水解,C错误;D项,钠的卤化物(NaX)是由离子键组成的,属于离子晶体,SiX4属于分子晶体,所以NaX的熔点一般高于SiX4,D正确。

Ⅱ.

(1)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等都是碳元素的单质形式,它们的组成相同,结构不同、性质不同,互称为同素异形体。

(2)金刚石中碳原子与四个碳原子形成4个共价单键(即C原子采取sp3杂化方式),构成正四面体,石墨中的碳原子采用sp2杂化轨道与相邻的三个碳原子以σ键结合,形成正六角形的平面层状结构。

(3)C60中构成微粒是分子,所以属于分子晶体;石墨的层内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层与层之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结合,所以石墨属于混合晶体。

(4)在金刚石中只存在C—C之间的σ键;石墨层内的C—C之间不仅存在σ键,还存在π键。

(5)由金刚石的晶胞结构可知,晶胞内部有4个C原子,面心上有6个C原子,顶点有8个C原子,所以金刚石晶胞中C原子数目为4+6×

+8×

=8;若C原子半径为r,金刚石晶胞的边长为a,根据硬球接触模型,则正方体对角线长度的

就是C—C键的键长,即

a=2r,所以r=

a,碳原子在晶胞中的空间占有率ω=

6.(14分)(2014·福建卷)氮化硼(BN)晶体有多种相结构。

六方相氮化硼是通常存在的稳定相,与石墨相似,具有层状结构,可作高温润滑剂。

立方相氮化硼是超硬材料,有优异的耐磨性。

它们的晶体结构如图所示。

(1)基态硼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

(2)关于这两种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立方相氮化硼含有σ键和π键,所以硬度大

b.六方相氮化硼层间作用力小,所以质地软

c.两种晶体中的B—N键均为共价键

d.两种晶体均为分子晶体

(3)六方相氮化硼晶体层内一个硼原子与相邻氮原子构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其结构与石墨相似却不导电,原因是________。

(4)立方相氮化硼晶体中,硼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

该晶体的天然矿物在青藏高原地下约300km的古地壳中被发现。

根据这一矿物形成事实,推断实验室由六方相氮化硼合成立方相氮化硼需要的条件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NH4BF4(氟硼酸铵)是合成氮化硼纳米管的原料之一。

1molNH4BF4含有________mol配位键。

答案:

(1)1s22s22p1 

(2)b、c

(3)平面三角形 层状结构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电子

(4)sp3 高温、高压 (5)2

解析:

(2)立方相氮化硼只含有σ键,a错误;六方相氮化硼质地软,是由于其层间作用力为范德华力,作用力小,b正确;B、N均为非金属元素,两者形成的化学键为共价键,c正确;六方相氮化硼属于混合晶体,立方相氮化硼属于原子晶体,d错误。

(3)观察六方相氮化硼的晶体结构可知,每个硼原子与相邻3个氮原子构成平面三角形。

其结构虽与石墨相似,但由于B原子最外层电子均已成键,层中没有了能自由移动的电子,所以不导电。

(4)立方相氮化硼晶体中,每个硼原子形成4个共价单键,所以为sp3杂化;地下约300km的环境应为高温、高压。

(5)NH

中,存在一个由氮原子提供的孤电子对、H+提供空轨道而形成的配位键;在BF

中,存在一个由F-提供的孤电子对、B3+提供空轨道而形成的配位键,所以1mol氟硼酸铵中含有2mol配位键。

7.(16分)(2015·湖南长沙模拟)Ⅰ.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化学元素。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元素D的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素A、B形成的单质中,A对应的单质熔点更高。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①苯、②CH3OH、③HCHO、④CS2、⑤CCl4五种有机溶剂中,碳原子采取sp2杂化的分子有________(填序号);光谱证实单质C与强碱性溶液反应有[C(OH)4]-生成,则[C(OH)4]-中存在________(填序号)。

a.共价键b.非极性键

c.配位键d.σ键

e.π键

(4)元素D可以形成分子式为D(NH3)5BrSO4,配位数均为6的两种配合物。

通常微粒间形成配位键的条件:

一方是能够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或离子,另一方是具有________的原子或离子。

若往其中一种配合物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时,无明显现象,若加入AgNO3溶液时,产生淡黄色沉淀,则该配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钇钡铜氧的晶胞结构如图。

研究发现,此高温超导体中的铜元素有两种价态:

+2价和+3价。

(5)根据图示晶胞结构,推算晶体中Y、Cu、Ba和O原子个数比,确定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5)所推出的化合物的组成,(该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为Y+3、Ba+2),计算该物质中+2价和+3价的Cu离子个数比为________。

答案:

Ⅰ.

(1)1s22s22p63s23p63d74s2(或[Ar]3d74s2) 

(2)Li和Na的价电子数相同,但Li原子半径小于Na原子半径,所以Li金属键更强,熔点更高 (3)①③ acd

(4)能够接受孤电子对的空轨道 [Co(NH3)5SO4]Br 

Ⅱ.(5)YCu3Ba2O7 (6)2∶1

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结构与性质,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等。

难度中等。

(1)由D在周期表的位置可知其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7,结合能量最低原理等规律可知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74s2。

(3)苯、HCHO分子中碳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因此碳原子的杂化形式为sp2,CH3OH、CCl4中碳原子采取sp3杂化,CS2中碳原子采取sp杂化。

在[Al(OH)

]中Al与O间形成极性共价键,其中包含一个配位键,O、H间存在极性共价键,同时该极性共价键属于σ键。

(4)说明该配合物外界为Br-,而SO

为配体,因此该配合物的化学式为[Co(NH3)5SO4]Br。

(5)利用“均摊法”可知Y、Ba位于体心,个数分别为1、2,晶胞顶点的8个Cu属于该晶胞的数目为1、晶胞棱上的8个Cu属于该晶胞的数目为2,故含有Cu数目共有3个,同理可知含有氧原子7个,故该晶胞化学式为YCu3Ba2O7。

(6)利用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得出3个Cu的价态和为2×7-3-2×2=7,故可推知晶胞中+2价Cu与+3价Cu的数目比为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