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9049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docx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docx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2017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

班级姓名成绩

一、知识积累(2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寒噤(jìn)孜孜不倦(zī)发窘(jiǒng)

B.觅食(mì)滞碍(zhì)脊梁(jǐ)

C.汲取(jí)秕谷(bǐ)恣睢(suì)

D.琅琅(1áng)滞碍(zhì)咀嚼消化(jué)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剽悍 弥漫 憩息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B.摇曳 殉职 孤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讥笑 震摄 许诺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D.阑珊 累赘 停滞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根据提示和要求填空(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怜白发生。

《渔家傲》中,写塞外孤城萧条凄凉之景的句子是_____,。

⑷《观刈麦》中描写农民劳作环境恶劣、表现农民生活艰辛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沁园春.雪》中表达作者想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那烟雨中的柳叶湖,恰如一幅淡雅而隽永的水墨画,展现出她别样的风姿。

B.在即将举行的广州亚运会上,体育健儿们纷纷表示一定充分发扬自身水平。

C.为了防止甲型H1N1流感病毒不再蔓延,我国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应对措施。

D.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耐心细致地纠正并指出我考试中的问题的情景。

5.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将军身被坚执锐

B.不亦说乎

C.裁如星点

D.人不知而不愠

6.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话(只需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2分)

①这样理解“基础”,结果只能妨碍人才的成长。

②基础本来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人们往往只看到了智育。

③中学阶段是打基础的时期,每个中学生都应该打好基础。

④但是,有的同学,甚至教师,对“基础”的理解往往偏于狭窄。

⑤书本知识已包括教科书和课外读物,人们又往往只看到了教科书。

⑥智育包括书本知识、非书本知识的学习和诸种能力的培养,人们又往往只看到书本知识的学习。

7.综合性学习(共6分)

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作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茁壮成长。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同学们学习了他的不少作品。

为了展示学习成果,班上将开展“读鲁迅作品,学鲁迅精神”的读书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辨识作品

小晴收集了鲁迅的四篇作品,请你帮她选出不属于《朝花夕拾》的一篇。

()(2分)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B.《故乡》

C.《藤野先生》

D.《阿长与<山海经>》

 

拟串联词

串联词一般需要在两个环节中间穿线搭桥,既要关照先前,又要引导其后,渲染蓄势,把活动的两个环节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恰倒好处地调动活动的气氛。

本次读书活动,有介绍鲁迅作品内容的环节。

小洋向同学们介绍了《社戏》,接下来将由小云介绍《孔乙己》。

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串联词,将两个同学介绍的内容衔接起来。

(要求:

串联词要扣住文章内容,60~90字)(2分)

_

.探究名言

下面是小鹏摘抄的鲁迅名言,这些名言反映了鲁迅的哪些精神?

请你分别用四字词语概括。

(概括出两种精神即可)(2分)

名言一: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名言二:

哪里有天才?

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名言三: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名言四:

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

名言五: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8.《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鲜明的表现了“__________”这一主题。

我们学过的课文《智取生辰纲》就是出自它的第十六回。

在文中,佯装卖酒的人物是__________,绰号为_____________。

(2分)

9.请写出我国四部古代文学名著及作者。

(2分)

(1)《》

(2)《》

(3)《》

(4)《》

二、文言文阅读理解(14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日:

“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

“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

“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

“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填空。

(2分)

陈涉世家》选自,它是我国第一部。

鲁迅赞誉为“,。

2.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適戍:

强迫去戍边。

B.等死:

坐等死亡。

C.指意:

意图。

D.惊恐:

又惊奇,又害怕。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不属于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项是()(2分)

A.乃丹书帛曰:

“陈胜王”。

B.置人所罾鱼腹中

C.狐呜呼日:

“大楚兴,陈胜王”D.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陈胜、吴广乃谋日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③家祭无忘告乃翁④失败乃成功之母

A.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

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5.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爱士卒,楚人怜之吴广以为然

A.(项燕)爱护士兵,楚国人都爱怜他,吴广认为陈胜说得对。

B.(项燕)爱护士兵,楚国人都爱怜他,吴广认为应该这样。

C.(项燕)爱护士兵,楚国人都可怜他,吴广认为应该这样。

D.(项燕)爱护士兵,楚国人都可怜他,吴广认为陈胜说得对。

6.对文意的叙说,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朝廷征召穷苦百姓去镇守渔阳,陈胜、吴广都被编在征发的队伍里,因大雨,道路不通,九百人都被滞留在大泽乡,以致不能如期到达渔阳。

B.秦法规定,戍边的人如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一律要砍头。

陈胜、吴广都在砍头之列。

C.陈胜认为,秦朝应当继承皇位的是扶苏。

但扶苏竞被他弟弟二世杀死了。

陈胜和吴广商议,决定冒充是扶苏和项燕的部下,带领九百戍边之人起义反秦。

D.为了给起义作舆论准备,陈胜、吴广做了两件事,一是“置书鱼腹”,二是“篝火狐鸣”,结果士卒们在夜里都惊恐害怕,到了天明,人人到处议论,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不敢和他当面交谈。

7.节选部分是怎样表现陈胜非凡的领导才干的?

(2分)

 

三·现代文阅读  (28分)

[一]草是风的一面旗帜(14分)

她是一个自卑的孩子,从不爱和别人交往,许多小伙伴也对她敬而远之,只是这些也就算了,更可悲的是,她的学习成绩也差得一塌糊涂,许多老师在课堂上毫不留情地批评她,因为,同一道题,她经常能错了三遍。

  她有自闭症。

这已经成为有目共睹的事实。

许多同学开始排挤她,大家认为,她是一个闷葫芦,和她在一起,自己原本快乐的心情也会瞬间变得低落起来。

她也察觉到伙伴们对她的疏远,于是,一个人搬着课桌,挪到了教室的角落里,从那天开始,她也觉得自己仿佛搬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课堂和琅琅的读书声对于她来说是事不关己的。

她关心的只有窗外的世界,静静的泡桐花开了,穿过窗子透出丝丝香甜,鸟儿们在树间做了巢,每天啁啾地唱着,嬉戏着……她是多想让自己变成一只鸟儿呀!

一只无忧无虑的鸟儿,和群鸟在葱茏的树木间追逐,在广袤的天际里振翅,她是个烦恼的绝缘体。

  春走后,夏天把秋天引了过来,窗外那棵泡桐开始落叶,就连树上的鸟儿也喑哑了嗓音,许多候鸟已经南迁,积攒了这么久,她第一次在一个课间痛哭流涕,她哭着说,都走吧,就连鸟儿也会抛弃她,曾经的一树新绿也变成了满眼枯黄,上帝为何非要给她一个黯淡的世界?

  不知道什么时候,班级里新来了一名语文老师,老师姓徐,长得特像徐静蕾,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她,暗地里叫她“静蕾老师”。

静蕾老师给班里上的第一堂课是带领大家玩成语接龙的游戏,用黑板擦作为接力棒,传到谁那里,如果接不上来,就要罚唱一支歌,或者是一篇作文。

  随着一声清脆的掌声,接力依次进行,很快就传到了她,当时,她还在望着窗外发呆,不知不觉中,一个黑板擦落在她的桌子上,她先是一愣,继而听到了同学们的欢呼声,那欢呼是一种刺耳的嘲弄。

  她不会唱歌,按照“游戏规则”,她选择写一篇作文,第二天交上来,静蕾老师是个非常和蔼的人,对她说,没问题,即使第二天交不上来也没事,只要用心了,写多少是多少。

  这一次,她没有令大家失望,她把自己的心情写给了自己的老师听。

她是一个命苦的孩子,三岁那年,母亲就离家嫁到了外乡,父亲给她娶了一位后妈,尽管后妈对她很好,但是,她总觉得那是一种虚伪。

6岁那年,他的父亲得了一种怪病,从此丧失了说话能力,她失去了最后一位可以沟通的对象,于是,只有在自己的生活里选择沉默。

她在自己作文的最后一段里说,我是一棵孤单的小草,我的生命里仿佛只有秋天……

  第二天,“静蕾老师”在课堂上郑重其事地表扬了她,说她是个守信的好同学,按时交上了作文,而且写得很好,至于作文的内容,“静蕾老师”却只字未提。

那天,“静蕾老师”把她的座位由最后一排调到了讲桌前的第一排,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了她一个甜甜的香吻!

  从那天起,她仿佛像蝉蜕一样换了一个人,上课注意力非常集中,成绩上去了,同学们也争先恐后地与她交往,学期结束,她还做了班长呢。

  十年后,她考上了省内一所名牌师范大学,毕业以后,她义无反顾地返回自己的母校做了一名教师。

她给自己的学生讲的第一堂课叫做《草是风的一面旗帜》,她在课上说,即使是一棵卑微到近乎渺小的小草,也不会孤单,因为它有自己的使命,那就是:

等待春天,为风铺开一面绿色的旗帜!

  也许谁也不知道,“草是风的一面旗帜”,那是“静蕾老师”在她的作文里给她的批语……

1、文中的“静蕾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

阅读全文,试概括回答。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理解文中画横线的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4分)

敬而远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绝缘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全文,说说下面一段文字的含义和作用。

(2分)

即使是一棵卑微到近乎渺小的小草,也不会孤单,因为它有自己的使命,那就是:

等待春天,为风铺开一面绿色的旗帜!

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她的遭遇和变化中,你受到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在写作手法、语言表达等方面很有特点,请你任选一个方面谈点自己的阅读感受。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当节约细化到生活的每个角落(14分)

  一个同事,用着20年前大学时期破烂不堪的雨伞,冬天也穿着常被人嘲笑的地摊上买的便宜羽绒服,相对他不低的收入,他是节俭呢还是吝啬?

如果我告诉你,他是江苏一个小山村出来的大学生,而且身体有一些残疾,童年吃了很多的苦,很早就懂得了生活的艰辛,物质的匮乏在他心中打下了很深的烙印,那么你会说他是节俭还是吝啬呢?

节俭与吝啬,虽然两词褒贬截然不同,然而其间的界限却真是不易把握的。

人对价值或者行为的认知来自周围环境,对于价值观的培养和接纳也有各自不同的方式。

同学就是一个大环境,有一种普遍的价值观,就像我的那个同事,他一定会受到大家的嘲笑,虽然他坚定地秉持了自己的原则。

而一些人对“节约之星”之类的榜样或者模范作用的抵触,才是在一个社会奉行节约所遇到的最大的问题。

其实调节个人与整个环境(节约型社会)的价值观问题很简单: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节俭,如何把这种观念让个人真正地接受与执行。

首要原则是“和谐”。

和谐意味着不与环境发生不必要的冲突,例如:

一个人可以有一些漂亮的,可以穿很久的衣服,用不着总是衣着破旧以彰显自己的节俭;也不用过分痴迷易变的时尚或者名牌。

节俭是一种意识,一种与他人的共识,一种默契,存在于社会与个人的集体意识之中。

任何时代都有穷奢极欲的人,然而如果在一个社会中,人们追求浪费,并把这种炫耀式追求和个人的财富地位相联时,这个社会便存在问题!

“节约型社会”需要解决“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节俭”的问题,这也是建立大众节俭意识的过程。

而如何完善地建立“节约”的标准,是一个非常细化的庞大事业,需要点点滴滴的行动,简单的口号与教条化教育无法达到我们期望的效果。

2005年夏天,6家民间环保组织发起了“26℃空调节能行动”就是一个非常细节化的行动,而且效果非常显著。

当人们从身体健康以及整个环保与节约意识中懂得这个道理时,行动起来就快捷有效了。

2006年“每月少开一天车”活动也是这种细化的教育活动。

一次我去参观一个同事的新居,看到洗衣机的下水管搭在一个大水桶上,问起他,他才解释说是把洗衣机的排水存下来可以冲厕所用。

当时我很惊讶,因为我平时并没有感觉到自己身边这个并不张扬的人竟有这样很细节化的节约意识,从那之后我对他便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我有充足的理由相信他绝对不是一个吝啬的人。

我相信只有在很小的事情上真正形成了一种普遍意识时,一切便都是自然而然了。

回到“节俭还是吝啬?

”当人们认为你怎样的时候,那就是怎样,这就是公共意识!

如果进一步,如何让人们认为我是节俭而不是吝啬呢?

说大呢,那是社会的事情,老百姓呢,还是节俭点儿好,毕竟也是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先不说是不是在继承传统,毕竟省了不少钱啊(还不会被人们背后说是吝啬鬼),这才是“节约型社会”对普通个人的真正好处。

大有大的思想、计划和考虑,小有小的算盘和实际生活,让节约的观念和行动细化到生活的每个角落,像春雨般地“润物细无声”,才是最实际和最现实的做法。

而要不要“节约之星”的漂亮帽子,就变得不甚重要了。

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开头讲同事的事,有什么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章第四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五自然段运用同事新居中洗衣机的下水管搭在一个大水桶上的论据,是要证明什么观点?

你能从生活中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说节俭“毕竟也是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你能写出有关节约的古诗文或者格言吗?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如果电视台要制作“当节约细化到生活的每个角落”的公益广告,请你结合这篇文章的内容和主题,设计一句公益广告词。

要求构思新颖,最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3分)

四、作文(50分)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题一:

人生离不开希望,没有希望的日子,生活会暗淡无光。

希望随处可见:

父母眼神里饱含希望,师长叮嘱时寄托着希望,朋友交往中渗透着希望。

希望因人而异,有的希望自己学业有成,有的希望自己家庭幸福,有的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希望伴随着人的一生。

只要守住心中的希望,成功就离我们很近,只要拥有美好的希望,幸福就在我们的心里。

请以“希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内容紧扣话题,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题二:

请以“成长路上的那盏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字数在600以上;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