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旅游业的基本产业现状评估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9075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199.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桂林旅游业的基本产业现状评估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桂林旅游业的基本产业现状评估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桂林旅游业的基本产业现状评估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桂林旅游业的基本产业现状评估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桂林旅游业的基本产业现状评估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桂林旅游业的基本产业现状评估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桂林旅游业的基本产业现状评估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桂林旅游业的基本产业现状评估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桂林旅游业的基本产业现状评估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桂林旅游业的基本产业现状评估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桂林旅游业的基本产业现状评估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桂林旅游业的基本产业现状评估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桂林旅游业的基本产业现状评估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桂林旅游业的基本产业现状评估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桂林旅游业的基本产业现状评估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桂林旅游业的基本产业现状评估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桂林旅游业的基本产业现状评估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桂林旅游业的基本产业现状评估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桂林旅游业的基本产业现状评估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桂林旅游业的基本产业现状评估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桂林旅游业的基本产业现状评估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

《桂林旅游业的基本产业现状评估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桂林旅游业的基本产业现状评估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桂林旅游业的基本产业现状评估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

市区8个城市旅游码头

游船30-50班次/天

118km

资料来源:

根据桂林市志(上)·

交通志、桂林市交通战略发展规划、桂林市城镇体系规划、有关局/科统计资料及规划组的调查访谈记录等整理。

  经过多年的建设,桂林市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较快(表4-1)。

桂林现已开辟国内航线67条(其中6条为地区航线),每周共有500多架次飞机起降,每周可输送游客近6万人次。

通过增加包机、加班机等方式,每周可增加一倍多的运力。

全市现有旅游营运车辆1,122辆,总座位数27,000座,其中涉外旅游车586辆(超大巴94辆、大巴111辆、中巴218辆、小巴163辆),内事旅游车536辆(超大巴41辆、大巴35辆、中巴379辆、小巴81辆)。

每天有16对、32列客车到站,常规发送旅客能力为每天5,000人次左右。

到1999年,全市初步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和旅游发展要求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

各种交通方式年对外运送游客能力总计可达1,2000-1,500万人次,可以直接抵达的国内外主要城市达40多个。

这些基础设施从根本上保证了旅游者抵达和离开桂林的要求,基本上做到了“进得来、出得去”。

同时,市域内公路和漓江水运的建设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基本上做到了“散得开”,保证了旅游者在桂林的游赏活动。

  在旅游车船运具及旅游交通企业方面,桂林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基本满足了旅游发展的需要(表4-2、表4-3)。

在旅游交通运营市场秩序方面,旅游交通企业数量比较适中,经营项目比较齐全,合法经营状况较好,整个交通市场运营基本正常。

表4-2 

1999年交通运具(车船)概况

类型

其中:

涉外

内宾

旅游汽车

40座以上超大巴

94

41

32-39座大巴

111

35

13-31座中巴

218

379

12座以下小巴

163

81

合计:

1,122辆

586辆

536辆

游船

小类

数量

座位

漓江游船

178艘

14,800个座位

涉外9,000座位

内宾5,800座位

市内游览船只

67艘

合计

245艘

14,800座位

码头

漓江码头

3个

市区内码头

8个

涉外出租车

165台

市旅游局交通管理科、交通局统计资料。

表4-3 

1999年旅游交通企业概况

从业人数

运营能力和状况

旅游包机公司

2家

20人

按照旅游团需求进行预定

旅游专列

1对

柳州铁路局管理

广州-柳州:

37/38次

漓江游船公司

家数

游船数

座位数

客车数

27家

112艘

12,887座

259辆

8,299座

旅游汽车公司

15家

车辆876辆

10,400座位

涉外旅游汽车企业

18家

车辆700多辆

汽车租赁企业

4家

车辆50辆

自行车租赁

50户

市旅游局交通管理科、交通局、工商局统计资料。

  总之,旅游交通使旅游者能够比较方便快捷地进入桂林,在桂林各个景点景区之间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旅行,在游览完成之后也可以按时返回居住地。

旅游交通的收入一直占旅游总收入的第一位。

  从旅游交通收入在旅游总收入中的比重来看,1983-1997年旅游交通收入364,350万元,占旅游总收入853,191.28万元的42.70%,最高年份占68.86%(1984年)、最低年份也占31.65%(1997年)(表4-4)。

总体来看,旅游交通收入是第一位的旅游收入,交通在旅游业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表4-4 

旅游交通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

年份

交通总收入(万元)

旅游总收入(万元)

交通总收入占旅游总收入比重(%)

1983

2,009.00

4,427.06

45.38

1984

2,671.00

3,878.88

68.86

1985

4,992.00

13,133.39

38.01

1986

7,313.00

15,884.01

46.04

1987

10,805.00

30,376.72

35.57

1988

18,267.00

42,630.11

42.85

1989

15,437.00

35,900.00

43.00

1990

32,523.00

61,538.32

52.85

1991

32,358.00

64,871.69

49.88

1992

43,840.00

84,584.22

51.83

1993

49,651.00

89,364.65

55.56

1994

37,622.00

89,363.42

42.10

1995

32,018.00

92,967.48

34.44

1996

37,260.00

105,522.51

35.31

1997

37,584.00

118,748.82

31.65

364,350.00

853,191.28

42.70

根据《桂林旅游志》,p.365、367计算,其中旅游总收入采用统计局口径。

旅游交通基本形成体系

  从综合运输的角度来看,目前桂林旅游交通基本形成以漓江的航运、各个景点景区之间的公路、沟通桂林与主要客源地的铁路和航空交通为主体的水上/陆上/天上“三位一体”旅游交通体系。

  从社会总客运量来看(表4-5、图4-1、图4-2),桂林交通客运是以公路为主导、铁路为辅、水运和航空客运居从属地位的体系。

1980年以来,公路客运量所占比重虽有所降低,但其主导地位很难在短时间内动摇,铁路客运的比重也有所降低,但其在客运中的辅助地位也是比较稳定的,而水运和航空客运的比重处于不断提高的发展趋势,特别是航空客运增长趋势显著,两江机场通航以来,1980年运送1.32万人次,1998年运送91万人次,在总客运量中所占比重由0.11%提高到3.39%。

表4-5 

代表年份客运量结构

公路

水路

航空

1980比例

12.32%

85.98%

1.59%

0.11%

100%

1985比例

9.27%

85.02%

3.10%

2.60%

1990比例

11.00%

79.04%

6.94%

3.01%

1995比例

14.71%

75.42%

5.46%

4.41%

1996比例

12.02%

78.13%

5.43%

1997比例

9.63%

81.78%

4.88%

3.71%

1998比例

7.70%

83.70%

5.21%

3.39%

80-98合计客运量(万人次)

4,575

32,258

1,906.45

1,094.55

39,834

80-98合计比例

11.49%

80.98%

4.79%

2.75%

《桂林经济社会统计年鉴,1999》

图4-1 

1980-1998年全社会客运量结构变化

  与全社会客运交通体系有所不同,旅游交通客运体系还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结构特点。

从游客进入和离开桂林的交通方式来看,进入方式中乘坐火车的最多,比例达40.7%;

其次是飞机,达33.8%;

汽车居第三,达24.%;

其他方式(包括自备交通工具)最少(1.7%)(图4-3)。

规划小组的调查还表明:

旅游交通中,乘坐飞机进入桂林的人数越来越多、乘坐火车进入的人数呈现下降趋势,表明以火车为主的进入方式正在改变。

图4-3 

游客进入桂林的交通方式结构

规划小组调查统计资料。

  在景点景区相互联系和景区内部游览的交通方式中,旅行社车辆、出租车和公共汽车3种方式占四分之三以上(77%)的比例;

同时,轮船、自备车、三轮车、自行车和步行等交通方式也占近四分之一(23%)的比例,说明了桂林市域内部旅游和游览交通方式也有比较明显的多样性,其体系基本成型(图4-4)。

图4-4 

游客在桂林游览的交通方式结构

  从交通运营结构来看,在旅游外部交通方面,各种交通方式基本是以定期班次为主导、以旅游专营交通为辅助的结构。

航空方面是以定期航班为主、以旅游包机为辅,定期航班和旅游包机运送旅客的比例约为85%:

15%;

在铁路方面,定期车次与旅游专列车次比例为90%∶10%;

在公路交通方面,市域内定期班次与旅游包车的比例60%∶40%左右,广西区内大致为80%∶20%,与外省区则是95%∶5%(表4-6)。

表4-6 

1999年旅游交通运营结构

市域内

广西区内

与外省区

定期班次

85%

90%

60%

80%

95%

旅游专用

15%

10%

40%

20%

5%

根据桂林市交通战略发展规划、有关局/科统计资料及规划组的调查访谈记录等整理。

  从旅游交通运具设施的结构特点来看,也形成了由高中低各个档次、各种容量的船舶、车辆结构。

在汽车交通方面,其基本运具以中巴为主要部分、以小巴和大巴为辅、小部分超大巴的结构,内宾接待用车中巴占大部分(70%多),涉外接待用车在小巴和超大巴两头比例较高(小巴近30%,高于内宾近15个百分点;

超大巴16%,高于内宾近10个百分点)(表4-7)。

从需求方面来看,以国内游客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海外游客消费水平相对较高为背景,对交通方式的需求国内游客和海外游客分别以中低档和中高档为主,因此,桂林目前的交通车辆结构是与游客需求结构基本一致的,基本反映了市场需求的客观需要。

在漓江游览船舶方面,也形成了船舶种类多样、档次复杂、容量多种的结构:

在档次方面,有豪华、经济、普通、大众等多个档次;

在动力方面,以柴油发动机为主,以电瓶船、人力船为辅;

在容量方面,有10座、48座、72座、74座、84座、98座、104座、118座、120座等多种规格。

  这些不同规格、档次、容量的运具,从整体上满足了不同旅游团队和不同游客的需要,使交通服务多样化有了比较扎实的物质基础保证。

表4-7 

1999年旅游营运汽车结构

16.0%

7.6%

12.0%

18.9%

6.5%

13.0%

37.2%

70.7%

53.2%

27.8%

15.1%

21.7%

100.0%

市旅游局交通管理科统计资料。

4.1.2存在问题

旅游交通网络一体化程度不高

  缺乏系统的旅游交通网络建设战略。

1980年以来,桂林市曾经对社会经济的综合发展和各个产业部门作过各种发展战略和规划,从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各个方面的提高进步出发,进行过安排布置。

但是,至今为止,在考虑旅游业发展或者交通运输发展时,并没有对旅游业作出过专门的战略布置,特别是没有从旅游业发展的超前角度出发,根据旅游交通的特殊规律,按照综合运输的系统要求对旅游交通进行战略规划。

市域内部旅游运网/线路布局不够合理。

目前,桂林市全社会交通运输业虽然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网络,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提出的要求。

但是,从“旅游发展、交通先行”的角度来看,专门针对旅游业发展的旅游交通运网和线路布局仍然存在不够合理的状况。

主要是部分山区县乡缺少公路,部分新开发的景区对外交通状况不好,部分景区内部交通方式结构比较单一。

例如,龙胜县龙脊梯田,是近年来桂林在国内外名气越来越大的新景点景区,但其对外交通却较差,新开通的公路等级低。

从桂林市区前往龙脊梯田需要4-5个小时的时间,其行程时间和游览时间之比(“行游比”)约为1.5-2,这对绝大部分游客来说,是一个较长的旅途。

交通不便已经成为龙脊梯田进一步开发的主要限制因素。

从中等距离的旅游规律来看,这样的行程非常容易让旅游者产生疲劳,对景点景区形成较差的形象。

资源县的资江——八角寨景区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旅游交通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从总量上来看,桂林旅游交通硬件设施基本满足游客的需求,但是面向散客的交通服务质量较差。

规划小组对865位旅游者的问卷调查表明:

团队游客由于有旅行社的计划安排,普遍对交通便捷表示比较满意(比较满意和满意的占81%),而散客由于绝大部分是自己选择交通方式,加上信息服务较差等原因,大部分对交通表示不很满意(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占69%),说明桂林公共旅游交通基础较差,而专门面向散客的交通则非常不足。

主要表现是公共交通系统不完善,专门的旅游公共交通体系尚待建立,而公共交通信息服务也缺乏统一布置。

  问卷调查还表明:

在总体上,旅游者感觉桂林的旅游交通一般(接近便捷,得分2.0425分),进入交通比游览交通要相对便捷一些(得分低0.027分)(表4-8)。

这说明目前桂林的旅游交通虽然基本满足了旅游者出入和游览的要求,但从总体上来看,旅游交通的便捷程度尚有待提高。

此外,不同客源地的旅游者对进入和游览交通的评价有所不同:

  在出入交通方面,外国游客和桂林本地游客感觉最方便,外国游客感觉最方便的主要原因是其出入方式以快捷方便的航空为主,而桂林本地游客出入上基本不存在障碍,广西区内游客感觉居中等,外省和港澳台游客感觉最不方便,其原因是外省游客以长途的铁路为主要出入方式,而港澳台游客特别是台湾游客需要换乘交通工具。

在游览交通方面,感觉最方便的是港澳台和桂林本地游客;

外省游客居中等;

感觉最不方便的是外国游客和广西区内游客(表4-9)。

调查分析说明桂林旅游交通在针对不同客源地游客提供不同的交通服务方面,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

客运企业缺少综合协调和系统配合

  与一般的社会交通一样,旅游交通也是一种综合性的交通,其基本要求之一是形成综合的交通运输网络系统,满足游客在不同空间程度、使用不同交通工具、达到从居住地到目的地和在目的地不同景点景区之间进行便捷安全旅行的目的。

为此,需要在交通线路网络布局和交通运营方面实行综合管理,形成以联合运送为目标的综合交通系统。

目前桂林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航空、铁路、公路、航运和各个客运企业的各自为政,缺少综合协调和系统配合,旅游交通的灵活反应和应急能力有待提高,运营管理缺乏系统、完善、高效的总体协调。

表4-8 

游客对桂林出入交通和在桂游览交通的评价

等级

很方便

方便

一般

不方便

很不方便

评价得分

评价等级

出入

21%

48.3%

19.9%

5.4%

0.8%

2.029分

游览

18.6%

46.6%

19.5%

7.2%

1.3%

2.056分

总体

19.8%

47.45%

19.7%

6.3%

1.05%

2.0425分

规划小组调查问卷。

得分1为最便捷,得分5为最不便捷。

表4-9 

不同客源地游客对交通的综合评分

客源

桂林本地

广西区

外省

港澳台

外国

评分

2.12

2.14

2.16

1.86

位次

2

3

4

5

1

2.13

2.47

2.28

2.05

2.33

2.125

2.295

2.21

2.105

2.095

市域内部旅游交通组织问题

  交通组织是针对游客出入和游览的需要而进行的安排和计划,其基本方面包括交通的安全性、可靠性、可选择性和交通所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

  安全是旅游交通最基本的要求,作为游客进行旅游的前提条件,保证游客生命财产安全应当做到“万无一失”。

可靠性是指交通运营班次及其运行时间的准确性,从现代旅游的基本要求来看,准时出发、正点抵达是旅游交通可靠性的基本要求。

可选择性是指有各种交通方式、多种交通方案和方便的班次组合,可供游客选择自己喜爱而又承受得起的交通方式,便捷的进行旅行。

环境污染是旅游交通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交通组织中考虑其外部性的重要内容。

桂林旅游交通组织方面的主要问题是安全隐患仍然存在、出发和抵达时间的可靠性不高、旅游交通特别是公共交通的可选择性较低、交通造成的污染问题难以彻底解决。

旅游交通企业的经济效益不高

  与广西和全国的情况比较,桂林旅游交通企业的主体──旅游车船公司的经济效益尚属较高水平(表4-10)。

但是,与其他旅游企业相比,旅游车船公司在桂林的经济效益则属较低层次,1998年,其提供的财政收入仅占所有旅游企业的4%(参见“旅行社”部分)。

  由于旅游交通企业的经济效益不高,导致旅游交通从业人员的经济利益受到较大的影响。

与导游、旅行社、景点景区人员相比,旅游车船公司人员的收入处于较低的水平,特别是公共交通部门从业人员的工资收入偏低,使得公交部门的服务水平难以得到突破性的提高。

表4-10 

1999年旅游车船公司经济指标比较

项目

单位

桂林

广西全区

全国

单位个数

8

11

466

从业人员

2,692

2,732

143,996

固定资产净值

万元

17,688.40

18,138.40

409,448.58

营业收入

16,311.70

16,461.70

646,133.64

利润

3,181.78

43,693.59

税金

554.95

569.95

17,926.78

利润率

%

19.51

19.33

6.76

全员劳动生产率

万元/人

6.06

6.03

13.42

人均实现利税

1.39

1.37

1.28

人均实现利润

1.18

1.16

0.91

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副本]·

2000,北京:

中国旅游出版社。

停车场建设问题

停车场是旅游交通重要的基础设施,从车辆种类来看,其基本类型包括汽车停车场和自行车停车场;

从与旅游活动的关系来看,其基本类型包括城市公共停车场、景点景区附设的停车场和车船码头停车场。

目前,桂林汽车停车场的总量基本满足需要,但是在总体上缺乏合理的布局,部分景点景区的停车场面积不足、车位不够,市内公共停车场缺乏长远规划,自行车停车场管理上也存在问题,因此,造成交通混乱、不安全等等。

淡季和旺季的调节

  从桂林旅游活动的客观状况来看,其淡旺季的分别是明显的。

旅游交通应当从淡旺季游客流量变化的特点出发,及时调整运力,组织游客运送和集散。

以2000年“五一”黄金周旅游为例,在5月1日-7日,桂林市共接待31.5万人次游客;

其中海外入境游客2.5万人次、国内游客29万人次。

在交通方面,2000年“五一”期间,航空运送游客8.6万人次,铁路13.7万人次,公路(至各个辖县和南宁、柳州、北海、玉林、梧州、贵港、钦州、百色等市的直达班车流量)4.5万人次(表4-11)。

  从总体上来看,桂林旅游交通的淡旺季调节能力是基本适应游客流量变化规律的。

但是,也存在应付临时和紧急状况不力、交通后备和预警运力不足的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旅游交通存在一定的供需矛盾,需要加以克服。

表4-112000年“五一”节期间旅游交通情况

运送游客

比去年同期增长

占五一期间运送游客的比重

8.6万人次

70.76%

23.48%

13.7万人次

48.39%

37.40%

4.5万人次

~

12.28%

漓江游览

9.83万人次

26.84%

桂林市旅游局2000年“五一”节假日旅游市场专题调查报告。

~表示没有对比数据。

[NextPage]

4.2.住宿接待业的接待能力和存在问题

  住宿接待业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住宿接待能力对桂林市旅游发展的影响,以及住宿接待业自身的效益。

4.2.1.住宿接待能力分析

  桂林的游客接待能力主要依靠宾馆、星级酒店、旅馆和招待所,但目前家庭旅馆正在兴起,对传统的依靠宾馆、酒店、招待所的接待模式产生影响,同时桂林市有多家疗养院,在体制转型的压力下,会转向客源市场,成为桂林市成为观光度假地的一个优势条件。

酒店住宿接待能力基本满足了市场需要

  根据桂林市旅游局对桂林各县市酒店的接待能力调查,目前桂林市有各类住宿设施606家,客房22,600间(未统计客房数的县根据每间客房2个床位估计),床位55,000张。

以客房利用率为80%、每间客房平均接待1.6人计,全年可接待1,056万人次,完全可以满足市场需要。

  但是在节假日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若各酒店的开房率以100%计算,同时在假日增加全部可增加的加床,这样旺季最高接待量可达5.7万人/天。

今年五一期间,共接待游客31.5万人次,若以保守的人均停留1.8天计算,每天平均有8.1万游客,从接待能力来看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各档次酒店的接待能力

  在各类住宿设施中(1999年的数据),有星级酒店26家,客房6,075间,床位12,014张,酒店的加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