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打印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9331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标点符号打印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标点符号打印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标点符号打印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标点符号打印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标点符号打印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标点符号打印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标点符号打印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标点符号打印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标点符号打印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标点符号打印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标点符号打印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标点符号打印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标点符号打印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标点符号打印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标点符号打印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

《标点符号打印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点符号打印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标点符号打印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

标点符号打印MicrosoftWord文档

标点符号用法

给句子加标点,表达出两种不同的意思: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1、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2、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标点符号之妙用从中可窥一斑。

现代社会中,标点符号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所以“中考说明”要求“能正确使用常见标点符号”。

(二)标点符号的六大重难点

1、句号误用

(1)看来,观众喜欢真实生动地反映现实生活的影片。

如《高山下的花环》、《人到中年》等。

(单看前一个句子是完整的,可以用句号,但“如……等”显然不是一个独立的句子,而是紧连着前边的,应该为逗号)

(2)尽管森林的破坏会给人类社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但这在一切“文明”国家中又是不可避免的。

(这是转折关系的复句,“后果”后边的停顿是复句内分句间的停顿,应改为逗号)

2、问号

问号表示一句问话说完之后的停顿的点号。

注意:

(1)连续问句,每个问句末均用问号

例:

他是谁从什么地方来

(2)选择问句,在句末用问号,句中用逗号。

例:

你是去打球呢还是去游泳

(3)主谓倒装句,问号放在句末,谓语后用逗号。

倒装句:

到底去还是不去,我的小姑奶奶?

常见错误:

到底去还是不去?

我的小姑奶奶。

(4)有的句子虽使用了疑问词,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句,句末不用问号。

例1:

我们应该研究一下,这件事究竟应该怎么办。

例2:

谁也说不清他到底是什么人。

【问号误用】

1、明天是你去监考呢?

还是我去监考呢?

(选择问句中间用逗号)

2、为什么听不到群众的呼声,为什么问题迟迟不能解决?

关键是当地干部的工作作风出了问题。

(连续问,各问句后均用问号)

3、鲁迅先生为什么写《自嘲》这首诗?

是值得谈一谈的。

(连续问,各问句后均用问号)

4、他完全不知道这件事应该不应该谈?

(陈述事实)

5、怎么啦?

你。

(倒装句)

3、顿号

顿号表句中较短的并列词语或短语之间的停顿。

一般为词、短语的并列,合起来做同一成分,句子间并列不能用顿号。

【注意】1.表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但表确数的地方必须有顿号。

(1)距这里二、三里

(2)这个小孩有四、五岁

(3)这次获奖的是七、八班

2.太短的并列成份间(尤其是一约定俗成的词语),无须停顿也不会产生歧义,可不用顿号。

如:

中小学生省市领导城乡交流工农兵调查研究

3.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与”、“及”等连词,连词前不再用顿号。

(顿号不能和“和”“或”同用)

我国科学、文化、艺术、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

4.较长的并列成份间可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大雁的歌唱,使年轻人深深陶醉了。

5.并列词作谓语、作补语时,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1)萝卜切得纤细,均匀。

(2)这个故事讲得真实,生动。

(3)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6.并列成份间已有问号和叹号,不应再用顿号,也不用其它点号。

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

”、“向孔繁森致敬!

”的口号。

7.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要用逗号。

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新的水平。

4、分号误用

1.例如:

这些展品不仅代表了我国养蚕、纺织、刺绣和缝纫工艺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水平;而且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创造才能。

(,)递进关系,不能用分号

2.打好这一仗的关键是:

一要发动群众;二要找准目标;三要速战速决。

(,,)句中没有逗号不能直接用分号

3.一、学习贵在自觉。

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二、学习贵在刻苦。

要有模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

(。

)句中已用句号不能再用分号

5、省略号

注意:

省略号相当于“等”、“等等”、“之类”,所以省略号后面不必再用“等”、“等等”、“之类”。

例1、大年二十九那天,妈妈上街买了鸡、鱼、糖果、蔬菜、水果……等年货。

例2、在妈妈的叮嘱下,书包里的考试用品都已准备好了:

钢笔、铅笔、尺子、橡皮、绘图仪、准考证……之类。

6、引号

引号表示文中引用的部分。

(1)引述,包括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类。

属前者才用引号,后者则不用引号。

例1、毛泽东说:

“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

例2、他说,他今天没空,不去了

(2)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

例:

爱因斯坦说: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3)引文不完整或者说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这时,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

例1、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例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境,这次旅游我算是领略到了。

(4)关于提示语“××说”的三种格式与引号的用法

1)“××说”在前,引语在后我兴奋地说:

“听见了,听见了,队长,你们变的是什么戏法呀?

2)“××说”在中间,引语在两边“听见了,听见了,”我兴奋地说,“队长,你们变的是什么戏法呀?

3)“××说”在后,引语在前“听见了,听见了,队长,你们变的是什么戏法呀?

”我兴奋地说。

标点符号测练题1、下列标点符号用错的一项是()

A.什么叫领导?

领导就是服务。

几年前,我曾说过,愿意给教育、科技部门的同志当后勤部长。

B.不管怎么说,这几年经济发展是快的。

C.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

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

D.概括地说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八个字,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使用人才?

2、下列句中划横线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每人平均每年总要吃四、五百斤粮食,还要有种子、饲料和工业用粮。

B.为什么还要等一、二年才正式宣布收回香港呢?

就是希望在这段时间里进行磋商。

C.其余四分之一的人口在发达国家,包括苏联,东欧(东欧不能算很发达),西欧,北美,日本,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共十一二亿人口。

D.他常用“烧香找错庙门”、“蚊子叮泥菩萨,看错了对象”等四川俗语,幽默诙谐地批评那些不重视侦察和调查,指挥莽撞,办事马虎的同志。

3、选出标点正确的一句()

A.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B.山海关,这号称:

“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C.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D.山海关!

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同志们。

”厂长严肃地说。

B.我要给爷爷理发,爷爷笑了:

“你?

笤帚疙瘩戴帽子——充人哩。

C.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

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D.今天去呢?

还是明天去呢?

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5、使用标点符号有错误的是()

A.“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B.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C.“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

”他惊讶地叫道。

D.哪一种办法省时间,我们能一眼看出第一种办法好,后两种办法都“窝了工”。

中考标点符号的指导

(一)真题例析

1.[2013•德州]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干什么呀!

”他变了脸色,“你又不是老师,凭什么批评我?

B.我不知道这条路是否走得通?

但我仍然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C.《说文解字》解释“雪”的含义时指出:

“雪,凝雨也”。

也就是说,雪是由雨凝结而成的。

D.端午节有很多风俗:

吃粽子呀、喝雄黄酒呀、挂艾草呀、赛龙舟呀……其中赛龙舟最受人们喜爱。

 解 析 此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B项为陈述句,应把问号改为逗号;C项中“雪,凝雨也”,引用的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这里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内;D项中“吃粽子呀”“喝雄黄酒呀”“挂艾草呀”“赛龙舟呀”是几个并列的句子,顿号应改为逗号。

2.[2011•余姚]下面一段话中,有一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请找出来并修改。

①在我读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后,被坚强的海伦深深地感动了。

②我看不到海伦丝毫的恐惧、凄凉和悲哀,看到的却是她那光明的内心世界、坚强的意志和她那对生活充满着的爱。

③我不禁感慨:

只要你的心是坚强的,那么,哪怕你永远生活在无边的黑暗中,你也能感到满世界灿烂的阳光?

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是第______句,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解 析 此题考查标点改错。

第③句中,“哪怕你永远生活在无边的黑暗中,你也能感到满世界灿烂的阳光”一句虽然有疑问词,但表示陈述语气,因此句末的问号应改为句号。

(二)方法总结

常见标点使用技巧

一、顿号、逗号、分号的使用

口诀:

“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

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要去打顿。

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

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

1.顿号是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分句之间不能用顿号)。

但并列性的谓语、补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

例:

(1)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

(2)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2.带语气词的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

例:

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3.并列词语中已使用连词“和、或、及、与”等,不能再用顿号。

例:

我国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

(一般情况下,并列词语的最后两项使用连词而不用顿号)

4.相邻的数字表示约数,不用顿号。

例:

这个小姑娘大约十五六岁。

注意:

要区别于表示两种并列的情况。

例:

国内的大学要求学生在一、二年级时都必须选修一门外语。

5.集体词语之间关系紧密,不用顿号分隔。

例:

公安干警、中小学生、大专院校、男女老少等。

6.表并列关系的引号、书名号之间一般不用顿号。

例:

(1)近期我观看了许多精彩的电影,如《英雄》《无间道》《美丽人生》等。

(2)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向孔繁森致敬”的口号。

7.并列词语注意分类,小的用顿号,大的用逗号;分句间小的用逗号,大的用分号,甚至句号。

例:

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口诀:

“分句内部有了逗,分句之间才用分。

分号一般是用在复句内部的并列分句之间,但如果分句之间没有逗号,不可以直接使用分号。

例:

(1)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2)建筑的美感是朦胧的,但又可以是明确的;建筑的美感是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体的。

(3)天才出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

二、问号的使用

口诀:

“第一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

第二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

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

第四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

 1.有的句子虽然有疑问词,但只充当整个句子的一个部分(通常是主语或宾语),句末不用问号。

例:

(1)她什么时候走,坐哪趟车,我都打听清楚了。

(2)我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2.选择问句中无论有多少个选择项,都只能在句末使用一个问号,其他各句之间均用逗号。

例:

你是坐飞机来呢,还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轮船来呢?

请尽快给我一个答复。

要区别于:

告诉我你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飞机来。

3.如果连续几个问句不是表示选择关系,而是各自发问,那么有多少问,就要用多少个问号。

例:

这个问题该由谁来解决呢?

该怎么解决呢?

4.倒装句中,问号放在句末。

例:

(1)“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同志们?

”厂长问。

(2)怎么啦,你?

注意:

倒装句中,感叹号具有相同的情况。

例:

你放着罢,祥林嫂!

三、引号的使用

口诀:

“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

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

1.引文独自成句,意思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且引号前用冒号。

例:

我联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引文不完整,或引文虽然完整,但只作为整句话的一部分,句末点号放在后引号的外面,且前面不用冒号。

例:

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3.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面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的一层用单引号;如果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则又用双引号,以此类推。

例:

他走上前来问:

“老师,‘有条不紊’的‘紊’字是什么意思?

4.只把别人的话的大意说出,不是直接引述,不用引号。

例:

她跑过来告诉我说,会议改在了下午四点钟召开。

5.一般的专有名词不用引号,但含有概括性、有特定含义的名词要加上引号。

例:

三峡工程、京广铁路、“三个代表”“一国两制”“四化”建设。

四、书名号的使用

1.书名、篇名(文章、规章制度等)、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名、歌曲、电影剧作、绘画作品等用书名号。

2.报刊栏目、主题等不能滥用书名号。

五、省略号的使用

 1.省略号不能与“等、等等”连用。

省略号的作用有:

A.表文中省略的部分;B.表话语的断断续续;C.表话未说完。

例:

(1)第二代无绳电话采用了数字技术,主要有泛欧数字无绳电话、个人便携式电话、个人接入通信系统……等,具有双向互呼和越区切换性能。

(要删去省略号)

2.一般情况下,句末的省略号后的标点符号省略。

例:

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型建筑材料、生物医药……,这些新兴产业在中国的“硅谷”勃发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逗号应省略)

六、感叹号

口诀:

“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

倒装性的感叹句,感叹号要在全句末尾。

例:

多美呀,祖国的春天!

七、冒号

口诀:

“提示下文用冒号,总结上文要带冒。

例:

(1)下午,他拣了好几件东西:

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和烛台,一杆抬秤。

(2)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

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三)常见标点符号误用例析

一、非疑问句用问号

例1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我们应该考虑怎样才能让小组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参与讨论,怎样才能使学习成果的交流展示更有效?

解 析  有些句子虽然有疑问词“谁”“什么”“怎样”等,但不一定用问号。

“怎样才能让小组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参与讨论,怎样才能使学习成果的交流展示更有效”只是动词谓语“考虑”的宾语,不是独立成句的,虽然有疑问代词“怎样”,形似疑问,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语气,而是陈述语气,句末不能用问号,应该用句号。

二、反问句句中用问号

例2我们吟诵着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怎能不激起心中的豪迈之情?

将自己火红的青春投入到伟大的社会改革之中呢?

解 析  反问句的问号应放在句子末尾,一个反问句只能用一个问号,句子中间的停顿不得用问号。

本句中间的问号应改为逗号。

三、选择问句之间用问号

例3是参加校合唱团呢?

还是参加校舞蹈队呢?

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解 析  这是一个选择问句。

选择问句中间的停顿不能用问号,应该用逗号。

应将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

四、倒装句中问号前置

例4“这是怎么啦?

同学们。

”张老师一进门就问。

解 析  这是一个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

“同学们,这是怎么啦?

”凡是倒装问句,问号应置于句末,才能准确地表达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

应将本句的问号改为逗号,句号改为问号。

五、并列短语用逗号

例5游客走进“神奇遂宁”,亲身体验“拜慈善观音,漂中国死海,赏国宝宋瓷,游观音圣湖”之旅。

解 析  引号中的词语是四个并列的短语,是动词谓语“体验”的宾语中心语,它们之间的逗号应改为顿号。

六、分句之间用逗号

例6花种得好,姹紫嫣红,满园芬芳,可以欣赏,菜种得好,嫩绿的茎叶,肥硕的块根和果实,却可以食用。

解 析  这是一个并列关系的复句,“花种得好……可以欣赏”和“菜种得好……却可以食用”是两个并列关系的分句,根据分号的用法(分号用于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可以知道,“可以欣赏”和“菜种得好”之间的逗号应改用分号。

七、分句之间用句号

例7传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为纪念我国著名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因为屈原,人们记住了端午。

也因为端午,人们记住了屈原。

解 析  因为屈原,人们记住了端午”和“也因为端午,人们记住了屈原”是一个复句中表示并列关系的分句,都是用来说明“端午节”设立原因的,因此中间的句号应用分号。

八、概数之间用顿号

例8这条高速公路开通以后,我坐车回家只需三、四个小时。

解 析  “三四”是邻近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的数目,中间不能用顿号。

如果用了顿号,就成了“三”和“四”并列了,这显然不符合原意,应将“三”和“四”之间的顿号去掉。

九、并列短语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用顿号

例9贵州的黄果树、龙宫、重庆的武隆、四川的乐山均是旅游胜地。

解 析“贵州的黄果树、龙宫”是一层次,它和“重庆的武隆”“四川的乐山”组成并列短语,又是一个层次。

不同层次之间都用顿号,必然脉络不清。

因此,“龙宫”和“武隆”之后都应改用逗号。

十、连词前面用顿号

例10粗看画竹,好像只是墨笔的乱撇,其实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都要讲究。

解 析  根据标点符号的用法,在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或”“和”“与”“以及”)前面,均不能用顿号。

“以及”是一个连词,它前面的顿号或者删去,或者改用逗号。

十一、后引号与点号误置

例11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为了倡导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今年我国确定的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解 析  句末点号究竟是放在引号内还是引号外,关键要看引用部分是独立成句的,还是从属于引用者的。

如果引用部分是独立成句的,句末点号应放在引号内;如果引用部分是从属于引用者的,句末点号应放在引号外。

本句中的“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只是句中的一部分,不是独立成句的,句末点号应放到引号外,以表示全句陈述完毕后的停顿。

十三、省略号与“等”叠用

例13中秋节的月饼种类很多,有枣泥的、五仁的、豆沙的、椰蓉的……等。

解 析  本句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等”常用来表示列举的省略,这里的省略号和“等”属于叠用,意思是重复的,不能同时使用,二者应该删去其一

十四、不是书名误用书名号

例14《红色歌曲,唱响津城》活动,表达了天津人民对红色历史的缅怀,对革命英雄的崇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

解 析  书名号用来标明书名、报刊名、篇章名、影剧名、歌曲名、图画名和法规文件等题名,本句中的“红色歌曲,唱响津城”是一项活动的名称,而不是书名,书名号应改为双引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