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学习2010年三支一扶考试基础与十七大内容.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59442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真学习2010年三支一扶考试基础与十七大内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认真学习2010年三支一扶考试基础与十七大内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认真学习2010年三支一扶考试基础与十七大内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认真学习2010年三支一扶考试基础与十七大内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认真学习2010年三支一扶考试基础与十七大内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认真学习2010年三支一扶考试基础与十七大内容.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认真学习2010年三支一扶考试基础与十七大内容.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认真学习2010年三支一扶考试基础与十七大内容.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认真学习2010年三支一扶考试基础与十七大内容.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认真学习2010年三支一扶考试基础与十七大内容.doc

《认真学习2010年三支一扶考试基础与十七大内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真学习2010年三支一扶考试基础与十七大内容.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认真学习2010年三支一扶考试基础与十七大内容.doc

大学生“三支一扶”

1、基本常识

●三大学说是: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进化论;

●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

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

●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任务;

●党的十三大系统论证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以邓小平理论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市场体系的三大支柱:

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包括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等;

●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形式有:

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引进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

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根本原则:

独立自主;

●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目标:

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

●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方针: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书的合称。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刘伶、王戎七。

◇我国诗歌史上的双璧《孔雀东南飞》、《木兰诗》。

◇世界十大文豪1.古希腊诗人荷马;2.意大利诗人但丁;3.德国诗人、剧作家、思想家歌德;

4.英国积极浪漫主义诗人拜伦;5.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6.法国著名作家雨果;

7.印度作家、诗人和社会活动家泰戈尔;8.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期泰;

9.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10.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

◇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第一部词典是《尔雅》第一部药典是《神农本草经》

第一部编年体是《春秋》第一部传记体是《史记》第一部断代体是《汉书》

第一部兵书是《孙子》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第一部语录体著作是《论语》

第一部神话小说是《搜神记》第一部中医学典籍是《黄帝内经》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是〈齐民要术〉

第一部汇编古代文化典籍的书是《永乐大典》

◇我国的三大国粹

中国画中国医学中国京剧

◇“四大”

我国的四大名亭醉翁亭陶然亭爱晚亭湖心亭四大牧区:

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

四大高原:

内蒙古、黄土、云贵、青藏。

四大盆地:

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四川。

四大文化古都:

西安、北京、洛阳、南京。

四大佛教名山:

九华山、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

◇十二时辰

子时:

夜半十一时至翌晨一时丑时:

晨一时至三时寅时:

三至五时卯时:

五时至七时

辰时:

七时至九时巳时:

九时至十一时午时:

十一时至十三时未时:

十三时至十五时

申时:

十五时至十七时酉时:

十七时至十九时戌时:

十九时至十二时亥时:

二十一时至二

◇中共十七大基本知识问答

1、中共于何时何地召开了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答:

中共于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了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历时7天。

2、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的主题是什么?

答: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就是中共十七大的明确主题。

3、中共十七大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内涵及意义是什么?

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

其根本意义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4、中共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明确阐述是什么?

答: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就是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

5、根据十七大的全面部署,今后五年的七大任务是什么?

答:

一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要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三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四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五要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六要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及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七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为了完成以上任务,我们要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6、中共十七大对执政党建设的32字目标是什么?

答:

中共十七大对执政党建设明确提出的32字目标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

7、遵照十七大报告怎样“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答:

一要“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二要“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三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四要“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五要“加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六要“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障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8、十七大报告中60多次提“民主”,对民主政治建设有哪些新的命题?

答:

十七大报告,高度重视民主政治建设,报告中的有关新命题主要有以下八点:

一是“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二是“扩大民主”成为全面小康新目标;三是政治体制改革从“积极稳妥”改为“不断深化”;四是使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得到充分保障;五是“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六是“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七是“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八是“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9、遵照十七大报告怎样“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答:

一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二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三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四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五要“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六要“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10、十七大报告对教育及教育公平是怎样定位的?

答:

十七大报告认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11、十七大报告对党的教育方针是怎样明确的?

答: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12、十七大报告对教育发展的要求是怎样明确的?

答: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13、十七大报告对思想教育提出的“三用”要求是什么?

答:

一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二要“用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三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14、十七大报告对思想道德教育是怎样要求的?

答:

十七大报告对思想道德教育提出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及个人品德建设”。

15、十七大报告要求形成什么样的社会风尚?

答:

十七大报告要求要“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16、十七大报告对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态度、认识和定位是什么?

答:

中共十七大报告对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态度、认识和定位是“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17、中共十七大报告高举的一面旗帜和坚持的一条路线及为之实现的一大目标是什么?

答:

十七大高举的一面旗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的一条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为之实现的一个目标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18、中共十七大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出的四点根本要求是什么?

答:

四点根本要求是“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落实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19、中共十七大对到2020年GDP翻两番的目标有何重要修改?

答:

到2020年GDP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将经济总量改为人均标准。

这将使2020年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原定的3000美元提高到4000美元,这是一个更高标准的小康。

20、中共十七大从民生的角度对全面小康的“五有”提法是怎样概括的?

答:

“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是中共十七大从民生角度对全面小康的全面概括。

21、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五项新要求是什么?

答:

一是“增强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快又了发展”;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生,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民族文明素质”;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22、十七大报告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时,中国将成为一个怎样的国家?

答:

十七大报告说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世界将看到一个新的中国——一个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一个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比较良好的国家。

23、中共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出中央领导机构的情况怎样?

答:

选出政治局委员25人,我市汪洋书记进入政治局。

选出政治局常委9人,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及周永康等。

选出胡锦涛继任总书记。

选出习近平、刘云山、李源潮、何勇、令计划、王沪宁等6人任书记处书记。

选出中央军事委员会,胡锦涛继任主席,郭伯雄、徐才厚任副主席。

选出贺国强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十七大报告必背观点

一、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报告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写到主标题上,鲜明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这是报告的灵魂和标志,也是报告最大的新意和亮点。

 2、首次明确指出和深刻阐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3、首次完整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即: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念,并首次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创新的成果加以整合,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5、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表述改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82年党的十二大首次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和任务,2002年党的十六大将这一表述改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七大将“建设”改为“发展”,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开始了新的伟大征程。

 

 6、首次把“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写入党代会报告中。

突出强调“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义的胜利而奋斗”,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

 

 7、、作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论断。

 

 8、全面概括和论述改革开放的目的。

指出: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9、明确提出十六大以来的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

二、关于科学发展观 

 1、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确立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指出: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完整概括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即: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

指出:

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4、概括了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的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5、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使用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表述。

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提出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

在继续强调“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统筹的同时,增加了“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等内容。

 

 7、首次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式写入党代会的报告之中。

报告把“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要求,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8、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摆在突出位置。

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

提出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9、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由“总量”改为“人均”,且增加“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等前提条件。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十七大报告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即:

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10、“生态文明”概念首次写入党的文件中。

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到2020年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11、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经济发展“又好又快”的目标和要求。

十六大报告提出要“继续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十七大报告提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2、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提法改变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作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的关键。

 

 13、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作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14、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概念和目标。

报告指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15、在党代会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重要论断。

这是对邓小平“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重要论断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重要论断的延伸和拓展。

 

 16、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中,作为一个重要组织部分。

报告在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时指出: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 

 17、首次提出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动”,把这作为“确保权力正确行使”的前提和条件,并提出“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动机制。

” 

 18、首次使用“文化软实力”的概念。

报告提出,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19、首次将“和谐文化”写入党代会报告之中,提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等等。

20、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鲜明提出“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报告提出,要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21、明确把“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

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22、改变十六大报告关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提法,明确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23、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提出:

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等等。

24、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的总体目标,即:

要“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25、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