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国二卷语文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9491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全国二卷语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考全国二卷语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考全国二卷语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考全国二卷语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考全国二卷语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高考全国二卷语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高考全国二卷语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高考全国二卷语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高考全国二卷语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高考全国二卷语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高考全国二卷语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高考全国二卷语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高考全国二卷语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高考全国二卷语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高考全国二卷语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高考全国二卷语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高考全国二卷语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高考全国二卷语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高考全国二卷语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高考全国二卷语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全国二卷语文Word文件下载.docx

《高考全国二卷语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全国二卷语文Word文件下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全国二卷语文Word文件下载.docx

诗人中,唯杜甫反映者为独多,这正因杜甫独具一份担荷的力量,

所以才能使大时代的血泪,

都成为了他天才培育的浇灌,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

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

与欣赏的余裕。

他一方面有极主观的深入的感情,

一方面又有极客观的从容的观赏,

如著名

的《北征》诗,于饱写沿途之人烟萧瑟、所遇被伤、呻吟流血之余,却忽然笔锋一转,竟而

写起青云之高兴,幽事之可悦,山果之红如丹砂,黑如点漆,而于归家后,又复于饥寒凛冽

之中,大写其幼女晓妆一片娇痴之态。

此外,

杜甫虽终生过着艰苦的生活,

而其诗体中却往

往有“戏为”“戏赠”“戏作”等字凡样此,种种,都说明杜甫才性之健全,所以才能有严肃中之幽

默与担荷中之欣赏,相反而相成的两方面的表现。

这种复杂的综合,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

均衡与正常的又一证明。

(摘编自叶嘉莹《轮渡复七律直言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杜甫有一种难得的健全才性,能兼容感性与理性,对事物进行综合全面的把握。

B.从杜甫论诗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都有正面评价。

C.杜甫的诗歌涵括范围非常广泛,善于以变化的笔触,表现社会生活和人情物态。

D.对于天宝年间的乱离,杜甫在诗中既有主观感情的投入,又有客观视角的关照。

情的投入,又有客观视角的观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论证健全才性是杜甫取得集大成成就的重要因素。

B.文章从体式风格和内容两方面,来论证杜甫诗歌创作的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C.文章在论证诗人对待悲苦的态度时,将杜甫和陶渊明、屈原等诗人作了对比。

D.文章论证了杜甫所以对时代苦难有担荷力量,是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

3.根据原文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甫之前的诗人,或以感性见长,或以理性见长,至杜甫方能二者兼备。

B.杜甫勇于尝试各种诗体,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在五言古诗上则作出革新。

C.对逃避、被击败与正面担荷这三种回应危机方式,作者在情感态度上一视同仁。

D.杜甫诗歌震撼人心的力量,部分来自严肃与幽默之间、担荷与欣赏之间的平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题。

材料一:

武汉长江大桥的兴建,

开辟了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新历史。

中国工程人员数十年来在桥

梁建设工程中作过许多努力,

有过很多成续,钱塘江铁桥就是中国工程人员自己设计的。

是,我们从来没有完全用自己的力量建设一座规模巨大的铁路桥梁。

五十年前的黄河铁桥是

由比利时包工的。

其后的钱塘江铁桥的主要结构部分也是由德国、英国、丹麦三个“洋行”分

别承包的,这就不可能使我们系统地积累自己的桥梁建设经验,

没有能组成自己的桥梁建设

队伍,中国的桥梁建设事业也就长期停滞不前。

武汉长江大桥的修建将改变我国桥梁建设事

业的面貌。

三年来,主持武汉长江大桥勘测设计工作的工程人员和地质人员,

在人力、物力、

财力上得到国家大大力支持,

又得到苏联专家的无私援助,

既考虑了最经济地建设桥梁,

考虑了航运等有关部门对利用长江的要求,

选择了最合理的线路和桥式,

完成了这个伟大工

程的初步设计。

同时武汉长江大桥的全部工程还将用自己的材料由我国自己的人力来建设,

因此,这个工程也将是我国一座最好的桥梁建设学校,将为我国培养出一批桥梁建设人才。

(摘自社论《努力修好武汉长江大桥》,《人民日报》

1954年2月6日)

材料二:

港珠澳大桥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对于这座目前世世界上综合难

度最大的跨海大桥而言,每项荣誉的背后,都是一组组沉甸甸数据的支撑,全长

55公里,

世界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

海底隧道长

5.6公里,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

海底隧道最深处距海平面

46

米,世界上埋进海床最深的沉管隧道;

对接海底隧道的每个沉

管重约8万吨,世界最重的沉管;

世界首创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截至通车前夕,

港珠澳大桥共完成项目创新工法

31项、创新软件

13项、创新装备

31项,创新产品3项,

申请专利454项,7项创世界之最,整体设计和关键技术全部自主研发。

在这一大国重器的

背后,不光有千千万万建设者的汗水,更有不少为其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的团队。

如今,如

今,中国的桥梁和高铁一样,

已经成为中国走的世界的一张名片。

而随着这张名片一同递出

的,是我们身为国人的自信心。

(摘自王忠耀等《港珠澳大桥背后的科技支撑》,《光明日报》

2018年10

月24日)

材料三: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以信息化为基础,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等先技术,

创造具有感知储存能力、

学习判断能力的智能设备、智能控制系统等,

扩展、延伸工程建设

者的感知能力、预测能力、控制能力及作业能力,

将机器智能与人类智慧紧密结合,形成人

机一体化智能建造系统,使工程建设更为安全。

智能建造平台由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

应用支撑层及应用层组成。

感知层是基础,借助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采集各类数据信息,

类似人的眼睛等感官;

网络层利用光纤通信网等技术,将感知层采集的各类数据信息传输至

数据层,类似人体神经系统;

数据层中存储着大量的数据信息资源,借助数据库、云存储等

智能存储手段,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存储和共享;

应用支撑层是运算中心,类似于大脑,实

现数据融合,最终在应用层形成各种智能控制系统,辅助工程建设者进行决策。

(摘编自林鸣等《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探索与实践》)

4.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创造扩展延伸

智能设备和工程建设者的感知

岛隧工程智能建造

A.

机器智能与人类智形成

B.

保障

人机一体化智能建造系统工程建设的安全

依托

传输到

感知层采集的数据信息

网络层

数据层

C.

借助

实现

数据库等智能存储手段

数据融合

D.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的社论沉雄庄重,激发读者奋发向上的爱国热情;

材料二的报道用确凿事实和翔

实数据凸显我国科技实力,唤起读者强烈的自豪感。

B.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虽然有苏联专家援助,但在建桥伊始就计划全部工程使用我国自己

的材料和人力,从而培养锻炼新中国自己的桥梁建设队伍。

C.港珠澳大桥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总体跨度和海底隧道、进海最深的沉管隧道、最重的隧道

对接沉管,以及首创的智能建造平台和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

D.综合三个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大型桥梁工程摆脱了以往的落后面貌,数十年来的中国桥

梁建设史,也反映了新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6.为什么说今天的中国桥梁已经成为体现国人自信心的一张名片?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小步舞[法]莫泊桑

大灾大难不会使我悲伤,我亲眼目睹过战争,人类的残酷暴行令我们发出恐惧和愤怒的

呐喊,但绝不会令我们像看到某些让人感伤的小事那样背上起鸡皮疙瘩,有那么两三件事至

今清晰地呈现在我眼前,它们像针扎似的,在我的内心深处留下又细又长的创伤,我就给您

讲讲其中的一件吧。

那时我还年轻,有点多愁善感,不太喜欢喧闹。

我最喜爱的享受之一,就是早上独自一

人在卢森堡公园的苗圃里散步。

这是一座似乎被人遗忘的上个世纪的花园,一座像老妇人的温柔微笑一样依然美丽的花

园,绿篱隔出一条条狭窄、规整的小径,显得非常幽静。

在这迷人的小树林里,有一个角落

完全被蜜蜂占据。

他们的小窝坐落在木板上,朝着太阳大开顶针大的小门。

走在小路上,随

时都能看到嗡嗡叫的金黄色的蜜蜂,它们是这片和平地带真正的主人,清幽小径上真正的漫

步者。

我不久就发现,经常到这里来的不止我一人,我有时也会迎面遇上一个小老头儿。

他穿一双带银扣的皮鞋、一条带遮门襟的短套裤和一件棕褐色的长礼服,戴一顶肠绒毛

宽檐的怪诞的灰礼帽,想必是太古年代的古董。

他长得很瘦,几乎是皮包骨头,;

他爱做鬼脸,也常常微笑。

他手里总是拿着一根金镶

头的华丽的手杖,这手杖对他来说一定有着某种不同寻常的纪念意义。

这老人起初让我感到怪怪的,后来却引起我莫大的兴趣。

一个早晨,他以为周围没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

先是几个小步跳跃,继而行

了个屈膝礼,接着用他那细长的腿来了个还算利落的击脚跳,然后开始优雅的旋转,把他那

木偶似的身体扭来绞去,动人而又可笑地向空中频频点头致意,他是在跳舞呀!

跳完舞,他又继续散起步来。

我注意到,他每天上午都要重复一遍这套动作。

我想和他谈一谈,于是有一天,再向他致礼以后,我开口说:

“今天天气真好啊,先生。

他也鞠了个躬:

“是呀,先生,真是和从前的天气一样。

一个星期以后,我们已经成了朋友,我也知道了他的身世。

在国王路易十五时代,他曾

是歌剧院的舞蹈教师。

他那根漂亮的手杖就是德?

克莱蒙伯爵送的一件礼物。

一跟他说起舞

蹈,他就絮叨个没完没了。

有一天,他很知心地跟我说:

“先生,我的妻子叫拉·

卡斯特利。

如果您乐意,我可以介绍您认识她,不过她要到下午

才上这儿来。

这个花园,就是我们的欢乐,我们的生命,过去给我们留下的只有这个了,如

果没有它,我们简直就不能再活下去。

我妻子和我,我们整个下午都是在这儿过的。

只是我

上午就来,因为我起得早。

我一吃完上午饭就立刻回到公园,不一会儿,我就远远望见我的朋友,彬彬有礼地让一

位穿黑衣服的矮小的老妇人挽着胳膊。

她就是拉?

卡斯特利,曾经深受那整个风流时代宠爱

的伟大舞蹈家。

我们在一张石头长凳上坐下,那是五月。

阵阵花香在洁净的小径上飘溢;

温暖的太阳透

过树叶在我们身上洒下大片大片的亮光。

拉?

卡斯特利的黑色连衣裙仿佛整个儿浸润在春晖

里。

“请您给我解释一下,小步舞是怎么回事,好吗?

”我对老舞蹈师说。

他意外地打了个哆嗦。

“先生,它是舞蹈中的皇后,王后们的舞蹈。

您懂吗?

自从没了国王,也就没有了小步

舞。

他开始用夸张的文体发表起对小步舞的赞词来。

可惜我一点也没听懂。

突然,他朝一直保持沉默和严肃的老伴转过身去:

“艾丽丝,让我们跳给这位看看什么是小步舞,你乐意吗?

于是我看见了一件令我永生难忘的事。

他们时而前进,时而后退,像孩子似的装腔作势,弯腰施礼,活像两个跳舞的小木偶,

只是驱动这对木偶的机械,已经有点儿损害了。

我望着他们,一股难以言表的感伤激动着我的灵魂。

我仿佛看到一次既可悲又可笑的幽

灵现身,看到一个时代已经过时的幻影。

他们突然停了下来,面对面伫立了几秒钟,忽然出人意料地相拥着哭起来。

三天以后,我动身去外省了。

我从此再也没有见到过他们。

当我两年后重返巴黎的时候,

那片苗圃已被铲平。

没有了心爱的过去时代的花园,没有它旧时的气息和小树林的通幽曲径,

他们怎样了呢?

对他们的回忆一直萦绕着我,像一道伤痕留在我的心头。

(张英伦译,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初见老舞蹈师时见他拿着一根手杖,后来得知这是德·

克莱蒙伯爵送给他的一件

礼物,二者不仅前后照应,也暗示着人世的沧桑。

B.老舞蹈师在一个早晨,“以为周围没有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他之所以

避开别人,是因为他出身高贵、性情高傲、孤芳自赏。

C.老舞蹈师夫妇跳完小步舞之后,“忽然出人意料地相拥着哭起来”,这种失态其实是

一种宣泄,说明当时他们的内心压抑痛苦。

D.小说注重从小事中感受大时代,虽然“我”与老舞蹈师夫妇的相遇相识十分平常,但

偶尔提到的“国王路易十五时代”,却使寻常故事有了历史感。

8.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6分)

9.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

作品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

相公叔座。

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

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

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公与语,数日不厌。

景监曰:

“子何以中吾君?

吾君之欢甚也。

”鞅

曰:

“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卫换曰:

“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孝公曰:

“善。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般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

者不足多。

”孝公曰: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

“法之不

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

于私斗,乡邑大治。

于是以鞅为大良造。

居五年,秦人富强。

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

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印,因攻其军,尽

破之以归秦。

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

而魏随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日:

“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

”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

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

商君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

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

C.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

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D.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

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鞅投奔秦国,受到孝公赏识。

他本是卫国公子,恰遇秦孝公招揽贤才,于是通过

景监见到孝公,说之以强国之术,孝公与他交谈,数日不觉厌烦。

B.商鞅旁征博引,说服孝公变法。

他初步站稳脚跟后,又借历史兴亡来证明改革的必

要,劝说孝公变法,最终孝公赐予他官职,又下达了变法的命令。

C.商鞅厉行法治,秦国太平富强。

他铁面无私,不徇私情,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

国人受此震慑,全都遵守法令,治安状况改善,民众家给人足。

D.魏国被迫迁都,惠王深表懊悔。

魏国战事失利,无奈割让河西之地献给秦国以求和,

并迁都至大梁,惠王感慨说,遗憾的是没有听从公叔座的劝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2)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干数。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

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15.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主

人公的形象之美。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阿房宫占地

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

(3)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中国画是融中国哲学思想、美学精神、绘画理念于一体的民族艺术。

20世纪以来,新

的文化思潮和艺术观念不断对中国化领域产生冲击,画家们既要突破传统观念推陈出新,又

要继承传统发扬光大中国文化精神,(),也造就了当今画坛的各种风格。

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中国画的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有着其他画种无法

比拟的特殊性。

为历代画家崇尚与传承,其伟大而完整的绘画体系,成就了一代代宗师。

而,也正是这千百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敢轻易逾越雷池,

仍在使用今日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

事实上,单凭笔墨功力,是无法成就作品

艺术灵魂的,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受,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

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

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者,应

该以笔墨激扬时代精神,让中国画在多元共融的艺术格局中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1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使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

B.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体现着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