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日三省吾身全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9591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6.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吾日三省吾身全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吾日三省吾身全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吾日三省吾身全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吾日三省吾身全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吾日三省吾身全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吾日三省吾身全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吾日三省吾身全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吾日三省吾身全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吾日三省吾身全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吾日三省吾身全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吾日三省吾身全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吾日三省吾身全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吾日三省吾身全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吾日三省吾身全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吾日三省吾身全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吾日三省吾身全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吾日三省吾身全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吾日三省吾身全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吾日三省吾身全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吾日三省吾身全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吾日三省吾身全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吾日三省吾身全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吾日三省吾身全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吾日三省吾身全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听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xǐng):

多次反省。

注:

三省有几种解说:

一是多次检查;

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

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次多,不用认定为三次。

三:

泛指多次。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3)忠:

旧注曰:

尽己之谓忠。

此处指对人应该悉心全力。

(4)信:

信者,诚也。

以诚实之谓信。

要求人们依据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意思是:

真挚、诚实

(5)传不习:

传(动词用做名词),旧注曰:

受之于师谓之传。

老师教授给自己的。

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相同,指复习、实习、演习等。

增补词解说:

吾:

我。

日:

每天。

多次。

省:

检查,反省。

为:

替。

谋:

策划。

忠:

悉心全力。

信:

诚信

传:

老师教授的知识

第二则:

修身做人

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子贡问道:

有没有可以终生推行的一个字呢孔子说:

那大体就是恕字吧!

自己不喜爱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他人身上。

一言:

一个字。

行:

推行。

其恕乎:

其:

大体,或许。

恕:

用自己的心来推想他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

人。

欲:

喜爱,想。

想要(做的事)。

施:

施加。

大体

评析本段: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肯意的事情的不要施加给他人。

它在这日的社会道德涵养方面有专心利处,已成为警世格言。

第三则:

(《子罕》)

孔子说:

直到每年中最严寒的季节,才理解松柏(bǎi)是最后落叶的。

深刻含义:

人们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也以松柏为喻,谈人应该具备刚毅的品行!

之:

那边的之是构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撤消句子的独立性,变为偏正构造,不译或牵强译作的。

岁寒:

一年中的严寒季节,深冬

而后(古今词):

然,后。

意思是分开来解说的。

然,这样。

后,此后。

士:

有志向的人。

本段理解:

本段借松柏以后凋比喻一种刚毅不屈、不随俗流、连续节操、百折不挠的社会现象。

第四则: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yn),不亦君

子乎(《学而》)

学习而且准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

他人不认识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涵养的人吗?

(1)子:

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关于有地位、有学识的男子的尊称,有

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孔子(前

551前479),名丘,

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

是儒家学派的首创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2)学:

孔子在那边所讲的学,主假如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文籍。

(3)时习:

准时地去复习。

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许在适合的

时候。

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说为经常。

习,指演习礼、乐;

复习诗、书。

也内含复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

通假字,音yu,实意悦的古体字,快乐的意思。

(5)朋:

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其余:

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

(6)乐:

与说有所差别。

旧注说,悦在心里,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

此句不完好,没有说出人不理解什么。

缺乏宾语。

一般而言,知,是认识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他人不认识自己。

(8)愠:

拼音:

yn,生气,愤怒。

(9)君子:

道德上有涵养的人。

而:

连词。

(可译为而且)例:

学而时习之。

转折。

(可译为却)例:

人不知而不愠。

亦(y):

相同、也是。

乎:

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自:

从。

知:

认识。

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

关于知识,学不过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稳固的过程,要想获取更多的知识,务必学与习一致齐来。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

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情,而且可相互学习、共同提

高。

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

人不知,后边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第五则:

(《为政》)

孔子说:

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取新的看法与领会,依靠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注:

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

一为温故才知新:

复习已闻之事,而且由此中获取新的意会;

二为温故及知新:

一方面要复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我认为归并这两种解法,或许更加完好:

在潜力范围之内,尽量宽泛阅览文籍,频频思虑此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按期复习,期能居心得、有意会;

而且也要全力汲取新知;

这样则进可以开辟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认为先贤的智能给予时代的利处。

像这样交融新旧、贯穿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

也有学者认为作温故及知新解不太适合,由于按字面上解说,仅做到汲取古今知识而未有意会心得,只像是知识的买卖者,不足认为师。

所以我们就来看看师的利处。

在论语中师字一共见于14章,此中利处与今日的老师邻近者。

故:

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

连词,表顺承,就

意会。

可:

可以。

以:

依靠。

作为。

此外词解说:

温故知新(成语):

请注意不是温故而知新

【解说】:

温:

复习;

旧的。

复习旧的知识,获取新的理解和领会。

也指回想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自】:

《论语为政》:

汉班固《东都赋》:

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示例】:

~是学习上的重要方法。

【语法】:

连动式;

作谓语、定语;

用于学习、工作或其余

第六则:

学习态度

(《述而》)

几个人在一齐行走,此中必然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用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假如看到他们的弊端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相同的弊端,如有,要一齐加以更正。

要点字词解说:

必有我师焉:

此中必然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

焉,相当于于之,即在此中的意思。

泛指多次;

焉:

兼词于之,在那边;

字指择其善者而从之:

代善者;

字指其不善者而改之:

代不善者。

第七则:

(《里仁》)

看见有才能的人(品学兼优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

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相同的弊端,有要更正。

思:

希望,想着。

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弊端。

齐:

看齐

贤:

品学兼优的人焉:

句末语气词

要向全部人学习,随时随处都要注意学习。

虚心学习,以人为鉴,扬长避短。

第八则:

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也。

仲由啊,让为师教育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

理解就是理解,不理解就是不理解,这才是聪慧的。

1、诲女知之乎!

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

(杨伯峻《论语译注》)

2、诲女知之乎!

我告诉你什么叫求知吧!

(李泽厚《论语今读》)

3、诲女知之乎!

我教你如何算理解吧!

(钱穆《论语新解》)

4、诲,女知之乎?

教育(教诲),你理解吗?

(南怀谨《论语别裁》)

5、诲女,知之乎?

我教育你的知识,你都理解了吗?

(徐志刚《论语通译》)

6、诲女知之乎!

(我)教给你的,(你)懂得了吗!

(薛金星《中学生教材全解》)

7、让我来教教你吧,你可懂得这个道理?

(杨润根《发现论语》)

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

理解就是理解,不理解就是不理解这才是聪理智慧。

女:

通假字女通汝,你。

知(zh):

通〝智〞本字指是知(通智zh)也:

通智聪慧,智慧。

代孔子教的东西

诲:

教,教授。

语音助词。

由:

仲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期间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愉悦弟子,以政事见称。

孔子说这段话意思是言行要慎重,不要夸张自己的知识和本事。

要有诚实、谦逊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第九则:

学习与思虑的辩证关系

只学习却不思虑,就会感觉诱惑而不知所措,不过思虑而不学习,就会迷惑而无所得。

连词,表转折。

则:

连词,相当于就、便。

罔(wǎng):

通惘,意思是感觉诱惑而不知所措。

殆(di):

那边指有害。

本义:

危险。

本段讲了学习与思虑的的辩证关系,认为两者不行偏废。

第十则:

有志向的人不行以不胸襟宽广,意志坚定,由于他肩负侧重要的使命(或职责),路程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要吗?

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词语解说:

弘毅:

胸襟宽广,意志坚毅:

刚强,勇毅

仁:

那边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已:

结束

【翻译参照】

《论语》十则比较翻译:

1.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习了(知识),而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复习)它,不也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那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认识我,我却不恼恨,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曰:

吾日三省(xǐng)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替他人做事能否是悉心全力呢跟朋友来往能否是诚实呢老师教授的学业能否是复习过呢

3.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认为师矣.

在复习旧知识后,能有新领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只念书却不思虑,就会诱惑而无所得;

不过幻想却不念书,就有说的)危险。

(堕入邪

5.子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

理解就是理解,不理解就是不理解

──这就是聪理智慧。

6.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看见圣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像的毛

病。

7.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几个人一起走路,此中必然有我的老师,我要选用他们的优点来学习,

(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弊端就要更正。

8.曾子曰:

士不行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认为己任,不亦重乎死尔后已,不亦远乎

士人不行以不胸襟宽广、意志坚定,由于他肩负侧重要的使命,行程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要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9.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道:

有没有一句可以终生推行的话孔子说:

那大体是恕

(道)

吧!

自己所厌

恶的事情,不要施加在他人身上。

10.子曰:

岁寒,而后知松柏以后凋也

(碰上)严寒的冬季,才理解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有关阅读】

浅析智慧

君子需严于律己

孔子曰:

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

不可以正其身,如正人何?

即君主要治理好国家,务必正直自己

吾日三省吾身

自己,严于要求自己。

假如己正,管理国政就不会有什么困难,假如自己不正直,为所欲为,为非作歹,就不行能去正直他人,其国家也没法治理。

孔子还以舜为例说明君主严于律己的重要性。

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

夫何为哉?

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在孔子看来,真切能冷静寂静使天下升平的人大体只有舜吧?

那么他做了些什么呢?

也可是是威严正直地坐在朝廷上罢了。

那边舜的威严正直行为正是他实现太平世道的要点所在。

世道纷纭,人来人往,心为外利所动,几乎失掉真我;

物欲横流,以致世道沦亡;

求诸外欲,而忽视了内在的诚信。

如何对待浊世横流?

孔子主张人应在人人间追求与他人的切合,在求诸他人之时第一求诸自己:

我能否做到了?

以此感动世人,指引世人。

在儒家,拥有存在的观点并不是空洞,是个体的真切存在及其对整体的真挚关心。

正是由于社会的整体意识,人们才能时辰感觉人类和人性,感觉一种历史的和社会的使命感;

由于仁的道德基础,令人的人品能组成仁爱的民众意志,由民众意志驱动个体的不断反省。

故儒家的对个体人品的追求是在民大家格的完美中得以达成的。

自然,孔子还认为君主治国除了行为庄重以外,还应重视才华礼仪仁德的关系,这些都是治国不行偏废的条件。

知及之,仁不可以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之,则民不敬。

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涖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卫灵公》)即靠聪慧获得了地位,不可以用仁德去连续它,固然获取了地位,也一定会失掉的。

靠聪慧获得地位,能用仁德连续它,倘若不用严肃的态度来治理百姓,那么百姓就不会敬爱他。

靠聪慧获得地位,能用仁德保护它,能用严肃的态度治理百姓,而不用礼义教化人民,那也算不得完美。

可见治理好国家对君主的要求应是全方向多方面的。

此外,孔子还总结了历代圣明君主治国的

道理,重在宽厚、诚信、勤敏、公允。

即:

所重:

民,食,丧,祭。

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有功,公则说。

(《尧曰》)

古文翻译的六种手段

录、释、理、添、删、缩

录:

凡是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等专闻名词,都可照原文抄写。

其余,古今词义一致,人们熟知的词,如山、火、车、问、逃等,也无需翻译。

释:

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段;

运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来解说古文中的单音节词语。

对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用法多样的一些虚词等要个性注意,一定要联系上下文,选准它的确切解说。

理:

调整、理顺译文的词序。

大部分文言词句的词语摆列序次和现代汉语是一致,但也有一些文言句式,如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原序次译作苛酷的统治残忍比老虎,这不贴合现代语习惯,应把比老虎调整到残忍以前。

添:

在原文有省略的地方,增加必需的资料,使译文通畅、明确。

如突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此中抚尺和一下之间缺一个动词响,翻译应加上。

又如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译文时,句前应加主语王叔远,一字以后应加量词枚。

删:

有些词语仅有语法作用而没法译出的,可删去不译。

如夫大国,难测也(《曹刿论战》)中的夫,何陋之有(《陋室铭》)中的之,学而时习之(《论语》六则)中的而都属于这一类。

缩:

文言文有些句子,为了加强气概,成心用了繁笔,翻译时可将其意思凝缩。

如:

(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吞并八荒之心。

(现代汉语中很难找到四种不一样说法来译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四个短句,在翻译时可凝缩为秦有吞并天下、一致四海的壮心)

成语

不亦乐乎:

指快乐得没法形容。

死尔后已:

死了此后才放手。

形容为达成一种职责而奋斗终生。

温故知新:

任重道远:

比喻职责重要,要经历长远的奋斗。

择善而从:

选用有才能的人委以重担。

见贤思齐:

见到品学兼优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相同。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一些人中必然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

指就应虚心地向全部有优点的人学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他人。

岁寒松柏:

比喻在艰辛困难的条件下节操崇高的人。

乐之解说

不亦乐乎的乐就应读

l,不就应读

yu。

由于这个成语最早出自《论语》第一篇第一章: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朱熹的说明是:

说,同悦;

乐,音洛。

《论语雍也》

中还有一句孔子的话: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朱熹说明也是:

好,去声;

乐,

音洛。

按这日的读音,洛字音lu。

但在古代,作为快乐的乐和洛都属于入声十一药韵部(见

《平水韵》),可见洛、乐的韵母相同,加上声母都是l,自然完好部是同音字了。

这在南方人

是比较简单理解的,由于南方方言保存更多的古音,比如在福建的方言里,洛和乐发音完好一

样,都读成lok。

所以这日用一般话读,不亦乐乎中的乐也就应和快乐中的乐字相同,都读成

l。

乐是多音字,除了读yu(音乐)、l(快乐)外,在《论语雍也》篇中还有一处也有好多人读错: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知,去声。

乐,上二字并五教反,爱好也。

下一字音洛。

五教反是指我国传统的拼音方法反切法:

取上一

字的声母(也喊声纽,五字的声母是疑,相当于这日的y),与下一字的韵母(即教的韵母iao)拼读成yao。

可见,在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二句中,乐字作为喜爱、喜爱的意思时就应

读yao。

概括起来,乐在古书中的读音主要有三种:

(音yu。

(2)作形容词用的意思是愉悦、快乐,音

1)作名词用的意思是音乐、乐器、乐工等,l。

(3)作动词用的意思是喜爱、喜爱,

音yo。

活用现象

日,每天,名词作状语;

温故而知新:

故,旧知识,形容词做名词。

新,新的知识,形容词做名词。

传不习乎:

传,教授的知识,动词作名词。

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作状语,可译为准时。

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指优点优点。

见贤思齐焉:

贤,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可译为圣人。

齐,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表示看齐。

岁寒而后知松柏以后凋也:

后,方向名词代理活用作状语。

通假字

是知也:

知通智,聪慧,智慧。

女通汝,表示你

说通悦表示快乐

一词多义

1.知:

(1)认识(人不知而不愠)

(2)理解(诲女知之乎)

(3)通智,智慧(是知也)

2.而:

(1)转折连词(人不知而不愠)

(2)顺承连词(温故而知新)

(3)并列连词(任重而道远)

3、之:

(1)代词

(2)助词

(3)语气词

4、信:

①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真挚、诚实②欲信大义于天下:

通伸伸展③谓为信然:

的确

④信义著于四海:

信誉

5、道:

①任重而道远:

路程②策之不以其道:

方法

6、士:

①士不行以不弘毅:

是有志向、有作为的人②管夷吾举于士:

狱官

7、故:

①温故而知新故:

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②桓侯故令人问之故:

特地③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所以,所以

④既克,公问其故。

原由,缘由

特别句式

(1)决定句

是知也(也表决定)

(2)省略句

1.可以(之)为师矣(省略宾语之)

2.人不知(之)而不愠(省略宾语之)古今异义

时:

古义:

按一定的时间,今义:

时间习:

复习,今义:

学习

日古义:

每天,今义:

一日三古义:

泛指多半,虚数今义:

数词,三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古义:

真挚,诚实,今义:

相信

故古义:

旧的知识,今义:

过去的,老的(此古义变今义是意扩大了范围)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者古义:

优点,今义:

和善的人

从古义:

随从(学习),今义:

随从(此古义变今义也是意扩大了范围)可认为师矣:

可以:

可以(依靠)把,今义:

可能、允许

是:

这,今义:

表决定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黑发不知好学早,白首方悔念书迟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日子象念珠相同,一天接着一天滑过,串成周,串成月

年光一去不复返,事业放弃在难成

黄金

时代是在我们的前方,而不在我们的后边

时间是脑力劳动者的资本

天才不过是长远的忍受,努力吧!

知识象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知识永久战胜愚笨

黑发不知

好学早,白首方悔念书迟

假如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世,那就要学习一辈子

书本是横渡时间海洋的航船

一分耕作,一分收获;

要收获的好,一定耕作的好

学识二字,须要打开看,学是学,问是问

光阴易逝,岂容我待

人生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使一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